产品生命周期 资源的稀缺资源概念股龙头性的概念

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  
东莞城市豪宅高峰论坛——
地段稀缺性提升城市豪宅价值
■文/本报记者 王敏
    随着东莞城市建设的进程,已经非常明细的从地理位置上界定出城市豪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位于城市的中央地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位于城郊地带。此外,随着东莞豪宅市场的发展,城市豪宅的产品类型也已经呈现多样化,有独栋、联排,有叠加,有美墅,还有高层。不可讳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城市豪宅已经成为东莞房地产市场上迅猛发展的一股力量,并成为东莞“三高”群体置业的首选物业类型。如何更好地挖掘城市豪宅的价值,更好地做好城市豪宅的开发,尤其是在东莞这样一个城市豪宅蒸蒸日上的市场上,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共同进步。  ■论坛嘉宾  英联国际部动产机构首席营销学家&&戴欣明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  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  联华国际副总裁&&黄建辉  中信地产凯旋城营销总监&&邓祥和  中信地产森林湖营销总监&&张志芳  瑞峰置业总经理&&陈强  华凯地产策划部经理&&朱翔  城市豪宅需要人文沉淀  英联国际部动产机构首席营销学家&&戴欣明  城市豪宅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城市的发展是需要完善和成熟以及非常有内涵的各个社区,这些社区组合成城市。例如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到处都是豪宅组成的社区,东莞就不一样了,某一个小区不错,但是小区周边的环境是不敢恭维的。深圳等一线城市早期也是这样的,因此城市豪宅担负的使命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承担了城市建设者的重大责任。  我们需要中产阶级的发展,要给他们提供所谓的社区,最能体现中产阶级身份和生活的就是城市豪宅,因为城市豪宅在不同城市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城市豪宅才可以形成大面积的中产阶级。此外有人说东莞的市政规划投入了100多亿元,东莞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没有城市住宅以及商业配套的开发建设,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人们的受益还是比较小的。因而城市豪宅还承担了一种责任就是大家提到的人文环境的营造。  豪宅要看地标性价值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  豪宅代表着资源的稀缺性,过去讲山水资源是稀缺的,对于城市而言,地段也是稀缺的——城市豪宅就是占据了城市服务的核心资源,占据城市的核心便利资源,这就是城市豪宅。当竞争出现的时候,豪宅是靠竞买出现的,因为你占有了核心资源,必须靠竞买完成的,豪宅卖4万元/平方米并不是靠成本决定,而是靠竞买,因为该地段是独有的,只能通过竞买形成的,这就是价值形成的原因。  专有性和独占性是城市豪宅的特点,如果没有就不要谈豪宅,中心区的居住和豪宅区的居住差异在哪里?不是贵,而是对资源的整合和占有性。豪宅是不分等级的,要看地标性价值。  另外豪宅要强调服务,如何将价值拉开,豪宅是有生命周期的,如何保障豪宅的生命价值,就要通过后续提供的服务,让人们对豪宅的未来周期有信心。  精品住宅也可以称之为豪宅  联华国际副总裁&&黄建辉  现在的豪宅不等于是纯别墅,很多类别墅的产品,甚至高层和小高层的大户型都是豪宅的类型,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资源非常珍贵的情况下,加上政府的控制,这些类别墅或者是空中豪宅产品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豪宅也不一定是等于大宅,面积大不意味着豪宅。精品的住宅可以称之为豪宅,当然大宅也是豪宅,包括地段和配套的环境。城市豪宅要强调本身的规划设计和功能还有用材以及科技含量,还有人性化纵深元素的挖掘,都应该成为豪宅必要的因素。  从市场的需求来看,中国老一辈人的传统还是会选择独栋别墅,因为有天有地,有自己独家的院落和花园,现在年青一代的成功人士跟他们有所区别,他们更容易接受空中豪宅,这是目前出现的新趋势。从东莞人群结构来说,东莞从来是不缺富人的,有购买豪宅能力的人群,购买力是非常强的。而随着东莞城市规划的功能日益突显,使得豪宅的市场更加的规范,城市的豪宅会成为东莞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高端房地产市场的主力军。  城中豪宅会成为下阶段发展方向  中信地产凯旋城营销总监&&&邓祥和  东莞豪宅跟东莞的发展是有关的,豪宅首先出现在各个镇,然后逐渐向城中心发展。从景观好和自然环境好的豪宅,逐渐发展到中心区的豪宅,是因为中心区有发展的潜力。  东莞的经济这两年一直在不断地转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豪宅会成为主流。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区的商务往来更加繁荣,东莞也在逐步国际化,就会出现为商务出现的豪宅,例如招待客户或者是给企业展示的地方,因此城市豪宅也会成为未来开发商或者是使用者、企业以及个人的名片。  作为一线操作人员,很多客户到现场给我们启发很大,从置业者反馈的需求来看,除了需要居住的功能之外,他们还需要商务功能,要在这里谈生意,要将生意做到住家的地方。同时,还很注重休闲,他们工作繁忙,休闲和健康都很重视,这是豪宅需要的三大功能。另一方面,城市豪宅和城市高端住宅都需要国际化的发展。  豪宅具备保值性和居住的特点  中信地产森林湖营销总监&&&张志芳  我们讲城市豪宅,意味着城市是附在上面的,城市就是皮,豪宅是肤。东莞的城市慢慢地成熟和发展起来,交通环境也好,硬件设施的配套,商务也在慢慢地发展,东莞城市豪宅的时机和趋势已经从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不断地发展。因此,目前谈城市豪宅是非常适合的。  我是2005年到东莞来的,在个人的操作经验中,感觉东莞本地富人对豪宅的要求不同时期是不同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城的新世纪花苑和愉景花园、高尔夫等等为主,这是东莞的地段资源为主。第二阶段,城市中心区崛起后,有一些项目从地段和外部资源慢慢地转变为内部环境,内部景观的营造,从硬性条件转变为软性条件,不仅仅是关心硬件还关心软件,例如物业服务和居住圈层的氛围。2008年、2009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发展,客户的心态也对豪宅的要求有所变化,豪宅除了居住以外,更多的是当作类金融产品,主要是以投资为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豪宅具备投资、保值性和居住的特点。  豪宅应注重三个要素  华凯地产策划部经理&&朱翔  我从项目的角度来说一下。我们现在操作的凯名轩和帝庭园都是城市豪宅项目。我们公司在做房屋的时候关注了几个因素。首先是独居性,因此做了单一户型。例如房间是360平方米,城市豪宅有一个概念要明确,人均的居住面积,房屋到底要容纳几个人,准备有多少人来居住,如果是1000平方米的房屋100个人来居住,就是宿舍,如果是300平方米的房屋只有4个人来居住,就可以满足豪宅基本的指标,这是面积上的考虑。  此外,豪宅应该有规划的优势,例如帝庭园项目,用了大片的园林,每个家庭可以在大园林中得到多大的土地归他们自己使用,这也是我们在规划中重要的考虑。  第三是建筑品质。建筑品质是豪宅不可或缺的项目,豪宅需要关注的因素有很多,如何在房屋的品质上如何完善和做得最好的,这就是做设计的优势。  中心豪宅价值  在于城市  赋予的价值  瑞峰置业总经理&&陈强  对豪宅进行研究的时候,不妨将豪宅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城市中心区,称之为城市豪宅,主要是以城市大面积洋房为主;一类则是拥有山水资源的,称之为山水豪宅。从消费者的选择来讲,中心区的豪宅和山水豪宅各有千秋,山水豪宅最大的资源就是拥有独特特有的山水资源,但也存在缺陷,即市政配套和商务活动的资源,这是山水豪宅无法跟城市中心区的豪宅对比的。  豪宅有几个指标,纯粹性、稀缺性和风水的独占性以及配置性。从凯名轩的销售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目前的消费者需要树立一种思想:重新对豪宅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认识,作为中心区豪宅的城市价值。如何营造中心区豪宅的价值?我觉得应该要考虑城市赋予的价值为出发点。东莞很多的山水豪宅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彰显的是以健康为主的生活方式,以大盘为主的风水气势。而作为中心区的豪宅有另外的价值,就是以城市为依托,以城市商务活动,城市赋予的配套,这是山水豪宅目前无法比拟的。在城市生活中,大家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城市豪宅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价值会大于别墅豪宅。作为房地产从业者,有责任引导消费者重新的认识城市豪宅的价值。
