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业发展银行怎么样样业?

“存款保险”是银行破产前兆? 业内人爆料存款究竟怎么最划算
12:02:45 |
编辑: Bestet
日讯,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出炉,“存款保险”这一在业界早已讨论数十年的概念,终于走到百姓面前。银行的存款上保险,这是不是银行也将破产的前兆?家中存款拆成50万一份,就能保平安?遑论存款保险对于金融行业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意义,老百姓对这一概念,仍然存在种种认识模糊。
【百姓疑虑】现在看来,钱还是存在大银行里安全?
张宇(32岁,公务员):
存款保险我两年前就听说过,这次正式征求意见,我觉得还是与经济情况有关联的。
就好比十年前,银行都是国营的,破产就跟天方夜谭一样,有没有这个制度一个样。但现在银行上市的上市,民营的民营,破产的可能性就大多了,那政策就需要一个配套托底的东西出来。这就好比原来开车没有交强险,但后来私家车多了,出事的多了,就必须强制保险的道理一样。
我看有的解读说即便有这个政策,也不用担心银行破产,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银行现在也分大小,那就都没有破产风险?肯定不是吧,老百姓还是得多动个心眼。
唐女士(73岁,退休职工):
我和老伴攒了一辈子,好歹存了几十万,分别存在我和我老伴名下,都在国有银行里。这些年,有些银行到小区宣传它们的存款利率高,我老伴曾经动心了,想把钱拿出来存过去。现在看来,还是不能动!钱还是存在大银行里安全。或者等过几年,我们俩走不动了,脑子也糊涂的时候,就赶紧把钱取出来,留下自己的养老钱,就搁手里放着。剩下的给孩子们分分,至于他们要存起来还是要干啥,都随他们好了。
【专家解读】“老百姓的直觉,有一定的道理”
董希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老百姓担心今后银行出现破产,应该说这样的直觉,有一定的道理,但没必要太过焦虑。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的经营分化也日渐明显。大中型银行的破产风险非常低,尤其是中农工建这些大型银行,不要说是破产,稍有一点问题,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存款这么简单。可以说这些银行“大到不能倒”。
但有一些小的银行,县市一级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今后就会有破产的可能性。尤其这些银行要吸引储户,就要提高存款利率,同时要赚钱,就得提高贷款利率,去寻找愿意承担高利率贷款的客户。往往这样的客户,带来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那搞不好银行的经营就会出现问题。
当然买车险也不一定就要发生车祸,有了存款保险制度,也不是说银行就会倒闭破产。就算小银行经营不善,还有可能被大银行接管、收购,不是立即就走到破产这一步,因此真用到存款保险的可能性非常低。
【百姓疑虑】钱存在余额宝,能不能“上保险”?
王小川(33岁,IT企业员工):
对于现在年轻的一代人来说,其实存款保险的意义不大,因为从我身边的人来看,把钱都存银行的人几乎没有。大家的资金都在基金、股票、理财产品这些投资上面,毕竟要追求一定的收益吗。
这些投资的风险也是有的,比如我一个同学吧,一年收入也才七八万块的样子,可股票前两年就赔了有七八万,前几年的积蓄赔了大半,这样的损失是没人给“保险”的。
现在银行本身发售的投资产品也很多,比如理财产品。从今后发展看,理财产品的比例肯定越来越大。比如一个人有100万的资金,没准90万都是理财产品,只有10万是存款。那么如果银行破产,是不是只赔这10万?现在这个问题可能还不明显,大家意见不大,可再过几年就说不准了。
张晓晨(28岁):
不知道这个存款保险制度,涵盖的银行里面有没有余额宝呀?余额宝算不算银行呢?因为存款利率高一点,我有十几万的存款都放在余额宝里,觉得每天的利息比放银行里高了好几块。我希望这个保险制度能把所有的吸纳存款的机构都涵盖进去。
【专家解读】“要明白收益与风险并存,今后要有所选择”
可以肯定的是,余额宝一类的产品,是肯定不会被纳入到存款保险的范畴里面去的,这不符合《存款保险条例》所规定的范围。
存款保险“保”的是存款,而余额宝其实是货币基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产品。过去余额宝乃至其他一些投资产品,宣扬自己的收益的时候,总是拿自己跟存款收益去比较,说自己的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多少多少倍,这种比较方式带有严重的误导。
而存款保险推出后,老百姓就更要明白收益与风险并存的道理,今后要有所选择。银行存款收益相对低一些,但风险是非常小的,是有多重保障的;而货币基金的风险虽然也很低,但风险就要大一些;至于一些P2P产品宣称的收益更高,风险也会更大,投资者要自己取舍。
当然,也不排除今后有一些商业保险会推出产品,为余额宝一类的产品投保,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
【百姓疑虑】“存款搬家”划算不划算?
江奇(银行业从业者,28年从业经验):
现在,我们的银行体系发生了变化,除了几家大银行之外,也出现了很多合资银行、外资银行甚至民营银行,这些年它们都在用各种方式揽储,我们很多银行即使是民营银行,也是有分行、支行等众多网点,一旦任何一家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全国金融环境。这个时候,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是保障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利益,另外也能保证金融环境的稳定,避免出现大的金融危机,这是一个好事。
普通老百姓如果想规避风险,其实很容易操作。把存款分散存到几家不同的银行,或者把存款分散存在家庭不同成员的账户下面就好。
陈先生(67岁,退休职工):
有人说最好的办法是把存款分散,我觉得这样的方法不妥。现在老百姓手头有点闲钱,都愿意收益高一点,现在很多理财产品都有门槛,你都拆开存,很多理财产品都买不了。
而且岁数大了,记性就不好,我这个岁数还愿意琢磨琢磨,能倒腾倒腾,但再过几年,真把钱存几个银行,没准自己就搞乱了。
我觉得政府不能光搞一个存款保险条例,还应该下大力气给存款人科普一下相关的细节,比如这50万的保险额定下来了,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专家解读】“如果一些小银行突然推出特别高的利率,要注意”
随着金融制度的改革速度加快,未来的银行会呈现异质化发展的情况,也就是说每家银行的服务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会有差距。但总体来看,大中型银行的存款利率差距不会很大,老百姓没有必要因为50万这个限额去分拆自己的存款,事实上有个保险只会加一道防护,没有必要担心。
单纯从收益率来看,将资金拆开,也不利于享受银行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协议利率,操作上也不便捷,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如果未来有一些小的银行突然推出特别高的利率,储户倒是要注意一下银行为什么要这么做。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50万的限额是通过调研得出的,能够保证绝大多数公众的利益,这与银行破产的概率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储户也没有必要去分拆存款。从目前看来,银行的基本面都是好的,并不存在特别的风险。
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金融行业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不排除会有个别银行经营出现问题。一旦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可能会存在一个银行利差急剧收窄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有些银行经营就可能会出问题。所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一个前提,我们只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后,通过它能保障好储户的利益,那么这样的话我再推开利率的市场化,即便银行出问题,储户利益能得到保障,那利率市场化的后顾之忧就会被消除。
【围观】利好保险 利空银行
@国世平本人:存款保险制度马上要推出了,对保险业是重大利好,对保险股上升无疑有重要助推作用。保险公司将会没有成本地收取银行缴纳的巨量存款保险金。为什么没有成本?因为我国的银行很难倒闭,小银行倒闭,马上会被大银行收购。推出银行存款保险是为客户存款提供保障。但对银行是重大利空,银行的成本会上升。
@童大焕:一个常识是,存款保险保的是不存款人和中央政府的险。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同时意味着银行可以破产,政府不再兜底买单,也意味民间金融可能真正开放。
@宋鸿兵:以前有政府的隐性担保,以后没有了,保险赔不起咋整?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的存款保险机构FDIC只负责25万以下的存款,倒闭的金融机构多达368家,最后还得靠纳税人救助FDIC。保险机构也要赚钱,但真碰上大危机,自己还需要国家拯救,存款人岂不多付一笔保险费用?
