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非洲战略三国官网资源公司的官网

日本加速实施非洲石油资源战略部分国家各具特色的非洲战略
11:28:20 &&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加拿大:树立良好的海外形象
加拿大有155家矿业企业在非洲36个国家从事矿业开发,总资产达223亿美元(2012年统计数据)。加拿大在非洲矿业领域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其拥有世界顶级的矿业公司、一流的地学知识,以及先进的矿业开发理念。加拿大政府在矿业管理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倡导&绿色矿业&,重视清洁能源发展,修改矿业法,树立良好的海外形象等。另外,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各种对外援助计划,努力推动、协助世界各地能源、采掘业增加透明度。2013年6月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伦敦八国集团峰会上表示,加拿大将采取新的强制性报告标准,要求能源、采掘业公司对外国政府及本国政府的各项付款均须报告。
日&本:支持企业投资资源开发
日本从去年起开始加快重新挺进非洲的步伐,今年年初,日本首相安倍对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3个非洲国家的访问将其推向新的高度。安倍在埃塞俄比亚的非洲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时说,今后5年内向非洲开发银行及有关国家提供的日元贷款将从10亿美元增至20亿美元。日本政府表示,安倍此行旨在非洲显示其外交和商业实力,寻找大宗商品和新市场,并支持日本企业为在该地区获取重要自然资源所作的投资。相关人士认为,日本进军非洲的矿产资源领域有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和资源丰富的非洲诸国的联系,获得更多石油天然气的稳定供给;二是通过开拓非洲市场与中国进行抗衡。
印度:形成丁字型战略
印度是一个矿产资源种类不齐全、资源储备也不富足的国家。印度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国内制定了系统完备的矿业法规和政策,科学系统地开发矿产资源,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国门,到海外开发所需资源。印度已经在实施全球能源战略,形成丁字型战略:向北获取俄罗斯油田开采权,向西建立伊朗到印度的能源安全通道,向东则占有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出口市场。印度希望扩展在非洲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活动,并强化在资源丰富的非洲的投资。2010年其在非洲矿业投资达15亿美元,分别在南非、津巴布韦、塞内加尔、赞比亚和纳米比亚投资了煤、铁矿石、锌矿等。
澳大利亚:带来成熟的管理体系
非洲是澳大利亚海外矿业投资的重点区域,投资额预计将达400亿美元。目前有超过200家矿业公司在非洲42个国家从事700多个矿业开发。西澳洲矿业部长科林&巴内特表示,西澳洲在采矿业监管和立法方面有上百年的经验,愿意协助非洲国家发展他们自己的管理制度、政策和法律框架,掌握地球科学专业方面的知识,改善非洲大陆采矿业的监管环境,建立起一套稳定而一致的监管体系。西澳洲政府已经与包含19个成员国的东南非共同市场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旨在共享采矿业,石油业和农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澳大利亚的先进技术和矿业规范为非洲采矿业的成功绘制了蓝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独家稿件声明
本网站内容中注明来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转载本报稿件需经本报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数字报刊库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主办: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承办:北京中地世纪文化传媒中心
运维:北京金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编:100034 &&&电话:010-&&&邮箱:[转载]中国非洲资源战略面临新挑战 - 刘继顺 - 富矿博客
- Powered by X-Space
[转载]中国非洲资源战略面临新挑战
& 13:33:30
原文地址:中国非洲资源战略面临新挑战作者:
文&何腊柏(北京博洋零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非洲大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境外资源合作的主要区位之一。中国外交努力为中非资源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中非资源合作创造的互利共赢模式使中非资源合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中非资源合作战略也饱受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责难,汹涌而来的北非“茉莉花革命”浪潮,更使得中国企业非洲资源合作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非洲资源合作成果斐然
1.&非洲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舞台
1974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由阿尔及利亚等国递交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在全部76张赞成票中,有26票来自非洲国家。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们是非洲朋友们抬进联合国的”。
