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航天员的名字字及飞船升空日期

神州十号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哪里发射 三名航天员分别是谁
    来源:未知  点击:次
   [导读]:
目前神州十号飞船运载火箭已经运抵甘肃酒泉,神州十号飞创将于今年6—8月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次进行有人交会对接。......
神州十号发射时间初步确定 将于6&8月择机发射。目前神州十号飞船运载火箭已经运抵甘肃酒泉,神州十号飞创将于今年6&8月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次进行有人交会对接。
神舟十号运载火箭运抵酒泉
今年6&8月,神舟十号飞船将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微博)目标飞行器再次进行有人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段较长的时间。这也是神舟飞船开展首次应用飞行。
神舟飞船的首次应用飞行,其重大意义在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状态基本是一致的,本次任务取得成功后,这种状态的神舟飞船和长征2F运载火箭将构成我国标准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这一系统不但能够用于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往返运输,未来也将作为我国空间站的运输工具,承担航天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空间站救生船的职能。
在人类奔向太空的50余年历史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始终支撑和书写着太空之旅的传奇故事。我们特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博士撰文,为读者介绍人类天地往返工具的发展历程。
回顾人类载人航天历程,太空时代的到来,就是从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制与试验开始的。在太空竞赛时期,前苏联和美国分别研制了三个系列的载人飞船,即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和水星号、双子星号、阿波罗号。联盟号飞船经过不断改进,直到今天仍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在使用。美国研制并使用了航天飞机,未来各航天大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研究这些载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历史,可以更清楚地让我们了解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进程,并且更好地把握未来,让航天技术更加有效地为人类造福。
大家好!定期的爱手机更爱妹子又与大家见面了。这段开...你的位置:>
"← →"翻页
6月11日傍晚,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顺利点火升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搭乘飞天。孙自法 摄
发布时间: 17:38:42 【编辑:杨彦宇】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总机:86-10-当前位置:
>>>日北京时间9时整,搭乘两名航天员的我国第二艘载人飞..
日北京时间9时整,搭乘两名航天员的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目前有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两艘载人飞船均选择酒泉基地发射的地理原因是
A.酒泉基地纬度高,自转线速度较慢,有利于飞船进入轨道B.酒泉基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最高,有利于飞船发射C.酒泉基地位于干旱区,多晴天,有利于飞船发射D.酒泉基地位于温带草原区,草场茂密,有利于飞船返回着陆
2、一旅游团队在某宾馆集体观看“神舟”六号发射直播,一游客发现宾馆墙上的四座时钟有一个批示的时间是错误的,它是
A.AB.BC.CD.D
3、“神舟”六号升空后,定点在350千米的近圆形轨道上绕地球飞行,其所在高度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层D.星际空间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01
1、C2、A3、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日北京时间9时整,搭乘两名航天员的我国第二艘载人飞..”主要考查你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探索宇宙,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探索宇宙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大气的组成:
地球变暖的原因: 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 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垂直分层:(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各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宇宙: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14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现代观测。自古以来,人类就充满了对宇宙的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许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的信息。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现在宇航员还可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呢!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顺利反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100多年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后的38年中,共有385名男女宇航员遨游过太空,他们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最长时间为439天。在这期间,人类也付出了代价,先后有14名男女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发射和返回时以身殉职,为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宇宙探索:1、人类登月:人类乘宇宙飞船登月球的探测活动。飞到月亮上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 “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 ——“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入月球飞行作准备(由“阿波罗”1~10号完成),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由“阿波罗” 11~17号承担)。日,人类第一次登月,到1972年,美国先后派出6批宇航员,乘座“阿波罗”飞船拜访了月球,共12人涉足过月面。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阿波罗”11~ 17号,每次登月飞行都获得了数目不等的、高分辨率的月球照片,每次登月飞行的实验内容和技术设备都有所发展。