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科对污染环境罪案例包追踪案例分析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 延大附院感染管理科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
延大附院感染管理科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
延安新闻 加入时间: 9:59:22 来源:
 访问量:547
& &&& 本报讯(唐璞玉 南卫东) 为了响应卫生部医管司关于开展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工作的统一安排,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于六月中旬对全院医疗、医技、护理、实习、保洁员等相关人员在五月份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700份,收回调查表1669份,调查出五月份锐器伤33例,发生率为1.98%;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发生率为3.03%。&&&& &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不慎被感染者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皮肤、黏膜,造成被相关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可导致疾病感染。经过初次筛查后对这34例血液性职业暴露者进行面对面调查,详细填写暴露信息表,进行暴露后追踪。并将1669份调查信息、结果逐份录入至全国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系统,经过数据统计将该院各科室血液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予以反馈,并进行系统监测。&&&& &通过这次调查不仅提高了该院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还使医务人员进一步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规范了操作流程,推动该院医务人员血液职业暴露各项制度的规范执行。
上一条:下一条:
??????????感染管理科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前身是保健科,2005年正式挂牌成立,与保健科合署办公。2012年4月与保健科合并,统称为感染管理科。目前,承担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
科室共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感染管理科成立...
当前位置:
2014年第二期医院感染监测信息
发表时间:
图1&&&标本类型分布
三.细菌种类及主要标本的细菌构成:
1.细菌种类
分离的细菌居首位的是大肠埃希菌163例占27.48%;其次,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68例占11.46%;真菌66例占11.1%;金黄色葡萄球菌56例占9.44%;铜绿假单胞菌45例占7.58%;鲍曼不动杆菌39例占6.57%。具体种类如表2,图2.
表2&&&&标本中细菌种类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粘质沙雷菌
阴沟肠杆菌
产酸克雷伯菌
图2标本中细菌种类
革兰氏阴性细菌产ESBLs的78例,大肠埃希菌70例,占大肠埃希菌总数42.9%;肺炎克雷伯菌8例,占肺炎克雷伯菌总数的11.8%;MRSA15例,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26.8%。
&& &2.主要标本的细菌构成
痰标本中居前五位的细菌是真菌53株(20.2%),肺炎克雷伯菌40株(15.2%),铜绿假单胞菌36株(13.7%),鲍曼不动杆菌27(10.3%),大肠埃希菌26株(9.9%);血液标本中以粘质沙雷菌最常见,8株,占血液阳性标本中的21.1%。尿标本以大肠埃希菌最多,84株,占中段尿阳性标本中的71.2%;
四.细菌耐药情况:
临床常见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及耐药趋势见表3-7,图3-7.
表3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统计
抗生素名称
抗生素类别
氨苄西林/舒巴坦
β-内酰胺类+酶制剂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β-内酰胺类+酶制剂
头孢呋辛钠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左旋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
复方磺胺类
图3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政发〔2009〕38号】,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佛沙星,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氨曲南,应慎重经验用药;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表4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统计
抗生素名称
抗生素类别
氨基糖苷类
左旋氧氟沙星
大环内脂类
复方新诺明
复方磺胺类
Ansamycins
Glycopeptides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链阳霉素类
噁唑胺酮类
图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政发〔2009〕38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青霉素G,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红霉素、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应慎重经验用药;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庆大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表5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统计
抗生素名称
抗生素类别
氨苄西林/舒巴坦
β-内酰胺类+酶制剂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β-内酰胺类+酶制剂
头孢呋辛钠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左旋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
复方磺胺类
图5肺炎克雷伯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政发〔2009〕38号】,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哌拉西林,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应慎重经验用药。
表6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统计
抗生素名称
抗生素类别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β-内酰胺类+酶制剂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左旋氧氟沙星
图6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
表7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统计
抗生素名称
抗生素类别
氨苄西林/舒巴坦
β-内酰胺类+酶制剂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β-内酰胺类+酶制剂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
左旋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
复方磺胺类
图7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政发〔2009〕38号】,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慎重经验用药;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 &&&其它病原菌由于数量较少,无法做统计分析。
&五.脑外科(包括ICU)标本分离细菌的构成
&脑外科(包括ICU)2014上半年全年送检标本135人份,其中阳性标本101人份,阳性率74.8%。分离细菌构成如表8、图8
表8脑外科(包括ICU)标本分离细菌的构成
肺炎克雷伯菌
粘质沙雷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图8脑外科(包括ICU)标本分离细菌的构成
六.细菌耐药性分析:
1.大肠埃希菌:如表3,图3所示,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除碳青霉烯类,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它药物敏感率都相对较低,未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如表4,图4所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脂类和克林霉素类的耐药突出,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较高,大部分耐药率低于30%。
3.肺炎克雷伯菌:如表5,图5所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与大肠埃希菌相似,与其不同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和喹诺酮类药物也都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但是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
4.铜绿假单胞菌:如表6,图6所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率,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76.5%和86.5%。
5鲍曼不动杆菌:如表7,图7所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63.3%和66.7%。
七.抗生素的选择:
微生物室药敏试验中的抗生素种类是参照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规定的细菌—药物选择原则;结合梅里埃公司药敏试验各种细菌—药物组合板条及本院药房提供的抗生素种类进行选择。
详见下表9.
