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做好第14届《挑战杯》小学语文课外知识竞赛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准备工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588号
网站:http://vir./zkbzyjsxy/
当前位置: & &
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比赛的通知
各高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型江西建设,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决定共同主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比赛。一、竞赛主题“崇尚科学& 勇于创造& 追求卓越& 放飞梦想”二、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二)承办单位南昌航空大学三、组织机构设立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等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南昌航空大学团委,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具体名单见附件1)设立竞赛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有关科研机构具有高级职称、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各高校应分别成立相应的竞赛组织机构负责本校选拔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四、参赛对象<span style="font-size: 21font-family: 仿宋_GB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江西省各类高等院校(含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包括民办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五、参赛作品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合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3.参赛作品申报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4.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5.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中,每篇学术论文8000 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6.鼓励申报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7.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8.各高校申报的作品数额分配表见附件2。六、评判标准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各高校自行组织对作品的资格审查和初评,省级评审委员会进行预审、终审并提出奖励名单。省级评审中,三类作品分别按报送作品总数的70%确定获奖数,再按获奖数的3%、8%、24%、65%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次。以作品报送数和获奖数为基础,以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在参赛高校中设立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七、推进步骤1.各高校竞赛、初审、组织申报阶段(日前)。各高校成立竞赛协调组织机构,负责本校参赛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和指导学生申报、参赛,并按章程规定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初评,组织开展校级竞赛,并于日前按分配作品数额向省级竞赛组委会推报参赛作品。2.省级预赛和参展准备阶段(2015年4月下旬)。<span style="font-size: 21font-family: 仿宋_GB年4月下旬,由省级竞赛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审,各高校按省级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3.省级终审、展览、表彰阶段(2015年5月下旬)。各学校报到和完成布展工作,举办作品展览。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同时组织优秀作品的展示交流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让洽谈,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校际交流,并进行总结表彰,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比赛。八、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要成立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校级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确保活动扎实推进。要进一步发挥“挑战杯”的品牌效应,积极推动“挑战杯”竞赛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扩大“挑战杯”的社会影响。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工作机制建设,努力形成领导重视、参与广泛、运转顺畅、成效显著的工作机制。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普遍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院(系)、校、省的三级赛制。特别是在院(系)、校竞赛阶段,要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省级竞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要对重点参赛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3.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高校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各高校要积极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切实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这项活动,设立指导人才库,积极帮助学生联系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聘请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估和遴选。学校应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高校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 “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注重运用新媒体,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线上进行广泛宣传,实现线上宣传与线上发动的有机融合。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为密切沟通联系,请各高校指定一名专门负责赛事组织工作的同志加入省级竞赛QQ群(号码:;名称:江西14届挑战杯),以便及时获取赛事信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团省委学校部)联 系 人:李冻生联系电话:4&& 传真:7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南昌航空大学团委)联 系 人:颜& 琼联系电话:5,传真:5邮& &&箱:作品寄送地址:南昌市丰和南大道696号南昌航空大学团委(前湖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104室)邮& &&编:330063共青团江西省委&&&&&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西省学生联合会<span style="font-size: 21font-family: 仿宋_GB年2月28日附件:&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 20:40:41&&【】&&【】
上一条:&&下一条:校团委《关于举办第六届“挑战杯”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的通知》-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网站-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当前位置: &
& 通知公告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南海软件科技园华南师范大学&& 邮编:528225&& 联系电话:6Powered by关于举办安徽工业大学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增强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校园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积极主动地迎接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研究决定于2014年9月-2014年12月举办我校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本次竞赛的组织实施方案如下:
&&& 一、组织机构
&&& 1.本届竞赛设立竞赛组委会,由分管校领导任组委会主任,校团委、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为组委会成员。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本届竞赛由冶金工程学院承办。组委会成员名单见附件1。
2.竞赛设立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本届竞赛的作品评审工作。由科研处会同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负责聘请校内外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
3.各学院创新教育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本院竞赛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分团委负责作品的征集、汇总、审核、初评、推荐工作。
4.竞赛成立咨询专家委员会,负责竞赛咨询工作。咨询专家委员会由往届在科技作品赛国赛中获奖的指导老师组成。
&&& 二、参赛资格
&&& 1.凡我校在册的全日制学生(含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均可参加。原则上2013、2014年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2013、2014年大学生SRTP立项的重点项目必须参加比赛。为保证参赛作品质量,参赛作品须有1-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
