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南疆石狮子头地区过度发展绿洲农业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李兰奇& 王& 新
  一、新疆自然环境与水问题
  1.自然环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运动区。加上面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使得新疆低空区的单位空间热容量很小,表现为干旱区昼夜、季节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自然环境脆弱。
  新疆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7mm,水资源总量为909亿m3;产水模数仅为5.36万m3/km2,在全国排倒数第3位。而新疆平原区蒸发强烈,潜在蒸发能力北疆一般在mm,南疆一般在mm。平原区干旱指数北疆为3~6,最高超过20,南疆为7~20,最高超过200。
  新疆土地辽阔,国土面积166万km2,其中:人类生产生活的绿洲面积约6.4万km2,绿洲外延区面积约7.6万km2,两项之和为14万km2,仅占国土面积的8.5%。山区面积71万km2,沙漠面积81.5万km2,草场面积51.36万km2。由于水的制约,新疆大量土地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主要水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
  在资源性缺水的新疆,水是影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因素,发展经济,大量开发土地,必然要占用大量水资源,必须重新调整水资源在生态用水上的再分配。几十年来,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局部地区水资源利用过度,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天然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沙尘暴增多,气候劣变。因此,在干旱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经济,必须确保生态用水,维持生态系统的基本稳定。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确定经济模式和发展规模。
  (2)工程设施不完善,水资源浪费严重
  新疆大部分水利工程始建于五六十年代,主要水利工程是河道引水枢纽、渠系和平原水库,而且这些工程十分简陋,老化失修。主要河道缺乏控制性工程,洪旱灾害严重,洪水冲毁水利设施,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修复水利设施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农业灌溉则以大水漫灌为主,毛灌溉定额达每亩818m3,南疆高达每亩1000多m3,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导致土壤贫瘠,养分流失。
  (3)土壤次生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绿洲区,由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和水利设施渗漏补给地下水造成。在土壤母质含盐量较高和蒸发强烈的条件下,过度的引水灌溉和排水不畅,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从而影响农业种植,产生大面积中低产田。农业大开发初期,人们对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机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盲目开荒灌溉,不仅占用大量生态水源,而且造成土壤严重次生盐碱化。叶尔羌河、开都河流域是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土壤次生盐碱化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61%和38%。平原水库的建设,防渗排水不完善,水库渗漏补给地下水造成周边大面积土壤盐碱化,同时每年损失水量达21亿m3。
  (4)平原河道退化,水灾害增加
  新疆内陆河径流形成于山区,出山后,随着河道水量被引入灌区及沿河渗漏而逐渐减少,最后进入尾闾湖泊或消散于沙漠中。由于大量引水灌溉,一般年份沿河下游河道基本无水,加上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严重退化。一方面河道不畅,上游洪水无出路,造成洪水灾害;另一方面灌区排水不畅,盐分在灌区及周边积累,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也使沿河下游两岸生态水量锐减,生态恶化,土地荒漠化。
  二、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生态系统基本稳定
  1.维护天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①山区:新疆山地面积71万km2,山区降水较多,是河川径流形成区。保护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对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山区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长期无序的林业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使林木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使山区,特别是浅山区草场退化,致使山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年输沙量增加,洪水灾害加剧,洪峰流量增大。据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测定,20世纪50年代末该水文站断面年输沙量为117万t,60年代为229万t,到70年代增到246万t,呈明显上升趋势。又如1999年新疆发生历史罕见的大洪水,38条主要河流发生洪水,有26条超过历史洪水记录,有些河流洪峰流量超过历史最大洪峰流量近一倍。
②平原区:新疆平原面积94万km2,其中草地面积2182万hm2,是防止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屏障和有效的保护植被。由于天然草场超载过牧,天然草场的80%出现退化和沙化,产草率下降30%~50%,其中37%严重退化,由此造成天然畜牧业自然灾害增加,风沙天气增多。
③水资源:各流域农业过度开发大量挤占生态用水,导致水资源配置失衡。在人工绿洲不断扩大的同时,一部分天然植被由于缺水而萎缩,天然湖泊、湿地面积显著减少,对绿洲边缘区、外延区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如石河子地区的莫索湾,绿洲外迁区植被覆盖度由30%降至2%~3%,有41种野生植物消失。塔里木河下游由于近年来各源流流域用水剧增,致使汇入干流水量锐减,自20世纪70年代起塔里木河下游320km河道断流,尾闾台特马湖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天然胡杨林大片枯死,林草衰败,人畜迁移。
  2.天然生态系统需水量
  很多专家对维持目前的天然生态系统需水量进行过多方面研究,认为现状条件下天然生态系统需水量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570.7万hm2湿地草甸需水150.9亿m2,55.4万hm2荒漠河岸林需水10.4亿m3,2.49万hm2河谷林需水1.3亿m3,98.07万hm2灌木林需水16.1亿m3。以上天然生态植被共计需水178.7亿m3。二是3个重要湖泊(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的生态需水量为27.4亿m3。三是重要河道的生态需水量1.5亿m3。以上3项共计需水量约208亿m3。
  因此,在现状条件下,不包括天然植被利用的降水及吸收的地下水,天然生态用水量为208亿m3是不可减少的。这些水量基本上是天然河道经引水后下泄的水量,必须得到保证,以确保绿洲外围的天然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绿洲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08亿m3的生态用水量占全疆909亿m3水资源总量的23%,对内陆河流域来说,河道每年要有一定下泄水量用于输盐和维系河道两岸及外延区荒漠植被用水和尾闾湖泊用水,生态用水量视不同河流而异,但它是确保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干旱地区生态用水要占到水资源总量的30%~40%。故上述生态用水量是可计算水量中必须给予保证的最低限。
  3.水与天然生态的关系
  新疆共有大小绿洲800余片,绿洲及外延区荒漠植被面积约14万km2,分布在各河流中、下游平原区,其余大部分为沙漠和戈壁。
  绿洲处在沙漠戈壁的包围之中,它之所以能存在并得以发展,不被沙漠吞噬,就是因为周围有绿洲外延区,也就是过渡带,成为绿洲的天然屏障,使绿洲免受沙漠的侵袭。绿洲、过渡带、沙漠戈壁构成了新疆平原区的统一整体,在水资源配置合理的条件下,绿洲的人工生态系统与绿洲外延区的天然生态系统达到均衡协调,才能维持绿洲、外延区、沙漠戈壁三个区域的相对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资源过多用于绿洲人工生态系统,就会给外延区的天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干旱区的荒漠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旦缺水,就会迅速退化,甚至沙漠化,而且具有不可逆转性。绿洲失去这一天然屏障,直接暴露在沙漠面前,也就难以维持,终将逐渐荒漠化,迫使人类迁移。如和田地区,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盲目向沙漠进军,大规模毁林草开荒造田,破坏了绿洲的天然屏障,导致沙漠的扩大和蔓延。据调查,和田地区土地沙化面积达1.4万hm2。
  三、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
  1.工程措施
  改造现有工程,完善设施配套。新疆50多年来建设的水利设施大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程老化失修。绝大部分渠首十分简陋,破损严重,且不配套;水库建设标准低,也有些水库没有完善的设计,经过多年运行,淤积严重,蒸发渗漏损失大,造成水库周边土壤盐渍化。二是功能不完善,由于没有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大部分设施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如渠首引水无保证,防洪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水土分布不平衡,水多地少的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地多水少的地区,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生态恶化。因此,必须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和配套,进一步完善工程化灌溉体系,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的利用效率;对大型灌区骨干渠道进行全面防渗,改造引水渠首,提高防洪标准和引水可靠性;加快山区水库建设速度,合理替代平原水库,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减少平原水库渗漏、蒸发损失和土壤次生盐碱化。通过对灌区进行改造,使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对160多座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使其实际蓄水能力达到设计水平,使现有工程发挥最高效益。
