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境外lof可以防止人民币贬值是什么意思吗

责任编辑:wzc
52418人问过
48179人问过
40187人问过
28871人问过中国外储缩水近期加剧 人民币贬值或成定局
来源:环球网
  资本在流出中国外储缩水了
  欧阳晓红
  好事?孬事?中国储备缩水了。从3.99降至3.73万亿美元,几乎是逐月递减。与之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则依然强势。放在热钱涌入、紧缩性宏观调控的数年前这是利好,经济新常态的现在则见仁见智。
  新兴市场外储骤降的当下,有人似乎嗅出危机前奏的味道。2015年一季度,1130亿美元的中国外储下降幅度占新兴市场总体降幅一半。但没人怀疑3.73万亿美元(截至3月)巨额外储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没人质疑中国央行的宏观相机调控平衡术。
  这时,当跨境财富管理几成风尚,当你手握外汇放眼国际市场全球化配置资产时,可曾想到这是中国在践行“藏汇于民”国策,以缓解外汇集中于国家的压力。为此,谋求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中国,正在冲刺最后一公里资本项目开放。
  若干境外分散投资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外汇资源使用效率。因为,囿于高成本负债、市场主体错配等因素,中国的对外投资收益轧差长期为负数。去年该数字为-341亿美元。
  “即便我们对外投资的回报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美国的水平,也不能让投资收益为正数。因为主要是利用外资成本过高,而不只是资产端的问题。”6月23日,一位外管局接近人士称。
  不过,负投资收益无论是对中国管理层还是投资者而言,短期内并非严重问题,其更多反映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的结构。
  也许,国际收支口径、消失的一季度外储795亿美元更令人玩味。它涵盖外汇资产“走出去”之外,或不乏中国“抛美元”维稳人民币汇率而付出的代价。
  接下来的问题是,堪称中国“家底”的外储缩水会成为一种常态吗?怎样在持有外储的成本代价与外储价值实用性,即利弊之间找平衡?
  “中国已经过了外储越多越好的水平。”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说。他告诉经济观察报,一旦外储太多、尤其成为巨量之后,其代价就会远超好处。改变这一局面的办法是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并且让民间更多地留汇去投资境外。
  而美元走强趋势若确定,假如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资本持续净流出,延续“藏汇于民和去杠杆化”,外储缩水答案不言而喻。
  只是市场不知道,如果所有的宝都押在“3.73万亿美元”的家底(中国外储)上,若国际对冲集结借势做空人民币资产博利,届时“捍卫”人民币币值的“子弹”是否充裕?这些都是未知数。
  消失的795亿美元外储
  “外储缩水可能在近期加剧,人民币贬值或成定局。”6月25日,香港一位机构投资者说。他举例说,在离岸交易中,许多机构已经拒绝人民币结算。所有离岸结算指标都提前用光了。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位香港投行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长期看,人民币会贬值,但目前人民币结算指标尚未如此紧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数据分析,一季度,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储总额减少2220亿美元,降至7.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外储下降的幅度占新兴市场总体降幅的一半,达1130亿美元。
  当然,并非都是坏消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6月25日发布报告显示,全球逾1000家银行已使用人民币作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支付货币,带动人民币支付使用量的增长。
  SWIFT亚太区支付主管Michael Moon称,全球很多银行,未来或会有兴趣加入到中国计划年底前推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5月份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保持在第五位,市场占有率则升至2.18%,略高于4月份的2.07%。
  数据不会撒谎。一季度国际收支口径外储减少795亿美元,央行口径减少1130亿美元,汇率估值变动因素335亿美元,抛售美元、外资流出等则涵盖在795亿美元中。
  央行与外管局口径的区别在于:外管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外汇储备资产仅记录外储交易变动数据,央行外储数据包括汇率损益等非交易层的变量。
  335亿美元很好理解,板子可以打在美元升值上。正如,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预计新兴市场外储下滑40%的原因是货币价值发生了变化。美元上扬令这些国家手中持有的欧元、日元以及其他储备货币出现贬值。
  795亿美元则令人深思。它是外储资产交易、价格变动的结果。且,如此状况已有时日或征兆。
  外管局年报显示,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的影响,2014年,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8亿美元,同比少增73%。其中,外储资产净增加1188亿美元,同比少增73%。“2015年,预计我国国际收支仍将呈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下跨境资金双向波动&的新常态。”外管局称。
  如此,外储缩水会成为一种常态吗?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给出“外储缩水是资本外流,美元指数上升的结果”之观点。
