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月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做账申报表已经申报,后来做账时,里面的数又有改动了,现在要报10-12月份的,怎么改啊

我来说两句:验证码 &&请照此输入(点击图片刷新验证码)&&&&最多输入10000个字符最佳答案:我个人观点:要交税,要想不交税;应该要改7-9月报表,按月份把工资做进去.&&5人赞同
其它答案:共0条相关内容小微企业服务业营改增 21:49:44320 15:32:32360 16:41:15280 11:17:46254 11:00:26417 11:06:58511更多关于相关问题等待您来回答71023261810编辑推荐财税资讯会计中心税务中心财税问答政策法规共享中心产品服务会计人生互动交流论坛精华(41)(7)(26)
【导读】所谓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而支付的应酬费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实实在在、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但由于其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因此税法对其税前扣除有限定——仅允许按一定标准扣除。
第一条:所有的餐费都是业务招待费。
第二条:如果你认为有些餐费不是业务招待费,请参照第一条。
营业执照成立日期前,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由股东负责的费用。
条例43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没有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管理费用)明确开办费的核算范围:包括筹办人员职工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开办费的核算范围并没有包括业务招待费。
1、业务招待费的关键词:
业务、60%、5&
孰小原则,60%和5%取其小。
生产经营有关:招待政府工商税务不能扣除。
怎么吃最科学?
营业收入的8.33&
2、招待费的核算范围:不仅仅是吃饭。
(2)接待用的食品、茶叶、香烟、饮料等。
(3)赠送的礼品。
(4)正常的娱乐活动。
(5)旅游门票、土特产品等。
(6)高尔夫会员卡。
(7)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外部人员的交通费用能否据实在所得税前扣除?
3、关于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处理问题
答:企业在开(筹)办期间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标准扣除。
4、2011年发生招待费办公费发票不能在2012年税前扣除
条例第九条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你公司2011年发生的招待费、办公费,应属于2011年度的费用,不能在2012年税前扣除。
申辩理由:签字程序。
5、公司经常与客户一起出差考察业务&客户的一些机票等费用是否允许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法所称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据此,在税前扣除时,为客户报销的一些机票等费用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应在税法规定的比例内在税前扣除。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外部人员的交通费用能否据实在所得税前扣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因此,企业负担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客户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如果符合业务招待费范畴的,相关支出可以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6、企业年会;加班工作餐;出差发生的餐费是福利费还是业务招待费?
稽查认定是业务招待费。
一是企业分不清是否招待,还是自用,一律作招待费处理。
二是企业分得清,税务稽查不分清,也一律作招待费处理。规避执法风险。
三是60%扣除,考虑了在招待的同时,企业员工情况。
7、员工到外地发生的费用是差旅费还是交际应酬费?
项目部的差旅费应计入开发间接费。
业务人员出差报销的大量票据:车船机票、餐票、景点门票、大额的购物发票。
账务处理:
车船机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差旅费
餐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业务招待费
景点门票:自费。
为客户购买礼品的发票:销售费用。
税务处理:
增值税:应将无偿赠送给客户的礼品视同销售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第八款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房地产企业买房赠送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计入差旅费的支出,属于正常的经营支出,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但如果税务机关需要提供证明材料的,需提供证明材料。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计入业务招待费的部分,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做相应的纳税调整处理。
8、企业召开会议的住宿费、餐费、会议费等应如何处理?
项目部的会议费和住宿费应计入开发间接费。
1)有的企业租用综合性酒店,即住宿、就餐、会议均在一个酒店,会议结束由酒店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
会计处理:“管理费用——会议费”或“销售费用——会议费”核算。
税务处理:一般可以全额扣除。
2)有的企业有自己的会议厅,开会在本企业进行,与会人员的住宿与餐费由宾馆承担,会议结束,宾馆开具住宿费发票,饭店开具餐费发票;
会计处理:
住宿费:“管理费用——差旅费”或“销售费用——差旅费”核算。
餐费: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税务处理:分别按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规定扣除。
3)有的企业的会议室、职工住宿、职工就餐分不同地点,分别取得会议费、住宿费、餐费发票。
会计处理:
会议费:“管理费用——会议费”或“销售费用——会议费”核算
住宿费:“管理费用——差旅费”或“销售费用——差旅费”核算。
餐费: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税务处理:分别按会议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规定扣除。
9、赠送的礼品是业务宣传费还是业务招待费?
为了宣传本企业的产品,订制如广告衫、印制宣传语的小礼品等。在订货会或商品展销会结束后作为礼物无偿赠送给客户。发生的这样的费用是作为业务宣传费核算还是业务招待费核算呢?
业务宣传费是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
账务处理:
有标识的,是业务宣传费,无标识的,可以认定为业务招待费,额度较大的礼品,可以认定为行贿支出。行贿支出必须由司法部门认定,税务机关无权认定。
10、员工的午餐费职工福利费还是业务招待费?
公司没有自己的食堂,为解决职工的午餐问题,统一由某餐厅供餐,由公司统一结算,结算时餐厅开具的餐费发票,对于取得餐费发票如何处理呢?
