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离中国对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

[ 相关商品 ]
(04-22 15:50)
(04-22 15:48)
(04-22 08:38)
(04-22 08:31)
(04-22 08:29)
【免责声明】上海生意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对生意社上刊登之所有信息,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生意社不承担任何责任。
生意社商品站
&&服务直达
微信公众号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45媒体:个别外企撤离不必过分紧张
|来源:海外网|字号:
春节前,日本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几乎同时,微软计划关闭诺基亚东莞与北京的工厂,部分拆卸生产设备将运往越南工厂。外企撤离让部分人感到忧虑,证券时报网报道认为,这与中国经济调整有关,不必夸大其影响。一方面,微软诺基亚、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撤离中国的生产能力绝大多数都是低端制造,也是中国下一步需要调整的产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在这些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土企业已经完全有能力与这些国际知名企业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盈利空间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大下降了。这些外企看到这种情况,及早作策略调整,反映了它们的灵活经营策略,从这个层面来看,外企撤离中国的负面后果不必过分紧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规模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外资流入量最多的国家。今年1月我国利用外资迎来“开门红”,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6家,同比增长31.8%;合同外资金额3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责编:王越)
制造业,外资,经济,服务业,撤离中国商务部:目前并未出现外企大规模撤资现象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商务部研究员王志乐:外企工厂撤离不必大惊小怪
关键字:&RBS西铁城王志乐三洋三星印度
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宣布将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微软在东莞和北京两地的关厂,将总共裁员9000人。此外,还有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知名外企,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中国该如何对待近期密集涌现的外企工厂撤离中国大潮?
就此,观察者网与读者分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的观点,原文刊发于财新网。
王志乐认为,出于对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要素的考虑,外企将制造环节从中国向东南亚等其它地区转移,属于正常现象。尽管中国最近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中国在市场规模、劳动力性价比和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仍对外资企业具有重要吸引力。中国还应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对外开放,尤其是在自主创新等方面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强与外企合作,以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王志乐指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要素,包括市场、劳动力、研发资源等,把各地最好的资源吸纳和整合到自己的产业价值链当中,以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加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在对外开放初期,廉价劳动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庞大市场,对跨国公司构成了巨大吸引力,因此他们选择将生产制造环节设置在中国。
但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跨国公司开始重新考虑对中国劳动力和市场要素的吸纳和整合情况,许多制造企业向东南亚等市场更大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这是跨国公司进入全球公司发展阶段,为打造其全球价值链而进行的合理选择,也属于正常企业行为,不必大惊小怪。”王志乐表示。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已经不具备吸引力?王志乐认为不然。他指出,首先由于中国市场基数大,即使经济增速下降,但市场增长量仍然很庞大。所以,以中国市场为目标的外国投资者不应轻易撤离;其次,虽然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但相较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劳动力的性价比仍然很高,在培训成本和产出率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再次,外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全球布局中,不仅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也需要考虑零部件采购、配套基础设施等要素。而中国的产业配套设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已具备较高水平。所以,中国对于外资企业而言仍极具吸引力。“从统计数据来看,现在也得不出外资已经撤离中国的结论。据商务部统计,年中国引进外资的数量仍排名全球第一。”王志乐指出。
王志乐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部分外资企业转移现象,中国还是应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近年来中国对跨国公司的重视程度的确有所下降。这跟外资在中国市场竞争地位的下降有关,也跟部分外资企业自身出现的问题有关。“例如,许多知名外企因垄断、行贿、威胁信息安全等原因,都被政府开出了巨额罚单。以致于现在在政策和舆论上,对外企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
他认为,中国对外企在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目前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肯定不足。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很多都还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融入全球价值链,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像华为、联想这样能够建立完全自创品牌固然很好,但成功难度也很大。自主创新不等同于完全自创,在打造全球价值链这个大背景下,建立自主品牌有多种方式,跨国并购便是其中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王志乐表示。因此,这些全球公司是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思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发挥全球公司在中国产业升级转型中的促进作用。
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王一鸣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企撤离中国 辟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