  大力推广田间节水新技术。新疆现有灌溉面积440hm2,有效灌溉面积305.8万hm2。20世纪90年代以后,节水措施越来越多样化,在田间工程方面,推广小畦灌、沟灌、膜下灌等灌水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五”末使亩毛灌水定额由现在的每亩818m3降至每亩500m3以下是可行的。同时可大大改善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作物灌溉保证率和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保持稳产高产。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紧缺状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新疆地表水资源总量793亿m3,而北疆两大河流水资源量达288亿m3,占全疆地表水资源量的36%,该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仅为69亿m3,占本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24%。由于地理和社会原因,在保证本流域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实施调水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水,可使天山北坡经济区新增水量45.2亿m3,南疆塔里木河流域新增水量23.5亿m3。
  污水处理,实现工业和生活污水再利用。新疆经济和城市发展比较落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城市和工业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目前,全疆城市供水总量约13.4亿m3,污水排放量为4.75亿m3,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为42.7%,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仅为1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供水量将逐步增加,预计2005年新疆城市供水将达到17.29亿m3。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是解决新疆城市水资源紧缺、防止水污染、改善生态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和工业污水通过处理,使其达到灌溉水标准,满足城市周边绿化用水,既解决了城市绿化水源,又解决了城市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城市化发展中,应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把污水处理和回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的经济效益。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要考虑以下因素,并适时进行调整:一是满足区域粮食生产的基本自给,二是保证生态环境用水外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三是经济结构中不同品种的比较效益等综合因素。新疆的农业结构中,主要产品是粮食、棉花、瓜果等。南疆水资源短缺,光热条件好,但棉花、水稻种植面积偏大,市场饱和,经济价值逐年下降。因此,应适时调减种植面积,通过改善品种提高单产,减少水量消耗,保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应大力发展林果业,新疆林果及其加工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并兼有生态效益。发展林果业可使有限的水资源产生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的效益。北疆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好,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比较高,除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调整水资源不均匀分布外,还应改善农业粮棉品种,压缩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草业基地、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区。通过上述途径,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使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态需求。
& (2)非工程措施
  推行供水到户,加强生产用水管理。新疆灌溉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用水管理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中具有重要作用。推行供水到户,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灌水管理体系是灌区科学管理、科学用水的有效措施。一般来说,供水到户分为三个层次,干、支或干、支、斗三级渠道由灌区管理处负责,并逐级定额量水、配水、计费。斗、农、毛渠或农、毛渠由以村为单位的农民灌水协会负责量水、配水、计费。毛渠入田由农民计量浇水,并在毛渠末端核算水量水费。科学严密的用水管理体系可避免管理上的用水浪费,促进节约用水。
  建立农田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离不开长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这些投入完全从农业收入中解决是不可能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将受到约束,要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变农产品出口补贴为对农业生产设施的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水利设施改造、建设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投入机制,稳定投资来源和比例。
  实施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从有利于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出发,进行有偿转让和拍卖。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管理科学、自主经营、充满活力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使水利设施管理多样化,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合理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水价是调节水的利用向经济效益更高的产业转变的重要经济手段,合理的水价政策可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在城市,由于水费支出只占家庭生活费用支出的很小一部分,不利于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宜根据各城市水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浮动水价。
  目前新疆农业水费供水成本为每立方米4.5分,实际执行水价为每立方米3.27分。如按每亩灌溉定额745m3计算,每亩水费为24.4元,成本水费为每亩33.5元,这对农民来说是完全可以负担的。在控制亩均水费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水价使亩灌溉定额不超过500m3,将有利于促进节水工程建设和发展。因此,应利用水价杠杆作用逐步提高水价,保证水利设施的正常维护,促进节约用水。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新疆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要使每一个人都能认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加强宣传是不可缺少的,也只有全社会树立起节水意识,变节水为全民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能够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的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多浪费多,水少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被破坏。在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建立节水新技术促进机制。在农业节水方面要建立节水新技术的促进机制,创造有利于新技术推广普及的环境。因此,要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水利现代化和节水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从政策上、体制上和机制上创造条件,推进水利现代化和推广节水新技术。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李兰奇为原副厅长)(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4分(2)(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 3分(3)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便于浸沤黄麻。3分(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水系利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利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3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是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对葵花籽需求量大大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材料二: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它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日照充足,幼苗健壮能防止徒长;生育中期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旺盛,正常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生育后期日照充足,子粒充实饱满。材料三: 2013年3月8日下午,随着冷空气前锋不断逼近,蒙古国中部出现沙尘暴。14时,新疆淖毛湖出现强沙尘暴。晚上,内蒙古地区中南部出现扬沙,局地还有沙尘暴。“大风将沙尘卷向空中,在高空西北气流作用下飘向华北平原地区”。 西北农牧区过度樵采是荒漠化原因之一,荒漠化加剧了沙尘暴,成为北京的沙尘暴重要沙源地,北京“雾霾未去、沙尘再起”。 (1)据图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10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地区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如何有效解决沙源地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以缓解北京的沙尘暴天气。(8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国土面积869万km2,人口2300多万,经济发达。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互补性强,有很好的合作前景。目前中国己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下图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下表为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及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工矿产品构成表。(1)说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的主要布局特点。? (4分)(2)从经济合作互补的角度,分别指出中澳两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0分)(3)指出中澳间进出口工矿产品经济附加值的共同特点,并由此分别为两国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诗人岑参曾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来形容新疆风大。