  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则认为世事难料。他告诉经济观察报,外储有可能减少,但形势如果于我有利,也可能恢复增长。储备减少意味着“藏汇于民”和去杠杆化。属于市场主体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
  陈志武解释,中国已经过了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经济周期。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给许多人一个感觉,就是外汇储备越多、对抗资金外撤的能力就越强。可那只是对一定水平内的外储而言。
  至于亚洲哪些国家和地区最容易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冲击,彭博首席经济学家陈世渊认为,美国利率上升对香港的冲击或最为严重。香港经济的杠杆化十分严重,2013年年末,本地区信贷占GDP之比达到220%左右。这带动股市和房价迅速上涨。2014年年末,外债占GDP之比达到446%。
  其次是泰国。其易受冲击之处主要在国内。民间信贷水平很高,2013年末时占GDP之比在154%左右,并带动了市场的繁荣。泰国房价在过去一年里实际增长15%左右。负通胀率也拖累了泰国经济。
  中国或许并不像一些人预期中那样易受冲击。在陈世渊看来,高额外储、较低的外债以及境外投资者所持有公共债务水平较低,这些都减少了外部冲击对中国的影响。不过,经济增长缓慢、杠杆化严重、加上潜在的资产泡沫,意味着中国自身的问题并不少。
  上述结论得益于彭博经济部对新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等十个指标的分析评估。
  陈世渊告诉经济观察报,发展经济体经济不佳,美国复苏,货币政策分歧,脆弱的经济体容易有大的资本流出。
  不过,“最近中国资本流出比较稳定了,主要由于经济企稳,货币汇率也稳定,吸引资本流入;同时股市也对国外资本有吸引。但是经济、汇率、股市长期都不大乐观,未来资本还是有流出压力。”他说。
  6月18日外管局公布数据亦显示,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78亿元,跨境资金流动数据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改善。
  不均衡的负值
  不妨再看一组与中国外储有关的敏感数据。
  -341亿美元与1.7764万亿美元。前者是去年中国对外的投资收益轧差负数,后者是2014年中国对外净资产,或者说债权。它们的背后,蕴涵一个国家欲拯救其扭曲资产负债表的价值诉求。
  简言之,中国仿如一个1.7764万亿美元的债权人,但接受长期负收益的结果。20多年了,在国际资本的输入输出中,投资与收益的轧差仍为负数。
  这里的1.7764亿美元较2013年末减少2196亿美元。外管局解释,原因有二:由于汇率和价格等非交易原因,以储备资产为主的对外金融资产出现较大的账面价值波动;部分机构向上修正其对外负债历史数据,导致年末对外负债增长。
  逻辑上,对外金融资产变化体现“藏汇于民”。民间部门正在加快“走出去”。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资本对外输出所得(涵盖外储对外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中国投资所得利润的轧差为-341亿美元。其自年的表现依次为:-259,-703,-199,-784,-341亿美元。
  这与中国一直以来的“低收益高成本”模式相关。中国对外投资以官方的外储资产为主,但收益有限,主要投资美国。按照中国官方解释,外储的投资收益较为稳定,主要是FDI的投资收益较高,导致中国的负债成本上升,影响了中国作为债权人的投资收益。“我国投资收益长期为负是结构性的。”外管局人士曾坦言,“这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在央行、负债在民间部门的主体分布有关。”
  其实,“对于国家来说,长期看,任何像中国这样的&用卖股权和资产的所得去买国债&做法,总体收益都会是负的,因为股权的长期回报总是要高于债券,当然前者风险更高。”陈志武告诉经济观察报。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看来,对于一个贸易大国,投资收入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趋势如不逆转,可能在未来10年中,中国将成为“国际打工仔”。
  不过,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认为,从经济分析角度而言,中国对外净资产收益长期为负主要反映了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的结构,最科学的方法应该是按资产分类来比较收益。“这并非严重问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的结构。”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也在试图改变“低收益高成本”,欲“藏汇于民”,在风险可控情况下,让有实力与能力的机构或个人“走出去”。
  比如即将放行的QDII2便是佐证。个人自由进行境外投资的那一天并不遥远。而类似市场主体的境外投资多了以后,便可缓解中国对外负投资收益压力,以及央行持有外储的不可承受之重。
  不妨算笔账:央行累积外汇储备―其实是一个在公开市场购买美元、吐出基础货币的过程;而由此加大的流动性需要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票、回购等操作来对冲,并支付相应成本。这让央行日渐不负重荷,亟待扭转几乎长成资本怪兽的外储飙升局面。2014年6月,外储规模高达3.99亿美元。
  换言之,中国在享受外储带来的“国力强、汇率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好处时,亦备受痛苦“折磨”―因为央行要为此付出巨大对冲成本。
  正如陈志武上文所述,外储成为巨量之后,其代价就会远超好处;解药如:减少出口,民间持汇投资境外。
  而现实情况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中国出口商正在输给更便宜的竞争对手―今年前五个月贸易总额下降8%,显著低于政府2015年的增长目标。“人民币贬值势在必行。”林采宜称。其逻辑在于,的长期基础正发生改变。人民币形成汇率贬值是扭转出口一路下行趋势的唯一利器。但两个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幅度和贬值节奏:一是中国央行的国内经济稳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利害权衡;二是美联储加息进程的节奏和力度。她认为,央行须在人民币国际化汇率维稳与保增长的政策之间做出取舍。
