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 怎么让别人 接受访谈

智如源泉,行可以为表仪——上海大学教授金波博士访谈
金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主任、上海大学档案馆馆长、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档案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安徽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系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等职。
1983年以来一直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保护技术等。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等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2项。主编《档案保护技术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电子文件管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教材4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档案局、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档案局等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王宽诚育才奖、上海大学教学名师奖等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崔海莉:金波老师,感谢您接受《档案界》论坛的邀请,参加此次访谈。访谈小组成立之初,蔡总编曾给我留言:“我建议你采访金波,那个是我同学。”同学?什么时候?
金&&波:蔡总编说的是年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档案系教师进修班”,一年时间。当时举办这个进修班的主要原因是:八十年代初,随着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很多高校开办了档案学专业,但师资力量十分匮乏,于是,这些高校和各省市档案局就向国家档案局反映,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文,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举办了这期教师进修班。
崔海莉:哦,这就是去年11月在上海大学召开“2009年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八届档案学专业系主任联席会议”时,天津师范大学桑毓域教授在《档案界》论坛留言时称的“黄埔一期”吧?
金&&波: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举办教师进修班这是第一次,全班共40人;班主任老师是陈兆祦老师,他当时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主任、《档案学通讯》主编。这些同学在高校坚持下来的,现在都是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了。
崔海莉:您当时参加工作了吗?
金&&波:我1983年从安徽大学毕业,留校到历史系档案学专业任教,本科学的是物理学专业。当时学校准备办档案学专业,考虑到档案学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知识,需要一个理科背景的人,就从物理系要了一个毕业生,于是我就到了档案学专业,当了老师。也正巧,人大那一年办了这个班,刚毕业,我就去进修了。
崔海莉:之后您就开始了您的档案学教育事业?
金&&波:是的,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1983年开始招生,设在历史系下,当时共派了4位教师到人大进修,我们共同创办了档案学专业,我的主要学习方向是档案保护技术和档案复制技术。
崔海莉:安徽大学是您梦开始的地方?
金&&波:我是和安徽大学的档案学专业共同成长的。虽然说“成长”这个词显得有些矫情,事实如此,不论是专业还是我,都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崔海莉:您在安徽大学的发展似乎很顺利。如果我掌握的资料还算准确的话,您在1994年就是历史系的副系主任,1999年就评到了教授。评教授时您只有37岁,应该算是相当年轻的。
金&&波:当时的档案学专业还很稚嫩,大家都很努力,当你在一个领域内做出一定成绩时,总是会同时获得个人发展机会的。
崔海莉:之后呢?安徽大学的档案学专业拿到硕士点了,您也评到教授了,对一般人而言,做到这些已经不错了,似乎可以休息一下了。您怎么想的?怎么会到上海大学来的?
金&&波:到上大,也是因为某些机缘巧合吧,上大档案学专业要引进人才,1999年上大档案系主任宗培岭教授到合肥开“华东地区档案专业协作会”,同我谈邀请我去上大一事。我当时还是比较犹豫的,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爱人和小孩,他们一致愿意去。上大2000年将我爱人调入上大工作,给我在上大重新建立了档案(当时安徽大学不愿意放我走,上海当时的政策是对这部分人可以重新建档);2001年我才正式开始到上大工作。可能是因为前方还有太多的未知而充满诱惑;同时,自己还年轻,没有到“不惑”的阶段。我能来上海大学,要特别感谢宗培岭老师。
崔海莉: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开始新一轮的创业,您当时怎么想的?
金&&波:既然有机会,何不出来闯闯呢?一个男人,总要对自己有要求,总要多一些担当,于是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
崔海莉:初到上海的时候难吗?
金&&波:说实在的,不难是假的。你想啊,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所有的工作都要从头做起,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要重新建立。不说举步维艰吧,也是举目无亲、一切从零开始。
崔海莉:心态上有没有受影响?
金&&波:关键是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不能说我已经是教授了,别人就应该对我如何如何。想让别人认可你,首先要做出让别人承认的业绩来。在高校嘛,首要的任务就是当好老师,把课讲好,科研做好。
崔海莉:在工作的同时,您也不忘充实自己,之后您又读了博士?
金&&波:对,读博士一直是我的心愿。2002年,我报考了社会学专业,导师是杨俊一教授。
崔海莉:如今您也是博导,在招研究生时您更看重学生的哪一点?或者说,制约一个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金&&波:人品、努力、机遇——我认为成功离不开这三点,而这三点中尤以人品最为重要,我对学生特别强调这一点。人品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长久发展的关键,人品不正,可能一时获利,但很难一世得利。之后就看个人的努力程度了,研究生重点是要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社会知识。当然,机遇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一切都齐备时,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那你成功的机会就大了。
崔海莉:您是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的主任,同时还兼任校档案馆馆长。档案专业和档案工作紧密结合,贵校一直是这样安排吗?
