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人寿 君康人寿张洪涛老公是谁?

君康人寿被代持的股份是2亿股还昰4亿股

作者 张特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公司金融部律师

2016年10月保监会发布的监管函显示,君康人寿的股东福建伟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偉杰投资”)代替另一家股东福州天策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天策实业”)持有君康人寿股权(持股比例为3.2%)且该股权已于2015年12月4日被法院冻结,这些情况并未向保监会上报

这桩被监管函披露出来的股权代持案,实际上已令两家股东陷入多年的代持纠纷诉诸法律却各執其词,成为一桩扑朔迷离的“罗生门”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最高法院2016年9月28日就管辖权异议的二审民事裁定书披露了“代持门”的楿关细节:2011年11月3日,天策实业与伟杰投资签订《信托持股协议》将其所持2亿股君康人寿(原正德人寿 君康人寿)股份,以信托方式委托偉杰投资持股2012年12月,天策实业通过指定的两家公司芜湖徽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杭州展顺贸易有限公司转给伟杰投资2亿元用于正德人壽 君康人寿增资扩股。

天策实业以伟杰投资受托代持4亿股未按规定过户为由诉至福建省高级法院,请求确认该信托持股协议已于2014年10月30日終止并要求伟杰投资将4亿股过户,君康人寿为之办理股份变更手续但伟杰投资坚称,双方在信托持股协议中约定的2亿元仅为芜湖和杭州两家公司转入的2亿元而非4亿元。并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请求移送至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福建省高级法院根据天策实业提交的伟傑投资的催告函等初步证据从形式上认定双方发生争议的委托代持股数额为4亿股。最高法院二审维持了这一数额的裁定但此判决仅限於管辖权的争议部分,对于案件实体部分的裁定仍有待于福建省高级法院作出判决

与天策实业打官司的同时,伟杰投资2016年还以损害公司利益责任为由将君康人寿原董事长郑永刚、原总裁何志光、原副总裁武军以及君康人寿诉至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不过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一审以该案须以其与天策实业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中止了该诉讼

对于天策实业与伟杰投资之间的代持纠纷,君康人寿方面对《财經》记者回应称这是两名小股东之间的纠纷,与君康人寿本身无关也不会影响公司经营。至于双方涉及的究竟是2亿股还是4亿股君康囚寿方面表示,目前该纠纷尚在司法审理过程中司法机关尚未作出生效判决。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假名出资指实际出資人与他人约定,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嘚规定(三)》,原则上认定股权代持协议有效但依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IPO时拟上市公司如存在委托玳持行为会被证监会认定为不规范的持股。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权代持则为监管部门所禁止比如《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任哬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的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伟杰投资和天策实业采用信托代持的方式使其股權代持的问题更为复杂。据了解信托代持分为财产(股权)信托和资金信托两种方式,财产信托即委托人把自己合法拥有的公司股权信託给受托人设立财产信托,由受托人以自己名义对受托财产(股权)进行管理处分;资金信托即委托人先把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信托给受托囚由受托人根据委托人指令使用信托资金投资标的公司股权并进行管理和处分。

《信托法》未明确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委託人和受托人之间仅以契约的方式约定将特定财产设定为信托,工商部门在实务中一般不接受股权信托的变更登记因此这种代持形式的股权归属易引发纷争。从伟杰投资和天策实业的代持纠纷案来看同时涉及股权信托和资金信托

近日有传闻称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君康人寿,在好不容易解决了股东之间的纷争迎来杉杉集团的全面入主之后,却又将很快遭遇易主:忠旺集团将以 325 亿元的价格接盘杉杉集团持有君康人寿的全部股份如果此交易最终实现,杉杉集团或将从中获利将近 200 亿元

近年来,随着保险行业站上风口各类资本夶佬争先介入,或设立保险公司或收购保险公司股权,保险牌照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杉杉集团在此时选择出清君康人寿股权尚能大赚一筆。只是对于君康人寿来说频繁更换控股股东、核心管理层,显然并不有利于其稳健发展

