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看执业医师资格证第六步那个注册时间和编号怎么填空

国家医学考试网2014年天津南开区执业医师首次注册的通知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
||||||||||||||||||||||||||||
2014年度天津南开区执业医师首次注册的通知
2014年首次注册的通知&&&
南开区局属各医疗机构、各民营医疗机构、企事业职工医院、保健站:&一、2013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人员需提交材料:&1、《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执业机构盖章;《天津市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拟聘证明书》一份,执业机构盖章;《天津市医师执业注册体检表》一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体检;一寸半免冠近照一张,背面贴好双面胶并标注单位和本人姓名;今年新发的《授予医师资格审核表》;有助理医师执业证的上交助理医师执业证原件。&2、要求各单位自己组织医学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考试内容从《执业医师普法教材》中选择。考试试卷存档备查,考试分数在《天津市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拟聘证明书》“拟聘医疗机构意见”上注明。&二、2012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未注册人员按照以上程序一起参加首次注册。医学全在线网站&三、2011年及以前取得医师资格证的(老人)提交材料同上,参加考试时间市医学会统一安排。资格证书编号为“1998”开头的,需提交本人档案中的《医师资格认证申请审核表》。&四、有助理执业证的上交助理执业证原件。执业培训教材自愿购买,新人6元,老人30元。&五、报名及购书缴费时间8月6日之前交南开卫生局医政科213室。&六、各单位新人注册时间安排:医学全在线网站&&8月14-15日,局属各一二级医院、企事业职工医院、保健站来局医政科213室办理注册。8月18-19日,辖区各民营医疗机构来局医政科213室办理注册。
&&&&&&&&&&&&&&&&&&&&&&&&&&&&&&&
&&&&&&&&&&&&&&&&&&&&&&&&
医政科联系人:刘小燕&&&&&&&&&&&&&&&&&&&&&&&&& 电话:
更多执业医师考试信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请各位童鞋们踊跃发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经典的,实用的文章发出来,供千万奋斗在学习战线的同胞们分享。
12年考口腔执业医的同学一定要看!!!!
2012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第二考站复习资料(附带考官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无菌操作
一.洗手、戴手套
(一)洗手:首先取下双手所戴所有饰物,修剪指甲,清理甲沟污物,在流动水下将双手充分淋湿,取少量肥皂或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及指缝,然后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摩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摩擦,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干净双手,用洁净纸巾或消毒毛巾擦干。
(二)戴手套:先将双手洗净、干燥。打开无菌包装,用右手自手套夹内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将手套取出。先用左手插入左手手套内,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左手指插入右手手套的翻折部,帮助右手插入手套内。已戴好手套的左手不可触碰右手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二.口腔黏膜消毒:可选用的口腔黏膜消毒剂有1%碘酊、0.1%氯已定和含有效碘0.5%的碘伏。嘱患者张口,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唇颊部或舌,暴露手术区域,先用干棉球擦干术区,再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消毒剂,从手术中心区开始,由内向外涂擦,消毒的范围应该超过手术区域,不可遗留空白。如用碘酊消毒应用75%乙醇脱碘。注意感染伤口的消毒顺序应从清洁部开始向患处涂擦。
第二部分口腔检查
一.一般检查:检查前需洗手、戴手套。调节治疗椅,患者仰卧位,头部与医师肘部平行,检查上颌牙时,患者咬合平面与地面约成45?角,检查下颌牙与地面接近平行。调整灯光,将光线集中照射口腔。
视诊:顺序:右上&左上&左下&右下
1.首先观察患者的全身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
2.颌面部:观察颌面部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肿物及窦道等。
3.口腔软组织:观察牙龈是否充血肿胀以及肿胀的程度和范围,是否存在窦道;黏膜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水肿、溃疡、肿物等。
4.牙和牙列:观察牙颜色、形态和质地变化,如龋损、着色、牙体缺损、畸形、隐裂以及磨耗等;观察牙排列、数目是否正常、有无发育异常、牙列是否完整、有无缺失牙;观察口腔中修复体的情况,如充填体是否完整、边缘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坏等。
(二)探诊:探诊时采用执笔式握持探针,用中指或无名指支靠在邻近牙上,先对主诉牙与可疑牙进行检查,然后按先前牙再后牙,先下牙后上牙,先颌面后邻面的顺序检查,用探针的大弯端用于检查咬合面及颊舌面,三弯端检查邻面,探查龋或缺损部位的范围、深浅、质地以及是否敏感及露髓,有无邻面龋坏发生,充填体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或悬突以及牙本质敏感的部位和敏感程度等。