@毛俊PKU: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的消息是好事,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为了不出什么问题。中小规模的各种金融机构想要存活想要公平竞争,兜底的游戏规则得最先亮相。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 吴楠 周明杰 插图 宋溪/文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京北晚新视觉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20号新闻大厦酒店8层829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备案号:京ICP备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当前形势下银行业的发展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当前形势下银行业的发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20:28: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当前形势下银行业的发展.DOC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核心提示:西班牙对外银行 (BBVA)在香港的分行位于中环金融街 8号国金2期43楼,这是一片外资银行林立。凭借在拉丁美洲和新兴市场的优势,BBVA香港分行为客户提供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兼并收购项目的财务支持。一名在BBVA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总行决定清盘剩余中信银行 4.7%股份,香港分行并未收到任何官方说明,“香港分行的业务还是和以前一样。”
  西班牙对外银行 (BBVA)在香港的分行位于中环金融街 8号国金2期43楼,这是一片外资银行林立。凭借在拉丁美洲和新兴市场的优势,BBVA香港分行为客户提供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兼并收购项目的财务支持。一名在BBVA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总行决定清盘剩余中信银行 4.7%股份,香港分行并未收到任何官方说明,&香港分行的业务还是和以前一样。&
  昨日,BBVA表示将出售中信银行H股剩余4.7%的股份,距离上次协议转让4.9%股份给内地房地产商新湖中宝尚不到10天。如果交易完成,BBVA将彻底清盘自2008年以来对中信银行长达七年的持股历史。
  清盘国内银行股份的外资银行不止BBVA一家。恒生银行近日传言将出售兴业银行 10.9%的股份。就在去年中报新闻发布会上,恒生银行董事长李慧珍回答记者提问时,还表示未有出售兴业银行股份的考虑。
  除去外资银行直接清盘中资银行股票的行为,外资和社保基金最近也频频减持内地银行股。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先后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卡塔尔投资局减持,分别套现约2.6亿和1亿港元。
  一时间,中资银行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BBVA和恒生银行清盘中资银行股是商业原因主导还是担心国内金融反腐带来的政治风险?中外银行间的合作模式是否未达到预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补充资本金充足率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曾经是BBVA中国首席经济师。他认为BBVA选择清空中信银行股票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补充资本金充足率。
  BBVA是西班牙第二大银行。受到欧洲央行统一监管体系的影响,欧盟成员国内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成本过高。&刘利刚透露,BBVA是系统性很强的银行,会严格遵守欧洲央行的监管规定。目前西班牙经济不景气,房地产行业进一步下滑,要想达到要求的资本金,直接卖掉已有银行股份会更加便捷。
  资本金充足率其实并非只有欧洲银行需要考虑。《巴塞尔协议Ⅲ》规定,全球各商业银行5年内必须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从现行要求的4%上调至6%。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4.5%,2014年为5.5%,2015年达6%。同时,协议将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从2%提升至4.5%,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3.5%,2014年升至4%,2015年升至4.5%。截至日,全球各商业银行必须将资本留存缓冲提高到2.5%。
  受雷曼兄弟破产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在2010年提出,在一年内迅速获得最终通过。日正式开始实施。
  协议实施后,日, BBVA提交申请,以9.44亿欧元的价格将中信银行5.1%的股份出售给中信集团 。当时,BBVA表示此举是为了增强该机构的清偿能力。核心资本将在交易后扩大到24亿欧元。
  受到巴塞尔协议监管的还有香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已超过10年。2004年,恒生银行出资人民币17.276亿元收购兴业银行经扩大股本的15.98%股权,成为外资银行参股内地银行涉及金额最大及股权比例最高的交易。其后兴业银行2007年A股上市,并于2010年进行配股,恒生银行的股权被摊薄至12.8%。兴业银行于日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后,恒生银行的股权比例由12.8%进一步下降至10.9%。
  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指出,《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非常高,如果银行持有其他银行的股权将面临很大的资本压力,所以并不鼓励银行间互相持股,银行应尽量避免做买入其他银行股份的投资。香港市场的银行,更是要在亚洲区最先达到要求。
  中外银行合作难及预期
  除去监管层面的要求,中外银行合作未能达到预期是外资选择退出的另一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08年,BBVA持股中信银行H股5.1%。日,BBVA增持至10.07%。之后,日,BBVA再度增持至15%。在2013年减持后,BBVA一直持有中信银行H股9.9%。
  2009年,BBVA还与中信银行合作成立了一家开创性的汽车融资企业,并持有该企业35%的股权。同时,BBVA还收购了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业部门20%的股权。根据与中信银行签署的协议,BBVA不得在中国开设自己的零售分支机构。因此BBVA利用它在9个亚洲城市的业务点,为亚洲企业与拉丁美洲之间日益增长的海外交易提供融资。
  然而,尽管BBVA进入中国的行动可以追溯到2006年,但是合资企业经营仍旧相当困难。据媒体报道,BBVA董事长Francisco Gonzalez近日在出售中信银行股份记者会上表示,&的确没有达到我们原先的预期&。他并称一些原先规划好的合资企业并未付诸实现。
  刘利刚透露,根据他了解的情况,中信与BBVA之间关于汽车融资企业的进展也并不顺利。相关牌照的获取比想象中困难。换言之,与中信银行的合作,并未给BBVA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带来特别大的实质性好处。
  同样的,恒生银行与兴业银行的合作也面临尴尬的境地。
  &作为策略性投资者,恒生银行希望参与兴业银行的管理,但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陈昌华对记者说,&所以选择出售持有的股权也是优化恒生自身经营结构的选择。但由于出售的股权较大,可能分几次完成,在市场上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寻找接盘者,且会给予一定的折扣,最有希望成为接盘人的是愿意配置银行股的基金经理,他们在二级市场也比较难一次性大量买入如此多的银行股股权。&
  至于为何外资选择在此刻清盘或者减持,陈昌华分析称,外资减持主要原因是内地银行股低迷了很久,机构发现股价近期有所反弹,选择抛售属于获利出货,但同时也有其他机构入场增持。
  依然看好银行股
  清盘中资银行股并不代表不看好中国市场。
  BBVA执行长Angel Cano表示,BBVA并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将保留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目前,BBVA在香港和上海成立了分行。刘利刚称北京的办事处将来也会变成分行。
  &BBVA只是希望在中国市场可以另起炉灶。&刘利刚表示,BBVA会有很大可能以自己的品牌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建立分行。随着对外资监管的放松,BBVA布局中国的步伐会加快。
  同样,虽然中资银行股频遭减持,但陈昌华依然看好银行类股票。&外资在香港市场减持银行股并没有形成规模,几十亿的资金不能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陈昌华表示,内地银行股的估值目前处于合理的水平,而且股息分红比率高,有一定的吸引力,市净率和市盈率的水平也处于低位。石油、煤炭等资源类行业的股票受经济周期影响非常大,相对而言,银行股对经济波动敏感较弱,只要经济水平不是特别差,不良贷款比率上升速度不明显,对内地银行股前景看好。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内地银行的贷款增速不是很快,虽然盈利增长有所放缓,但是对比整体行业的低估值而言,外资投资并没有把银行的盈利能力当作主要的考虑因素。
  陈昌华认为,内地金融反腐虽然对投资者的情绪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担忧因素。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认为,从长期看,金融反腐利好银行业发展。管理层变动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不大。&只要银行资产优质,个人贪腐带来的利空因素很快就会被消化。&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关键词:新兴市场 全国社保基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当前投资热点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您的位置: >
> 银行业经历最严重“钱荒” 钱放银行还安全吗?