  在6月23日的中美第七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汇率根据市场来调节,目前处于合理水平。
  “汇率表现不能只看个别月份的短期表现,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仍是双向波动趋势,既不会大幅升值,也不会大幅贬值。”一位央行人士说。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市场正在出清吗?以往包括2014年,人民币汇率坚挺的同时,多半会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反之亦然;即呈现“升值―流入―外储增加;贬值―流出―外储减少”的线性逻辑关系。
  现在,有着国际化目标诉求的人民币尚未贬值,但资本在流出―外储在减少。也许这正朝着决策层预期的方向走;也许并不尽然,汇率战硝烟弥漫的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暗涌,步步惊心。
  不过,现实看微观个体,“若你有很多钱,不妨适当增持美元。”林采宜说。
(责任编辑:陈彦娇)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投资境外lof可以防止人民币贬值吗_百度知道
投资境外lof可以防止人民币贬值吗
很惨淡,是贬值那一点点损失大还是投资大亏损失大,你知道你投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基金一天的亏损就可能顶人民币四五年的贬值累计幅度人民币贬值才能贬值多少,另外大多数出海基金基本都是亏损,你考虑清楚,你还想不
金融工程学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lof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正在袭来的“人民币贬值”,你知道如何应对吗?_JMedia_界面新闻2015年伊始,人民币连续逼近跌停(央行设定的单日汇率浮动下限2%)引发了各界对人民币汇率的热议。
有观点认为受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房地产等行业风险上升,资本逐渐外流等因素影响,人民币的基本面正在恶化,人民币已经进入贬值周期。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如此强烈的形势下,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人民币贬值对自己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自己的钱袋不&缩水&。
人民币是否真的贬值?
回答以上问题得先从我们国家汇率制度说起。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制度运行的十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上升了近35%。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逐步退出固定汇率制度(政府干预和管理),从而走向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高度市场化),但这个退出的过程是渐进和谨慎的。所以目前人民币汇率实际上仍然是钉住美元。
大家可以登录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可以看到每天公布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日元、港元、澳元等其他货币的汇率中间价,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即1美元能换到的人民币更多了),但对其他欧元、澳元、新加坡元却呈现不断升值的趋势。
据统计,美元在过去一年升值10%,人民币汇率由于采取钉住美元制度,其实际有效汇率(一国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同期上升6.3%。
所以严格来说,人民币贬值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贬值,而是相对于美元的贬值,对全球其他主要货币而言,人民币还在跟着美元一起升值,只是比美元升值得慢一些。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利弊分析
从国家宏观面上讲,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增加出口企业的收入(外国企业和个人只需花较少的外币就可以买到相同数量和品质的产品了),增加进口企业的成本(进口企业需要花更多的人民币购买外汇)。
另外,贬值预期可能会加速资本外逃,一定程度上冲击国内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但整体而言,如果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投资环境较好,适度的贬值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对微观个人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有跨境资金交易的个人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外国旅游、国外投资、外国留学等。但对于没有跨境资金交易的个人来说,担心自己的钱袋&缩水&就有点显得过于杞人忧天了。
在这里菜导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对其他部分货币升值,喜欢出国旅游的朋友可以考虑先到这些相对贬值较快的国家旅游,等人民币汇率调整后再选择其他国家旅游,这样也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如现在去俄罗斯或其他欧洲国家就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应对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预期
最近有很多菜友在问,人民币贬值了,大家是否可以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存在银行里,在收取美元存款利息的同时,还可以坐收美元升值带来的资本利得?菜导在此提醒大家此方法切不可取。为什么呢?