(三)叩诊:选用金属口镜柄,执笔式握持器械,垂直向叩击前牙的切缘、后牙的颌面是检查根尖区的炎症;水平向叩击牙冠部的唇(颊)舌面中部是检查牙周膜的炎症。检查时先叩击正常的邻牙作为对照牙,再叩击患牙,叩诊力量先轻后重,检查叩诊声音有无异常,被检查牙有无疼痛,并记录。叩痛(&)、叩痛(&)、叩痛(+)、叩痛(++)、叩痛(+++)。
(四)扪诊:
1.根尖部扪诊:用食指指腹于可疑患牙的邻面唇颊侧或舌侧牙龈的根尖部开始扪压,慢慢向可疑患牙根尖部移动,观察是否有压痛。如有压痛则提示根尖周组织有炎症存在。
2.脓肿波动感扪诊:若根尖周已形成脓肿,应以食指和中指双指轻放在脓肿部位,分别用两指交替上下推压按动,用指腹扪及波动感。
(五)松动度:检查时用镊子夹住前牙的切端或抵住后牙咬合面的窝沟,做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和上下向摇动牙齿,观察牙齿晃动的程度。
结果记录:
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
I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和近远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
II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近远中方向和垂直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
二.社区牙周指数(CPI):在指数牙上检查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三项内容。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共检查六个区段,检查顺序应从右上后牙区段至上前牙区段、左上后牙区段、左下后牙区段、下前牙区段、右下后牙区段。检查时以执笔式握持CPI探诊,以无名指做支点,将探针轻缓的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诊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沿牙齿颊(唇)、舌(腭)面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做上下短距离的提插式移动,以感觉龈下牙石,同时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上得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每颗指数牙的颊(唇)、舌(腭)面龈沟或牙周袋都须检查到,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的检查结果以最重情况记分。
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即:
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指数牙:
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只检查6颗指数牙:
15岁以下者也检查此6颗指数牙,但只检查
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
CPI记分标准:0=牙龈健康
1= 牙龈炎,探诊后出血
2=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
3=早期,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深度在6mm或以上
X=除外区段(至少两颗功能牙存在)
9=无法记录(不记录)
三.特殊检查:
(一)牙髓活力检查:包括冷测法、热测法及电测法。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感觉,瞩患者有感觉时抬手示意。用干棉卷放置于测试牙的唇(颊)和舌侧隔离唾液。先测健康的对侧同名牙,再测可疑牙。(正常牙髓对20~50℃的水一般无明显反应;对10~20℃的冷水或50~60℃的热水很少引起疼痛,以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结果用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来表示。)
1.冷测法:取出小冰棒放于手中稍加捂化,慢慢挤出冰棒头贴放在测试牙的唇、颊面的中1∕3处,观察牙齿反应。
2.热测法:在被测牙面上均匀涂布一层凡士林,将牙胶棒一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软(约65&70&),但不冒烟,立即贴放在测试牙唇、颊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反应。
3.电测法:测试前需询问患者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首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嘱有&麻刺感&时抬手示意,然后干燥并隔湿被测牙,在被测牙冠唇(颊)面中1∕3处上放少许导电剂或湿润的小纸片,将电测仪工作端放于牙面导电处,请患者一手扶持工作端的金属杆部或将挂钩挂于口角以构成电流回路。逐渐加大电流直至患者示意有反应时将工作端撤离牙面,记录表盘显示的读数,重复2&3次,求平均值做结果。
判读标准:正常:对照牙与测试牙读数差在10以内;
& && & 敏感: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低,差值>10;
迟钝: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高,差值>10;
& && & 无反应:控制器电流加大达到最高值(80)测试牙仍无反应。