金&&波:以前没有,这种安排是从我开始的。我当时担任文学院副院长,2006年开始兼任上海大学档案馆馆长。
崔海莉: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吗?您认为这种机构设置是否更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金&&波:这是学校领导考虑的事,可能因为我是档案专业教师,兼任档案馆馆长更有利于档案馆的发展吧?你也在学校档案馆工作,知道档案工作不属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不说别的,每年的办公经费就给的很少。有些时候,没有经费是很难做事情的。我当档案馆馆长后,主要任务是出理念、要经费。这几年,经费已经翻几番了。
崔海莉:有了学校的资金扶持,档案馆都做了些什么?
金&&波:一是抓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批年轻人,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结构。另一个是推进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从2007年开始“档案目录中心建设”,我们对所有的馆藏档案进行文件级目录输入,2009年已经全部完成。
崔海莉:上大档案馆有多少文件目录?
金&&波:总计有八十八万多条。现在我们正在对利用率较高的学生成绩大表进行扫描,数字化,以方便利用。下一步,就是将利用率较高但存储时间较久、字迹变浅的部分文书档案进行扫描。
崔海莉:档案馆的工作还真不少呢!
金&&波:我们还根据当代档案馆发展的趋势和国家档案服务方向的转变,为进一步发挥档案馆资源储存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制定了上海大学档案馆战略性任务。
崔海莉:具体说来?
金&&波:上海大学档案馆战略性任务包括数字档案馆建设、民生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建设三个方面。
数字档案馆建设。上海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具体分三步规划实施:一是完成现存档案目录中心建设,为档案管理和利用提供高速便捷的服务平台;二是逐步推进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工作,并将利用率高以及字迹蜕变严重的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构建上海大学数字化档案数据库;三是加强档案馆库标准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争取用5年时间将上海大学档案馆建设成为数字化档案馆。
民生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根据国家档案局“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两个转变”的工作要求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7号令)规定的相关精神,转变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学生档案、学生学籍档案、毕业论文和人事管理等涉及民生内容档案的收集、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服务学生、服务教职工、服务教学管理、服务学校发展,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建设。围绕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和内涵建设的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整合并利用钱伟长校长等学校著名科学家的资源优势,拓展对校内外知名科学家的“名人档案”和重要科学研究成果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通过校史展、名人展、上大记忆、科学家事迹介绍和科学成果展等,营造学校的科学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科学追求。同时,拓展服务对象,为中小学校及周围社区提供科学教育服务,形成社会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上海大学的社会影响和品牌优势。
[ 本帖最后由 盈盈 于
11:31 编辑 ]
崔海莉:“推进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工作”?你们是如何做的?
金&&波:我们现在选了两个单位进行试点,一步步来嘛!
崔海莉:27号令提出:“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您有这个考虑吗?
金&&波:“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建设就是朝这个方向迈进。
崔海莉:金波老师的野心不小嘛!
金&&波:先要有想法,之后再不断努力嘛!想都不想,怎么能成功呢?
崔海莉:“图书情报档案系”在贵校是与二级学院平级的一个系,老师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金&&波: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复旦大学分校图书馆学系,其中图书馆学专业、情报学专业开办于1978年,档案学专业开办于1981年,在全国起步较早。1994年新上海大学组建后,设置了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2008年,学校为了整合档案学专业、情报学专业、图书馆学专业教学资源,组建了图书情报档案系。现设有档案学本科专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情报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档案现代技术实验室、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实体;并在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宝钢集团档案馆等建立了25个教学研究基地。档案学专业为“上海市教育高地”和“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信息资源管理为上海大学重点学科。
崔海莉:定位是什么?
金&&波: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的定位是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
崔海莉:“上海市教育高地”是什么性质?要求很高、申报很难吗?
金&&波:“上海市教育高地”是上海市近年来设置的一项针对本科教育建设的项目,投入较大,要求也比较高,竞争也很激烈。2009年,档案学专业获得了“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崔海莉:对未来有什么计划?
金&&波:我们将努力建设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把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打造成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重镇”。
崔海莉:系里的师资配备情况如何?
金&&波:全系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较合理。此外,还从上海市档案局馆聘请了6位兼职教授。为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从2002年开始,档案学专业从国内引进了3位知名专家。辽宁大学的潘玉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法学,是国内档案文献编纂学和档案法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安徽大学的丁华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他的“档案学范式研究”在档案界颇具影响,引起了一个“范式研究”热;曾任上海港务局办公室主任、档案馆馆长的张大伟教授,他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电子政务颇有研究,实践经验十分丰富。此外,还引进了一批博士。
崔海莉:您在上面提到系里建立了25个教学研究基地,主要作用是什么?
