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什么决定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十一章 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
下载积分:887
内容提示:第十一章 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第十一,章,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38: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第十一章 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DOC
官方公共微信&>&&>&&>&&>&
统计相关知识讲义:产品市场均衡和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3)
  3.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如前所述,在两部门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即:
  Y=AD=C+I
  已知消费函数为C=C0+cY,将消费函数代入上式,就有:
  Y=C+I=C0+cY+I
  对上式进行移项整理,则有:
  (4.1)式即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公式。均衡产出公式表明,均衡国民收入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例如,在一个经济社会中,自发消费为5000亿元,投资为20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均衡产出即为: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不变,自发消费或投资增加2000亿元,即自发消费和投资之和为+)亿元,国民收入就会增加到/(1-0.8)亿元;如果自发消费和投资不变,仍为+20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到0.9,国民收入就会增加到7/(1-0.9)]亿元。
  均衡产出的决定也可以用几何方式来表示。图4&4是使用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坐标。
  在图4&4中,总需求曲线AD1线只包括消费需求,它与450线相交所决定的均衡产出为Y1。总需求曲线AD2线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与450线相交所决定的均衡产出为Y2。根据(4.1)式所给出的数据(自发消费5000亿元,投资2000亿元),均衡产出Y1应为25000亿元=[.8)],Y2为35000亿元=[()/(1-0.8)]。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因此,也可以用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来说明均衡产出的决定。如图4&5所示
  在图4&5中,假设投资是一个常数,与收入水平无关,因此是一条水平线。由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I=S,因此,水平的投资曲线与斜率为正的储蓄曲线相交的E点即为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与之相对应的YE即为均衡产出。当投资为2000亿元时,在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储蓄也应为2000亿元。将S=2000代入储蓄函数S=-.8)Y,就可以求出均衡产出为35000亿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均衡产出的多少既取决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大小,也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因此,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增加国民收入,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也可以提高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或降低边际储蓄倾向。反之,当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则可以通过抑制消费和投资以及降低边际消费倾向或提高边际储蓄倾向的方法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家庭部门消费水平、储蓄水平以及消费倾向、储蓄倾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收人水平、利率水平、物价水平、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各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信贷的条件和普遍程度等等。
  全国统计专业报考条件:
  (一)报考统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者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
  (二)报考统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取得统计专业初级资格。
  2.大专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4.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5.获硕士学位后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6.获得博士学位。
  (三)报考统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
  (四)报考统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2. 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者取得统计师资格4年以上,且在大、中型企业的综合统计岗位上担任主管职务2年以上。
  4. 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5. 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获得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五)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正规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
  (六)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中专或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报考初级资格时,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即可。
  全国统计考办公布关于2012年统计师考试的通知,考试时间为10月14日举行,各地考试报名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2012年全国统计师考试教材和考试大纲没有变化,初级、中级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0年度的考试大纲,现已经进入备考阶段,准备参加今年考试的考生可以提前进行复习。课程详情请登录统计师考试频道查看。
  以下是全国统计考办公布的《关于2012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号)和《高级统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11〕90号)要求,2012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安排如下:
  一、考试日期
  2012年度统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和高级资格考试日期均定为10月14日(星期日)。
  二、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
  初级资格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为:
  上午9:00&&11:30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资格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为:
  上午9:00&&11:30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2:00&&4:30 统计工作实务
  (注:初级、中级资格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
  高级资格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为:
  上午9:00&&12:00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
  (注:高级资格考试采取开卷笔答方式。)
  三、考试大纲
  2012年度统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0年度的考试大纲,高级资格考试使用新制定的《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科目考试大纲,各级别考试大纲均已公布在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栏(http://www./tjzyjszgks/)。
  四、考试报名
  有意报名的考生请关注各省(区、市)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的网站通知,或向各考办进行电话咨询,各考办联系方式如下http://www./tjzyjszgks/zxbm/t553592.htm 。点击查看:2012年全国统计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五、考试成绩查询
  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将于考试结束两个月后在网上开通,届时考生可登陆&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栏,查询考试成绩及各级别考试合格标准。(http://www./tjzyjszgks/ )。
附件:2012年度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
猜您还喜欢:
特别服务:&&&&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学聚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二)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学聚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学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学聚网联系。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09-01-06 &匿名提问 发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3.实践:所谓实践,就是指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4.联系:所谓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种种关系。5.矛盾:所谓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6.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7.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8.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以及作为感觉器官延伸物的各种工具获得的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9.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思维获得的对于事物的本质或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0.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1.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1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13.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15.社会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包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16.社会形态: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体。二、问答: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第一性。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答: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答:(1)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它指出了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答: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由上可见,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一句话,世界是永恒运动的物质世界,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割裂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的共同点。5.