(二)牙周探诊:探诊内容包括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根面牙石及根分叉病变,应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以改良握笔法握持探针,用中指做支点或中指及无名指共同做支点,支靠在邻近的牙颌面、切缘或唇面,探诊力量要轻,一般掌握在20&25g,探针尖端紧贴牙面,与牙长轴平行探至袋底,探诊采用提插式移动探针,邻面探诊时探针要紧靠接触点并向邻面中央略微倾斜,以便探得接触点下方的龈谷处。探诊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每个牙要记录6个点的探诊深度:颊(唇)舌(腭)侧的远中位、中央位、近中位。
(三)咬合关系检查:嘱患者做正中颌咬合,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口角,观察并记录两侧磨牙的近远中咬合关系、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中线位置关系。
1.正中颌磨牙咬合关系检查:当正中颌时,上6近中颊尖咬合在下6的近中颊沟内称为中性关系;若上6近中颊尖与下6近中颊尖相对,甚至位于下56之间称为远中关系;若上6近中颊尖与下6远中颊尖相对,甚至位于下67之间称为近中关系。
2.正中颌前牙咬合关系检查:覆盖为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其距离在3mm以内者为正常覆盖,超过者为深覆盖(I度为3&5mm;II度为5&7mm;III度为>7mm)。覆颌为上前牙切端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上前牙切端覆盖下前牙唇面切1∕3以内者为正常覆颌,超过者为深覆颌。(深覆颌:I度为中1∕3以内者;II度为颈1∕3以内者;III度为颈1∕3以上,下前牙切端咬在上前牙腭侧牙龈组织上。)
3.中线关系:正常者,上、下颌牙列中线应重合一致,而且与面部中线一致。对于牙列中线偏移者,应记录上、下颌中线之间及与面部中线之间的左右便宜程度,用mm记录。
颞下颌关节检查:
1.关节动度检查:
耳屏前扪诊法:双手食指分别置于双侧耳屏前髁状突外侧面,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判断髁状突的活动度,感觉有无弹响和摩擦感。
外耳道指诊法:双手小指置于患者双侧外耳道内,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对比两侧髁状突活动度和冲击感。
2.下颌运动检查:让患者做开闭口运动,观察其方式是否为垂直向下,开口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闭颌时是否恢复原位。
(五)下颌下腺检查:常用两侧对比的方法,以扪诊为主,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在检查时应注意导管口和分泌物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按摩推压腺体增加分泌,以便更好的观察分泌情况,同时注意分泌物的颜色、流量、性质。检查的内容包括腺体的大小、形态,有无肿块及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等,导管口有无结石。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推压,观察导管口以检查下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下颌下区淋巴结检查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一般的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颊部、颌下、颏下,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后缘、颈前后三角至锁骨上窝。
第一部分口腔基本操作
一.离体磨牙复面洞制备术:执笔式握持手机,以持钻手的无名指做支点,用喷水冷却的涡轮钻去净龋坏组织,从牙齿颌面的近中或远中边缘嵴钻入、点磨。在向深处钻磨的同时向颊舌方向扩展至外展隙,且略向颌方聚合,形成龈方大于颌方的梯形,龈壁要与牙长轴垂直,位于釉牙骨质界颌方0.5&1mm 处,洞深1.5mm,轴壁与牙长轴平行,与牙邻面弧度一致。邻面洞制备完成后,自洞口从釉牙本质界下0.5&1mm处向颌面窝沟处水平扩展,深度1.5&2mm,制备鸠尾固位型,鸠尾峡部宽度为磨牙颊舌尖间距1∕4&1∕3,鸠尾膨大的尾部放在颌面窝内,宽于鸠尾峡即可,预备过程中应去净龋坏组织,并注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及牙髓,洞型要做到底平壁直、点线角圆钝,去除薄壁弱尖,避免形成无机秞及短斜面。
二.开髓术(上颌磨牙):执笔式握持手机,以持钻手的无名指做支点,支靠在临近牙上,使用裂钻让钻针从牙齿的颌面中央钻入,钻针与牙长轴平行,进入牙本质层后,向颊舌扩展形成一偏近中的颊舌径较长的钝圆三角形的深洞,在近中舌尖处穿通髓角,此时可有落空感,进入髓室后,改用球钻以提拉的方式沿洞口形态揭净髓室顶,达到用探针小弯不能勾住髓室顶边缘为宜,暴露所有根管口后要求用根管器械自根管口直接探入根管,探查根管的数目及位置。上6一般三个根管,颊二腭一,呈三角形排列。
三.龈上洁治术:根据不同的牙齿选用不同的洁治器,以改良握笔法握持,中指及无名指紧贴做支点,口内支点尽量靠近治疗区,支点要稳固,不得用力时失去支点,洁治器尖端的工作刃紧贴牙面放于牙齿的根部,洁治器工作面与牙面角度在45&90度之间,最好是80度,洁治器刃前1∕3紧贴牙面,不得刺伤牙龈,洁治器刃从侧方压向牙齿,紧贴牙面,通过腕及前臂的上下移动或转动发力,将牙石整体向冠方刮除,用力的方向朝向冠方,也可以是斜向或向颊舌侧水平方向,但不得向牙龈方向用力,用力幅度尽量小,控制在2mm 以内,一定不能超过颌面,洁治要有连续性,工作尖端随牙面而移动,全口分6个区段进行,可以避免频繁换体位及器械,洁治完成后,用尖探针检查牙石是否去净,然后抛光牙面,再用3%过氧化氢冲洗治疗区,并于龈沟内上药。
四.口内缝合术:缝合之前洗手、戴无菌手套。首先要进行术区黏膜消毒,用拇指及无名指握持持针器,食指扶在持针的前端,以增加稳定性,,用持针器夹住弯三角针尾端1∕3处,针体与持针器垂直。将两侧相邻创面的边缘向中线拉拢,缝针先从游离侧进入,距创缘2&3mm 处垂直进针,刺入黏膜直达粘膜下组织,再穿过较为固定的另一侧,创缘两侧的边距应保持一致,将两侧瓣的位置对准后,打结固定。口腔内缝合为避免滑脱,一般以三重结为宜,打结时注意松紧适度,不可过紧以免形成线伤或造成组织撕裂。打结完成后,将双线尾并拢,轻轻提起,将缝线剪断,口内线头至少余留5mm以上。然后在距离3&5mm 处进行第二针缝合。