材料二:& 据新疆发改委网站日披露,国务院近日已正式批复同意《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环节,天山北坡经济带被列为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新的增长极之一,就目前来看,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三:新疆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7及新疆绿洲农业分布示意图8
(1)分析材料一所描述现象的地理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有利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的“诸多利好因素”。(8分)
(3)新疆绿洲农业是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8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8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湖北省仙桃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景区海拔2 000到4 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4分)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_百度作业帮
新疆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新疆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超量扩大耕地面积,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了新疆农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滥砍乱伐,过度放牧和采挖,加上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水等因素,造成全疆大面积河流萎缩湖泊干涸,水质变劣,土壤盐渍化加重,林草天然植被衰败或消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水源、大气、土地均遭污染,最终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是发展思想的偏差,政策失误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因素从根本上破坏了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备战 2013】高考地理 6 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 11 区域生态、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版)【2012 年高考题】 (2012 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 7-8 题。7、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 兰州至酒泉考察, 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
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8、2011 年 11 月 4 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 有利条件有( )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C.③④ D.①④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A. ①② 【答案】7.D 8.A B. ②③【解析】7.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宝鸡属于温度季风气候, 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从兰州至酒泉考察,植被依次草原、荒漠。 8.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风电基地的区位条件。1 (2012 江苏卷)图 8 是
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 15-16 题。15.能源消费与 GDP 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 GDP 能源消费 2002 年最低 C.能源消费与 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 16、能源与 GDP 增长的关系是( )) B.能源消费量 2007 年开始下降 D.单位 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 GD P 增长 B.GDP 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 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 GDP 高速增长的需要 【答案】15.D 【解析】 15.从图中两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单位 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16.GDP 增长说明生产在发展, 所需能源消耗量必然增多, GDP 的增长深刻影响能源消费的增 长。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等相关知识。 16.C(2012 海南卷)图 2 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 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 (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 电站。 据此完成 5~ 7 题。2 5. 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 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C.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6. 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 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C. 占用大量耕地 7. 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 照明 【答案】5.B 【解析】 6.A 7.C ) C. 取暖 ))B. 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D. 河湖众多,少泥沙B. 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D. 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B. 制冷D. 烹饪5.根据题干中的提示“高水头电站是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的电站” ,则 可知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6. 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水位高,因而蓄水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引发库区移民 人数也很小。 7. 挪威所处纬度高,气温较低,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水能资源开发。(2012 广东卷)40. (28 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 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 8)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3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 _____。 分) (6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 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分) (4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 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10 分) (4)加拿大西南部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破坏、土地 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 分)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 这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3)此问难度较大,主要是对冰酒不了解,所以得认真理解题目的提示信息“冰酒是由富 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来分析回答。欧肯那根河 谷地处高山地区,气候冬冷夏热,夏季有利于葡萄生长,秋冬季节易形成冰葡萄,昼夜温差 大,有利于葡萄营养成分的积累,该处人烟稀少,环境洁净污染少,葡萄不易受到污染,有 利于生产优质葡萄,河谷地区,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丰富。 (4)此问相对简单些,可以参照必修 3 教材中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但注意不4 能全部照搬,还结合材料提示信息。加拿大西部草原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土地荒漠化, 阻止荒漠化应采取降低载畜量、减少过度开垦等措施,并在土地开发利用中注意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气候、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条件和荒漠化的治理措施。(2012 全国大纲卷)图 1 示意 2008 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 消费量。读图 1 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图1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 GDP 能耗 C.能源进出口量 【答案】1.B 2.D B.碳排放量 D.煤炭自给率【解析】1.根据四个国家人口和图中煤炭消费量,可以推出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 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 (这点考察学生的 识记情况,中国大概 13 亿、美国 3 亿、印度 10 亿、日本就算 1.3 亿吧) ,只是略算而已, 很容易找到答案。 2.借助图示资料四国的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 可以得到各国煤炭的缺口, 既而可以大致 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能源不仅是煤炭,还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其它能源,单位 GDP 能耗和能源进出口量是没法推算, 碳排放量除了煤炭燃烧排放, 还包括化石能源的排放。 【考点定位】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2012 山东卷)26. (2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 泥沙则主要来自 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5 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 5 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绘出 AB 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分) (2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分) (8 (3) 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 分析其原因。 分) (6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用的一种工程。图 5 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 丁坝的作用。 分) (2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 的积极意义。 分) (6 【答案】(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直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 多暴雨。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6 水位。 (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 中部的沉积。 (答对一点即可) (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 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 【解析】 (1)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注意其关键点即可; (2)注意抓住“水” “沙” 二字分析, “水”多的原因需要考虑水的来源, “沙”多主要考虑含沙量的大小,从影响含沙 量增大的原因分析; (3)本题的分析一般都考虑到水的减少,易漏掉地上河的形成条件极其 影响; (5)注意分析要点的全面性。 (4)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河流的补给、 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上河、 河流工程建设以及影响、河流调水的意义。(2012 天津卷)13.(30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 9 中甲省的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6 分) a 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分) (97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 10 列举三项。 分) (9(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 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 11 说明原因。 分) (6 【答案】 (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 ,二氧化 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 ,GDP 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 近地面风力小。 【解析】 (1)图 9 中甲省是山西省,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基地单位,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 重大,因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又由于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GDP 相对较低,所以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此题不难,表格中已经明确需要回答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 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来回答。8 (3)生态城所在地位于天津海滨地区,其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荒地资源、海洋资源、 风能资源这三种资源可以从图中信息推出。 (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终年盛行上升气流,水平运动的近地面风力小,风能资源也不丰富。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碳排放、自然资源、能源和旅游业等知识。(2012 重庆卷)36.(36 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 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设将远东 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 10 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 大兴趣。图 10 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图 10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分) (8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 土壤水分含量 。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 分)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分) (4 (8(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 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 (12 分)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分) (4 【答案】 (1)①土壤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 ③水资源短缺加剧 性减少) 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9 (2)亚寒带针叶林; 高 有利影响: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 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 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 (3)①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②我国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 (4)减轻耕地资源利用 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解析】 (1)此问不难,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植被稀少, 所以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 土地荒漠化、 水资 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参考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东北地区由南向北,逐渐由针阔混交林过渡到大小 兴安岭北端的 “针叶林” 因而可推出位于大小兴安岭以北的该地区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 由于该地区在我国东北以北的临海,故可判断其应该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加上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所以推出水分含量高;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气温升高,因而该地 区热量条件得到改善,适宜农作物生长期延长,适宜农作物种植范围向北扩大,全球变暖导 致该地区降水量增加,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 (3)此题不难,题目明确指出从土地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来分析,材料中提示“人多地少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可知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而俄罗斯地广人稀,耕 地资源充足,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中国人口多,对大豆的市场需求大。 (4)“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背耕地资源的主要 分布地区之一”,说明到俄罗斯租土地至少可以减轻我国耕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保护 生态环境,因而需要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国土开发和整治、农业区位条件。【2011 年高考题】(2011 年高考天津卷)图 3 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 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10 6.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C. ce—光照充足、风沙大 【答案】D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解析】a、b 分别位于南疆和河西走廊,温差大,但草原面积小,b 为河西走廊,地势较平 坦、降水少, e 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风沙小,即 D 项正确。 7.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答案】C 【解析】e 位于青藏高原上,多湖泊和河流的源头,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可以起到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的作用,即选 C。 B. d C. e D. g )(2011 年高考北京卷)36、 (36 分)读图 10,回答下列问题。11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分) (6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 分) (8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 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分) (7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8 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 3 个城镇服务范 围的差异。 分) (7 【答案】【解析】 (1)该题考察塔里木盆地气候、植被两要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可以 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找原因,思维方式属于发散思维。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 理位置有关,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其次是地形因素,三面环山,特别是西侧有高峻的帕 米尔高原,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 (2)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湖泊、地下水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 区)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 ,地表湖泊不发育。冰川补给量最大,主要在夏季,气温12 高,融化量大;其次是积雪,主要在春季;再次是地下水,主要在秋季。其实,西北地区的 河流,还会受到山地降水的补给。 (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4)该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其描述方式就是集中规律,事实上, 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 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 这种分布特 点应该说近似于常识。根据 36(1)问的分析,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而且其制约因素主要 就是水资源。 (5)第一问考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 面考虑,不难发现,其优势因素主要集中在地形和水文两个要素。地形属于山前冲积扇,起 伏平缓,节省建筑成本,减小建筑难度;水文则主要是优水资源,提供城市用水。第二问考 察城市地域结构、城市服务范围,读图可以判断城市规模,并得出服务范围的大小。(2011 年高考山东卷)32.图 13 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 为水库,是 B 城市的唯一水源,C 处 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图 13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 B 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 C 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 在湖泊养殖) ;保护森林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13 【解析】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草,禁止上游乱砍乱伐,倡 导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和排放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受损,引发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校友的洪涝灾害, 造成 下游水资源紧张。(2011 年高考广东卷)41.(28 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 11)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 12)14 (1)石羊河总体流向为 是: 。 分) (6,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判断理由(2) 12 所示地层, 图 埋藏越深, 距今年代越 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 距今 5000 年前后比现在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是 分); 深度 1.6 米处是 , 理由是沉积, 。 (10 分) 。 (4。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 分) 【答案】 (1)由南向北(西南向东北) (2)久远 (黑色)湖沼沉积 内流河 干燥 该河下游消失于沙漠中,没有入海口。 5000 年前后,此处主要为湖沼沉积,说明湖泊众多,黑色,说明有机质含量大,气候湿润,植被茂密;其后依次为黄土、粉沙质淤泥、 沙质沉积,不但黑色条带损失,而且铁锈斑也消失,说明环境变干燥; (3)温带荒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4)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种植耐旱、耐碱的农作 物品种;保护现有植被,植树种草; 【解析】 (1)根据图经纬网和河流干流的分布可知石羊河总体流向大致是由南向北,或由西南向东 北,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河流下游流入沙漠里最终消失,没有入海口,所以从内、外流 河类型看,该河为内流河。 (2)根据沉积物沉积的特点,可知图 12 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来久远,读图可 知深度 1.6 米处是湖沼沉积,说明湖泊众多,黑色,说明有机质含量大,气候湿润,植被茂15 密;由此可推断该地的距今 5000 年前后干湿状况是湿润的水生环境,其后依次为黄土、粉 沙质淤泥、沙质沉积,不但黑色条带损失,而且铁锈斑也消失,说明环境变干燥,而现在属 于干旱环境,所以距今 5000 年前后比现在干燥。 (3)该河流(是处于西北内陆的甘肃省中部)中下游地区是位于沙漠地区,气候类型是温 带荒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4)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的 措施可以参照教材中“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注意关键词“在农业生产中” ,是从农 业生产的角度来回答,教材中其它角度不用回答。【2010 年高考题】 (2010 江苏卷)图 l6 为 1990 年和 2006 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 l7 为 2006 年各 地区原油生产、 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1)图 l6 所列国家中,与 1990 年相比,2006 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 依次是 、 和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国外方面: 。 国内方面: 。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3)读图 l7,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 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是 。(3 分)。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4) 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 其主要优点有和。 分) (4【解析】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 一直在增加,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所以关注石油,缓解能源危机就成了一个迫 在眉睫的问题。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渠道从图示可以看出主要来自于西亚、俄罗斯、非洲等 地。而在我国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华东、华南、华中等地经济比 较发达,但能源严重不足。 【答案】(1)沙特阿拉伯 安哥拉 俄罗斯16 (2)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 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西北、华北、东北 原料 市场 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4)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2010 山东卷)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 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 12 为重庆市