首先,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人民币汇率贬值到一定程度时,央行可以利用外汇储备或者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外汇市场和心理预期干预,减小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浮动,假设央行的容忍度为一年内人民币贬值3%。
其次,国内美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0.75%,两者加起来只有3.75的益,远远收小于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
上述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存银行的理财方法行不通最根本的原因是风险高,收益低。那直接在外汇市场上炒外汇是否可行?菜导提醒大家,外汇市场由于杠杆大导致风险太高,性质类似赌博,不适于大众投资和理财。
那么,有没有哪些风险和收益相对合理的投资渠道呢?有!菜导在此给大家几条建议:
一是利用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外贸企业的促进作用,可以考虑适当配置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口行业股票,如家电、服装和玩具等行业。
二是根据投资爱好购买相应的QDII基金(&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Investor&的首字缩写,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
如花旗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结构性票据&、&代客境外理财-海外债券系列&、&代客境外理财-海外基金系列&、广发基金旗下广发美国房地产指数QDII基金、广发纳指100QDII基金等。
三是充分利用个人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限额,以捐赠、旅游或留学等名义将资金汇到境外委托朋友或亲戚代为投资。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中国第一理财新媒体,微信-cainiaolc每天定时发布专业易懂的理财产品评测报告、观点独到的理财资讯,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全程帮你解决各种理财问题,关注的用户都赚钱成理财专家了,你还在等什么!!相关文章乐趣热文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推荐阅读加入界面,感受更精致的新闻体验或中国外储缩水近期加剧 人民币贬值或成定局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田媛
  好事?孬事?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了。从3.99降至3.73万亿美元,几乎是逐月递减。与之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则依然强势。放在热钱涌入、紧缩性宏观调控的数年前这是利好,经济新常态的现在则见仁见智。
  新兴市场外储骤降的当下,有人似乎嗅出危机前奏的味道。2015年一季度,1130亿美元的中国外储下降幅度占新兴市场总体降幅一半。但没人怀疑3.73万亿美元(截至3月)巨额外储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没人质疑中国央行的宏观相机调控平衡术。
  这时,当跨境财富管理几成风尚,当你手握外汇放眼国际市场全球化配置资产时,可曾想到这是中国在践行“藏汇于民”国策,以缓解外汇集中于国家的压力。为此,谋求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中国,正在冲刺最后一公里资本项目开放。
  若干境外分散投资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外汇资源使用效率。因为,囿于高成本负债、市场主体错配等因素,中国的对外投资收益轧差长期为负数。去年该数字为-341亿美元。
  “即便我们对外投资的回报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美国的水平,也不能让投资收益为正数。因为主要是利用外资成本过高,而不只是资产端的问题。”6月23日,一位外管局接近人士称。
  不过,负投资收益无论是对中国管理层还是投资者而言,短期内并非严重问题,其更多反映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的结构。
  也许,国际收支口径、消失的一季度外储795亿美元更令人玩味。它涵盖外汇资产“走出去”之外,或不乏中国“抛美元”维稳人民币汇率而付出的代价。
  接下来的问题是,堪称中国“家底”的外储缩水会成为一种常态吗?怎样在持有外储的成本代价与外储价值实用性,即利弊之间找平衡?