银行业经历最严重“钱荒” 钱放银行还安全吗?
发布时间: 16:12:49
来源:卡盟网
浏览次数:90 次
【本文导读】银行业经历最严重“钱荒” 钱放银行还安全吗?(本页)【现状】银行业经历最严重钱荒 热衷楼市投资成祸首【回应】央行回应:强化流动性管理 促进货币环境稳定【影响】银行业|银行业“亚健康”忧虑 高增长难持续“钱荒”倒逼银行业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托市场|“钱荒”或引爆信托“资金池”风险理财产品市场|“钱荒”背后藏“钱慌” 理财产品兑付压力或小于预判股市|中国式“钱荒”导致A股暴跌 重回“1”时代纷纷跳水 兴业民生最受伤|内地钱荒港股失守二万 面临死亡交叉国指更凶险楼市|房企存货或超1.56万亿 “钱荒”下土地市场预计会转冷【分析】银行昔日“烧钱” 烧出今日“钱荒”北大学者:“钱荒”是银行间流动性不足引起【提示】须防“钱荒”演变为局部危机===精彩阅读===编者按:“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贺岁片《天下无贼》的经典问答式台词。不过如今,问题的答案或许应该修改了,在似乎无可争辩的“钱荒”面前,“最贵的已经是资金”。也有观点认为,比“钱荒”更可怕的是“钱慌”,国际评级机构有关数万亿元理财产品近期兑付的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货币市场的恐慌情绪。资金争夺战白热化:35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6%17倍于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虚构:在一场多维度远程拍卖会上,××客户的20万元短期理财资金开始拍卖,而银行的理财经理们纷纷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举牌,预期最高收益率叫价从4%一路飙升至6%仍有数家银行积极参与竞价……,最终,××银行理财经理成功拍得该资金,但是签约后却非常沮丧的表示,“这么高的资金成本,真不知道一个月时间怎么赚回来啊”? 真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临近年中时点,商业银行“借新还旧”的常用手法遭遇了结构性“钱荒”。相比于同业拆借的高息,普通客户的理财资金价格还算公道,因此银行纷纷通过调高预期最高收益、加推理财产品的方式招揽资金。银行资金“压力山大”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Shibor)大幅飙升至13.44%,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6月21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和7天拆放利率品种资金价格回落明显,其中隔夜拆借利率回落将近500点至8%的水平。据媒体报道,部分大行出借资金缓解了市场情绪。经过此次利率飙升惊魂,有交易员甚至吐槽“没见过隔夜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更有交易员作诗为证:“利差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Shibor明日,又要涨几番。我欲埋头不管,又恐总行罚钱,流动性太严!闹心一天天,做梦回前年……内有利润指标,外有监管红线……”。商业银行遭遇“钱荒”,但业内的主流声音认为从总量上来看并不缺资金,问题的关键是期限和结构的错配。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认为,此次银行“钱荒”成因复杂:美国经济复苏,热钱流出;国家整治外贸假出口,致外汇紧缺;债市风暴,资金市场人心浮动;资金从总量上并不缺,央行“挤泡沫”的决心正源于此,只是不少银行“避实就虚”,热衷于同业业务,资金链绷得太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强调应“挤出错配存量、保障定向增量”。郭田勇表示,“近日,货币市场利率飚升、流动性短缺以及央行‘见死不救’为各方关注。其实,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弹太多,大量货币没有击中靶心,而是流向泡沫、过剩等领域。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仍需稳健而不可简单的言紧言松,但对稳健的坚守必须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改革相结合”。理财产品收益率飙高“这几天有多个不同银行的理财经理给我发短信、打电话,都称其最近推出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而且都是中低风险产品”,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王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几天我忙着把资金归集到一家银行,再看看究竟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又高又安全”。事实上,临近年中,商业银行确实“求钱若渴”,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高。普益财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以来,1-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度收益率大都保持稳步增长,进入6月之后,这一增长有加速之势;另外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也在近两周上涨明显。6月中旬,建设银行在江苏推出一款期限为33天的“保本”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39%,而同期银行的活期利率仅为0.35%,即使是1年定期的利率也仅为3%。更有业内人士表示,该产品的性价比(保本+高收益+期限短)甚至可以秒杀很多信托产品。而招商银行的一款期限为3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7%。此外,近日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推出期限为35天的理财产品,投资5万元预期收益率6%;投资15万元,预期收益率6.2%;投资30万元,预期和收益率6.4%,投资100万元,预期收益率6.6%。无独有偶,另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也抛出了36天、预期最高收益率6%(购买金额需达到20万元)的理财产品,而该行加推的72天同类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达6.6%(购买金额5万元起)-6.8%(购买金额达到20万元)。同时,该银行也调高了既有的两个系列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事实上,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中小型银行上调了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而且,即便是国有大行也未能免俗。工商银行早在今年5月就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调高了七款系列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主要涉及无固定期限按期分红和灵活期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上调方式主要通过降低认购资金分级门槛的方式,让同样多的认购资金能够享受到更高一级的预期收益。例如,“灵通快线”个人高净值客户专属7天增利产品,原来100万元以内的认购资金只能享受到1.8%的年化收益,调整后凡认购资金在500万元以内的都可享受到2.0%的年化收益。其他几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上调幅度普遍在0.1-0.6个百分点。此外,工商银行6月22日-6月27日发行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高达5.1%,这么高的预期收益率在工行短期理财产品中是很罕见的。农业银行6月23日开始发行的一款42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而该行近日刚刚兑付同系列的一款理财产品(4月中旬发行,期限为64天)的收益率仅为4%。吸金效果未达预期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路飙升,但是吸金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期。“这款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销售日期是截止到6月25日,您在当日中午前来最好,当天也肯定还有额度,且办业务的人少不用排队”,理财经理小赵有条不紊的对客户张女士表示。而在以往,各大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通常都是被秒杀,几分钟就会被抢光。“其实目前来买理财产品的多数(客户)是原来投资的理财产品到期的老客户”,小赵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客户比较少,而且多数资金量也不大”。另一位国有大行的中层管理人员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经常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的资金往往已经被银行“吸纳”,目前能够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一部分是从定期和活期中转变过来的新增资金,另一部分是此前理财产品到期的老客户的资金,这些钱原本也在银行的体系内,只不过是在不同银行间进行搬家,因此很难成为真正的增量资金。在他看来,端午节后A股暴跌导致的从股市撤退出来的资金、以及从黄金交易中撤出的资金等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救火资金”,不过这些资金的规模主要取决于这几大投资市场的变化趋势,并不很稳定。6月以来的中国式钱荒,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纪录,堪称我国银行业经历的最严重钱荒。 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狂飙,各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焦虑与挣扎,生动呈现了中国银行业眼下的资金困局。银行真缺钱吗?5月末广义货币达104万亿元,同比增15.8%,流动性本应非常充裕,但资金流向了哪里?银行间市场风声鹤唳,央行因何按兵不动?这一轮钱荒,虽然是发生在金融同业市场,但影响正波及包括券商、信托、小贷在内的整个金融业,这些行业正发生怎样的变化?“利率多高我们根本不看,我们只要保证借到钱,只求保证流动性,6月初以来我们基本就只借入不拆出了。 ”某农商行交易员上周五称。“没见过隔夜拆借利率超过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这是不少交易员相互间的无奈调侃。