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在农村养老院好还是市里好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地方新闻网→
现在的位置:→
夕阳这里无限好 乐都区蒲台乡辛家庄村敬老院见闻
苑玉虹 胡秀琴
发布时间:
  青海新闻网讯 房子整齐干净,院内花红柳绿,院子中间的凉亭里,几名老人喝着茶说话,朗朗的笑声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盛夏的一天,记者来到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辛家庄村敬老院,辛家庄村敬老院是乐都区第一家村级敬老院。
  &阿姨,今天的晚饭是旗花面,可香了,您多吃点。&
  &旗花面做的最香了,我可爱吃了。&
  75岁的赵以莲老人乐呵呵地对护工小李说。
  赵以莲搬到辛家庄村敬老院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她的儿子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原本只有她和孙子相依为命,孙子长大外出求学后,孤独无依的赵以莲搬进了敬老院。一日按时吃三餐,上午锻炼身体,下午和院里的老人们聊天晒太阳&&如今,老人在乐都区蒲台乡辛家庄村敬老院生活得有滋有味。
  一站式服务 打造&院内服务圈&
  别看这只是个小小的村级敬老院,配套服务设施一点也不差。
  住在敬老院的老人最怕亲情缺乏,为了使入住的每位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辛家庄村党支部坚持&加强管理、有效服务、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科学规划敬老院布局,争取项目资金并整合现有资源,在敬老院大院修建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两委&在落实轮流坐班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代办制工作,推行实行&一站式&服务,使空巢老人不出村委大院就可便捷地享有办理低保、医保、购物等各项服务,推行便民服务制度以来,已为敬老院老人代办事务72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针对居住老人年岁大、身体状况不佳等问题,党支部积极联系乡卫生院,邀请专业医疗人员定期免费为老人提供复检服务,建立了留守老人健康档案,发现疾病隐患随时诊疗,确保每一位空巢老人都能享受及时、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
  2013年以来,党支部每年筹集资金1.5万元,组织全村70岁以上老人外出旅游,老人们既得到了心理慰藉又感受到党的温暖。赵以莲感慨地说:&以前我住的地方地势高,要经常挑水吃,生活特别不方便,加上我有腿疼的毛病,自己病倒在家里了谁都不会知道,现在我住在村敬老院里,每天啥也不用干就能吃上热乎饭,还有人陪着聊天,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我肯定能多活几年呢!&
  集中式养老 开创&养老新路子&
  说起该敬老院的建成,功劳应属于辛家庄村党支部。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孤寡、留守老人日益增多,这些老人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农村老人空巢化状况日益突出,如何妥善解决好孤寡、留守老人生活问题,使他们能颐享天年,是摆在辛家庄村党支部任期内的第一个目标。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能让空巢老人心理更&空巢&。辛家庄村党支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找场地、跑资金、争项目,经过两年努力,敬老院终于建成了。因为在村级养老、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成绩突出,今年,辛家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在偏远山区建村级敬老院,落实资金是首要任务。辛家庄村党支部一班人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利用村集体的&三边四荒&、林木资源、空余场地等进行承包、租赁。经多方联系,投资1700多万元的润德养鸡场落户村内,并通过村集体资金和农户个人入股方式参股润德养鸡场,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大幅增加。
  在积累一定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党支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多方联系建设资金,通过采取&上级扶持一点、村上筹资一点、村级能人捐助一点&等方式,争取扶持资金21万元,村集体和能人捐助25万元,动员村上党员和年轻劳动力,为无人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集中修建村级敬老院1处,设置29间住房,配套修建洗澡间、食堂、活动室、厕所等附属设施,统一配置了床、沙发、衣柜等生活用具,实行集中供养。
  同时,党支部积极联系联姻结对帮扶单位乐都区总工会,为每位供养老人购置采暖炉1个;协调区文广局为每位供养老人配彩电1台,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丰富了业余生活。目前,辛家庄村敬老院已集中供养11名低保、五保老人,饮食起居有专人照料。村级敬老院的建成,促使村里形成了孝亲敬老的良好氛围,探索了一条农村孤寡、空巢老人集中养老新路子。
  无偿式照料 老人&空巢不空心&
  党支部成立了由党团员组成的送温暖小组,定期帮助孤寡老人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在村里建起了老年人活动室,配备了老年养生保健报刊、杂志、棋牌等学习娱乐用品;
  组织老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和活跃了老年人生活,使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为了解决空巢老人托管问题,村党支部指定专人管理敬老院日常事务,开展无偿照料服务,重点对高龄老人、残疾老人提供基本膳食供应、生活自理、日间休息、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服务,从生产到生活,从精神到物质,尽可能为老人们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针对大部分老年人身体条件差、自理能力弱这一实际,党支部筹资在养老院内修建了戏台,依托&辛家庄村秦腔业余剧团&,每逢农闲季节或传统节日,组织剧团演员为留守老人举行义演。同时,邀请省内知名花儿歌唱家和附近文艺爱好者举办花儿擂台赛,让留守老人享受更多更健康的精神食粮。
  精细化的管理,亲人般的服务。辛家庄村敬老院已经成为空巢老人温暖幸福的家。
相关新闻↓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农村敬老院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作者:胡勇霞
发布于: 16:30:40
&&&&&&&五保供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一,也是现行的一项基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五保对象实行敬老院集中供养是五保供养工作发展的方向,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受政策性制约因素影响,敬老院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敬老院机构性质依然不明,人员编制难以落实。
&&&1997年3月民政部发布的《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2007年11月民政部出台的《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作为主要服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依法承担独立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3亿,老龄化率为11.6%。老年人口基数增大,高龄老人比例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是目前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在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有的从业几十年,都是从农村主要干部中挑选的精兵强将,能吃苦耐劳,且在敬老院的工作属高危职业。因为五保老人90%以上是有疾病,45%以上是不能自理的,其中还有传染病人。据了解,目前对公办敬老院作为事业单位已进行法人登记,但没有落实机构人员编制,至今是企业职工编制,客观上制约了敬老院发展。
&&&&二、农村敬老院建设情况
