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服论文发表,诚信啊,方式,均是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强化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地使用汉语的过程,最终

语文综合论文发表
发表于: 9:35:58  点击数:2次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多认识,不过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却存在不少操作上的问题,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有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是“旧瓶装新酒”,重视课堂知识的传……
发表于: 10:22:21  点击数:2次
一、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不仅要以语文学科为中心,还要覆盖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叶圣陶提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而这生活中的语文是通行的国家课程所不能提供的。以浓郁地方特色为基础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其选材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在语文……
发表于: 8:35:51  点击数:3次
最近,社会热点莫过于柴静的《穹顶之下》,所以很多组的学生都在热议这个问题。不仅自己调查整理数据,统计南通一年中的雾霾天数,还结合政治会议、视频现象、网络资料、幽默段子等综合形成了最后展示的作品。还有一些介绍了现在的网络词汇,亦或是房价问题,……
发表于: 8:33:31  点击数:2次
一、开展专项调研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所谓专项调研实践活动,指的是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开展一个围绕固定主题来进行的专项调研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主要注重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社会,亲身投入到社会中,并能在社会中进行一……
发表于: 8:30:02  点击数:2次
1.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的表达形式,古诗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其古诗内容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元素,其本身对实现学生审美素质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培养学生对古诗音乐美的理解。很多诗歌都……
发表于: 9:51:45  点击数:3次
例如在开展“争做文明懂礼貌的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活动开展的目标,借助此次活动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在校园中乱扔果皮、随地吐痰现象的图片,还可以拍下冲撞老师、不团结同学现象的图……
发表于: 9:49:43  点击数:4次
一、农村中专校普通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跳出书本,走近职场以上学期我带领学生参加的《加强消费指导,培养勤俭美德―――职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有4项,一是进行充分准备,开展深入的调查;二是进……
发表于: 9:47:16  点击数:2次
一、课程评价机制落后一直以来,语文课程评价机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评价目的片面、方式单一、范围狭窄等。进行具体评价时,内容也比较简单,未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新的组织形式,其评价机制没有跟上其进度,继而影响了其评价……
发表于: 17:26:57  点击数:2次
1英语教育的专业化应该结合幼儿教育的重点,从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出发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在于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且有着积极的情感,当然,作为非母语的英语不能要求孩子们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同样是语言的学习,我们为何不能借鉴汉语语言……
发表于: 17:19:47  点击数:3次
1从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为口语交际能力做好准备根据教育系统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新入学要求每届学生上台进行自我介绍。有的学生很大方、得体地跟学生作自我介绍,甚至妙趣横生,表达得很流利;而有的学生上了台则是憋红了脸,一头雾水,语无伦次,不知从……
发表于: 17:31:02  点击数:13次
一、主题创新的原则(一)高度符合学生兴趣。首先,开展问卷调查,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对此活动主题非常感兴趣,才制作后续的拓展教学设计并施行。其次,初步确定创新的主题后,应做好充分的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二)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尽可能做……
发表于: 11:08:26  点击数:21次
第一篇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概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前提,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开展的语文情景教学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是通过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
发表于: 15:40:50  点击数:58次
第一篇一、强调学生自主实践性,彰显活动特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制定实践活动的方案、目标与具体内容。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实用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围绕教材以应试为中心,一切为了怎样考试得高分而教学,……
发表于: 16:50:16  点击数:20次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在假期里家长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宝贵的寒暑假可能会白白浪费掉。学生不仅学不到新的东西,就连学过的知识也可能会忘得一干二净,进而会影响新学期的学习。当然有些家长管得太严,给孩子安排了过多的补习班和兴趣班,挤……
发表于: 14:30:06  点击数:18次
一、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知识产生于观察和感觉,其理论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恩贝多克勒(Empedocles)。在西方哲学长河中,长期以来,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持续进行着此消彼长的辩论与斗争,直到康德(I.Kant)折中主义的创生,二者的斗争才……
发表于: 9:31:36  点击数:32次