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 GDP 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 GDP 能耗变化 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 结构调整的方向。 【解析】 (1)该问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根据图中单位 GDP 能耗随时间化的特点,可知 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而单位 CDP 能耗呈下降。 (2)注意审题,根据题中的“结合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的提示可知,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增加水电、天然 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2010 上海卷)(六)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回 答下列问题。 (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17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 D.①③④(3)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 ② 窑洞 ③评剧 ④吊脚楼 A. 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 此组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黄土峁是一种黄土沟间地 貌,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它是晚期黄土覆盖在古丘状上的高地所致,或者是黄土梁被现代 沟谷进一步切割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应该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黄土 高原文化景观中,物质文化景观以具有当地民居色的窑洞为代表,非物质文化秦腔很著名。 【答案】 (1)B (2)C (3)A (2010 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 (1)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 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由于黄土高 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18 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 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暴雨、 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 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 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 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 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 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2009 年高考题】 (2009 海南卷)4.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答案】 (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解析】 (1)据该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大水漫灌,蒸发加剧容易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 (2)气候干旱,沙地广布,植被稀疏容易产生风沙危害。造成风沙危害的原因结合图中 信息可知,是由于聚落离沙地近,而我国半干旱地区的风力大,风力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在聚19 落地区堆积,对距离带来巨大的威胁。(2009 江苏卷)图 11 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 障。读图回答 6-7 题。(双选)6.P 地与 Q 地相比,P 地 A.年大风日数少 C.年降雪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D.沙尘暴日数多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C.削弱风力 B.改变气候类型 D.改变植被类型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2009 广东卷)11.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1600mm 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 15。20 资料二:见图 16。资料三:见图 17。(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 5°~25°范 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 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以长 江上游地区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流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 B.土壤肥力降低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21 解决措施。 (1)结合图 15 中的图例信息及其分布,可以得到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 (2)从图 16 中可知重庆三峡库区水 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 47.97%, 从图 17 中可知,注意是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不是全部坡度,随着坡度的增大,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土壤肥力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和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对植物种类会减少,不会增加,会引发滑坡、泥石流,降水量不会增 加。 (4)注意是回答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不能多答人为因素,该区域是我国 西南地区,降水量大,地形坡 度大,土质条件相对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这些都容易导 致水土流失。 (5)此问可结合第(4)问的自然原因和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提出相应的治 理对策。 【答案】 (1)水资源 (2)旱地 水能资源 增大 (3)B 矿产资源 C D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4)自然因素:①降水 ②地形坡度 ③土质条件 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保护植被 民 ⑤调整产业结构。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④实施生态移(2009 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 3000 平方千米, 多年前尚存 500 多平方千米, 100 1972 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 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 200 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l 倍。22 图 9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 A 地至 B 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解析】 根据湖岸线的变迁, 由老湖岸线到较老湖岸线到较新湖岸线到新湖岸线, 说明当地的湖 泊水位一直在下降,湖泊面积在缩小,而 A 地至 B 地的湖岸线的变化教西南方向大,说明当 地的地势较为平缓。 作为我国内陆地区的湖泊, 其面积的变化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认为原因, 当然也会对人类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角洲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是因为流水的水量和流速 都在减小, 造成流水沉积作用增强。 罗布泊的干涸提醒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该兼顾 全流域的利于,统筹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 A 地至 B 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 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和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 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 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沉积作用显著,三角洲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 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 合理利用水资源。(2009 福建卷)图 12 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23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解析】(2009 海南卷)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 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24 【解析】 该题考查围海造陆导致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极其对 策。 围海造陆对自然环境改变通过图中图例前后对照可以归纳出来。 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从地 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入手来分析。 对策主要包括了工程、 生物和技术三方面的措施来 分析即可。 【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 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①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②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③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 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 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④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⑤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2008 年高考题】(2008 广东卷)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D)25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主要原因”,比较四个选项就可得出正确答案。