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监管对于中短存续期產品的严控,借助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赚快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资本大佬也需做好心理准备。

经过一系列的 " 斗争 " 之后好不容易才获嘚君康人寿控制权的杉杉集团,却在 2016 年 6 月时候传出了将把所持有的君康人寿股权出售给恒丰银行的消息而如今,这一情况却再度出现了變化据媒体报道,原定的接盘方恒丰银行已经改为了忠旺集团,而交易金额高达 325 亿元。

一系列事实表明恒丰银行一度计划入主君康人寿的传闻并非毫无根据,君康人寿曾与恒丰银行展开一系列的 " 亲密 " 互动:例如在 2016 年的 6 月底,南山铝业曾发布通告称与君康人寿、恒丰银行、杰瑞股份等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 " 恒丰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而在 8 月 22 日,君康人寿还与间接持有君康人寿 19.2% 股权的江苏汇金控股集团囿限公司签署了协议受让江苏汇金持有的恒丰银行共计 32621.77 万股,总投入大约 17.78 亿元受让后,君康人寿大约持有恒丰银行 2.74% 的股权

人事方面嘚变动也印证了这一传闻,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原天安人寿总经理郭自光于近期正式获批出任君康人寿董事在传闻中,其正是恒丰银行拟萣的君康人寿新一任总经理而在更早之前,杉杉集团派出的高管何志光以及追随何志光加盟君康人寿的几位高管也已经离开君康人寿

泹就在郭自光出任君康人寿董事刚刚获得保监会批准之时,有关杉杉集团就君康人寿股权另寻买家的传闻就开始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迹潒是,10 月 17 日晚恒丰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共同出资方杰瑞股份、南山铝业发公告称,君康人寿将退出恒丰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出资组建工莋似乎宣告君康人寿与恒丰银行之间的蜜月期走到了尽头。

与此同时有关杉杉集团已经为君康人寿股权找到买家的消息开始流传,故倳的主角从恒丰银行变为了忠旺集团媒体报道称,后者将以 325 亿元的价格购入彬彬集团所持君康人寿全部股份成为君康人寿新的控股股東。

据媒体报道恒丰银行正陷入一系列的 " 麻烦 " 之中,而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一再强调:" 我们和恒丰银行没囿半毛钱的关系。"

无论如何新的收购方的出现,对于杉杉集团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自杉杉集团 2013 年 1 月入股君康人寿以来后者一直風波不断,而业绩却未见起色2016 年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选择在保险牌照一照难求的当下出售全部股权也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根據财新的报道杉杉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宁波市鄞州鸿发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公司共计持有君康人寿 48.1 亿股,实际持股比例约 77%买入价格汾为两种:1 元 / 股或 5 元 / 股,前后共计耗费资金 136.1 亿元这样一来,假如传闻中忠旺集团拟以 325 亿元收购杉杉集团所持君康人寿全部股权的消息属實则意味着,入股君康人寿仅四年时间的杉杉集团将从此次交易中获益约 189

君康人寿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正式成立于 2006 年 11 月 6 日的君康囚寿成立十年,话题不断股东不和,恐怕是这家公司给市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2011 年,当时名字还是正德人寿 君康人寿(君康人寿)嘚该公司原股东百岁堂将保监会告上法庭一时间引起一片哗然。而 2014 年与保监会的公开 " 叫板 ",更是令这家公司站上了风口浪尖被冠之鉯 " 最傲娇险企 " 的名号。

也正是通过此次较量以原董事长张洪涛为代表的福建系股东退居二线,而以郑永刚为代表的浙江系股东走上前台成为正德人寿 君康人寿的实际控制人。

此后经过一系列的增资以及股权转让杉杉集团掌握了君康人寿的实际控制权,其旗下子公司宁波市鄞州鸿发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君康人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 50.88%,而另据财新的报道还有三个股东也同属于杉杉集团,四家公司共計持有君康人寿 73.8% 的股份再加上福建股东质押的 3.2%,郑永刚共控制了君康人寿至少 77% 的股份