一、强化协作能力培养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在一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上有着自己的独特观点,并且迫切需要表达出来。但以往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以教师讲解灌输的模式进行填充教学,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空……
发表于: 9:30:24  点击数:27次
一、结合地方特色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还可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高效农业在笔者任教的这个地方做得不错,笔者就组织学生走进集镇的“番茄世界”,让学生了解番茄的种植、采摘等技术,采访农户、写作文,让学生在活动中开拓视野,愉悦身心。同时也综……
发表于: 9:21:49  点击数:30次
一、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训练,让每一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必要的准备,为其提供条件,教师要把课堂营造成宽松和谐的氛围,让……
发表于: 17:23:42  点击数:24次
一、激发兴趣,打动学生剧本、道具、服装、表演全由你们自己完成,准备两个星期分两个团队表演。顿时孩子们兴趣高涨,也面露难色。趁着学生激情澎湃之时,我教给他们课本剧的写作方法、编排注意事项,服装道具如何利用废弃物制作等等。安排就绪后,我发现课下……
发表于: 17:15:23  点击数:58次
一、谁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被冷落买单(一)考试的导向性对教学内容安排未起到积极作用考试是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2014年1月,江苏省启动试点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各职业学校开始紧急备战,课堂上讲知识点,课后埋头做练习,学生老师重新投入“……
发表于: 9:09:42  点击数:172次
一、根据课文写作特色,寻找读写结合点比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可以抓住第2自然段进行重点讲解。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段中具体讲了哪几种狮子的形状,它们各是什么姿势,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将它们描写清楚的?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议这些狮子有什么……
发表于: 10:39:37  点击数:59次
一、教师应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由于语文的多元性和多解性,教师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导致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各有千秋。有的老师,善于朗诵,他教学时,重点就会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老师首先进入文本,充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然后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通过自己……
发表于: 11:06:48  点击数:65次
一、诗词情景再现―――描摹中读懂诗人的心诗词用最凝练的语言再现了最丰富的世界。诗中有旖旎的风光,有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这一切最后都指向一点―――诗人的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和意?在翻阅学生的课前“阐述性写作”的时候,我发现有不少同……
发表于: 8:18:09  点击数:34次
一、唱读现象严重1.教师范读,强调“点读”。解决学生的“唱读”问题,要避免空谈方法,教师范读最为重要。从实践中范读的实效性看,教师的范读要分步骤进行:一是范读“字”,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如何把一个字干脆地读出来;二是范读“词”,在把一个字读……
发表于: 8:10:40  点击数:34次
《成功》一文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羡慕奥运冠军登上世界的领奖台;羡慕优秀作家们描写出优秀的作品;羡慕科学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开始思考,他们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质疑、思想、创新等精彩瞬间,顺势引导他们发……
发表于: 16:09:40  点击数:39次
文学和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课本中的作品都是中国在数千年来的最优秀作品的集合,这些作品是作家们用生命来书写才得以完成,所以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对人生的领悟,有的苍凉,有的浪漫,有的唯美,有的则会在短短数千字内写完人一生的遭遇,辛酸苦辣,喜怒哀……
发表于: 9:14:28  点击数:42次
1.听的训练学会听别人说话,知道对方说的内容和意图。在听的训练中,老师念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让学生复述并加以分析,有的甚至要求挖掘出“话中之话”。记住人名、时间、地点、数字、事件等关键词、关键句,还原有声资料。除此以外,还要训练学生听的技巧,……
发表于: 9:00:53  点击数:49次
一、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朗读,还要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自主质疑,并让学生试着思考最后解决问题。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朗读中,老师先提出问题:这篇散文依次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学生就会先整体感知再概……
发表于: 8:16:00  点击数:31次
一、《背影》与敦伦尽分的人伦意识人作为婆娑世界的有情众生,亲情、爱情与友情构成了其情感丰富的内宇宙。孝悌、忠信、爱人一直是中华传统仁德的主题,形成中华民族世代繁衍最为重要的情感纽带与人伦道德。事实上,世界任何民族都极为重视在本民族基础教育中……
发表于: 16:00:05  点击数:59次
一、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品味“悲”的语言悲剧性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源自它字字润情、句句含泪的语言符号。正是这些蕴含“悲”情的语言符号使学生受到了巨大的情感洗礼。讲读这类课文时,教师必须紧紧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符号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在文……
发表于: 14:59:34  点击数:290次
一、表扬鼓励,激发热情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的表扬对于学困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1.微笑感化学困生往往对教师有种敬畏感,对教师一般都敬而远之。我们只有与学……
发表于: 16:17:44  点击数:241次
剧本开端描写的麦克白是个正面人物,他赤忱忠心,是一个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他看重荣誉地位,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愿意干那些违背良知、有损自己荣誉的事。但人生来的原罪意识,使他内在的野心、欲望与他对荣誉、美德的追求相互抵触,使他的内心开始矛盾、分……
发表于: 16:14:34  点击数:348次
