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 姚振 硕士研究生 毕业论文

基于Compax3的数据融合高精度光电跟踪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博士论文
基于Compax3的数据融合高精度光电跟踪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的机动性越来越强,对光电跟踪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转台伺服系统作为光电精密跟踪系统的硬件设备,在光电跟踪系统的研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台伺服系统的精度主要受伺服控制器和控制方法的影响,因此选择高性能控制器和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是提高跟踪精度的主要途径。本文基于Compax3伺服控制器建立了光电跟踪伺服平台,并对共轴跟踪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实验验证。
首先介绍了光电跟踪系统的概念及组成,并对光电跟踪系统中的现有伺服控制算法和控制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总结。
介绍了复合控制、等效复合控制和共轴跟踪原理。实现共轴跟踪的关键在于获得目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信号。采用预测滤波技术可以得到目标信息,但是随着跟踪目标的多样性及机动性越来越强,难以找到一个运动模型去适合所有的观测对象。本文提出利用ELM神经网络对脱靶量,伺服转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目标位置、速度及加速度。
针对ELM神经网络运算量大,对ELM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优化,缩短了运算时间,运算时间大约为4.58ms,达到了光电跟踪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并根据某光电跟踪系统的实验数据进行了ELM神经网络数据融合仿真。
针对实现共轴跟踪需要的信息源,在伺服转台上安装了角加速度传感器。分析了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模型,利用频率测试法得到角加速度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并进行滞后补偿。通过实验比较了在角加速度传感器和光电位置编码器两种方式下,分别得到的伺服转台的速度和加速度信号的优劣。
最后,基于Compax3伺服控制器建立了光电跟踪伺服平台,对平台的主要参数进行性能测试。用程序模拟了光电探测器的特性,并进行了共轴跟踪实验验证。当目标运动最大速度为50°/s,最大加速度为30°/s~2时,系统最大跟踪误差由简单闭环控制时10.35′减小到0.38′。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所采用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精确度,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P273;TN29【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3第1章 绪论13-23 1.1 光电跟踪系统简介13-14 1.2 光电跟踪伺服控制技术14-17
1.2.1 常用控制方法14-15
1.2.2 目标位置及运动信息预测研究概况15-17 1.3 光电跟踪系统伺服控制器发展现状17-20
1.3.1 基于微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17-18
1.3.2 基于通用计算机的伺服控制器18
1.3.3 基于 PC/104 的伺服控制器18-19
1.3.4 基于 DSP 的伺服控制器19-20 1.4 COMPAX3 伺服控制器20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0-23第2章 复合控制与共轴跟踪23-33 2.1 引言23 2.2 复合控制理论23-26 2.3 等效复合控制26-29
2.3.1 速度、加速度滞后补偿26-28
2.3.2 预测滤波技术28-29 2.4 共轴跟踪29-30 2.5 本章小结30-33第3章 ELM 神经网络算法33-55 3.1 引言33 3.2 基于 ELM 神经网络的共轴跟踪33-38
3.2.1 ELM 神经网络原理34-36
3.2.2 基于 ELM 神经网络的目标合成与预测36-38 3.3 ELM 算法优化38-50
3.3.1 学习训练过程输入矩阵的选择39
3.3.2 学习训练过程输出矩阵的选择39-45
3.3.3 数据融合过程输入矩阵选择45
3.3.4 ELM 学习样本的选取45
3.3.5 求取隐含层输出矩阵的算法优化45-48
3.3.6 H 矩阵求逆的算法优化及神经元个数的选取48-50 3.4 ELM 系统仿真50-54 3.5 本章小结54-55第4章 实现共轴跟踪的信息源55-75 4.1 引言55 4.2 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模型55-59
4.2.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55-56
4.2.2 压电式加速度计模型56-59 4.3 加速度计信息采集59-60
4.3.1 加速度计的型号59
4.3.2 硬件选择59-60 4.4 加速度计传递函数测试与校正60-68
4.4.1 测试原理60
4.4.2 频率特性测试方法60-62
4.4.3 传递函数的模型辨识62-63
4.4.4 测试结果及加速度计校正63-68 4.5 两种信息源的比较68-72
4.5.1 转台速度信息的获取68-69
4.5.2 转台加速度信息的获取69-72 4.6 本章小结72-75第5章 基于 Compax3 光电跟踪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75-97 5.1 引言75 5.2 基于 COMPAX3 光电跟踪伺服系统构成75-77 5.3 COMPAX3 伺服控制器77-80
5.3.1 Compax3 初始化77-79
5.3.2 位置运动模块79-80 5.4 试验平台主要参数性能测试80-86
5.4.1 平台匀速运动数据80-81
5.4.2 平台变速运动数据81-83
5.4.3 数据的频谱分析83-86 5.5 共轴跟踪系统设计86-89
5.5.1 数据融合系统设计86-88
5.5.2 伺服系统设计88-89 5.6 共轴跟踪实验与结果分析89-94
5.6.1 光电探测器时间常数测试90-91
5.6.2 共轴跟踪实验及结果分析91-94 5.7 本章小结94-97第6章 总结与展望97-99 6.1 总结97-98 6.2 展望98-99参考文献99-105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05-106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106-107致谢10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秀华,吉桐伯,陈涛;[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赵金宇,李文军,王德兴,王建立;[J];测试技术学报;2004年04期
李文军,赵金宇,陈涛;[J];测试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赵长德,徐力,陈旻;[J];电光与控制;1997年03期
刘轩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姬伟,李奇;[J];电气传动;2005年07期
王秀芳,路敬祎,李宏,张光华;[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孟浩然;王建立;李洪文;;[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03期
马佳光;尹义林;;[J];光学工程;1986年01期
马佳光;;[J];光学工程;198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缠牢;[D];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1年