表9细菌—药物选择
肠杆菌科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属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替坦,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红霉素,复方新诺明
四环素,利福平,利奈唑胺
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
不动杆菌属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美洛培南
头孢曲松,阿米卡星
头孢吡肟,庆大霉素
亚胺培南,妥布霉素
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
青霉素G,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
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卡他莫拉菌
伤寒沙门菌属
复方新诺明
左旋氧氟沙星
氨苄西林,头孢唑啉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
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
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
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
左旋氧氟沙星
(1)带#抗生素不能用于中段尿标本,带*抗生素只能用于中段尿标本。
(2)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等。
(3)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只用于非MRS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实验。
八.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外部质量控制体系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1.外部质量控制体系:
微生物室定期参加国家和省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包含鉴定和药敏)并合格,且有文件记录。
2.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微生物室定期(每月)对各类鉴定及药敏实验器材进行质控监测,并实施记录,质控菌株是ATCC(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字号的标准菌株。
2014年第二季度外四科ICU医院感染监测报告
一、外四科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1)外四科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30日,共监测外四科ICU患者79例,其中:4月份31人,5月份31人,6月份27人。发生医院感染4人(医院感染率为4/79=5.06%),医院感染4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79=5.06%),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具体感染情况,见表1。
表1外四科ICU 2014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率(%)及日感染率(‰)
临床病情等级评定(分)
例次感染率%
日感染率‰
调整日感染率‰
(2)外四科ICU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情况
表2外四科ICU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情况
住院总日数
使用导尿管总日数
导尿管使用率%
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
中心静脉导管总日数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使用呼吸机总日数
呼吸机使用率%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3)外四科ICU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见表-3
表3外四科ICU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
肺炎克雷伯
大肠埃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粘质沙雷菌
1.由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4月~2014年6月间,我院外四科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06%,例次感染率为5.06%,日感染率为10.50‰,调整后日感染率为3.87‰,较我院2014年1月~3月监测结果稍有上升。究其原因,上述四例医院感染病例均为住院时间较长、病情危重,病人处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状态,高危因素较多,给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导尿管使用率96.06%,偏高,提醒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
3.4例医院感染病例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与以往ICU监测结果菌种基本一致,由此提示: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我院外四科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在没有药敏结果的情况下,医生可参照《临床微生物标本菌群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分析》中的耐药情况用药,避免盲目经验用药。
2014年第二季度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情况
我院2014年第二季度出院病例中有Ⅰ类切口840份病例,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病例816例,使用率97.14%。各科室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普遍较高,多数科室甚至高达100%,大大超出了规范规定的30%。&&&术前用药情况: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抗生素使用232例,使用率66.67%。&&&术后用药疗程:术后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48小时的病例有165例,占52.55%。&&&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品种合格例数为521例,合格率为79.94%, 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品种合格率最好的科室是眼科,品种合格率达到了100%。&&
2014年第二季度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情况调查表
全院普查情况
第二季度各科室随机抽查情况
Ⅰ类切口的例数
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
抗菌药的使用率(%)
抽查例数中Ⅰ类切口的例数
实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时机合格情况
品种合格情况
疗程合格情况
术前30min-2h使用药物例数
合格率(%)
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合格例数
合格率(%)
术后用药疗程在48h内的例数
合格率(%)
注:所列科室均为外科手术科室,其中“全院普查情况”所列数据为4、5、6月份各科室所有出院病人的抗生素用药情况。“各科室随机抽查情况”所列数据为4、5、6月份各抽查10份出院病例的抗生素用药情况。&&&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钠;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2014年横断面调查结果汇总
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的准确性,根据我院安排,开展了2014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4月1日—4月17日,每个科室只调查一天,包括当日出院患者,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
1.2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科全体人员、抽调调查人员采取床旁逐人调查和其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
1.3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所有在调查期间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
1.4调查质量控制 采用调查方法执行登记表,确认与各调查医院按统一调查计划实施,并作为审核资料合格的指标之一。
1.5统计方法 所有个案调查表经专人检查合格后,录入WEB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汇总。
2.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1770人,发生医院感染17人,医院感染现患率0.96%,见表1;社区感染231人,社区感染现患率13.05%。
我院2014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对比
2014年感染人数
2013年感染人数
我院2014年与2013年社区感染现患率对比
2014年感染人数
2013年感染人数