1缺乏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学生没有相应的社会活动阅历,无法理解经历了长期社会经历的作者所写出的优美文字。阅读教学材料的解读往往只能依靠教师一个人,对学生自己理解与提升不利。造成中专……
发表于: 10:53:20  点击数:319次
1.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应该更重视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以一种对话、交流的形式来进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
发表于: 10:49:29  点击数:239次
1.重视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处于主要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呆板的分析,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新时期的职高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进……
发表于: 10:22:17  点击数:325次
第一篇1.以趣促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投入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体裁与话题展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标。契合学生兴趣点的阅读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学……
发表于: 9:39:13  点击数:256次
一、学会鉴赏,掌握方法文学鉴赏是开放性、研究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与素质教育倡导的突出鲜明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尤其应该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以激情去撞击学生形象思维的火花,引发审美的创新意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为学……
发表于: 9:36:32  点击数:275次
1.多一点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方法上可采用“三小”:小演示、小故事、小悬念。步骤上要抓好“三环”:一是上好语文学科的“绪言课”,点燃学生对语文学科求知欲望的火焰;二是抓好每单元的单元简述,简介基本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三是重视每一节课的导……
发表于: 9:05:48  点击数:252次
一、通过语文活动课及相关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这是我们都认同的方法,但要深刻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例如《阅读链接》选入《雷锋日记》,读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们都认识到了应……
发表于: 9:05:15  点击数:278次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定位大学语文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语文能力也就不同。同一所高校的学生,学生的专业性质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同。由于受到教师的教学时间和个人能力的限制,……
共 94 篇论文&&首页 | 上一页 | 1
| &40篇论文/页&&转到第页
?&?&?&?&?&?&?&?&?&?&?&?&?&?&?&?&?&?&?&?&?&?&?&?&?&?&?&?&?&?&?&?&?&?&?&?&?&?&?&?&?&?&?&?&?&?&?&?&?&?&?&?&?&?&?&?&?&?&?&?&?&?&?&?&?&?&?&?&?&?&?&?&?&?&?&?&?&?&?&?&?&?&?&?&?&?&?&?&?&?&?&?&?&?&?&?&?&?&?&?&?&?&?&?&?&?&?&?&?&?&?&?&?&?&?&?&?&?&?&?&?&?&?&?&?&?&?&?&?&?&?&?&?&?&?&?&?&?&?&?&
自2003年创办以来,目前已经拥有120余名老师,累计定制1.2万余篇原创文章,平均每天定制的文章数达到40余篇,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86.1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
拥有六年成功运作经验,价格是目前互联网上可以查询到的最公道的价格,非最优惠价格可以退出多收款项。签定正规商业合同!发表成功率目前高达90%,如果没有成功发表,支付的定金当月之内全额退款。
400-675-1600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684|回复: 0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及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外的交流不断加强。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日益受国人重视,英语教学的地位更是日渐突出。然而,许多资料表明,中国学生在用英语与外界交流时,语用失误屡见不鲜。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时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把语言课上成知识课,忽略语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所能读懂文章的数量,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训练,结果变成&哑巴&英语。二是主张英语学习者依靠大量的模仿来学习语言,重听、说,轻读、写,结果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词语形式和意义上的讲解,忽略了说明其使用语境和实际用法,更无暇涉及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法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语用失误。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原因,论述了什么是语用能力、培养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原因
  英语语用失误有下列几种情况(何自然1997)[1]: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错误地将母语和英语的词义等同;只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等等。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指的是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语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
  英国语言学家Thomas (1983)[2]认为语用失误是由于听话人不能正确破译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而造成的交际失败。语用失误可分为两大类: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笔者认为,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对西方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即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上,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例如,两位学生看望一位生病的同学,
  A: Drink plenty of water.