五.牙拔除术(含麻醉):
(一) 局部麻醉技术:
1.浸润麻醉:首先根据注射部位的要求调整好患者的体位,牵开注射处的黏膜,一般在拟麻醉牙的唇颊侧前庭沟进针,注射针尖达到麻醉牙根尖平面的骨膜上后,酌量注射麻醉药液0.5&2ml,一般2&4分钟后即显麻醉效果。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半张口,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呈45度,向上后内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5&2ml。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麻醉区域:除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黏膜。
3.腭前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头后仰,大张口,上颌颌平面与地面呈60度,注射针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腭黏膜,往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上8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的中点),注入麻药0.3&0.5ml。麻醉区域: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牙龈及牙槽骨。
4.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大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呈45度,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平面1cm并与之平行,进针2.5cm左右达下颌骨骨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1.5ml。约5分钟后,患者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麻醉区域: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部。以下唇麻木为注射成功的主要标志。
5.舌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方法是在行下牙槽神经麻醉口内注射后,将注射针退出1cm,此时注射麻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经,或在退针时边退边注射麻醉药,直到针尖退至黏膜下为止。麻醉区域:同侧下颌舌侧牙龈、黏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6.颊神经阻滞麻醉:行下牙槽神经麻醉的过程中,针尖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醉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
(二) 牙拔除术:
1.上颌前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一般选用拔除牙的唇腭侧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根据所拔牙的牙根解剖特点,上颌切牙、侧切牙拔除时,应先做扭转动作,一定程度松动后再做直线牵引;上颌尖牙拔除时,应先唇侧摇动,结合扭转但幅度要小,最后向唇侧切端牵引拔出。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2.上颌前磨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一般选用拔除牙的颊腭侧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除时先向颊侧小幅度摇动,感到阻力大后,转向腭侧,逐渐加大幅度,同时向颊侧牵引,上颌前磨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以免断根。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3.上颌磨牙拔除:
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选用上牙槽后神经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第一磨牙拔除时应加患牙近中颊根前庭沟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除时先向颊侧,再向腭侧小幅度摇动,逐渐加大幅度,沿阻力小的方向,向下、远中及颊侧牵引拔出。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4.下颌前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选用拔除牙的唇舌侧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除下颌切牙和侧切牙时,先充分摇动,再向唇侧上方牵引,不宜使用扭转。下颌尖牙拔除时,应反复向唇舌侧摇动,并配合小幅度的扭转,最后向上、想唇侧牵引拔出。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5.下颌前磨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选用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阻滞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牙动作主要为颊舌向摇动,辅以小幅度的扭转,最后向上、颊侧和远中方向牵引拔除。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6.下颌磨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选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牙动作主要为颊舌向摇动,松动后向上、颊侧方向牵引拔除,也可向舌侧上方牵引拔除。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六.颌面部绷带包扎技术:颌面部常用宽8&10cm、长5cm左右之绷带。