非洲拥有54个独立国家,在联合国190多个成员国中,非洲国家约占四分之一,它们为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上11次挫败反华提案提供了有力支持。非洲不仅国家众多,而且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战略性自然资源,幅员3029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陆森林覆盖率为21%,17种金属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一,探明石油储量达1351亿桶,仅次于中东,占全球总储量的12%。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不断需求使得非洲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00年,双方就有了间接的贸易往来,到公元一世纪,中非就有了直接海上贸易。东汉时期,非洲人就远赴中国洛阳,带来香料、珍珠、宝石、长颈鹿等非洲特产。15世纪,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率船队4次到达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访问了现在的索马里、肯尼亚、莫桑比克等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友好的大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历时52天访问非洲十国,提出了同非洲国家发展国家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为中非长期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以后,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同来华访问的非洲国家领导人会晤,提出发展中非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思想。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时,提出构建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非关系五点建议,揭开了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胡锦涛主席最近十年曾六次出访二十个非洲国家。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和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决定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使中非关系驶入“快车道”。
从1991年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个外交传统,外交部长(钱其琛、唐家璇、李肇星、杨洁篪)每年1月出访的第一站就是非洲,连续20年从未间断。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唯独中国这么做,足以表明非洲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
2.&中非合作论坛强力推进中非经济贸易和资源合作关系的发展
中国在1999年倡导设立中非合作论坛,从2000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会议到2003&年的亚的斯亚贝巴会议,2006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及2009年埃及沙姆沙伊赫的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每隔三年就举办一届的论坛会议已成为中非合作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和强有力的推手,使得中非关系在这十年里取得了快速、全方位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发展最快的时期。
论坛自建立之日起,就本着为非洲国家和人民办实事、减少贫困和促进发展的精神,不搞空泛的政策宣示,而是在减债、大幅增加对非援助、促进对非投资以及大规模扩大非洲零关税进口商品的种类等方面推出实在而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推进措施。中非论坛用十余年的实践和行动表明,它不是奢谈非洲发展的空谈俱乐部,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开展集体对话、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增进相互信任、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是中国对非关系及中国多边外交的一个响亮的品牌。
十余年来,中非贸易额在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068亿美元、2010年的1269亿美元及2011年的1600多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也从2001年的5000万美元提高到近年来的年均10亿美元,投资存量则已超过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跃居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海外劳务工程承包市场。在非洲的中国人已近百万,在非洲开展经贸活动的中国公司已达2000多家。南非标准银行经济学家西蒙·弗里曼特尔(Simon&Freemantle)在2012年3月29日发表的文章《中非关系:十年发展之后的盘点》中写道,“2008年以来,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顶住了金融危机的飓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今年,中国将成为非洲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非洲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原材料,中国获得了非洲30%的烟草、25%的珍珠和贵金属、20%的原油和可可、10%的矿石以及5%的钢铁。”