我国西部生态环境 脆弱,需要加强生态补偿力度。(2008 广东卷)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B)【解析】我国典型的荒漠化(草原退化)地区主要在西北(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区; 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我国典 型的土壤盐碱化地区主要有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我国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 主要在南方的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等燃烧化石燃料,大量排放酸性气 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等地。东北平原主要的生态 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破坏等。(2008 广东卷 )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 11。图 11 世界各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图(2006 年) 资料二:见图 12。26 图 12 主要国家经济水平与能源消费关系图(2006 年) 资料三:见图 13。图 13 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2006 年) (1) 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 世界石油生产 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 3 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2)根据图 12 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27 (3)太阳能、 风能是清洁能源。 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_(填 正确项字母)。 A.福建 B.黑龙江 C.四川 D.甘肃(4)图 13 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___,说 明理由。 (5)荷兰(见图 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 (2)ABCE (3)D (4)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 带沙漠气候。 (5)原因: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 (1)题,第一问要注意设问的是“油气”资源,就排除了“煤炭”资源,结合“化石能源 消费结构图”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的油气消费占总消费的 90%以上。第二问,阅读“石油生 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可以看出,美国、中国、日本的石油消费量远远大于生产量。第(2) (3)题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世界和我国的能源问题,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不难判断。 第(4)题,丙地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太阳辐射时间长。 另外,南回归线穿过本区,相对于甲乙两地来说,其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第 (5)题,风力资源是否丰富与风速 大小、地形是否阻挡等自然因素有关。(2008 海南卷)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 表 2。据此完成(1)~(2)题。 混交林地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径流 量(L) 111 29 28 泥沙 量 (kg) 0.1 0.5 0.3 坡耕地 径流 量(L) 155 327 113 泥沙 量 (kg) 41.3 39.4 1.2 荒草地 径流 量(L) 153 71 51 泥沙 量 (kg) 4.7 0.8 0.4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154 212 52 泥沙 量 (kg) 18 25 0.633 14 19弱 很强 强(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28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通过表格中“泥沙量”一栏的数据对比,很容易发现其正确的排序。第 (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坡耕地的径流量和泥沙量最大,说明不利 于水土保持,其生态效益最差,即可排除②。把“荒草地”和“油松幼林地”的两组数据对 照可以看出,荒草地的水土保持效果较好,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退耕还林优于退耕还草”, 可排除④。当然也可以通过分析得出①③选项正确。(2008 江苏卷)图 12 为“ 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 13 为“2003 年 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 是 。产业,其原因主要(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29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策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理由【答案】(1)二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 于用电量 (3) 对策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开发新能源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理由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 区能源丰富; 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解析】 本题结合我国“能源紧张”这个热点问题,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分析现实问题的能 力。第(1)(2)题都比较简单,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出答案,然后根据答案不难分析原因。 第(3)题,解决能源紧张途径的答题要点,一般从开源、节流、调配、储备等方面作答。 理由多从能源的地区分布差异和地区供求关系差异两方面入手。(2008 江苏卷)图 3 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 析回答(1)~(2)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A (2)D30 【解析】第(1)题,左图中的陡坡占较大比重,而右图反映出该地种植业比重很大,说明该 地存在陡坡开荒,过度农垦现象。第(2)题,该地地形复杂,陡坡、缓坡、平原、水面都具 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2008 上海卷)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答案】A)【解析】 风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水平运动, 冷热不均是由于地面接受太热辐射的 多少不同,所以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2008 宁夏卷)读表 1,完成(1)~(2)题。 表 1 某区域
年湿地的转化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河渠 海涂 水库坑塘 水田 旱田 489 43 25 657 76 单位:hm2城镇用地 -7 -155 -33 -793工矿用地 0 -2 027 -211 1 053草地 235 0 5 694 0其他 48 17 627 926 0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 2000 年相比,2004 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1)B (2)C31 【解析】第(1)题,考查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认真对照数据,不难选择。本题也 可用排除法。以水库坑塘为例,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正向转化 32277 hm ,逆向转化 244 hm ,其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第(2)题,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 蓄洪防旱、 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由表格数据可知,总体而言,该地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 2(2008 四川卷)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 世 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 8),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 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20 世纪 30 年代初, 到 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 45%。 1933 年开始, 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 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 综合整治和开发(图 9),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 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 20 世纪 80 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 全美国的平均水平。