——澳媒调侃阿博特普京尴尬相遇——习近平称赞梁振英——高校出版《男生安全手册》称——环球时报发表评论劳动经济学一 - 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的主页
第一章&导论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识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1)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的科学。
(领会)(课后3)劳动力的特点:(不可分割性、生理性)
答: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
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
2&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3&劳动力不能存储。
4&劳动力不间断地作为商品交换,其承担者即劳动者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
5&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识记)6、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识记)7、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
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领会)8、规范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是指互惠的交换。
(领会)互惠包括三种情况: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领会)互惠交换的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课后4)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答: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才能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的三种含义: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社会劳动力。(识记)(课后1)
答:劳动力有三层含义:人的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全部从事和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的本质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活的人体中的一种能力,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劳动力供给。(识记)
答: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称为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供给概念的其他表达方式分别是,数学语言的方式S=f(W)(W代表市场工资率),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家庭或者个人。在劳动力供给决策时,决策主体一般面临两种选择:其一为劳动参与决策;其二是劳动供给时间长度决策。
3、劳动力参与率。(领会)
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因素是什么?(课后2)
答: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
计算公式:P38
在计算劳动力参与率时,必须注意劳动力与人口范围的一致性、可比性。
影响劳参率的因素如下:1、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2、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3、宏观经济状况。
劳动参与的决策及劳参率的变动是劳动力供给分析的主要内容。
4、劳动力供给表。(领会)
答:用来表明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称为劳动力供给表。P41
5、劳动力供给曲线。(领会)
答: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无限可分,即假设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是连续变动的,则可以把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特点是什么?(课后3)
答: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量就逐渐增加;根据劳动力供给表画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是一条折线,是假定工资率和供给量无限可分,连续变动的。
6、劳动力供给弹性。(领会)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些种类?(课后6)
答: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S/S)/(△W/W)。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实质就是工资率变动1%,劳动力供给变动多少。
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图P43
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曲线。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为0,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0。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曲线。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右上倾斜的曲线。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坦的曲线。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为较陡峭的曲线。
7、劳动力供给的变动。(领会)(课后5)图P41
答: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工资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8、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领会)(课后4)图P42
答: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由工资率的变动所引起;表现为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位置的变化。
由图可见,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劳动力供给减少,向右移动,劳动力供给增加。
效用是主体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主体消费某种物品从中得到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主体如果从消费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效用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其大小取决于消费主体的主观评价而没有客观标准。效用要取决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评价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效用强调消费者对物品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效用的大小不能准确地量度。
其评价数值只表明主观评价的高低和选择的优先顺序,而不表示物品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的大小。数值大,表明效用的主观评价高,选择顺序在前,数值小,表明效用的主观评价低,选择顺序在后。
在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中,家庭或劳动者个人“消费”的物品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
主体能够支配的劳动时间可以划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所能带来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各种配置组合,给主体(家庭或个人)带来的效用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
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识记)(课后7)图P48