账务处理:
以补贴形式入账,餐费不入账,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核算,以餐费直接入帐:作为业务招待费核算。
即使在摘要栏内注明是职工的午餐费,同时将就餐的职工姓名及天数和标准详细列明,税务稽查时,也可能会被认定为招待性质的支出。
开餐费,可能被认定为业务招待费。
发补贴,职工福利费。
11、业务招待费证据和证明类资料及文件的准备。
现行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总体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但由于其支出是公司税法中滥用扣除最严重的领域,管理难度大,所以,也不排除在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对所申报扣除费用的真实性进行自我举证。
税务机关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足够的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有关凭证资料要对证明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是足够的和有效,并未严格要求提供某种特定凭证。
凭证资料可以包括发票、被取消的支票、收据、销售账单、会计账目、纳税人或其他方面的证词,越客观的证词越有效。
税务机关要求证明真实性,企业也可以事后追补证据。
12、将外购礼品用于业务招待所得税申报表如何填列?
企业已经将外购的礼品支出计入了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在税前已经做扣除,在填表时做了视同销售处理,请问所对应的视同销售成本是否还要填写?如果填写视同销售成本是否存在重复扣除问题?
例如:企业购买100元礼品支出计入业务招待费税已前扣除60%即60元,做视同销售处理调增100元,再做视同销售成本调减100元,这样做,不就等于相当于100元的视同销售收入对应了100元的视同销售成本和60元的管理费用,实际扣除160元么?
缪慧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发生额60%扣除,但最高不超过销售收入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规定,企业将其资产用于交际应酬,应做视同销售。
对企业视同销售行为中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根据以上规定,企业将外购礼品用于业务招待在纳税申报时:
第一,视同销售行为中视同销售收入应在年度申报表附表三第2行作纳税调增,同时视同销售成本在第21行作纳税调减。
第二,按照业务招待费支出发生额60%,和销售收入5&部分,按照孰低原则确定准予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第三,将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数额大于准予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的数额。
在日常财会工作中,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绝招,以下是一些工作中的小窍门:
  妙招一:
  1.出纳整理其手中的原始凭证,分类后做记帐凭证,但只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即只做一半记帐凭证,对应的科目则由主管会计制作。为什么不全由主管会计制作呢?一来这样可以避嫌,当现金会计手中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差错时,可以分清责任;二来也可间接提高现金会计的水平,使其快速学习,以达到独立制作凭证。
  2.现金会计按原始凭证日期或收到原始凭证的顺序在原始凭证上编号,并按编号分别登记现金日记帐或银行存款日记帐。然后将原始凭证转给主管会计,由主管会计全面制作记帐凭证,再按记帐凭证另外登记一本现金日记帐或银行存款日记帐。
  妙招二:
  为了我们的工作方便,如果发生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最好不按教科书上记在财务费的贷方,我比较提倡用红字记在借方,这样汇总出数据记的总账,就可以直接编报表了。否则你通过结转本年利润,在总账借方贷方就会比报表都多出利息收入的数来,编报表时会麻烦哟。其他费用类的科目如果冲也是一个道理。
  妙招三:
  1.乐之&对数字要有兴趣&能从数据的处理中得到快感&如果你本身对数字不敏感&不喜欢&最好不要在本行业报太大期望.
  2.对行业要了解&这不是专指会计领域&而主要指公司经营的行业&如你在电器企业&就一定要对TCL长虹春兰海尔等等的大势有所了解&如果你从事通讯行业&就要对华为中兴UT等有所了解&如果在汽车行业更要对一汽二汽的动势了如指掌.然后从会计到CEO的转化就在其中
  3.当下属时一定做得比上司要求的好很多&做永远比不做好&不要报着过去中国人认定的不可功高震主的心态&全力投入&你上司不喜欢&但上司的上司一定会欣赏&一定要让更高层的领导认识
  4.要学会取巧&如何让领导认为你在税务领域很精通&又为公司合理避税多少(也许是个会计都知道&但不知道说成是自己的功劳)
  5.如果人事处理不熟练&千万不要答应在财务部安排领导亲信&拒绝只需要一下子&而对抗却要几年&如果搞得身心疲惫&得不偿失&当然有些猛人会青风凭借力&借此与上层更好沟通&但一般人是做不来的&至少长江以北的人士是不擅长的.
  6.给你机会永不放弃&哪怕现在让你干通用的CF0你也要大声说&NO
PROBLEM.我行!
  7.会计业务水平的提升那是技巧的提升&只能保证你再找工作更容易些&决不是提升的关键&就是一个农村妇女&只要在CFO
位置上干两年&大体的技巧也能掌握&不要太迷信各种证书&我认识的大部分财务总监&真还没什么证书.