近年来,中国和非洲的资源合作得到长足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通过大量提供优惠贷款,而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迅速和许多非洲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如今中国在资源合作方面显然得到了回报。中国除了与苏丹、安哥拉、尼日利亚、加蓬、阿尔及利亚等一些产油大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和天然气之外,还和一些非洲国家就铜、钴、黄金、金刚石、铬、锰、铀、铝土矿、稀土的开采开展合作。英国伦敦产业研究机构分析员克莱蒙早些年就指出:“如果你现在走进刚果或赞比亚,你会见到一连串小规模的开矿、熔炼及提炼工程,当中有不少是由中国资助,甚至由中国企业运营”。他预言,“在有了经验之后,中国投资者将在刚果大规模开采矿藏”。随着2011年金川公司成功收购南非上市公司麦特瑞克公司,2012年初中国五矿资源公司成功收购刚果铜矿企业安维尔矿业公司的尘埃落定,中国企业的非洲资源合作,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3.&中国靠平等互利赢得非洲国家的信任
“中非是全天候的好朋友,是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这是中非各界达成的共识。胡锦涛主席2007年2月访问非洲八国时,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发表了题为《加强中非团结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他指出:“过去、现在、将来,中国人民都是非洲人民平等互信、真诚相待的好朋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患难与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中非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非人民一定能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国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以及不平等的做法强加于其他国家,更不会做任何有损于非洲国家和人民的事。非洲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全体非洲青年上”。概括了中非关系的现状,阐明了中国政府对非关系的立场,也是对中国赢得非洲的最好注解。而
西方国家则是另一面目。2007年7月,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后第一次非洲之旅,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谢赫&&安塔&&迪奥普大学面对数百名学者、政界人物和青年学子发表演讲时,以教训者的姿态出现,并且大放厥词,在谈到历史上黑奴贸易的罪恶影响时,他虽然承认殖民化是一个“巨大错误”,但认为目前非洲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部归咎于殖民化。他说,“非洲的悲剧,那是因为非洲人没有完全走进历史”,“非洲现在过于生活在怀念失去的非洲童年时代的天堂之中”,“从未奋身奔向未来”,他还声称,“非洲人自相残杀、种族灭绝亦非殖民者的责任。”萨科齐的演讲引起了非洲国家的强烈不满,自然,他的非洲外交首秀以双方尴尬而收场。
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资源和能源合作,在满足中国自身合理需求的同时,致力于造福当地民众,帮助有关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带动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塑造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譬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跨国集团纷纷从赞比亚铜矿业抽身,留下一堆烂摊子。只有中国公司不撤资、不停产、不裁员,保住了六千多名当地矿工的饭碗,并逆势收购了一家倒闭的铜矿,被赞政府誉为“雪中送炭”。中国企业在安哥拉、苏丹、赤道几内亚、刚果(布)等国的能源资源合作不仅给当地创造了税收,解决了就业,还极大改善了非洲国家最亟需的道路、桥梁、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兴建了医院、学校和社会住房等民生项目。许多非洲国家之所以都愿意把一些资源项目交给中国企业勘探开发,一方面是出于两国友好,把中方看作平等、可信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很清楚同中方合作会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企业采取“互利共赢”模式与非洲国家开展资源合作,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欢迎。以铝土矿开发为例,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开发铝土矿,采取的是一种被称为“五个一”的合作模式,见图1。
这个模式就是在开发铝土矿的同时,要同时建设一个冶炼厂、一座水坝、一座中央水电站和一条铁路,这既有利于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增加当地税收和就业,改善当地福利,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铝土矿的产业链比较长,譬如4吨铝土矿,可生产2吨氧化铝,2吨氧化铝可生产1吨电解铝,1吨电解铝又可以生产出7台车架、6万个可口可乐瓶和4万个电脑硬盘。中国尽可能把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环节留在当地,以便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并增加当地的税收。
西方国家在非洲实行的资源开发模式与中国大相径庭,譬如美国铝业公司,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明了,除了铝土矿还是铝土矿,铝产业链的中游、下游都不安排在当地进行,更不用说为当地修建水坝、电站和铁路了。