答: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即选择顺序在前;反之,则效用越低,选择顺序在后。)
2、再同一平面上,任一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凸向原点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左向右下移動。)
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不同比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是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效用序列数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些闲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多少劳动收入的比。设△h为闲暇时间变动量,△y为收入变动量,设MRS为边际替代率,则有:MRS=△y/△h。&&&&&&&&图P49
如果△h无限趋近于0,则边际替代率MRS就是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的切线的斜率。
为了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通常边际替代率取其绝对值。
沿着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移动,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由比较陡峭变得比较平缓。它说明边际替代率绝对值越来越小,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
10、预算约束线斜率的含义。(识记)
答:个人预算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即为个人放弃闲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另一方面,亦可以看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个人预算线的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能力状况,即决定于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况。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说明了个人的主观愿望,预算约束线则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
较多的可支配时间和较高的劳动能力使预算约束线远离原点;较少的可支配时间和较低的可支配时间和较低的劳动能力使预算约束线靠近原点。
11、主体均衡的条件:边际替代率等于工资率。(识记)
答: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即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
只有在a点:预算约束线HY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能实现主体的均衡。则a点就是主体在既定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12、收入效应。(识记)(课后8)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这种变化叫做纯收入效应。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对劳动力供给有着重要影响。
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对劳动力供给具有负向影响。
13、替代效应。(识记)(课后8)
答:替代效应是指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有工资率的变化对个人时间分配结构调整的影响。在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必定增加。同时,工资率提高了,意味着闲暇的机会成本提高了,消费闲暇的代价变得更加昂贵。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14、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基本原则。(识记)
15、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相互关系。(领会)
答: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由于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随工资率的提高,主体选择了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由此推论,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么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反而减少了。
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16、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领会)(课后9)
答:工资率的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到增加,与此同时闲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正是由于上述效应的相互关系的不同情形,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现实的劳动关系与劳动管理中,在单位时间内,一定的劳动时间长度由制度给定,而不能完全由个人自由决定。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在通常的情况下,不能以对个人带来最大效用的、最适当的时间长度去劳动。其原因在于:
其一,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及职业工作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单位时间。
其二,企业管理的需要。
其三,劳动时间制度的惯例。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基本的决策主体。
17、就业—非就业的决策原则。(识记)
答: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成员是否参与劳动,以能否取得最大效用为决策原则。当制度劳动时间为t,工资率为w0,如果决策主体家庭成员处于就业—非就业无差异境界时,此时的工资率w0即为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当工资率大于w0,选择就业;当工资率小于w0,选择不就业。
18、最低劳动力供给价格。(识记)(课后13)
答: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经济含义,实质上是指在某种工资率和制度劳动时间给定的条件下,劳动收入的增加能否补偿闲暇减少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即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相互替代关系。
劳动收入效用小于闲暇的效用,家庭成员不参与劳动;劳动收入的效用不仅能够替代闲暇的效用,而且能够提高效用水平时,家庭成员就要参与劳动。如果家庭中已就业成员的劳动收入增加了,对家庭非就业成员的劳动参与存在着明确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叫做收入效应。
从存在既定的家务劳动时间的条件出发,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产生负面影响。
制度劳动时间长度是影响劳动参与变动的重要变量。
19、劳动时间长度对就业决策的影响。(领会)
答:当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效用必定提高。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原则的驱使下,将刺激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如果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劳动收入不变的话,工资率实质上是提高的,对劳动参与存在着正向的影响作用;反之,其他条件不变,制度劳动时间延长,效用水平降低,从而对劳动参与存在负向影响。 制度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最低劳动供给价格下降。由此推理可得出两点结论:
其一,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不变,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力供给增加;
其二,由于时间缩短,最低劳动力供给价格下降,在市场需求的作用下,就业就会增加。