  8.永远不要说不会&没有人愿意教你&不会就偷偷地去搞懂
  妙招四: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因各种原因所限,有些内容或未能包涵在内或仍不够详细。下面所介绍的便是一些笔者在实务总结的经验。说是经验,其实其中的一些做法我并没有使用过,但见还是见过的,就是因为见过后看其比较科学,便介绍在这里。
  一、凭证装订
  (一)装订方法:
  1.从方向上来说,有左边装订线处装订法;有左上角包角装订法。左上角包角装订法的具体做法(阿童木曾专门写过,待查找),但偶没用过。
  2.还有夹塞法,即在左边装订处夹塞。可用记帐凭证裁段做塞,可用纸折叠做塞,我见过最好的,是用一种特殊的纸箱裁段做塞,显得非常有功力。
  (二)记帐凭证装订时注意:要将科目汇总表及T型帐户表装订进去,这样便于快速查找某笔凭证。虽然现在电算化了,科目汇总表还是应装订进去,起码不看帐就能知道当月的发生额。
  (三)推荐一种原始凭证的折叠方法。当原始凭证大过记帐凭证时,我们大多数的做法是先折叠左边的角,再向里面折叠。这样折叠后折叠的角在下面,在查阅时要先拉开折叠的部分,再拉开折叠处的左边边角。现在偶推荐的方法只不过是将折叠的顺序反一下而已:即先向里折叠后,再折叠左边的角。这样折叠后折叠的角在上面。别看只是顺序的一转换,但在查阅时,只需拉住上面的角一拉,即可全部拉开。
  二、帐本设置
  (一)编写总帐目录及总帐内各科目页码时
  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能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要全部照搬,否则很多用不到的科目将造成空页码,有碍翻查。一般企业用到的会计科目大致只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科目数量的2/3。但也应注意留有余地,做到有前瞻性,防止出现新业务新设科目造成顺序错乱。
  2.在确定好会计科目后,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编号顺序编写总帐的目录及总帐内各科目页码。这样在每期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就比较有顺序。这条看似简单,但现实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做到。
  (二)根据企业业务量设置帐本
  1.专用式帐本必须要使用专用式的,这点不要简化。如:日记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销售明细帐、多栏式明细帐(主要是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数量金额明细帐(主要是存货类科目使用)、低值易耗品明细帐、应交增值税明细帐。
  2.其他类别的可以根据需要合并。如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应付等一些只有金额的科目可以按大类设一个或几个帐本 (
三)应有选择地贴口取纸。大多数会计都有在帐本上贴口取纸的习惯,这样的确便于明细帐的查找。但若不加选择地全部粘贴,不美观,也不再便于明细帐的查找。比较实用的法是: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帐本,可贴;明细科目较少的帐本,则以使用帐簿的目录为宜。当然各人习惯不同,也不强求。
  三、电算化帐务
  1.应交增值税各科目年底应转平较合适,否则各明细科目的余额会越来越大,造成各明细科目余额失去意义。转平的方法:如为贷方余额,将各明细科目对冲后,将差额结转到未交增值税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则只留进项税余额到下年抵扣,其他明细结平。
  2.当出现会计差错或有销售退回等情况,在做调整分录时。不要做反向调整,应作负数冲销,否则相应科目的本年累计数会与利润表上的数字不相符,造成不必要信息负效应。(不知可行否,待试)
  3.编写摘要宜详细。一来便于查找,二来在财务软件没有现金流量表自动编制功能时,有益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4.对于重复或共同使用的明细科目,建议使用核算项目功能,以使明细科目统一,便于信息的对比等。
1、到新成立的公司会计人员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答:首先要考虑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然后,考虑新公司采用的会计制度、核算方法和涉及的税种;最后,开始建账。
新成立的公司要做的第一张记账凭证是什么?
答:企业一设立的第一张记账凭证肯定是:借:银存存款/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
第一个月作账必须解决的一个小税种?
答:一、增值税税额计算;二、计提地税税金按照税法要求,企业在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同时,还应计提缴纳部分地税税金,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多数地区已开始计提地方教育费附加;三、其他税种计算及缴纳正常月份,企业只需考虑计算增值税及计提的地税税金,但个别月份如季度、年末结束应计算缴纳所得税;根据税务机关要求按季度或半年缴纳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地税的税务登记证应到哪儿办理?办理的程序是什么?
答:(一)有限公司应当办理证件:
1、工商营业执照(正、副)本
2、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
3、国税、地税登记证(正、副)本
4、公章、财务专用章、法人私章各一枚
5、验资报告(企业留低)
6、公司章程一份
(二)有限公司费用
1、核名费用30元
2、验资费用1000元(此为50万下,验资按注册资本收取)
3、工商注册费0.08%(按注册资本0.08%收取)
4、代码证费108元
5、国、地税100元
6、刻章600元(各地区有差异)
(三)有限公司办理程序:
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银行开立验资临时帐户存钱验资;
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刻章公司刻章;(公安局批准的企业)
当地技术质量检验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当地地方税务局办理地税登记;
当地国家税务局办理国税登记;
银行申请设立基本户;
如果公司只涉及地税税种,还要不要办理国税税务登记?
答: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新办企业必须在领取工商执照起30天内办理税务登记。实际工作中,为了尽早取得发票开始经营,应在拿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后立即开始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国税登记到办事大厅国税登记窗口办理。合伙企业,如果没有销售行为,只是提供服务(不含修理、修配行业),不需要办理国税登记。
建账时一般需要哪几本账?
答:第一,与企业相适应。企业规模与业务量是成正比的,规模大的企业,业务量大,分工也复杂,会计账簿需要的册数也多。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也小,有的企业,一个会计可以处理所有经济业务,设置账簿时就没有必要设许多账,所有的明细账可以合成一、两本就可以了。
第二,依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账簿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建账时以满足管理需要为前提,避免重复设账、记账。
第三,依据账务处理程序。企业业务量大小不同,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也不同。企业一旦选择了账务处理程序,也就选择了账簿的设置,如果企业采用的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企业的总账就要根据记账凭证序时登记,你就要准备一本序时登记的总账。
每月会计核算的流程是什么?