32 (3)分析图 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 9 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答案】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河流的综合治理 (3)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 SO2 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 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4)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 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解析】以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为背景,考查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发展观念对人 类的影响。分析该流域要注意其他自然和社会背景知识,结合材料四及图示回答。(2008 重庆卷)图 8 是 1 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图8图9(1)此时控制 A 地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简析 A 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33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 9 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3) 9 阴影区域是我国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 图 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 件。 (4)图 10 为能源基地某产业 链示意图,填出 E、F 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图 10 (5) 20 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 与 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 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答案】 (1)冷锋 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 ①暖空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③受冷空气影响, 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 便利,临近消费区。 (4)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解析】第(1)问,图中 A 处位于冷高压和暖低压的交界处,低压槽东侧,所以为冷锋天 气系统。分析天气要从晴雨、风向、风力、温度等方面入手。 第(2)问,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的农牧交错带,要从大风、降温、雨雪分析对当地农牧业 的危害。 第(3)问,图中黄土高原的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区位因素要从资源、交通、市场、水源等角 度分析。 第(4)问,该产业链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其意义要从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入 手。34 第(5)问,分析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把握它的地理背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2007 年高考题】 (2007 广东卷)21.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C.培育新业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可采用实际案例“联想法”作出判断,如联 想鲁尔区、山西省等教材中的案例。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2007 江苏卷)图 9 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 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 23~25 题。23.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峰值均出现在 4-6 月)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24.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C.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25.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的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35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答案】23. BD 24. AC 25. AD【解析】本组题考查我国三个流域的对比分析。 第 23 题,答案可直接从图中读出。 第 24 题,根据题意,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第 25 题,黄河凌汛出现在初冬和初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中游的水土保持。(2007 北京卷)39.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 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 长安的粮食约 20 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 250 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 150 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 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 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有效利用,既体现运河价值,又保护运河景观。36 (3)读图 l 2,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 施。 【答案】 (3)北京至海河段、黄河至长江段北高南低;海河至黄河段北低南高。北高南低段河水不 能向北自流,需要建设提水工程。北低南高段,河水具备自流条件。 【解析】交通线的意义: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第(3)题,看似热点,实际还 是对基础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能力。水往低处流,否则就需要工程建 设进行梯级提水。(2007 全国Ⅰ卷)11.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低于 16 亿吨的 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 增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中的国土整治问题。首先要知道,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原因,A 项 可排除。B 项不符合事实,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D 项,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应 不会变化。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2007 全国Ⅱ卷)读图 2,回答 6~7 题。37 图2 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6—7: B D 【解析】第 6 题,考查区域整治问题,由图可知,乙地地势陡,一旦被河流侵蚀,最易造成 水土流失。故最应退耕还林,保护好植被。第 7 题,四地相比,丁地形平缓,便于灌溉;而 且丁处地处河流中下游水量较大,因此灌溉条件最好。(2007 山东卷)26.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 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 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 12 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 13 是 10 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 14 是该地区 图 图 的月平均气温变 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8 (1)说明 A 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 B、C 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 指出图 13 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 料? 【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 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 支流:发展航运。39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 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解析】本题以某流域为例,综合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地理知 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等。 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不同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流量 、流速、含沙量、 汛期、冰期等,然后结合该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以及地形图进行作答。第(2)题, B 支流上游流经山区,水能丰富,可建坝蓄水,具有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C 支流 流经平原,可大力发展航运、灌溉、水产养殖等。第(3)题,注意观察图中 A、B 支流上游 的耕地分布以及湖泊面积的变化。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不是学生在书本中能学到的, 但根据所学知识应该能够从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考虑。40
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11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版)——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疆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