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答: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使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3)意识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使“精神变物质”。(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能动的调控作用。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1)矛盾双方互相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矛盾双方互相联结,为对立双方互相汲取对方的有利因素发展自己提供了条件,并在互相利用、互相促进中推动事物的发展。(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1)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作准备。(2)斗争性继续贯彻下去,突破度的界限促成矛盾迅速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二者必须结合在一起,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7.矛盾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对立统一规律中具有重要地位。所谓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就是通常所说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谓矛盾的特殊性,又叫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A、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统一的。A、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B、共性是个性的共同本质,统率和制约个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9.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答:(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3)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是联系与发展的统一。10.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作为认识过程两个阶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12.实现由理性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答:(1)回到实践的理性认识应当尽可能是正确的。(2)必须把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3)要是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4)要实现理论向实践的飞跃,还需要经过一系列中介环节。1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答:真理和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1)真理和谬误是根本对立的:A、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质的规定性。B、两者作用的性质不同。(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B、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里条件是重要的,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来谈转化,就会背离唯物辩证法。总之,真理和谬误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正确掌握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真理,勇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是十分必要的。1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答: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16.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答:(1)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2)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1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1)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2)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1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的,它对自己的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A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完善:另一方面又极力排除异己,即同有害于自己的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残余作斗争,又同威胁自己生存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萌芽作斗争。B从服务的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C从作用的效果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1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见附录)20.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科学技术作为革命的精神力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4)科学技术还具有引起社会关系变化的功能,它既可以引起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的局部变化,也可能导致社会革命,从而引起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胀和社会进步的伟大杠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1.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答:(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答:(1)群众观点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3.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表现?答:(1)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2)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3)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任务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人民群众意愿、社会生产力、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等条件的制约。2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答:(1)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疑的。(2)人们的历史选择性: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三、选择:(见附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的属性,或称物的有用性。2.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包含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3.具体劳动:是指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形式的产品。4.抽象劳动:,是指抽去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6.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7.不变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8.可变资本: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9.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10.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来用,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11.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12.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协议和联合,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13.金融资本:就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互相融合、混合生长所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14.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他们在经济上的垄断统治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15.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职能全面加强,把经济社会置于自己全面控制与干涉之下的资本主义。二、问答: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1)他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价值,因而不会成为商品。反之,一个物品即使有使用价值,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2)它们的对立性表现在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对于生产者则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在交换过程中,不能同时占有统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他要占有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他要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可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分离、相互排斥,也就是相互矛盾的。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答: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重性获两个方面。(1)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2)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3.价值规律的作用?答:(1)自发地调节生产要素的分配。(2)推动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4.劳动力价值的含义及内容?答:劳动力的价值是指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的价值等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本人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概括地说,“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5.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含义?答:(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6.垄断并不消除竞争的原因?答:(1)垄断形成以后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性质。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并与商品经济共存,只要商品经济还存在,就一定会有竞争,所以垄断形成以后并不消除竞争。(2)资本主义不存在纯粹的垄断。尽管垄断已经形成,但垄断组织并非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存在许多垄断组织以及非垄断企业,他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垄断不仅不能消除竞争,而且使竞争更加复杂化、多样化。7.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试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201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试题及答案)20..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4|
上传日期: 16:14: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201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试题及答案).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载均衡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