  B: Put on more clothes.
  按中国人的文化,看望病人时通常用提建议的方法表示关心,但按英美人的习惯,通常不提这种建议,除非病人有这种需要,否则对于自尊心很强的西方人来说是不合适的,在上述环境中,用&I do hope you'llbe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等表达方式就准确了。[3]
  英汉两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情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出不同。譬如汉族对时间的认识是先过去后现在,空间的认识先从大处着眼再到小处,这样的思维方式给人恢宏的感观;而英语民族对时间的认识是先现在后过去,空间认识从小到大,这种思维方式跟他们讲求现实、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价值观相吻合。由于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用英语谈论到地点时,中国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照搬汉语思维——先大后小。
  (二)套用母语中的语用规则
  语言学家托马斯(J . Thomas)[2]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发生的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各自特定的一套语用规则。这些特定的语用规则是由属于特定文化群体的人们自孩提时代无意识习得,人们遵循这些规则也往往是无意识的。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即交际时直接把自己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语用失误就难免发生。学习者尽管在英语中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在日常交往中,由于母语的干扰,还会不自觉地套用母语的表达形式,造成交际失败。
  (三)缺乏言语交际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句型,在学习中缺乏言语交际训练,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对一些固定的表达形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但一旦真正使用时,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在向别人问&晚上好&时,脱口而出的却是&Good night&;在接电话时会说&Who are you ?&。学生并非不知如何作答,但由于缺乏练习口语的机会,在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就会因紧张、不适应而出错。
  (四)缺乏对语体的认识
  语言形式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对话双方的关系、讨论话题的内容、背景、交际的方式等都影响对对话形式的选择。Halliday(1989)曾指出:&选择错误的语域,是外国人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最常犯的错误。&传统的语言教学偏重于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死背离开语境的孤立的句子,结果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他们往往不注意对方的身份,说话的氛围和场合,不注意使用恰当的语体而导致交际上的不得体。例如,对熟人、朋友使用过于礼貌的语言;或对陌生人及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等。
  (五)培养语用能力的意识淡薄是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我们的英语教学,不难发现培养语用能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下面摘自国内一本英语教科书的例子颇能说明问题:
  —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Guangdong.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Hubei .
  —Is your wife from Hubei too ?
  —No,she isn't . She is from Sichuan.
  —Are you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wife ?
  —Yes,I am.
  —How often do you write to your wife ?
  —Once a week.