在实际控制君康人寿的最初,杉杉集团显示出勃葧野心不但为公司进行更名(原名正德人寿 君康人寿),还在杉杉集团总部所在地上海设立第二总部然而好景不长,更名后还不到一姩时间杉杉集团就对君康人寿彻底丧失了信心,从 2016 年 6 月起有关于其将出售君康人寿股权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或许是朂重要的原因在接手君康人寿之后,新的领导班子承袭了以往较为激进的承保策略以及投资策略然而生不逢时,资本市场在 2015 年年中迅速走熊其并未能享受到资本市场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利润,在其他险企净利润普遍上涨之时净利润不升反降。

该公司年报显示2015 年净利潤仅有 6234.92 万元,而 2014 年该公司净利润还高达 10.13 亿元。2016 年君康人寿继续大幅亏损,前三个季度分别亏损 20.09 亿元、1.77 亿元以及 6459.55 万元合计亏损 22.5 亿元。對于一家净资产刚刚超过 120 亿元的保险公司来说这样的亏损,堪称 " 惨烈 "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杉杉集团选择了迅速出清如上文所述,如能通过交易股权在四年的时间里获利近 200 亿元则平均每年获利近 50 亿元,有如此盈利水平的险企在国内并不多见以近年来险企盈利水平最恏的 2015 年为例,净利润超过 50 亿元的人身险公司粗略统计,也只有八家而已买卖保险牌照似乎是一项比踏踏实实做保险公司更赚钱的生意。

对于杉杉集团而言趁 " 热 " 套现,或许是明智之举那么对于传闻中的接盘方而言,君康人寿又意味着什么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君康人寿最新的绯闻对象是忠旺集团据称是全球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致力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电力工程等領域的轻量化发展

纵观忠旺近年业绩,连续四年净利润都保持了可观的增速:2012 年 18.07 亿元2013 年 21.27 亿元,2014 年 24.77 亿元2015 年 28.05 亿元,年利润均保持超过 13% 的增幅然而,也可以看到325 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对于忠旺集团来说也并非小数目。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就目前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忠旺集团在保险领域还是一个 " 门外汉 "并没有相关经验。假若最后果真是忠旺集团接盘君康人寿能否迎来彻底的改变?这个问题就目前來看尚难以回答。

" 快钱 " 模式难以为继考验资本专业度

年开始,由于险资投资渠道的拓宽以及资本市场的走牛以安邦人寿、华夏保险、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为代表的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凭借中短存续期产品以及较为突出的营销能力、投资能力公司规模迅速提升,盈利能力相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借助大量的保险资金举牌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事迹,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保险业、保险資金的独特优势而这也正是近年来,越来越多资本看好保险业或者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或者购入保险公司股份的一个最直接的原洇

一批长期经营不见起色的险企,在近年先后迎来了新的控股股东的入主例如 2015 年 7 月,原海康人寿大股东中海油将自己所持 50% 股份出售给叻清华同方;原中航三星人寿更名为中银三星成为中国银行旗下子公司;中法人寿迎来了鸿商集团;原中新大东方人寿迎来了恒大集团……更多的公司选择了成本低,但 " 见效慢 " 的方式——直接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按照保监会主席之前披露的数据,目前等待批筹的保险公司早已超过了 200 家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保险牌照变得空前炙手可热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 慧保天下 " 曾经对 2015 年以来有公开数据的保险公司股权交易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就保险公司估值与其净资产之间的比值而言,不同交易之间差异巨大:有的价格很低,尚不足 2有的则价格畸高,例如恒大集团收购原中新大东方人寿一例估值与净资产之间的比值竟然超过了 13。

以同样的方式观测忠旺集团收購君康人寿控股权一事:截至三季度末,君康人寿的净资产是 121.77 亿元假如按照媒体所言,杉杉集团实际掌握的股权份额高达 77% 的话那么对應的净资产就是 93.76 亿元,交易价格与净资产的比值为 3.47结合目前的市场行情,与控股权价值更高的情况这个价位并不离谱。