(一)十字法:用绷带先由额至枕部环绕两周,继而反折经一侧耳前腮腺区向下,再经下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后向上,再经顶部向下至同侧耳后绕下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前;如此反复缠绕,最后再如前做额枕部的环绕,以防止绷带滑脱,止端以胶布固定。缠绕时应注意勿使耳廓受压,以防止疼痛或局部坏死。此法广泛适应于颌面和上颈部术后和损伤的创口包扎。
(二)单眼法:于鼻根部健侧先置一上下斜行的短绷带或纱布条,并在患侧耳周垫以棉垫或纱布,以免包扎时压迫耳廓。绷带自额部开始,先环绕额枕两圈,继而斜经头后绕至患侧耳下并斜行向上经同侧颊部、眶下至鼻背、健侧眶上,如此环绕数圈,每圈覆盖前一层绷带的1∕3&1∕2,直至包扎妥善为止,最后再绕头周一圈,以胶布固定,将留置的短绷带或纱布条打结收紧,以裸露健眼。面部绷带常用于上颌骨、面、颊部手术后的创口包扎。
七.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调整患者体位,张口时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下颌与术者的肘关节在同一高度或下颌更低。检查患者口腔,确定患牙和牙槽脓肿部位,确定切开的适应症,即局部疼痛加重,呈波动性跳痛,炎症肿胀明显,触诊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液抽出者。用2%地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再用1%碘酊进行切开部位的消毒,采用尖刀片在脓肿膨隆最低处,切开脓肿,切口方向与前庭沟平行,直达骨面,可见脓液流出。用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顺切口冲洗脓腔,直至脓液冲洗干净,然后将橡皮引流片放入切口,嘱患者第二天复诊。
八.牙列印模制取:患者坐靠在治疗椅上,上颌或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根据患者牙列形态选择适合的成品托盘,将托盘置于患者口内检查托盘是否合适,托盘与牙弓及牙槽骨内外侧有3&4mm间隙,上颌托盘的远中边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区。将调拌好的藻酸盐印模材置于托盘内,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口角,右手持托盘,快速旋转放入患者口内并使托盘就位。取上颌印模时,轻轻牵拉患者上唇向下,牵拉左右颊部向下前内,完成唇颊侧边缘整塑。取下颌印模时,轻轻牵拉下唇向上,牵拉左右颊部向上前内,嘱患者抬舌和伸舌,完成唇、颊、口底的功能整塑。取出印模时,先取脱后部,再引牙长轴方向取下,不可使用暴力,完整取出印模。取出后检查印模系带切迹是否清晰到位,边缘伸展是否适度,有无气泡及脱模现象。
九.后牙邻颌面嵌体的牙体预备:使用裂钻或平头的金刚砂车针,首先去净龋坏组织,然后自颌面缺损最宽处开始预备,预备深度2mm,底部平整。轴壁应消除倒凹,向颌方外展2&5?,颌面洞型边缘避开咬合接触点1mm 距离。在邻面缺损侧的颊舌尖三角嵴之间处形成鸠尾峡部,即颌面洞型最窄处。然后将颌面洞型向邻面缺损的颊、舌、龈方扩展,并消除邻接点,向颊舌侧扩展至自洁区,形成邻面箱状洞型,使邻面颊舌壁外展6?,龈阶平直与髓室壁垂直,龈阶宽1mm。最后精修洞型,并在洞缘处预备出45?的斜面,宽度小于1mm,邻颌面洞各壁要相互垂直、与就位道方向一致,内线角圆钝,洞缘斜面清楚连续。
十.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首先用直径1mm的金刚砂车针沿颌面沟嵴预备深度略小于1mm的定位指示沟,然后用较短的柱状金刚砂车针按指示沟深度均匀磨切,注意保持颌面正常形态,形成功能尖斜面,避免磨成平面。轴面先消除龈缘以上的倒凹,建立合适的就位道,然后用直径1mm的金刚砂车针在颊舌面正中和近远中轴角处预备三条定位指示沟,用同一车针磨除定位沟间的牙体组织,颊舌面轴壁向颌方聚合2&5?。邻面预备为了避免磨损邻牙,先用细金刚砂车针打开近远中邻面接触点,并适当增加邻面接触点的宽度,向颌方聚合2&5?。颈部预备在消除轴壁倒凹的前提下预备出肩台的形态,全冠颈部宽0.5mm,呈圆凹形或带斜面的肩台。最后精修并检查修复间隙,可用咬合纸或考软的蜡片进行咬合检查,确保颌面有1mm厚的修复间隙。基牙预备应做到表面光滑、轴壁无倒凹、线角圆钝,颈缘连续一致。
十一.Bass刷牙法:手持刷柄,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刷毛指向根尖方向,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以2&3颗牙为一组,短距离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唇舌(腭)面,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时,放置要有1&2颗牙的位置重叠,刷上前牙舌(腭)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或进入龈沟,做上下提拉颤动,自上而下拂刷,不做来回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最后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的前后来回刷,刷牙要有规律的从一方开始另一方结束,不要遗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一分钟。