  西方人认为,在交际中直接打听他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宗教和政治信仰等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而在中国,这些信息一般都可以直接打听,无须避讳。教材编写者显然没有注意到汉语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用这样的教材来教学,学生是可以学到英语的一些正确形式,但它们都是一些不合适、不得体的英语。从使用英语的角度来判断,这就是语用失误。用这样的教材显然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语用能力的含义及语用能力教学的必要性
  对语用能力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4,5]Savignon(1991) 认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用能力是非本族语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Bachman (1990) 的模式里,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被分成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部分。前者由&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构成,后者由&施为能力&( illocutionary competence) 和&社交语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组成。施为能力指的是了解交际行为并懂得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指的是根据语境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
  何自然先生(1997)[1]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以从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来解释。为使语言表达得体,语言使用者必须懂得针对特定语境,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要真正理解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了解语言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比如能够区分以下两种意义:说话人所使用的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说话人要通过这些词语意图表达的意义。
  英语教学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三个原因:有些语用知识具有普遍性;有一些语用知识可以成功地从母语迁移到外语里;语用能力会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发展而自然发展,并不需要教学介入。
  教育心理学早已表明,学生并不总是把可用的知识和策略迁移到新任务里。外语学习者常常倾向于对话语作字面理解,而不对话语进行推理,也不充分利用语境信息。Fukushima (1990) 和Tanaka(1988) 就曾发现,虽然学生在母语里选择语用策略时对语境高度敏感,他们却对外语的语境变项不加区分。[6]可见,语用能力是需要教的。
  教学所起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必须具有语用知识,鼓励学生把母语的语用知识合理地转移到外语语境里。Bardovic Harling 和Dornyei (1997)的报告提到,让匈牙利和意大利的英语学习者辨认两组不同的语句,一组是语法不正确但语用得体的语句,另一组是语法正确但语用不得体的语句。结果发现,学习者对第一组语句的辨认较之第二组要容易得多。这就足以表明,若不将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外语教学只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但对学生外语语用意识的培养则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英语教学中要采取措施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防止语用失误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交际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用能力在英语教学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忽视培养语用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语用能力欠缺可以解释为什么学生具备了语言知识却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语用能力需从提高语用意识入手,首先要提高教材编写者和英语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
  教材编写者若有了强烈的语用意识,就会自觉地把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本文所提到的那种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材就得以杜绝。与教材编写者相比,英语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任务,教师语用意识之强弱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之成败,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尤为关键。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语用意识,增强自身的语用能力,进而才有能力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我们要提倡英语教师学习语用学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英语教学,纠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把培养语用能力落到实处。
  (二)创造语言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
  语言学家Little Wood说过:&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越频繁,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就越模糊。&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内加入大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方式,如分组或配对练习,设计不同的语境,让下列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命令&这一交际功能:
  1. You haven't finished your homework.
  2. You should not be late next time.
  3. Do you want to come in now?
  4. Why don't you come over?
  5. You might close the door?
  以上练习旨在使学生明白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使其克服&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的倾向(Criper and Widdowson 1975),这就有利于学生减少在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例如,学生也许不再错误地认为,要发命令就一律使用祈使句,要提问就一律使用疑问句。
  人类的言语交际都是在特定的语境里进行。当说话人的话语模棱两可时,听话人就需借助语境来确定其含义。练习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意识到交际中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可能会大大超出它按字面编码表示的意义,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可以在语境的帮助下收窄或放宽字面原义(Deirdre Wilson 2001),以获取说话人刻意表达的意义。
  情景教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为他们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功能。这种场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能从容应对。
  (三)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重视文化差异、尊重西方礼仪的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教授一门语言,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这门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专业人士包括语言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 的培养,更应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文化背景对语言影响的重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把自己所了解的或亲身体验过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内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对文化背景知识做到随时遇到随时教,这其中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书籍,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料。要让学生懂得语言知识,不等同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不了解外国文化背景,而从本国文化背景出发,来进行那怕是最简单的交际,说出来的话,即使语音、语法、词的搭配都正确,且符合&语言规范&,但人家却听不懂或说了有失礼貌,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四)改进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
  在真实的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受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支配的。不同的场合,选用的语言及正式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向他们介绍不同的场合对语体形式的不同要求。让他们了解到,同样一种语言功能在不同的场合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影视作品是生活场景的载体,通过观察影视作品的语境里的表达手段,学生得以将社交语用学和语用语言学两方面结合起来,在语言形式、语用功能、社交环境和文化意义之间找到联系,获得发展自身语用能力所需的相关信息,提高语用意识。同时通过看这些反映英美人生活的影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了解、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学生能学到地道的、活生生的英语,而且能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以及年轻人对婚姻、爱情的观念。
  英语教学应确保给学生提供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入,不是让学生去模仿英语本族语者的行为模式,而是要保证学生在正确的输入基础上积累语用知识。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充分掌握和了解。英语教师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语用失误,同他们一起分析其原因,有意识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时的文化意识和语体意识,防止因此而导致的语用失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1983,(4).
  [3]庄冬文.英语语用失误及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Wardhaugh 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2000.
  [6]Shibata.A.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pt 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J].JAL T Journal,).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