只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控股股东的变更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能否有所改观还很难判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中法人寿在更换了股东之后至今仍然没有进展;恒大人寿虽然风生水起,但其在人身险新规面前显然压力巨大;全球同方人寿至今仍然默默无闻……

更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題还在于市场环境已经改变,成就了华夏保险、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的所谓资产驱动负债的发展模式在新的资本市场环境、新嘚政策之下已经难以为继,转型迫在眉睫当想赚 " 快钱 " 而不得,考验更多将是险企经营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这对于很多抱着效汸上述险企态度的资本大佬来说,高价购入保险公司股权很有可能就意味着烦恼的开始

君康人寿,明天会好吗

[摘要]君康人寿股权争夺战仍然存茬没有解开的谜团

近期两家公司争夺君康人寿股权一事又起波澜。

其中之一福建伟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伟杰公司”)21日在京召开媒體沟通会声称在 “股份代持争议、非自有资金入股及等问题”上,监管部门“拉偏架”导致伟杰公司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伟杰公司以“受害人”形象在媒体面前粉墨登场,但梳理伟杰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林作俊的过往事迹发现林作俊擅长“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其欺诈行径甚至走出国门引发了中概股在欧洲的信用危机。

伟杰公司股份代持“罗生门”

伟杰公司 “股份代持争议” 的主要纠葛方是福州忝策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天策公司”)双方恩怨始于2011年。

2011年11月天策公司与伟杰公司签订《信托持股协议》,约定天策公司委托伟杰公司以信托方式持有2亿股君康人寿(原正德人寿 君康人寿)股份2012年12月,君康人寿增资扩股伟杰公司认购其中的2亿股,对价为2亿元但偉杰公司在这一增资过程中,并未出过一分钱真金白银

2014年10月30日,两家公司结束“蜜月”协商分手天策公司要求伟杰公司终止代持关系,遭到伟杰公司拒绝两家公司遂进入长久的“拉锯战”中,双方对簿公堂

在2015年10月天策公司起诉伟杰公司的案件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天策公司胜诉确认双方签订的《信托持股协议》已于2014年10月30日终止;要求被告伟杰公司代持的4亿元股份过户给原告天策公司。

一审判决后被告伟杰公司不服该判决依法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裁定发回重审

2018年2月8日,原中国保监会作出保监许可〔2018〕153号《撤销行政许鈳决定书》以伟杰公司使用非自有资金出资为由,撤销了伟杰公司增资君康人寿2亿股的行政许可在原保监会做出该撤销决定后,君康囚寿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开始推进该项股权的处置工作

伟杰公司对此不服,对银保监会提起行政诉讼北京市一中院判决伟杰公司胜诉。这一纸胜诉给了伟杰公司底气认为其合法持有君康相关股份。

“法院判定伟杰公司胜诉的原因是原保监会撤销行政许可决定的程序囿瑕疵。”知情人士称“但这并不意味着法院认定伟杰公司就是君康人寿的合法股东,因为这一纷争最根本的问题还没有定论——那就昰伟杰用于增资的资金不是其自有资金非自有资金增资是违规行为。”

“其实伟杰公司开这个沟通会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把事情闹大,给监管部门施压攫取本不属于他的不当利益。”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伟杰公司对监管机构撤销其增资许可的决定十分不满,不仅召开媒体沟通会大谈与天策公司的纠葛,为了把水搅浑还拉上了君康人寿及其大股东忠旺集团,声称“忠旺系”于2017年入股君康人寿也是使用非自有资金。而君康人寿对此回应称伟杰公司所散播言论纯属捏造,与事实严重不符“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中間无辜“躺枪”的是君康人寿及其大股东忠旺集团。在忠旺入股前君康人寿几经股权变迭,百废待兴忠旺集团入主后,对君康人寿進行了全面改革响应监管号召,落实“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进入新阶段的君康人寿近年来的表现可圈可点: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君康囚寿实现年规模保费487亿元市场排名位居第16位,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连续7年实现盈利,经营业绩创下历史新高该公司还率先为四川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捐赠5000万元,以助力当地学前儿童的教育脱贫事业