金&&波:教学研究基地包括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科研考查点。主要作用是加强同实践部门的教学科研合作,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崔海莉:我知道的,上海大学是参照国外教学模式实行小学期制的高校。一个学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学期,秋、冬、春学期主要进行课堂教学,而夏季学期是专门安排社会实践、军训等。金波老师说的教学研究基地就是用来安排夏季实习的吧?
金&&波:对,这只是一个方面。上海大学十分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夏季学期5周时间可集中安排学生在教学研究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实践环节教学总计达到44周(毕业班还安排两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58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8.7%。
崔海莉:“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什么?
金&&波: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指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为导向,围绕上海支柱产业,以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为主体,依托研发能力强的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等有关单位建设的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现实需要,上海市档案馆与上海大学共同建立“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得到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的批准(沪学位 [2008]6号)。这是上海大学第一批文科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也是上海市档案馆与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长期务实合作的结果,对改革档案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巩固档案学专业校局馆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上海大学档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崔海莉:为搭建这个平台,上海市档案局馆与上海大学分别做了哪些工作?
金&&波:上海市档案馆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是上海地区惟一的集中保管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省级综合性国家档案馆。作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在馆藏特色、管理与服务水平、科研水平和条件、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上海市档案局馆与上海大学档案学科长期合作建设、共谋发展。1997年,档案局馆在上海大学档案学系设立奖学金。1999年,与上海大学正式签署共建档案学系的协议,双方围绕上海档案工作争创一流的目标,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委派专家讲学、建立实习和教育基地、支持教学科研、建设重点课程和实验室、拓宽办学门路、创造就业条件等项目的运作,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将上海大学档案学系建设成为上海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地。2000年至今,上海市档案馆已有8位研究人员受聘担任上海大学档案学系兼职教授。2001年,共同组建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上海市档案局馆设立档案学科建设基金,用于出版专著、科研立项和研究生奖学金。
崔海莉:您参与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校局馆联合培养’机制实践与创新” 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个项目是上面一系列工作的经验总结吗?
金&&波:是的。上大档案学专业在校局馆联合培养中加快专业改造,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研究型高层次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培养方向,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整体推进研究生知识体系向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向转变,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努力提高学术原创力,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崔海莉:联合培养的优势在哪里?
金&&波:可以整合校局馆的优质学术资源,聘请档案局有经验的专家来校讲课和做学术报告,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和“导师组制”。“双导师制”是为一名研究生配备2名导师,其中一名为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教师,重点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一名为上海市档案局馆研究人员,重点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导师组制”是为研究生在明确导师负责的基础上,按照3个培养方向组成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过联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能力,缩短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近年来,上大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生,一次性签约率一直保持在100%,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崔海莉:学生中有参与基地科研项目的吗?
金&&波:有。从档案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以来,我们和上海市档案局联合共同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等科研项目,每年都有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崔海莉:你们在安徽和县建立了上海大学图情档系教学科研考察点,怎么想到要在安徽和县建立这样一个考察点?
金&&波:安徽省和县档案馆是我国最早践行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示范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档案局确定为县级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和县在整合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档案界被誉为“和县模式”。前中办主任王刚同志曾做批示,充分肯定了和县档案改革的经验。通过联系,我们于2009年7月在安徽和县档案馆建立了教学科研考察点。该教学科研考察点的建立,对档案学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追踪档案工作发展的前沿,分享档案工作改革发展的新鲜经验,提高档案学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档案工作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研究能力,深化并延伸“校局馆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崔海莉:是因为您是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身分吗?我发现您一直花相当一部分精力在档案学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98年的论文《面向21世纪的档案专业高等教育》;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2004年的论文《新世纪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探略》、《新世纪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略》;2005年您和丁华东教授等联合撰写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第一本专著——《新世纪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对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2006年的论文《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2007年的论文《数字时代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等。档案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相当不容易的吧?
金&&波:教师对教学一般都比较关注,在安大历史系时,我曾是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并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所以,对教学研究比较关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确实不容易,一方面,档案专业作为一个小专业,同其他大的学科专业、强势专业竞争往往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教学成果奖四年才评一次,并且需要一级一级申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很难的。
崔海莉:档案学专业目录的调整意味着什么?
金&&波:教育部1998年调整了本科专业目录,将档案学专业从历史学划归到管理学门类下。这一调整,需要我们对档案学科重新定位,实时地调整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按照要求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崔海莉:那么,未来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要求呢?我们的理念和思路又是什么?您的论文——《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获2003年上海市高校系列征文二等奖,“培养高素质人才”一直是老师的愿望吗?