就在6月20日隔夜拆借最高飙升至30%的当天,某银行临时调整大额转账规定,5000万元转账需提前预约,6月21日进一步要求1000万元转账也需提前预约,而此前1亿元以上转账才需要提前预约。来自各方面消息显示,始于6月6日的钱荒正愈演愈烈,虽然上周五因四大行放钱而略有缓解,但银行系统的共识是,本月末资金只会更为紧张。而7月中旬以前,钱荒能否得到缓解,还是未知数。6月钱荒事实上,央行5月底以来停止通过逆回购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反映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情况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已开始攀升,隔夜拆借利率逐渐从2%~3%上涨至4%以上。但真正将银行间市场资金趋紧暴露于公众面前的,是6月6日关于两家中型银行交易违约交恶的消息。虽然两家银行随后否认违约交恶,但银行间资金市场的恐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事后数据显示,5月份外汇占款增长骤然放缓已为资金紧张埋下伏笔。今年前4个月外汇占款新增规模超过1.5万亿元,每月新增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但5月份新增规模却缩减至668.6亿元。与此同时,5月末以来央行不再动用逆回购等工具投放流动性。“此前央行通常会动用工具调节外汇占款给资金市场带来的影响,这也令银行习惯性预期,央行会在资金紧张时再度出手。但6月初以来,无论资金面如何紧张,央行一直按兵不动,银行的预期一再落空,这也是导致此后银行间市场钱荒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申银万国银行业高级分析师倪军分析称。端午节前夕,6月8日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大涨至罕见的9.58%,而如此大涨的现象通常只在提现需求旺的春节前后出现。端午节后2周内的短期限同业拆借利率虽有所回落,但1个月、3个月期限同业拆借利率继续上涨。上周注定是众多交易员们难忘的一周。隔夜拆借利率上演了疾速狂飙的一幕,6月19日上涨至7.66%,6月20日跳涨至13.44%,当天曾一贯扮演资金融出方角色的大行也不再拆出资金,甚至在市场上借入资金,一时间令市场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资金主要囤聚在大行,连大行都不拆出了,中小银行就更缺钱了。资金分布的结构性失衡以及银行预期季末时点资金更紧张、存款波动更大,种种因素加剧了钱荒。”倪军称。“必须为季末做考虑,一来6月末作为商业银行的半年考核时点,贷款会大幅增长;二来6月末时点拉存款必然疯狂,大额资金的转账有段时间是在途的,转出和转入两家银行账上均不能体现这笔款项,存款大幅波动压力不言而喻。”上述农商行人士称。借款万般难。一些银行不得已拆入较长期限的资金,1个月期限、3个月期限Shibor利率自6月6日以来持续上涨,其中,3个月Shibor利率累计涨幅达 48.70%,而累计涨幅最高的是1个月Shibor利率,达到惊人的90.50% 。6月19日以来,连此前很少波动的6个月以上期限的同业拆借利率也开始上涨。“短期限资金根本拆借不到,无奈只好借长期限的,长期限利率也是拆出方要多少就是多少。”上述农商行人士称。倒逼银行调结构种种行为显示,央行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会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救急,即使在拆借利率飙升的6月20日,央行照常发行了20亿央票。“央行的坚持不无道理。国内实际上是不缺资金的,只是大量货币被资产领域吸走,央行的意图就是将这些货币逼出来,回流至实体经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实体经济释放宽松的流动性。”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称。目前国内闹钱荒与号称全球最多的货币供应量极不相称。就在今年5月份,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就已超过百万亿达到104.21万亿元,同比增速依然高达15.8%。“货币多发了,大家就有积极性投向资产领域,比如房产、土地、资源类等,而做实业回报不高,因此投放再多货币也是流向资产领域,也还是难免出现钱荒。”陆磊称。当下的市场表现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但是,由于货币的供应量充裕,不少大型企业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与此同时,游资仍在寻找炒作的概念,民间借贷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境遇也并不相同。两相对比不难发现,6月以来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这也印证了“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的判断。与增速平平的贷款相比,快速膨胀的影子银行将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等领域,其中包括银行快速膨胀的同业业务。这造成了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同业资产不少期限在2~3年,但负债端主要靠超短期同业拆借不断滚动来维持,因此央行一拧紧水龙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倪军称。“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资金一时间抽不回来,资金面紧张也就不会很快得到缓解,具体要看7月中旬过后的情况。”上述农商行人士强调说。摆在银行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加快去杠杆应对当前困境,影子银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商业银行去杠杆也没那么容易,如果市场上只有一两家银行在去杠杆还好办,现在众多银行都在忙于去杠杆,交易对手会非常稀缺。银行最后就会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要求企业提前还款;如果企业不能提前还款,银行的第二个选择,就只能是减记、计提拨备。”倪军称。“银行应趁这个机会收敛表外业务,不能因为表外业务不占资本就无限制扩张,同时提高短期贷款和票据的比例。”陆磊称。事实上,随着同业拆借利率暴涨,而同业资产期限较长、收益率相对固定,银行的同业业务成本和收益已经出现倒挂;而另一方面,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的募资成本也在节节攀升,近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快速攀升至5%以上,而此前收益率大多在4.5%以下甚至更低。央行24日首次就“钱荒”正式公开表态。央行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自5月末以来在银行体系内蔓延的“钱荒”仍在持续。截至6月24日收盘,沪指跌5.30%报1963.24点,深成指跌6.73%报7588.52点,其中银行等金融股和地产股领跌。同时,国内期市几乎全线下跌,沪铜、橡胶、白银等跌幅超过2%,国内金价跌幅接近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也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资金紧张的局面应该不会持续很久。”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商业银行在6月份面临二季度存贷款规模考核,短期存款冲规模导致市场资金紧缺,资金成本上升在所难免,同时6月底、7月初又是存款准备金缴款和财政缴款的时点,流动性上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的资金紧缺。“钱荒”暴露了商业银行盲目扩张的潜在冲动。在5月份信贷增长弱于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一些商业银行认为央行或将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提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抢夺市场空间。加之数额庞大的理财产品陆续到期、外汇存贷比进一步规范、银行半年度业绩考核临近等因素,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顿时膨胀,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也极度紧张。其实,对于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104.21万亿元的中国金融业来说,缺钱只是一个借口。近几年来,由于银行通过信贷扩张资产规模受限,而拆借、回购等同业业务资本占用和政策监管都相对较少,成为银行机构增加杠杆、扩张资产规模的优先选择。因此,资金充裕的大型银行通过频繁拆出,获得了“以钱炒钱”的额外收益;小型银行通过拆入资金,借短贷长,实现了信贷业务的“***”。以往,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降息、逆回购操作等方式释放流动性。近期,“摊子铺得太大”的商业银行拼命从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以期倒逼央行“放水”。但这次“钱荒”持续了一段时间,央行始终没有出手缓解“旱情”。“此次央行不出手,并不意味着政策要开始收紧,而是敦促商业银行按照审慎经营的思路来加强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鉴于经济持续大幅回落可能性偏小,以及境内外利差趋于收缩等因素,央行放松流动性的必要性明显降低。“当前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办公厅24日发布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首次就“钱荒”正式公开表态说,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央行指出,商业银行应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央行还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央行的表态引起积极反响,短期资金面紧张状况趋于缓解。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下跌,其中隔夜、7天、14天利率分别回落200.3、123.2、147.7个基点,至6.4890%、7.3110%、7.0890%。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也全线下跌,其中隔夜、7天、14天利率分别回落867、212.5、219.5个基点,至6.6300%、7.2750%、7.1050%。“银行间资金利率高企,是短期资金供应紧张的问题,央行会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向市场释放政策信号。”