此次调查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力,全程参与调查和统计,统计资料经过认真复核,调查前经过严格培训,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96%。比去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1.29%有所下降,说明经过一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懈努力,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根据全国医院感染培训基地今年的工作安排,此次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工作将于今年10月底结束,等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汇总报告公布之后,我科会将我院与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将向临床科室公布。
2014年1-6月各临床科室速干手消毒剂领用情况汇总
从2014年起,速干手消毒剂的领用量纳入《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医疗、教学、科研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2014年6月份,网络办公室已将各科室速干手消毒剂在总务库房的领取量和实际开放的床日数通过HIS系统进行了统计,以后各临床科室速干手消毒剂每床日消耗量随时可以通过院内网查看,也便于感染管理科考核,2014年1-6月各临床科室速干手消毒剂领用情况如下表:
2014年1-6月各临床科室手消毒剂使用情况
规格(ML)
总量(ML)
实际总开放床日数
每床日消耗量(ml)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心病科(一病区)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心病科(二病区)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脾胃病一科
健之素消毒剂
脾胃病二科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内分泌一科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内分泌二科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骨伤科(一病区)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骨伤科(三病区)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骨伤科(二病区)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洁芙柔凝胶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健之素消毒剂
洁芙柔凝胶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全院平均每床日消耗量为1.23ml,低于此平均值的科室:肿瘤一科、心病一科、肾病一科、脾胃病一科、皮肤科、脑病科、筋伤科、骨四科、骨三科、骨二科、肛肠科、肝病一科、肝病二科、肺病科、耳鼻喉科、儿科、产科,请上述科室继续加强手卫生工作。
&&&&&&&&&&&&&&&&&&&&&&&&&&&&&&
2014第二季度消毒与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2014年6月份全院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样品270份,结果269份合格,详情如下:
1.空气:66份,合格66份,合格率100%
2.物表:61份,合格61份,合格率100%
3.手表:63份,合格63份,合格率100%
4.消毒剂:67份,合格66份,合格率98.5%
5.无菌物品:6份,合格6份,合格率100%
6.消毒物品:7份,合格7份,合格率100%
2014年6月份感染管理科抽检消毒与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样品27份,结果25份合格,详情如下:
1.空气:10份,合格10份,合格率100%
2.物表:6份,合格5份,合格率80%
3.手表:3份,合格3份,合格率100%
4.消毒剂:4份,合格4份,合格率100%
5.无菌物品:1份,合格1份,合格率100%
6.消毒物品:3份,合格2份,合格率67%
第二季度各科室送检、感染管理科抽检的消毒与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送检结果中3份样品不合格。其中,肠镜孔道和一份戊二醛细菌培养超标,经过和相关科室沟通分析怀疑中间环节污染,重新进行采样送检后结果合格;一份物表(护士站台面)监测不合格,已通知科室进行整改,同时提醒各临床科室,切勿忽略治疗室、换药室、护士站台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杨致霈)
2014年第二季度各类手术切口愈合率
出院者手术台数合计
其中:切口愈合情况分布
无菌切口( I类)
沾染切口(Ⅱ)
感染切口(Ⅲ)
心病科(一病区)
骨伤科(一病区)
骨伤科(三病区)
骨伤科(二病区)
心病科(二病区)
重症医学科
一类切口手术部位甲级愈合率95.13%,低于《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南》中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的要求;感染率0. 11,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南》中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的要求。在统计各类手术切口愈合等级的过程中,发现个别临床医生在病历首页不填写“切口/愈合”一栏,希望各临床医生注意。
2014年上半年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院领导班子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列为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医院的业务发展相适应,在各临床科室的配合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初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现对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积极推进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
对第一、二手术麻醉科、妇科、产科、肛肠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科室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感染管理科按照斯伯尔丁分类法,进行核实,加以分类,尽力实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目前妇科、产科、肛肠科基本实现由消毒供应交中心集中供应。未实现有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下:
⑴口腔科的手机、眼科的精密仪器,因无清洗器具未实现集中供应。
⑵第二手术麻醉科的骨科特殊器械、耳鼻喉科的鼻镜等因不够周转未实现集中供应。
⑶第一手术麻醉科的内镜,因曾使用消毒剂浸泡灭菌和不够周转的原因,不适宜送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2.规范全院呼吸机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感染管理科对全院的呼吸机品牌、型号进行统计,和供货商联系,由供货商提供呼吸机附件的消毒方法,根据我院现有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沟通,确定适合呼吸机附件的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全院呼吸机附件全部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
3.开展对综合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监测
2014年5月份对即将开业的综合重症医学科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培训,6月底即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4.落实医院感染的规范、制度和标准
2013年《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医疗、教学、科研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从今年元月份开始,感染管理科对各临床科室实行考核,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考核本着让临床科室熟悉考核标准,掌握医院感染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完善基本的设施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的原则进行考核。在第二季度的考核过程中,感染管理科根据临床科室存在问题的轻重缓急,列出先后次序,每月有重点的逐一进行整改,并增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考核,落实医院感染的规范、制度和标准
5.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机率
我院每月医院感染病例数一直不足1%,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公布的≥900张床位规模的医院医院感染率3.91%相比较,偏低,说明我院医院感染病例有漏报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包抓科室,通过微生物室病原学标本的送检情况,查找医院感染病例;其次要求各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每天搜寻并登记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和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并填报《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病例月报表》,对疑似的医院感染病例,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减少了漏报。