陈娟;[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车双良;[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刘永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猛;[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华;;[J];安防科技;2008年05期
时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朱琦;王刘芳;王庆军;汪宇;;[J];安徽电力;2009年01期
刘国永,陈杰平;[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张德祥;王莹;张倩;张媛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冷惠文,王东兴;[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董明哲,于文波,杨鸿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刘双,李海龙,任筱钰,孔朝莉;[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王敬生;郑晔;;[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马铭,李振宇;[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耿峰;李水旺;谷志猛;赵忠东;郗笃刚;;[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程辉明;王振收;;[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段丽;;[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桂芝;衣同胜;张献中;贾峰;;[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卢万银;张崇巍;;[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田家垒;;[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屈波;杜德军;彭涛;;[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杨廷华;;[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天霁;陈远龙;朱树敏;尚守锋;;[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施志钢;胡松涛;王刚;李安桂;;[A];山东制冷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晓阳;[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查云飞;[D];湖南大学;2010年
张红兵;[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晓东;[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于晶荣;[D];湖南大学;2009年
沈蓉;[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张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孙晋文;[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翁建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王连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旭;[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郑洪波;[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马秋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许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永臣;[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杨列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檀庭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安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陈少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昊;[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正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程冰;桑英军;;[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周绍光,熊仁生,吴圣雄;[J];测绘学报;1997年03期
周永强,姚振和;[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2期
林都,曾建平;[J];测试技术学报;2001年03期
杨秀华,吉桐伯,陈涛;[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郭宏;蔚永强;;[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1期
张锦江,李季苏,吴宏鑫,邹广瑞;[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1年01期
杨海峰,李奇,姬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胡爱群,雷静;[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建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秀华,陈涛,王延风,吉桐伯;[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吕洪泉,金洪光;[J];锅炉制造;2003年03期
黄永梅,马佳光,付承毓;[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5期
铁满霞;[J];机床电器;1994年03期
韩晓泉,陈娟,王建立,陈涛;[J];电光与控制;2003年02期
唐庆国;[J];舰船电子对抗;1997年06期
姜翀;;[J];光学精密工程;1988年03期
魏日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辛业薇,苏彬,辛业超;[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周传发;;[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力培;焦向东;薛龙;李明利;王军波;孙振国;陈强;;[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蒋力培;焦向东;薛龙;李明利;王军波;孙振国;陈强;;[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蒋力培;焦向东;薛龙;李明利;王军波;孙振国;陈强;;[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闫琳;李红波;邹斌阳;高淑慧;;[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林建辉;;[A];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C];2009年