连平说,随着季节性和阶段性因素消退,7月初以后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望逐步缓解,应该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国式钱荒昨日再度将银行股抛在了风口浪尖上多只银行股跌停或接近跌停,且近半银行股破净。虽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有所回落,但市场对资金面持续紧张的担忧却并未缓解,银行股以汹汹跌势,将市场对钱荒持续发酵的忧虑做出了充分的注解。银行的理财及同业业务当中的期限错配较多用于支持房地产及地方融资平台项目,由于这类项目资金链收紧,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压力也随之将上升。钱荒引发股价慌Shibor的暂时回落,并未减轻市场对于资金面持续紧张并引发后续反应的担忧。钱荒出现,对银行的直接影响是影子银行的相关业务,包括同业业务、表外理财等。“目前同业业务成本收益已出现倒挂,好在过去盈利颇丰,这段时间即使处于亏损状态也能够承受。”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称。银行表外业务并非银行主要收入来源, “在预期改变之前,表外业务去杠杆应该会持续,但也不会急剧收缩。长时间以来,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些银行利润的超预期增长,既然表外业务受到冲击,利润超预期增长的因素可能随之消失。”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银行业分析师沐华称。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则表示,钱荒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可能被放大了,粗略估计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在1~2个百分点,但在钱荒缓解之前,银行股恐难有较好的表现。沐华认为,银行股投资可等待9、10月份的机会,届时钱荒或可得到缓解。间接影响难估算更让市场担忧的是钱荒持续下去给银行业带来的间接影响。通过表外业务银行可赚取手续费收入或收益差,但一旦表外业务出现风险,银行很难保证表外业务风险不传导至表内。“如果暴露的问题不是很多的话,由银行表内贷款承接表外业务的情况过去确实存在,如果问题暴露过大,银行恐怕就有心无力了。”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称。“资金紧张会沿着影子银行收缩信用扩张慢下来货币供给慢下来的路径向实体经济传导,给实业带来挤出效应进而导致银行不良上升,利润受挤压。”申银万国银行业高级分析师倪军说。“ 银行的理财及同业业务当中的期限错配较多用于支持房地产及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在流动性持续收紧之下,这类项目的资金链将首先面临压力,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压力也将上升。”某银行客户经理通过手机短信向推荐,该行“6月25日-30日发售的59天理财产品,5万元起年化收益率6.2%,30万起6.5%,100万元起6.8%。另外还有一款起点金额为100万元,时间为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更高达7.0%”。短期理财产品年化率大幅上涨并非个别现象。普益财富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称,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流动性的突然紧张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上涨。对此,有专家戏言,为了“吸金”银行拼了。而更多专家则提醒,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这在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蒙古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流动性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商业银行经常要面对的。苑德军认为,在金融自由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环境中,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压力远远大于过去任何时期。流动性管理也显得比任何时期更加重要。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控,某国有大型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透露,引起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有: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经营损失、衍生品交易风险和附属机构相关风险等,对此,该行定期会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而测试结果显示,压力情况下流动性风险虽然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可控范围。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虽然自2003年开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促使我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其流动性管理意识和方法仍不尽如人意。有业内人士坦言,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一直存在惰性,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流动性风险的凸现,令商业银行不得不正视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那么流动性管理应该从何处入手?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就建议,商业银行应按国家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信贷投放实现的利差收入仍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渠道。”王勇认为,目前,银行依然存在通过信贷扩张增加收益的冲动,而在经济形势下,这一做法带来的风险极大。因此,他建议,银行机构需要稳健经营,主动调整信贷投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存在期限错配情况,如短期拆借长期化或拆短贷长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繁荣情况下,期限错配的负面影响会被掩饰起来;而经济处于下行趋势时,错配就会放大银行经营风险,银行应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错配情况发生。苑德军向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自我平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从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另外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脱媒趋势加快,影子银行体系迅速膨胀,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对此,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对于影子银行的整顿和清理是大势所趋,主要手段是分类排查、总量控制,并通过适度的风险暴露促使影子银行业务的冷却和调整。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因此影子银行由金融创新、杠杆操纵和过度交易等带来的风险就自然转移分散到银行业市场之中。考虑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转换的频繁,因此商业银行应严防表内资金流向私募基金等影子银行机构,避免因流动性管理的脆弱导致金融风险的蔓延。王勇表示,解决流动性风险的根本途径需要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他认为,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产品和业务复杂性和关联性不断提高,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态不断变化,流动性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也在增加。商业银行要想防止金融交易偏离正确轨道,有效途径就是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做文章。无法回避的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一些金融业务创造了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脱离了实体经济。针对这种情况,苑德军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不仅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也会放大金融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因此,银行强调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将从根本上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中国近期出现的“钱荒”引起各方关注。“中国即将发生美国式金融危机”、“中国将遇到金融改革的滑铁卢战役”等悲观论调开始影响人们的情绪。昨天的股市大跌,完全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因为近几年,人们对银行的“暴利”传闻深恶痛绝,银行几乎成为人们“杀富”的主要对象。银行股的下跌,导致大盘跌停,值得忧心,因为这些是“非正常因素”造成的不正常现象。毫无疑问,目前出现的银行“钱荒”和股市异常开始动摇人们的信心,甚至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前景的乐观态度。在期盼新的救市政策出台前,我们应了解造成当前“钱荒”和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目前似乎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和银行对着干。在世界面临金融危机时,唯有中国的银行业保持高额利润,去年银行年报的收益都高于其他主流行业。