刚果总统顾问&Serge&Mombouli&认为,“中国人带给我们实际的建设,西方人给我们神圣却摸不着的道德观。假如我的人民没有电、没有工作,透明化、清廉又有什么意思呢?民主是能吃的东西吗?”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Meles&Zenawi)说:“中国奇迹般再次崛起、致力于与非洲达成双赢的伙伴关系,是促使非洲开始复兴的原因之一。”毫无疑问,中国实施非洲资源合作战略得到多数非洲国家的充分肯定。
非洲合作路漫漫其修远兮
1.&中国非洲资源战略引起西方国家的不安
2012年1月30日,一座由中国援建、斥资2亿美元建成的非洲联盟(AU)总部大楼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投入使用并迎来了新一届非盟峰会的召开,与会代表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细节,打开同声传译的收音机,普通话占据了第一个频道。有西方政客因此发表议论:这栋象征中非关系的标志性建筑似乎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自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去年10月份被打死以来一直困扰着非盟,它就是,谁会成为非盟的新盟主?显然,答案是“中国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日益扩大,已经引起了西方的不安乃至焦虑。
早在2008&年5&月,法国巴黎出版了一本《黑暗大布局——中国的非洲经济版图》,该书两名文字记者Serge&Michel和Michiel&Beuret以及一名摄影记者Paolo&Woods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追寻中国人在非洲的足迹,行走数千公里,拜访了十五个非洲国家,就是为了一探中国在非洲所做的事。书中十二个章节,从被砍伐精光的刚果森林到污染了的尼日利亚河岸;从茫茫无边的尼日尔沙漠,到遍布输油管道的苏丹;从中国制造的埃及观光纪念品,到喀麦隆港都杜阿拉(Douala)的超巨大中国餐厅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书中写道:“中国人在非洲的影响力,已经不是新闻。近四、五年来,我们在安哥拉、塞内加尔、象牙海岸(科特迪瓦)与狮子山共和国(塞拉利昂)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个地方都看到中国人的增加。改变的幅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从几内亚总统——一个如今只前往瑞士治病的年迈老人,到稚嫩得尚无法辨明欧洲人与亚洲人差别的刚果孩子,一切的发生,非洲人仿佛得花上十倍的力气,才能理解这个变化。”书中通过一些小场面的记述,反映出中国对非洲的影响:“你好,你好!”走在刚果布拉萨市(Brazaville)的路上,愉快地玩着回力球的孩子们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或法语向我们打招呼。对这些孩子来说,所有的外国人似乎都是中国人。中国概念已经深入到天真无邪的孩子心目之中。在一架从苏丹到埃塞俄比亚的飞机上,机舱内坐满了中国人,机上的第七频道甚至用来播放中国歌曲,期刊里则大篇幅地作了许多页以北京、万里长城为主题的报道,并且夸张地替某些中国药品品牌和中国制造的非洲纺织品做广告。最近几年,对研究地缘政治的专家们来说,“中国人在非洲”早已不再是什么敏感话题,而是国际关系与非洲大陆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课题。
中国加快与非洲国家的资源合作,自然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羡慕嫉妒恨”。中国没用一兵一卒,就“闯进”西方列强用炮舰并流着鲜血征服的非洲前殖民地国家,这一直让西方主流社会惊讶,一些人因此很不舒服。除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新殖民主义”论外,西方媒体也趁机对中国的非洲资源战略进行妖魔化渲染,“中国入侵”、“掠夺资源”、“建立帝国”等针对中国的声讨时常见诸西方媒体。
英国广播公司(BBC)2011年年初推出名为《中国人来了》的纪录片,从西方媒体视角描述中国人“大量进入非洲”,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为自身的利益,对非洲没有好处”。中国的对非援助和在非投资,被日本电视台称为“蜜糖”攻势。德国电视2台则说,这对西方公司来说是场毁灭性的竞争。德国锐利左翼网评论称,非洲是中国全球战略的一点,这与北京在国际事务中的新角色相辅相成,这就是“和谐”背景下的帝国主义。英国《独立报》的文章也声称,北京正在非洲打造“远离本土的21世纪帝国”。2008年6月1日,美国《Fast&Company》推出题为“中国风暴席卷非洲”的特别报道,其配发的合成图片将五星红旗覆盖在整个非洲大陆之上,文章称,“中国对非洲的商业入侵无疑是冷战结束之后南撒哈拉经历的最重要地缘政治发展,是一次史诗般的推进,必将重绘全球经济版图。”一名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将这一趋势形容为“海啸”,另一些人甚至将非洲改称为“中非洲”。文章还进行了这样的比较:当下生活在尼日利亚的中国人总数已超过大英帝国鼎盛时英国人在尼日利亚的人数。
为什么西方人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这么敏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徐伟忠研究员道出了个中原委:“非洲的奴隶和黄金,帮助欧洲列强实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非洲的原材料和市场,又是它们完成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可以说,非洲的血泪堆积出了欧洲的发展。欧洲人把非洲当成自己的后院,是非洲的前宗主国。中国人进来,当然让它们很不舒服了”。美国在非洲也有巨大的利益,有分析指出,美国对非洲的战略资源依赖性非常大,除了石油资源外,美国的45种战略资源里面,有50%以上依赖非洲,更有30多种的依赖度高达80%&到90%,甚至达到100%。