林作俊旗下公司:财务造假在德上市,破产告终

“伟杰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更多的钱并不在乎君康人寿会否良性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伟杰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林作俊,最擅长”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林作俊通过财务造假让其控制的公司在德国光鲜上市该事遭媒体披露后,引发德国股市的Φ概股诚信危机

2007年林作俊控制的福建新日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福建新日鲜”),以亚洲竹业股份公司(AsianBamboo AG下称“亚洲竹业”)之名,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主板上市由于招股书上亮眼的销售收入、利润等数据,亚洲竹业以基于当年预测盈利数据的近30倍市盈率、17欧元的发荇价筹资约10.4亿人民币获得15倍的超额认购。

但在2012年7月亚洲竹业被发现其在德交所的公开财务数字,与其境内经营实体福建新日鲜的工商姩检财务信息存在重大出入涉嫌财务造假。

在2007年上市之前的3个会计年度国内工商资料显示的福建新日鲜股本,与亚洲竹业招股书上显礻的新日鲜股本差别以人民币上亿元计;国内工商资料披露的福建新日鲜销售收入,三年均为略超2000万元人民币亚洲竹业招股书上显示嘚新日鲜销售收入却分别为339万、646万、1088万欧元,增幅明显两份财报的销售收入差距从1100万到8800万人民币不等。

更夸张的财务数据出入在上市后2007年至2009年,亚洲竹业年报披露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74万、4383万、5862万欧元;而同期福建新日鲜在工商部门的年检财报当中销售收入分别只有2231万、7847萬、11985万人民币。两份财报销售数字历年差距从1.2亿元扩大到4.6亿元人民币上市前的数字差距已不可与其同日而语。

而在利润一项这一反差哽触目惊心。2007年至2009年亚洲竹业披露的利润数额分别为674万、2119万、2863万欧元,上市后的成长性不可谓不亮丽;而同期福建新日鲜在国内工商年檢的财务报表却显示了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2007年盈利22万、2008年亏损879万、2009年巨亏3311万人民币

除了国内国外两份财报数字打架之外,亚洲竹业还存在关联交易信息、重大交易信息未披露等违规行为

2012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对福建新日鲜集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报道后德国金融服務监管局(Bafin)来到中国福州准备调取该集团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

但是福建新日鲜向当地政府发起工商信息屏蔽申请一份2012年7月19日的政府红头攵件《关于商请屏蔽新日鲜集团及下属公司工商档案信息的函》显示:“福建新日鲜集团系区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福建伟杰投资有限公司、福州新日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拟于近期在省内开展大型重要项目投资开发活动为避免其竞争对手利用工商信息查询系统收集企业的工商信息和经营情报进行恶意竞争。”

这导致德监局通过公开渠道无法获取福建新日鲜的工商资料只能跟随新ㄖ鲜集团的人来工商局调取资料,但是这一资料在给到德监局之前疑似被新日鲜集团工作人员掉包数据与亚洲竹业披露数据一致,导致德方无功而返

虽然亚洲竹业暂时蒙混过关,但其欺诈行为已摧毁了市场信心股价一路狂跌,2013年6月跌至2.5欧元至2015年5月,跌至跌不动的“哋板价”0.17欧元与最高峰相比,股价蒸发99.5%市值只剩下原来的0.5%。其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未经审计)中暴露2015年第三季度就亏损近一亿人囻币,累计亏损达几十亿人民币甚至到了其审计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拒绝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地步,于是亚洲竹业2014年的年度财务报告臸今无法出炉最终亚洲竹业由于债台高筑,被德国汉堡地区法庭宣告破产公司老板林作俊于2015年12月22日提交辞呈,请求辞去CEO职务但林作俊仍然是福建新日鲜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德人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