&&&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最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或者虽未完成,但在申报时已经初步完成作品,在2014年12月份之前能够最终完成。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三大类。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科生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 3.已在国际竞赛中获奖作品、已获国家级奖励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能参加本届竞赛。考虑到优秀作品需要连续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制作,部分创新点比较突出、有望取得较大成果的往届部分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如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经学院严格评审批准后,可再次参赛。但在申报时,必须说明和往届申报作品或毕业设计相比,有哪些是自己完成的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的部分。未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的往届作品不能参加本届竞赛。
&&& 三、作品申报与要求
&&& 1.本次竞赛采用“分类申报、分类评比、综合评奖”的申报和评审办法。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五个项目类型: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语空间科学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能源化工(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各按一个大类进行申报和评审。
&&& 2.申报作品的形式,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每个学生参与申报的作品最多不超过两件。
3.参赛作品须经第一作者或集体申报,按要求认真填写《安徽工业大学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从校团委网站下载)。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进入决赛的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应有实物或模型参展。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赛作品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可包含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的需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等。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见附件2。
&&&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 四、赛程安排:
1.组织发动阶段(2014年9月15日前):组织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专题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本届竞赛,让全校师生了解本次竞赛有关情况。各学院宣传发动学生参赛,并动员专业教师对作品进行指导,发动学生广泛、认真参与。
2.项目申报阶段(2014年9月22日前):各参赛者应在项目第一作者所在学院进行申报,参赛者和指导老师需在9月21日前提交一份参赛立项申报表到各学院分团委。各学院汇总后将申报表和申报汇总清单(均含电子版,相关表格可在校团委网站下载)报承办学院。
3.参赛项目中期检查阶段(2014年10月31日前):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于2014年10月31日前进行全校参赛项目中期检查。
4.学院初评和推荐阶段(2014年11月30日前):学院首先对参赛者利用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机会认真准备的参赛作品进行项目检查,并于2014年11月30日前完成学院初评和推荐工作,各学院将参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及所附相关资料、学院申报作品清单(均含电子版)报承办学院。
5.学校复审阶段(2014年12月15日前):学校评审专家委员会将按照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对所有申报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评审专家对参赛作品要给出评审分数、评审意见和评语。根据评审专家组意见,评出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并选出30-40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6.终审决赛阶段(2014年12月31日前)终审决赛采用现场展示和答辩方式,根据现场评分结果和评审专家组意见,决定特、一、二等奖。根据评审专家组意见,在决赛获奖作品中,择优选拔6件作品申报参加安徽省“挑战杯”竞赛。
7.竞赛成果转化阶段:择优遴选参赛作品入孵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马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促进科技产品向创业实践转化。
&&& 五、奖励与表彰 :
&&& 1.所有完整的参赛作品,将进行分类评审,综合评奖。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特等奖可以空缺。根据学校有关政策给予项目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物质和精神奖励。根据《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及《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规定,给予参赛选手以素质拓展学分和创新学分的认定。科技竞赛优胜奖励按《学生手册》规定执行。对指导教师工作量、教学科研奖励、教学效果的认可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对荣获一等奖以上项目的指导老师,授予本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评审规则及标准见附件5。
2.竞赛以学院为计算单位,按照团体总分进行排序,设1个“挑战杯”、2-4个“优胜杯”。团体总分计算如下:(1)根据各学院学生数和学院推荐作品数确定基准分。按300名学生5件作品、800学生10件作品确定初始分为100分,每减少1件作品计负10分;(2)所有获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的学生作品分别得到100、70、40、20、10分。根据各学院的参赛情况,可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学院组织奖励按《安徽工业大学学科竞赛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 &本次竞赛的相关信息请浏览校团委网站。
&&& 六、几点要求:
1.团委、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学院等单位要大力配合、共同协调,认真组织实施,保证我校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顺利举行,落实比赛的各项具体事宜,积极为大学生的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术科技活动创造条件。团委根据往年赛事情况拟定参赛指南。参赛指南见附件6。
&&& 2.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学院创新教育小组组长总负责,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配合,落实必要的场地、指导教师和经费,切实关心、支持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各学院要统筹安排,定期举办以介绍学科专业前沿与国内外学术动向为内容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尽可能为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创造条件;各学院要成立专家评审组,对学院选送的作品进行初评,将优秀作品报学校参赛。
3.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学生会、科协及各类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社团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广泛动员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以确保此次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圆满成功。
共青团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 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 科研处
2014年8月30日
1. 校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2. 校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3. 校第十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立项申报表
4. 校第十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5. 校第十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评审标准
6.校第十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南
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
共青团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中山大学新闻网
|||||||||||
|||||||||||
我校召开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会议
稿件来源:校团委 | 作者:校团委 | 编辑:蔡珊珊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 & & &1月22日上午,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工作会议在梁銶锯堂第一会议室举行,会议对我校参加&挑战杯&的有关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校党委书记郑德涛出席会议,校团委、教务处和有作品进入省赛遴选范围的院系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颜光美主持。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会议
& & & &郑德涛在讲话中指出,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挑战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学生竞赛。他要求学校有关部门、院系高度重视,把&挑战杯&作为鼓励师生创新创业,营造更为浓郁的创新氛围的重要抓手;要求精心组织,形成合力,科学培育和指导作品,展现我校科技创新的良好风貌;还要求继续深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
& & & &颜光美也指出,要进一步重视创新文化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把握好参赛的重要环节,不断完善作品,通过竞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术水平和沟通能力。
& & & &会上,校团委汇报了我校&挑战杯&工作的筹备情况,理工学院、政务学院专题汇报了本学院组织&挑战杯&工作的经验,其他学院进行了交流。
& & & &目前,中山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于2014年底完成,该比赛是&挑战杯&的校赛,从中已初步遴选出一批作品进入省赛,包括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机械与控制、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5D空间工作室设计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课外知识竞赛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