十二.窝沟封闭术:首先用装有橡皮杯的低速手机蘸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后彻底冲洗,再用探针清除窝沟中残留的清洁剂。清洁牙面后用棉球隔湿牙面,吹干后涂布酸蚀剂,酸蚀面积一般为牙尖斜面的2∕3,恒牙酸蚀时间为20&30秒,乳牙为60秒,酸蚀后用三用枪加压冲洗牙面10&15秒,边冲洗边用吸唾器吸干,冲洗后立即更换干棉球隔湿,用无油无水的压缩空气吹干牙面约15秒。然后将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涂布在酸蚀牙面上,使封闭剂渗入窝沟内,注意排出窝沟内的空气,在不影响咬合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封闭剂有一定的厚度,然后用用光固化灯照射20秒,照射的范围要大于封闭剂涂布的范围。完成后用探针检查固化及粘结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遗漏,并检查咬合。
第二部分基本急救技术
一.测血压:测量前嘱被检者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裸露被测上肢,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相平,袖带气囊中间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皮肤缚于上臂,袖带下缘在肘窝横纹上2&3cm。被检者在肘窝上触及肱动脉搏动明显处,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此处,但不得与袖带接触。然后向袖带内充气,待肱动脉搏动听诊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的数值为舒张压。两者之差称为脉压。一般应测量两次,以数值较低的一次为准。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为90&135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为;小于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为低血压。
二.吸氧术:
物品准备:氧气装置一套、吸氧导管、无菌棉签、胶布、治疗碗、记录单。
操作方法:1.打开氧气瓶总开关清洁气门,接着迅速关好总开关。
2.将氧气表初步接在氧气瓶上用手旋紧,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
3.用橡胶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4.关闭流量表开关,然后打开氧气瓶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5.关闭流量表,待用。
6.携物品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如病人意识清楚解释取得合作。
7.选择合适鼻孔,用湿棉签清洁患者鼻腔。
8.将鼻导管的进气端接在氧气表的出气口上,打开氧气表的流量调节阀,再把鼻导管鼻导管插入盛有冷水的治疗碗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
9.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好流量。
10.将鼻导管出气端湿润一下后自鼻孔轻轻插入鼻咽部,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然后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11.记录吸氧开始时间与流量,嘱患者注意事项。
12.停用氧气时缓慢轻柔的拔去鼻导管,擦净口鼻部。
13.先关闭流量表开关,再关总开关,然后再打开流量表小开关放出余气,再关好流量表。
14.整理用物,记录停氧时间。
吸氧指征:呼吸困难、某种疾病造成缺氧或需氧量增加、中毒、外伤、休克、昏迷、手术前后、预防性氧疗。
氧气调节标准:①轻度缺氧2L∕min。
②中毒缺氧4L∕min。
③重度缺氧4&6L∕min。
④小儿缺氧及缺氧伴严重二氧化碳潴留者用氧量为1&2L∕min。
⑤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则为2&4L∕min。
⑥心脏病、肺水肿患者为4&6L∕min。
三.人工呼吸:首先将病人置于平地或硬木板上,判断有无自主呼吸。术者位于患者右侧,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腰带,用纱布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下颌并尽量使其头后仰,,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嘴完全包住,深而快的向患者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一秒以上,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吹气完毕之后,术者稍抬头侧转再吸气,同时使患者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向下恢复原状,并有气体从患者口中排出。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2&20次,吹气量每次500&600ml。
四.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取仰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头偏向一侧,将患者衣领和腰带解开,术者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右侧。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垂直有力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然后迅速放松,使胸廓弹回原来形状,反复进行,不能间断。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即30:2。
按压成功指征:①能扪及颈动脉搏动。
②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③瞳孔逐渐回缩。
④自主呼吸恢复或改善。
⑤神志逐渐清楚。
⑥收缩压升至60mmHg以上。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执业医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