&&&&敬老院设施不完善。农村敬老院配套设施普遍比较简陋,基本上就是有一些必需的住房、食堂、公共卫生间、活动室等,只能满足于吃、住两个方面。对弱势群体、农村五保对象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人居环境的安全是老年人所关注的。而且农村里还有大量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不好安排入院,带来了社会不和谐因素。更何况家庭结构发生改变,无人照顾的老人增加,老龄化、城市化、少子化、妇女职业化、家庭残缺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功能严重受损,要求入院的老人逐步上升,目前院内的设施配备与农村百姓的需求矛盾。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三、敬老院在实际工作中培训及服务的情况
&&&&表现为服务队伍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专业护理知识、技能和技巧,服务不到位;有的敬老院规章制度不健全,硬件建设与内部管理不相适应;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责任性不高。缺乏敬老院管理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比较低,工作不够细致。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出台统一政策,明确敬老院的定性定位。敬老院是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投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只有先解决敬老院定性、定位问题,使院工作人员享受福利事业单位职工同等待遇,敬老院发展、巩固才可能落实。因为敬老院适用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建议政府及早出台与《条例》相配套新《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明确将敬老院确定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统一由人事、编制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实行编制管理,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足额拨款。明确敬老院街办的主管责任,明确敬老院机构性质及相关产权关系,解决工作人员编制。
&&&二、引导和鼓励民间力量投资敬老院建设。鼓励非政府组织和民间资金投入建设敬老院事业中来,收养一部分自费代养老人,既能解决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过大的问题,也能增强敬老院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搭台、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敬老院建设工作责任格局。
&&&为确保&一乡一院&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准确把握农村供养条件,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以拓展养老方式为主体,全方位增强以院养院能力。敬老院可利用土地、水面等资源,采取种植、养殖等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兴办手工业等经济实体,力争蔬菜、副食品自给,生产经营收入归敬老院集体所有。创新思路,开门办院,在本乡镇五保对象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利用敬老院闲置资源,吸纳社会上的老人到敬老院来养老,增加敬老院收入。所有收入用于加强敬老院建设和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把敬老院建设成一个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好场所,确保供养对象度过幸福的一生。
&&&三、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以加强培训为重点,提高院长及服务人员素质。加大对敬老院院长及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敬老院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做好敬老院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每年上级部门给一个&先进工作者&或&服务明星&名额,鼓励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以便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服务更上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出去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开拓视野,真正能够让工作人员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感受到有压力、有动力、有激情,并能够在工作中让她们的压力变为动力,让激情热情释放出来,熔化在工作服务中,真正对待老人象自己的父母一样,细心、热心、用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落实好敬老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和职责结合起来,全力营造养老、尊老社会氛围,达到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四、以加大投入为保障,提升敬老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及资金兴办福利事业,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发展敬老院事业。把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公办民助& 或&民办公助&的方针,鼓励社会参与兴办敬老院,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进一步加大对敬老院的扶持力度,加大医疗救助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保证和维护五保对象的生活权益,加大各单位、各部门对敬老院的扶持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帮助敬老院的良好氛围,为敬老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坚实可靠的资金支持。
&&&&&&&&&&&&&&&&&&&&&&&&&&&&
版权所有:江苏省文明单位我市提高农村敬老院工服人员待遇
  近日,市民政局和财政局就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敬老院工服人员工资等待遇的请示经市政府批准,自今年7月1日开始,我市农村敬老院工服人员工资在原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400元,工服人员养老保险纳入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缴费范围之内。
  我市现有农村敬老院13所、87名工服人员,月人均工资标准仅为800元,远远低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加上敬老院服务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工作又脏又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敬老院管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经调查研究,实地走访,我市现将农村敬老院工服人员月人均工资提高到1200元,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参照东财[号《关于印发〈2014年东港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方案〉的通知》中&基本养老保险费临时聘用人员缴费标准为核定工资的20%&执行,即月人均发放240元。 (谷连 朱佑明)
【】【】【】
东港新闻网
[责任编辑: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东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港通讯和东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东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东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即与东港新闻网联系。邮箱: 处理时间:9:00—16:00
::相关新闻
12月15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俊江来到市政策调研与信息中心,视察印刷厂搬迁及...