20、教育、培训对就业决策的影响。(领会)
答:其他条件不变,只限于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较高回报的预期,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力供给是负向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造成16~20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劳参率的生命周期是指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横轴取年龄或年龄组,纵轴为劳参率,将各年龄或年龄组人口的劳参率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曲线,即为劳参率的生命周期。
男性劳参率的生命周期呈倒“U”形,青年与老年劳参率较低,25~55岁年龄段劳参率持续保持高水平,一般均在90%以上;男性劳参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参率高。女性劳参率的生命周期所呈形状比较复杂。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劳参率的生命周期呈“M”形。
21、(综合应用)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答: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其次,女性人口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水平。长期的变动趋势说明,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波动存在一定的联系。针对这种状况,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的概念。(识记)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2、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识记)
答: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的需求,故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而来,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因为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质,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力需求水平随市场产品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要素需求的组成部分。劳动力需求的分析要联系生产过程的分析来进行,故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
3、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的反向联系。(识记) 答: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
4、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劳动需求价格。将劳动需求价格与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描述出来就可得到企业劳动力需求表。进一步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无限可分、且连续变动,则可根据需求表描述出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表和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表格和几何图像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P82
5、如果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揭示劳动力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需求函数。以D表示劳动力需求,以xi表示影响因素,则劳动力需求函数为:&&&&&D=f(x1,x2,…,xi)&&(i=1,2,…,n) 如果我们只考虑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唯一变量,以W表示,则可把劳动力需求函数表示为下式: &D=f(W) 上式表明劳动力需求D是工资率W的函数。劳动力需求函数是用数学语言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6、劳动力需求的变动。(领会)
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位。如图P88
7、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领会)
答: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8、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领会)P84
答:工资率变动时,劳动力需求量相应地变动。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我们用△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Ed=(△D/D)/(△W/W)
因为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的反向关系,故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负值。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关注它的绝对值。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含义是,工资率变动1%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多少。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P85
1、需求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曲线。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s=∞。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3、单位需求弹性。即Es=1。此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右下倾斜的曲线。4、需求富有弹性。即Es>1。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
5、需求缺乏弹性,即Es<1。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较陡峭的曲线。
在理解和把握需求的工资弹性时,须注意两点:
1、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都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区间而言。
2、要注意区别弹性和曲线的斜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9、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在右上方移动,根本原因就是技术进步。
10、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识记)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11、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12、平均产量。(识记)
答: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13、企业的生产目标有三种:人均产量最大、总产量最大、利润最大。14、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可以引出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概念。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年的价格为P,则有:MRP=VMP=mp·P
15、劳动的边际产品MP。(识记)
答: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
16、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识记)
答: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17、边际成本。(识记)
答: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
18、主体均衡的含义。(识记)