金&&波:专业目录的调整、合并,培养目标的变化,反映在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等诸多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下,各学科专业教育应适应社会的变化。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如今的档案学专业教育要加强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未来的档案工作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电子文件将成为档案部门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档案学专业教育应开设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们信息化知识。上大档案学专业正在考虑增加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
崔海莉:《新世纪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一部人才培养经验积累与知识创新的力作;同时,它作为一个项目,获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金&&波:该书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方面的专著。对我国档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等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地探索和总结,反映了档案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副司长刘凤泰评价是:“这一成果为新世纪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积淀,对全面提高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推动和示范作用”。
崔海莉:可不可以这么说,这一项目对推动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金&&波:我们的出发点是这样的。我们在研究中,对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同时,对未来档案事业发展对档案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新世纪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崔海莉:我看到“档案学导论”是上海大学的两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一。
金&&波:这门课程2003年成为上海大学T(特色)工程项目;2004年成为上海大学精品课程;2005年成为上海市重点课程;2008年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09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崔海莉:上海大学的本科生是按学院招生的吧?“档案学导论”的授课对象是哪些学生呢?
金&&波:对,我们学校大一大二的学生不分专业,按学院统一培养,大三开始分专业。2008年以前,档案学专业设在文学院,文学院共有历史、中文、社会、对外汉语、档案五个本科专业,每个系开设一门导论课程,授课对象为刚入大学本科的一年级新生,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崔海莉:该课程的定位呢?
金&&波:这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入门性、前沿性的课程。课程着重介绍档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档案学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现实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提供途径和资源。
崔海莉:这门课如何讲授?
金&&波:我们一直有一个7个人左右的团队在负责这一门课程。基本上每一轮课程,有5名教师讲授,主讲教师都是教授或者副教授,每人讲2周。教师们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拿出来。因为是全学院性质的课,所以这门课兼具专业引导、档案专业宣传、教师风采展示的功能。至少让学生了解档案学专业是干什么的,我们的教师在做什么,也为学生在三年级分流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崔海莉:具体的课程内容呢?
金&&波:基本上分档案与档案工作、我国档案事业建设、档案价值论、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档案馆社会功能、档案法制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及其档案资源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这几个部分。
崔海莉:档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最大区别在哪里?
金&&波: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起源于20 世纪30年代,改革开放后发展较快, 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层次较为完备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体系。本科生教育重点是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崔海莉:您在《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指出现在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缺少实践训练环节”,对研究生来说,您更看重哪方面的实践?
金&&波:实践训练可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训练方法很多,包括学术活动、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等。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对胡黎明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剽窃他人成果事件的采访手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1期
对胡黎明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剽窃他人成果事件的采访手记
【摘要】:对胡黎明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剽窃他人成果事件的采访手记●本刊记者编者按:本期发表了本刊记者对胡黎明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剽窃他人成果事件的采访手记,意在引起广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对这种不道德的非学术现象的重视,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自本期开始,本刊拟...
【关键词】:
【分类号】:G645.5【正文快照】:
对胡黎明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剽窃他人成果事件的采访手记●本刊记者编者按:本期发表了本刊记者对胡黎明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剽窃他人成果事件的采访手记,意在引起广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对这种不道德的非学术现象的重视,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自本期开始,本刊拟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柯翠英;[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唐予华;许云;;[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春月;[D];北京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昕红,凌永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J];教育部政报;2002年Z1期
邓演平,宋桂林;[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代蕊华;[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马陆亭;[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杨增能,王平,宋子良;[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孙立群,李传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1期
夏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张万红;[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罗国芬;[J];青年探索;2002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继天;[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延芝;[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陈光军;[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刘志波;[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罗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杜金玉;[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雪梅;[J];中国地质教育;1998年04期
张国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1期
王在华;;[J];中国研究生;2005年02期
徐渭,张文修;[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任向勤;;[J];中国研究生;2009年02期
周应恒,耿献辉;[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3期
;[J];中国研究生;2005年03期
何明娥,刘运成,关勋强;[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柳百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克平;;[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刘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陈俊钦;;[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金武刚;;[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陈德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刁培俊;;[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A];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工——纪念中国化工学会成立80周年[C];2002年
;[A];第六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田红 记者 胥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王握文?周珞晶
吴丹;[N];科技日报;2008年
欧阳春艳;[N];长江日报;2005年
本报特约通讯员  汤宏;[N];解放军报;2006年
学位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徐宜军;[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周玲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王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王坤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晓梅;[D];东北大学;2008年
高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邱秧琼;[D];浙江大学;2012年
胥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罗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Kishore Babu B[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王庆东;[D];东北大学;2009年
吴剑卿;[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靳志和;[D];清华大学;1988年
王守林;[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弘萍;[D];浙江大学;2007年
高瑞;[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赵苁蓉;[D];苏州大学;2010年
宋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张凤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王尧;[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刘永康;[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王旭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蒋志伟;[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刘丽娜;[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论文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