答:会计核算流程就是由做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过程,也叫会计循环。简单点说就是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记明细账,接着汇总,然后根据汇总表记总账,最后依据总账进行报表。一个月的业务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去报税,纳税。
注册资金未到位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答:应该在出资不到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9、哪些税种到地税申报?
答:在地税缴纳的税种有:企业所得税(除去在国税缴纳的部分)、资源税、个人所得税(除去存款利息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外都在地税缴纳)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建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每月1-10日向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其中:所得税为1-15日;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1-7日;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为每年的3、9月)。
10、哪些税种到国税申报?程序是什么?
答:在国税缴纳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每月1-10日向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其中:所得税为1-15日;个人所得税为1-7日);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80万元、生产企业年营业额达到100万元必须转为一般纳税人,其余为小规模纳税人。消费税的纳税人为生产和销售烟、酒、汽车、金银首饰等消费品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车辆购置税在购买车辆时缴纳;企业所得税为金融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中央直属企业和日以后新成立企业的所得税在国税缴纳;个人所得税为个人存款利息的个人所得税在国税缴纳。
我们常常根据财务指标判断企业经营过程及结果,银行、税务、投资者、包括老板自己都要看,那么这些指标都是怎么形成的,又代表什么呢?
一、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4.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
二、盈利质量分析
1.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其值一般应大于1。
3.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数值越大表明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
三、偿债能力分析
1.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7.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0.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四、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净营运资本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与收入比=净营运资本&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五、发展能力分析
1.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2.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加额&资产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3.销售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4.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上期净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5.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上期营业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一般纳税人专票使用量-一般纳税人专票上月使用量。
2、问题指向: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骤增,除正常业务变化外,可能有虚开现象。
3、预警: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上月30%(含)并超过上月10份以上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检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与签订的合同情况相符并实地检查存货等。主要检查存货类“原材料”、“产成品”以及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应收帐款、预收帐款等科目。对于临时增量购买专用发票的还应重点审查其合同履行情况。
二、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预收帐款”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帐面相符。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税负变动率;
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上期税负)/上期税负*100%;
税负=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2、问题指向:纳税人自身税负变化过大,可能存在账外经营、已实现纳税义务而未结转收入、取得进项税额不符合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购进货物不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或虚开发票等问题。
3、预警值:±30%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销售业务,从原始凭证到记帐凭证、销售、应收帐款、货币资金、存货等将本期与其他各时期进行比较分析,对异常变动情况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收入的行为。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抵扣是否合理、有无将外购的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对外投资、捐赠等情况
四、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异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3、预警值:50%
检查重点:检查“库存商品”科目,并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分析,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应收帐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借方且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始凭证、账载数据是否一致。
五、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本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控制额-1)*100;
进项税额控制额=(本期期末存货金额-本期期初存货金额+本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外购货物税率+本期运费进项税额合计。
2、问题指向:纳税人申报进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比较,若申报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应重点核查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是否抵扣;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及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是否按照规定做进项税额转出;是否存在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问题。
3、预警值:10%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将外购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结合“营业外支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的变化,判断是否将存货损失转出进项税额;结合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分析运费、农产品等变化情况,判读是否虚假抵扣进项税额问题。
实地检查原材料等存货的收发记录,确定用于非应税项目的存货是否作进项税转出;检查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而未转出进项税额问题;检查农产品发票的开具、出售人资料、款项支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虚开问题。
六、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20%以上
1、计算公式:评估期预收账款余额/评估期全部销售收入。
2、问题指向:预收账款比例偏大,可能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行为。
3、预警:20%
检查重点:检查重点纳税人合同是否真实、款项是否真实入账。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律判断其是否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
七、纳税人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
2、问题指向: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若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正数行业内纳税人可能存在本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不计收入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当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查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经营方式以及征管范围界定情况,以及是否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货物;查阅仓库货物收发登记簿,了解材料购进、货物入库、发出数量及库存数量,并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审核企业明细分类账簿,重点核实“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等明细帐,并与主营业务收入、应纳税金明细核对,审核有无将收入长期挂往来帐、少计销项税额以及多抵进项税等问题;审核进项税额抵扣凭证、检查有无将购进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行税额申报抵扣的情况。