这些利润的取得,主要依靠垄断,人们的不满情绪始终不得发泄。如今,市场开始在改革30年来第一次真正发威,市场反对垄断是眼下金融风波的直接主因。第二,这次“钱荒”的爆发,是对近几年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一次清算。中央和银监会,近年来为了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流动性的过度发展,不断出台限制政策,但各家银行使尽各种招数规避监管。例如:通过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或利用表外融资方案,使各家银行的信贷规模并没实质性缩小,相反却有“冒顶”,“跑水”风险。前几年银行间“荒钱”,“烧钱”之风甚嚣,造成今日的“钱荒”。第三,近几年中国在基础建设、在刺激经济的同时造成资金过剩的错觉,而且大部分资金流向国企、央企。许多企业并没有把钱用在改善生产,改进环境的关键环节,而是投在理财产品上。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许多企业故意逾期不还钱,造成银行的资金链断裂。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最大、最不靠谱的资金黑洞,稀释了中国经济的自我修补能力。第四,前几年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纷纷到期,各行面临还款的巨大压力。为能够保持市场的稳定,各家银行只好不断再推出新的理财产品,不断吸收新的资金入市“以新还旧”,甚至采用银行间拆借手段解决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最近市场上票据贴现极为火爆,从另一个侧面证实当前“钱荒”的真实面目。这次“钱荒”的发生,至少颠覆了传统的几个观点:认为国家会帮助因为***造成损失的银行买单,国家会死保银行不倒,国企肯定会还钱,政府借钱一定能还。这些观点的改变或许是个好事,至少会教会人们如何真正的按市场规律办事,人们会尊重市场对银行的评价来选择投资伙伴。这就是市场净化功能的真实体现。政府应考虑建立实体金融的概念,不再让金融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因为,当前的金融业早已物质化,产业化,属于新型制造业的范畴。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实体化,有利于透明监管,至少可以提前知道“钱荒”的发生。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管好银行,而不是要砸掉银行,更不是靠非市场手段去“抢银行”。如何解决眼下的“钱荒”风波,考验当局的智慧和承受力:收缩太紧,可能会使个别银行面临破产,产生挤兑,这将是中国经济的灾难;而放松同样意味着巨大风险。如何恰到好处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又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掌握好“力度”、“时机”,非常重要。“普通储户不必为钱而慌”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称,“钱荒”是银行间流动性不足引起当存款不再是“保险箱”时,储户会更偏好国有大型银行,会给中小银行造成很大的冲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中国之前也有存款保险制度,只不过是隐性的。现在如果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则为显性制度,对中小储户更为有利。——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新京报讯 (记者金彧)“连日来银行间上演的‘钱荒’只会让银行很慌,又不是存款利率调整,不会影响储户。”昨日,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告诉记者,“钱荒”只是银行间流动性不足引起的,普通储户不必为钱而“慌”,国家信用很靠谱。央行正推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如果银行倒闭了,储户的钱谁来赔偿?”多数人并未考虑过。央行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完善实施方案,推动存款保险制度尽早建立。这意味着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银行不再是“保险柜”,存款也是一种有风险的理财。据悉,储户在单个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可能是50万元,超过这一限额的存款部分,将得不到赔偿。假如储户在单一银行的存款不高于50万元,万一银行破产倒闭,储户将获得与实际存款金额相等的全额赔偿;如果存款超过50万元,则最多获赔50万元,超出部分或者不能获得赔付,或者像美国和中国台湾一样,按一定比例赔付。“存款保险制度不会造成国有大型银行的倒闭,中小银行有可能倒闭。”曹凤岐认为,当存款不再是“保险箱”时,储户会更偏好国有大型银行,会给中小银行造成很大的冲击。不过,中小银行并非全无机会竞争,可以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上调存款利率,创新服务,转变盈利模式,依然还有机会。曹凤岐称,中国政府从来对银行倒闭很慎重,国家信用很靠谱,基本不会让银行倒闭。“目前储户存款没有风险”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中国之前也有存款保险制度,只不过是隐性的,由国家兜底。现在如果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则为显性制度,对中小储户更为有利。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徐高认为,隐性存款保险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造成了储户对风险的边界认识模糊。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就是储户基于对银行和政府的隐性担保信任,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没有风险。但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而且是由储户自己承担,造成了两难。建立显性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储户就会对风险的边界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哪些风险是银行和自己承担的,哪些风险是政府承担的。就像美国政府规定,十万美元以下的存款,就算银行倒闭了,政府给兜底兑付。但十万美元以上的存款,则可能有损失。同时,建立显性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还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步骤。不过,让银行倒闭并非央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本意,对储户没有太多影响。目前来说,储户的存款没有任何风险。银行间市场持续近一个月的“钱荒”,至今仍在发酵。恐慌情绪蔓延至股市,上证综指24日跌回“1”时代。当前资金链紧绷,流动性和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应警惕“钱荒”演变为局部危机。此次“钱荒”的一个核心要素,在于央行未出手对冲外汇占款增量下降等因素带来的短期资金面紧张。央行此举既有防范流动性风险之意,也有为多项改革做准备之意。一是在2008年后,地方融资平台投资“***”,银行贷款规模随之快速扩张。2010年,在贷款增速过快风险被警示后,各大银行通过理财计划和买入返售持有信托权益等资产,大量同业资金被投入非标准化资产。这种激进扩张做法积累越来越多的风险。通过此番“钱荒”,央行意在打压风险偏好,促使银行以更谨慎方式管理资产。受银监会规定影响,6月初大量票据资产转入表内,表现为信贷扩张迅猛,央行有意警示银行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二是目前金融改革有加速推进之势,年内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存款增长趋势性放缓,存款稳定性下降。在金融脱媒加快、外汇占款增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下,银行存款增长将面临持续较大压力。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发展壮大,投资渠道增多,资金出于追逐利润目的,会频繁在银行之间、银行和资本市场间不断流动,季节性波动会进一步加大,出现储蓄分流风险。存款稳定性降低,会带来潜在流动性风险。目前,一些银行已暴露出流动性问题。政策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小型银行、社区银行等机构将增多,金融供给增加将加剧银行竞争。资金供求关系会出现新问题。经此“钱荒”,暴露出银行还没有做好迎接流动性变局的充分准备。央行必须在改革继续推进前先敲响警钟。但是,此番“钱荒”还暴露出市场资金链条并不牢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断裂。当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以防止“钱荒”演变为局部危机。一是流动性风险可能触发经济硬着陆。一些银行机构以短期同业资金匹配长期限资产。在经济增速上行期,只要企业现金流能维持短期负债利息支出,风险就会被掩盖下来;一旦经济增速下行,长期资产的现金流转差不能覆盖短期负债成本,风险会开始显现。接下来,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举新债还本息,如这时央行不放松流动性,利息会快速飙升,错配的亏损会越来越大,高利息不可能持续太久。经济增速会加速下行,资产价格可能崩溃。二是折价转卖资产,资产价格如因此快速下行,将触发经济硬着陆。 二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所有资金价格标杆,无论对银行间市场、信贷市场还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动都有指标意义。价格标杆出现如此大的波动,可能破坏整个金融市场价格传导机制。风险厌恶迅速升高,对“钱荒”的恐惧情绪将可能蔓延到各金融市场,出现债券停发、股市暴跌、信贷利率飙涨和理财产品高风险等现象,这些都将极大损害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三是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对调结构素来力不从心。这决定了收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主动“调结构”效果有限。地方融资平台实质上是诸多金融风险点爆发的关键所在。在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前,银行信贷扩张难以有效抑制。一旦总量收紧,直接受冲击最大的还是中小企业——它们获得的资金利率将更高,信贷资源的可得性更低。