法国对非洲的眷恋更甚于其他西方国家。中国台湾地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台湾地区非洲研究中心执行长严震生在向台湾读者推荐《黑暗大布局——中国的非洲经济版图》一书时说,法国一向将非洲视为它“狩猎的私密后花园”,不容其他国家染指。两位来自法国的记者对其母国在非洲的经营受到中国强大的威胁,提出极为严厉的批判,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后花园逐渐消失的不舍与惋惜。&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西方国家能够容忍中国徜徉在它们的后花园里吗?所以,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抹黑中国,不想看到中国直接与非洲展开经济合作,希望继续保持由它们从非洲攫取自然资源然后再卖给中国人的局面,因而采取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法来破坏中国形象,企图达到在非洲人中激起反华情绪的目的。
2.&利比亚动乱背后的“资源”较量加大了中国境外资源合作的风险
进入2011年2月下旬以来,利比亚爆发严重政治危机。面对这一突发性事件,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调动一切海陆空交通工具,对利比亚的3.6万多中国公民展开了一场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撤退。中国政府果断伸出援手,虽然比较有效地化解了身处利比亚社会暴乱中的3万余名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风险,但数十家中国公司在利比亚动乱中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犹如长江之水,逝者如斯。商务部声明称,中国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的企业多达75家,涉及50个项目、188亿美元,其中27个利比亚中资企业工地、营地的车辆、施工机具、材料、办公设备及现金等遭到抢、砸和烧毁,正在施工的工程遭到严重破坏,数十名工人受到伤害,经济损失惨重……
作为非洲第一大储油国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的利比亚,历来是欧洲的重要能源供应地,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光法国就有30多家石油大亨的利益在利比亚,法国还曾经统治利比亚长达数年,并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离利比亚最近的军事大国之一。作为非洲的“门户”,利比亚对法国来说有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利益。
随着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抛弃”和非洲国家的觉醒,中国在非洲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毫无疑问地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忧虑,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大量投资,更被视为动了西方国家的“奶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它们不愿看到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更不愿意中国企业分享自己“狩猎后花园”的利益。萨科齐上台后,提出了“重返非洲”的战略,并积极倡导成立地中海联盟,但卡扎菲并不买萨科奇的账,他自认为是“非洲雄狮”,意欲打造以他为首的“非洲合众国”,大有和萨科奇“对着干”之势,这无异于引火烧身。于是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利比亚国内危机,以保护人权为借口,悍然出兵空袭利比亚,帮助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其意在敲山震虎,减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强势实施的非洲资源战略,既收拾了卡扎菲,又“教训”了中国,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曾任里根政府财政部副部长的罗伯茨承认,打击卡扎菲的行动实际上是西方对中国展开的幕后战争。
由此可见,尽管中国企业和非洲的资源合作成果斐然,非洲国家也普遍奉行对华友好政策,愿意和中国企业合作。但也应清楚地看到,某些西方国家仍然固守殖民思维,不愿看到中国染指非洲,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资源合作说三道四或粗暴干涉,有些西方媒体也在推波助澜,不断抹黑中国,在它们的鼓噪之下,有些非洲国家的政府乃至民众对华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加上部分国家政局不稳、民族矛盾突出、腐败盛行、经济贫困、法制缺失等,中国企业对非资源合作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
(注:本文刊登于《世界有色金属》2013年第1期)
[1]&吴季松&看世界80&国:非洲的自然资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02
[2]&魏建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件汇编(上中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2
[3]&(法)Serge&Michel、Michel&Beuret&黑暗大布局:中国的非洲经济版图(陈虹君译)[M]台北&早安财经文化有限公司&2009.06为何我们有钱却难买战略资源——中国商人在非洲的买矿经历与反思
一、与想象不同的非洲我们与世界著名的贵族家族合作到非洲买矿。这个贵族家族本来曾在非洲殖民多年,在非洲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同时对于欧洲的冶炼业有控制力。近年,在矿业资源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他们重返非洲。他们需要中国的市场,也需要中国的资本。而我自己的公司也是中国著名的矿业世家,虽然不从事冶炼行业,但对于这个行业也是有感情的。初次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大吃一惊。第一个感觉是:这里是非洲吗?道路宽敞整洁,房屋别致漂亮,出租车居然是奔驰320!这完全是西方最发达国家的模样,与我们脑海里面饥荒、战乱横行的非洲完全是两个样子。我们是沐浴着胡主席访问非洲的春风去的,时机很好,接待的规格也很高。当地部族酋长的弟弟开来两辆宝马745,带着随行车队来迎接我们。以后的这些天,我们就一直坐这两辆车,在沙石路上以100英里的时速飞奔。他们给我们安排了最好的酒店,听说世界很多富豪都爱到这里度假。酒店实际上是高尔夫球场里的豪华别墅。每个别墅占地超过一公顷,拥有独立的游...&