八、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
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而言,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主营业务成本都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成本变动率一般为正值。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预警值: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
2、问题指向: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上涨,企业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出现重大变故以致影响产量等。检查企业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等问题。
九、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
1、计算公式:指标值=(进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
进项税额变动率额=(本期进项-上期进项)/上期进项;
销项税额变动率=(本期销项-上期销项)/上期销项。
2、问题指向:纳税人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纳税人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虚抵进项税额,应重点核查纳税人购销业务是否真实,是否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已满的纳税人。
3、预警值:10%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存在销售已实现,而收入却长期挂在“预收账款”、“应收帐款”科目。是否存在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问题。结合进项税额控制额的指标进行分析,控制额超过预警值,而销售与基期比较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实地查看其库存,如果库存已没有,说明企业有销售未入账情况,如果有库存,检查有无将购进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行虚假申报抵扣的情况。
十、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100;
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本期期间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
3、预警值:
检查重点:检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对这些科目的详细业务内容进行询问;对企业销售时间及开具发票的时间进行确认,并要求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检查纳税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并判断其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增送等问题,检查企业采购的的渠道及履约方式,是否存在返利而未冲减进行税额;对企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挤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以判断有关财务费用是否资本化,同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十一、纳税人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存货周转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存货周转变动率=本期存货周转率&上期存货周转率-1;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数+存货期末数)&2。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指标分析: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率(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财务周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
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如存货周转率加快,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针对疑点,应到仓库核实产成品验收、入库、发售相关记录,是否存在商品发出未及时确认收入,是否将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分配福利、对外投资等视同销售的情况;检查售价偏低有无正当理由,是否将应税商品用于换取生产、消费资料等。
十二、纳税人收入利润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纳税人收入利润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润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润率。
收入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
检查重点:同“成本”、“费用”指标。
十三、纳税人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毛利率变动率/税负变动率。
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毛利率变动率=(本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
税负=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
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基期税负)/基期税负。
2、问题指向: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若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正数行业内纳税人可能存在本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不计收入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当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了解企业两者相互矛盾的原因;了解企业收入变化情况。针对收入疑点,应实地核实原材料、半成品、包装物等购进、验收、入库、领用、周转等收发货登记相关记录;从供电部门调查实际用电量,测算单位产品能耗,检查企业的工资表和相关费用,推算实际生产能力;检查企业各开户银行的对账单,了解其资金流量,结合购销合同,分析材料购进及货物销售数量及价格;审核收款记录,将收款情况于开票情况进行核对,检查是否存在货物发出并已取得货款但未开发票未计提销项税的情况;针对多抵进项的疑点,应检查企业存货分配情况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借方发生额,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用于非应税项目;检查“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发生业务,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用于非应税项目、职工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检查农产品发票的开具、投售人资料、入库记录、款项支付等情况,结合历史或同行业单位定耗量,判断是否存在虚开问题。
十四、所得税申报收入与流转税申报收入差异
1、计算公式:指标值=流转税申报收入-所得税申报收入。
2、问题指向:所得税申报收入小于流转税申报收入,可能存在收入未申报等问题。
十五、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比
1、计算公式: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可能存在取得虚开、虚假或不合规定的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及虚列费用的问题。
3、预警:对纳税人取得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过高或月单笔抵扣进项超过20万元(含)情况进行监控。
检查重点:实地核实纳税人生产能力、库存商品的情况,核实其的收购业务进行核实,是否存在人为调节进项的情况,检查投售人、款项支付等情况的真实性。
十六、企业期末应收账款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期末应收账款变动率=(本期应收账款期末值-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值)/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指标值=期末应收账款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库存商品”、“产成品”、“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详细了解业务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合同等举证资料;实地检查库存等。
十七、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比
1、计算公式: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可能存在取得虚开、虚假或不合规定的运费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及虚列费用的问题。
3、预警:对纳税人取得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10%或月单笔抵扣进项超过20万元(含)情况进行监控。
检查重点:实地核实纳税人生产能力、库存商品的情况,核实购进业务的核实性,对运费发票的历程、单价、行询问并判断其合理性,检查支付款项。
十八、消费税申报收入与增值税申报收入差异
1、计算公式:指标值=增值税申报收入-消费税申报收入。
2、问题指向:消费税申报收入小于增值税申报收入,可能存在增值税收入未申报缴纳消费税等问题。
十九、企业期末预收账款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期末预收账款变动率=(本期预收账款期末值-上期预收账款期末值)/上期预收账款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指标值=期末预收账款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要求纳税人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实地检查企业的存货是否真实。
二十、纳税人期间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纳税人期间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纳税人期间费用变动率=(本期期间费用期末值-上期期间费用期末值)/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值。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等进行测算,是否超过扣除比例;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应于非应税项目、职工福利费、个人消费等情况,是否存在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分配股利、对外投资等视同销售的情况未计收入;检查在建工程、购买固定资产、投资等发生的利息支出是否进行了资本化。