6.较好地落实了根据传染病阳性报告结果追踪法定传染病上报的制度。
每天检验科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传染病阳性报告结果,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通过查看电子病历,对初诊的患者,积极督促临床医生上报法定传染病,各临床科室医生也能积极配合。
7.开展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情况调查和考核。
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目前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率95.66%,大大超出了规范规定的30%;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抗生素使用率72.9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的病例占45.25%;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品种合格率为52.77%;部分科室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存在联合用药现象,不符合《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的1类切口原则上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定。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率、使用时机的合格率、疗程的合格率、品种的合格率、联用率纳入月考核。
8.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每年应开展一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感染管理科吸取2008年、2010年、2013年三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经验,2014年4月份,组织了主要依靠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9.对Ⅰ类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
2014年1-6月份,一类切口手术部位甲级愈合率95.51%,低于《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南》中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的要求;感染率为0.05%,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南》中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的要求。
10.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提高。
从2014年元月起,我院将病原学的送检率纳入绩效考核后,各科室病原学的送检率明显提高。2014年1-6月份全院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符合规范(≥30%),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依据。
1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较前提高。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各科室的抗生素领用量和每月实际总开放的床日数,统计出各科每床日的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量,并纳入考核,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逐步规范。
12.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014年上半年对全院职工开展《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微生物培养在抗生素使用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消毒产品证件的审核》和《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培训,通过培训,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有所重视,增强了医院感染监测的意识。
&&&&&&&&&&&&&&&&&&&&&&&&&&&& &&&&
2014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病原体汇总分析
2014年第二季度全院出院病人10316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40例,医院感染率为0.38%;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医院感染部位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上报4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送细菌培养的有30例,送检率为75%,病原体分布情况见表2,占前三位的病原体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表1&第二季度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
医院感染部位
百分比(%)
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泌尿道感染
感染性腹泻
急性盆腔炎
胃肠道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表2&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
百分比(%)
大肠埃希菌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粘质沙雷菌
产酸克雷伯菌
克氏柠檬酸杆菌
我院医院感染率为0.38%,较上季度0.36%稍有上涨,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2012年≥900张床位规模的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3.91%相比较属于较低水平。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依然居首位,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报道一致,占前三位的病原体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报道(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有所不同;我院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75%,较上季度50%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了更好的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便于同临床医生交流,感染管理科与检验科合作,由微生物室为感染管理科提供每日病原学标本送检的病例和结果,感染管理科根据此线索追踪医院感染病例;同时,请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发挥职责,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月报表,配合感染管理科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014年第二季度法定传染病报告通报
我院第一季度共网报法定传染病320例,其中,乙肝128例、丙肝32例、戊肝3例、未分型肝炎1例、梅毒22例、百日咳1例、猩红热1例、布病1例、肺结核6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其他感染性腹泻2例、手足口病116例、尖锐湿疣1例、水痘1例,其它疾病4例。
2014年第二季度,感染管理科通过异常结果反馈机制进一步加大了法定传染病的追踪力度,通过检验科的传染病阳性报告单和查阅电子病例,及时督促各科室医生上报疫情卡。结果显示,多数临床医生能按时上报疫情卡,临床医生在看到异常报告单后能积极主动上报疫情卡。我院目前实行医卡通,对上季度门诊法定传染病漏报问题,可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里的信息追踪上报疫情卡。7月初,陕西省卫生监督所和秦都区疾控中心对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了督导,对我院传染病管理和上报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亦指出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两家单位的反馈意见,感染管理科给相关的科主任做了反馈,在以后的工作中,感染管理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
在目前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经我科多次催促,仍存在个别医生疫情卡迟报、漏报现象。请首诊医生积极主动上报疫情卡,共同做好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
&&&&&&&&&&&&&&&&&&&&&&&&&&&&&&&&&&&&&&&&&&&&
版权所有(C)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留所有权利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阳西路副2号 乘公共汽车11路、18路、20路陕中附院站下车即到邮编:712000 陕ICP备号 批号:陕卫网审[2010]第001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套感染艾滋病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