  “中国已经过了外储越多越好的水平。”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说。他告诉经济观察报,一旦外储太多、尤其成为巨量之后,其代价就会远超好处。改变这一局面的办法是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并且让民间更多地留汇去投资境外。
  而美元走强趋势若确定,假如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资本持续净流出,延续“藏汇于民和去杠杆化”,外储缩水答案不言而喻。
  只是市场不知道,如果所有的宝都押在“3.73万亿美元”的家底(中国外储)上,若国际对冲基金集结借势做空人民币资产博利,届时“捍卫”人民币币值的“子弹”是否充裕?这些都是未知数。
  消失的795亿美元外储
  “外储缩水可能在近期加剧,人民币贬值或成定局。”6月25日,香港一位机构投资者说。他举例说,在离岸交易中,许多机构已经拒绝人民币结算。所有离岸结算指标都提前用光了。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位香港投行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长期看,人民币会贬值,但目前人民币结算指标尚未如此紧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数据分析,一季度,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储总额减少2220亿美元,降至7.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外储下降的幅度占新兴市场总体降幅的一半,达1130亿美元。
  当然,并非都是坏消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6月25日发布报告显示,全球逾1000家银行已使用人民币作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支付货币,带动人民币支付使用量的增长。
  SWIFT亚太区支付主管Michael Moon称,全球很多银行,未来或会有兴趣加入到中国计划年底前推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5月份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保持在第五位,市场占有率则升至2.18%,略高于4月份的2.07%。
  数据不会撒谎。一季度国际收支口径外储减少795亿美元,央行口径减少1130亿美元,汇率估值变动因素335亿美元,抛售美元、外资流出等则涵盖在795亿美元中。
  央行与外管局口径的区别在于:外管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外汇储备资产仅记录外储交易变动数据,央行外储数据包括汇率损益等非交易层的变量。
  335亿美元很好理解,板子可以打在美元升值上。正如,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预计新兴市场外储下滑40%的原因是货币价值发生了变化。美元上扬令这些国家手中持有的欧元、日元以及其他储备货币出现贬值。
  795亿美元则令人深思。它是外储资产交易、价格变动的结果。且,如此状况已有时日或征兆。
  外管局年报显示,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的影响,2014年,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8亿美元,同比少增73%。其中,外储资产净增加1188亿美元,同比少增73%。“2015年,预计我国国际收支仍将呈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下跨境资金双向波动’的新常态。”外管局称。
  如此,外储缩水会成为一种常态吗?
  国泰君安(28.38, 8.67, 43.99%)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给出“外储缩水是资本外流,美元指数上升的结果”之观点。
  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则认为世事难料。他告诉经济观察报,外储有可能减少,但形势如果于我有利,也可能恢复增长。储备减少意味着“藏汇于民”和去杠杆化。属于市场主体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
  陈志武解释,中国已经过了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经济周期。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给许多人一个感觉,就是外汇储备越多、对抗资金外撤的能力就越强。可那只是对一定水平内的外储而言。
  至于亚洲哪些国家和地区最容易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冲击,彭博首席经济学家陈世渊认为,美国利率上升对香港的冲击或最为严重。香港经济的杠杆化十分严重,2013年年末,本地区信贷占GDP之比达到220%左右。这带动股市和房价迅速上涨。2014年年末,外债占GDP之比达到446%。
  其次是泰国。其易受冲击之处主要在国内。民间信贷水平很高,2013年末时占GDP之比在154%左右,并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泰国房价在过去一年里实际增长15%左右。负通胀率也拖累了泰国经济。
  中国或许并不像一些人预期中那样易受冲击。在陈世渊看来,高额外储、较低的外债以及境外投资者所持有公共债务水平较低,这些都减少了外部冲击对中国的影响。不过,经济增长缓慢、杠杆化严重、加上潜在的资产泡沫,意味着中国自身的问题并不少。
  上述结论得益于彭博经济部对新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等十个指标的分析评估。
  陈世渊告诉经济观察报,发展经济体经济不佳,美国复苏,货币政策分歧,脆弱的经济体容易有大的资本流出。
  不过,“最近中国资本流出比较稳定了,主要由于经济企稳,货币汇率也稳定,吸引资本流入;同时股市也对国外资本有吸引。但是经济、汇率、股市长期都不大乐观,未来资本还是有流出压力。”他说。
  6月18日外管局公布数据亦显示,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78亿元,跨境资金流动数据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改善。
[责任编辑:田媛]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男子扮小鲜肉诱骗百名大陆少女 诈骗千万
19岁少女坠亡 生前曾是当地原局长情人
卖淫团伙街头拉客 称有幕后组织保护她们
男子将自家装成派出所 冒充警察骗财骗色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会贬值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