二十一、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
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以往年度申报表以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历史变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上述账户的原始凭证、业务合同,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到仓库核实存货。
二十二、纳税人成本费用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纳税人成本费用率-全市平均成本费用率)/全市平均成本费用率。
成本费用率=费用/成本。
2、问题指向:成本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成本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
二十三、纳税人流动资产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流动资产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流动资产变动率=(本期流动资产期末值-上期流动资产期末值)/上期流动资产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二十四、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值。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值。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或多列成本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以往年度申报表以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历史变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上述账户的原始凭证、业务合同,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到仓库核实存货。
二十五、纳税人固定资产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固定资产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固定资产变动率=(本期固定资产期末值-上期固定资产期末值)/上期固定资产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1)弹性系数&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2)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3)弹性系数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
二十六、纳税人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本期综合折旧率-基期综合折旧率)&基期综合折旧率&100%。
综合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
2、问题指向:固定资产综合折旧变动率在20%以上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多提折旧。
3、预警值:20%。
二十七、高比例出口的亏损企业
1、计算公式:企业出口销售比例是否大于50%且亏损。
2、问题指向:企业出口销售比例大于50%且亏损的,可能存在外销定价偏低或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3、预警:对出口销售比例大于50%且亏损的企业进行监控。
二十八、纳税人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支出-上期营业外支出)/上期营业外支出。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营业外支出等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1)弹性系数&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
(2)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3)弹性系数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
二十九、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比
1、计算公式: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可能存在取得虚开、虚假或不合规定的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及虚列费用的问题。
3、预警:对纳税人取得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过高或月单笔抵扣进项超过20万元(含)情况进行监控。
三十、纳税人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本期综合摊销率-基期综合摊销率)&基期综合摊销率&100%。
综合摊销率=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原值。
2、问题指向:无形资产综合摊销变动率变动率在20%以上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多摊无形资产。
一、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四种组织形式。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由于公司与其股东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在征税时对公司和股东实行双重征税,即对公司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股东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分得的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在征税时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利用组织形式进行纳税筹划是每个“准纳税人”在注册登记前必须考虑的,这就要求投资人在确定组织形式前充分调研,搜集经营地的行业信息,估算盈利水平,综合分析所得税税负,依靠纳税筹划赢在起跑线上。
  假定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Y元,可以计算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区间:30%Y-9750=20%Y,求得Y=97500元,税负无差别点的应纳税所得额为97500元,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97500元时,选择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或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税负较轻,只要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条件,还可以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上述临界点的计算并未考虑私营公司的股东获得工资薪金、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及股东的工资薪金税前扣除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因此在实际测算时,投资者应预估公司的盈利水平、利润分配情况,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负及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规模、管理模式、投资额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组织形式,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二、查账征税与核定征收方式的筹划
  所得税的征收有两种方法: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对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对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采用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及其他核定征收方式。以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征收方式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应税所得率仅规定了比例范围,同一行业最低比例与最高比例差异较大,有利于税务机关操作,但缺乏具体的认定标准,随意性较大,很可能造成同一行业的企业税负不均,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税负。如果企业经营多业的,税法规定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可能导致适用较低应税所得率的业务按照较高的应税所得率征税。此外,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不能享受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相比之下,查账征收的方式可以享受部分税收优惠待遇,涉税风险较小,便于投资者和税务机关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不少私营企业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只能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甚至一些私营企业为逃避税收,缩小规模,异地经营,以大化小,退回小本经营的个体户状态,放弃查账征收的方式。私营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产业优势,会计核算不健全,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综合权衡,私营企业选择查账征收方式,不仅降低涉税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企业依照国家规定设置账簿,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并按期办理纳税申报。
  三、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业务宣传费