12月2日—8日,200多名家长分批走进市实验小学直播间,参加学校为期一周的亲子读书...
东港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建设农村养老院
打造老人幸福家园
本报上思讯&有的打牌,有的看电视,有的拉二胡,还有的围在火堆旁边烤火边聊天……近日,笔者走进上思县在妙镇养老院,见到其宽敞整洁的院子和娱乐室里到处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景象,老人们正在这里惬意的享受着晚年时光。
在一个房间里,笔者见到了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观看电影的周思策老人,他今年63岁,来到这个养老院已经5年了。看到笔者惊奇的目光,他笑呵呵的说:“娱乐室里有电视,但各人喜好不同嘛,我就自己买了个电脑,叫人帮我下载电影和歌曲,每天悠闲的时间多,我就看看电影听听歌曲,娱乐娱乐。这还得感谢共产党啊,老了不用干活,每天还有人伺候好吃住,每个月还有60元零用钱,想吃点什么自己买,我就攒下来买电脑了。”
据该镇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介绍,这个养老院始建于1996年,当时只有两栋一层的楼房,2010年新建一栋二层楼房,&2013年政府又通过出让部门土地0.8亩,再与农户置换1.2亩土地整合后扩建而成。2013年新建的两栋楼房共计投入162万元,共1016平方米,可安放126个床位,2014年10月建成后共有52个老人入住,两个老人一个房间,里面设有卫生间,还购置了崭新的衣柜供老人使用。养老院配备有3名管理人员负责照顾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该镇正着力把这个养老院打造成为市、区示范性敬老院,利用民政厅拨给的100万元把庭院硬化、美化、增建设临街一层楼,新建大门和值班室,完成后加上联合村敬老院,即可解决该镇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等符合条件的老人养老需求。
准备离开养老院时,笔者看见从一个房间里走出一个双腿装着假肢的妇女,满脸笑容的望着我们。询问得知她叫梁其兰,2012年8月不知何故流落在妙镇街头。当时的她双下肢已经截肢,神志不清,接到群众举报后,该镇领导和养老院的管理人员立即把她接到养老院,从其随身携带的身份证里得知她原是在妙镇人,恰巧其父亲也正住在该养老院,辨认出了她正是儿时即被人拐卖他乡的梁其兰。
也许是经受了太多的打击,当时的梁其兰神志不清,不断谩骂照顾她的养老院人员,有时又几天不吃不喝,甚至在床上大小便。鉴于她的特殊情况,养老院给她安排了专人悉心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还给她配备了轮椅。考虑她今后行走方便,又积极联系县、市残联,带她到市里做了假肢配型,之后又带她到南宁安装了假肢。如今站在我们面前的梁其兰穿戴整洁,行动自如,看到照顾她的养老院人员时更是如孩子般笑容灿烂,丝毫看不出当年刚入住养老院时邋遢颓圮的模样。
2013年以来,该县选取留守老人较多、居住相对集中、有基本场所的行政村,新改扩建符合农村养老实际的幸福院,每个幸福院配备娱乐室、厨房、休息室等功能类房间,同时优化、美化周边环境,完善内部设施,把幸福院建成一个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老年人活动场所,为留守、独居、孤寡老人创造了互相帮助、互相关照的生活环境,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磨金梅&&周树国)&
显示更多评论
24小时排行
Copright @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防城港市新闻网
主管:中共防城港市委宣传部&&主办:防城港日报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公安机关备案号:0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养老院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