闫琳;李红波;邹斌阳;高淑慧;;[A];全国第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四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闫琳;李红波;邹斌阳;高淑慧;;[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闫琳;李红波;邹斌阳;高淑慧;;[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闫琳;李红波;邹斌阳;高淑慧;;[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闫琳;李红波;邹斌阳;高淑慧;;[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浙讯 汪文;[N];中国包装报;2008年
王晨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杨章志;[N];中国包装报;2004年
吕美中 柯小荣;[N];中国工业报;2004年
陈佳南;[N];中国船舶报;2005年
施建明;[N];电子报;2003年
昌灵;[N];中国包装报;2008年
徐金春 黄旭堂;[N];人民公安报;2009年
记者 邝展婷;[N];中国船舶报;2010年
曹玲 通讯员
王伟超;[N];中国水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威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金光;[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韩晓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陈益;[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郭立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杨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刘缠牢;[D];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1年
王永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金力;[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李楷;[D];郑州大学;2003年
马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马建华;[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虎;[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徐遵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蔡敬海;[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籍刚;[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罗凌;[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邱旻;[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团队认知能力、行为整合与团队创造力关系研究--博硕士论文.pdf6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在强调创新发展的今天, 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构建其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如何
在大环境下促进团队创造力的发挥成为学者和管理者们的关注热点 。 团队认知能
力能帮助团队在运作过程中指引方向, 在复杂的环境中辨识出有效的信息。 要发
挥团队的优势, 需要将各个成员的知识、 技能、 思想、 价值观相互融合, 从而形
成一个整体。 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 行为整合 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在个体创造力
的研究中 , 个体的认知能力影响着个体创造力的发挥, 那么在团队创造力发挥中,
团队的认知能力是否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呢?
本文首先对认知研究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 从而引出团队认知能 力的研究现
状, 并对团队认知能力的二 维模型和三要素模型进行了阐述; 然后, 笔者对团队
行为整合和团队创造力 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分析了行为整合在团队运作中的 性
质与 重要程度 , 对影响 团队创造力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相关假设并构建了团队认知能力与团队创造力模型。 通过问卷发放与
收集的调查方式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 本文 得出以下结论:
(1)团队认知能力对团队创造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团队认知能力的三要
素 (团队 情绪、 团队智力和团队支持 ) 能提升团队创造 力。 (2) 作为团队运作过
程的 核心部分, 团队行为整合 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作用 。 即行为整合程度
越高, 团队创造力越好, 从而也验证了行为整合在团队认知能力与团队创造力之
间的中介作用。 (3) 变革型领导风格领导者 更倾向于通过对团队认知能力中智力
的激发来提高团队创造力, 而家长式领导风格的领导者则注重增 加团队认知能力
中的支持来促进团队创造力的提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西安零售业 开题报告(三稿)(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5页免费70页免费7页免费2页¥1.001页¥0.501页¥0.506页免费7页免费7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6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31页2下载券
西安零售业 开题报告(三稿)(2)|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分析商务谈判中的倾听技巧毕业论文.doc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4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分析商务谈判中的倾听技巧
11座机电话号码01
国际商务 班
经贸商务系
二○ 一四 年 五 月 十 日
毕业设计真实性声明
性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是本人在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的法律责任。生签名:
指导教师关于学生毕业设计真实性审核的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导师签名:
注:此声明由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亲笔签名。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 引言 3
1.1选题的背景分析 3
1.2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3
第二章 倾听的作用 3
2.1了解对方需要 3
2.2了解对方态度 3
2.3 留下良好的印象 4
第三章 倾听的方式 4
倾听的障碍 4
4.1判断性障碍 4
4.2少听与漏听 4
4.3 主观偏见 5
4.3.1 对内容进行主观标准预估 5
4.3.2 因为对方语音而拒绝听 5
4.4专业知识及外语水平的限制 5
4.5周边环境干扰 5
倾听的技巧 5
5.1专心致志地倾听 5
5.2通过记笔记集中精力 6
5.3有鉴别地倾听 6
5.4创造倾听的机会 6
参考文献 7
致谢……………………………………………………………………………………8
摘要:良好的倾听是商务谈判中让谈判得以双方互动的一项重要技巧。在人与人交谈中,了解把握对方立场和观点的主要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