  业务招待费是私营企业必不可少的日常支出,不少私营业主将个人及家庭餐饮、食品、娱乐支出的发票拿到企业报销,这种人为增加企业费用的做法并不可取。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采用“两头卡”的方式,一方面,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另一方面,设定业务招待费最高扣除限额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防止企业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由于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无论是否合理,都不允许全额扣除,首先,企业应控制并压缩业务招待费支出金额,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与其他费用,不要把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董事费等其他开支混入业务招待费,企业参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发生的餐饮费、住宿费,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其次,企业可以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业务宣传费,增加费用的税前扣除金额。例如,将某些餐饮招待费改为赠送给客户的礼品,在礼品上印上企业的名称或标志,附带企业的宣传资料,或者邀请客户参加企业举办的产品推介会,要求参会人员签到,并为参会人员提供餐饮和住宿,由此产生的费用作为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四、私营公司的捐赠与个人捐赠结合进行筹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私营业主热心公益事业。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利润总额只能在会计年度终了后才能计算出来,而捐赠是在年度期间发生的,如果企业捐赠前不进行纳税分析,可能使企业因捐赠背负额外的税负,而将私营公司的捐赠与个人捐赠结合起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可获得节税收益。
  如某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1年5月打算以公司的名义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捐赠400万元,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2800万元,该董事长获得红利280万元,预计2011年利润总额3000万元,该董事长可获得红利300万元,按照规定,公司捐赠的扣除限额为360万元(3000&12%),剩余40万元捐赠支出很可能不允许税前扣除,额外增加企业所得税10万元。如果该董事长以公司名义捐赠360万元,以个人名义从红利所得中捐赠40万元,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设定了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比例,不少私营企业以公司名义捐赠得少,而以投资者个人名义捐赠得多,这是一种理性的做法。从股东利益出发,企业限定捐赠金额是必要的,作为补充举措,大股东以个人名义追加捐赠,这样既表达了爱心,又减轻了税负,是理性的商业与带有感情色彩捐赠的最好结合。
  五、注意划分企业经营支出和投资者个人支出
  目前不少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要求财务人员报销其个人或家庭消费性支出,将企业资金用于个人或家庭购买汽车、住房也不进行纳税申报,或者以借为名公款私用偷税漏税,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会给企业和投资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如某五金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2010年12月以消费性支出名义从公司支出买房款100万元,日税务机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税务人员认为该笔支出与公司开展业务无关,应视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20万元,同时调增企业所得税25万元,由于该老板少缴了税款,税务机关责成其补缴相应的税款、滞纳金并对其处以10万元的罚款。老板对此很不理解。
  税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除上述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并且企业的上述支出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该老板的行为属于第二种情况,应按照“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20万元。
  此外,为了避免部分企业股东以“借”为名,挪用公款私用,偷逃税款,税法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六、投资者分红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的限制,私营公司的投资者领取的工资、薪金所得,只要是合理的工薪支出,允许税前扣除,而投资者分得的股利红利所得,属于税后利润分配,不得税前扣除,投资者可以在分红与工薪所得之间进行选择,合理降低所得税税负。
  例:英才商贸公司是冯英才和三个朋友每人出资100万元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四个股东约定平时不领工资,年终分红。2010年该公司实现会计利润90万元,纳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2万元,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25.5万元,税后利润64.5万元,公司按规定提取了公积金、公益金9.68万元.可分配利润为54.82万元。年底四个股东决定将其中的40万元拿出来进行利润分配,每人分得红利10万元。四个股东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8万元,投资者实际上承担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道税负,合计税负为33.5万元。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四个股东每月领取工资3500元,工资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年终每人分红5.8万元,四人的分红共需缴纳个税4.64万元,股东工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减少企业所得税4.2万元,投资者所得税税负为25.94万元(25.5-4.2+4.64)。
  方案二:四个股东每月领取工资3500元,年终奖1.8万元,年终分红4万元,四人的分红共需缴纳个税3.2万元,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2160(元),工资支出减少企业所得税6万元,投资者所得税税负为22.916万元(25.5-6+3.2+0.216),显然方案二所得税整体税负较轻。
  通过纳税筹划,预测企业的盈利水平,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制定一个综合分配方案,合理确定股东的工资和分红水平,在减轻税负的同时保证股东权益,是企业正确的选择。
一、关于财务部的报账程序,先说说一般企业常规的做法:
  1.报销单据报财务,财务初审,合格后到总经理;
  2.总经理签字同意后,到会计,会计做记账凭证;
  3.记账凭证(或现付凭证)由会计递交给报销人;
  4.报销人拿记账凭证给出纳报销;
  5.出纳记日记账;
  6.出纳付款;
  7.出纳把记账凭证返回给会计,会计登记明细账。
  这种操作程序,是常规的规范程序,能够达到会计和出纳相互监督的目的,起到控制住资金的作用。但明显的缺点是,工作效率特别低,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业务的开展,导致财务部和业务部产生矛盾。原因有两个方面:
  1.会计和出纳两人都必须同时在财务办公室,两人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成报销或借款。这样对于规模小,只有一个会计一个出纳的企业而言,对业务的影响就非常大了。比如会计开会或报税去了,而业务却临时紧急需要借款或者报销时。
  2.在报销的过程当中,会计要做记账凭证,出纳要登账,报销时间就会非常长。如果几个业务人员同时报销,而且每人报销的单据又比较多时,那么等候的时间就更长。而有的业务人员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不满。
  二、对财务规范化的认识:
  通常我们说财务操作规范不规范,往往都是以教科书上说的方法,或者过去习惯的做法为标准来做判断。而事实上,不论教科书上规定的也好,过去习惯的做法也好,都是前人根据当时的情况总结归纳后,人为地规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监督、控制资金的目的,在当时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我认为,只要达到了控制住资金的目的,保障了资金的安全,那么任何操作方法都可以说是规范的做法。而且随着电脑的使用和财务软件的逐步完善,过去的习惯操作手段,也应该随着新的工具的使用而不断调整。
  三、提高财务报账效率的程序和方法:
  由于上述的操作方法给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不便,效率相对低下,因此就有必要对程序进行调整,既要达到控制住资金的目的,又要提高工作效率。
  如下就是我从第一次做财务主管开始,就一直使用的操作程序,也许已经有很多企业也在用这种程序,但我相信,还有很多企业还在用上面说到的程序,所以这里提供出来,给部分有心改变过去做法的人和初涉财务管理的人员提供些参考:
  1.发票等粘贴《报销审批单》后,先由部门经理或主管签字,再到财务,会计初审,合格后,财务经理复核签字,再到总经理,总经理签字后,直接到出纳,出纳付款。
  2.出纳付款后,直接根据《报销审批单》登记日记账(也就是流水账,这个不需要会计科目的)。出纳登账可以在报销完毕时登,也可以在没有其他业务比较空闲时集中登。一般要求每天下班前登记完毕,方便第二天报出资金日报表。
  3.出纳一周或半月一次,把单据传递给会计。会计填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出纳传递前,在单据右上角自己编一个出纳流水号,方便和会计交接和查找)。
  4.月末,会计用现金明细账或和银行明细账的余额与出纳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进行核对,核对不一致,就对查错在哪一笔。(有时会计错,有时出纳错,不过会计错的时候多)。
  5.核对一致后,会计还要负责核对银行对账单的余额,目的是监督出纳。
  四、新的程序方法的优点:
  不论是集中报销还是临时报销,都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会计也好,财务经理也好,签完字后,都可以随时离开财务部。只要出纳在财务办公室,出纳一个人都可以随时结账付款。这样由于是先付款后记账,办事效率就比较高,不会影响业务的开展。而同时由于有签字为据,出纳是做不了假的。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报销审批单》上面的合计数据和大写金额绝对不允许涂改。
  五、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
  会计做账时,一般是按照出纳的流水号顺序做账,方便对账。不过实际操作当中,记账凭证号并不一定是出纳的流水号。所以经常是出纳和会计是两个号,由于单据上有流水号记录,今后还是容易查账的。而最后,还是要求出纳再把会计的凭证号补登到日记账上去,而出纳的流水号,一般是在日记账的摘要当中注明。当然具体的操作当中,各自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以方便对账,提高效率为主。
  这样的程序,是没有任何漏洞的。而且一旦有一方错误,就容易找出来。因为出纳按照原始的《报销审批单》数据记账,而会计是按照记账凭证数据记账,只要有一方错误,月末对账就会有差额。而按过去的做法,如果记账凭证做错了数据,会计和出纳就会同时出同样的错误,就很难找出来了。(如果出纳和会计同时都用财务软件操作,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还需要增加一个复核单据的程序)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面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出现:出纳为了省事,把相同费用的单据合并,一周只做一笔。甚至有的会计会把借款单和报销单混合加在一起,抵消后做账。这就必须严格要求会计和出纳禁止这种做法。因为按照会计规范来说,每笔经济业务都要做一笔分录,每笔分录,都要准确反应一笔经济业务,这样财务才能透过账务监督业务,才能起到管理作用。而且详细地记录每笔经济业务数据,是今后进行财务分析和预算工作的基础。同时,那种做法很容易出错,出错也很难查出来。
Excel的50个逆天功能,动画教程珍藏版!