答: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即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
19、劳动的边际产量。(领会)
答:所谓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
20、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领会)
答: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那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VMP=MP*P
21、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领会)
答: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 MRP=VMP=MP·P
22、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的原则。(综合应用)
答: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设为MC。显然MC=W。
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
因为MRP=VMP·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即MRP=VMP=W
如用文字表述,即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
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如果不是这样,则不能实现利润最大的目标。
23、P95图: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24、劳动力需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表现为劳动力的雇佣和劳动要素的投入。
25、长期。(识记)
答:长期的含义是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故产量的变动不仅取决于劳动投入,而且也取决于资本投入和其他要素投入。
18、等产量线的图形。(识记)P97图
答:等产量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把等产量线画成一条连线,意思是劳动要素的投入,可以一点一点替代资本。
19、充满着等产量线,每一条等产量线对应着不同的产出水平。整个面称为等产量面,也叫做企业生产要素的组合系统。
20、等成本线的概念、图形。(识记)P99图
答:等成本线是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货币金额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限,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性价格比。
21、边际技术替代率。(识记)
答: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两个可变的投入,即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的斜率,它是一个负值,一般用其绝对值
22、等成本线的斜率。(领会)
答: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要素的价格。
23、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应遵循的原则。(综合应用)P102公式
上述等式的经济含义就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的条件,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同时也是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必须遵循的原则。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24、生产扩大线。(识记)
答:将所有可能产出水平的均衡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称为生产扩大线。
它表示在生活要素价格不变和生产的货币资金逐渐增加的条件下,每一种产出水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最佳组合。
25、生产扩大线决定了企业在产出变化时调整要素投入的方法。
26、短期与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特点。(识记)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比较平缓。短期曲线更为陡峭,长期曲线则较为平坦,即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
27、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规模效应、替代效应。(领会)
答:当企业面临生产要素价格变化时,其劳动力需求相应地做出调整。其调整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重新实现生产的新的均衡。
工资率提高,产出水平降低,由此造成的劳动投入量减少的变动,称为规模效应。
工资率提高,劳动需求减少,用资本要素替代劳动,资本增加,这种变化即为替代效应。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减少劳动力需求。
工资率提高,在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得共同作用下,劳动力需求下降;反之,如果资本的价格不变,工资率降低了,同样会产生上述两种效应,但它们的方向相反,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28、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更为平坦。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并不是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简单相加的总和。26、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识记)
答:现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为两类工人,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27、总替代。(领会)
答: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直,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替代。
28、总互补。(领会)
答: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互补。
29、决定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产品的需求弹性、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资本以及任何其他可以在生产中替代劳动力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综合运用)
答: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产品的需求弹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资本的供给弹性。
1、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是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第一要素。这种可能性越大,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小。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为技术方面的;其二为成本方面的。
2、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的需求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大;反之则小。这也正是行业需求曲线与企业需求曲线弹性产生差别的重要原因。
3、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越大,劳动需求的弹性越大;反之则小。
4、资本的供给弹性:资本以及任何其他可以在生产中替代劳动力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是决定拉动力需求弹性的第四个因素。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技术可能性给定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也大;反之,则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生命周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