目前,对“钱荒”触发局部危机的风险不可不察。央行有必要加大微调力度,压低市场利率;针对杠杆扩张过快银行,可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不危及金融稳定前提下,应加快推出各项改革措施;财政政策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6月24日,A股大跌逾百点。“资本市场是流动性最好、最容易变现的市场。机构们都希望把现金拿在手里再说。”某信托公司资深投资人士说。信托人士认为,如果央行“按兵不动”用意在于敦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并让银行切断与信托、证券、基金等与影子银行相连的渠道,影子银行体系将面临极大的清偿和流动性压力。“钱荒”抢钱 银行转嫁资金成本“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达到18%有什么不妥吗?别说18%,20%我们也付得起。”某股份制银行资金部相关人士“淡定”地说,“而且,资金只借7天,即便是20%的高利贷,对于资产规模上万亿的机构来说,成本又有多少呢?”在他看来,监管部门的用意再清楚不过——对以前银行不守规矩的做法“敲打”一下。他认为,银行最不守规矩的做法就是贷款期限错配。例如,企业需要一笔三年期的贷款。对银行而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笔3年期的存款与之匹配。但由于短期资金的成本更低,银行更喜欢用3笔1年期,或者更多期几个月的存款与之匹配。现在银行面临的问题就是1年期或者更短期限的存款到期了,却找不到资金来满足那个3年期贷款的剩余需求。但身为银行从业者,这位资深人士并未感到过大的压力。“银行承担的这部分资金成本最终肯定会转嫁出去。”该人士说。实际上,银行承担的资金成本已经转由融资方承担。据西本新干线的数据,上海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在6月21日已经大幅飙升46.15%至8.55%。/月。票据体现利率的飙升已经让一些做票据生意的掮客开始亏钱。而这在最近几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涨得太快了。”上海某贷款中介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一年期贷款利率已经升至10%,而上周还只有7.8%左右。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水涨船高。“我行于日至7月2日发售的“新客户专享-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之前未在该行开过卡的客户),年化收益调高至5.6%,期限58天,5万起买。”6月20日,记者收到了某银行发来的信息。一家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介绍,现在年收益率在7%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对这样的产品你可以买。大家都是赚一票的感觉,以后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但在贷款中介负责人看来,上述情况恰恰是某种悲观事件的开端。他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承受10%以上资金成本的企业凤毛麟角。即便是咬牙接受了,偿债意愿和能力有多强?如果企业违约怎么办?企业违约是否意味着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开始违约?套利风险凸显 影子银行拐点隐现近期市场资金面极度紧张,整个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6月24日,好买总经理杨文斌在好买财富的内部会议中表示,影子银行拐点或显现。杨文斌认为,风险最大的是一些期限错配激进套利的产品。一些金融机构近几年发行了大量期限错配的产品,比如,1-6个月的产品,但实际却通过期限错配投资到1-2年期的产品中。市场上一些信托公司和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发行过季度期限的产品,这些产品很多都被投到市场上中长期的理财产品中。这类产品可能首当其冲地会在这轮流动性危机中出现风险。发行这些产品很好赚钱。比如发行半年期的产品,给客户6%左右的收益,通过期限错配,转而投入到1-2年期收益10%左右的产品中,在这之间,能够轻而易举地赚到4%左右的利差。但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者在3个月到期后想退出、赎回资金,可资金实际上已经被锁定在1-2年期的理财产品中,不能退出,于是出现“爆仓”。即使项目本身没有出现问题,但流动性错配还是会导致产品不能兑付。“据我所知,部分信托公司有500亿元甚至更大的资金池,我也不知道其他第三方有多少资金池项目,但发得越多,面临问题越大。所以我们说,期限错配的产品就像‘庞氏骗局’,在没有问题的时候一片歌舞升平,投资者不会赎回,或者有新资金不断进入,期限错配可以维持下去;而一旦出现流动性收缩,新资金跟不上,很多产品就原形毕露了。”杨文斌说。信托界人士也承认,接下来信托“资金池”可能会出“大问题”。“资金池”类信托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在信托合同中并不明确资金投向,只是大致框定投资方向,例如债权、股权、其它信托等。通常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产品期限灵活,有3月、半年、9月、1年、2年等不等。据***息,目前发行资金池产品较多的为中信信托、中融信托、金谷信托、湖南信托、华信信托、华能信托、江西信托、新时代信托、中航信托等国内多家主流信托公司。这些首先面临风险的“资金池”产品,不少是信托公司和银行合作发行的。信托界资深人士认为,从产品说明书等表面信息根本无法分辨产品的真正发行人是银行还是信托公司,“有时候信托公司只是通道。只有问信托公司内部的人才知道。”该人士称。融资平台、房地产或成“重灾区”上海某大型信托公司的资深人士对目前形势依然乐观。“银行的资金紧张,但资金需求仍然强烈,这或许给信托公司创造了机会。”尽管如此,他也认为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恐怕会出问题。由各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如各地名为某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其实质就是地方融资平台。由这些公司发起地方政府项目,例如建高速、建机场、盖政府大楼等等。这些投资公司拿着上述项目去银行申请贷款。因为是政府背景的公司,又是政府项目,所以很容易从银行贷到款,一般要多少给多少。银行再把上述贷款项目的债权转卖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把这些个债权做成投资产品,例如城建公司高速项目等等,可以信托公司独自销售,也可通过银行代销,甚至可以让银行再从投资者手中募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上述产品……项目一旦违约,也就是信托产品不能兑现。“由于有些地方负债率过高,民营房地产企业也是。一旦流动性出问题,后续资金没法跟上,这些产品马上就会出问题。”信托界人士说。有券商人士称,一些地方政府杠杆比例异常高,也涉及用大量短期融资支持长期资产,而且地方很多项目没有现金流,无法应对短期融资成本的大幅波动。这样,影子银行体系会面临极大的清偿和流动性压力,“尤其是期限严重错配的资金池项目”。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公开表示,目前的业务四成是地方融资,六成是房地产。因为没有发展更好的其他业务,只好再回归到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业务。用益信托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月共成立344款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908.53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29.85%,较去年全年21.83%的占比提升8.02个百分点。券商、基金、保险等“大资管”业务放开,中小微企业转向银行融资,再加上信托诸多业务受到监管限制,使得信托融资类业务遭受多重挤压,不少信托公司业务重心再次转向房地产信托。“以前很多资金池都是为银行服务的。现在突然说不能做了,且银行的资金都没了,相当于切断了信托资金池的水源。你说能不出问题吗?”信托界人士惴惴道。“首先,6月底即将兑付的理财产品是否真的高达1.5万亿元值得怀疑,另外即使短期内需要兑付的理财产品数额较大,但由于目前股市大跌、楼市受限、金市震荡,实际上并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可供投资者选择,这部分资金选择留在银行继续购买理财产品的可能性很高,”某上市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遭遇的‘钱荒’有一部分是‘钱慌’的市场情绪造成的”。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数据来看,昨日隔夜拆放利率品种资金价格大幅回落,显示市场克服了6月20日的非理性恐慌情绪后,互信正逐步恢复。据媒体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惠誉6月21日称,在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中型银行面临的困难可能最大,存款总额中平均有20%-30%是理财产品,而在国有银行和城市及农村银行,这一比例为10%-20%。此前的6月18日,惠誉还曾发布数据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到期。惠誉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指出,短期内,偿还这些即将到期的理财产品将是内地银行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政策方向未变,7月前银行间同业拆息利率还会继续上升。“单从13万亿元来看,惠誉的总量数据就很可能不准确,而在13万亿元基础上测算的1.5万亿元的近期兑付数据就更不靠谱了,”上述上市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据悉,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要求其(上述惠誉评级的有关人士)说清楚数据来源,具体由哪些部分组成。”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市场对于理财产品规模有两个版本的数据,分别为8万亿元和10万亿元,都与惠誉的数据(13万亿元)有很大出入。其中,银行业内和多数金融机构比较认可的是8万亿元的余额总量数据。本报记者比对近年来理财产品余额发现,相关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一般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机构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分别占32%和6%;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从理财资金投向来看,大约有34%投向了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21%投向了存款,30%投向了信贷类资产,11%投向了权益类资产,1%投向了金融衍生工具;投向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另类资产、其他类资产以及未投资头寸合计占比不足3%。