(本文共9页)
权威出处:
在未来的数年里,我们会看到大型中央级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袖善舞,所有重要资源的控制,都会维系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将是长久的主题。同时,在充分市场化的领域里,开放给私营企业的格局不会改变。经济的稳定寄希望于国营体系,而经济的活力和就业则要依靠私营企业。在外...&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翻.目.巴留四翻...困....日四......日四.......目......四.涉嫌主导公司进行石油衍生性商品捞作.结果导致公司蒙受气5亿美元的声额亏损,却未依法对外得露这项信息,还把部份股权卖给淡马锡2004年在新加坡服刑期满出狱回国3监年月4个禁l陈久霖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局内人交易、公司业绩报告造假、没有所披露重要信息、欺骗德意志银行等六项罪名2郑俊怀伊利集团董事长挪用公款6年作为国家机关委派到伊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担仟伊利公司童事长、总裁的职务之便,伙同他人将巨额公款挪用给华世公司购买股票,丝取个人利益2004年联手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筹集40亿元巨资,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画日...肠皿胭皿圈..被“保外就医肠回到北京家中,并拟“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集旧部’仪3唐万新德隆集团总裁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该就...&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中国商人》杂志编辑问我能不能写一篇关于中国商人远离实业的文章,事实上我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一直看到民营企业家离开实体经济,并写了大量的文章剖析,于是这篇文章顺理成章引用了我许多过往文字。由于是在我一个金融投资者齐聚的小圈子里发表,也就没有多少人知道。我重新整理了一下,补充了一些近期的看法,发给大家看。说实在的,这是个悲伤的故事,没有多少阳光可言。让我们审视自己的环境和内心,决定如何自处。亲娘养的和后娘养的我偶然写了一篇滥情爱国的文章,就自找麻烦。“金融这个行业造就了无数行业的衰落和无数穷人的死亡,金融是一个卑鄙的行业。”一个愤怒的人批评。您错了。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的穷人思维方式。人都贪婪自私,因此民众均希望不劳而获,基于此,均贫富和共同富裕的观点畅销数千年。一个社会里的人群希望通过不劳而获、掠夺、晒晒太阳就可以获得财富,这些人就会捧出一个不劳而获和善于掠夺的执政者。这个执政者不是沈万三,没有聚宝盆、摇钱树,他需要依靠压榨一...&
(本文共9页)
权威出处:
最近,温州企业扎堆倒闭的现状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据相关报道分析,原因在于中国商人把赚来的钱四处买房投资,主业却十来年不发展,导致了实体产业的空心化。这种发生于温州的经济景象,给当前很多地方正在愈演愈烈的企业“实业抛荒”倾向,发出了值得警示的“天气预报”。前一阵子,炒楼市、炒收藏、炒矿产、甚至炒农作物……诸多领域的热炒不断搅动市场的背后,我们屡屡看到实业家的身影。有专家直言,在资本神话飞扬的今天,中国商人做实业的心难以静下来“、沉”下去。事实上,有的完全放弃了实业,甚至将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企业卖掉,换成了大把用于投资的现金;有的实体当作融资的平台,变工厂为工具;还有的虽然保留着实业,但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投资获利。为何实业家愿意变身为投资家?从宏观环境来看,由于产权结构、产业政策等问题,一些民营企业家担心碰到发展的“天花板”,对于长期从事实业信心不足,缺乏做百年老店的谋划。就从业主体角度而言,随着转变发展方式的加快,企业不...&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东部地区的中低端制造企业正在遭受煎熬,他们战战兢兢地踏上转型之旅。若干年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成为炮灰,一些人将腰缠万贯,一些人将成为实业资本家,这些中国商人们的命运,将随着中国实体经济转型与证券市场扩容而起伏。今年2月底,笔者到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高等教育继续学院讲一天课,在座的都是资产千万元的中小企业主,从事的行业包括食品、鞋袜、印刷、IT、物流等,基本反映了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情况。在去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些中小企业去年成本上升很快,日子不好过,测算大约上升了30%左右。询问的结果却让人吃惊:去年企业平均成本上升50%到60%。具体构成是:人力成本上升30%左右,原材料成本上升20%到30%,很多企业已经难以为继。这并不是特例,去年底在浙江等地听到纺织等行业的企业主诉苦,他们的产品竞争激烈,成本上升却难以提价,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东部的中低端制造企业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毫不迟疑地跟随富士康的脚步去中西部,继续在低成本制造的温床...&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狮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