先看几个简单的
1、自动筛选
2、在Excel中字符替换
3、在Excel中冻结行列标题
4、在Excel中为导入外部数据
5、在Excel中行列快速转换
6、共享Excel工作簿
7、在Excel中添加说明文字
8、在Excel中数据分列整理
9、在Excel中数据合并
10、在Excel中添加常用文件夹
11、在Excel中添加多个视图
12、在Excel中设置打印区域
13、在Excel中录制“宏”
14、在Excel中建立图表
15、在Excel中获取网络数据
16、用好Excel的“搜索函数”
17、在Excel中插入超级链接
18、在Excel中打印指定页面
(本文来自每天进步一点点微信号:jinbudian 我们的logo是一本书)
19、在Excel中直接编辑“宏”
20、用窗体调用“宏”
21、在Excel中运行“宏”
22、设置Excel标签颜色
23、防止Excel数据重复输入
24、给Excel中的数据添加单位
25、更改Excel缺省文件保存位置
26、保护Excel 工作簿(关注每天进步一点点微信:jinbudian
每天一个小技能,我们的logo是一本书)
27、按钮调用“宏”
28、Excel自定义自动填充序列
29、Excel中设置数据对齐方式
30、Excel字符格式设置
31、Excel自定输入数据下拉列表
32、Excel正确输入身份证号码
33、Excel数据排序操作
34、Excel数据表格中如何将姓名信息按笔画排列
35、Excel数据格式设置
37、Excel内置序列批量填充
38、Excel模版的保存和调用
(关注每天进步一点点微信:jinbudian
每天一个小技能,懂的人加)
39、Excel监视窗口
40、Excel中行列隐藏操作
41、Excel工作簿加密保存
42、Excel公式引用方式转换
43、Excel中特殊符号的输入
44、Excel中文日期格式(关注每天进步一点点微信:jinbudian
每天一个小技能,我们的logo是一本书)
45、Excel工作表的移动
46、Excel工作表的复制
47、Excel分区域锁定
48、Excel加载“宏”
49、Excel表格列宽行高设置
50、Excel“公式求值”功能
作为会计人员,如果熟悉会计核算中的“结转”,就能对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加深理解,一起来看看吧!
  1.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供应过程的核算中设置了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实际成本.
  一是“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是“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因而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时应将其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账户,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即借记“原材料”等相关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2.结转制造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可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记入“制造费用”,期末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而,期末结转制造费用就是借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账,贷记“制造费用”账户。
  3.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库存商品”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成本。因而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未完工产品的成本。
  4.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因而已经确认销售的产品的成本,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5.期末结转费用类账户:
  在会计核算中,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类账户的期(月)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9月24日,国务院会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使用加速折旧的政策,作为公司的财务人员,应当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该新政策的对所在公司的财务影响是什么?二是作为公司财务人员,应如何应对及有所作为呢?
  以下思考,抛砖引玉
  1.对企业盈利和现金流的影响:
  从全周期来看,不考虑其他因素,加速折旧政策不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总额,即利润总额与非加速折旧政策相同;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就在于,前期减少现金流出量,后期增加现金流出量。从资金时间价值角度和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大角度考虑,对公司而言,应当积极去适用该政策。
  短期内,利润减少、现金增加。盈利企业因加速折旧而减少当期利润,从而减少当期企业所得税现金支出,即因加速折旧而延期纳税、缓解当期的资金支付压力,改善现金流状况;
  后期,利润增加、现金减少。因同比折旧额减少导致企业报表盈利数据增加,从而导致当期企业所得税支出增加,现金流出量增加,导致现金流紧张。
  2.因上述延期纳税收益,可以激发部分企业对相关长期资产的投资动力。
  3.谁会更主动利用此项政策?
  上市公司因其业绩增长压力,可能会多方权衡、谨慎选用该政策;
  非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如果存在业绩考核压力,考核方案对加速折旧不加调整考虑的话,也可能不会积极主动去适用该政策;而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企业,可能会更有积极性去适用该政策。
  4.公司财务部门可以做什么?
  从提升公司总体价值角度出发,量化分析加速折旧政策对公司价值、财务指标、现金流的影响,针对性提出包括对业绩考核方案的调整等意见建议,并积极推动适用该政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所得税做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