如果按照上述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增速(55%)测算(实际上,2012年的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已经小于2011年,今年的增速也呈下降态势,实际全年增速很可能小于55%),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理财产品余额约为8.09万亿元。单从这一点看,惠誉版数据中的13万亿元确实值得商榷,而衍生出来的1.5万亿元兑付金额由于目前没有具体公开数据做支撑,准确性也难以判断。A股拖累,港股昨再跌449点,失守2万大关,成交776亿元。新华社──内地钱荒美退市忧虑 环球跌市 新浪财经讯 6月25日消息,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地银行闹“钱荒”,A股现恐慌性甩卖,上证指数劲跌5.3%,加上美国退市消息发酵,拖累港股昨午后插水,恒指再跌449点或2.2%,报19,813点,是自去年9月升穿2万点后,首次在2万点以下收市。至晚上美股开市跌近200点,美债息升上近2年高位,港股夜期及外围ADR再分别多跌逾200点,其中夜期收报19,559点,再跌239点。资深基金经理麦朴思指,当前内地面对一个有如美国次按式的金融危机,但认为中国有3万亿外汇储备,可以为银行注资,相信内地可克服当前的问题。内地“钱荒”及忧虑美国减少买债,拖累昨日亚太股市普遍遭遇重挫,A股暴泻5.3%,跌穿2,000点大关,创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外,技术上更进入熊市。日股亦跌1.26%,韩股跌1.31%,台股跌0.45%。资金撤出 A股ETF齐插水港股昨收报19,814点,跌449点,跌幅2.22%仅次于A股,成交776亿元。有多只内银A股跌停板,本港的内银板块续成重灾区,拖累国指跑输大市,跌298点报8,938点,国指期货的成交合约更高达23.3万张,属罕见高水平。内地股市暴跌,A股ETF有资金撤出的迹象,南方A50(2822)跌5.4%、安硕A50(2823)、华夏沪深300(3188)及易方达中一百(3100)跌幅均逾5%。至昨晚美股开市,市场忧虑中国经济前景,加上美国10年期债息升至2.61厘,是近2年来高位,美股早段下跌逾200点。道指早段报14,557点,跌241点;欧洲三大股市亦下跌。外围未稳,拖累港股继续下跌,截至昨晚23:48,ADR港股比例指数再跌291点,低见19,523点;港股6月夜期则收报19,559点,跌239点,即较港股昨收市低水254点。麦朴思:中国外储巨可解困有“新兴市场之父”称誉的著名基金经理麦朴思(Mark Mobius)昨接受CNBC访问时指出,面对近期内地银行流动性紧绌问题,投资者认为中国落入了与美国相同的情况,有大量贷款会成为坏帐,银行业将大量这类贷款隐藏在所谓的信托公司里,中国当前面临危机,确与美国次级房贷泡沫时的危机有雷同之处,但2008年雷曼因流动性问题而倒闭的事件,不会在中国出现,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银行由政府持有,不会倒闭;加上中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为银行业注资。“放水”无望 内银股重灾恒指从5月高位23,493点,已累跌3,680点或15.6%,但上证综指的跌幅更大,从高位至今已跌逾两成,技术上进入熊市,换句话说,即距离整体回升还有一段长时间,期内港股相信会被拖累,同样被卷入熊市漩涡。耀才证券研究部副经理植耀辉表示,在地方债未能解决前,内地不会轻易“放水”,即使内银股继续下跌,也要等到事情有转机才可望见底。他又说,事件总有解决的时候,现时手持内银股的可继续持有,未持有的宜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考虑买入。临死亡交叉 国指更凶险国指创20个月新低,50天线(10,536点)亦快将跌穿250天线(10,525点),出现大型死亡交叉,届时国指的跌势将再加剧。即月期指报19,798点,轻微低水15点,成交合约13.6万张,全日被杀的牛证有77只。新鸿基金融高级证券分析员李惠娴表示,港股见恐慌性甩卖迹象,虽然当前港股的估值吸引,相对强弱指数更跌至19,属严重“超卖”,但现时市场情绪已主导市况走势,预计港股下一个支持位将在19,000点,她不排除短线有技术反弹,但20,700点的阻力很大,建议投资者若炒短线需谨慎控制注码。卡盟网【】受银行股领跌及“钱荒”可能持续的影响,地产板块6月24日全天大跌逾7%,134家上市房企中(按证监会行业分类)除中国武夷及4家停牌的公司外,其余129上市房企的股价集体下跌,包括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在内的27家房企跌停,103家房企的跌幅超过5%,龙头万科也大跌8.79%。对于钱荒持续可能造成的后果,业内普遍认为将给房企的资金链造成很大压力,开发商的资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房企应该会加快预售以回笼资金,并改善市场上的供需。同时房企的拿地积极性预计将大幅降低。而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上市房企的资金压力还在不断加大。其中房企存货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增长迅速,同时房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2013年一季度上市房企合计存货1.5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7万亿上涨22.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由去年一季度的-154.57亿元下滑至-274.69亿元,同比大降77.71%。而由于房企在二季度的土地市场上投入颇大,预计上半年房企的现金流状况还将继续恶化。资金链吃紧在上周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飙升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就指出,如果央行不救市,银行间流动性压力预计会在未来1个月左右内一直存在。而从央行强调流动性管理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调整来看,央行短期内不会“放水”缓解流动性,这也暗示了中国货币政策已开始由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而房地产市场这么多年的畸形发展,主要就是依赖超发的货币。一旦资金收紧,房地产的涨幅肯定会被抑制。同时,有分析认为,“钱荒”的出现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内地流动性宽松的情形将出现逆转。目前内地大部分房企,尤其是中小企,银行贷款仍然是其主要融资来源。而随着今后一段时间银行的流动性紧缩超出预期,众多房企的银行贷款融资也将告急。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银行近日出现"钱慌",而政府也没有"救市"的行为,要求盘活存量,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就是发放增量,甚至还发行央票回笼资金,进一步加剧了"钱荒"。房企的贷款占银行贷款较大比重,由于资金紧张,一些房企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尤其是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房企,将面临更高的风险。此外,对于近期部分房企疯狂高价拿地的行为,白朋鸣认为,此次政府不救“钱荒”,目的是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度膨胀,经济结构不平衡,疯狂高价拿地的房企如果没有良好的融资渠道供给所需的资金,将会重蹈绿城“卖子求生”的覆辙以求生存。而土地市场的价格会受其影响有一定程度的下跌。土地市场预计转冷而对于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房企来说,流动性紧张造成的资金问题更多可能来自于海外融资。美联储此前暗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步退出,这意味着海外流动性充裕的局面也将告一段落,龙头房企境外融资的宽松局面亦将不再。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外流动性趋紧,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成本肯定会增加,发债难度受市场环境不乐观的影响也会提高。房地产市场即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能够拥有融资渠道的房企才能有实力获取高利润。此外,对于近期部分房企疯狂高价拿地的行为,白朋鸣认为,此次政府不救“钱荒”,目的是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度膨胀,经济结构不平衡,疯狂高价拿地的房企如果没有良好的融资渠道供给所需的资金,将会重蹈绿城“卖子求生”的覆辙以求生存。而土地市场的价格会受其影响有一定程度的下跌。而在整个市场流动性趋紧,且中央坚持不救市的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房地产价格走低有很大的可能性。由于房地产企业需要银行贷款进行资金周转才能保证资金链的顺畅,而银行贷款资源有限,房地产企业预计会采取降低房价的策略回笼资金以维持正常经营。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银行业经历最严重“钱荒” 钱放银行还安全吗?”内容由卡盟网搜集整理,如转载请请注明出处并加入出处链接,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卡盟网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作参考。
“银行业经历最严重“钱荒” 钱放银行还安全吗?”其他相关文章
郑重声明:卡盟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卡盟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用卡申请推荐
1农业银行中国旅游IC信用卡
2农业银行红太狼信用卡金卡
3光大银行轻松及时贷乐惠金卡
4光大银行mc足球刀把卡
5光大银行VISA阳光商旅信用卡金卡
6光大银行“福”信用卡金卡
7光大银行阳光信用卡
8光大银行嘉人香水信用卡
9光大时尚联名信用卡金卡
10光大旅游主题卡
信用卡贷款攻略
如有意见、反馈或投诉等情况,请!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卡盟网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发展银行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