“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在月面上安装了月震仪、激光测距仪等,并作了太阳风收集等实验。“阿波罗12号”登月舱携带一辆双轮车,供宇航员考察时装载工具和摄影机之用。“阿波罗”15~17号除了在月面进行实验外,还进行了在环月轨道中的许多测量实验。2、登月历时:6次登月,宇航员在月面停留的时间共约300小时,在月面上探测时间合计80小时,其中“阿波罗17号”在月面上停留75小时,探测时间约22小时。6次登月采集到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270多公斤,有采自月面“海”的和“山”的,有古老的也有新生的。这些岩石和土壤标本是研究月球物质成分、结构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珍宝。3、登月收获:宇航员们放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一层外壳,其厚度为40~60公里。这个数据是在风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区测定的;月壳下面是月幔。月幔大致又分为三层。上层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浆海”里沉淀下来的较重物质构成。中层月幔厚达480公里以上,这里大概还保存着混沌时代形成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质”。上述两层都是固态的,但具有可塑性。内层月幔处于局部熔融状态。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温度约为1000℃,远远不如地核那么热(地核温度为龙去脉5000℃~6000℃)。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点的硫化铁物质构成。对月球的探测还发现月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月球近侧存在几个“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在“阿波罗”科学实验站里装设了很先进的月震仪器。经探测,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数比地震少得多,释放的能量也远远小于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为1~2级。除了陨星撞击引起的震动外,月亮离地球最近或最远的时候,由于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会出现月震。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宇航员带回的月岩样品进行了多种项目的共同研究。经实验室分析得出:月岩中已发现近60种矿物,其中有6种在地面上尚未发现;在月岩和月土中发现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没有发现可生存的月球有机物,也无古微生物的证据;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余磁性;月球样品中存在许多太阳活动事件踪迹;根据样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龄约46亿年。在大部分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员看到各种形状、大小、出现频率不一的岩石,还发现月球表面散布着一些具有光泽的玻璃物质。月尘在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几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到达月球的宇航员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发光的地球。月球的探测器还在月球空间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绕观月球和地球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明亮8倍多。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阿波罗”登月成功,是人类科学的结晶,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可能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将在月球上从没有空气的太空观测天空;人也将可能把月球作为出发到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美国六次登月计划详情:
阿波罗 11号 推进 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 7月16日—24日 乘员:阿姆斯 特朗、科 林斯、奥 乐 德林 飞行时间为 8天3小时,首次 载人月球登陆行动,首次在月球行走。“体斯顿,宁静基 地报告,鹰已降落。”日。 降落地点:静 海。 坐标:北0.71度,东23.63度。 太空 行走时间2小时31分钟,树起 了旗帜、安放 了仪器,在登 陆处树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类首次月 球登 陆处,1969年7月。我们 是为了全人类带着和平之意而来。”月球表 面 行走时间21.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30次。登月 舱的上升 阶段舱留在了月球轨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质。 阿姆 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时 说的话:“虽然对个人来说,那只 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阿波罗 12号 发射: 1969年 11月14日 16:22:00 UTC 登月: 1969年 11月19日 06:54:35 UTC 3°0'44.60"S - 23°25'17.65"W 风暴海 月表行 走时间: 第1次:3小时56分钟3秒,第2次:3小时49分钟15秒,总共:7小时45分钟18秒 月表 停留时间: 31小时31分钟11.6秒 月球 标本质量: 34.35千克
阿波罗 13号 阿波罗13号 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第三艘 载人登月宇宙飞船,在阿波 罗载 人登月计划中是第7次执行载人任务。阿波罗 13号发射于日。阿波罗 13号在计划中是第3次登月的任务,但是由于 飞船在抵达月球前发生的严重故障,无法执行登月计划,3名宇航员最终成功返回地球。
阿波罗 14号 发射: 1971年 1月31日 21:03:02 UTC 登月: 1971年 2月5日 09:18:11 UTC 纬度:3° 38' 43.08" S-17° 28' 16.90" W Fra Mauro 月表 行走时间: 第1次:4小时47分钟50秒 第2次:4小时34分钟41秒 总共:9小时22分钟31秒 月表 停留时间: 33小时30分钟29秒 阿波罗 14号(Apollo 14)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八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
阿波罗 15号 发射地点:佛罗里达州 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 1971年 7月26日 13:34:00 UTC 登月: 1971年 7月30日 22:16:29 UTC 地理坐标:26° 7' 55.99" N-3° 38' 1.90" E 登月舱站立舱外活动:33分钟7秒 第1次:6小时 32分钟42秒 第2次:7小时 12分钟14秒 第3次:4小时 49分钟50秒 总共:18小时 34分钟46秒 月表停留时间: 66小时54分钟53.9秒 阿波罗 15号(Apollo 15)是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载人 任务,也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 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 15号还是阿波罗计划中 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和登月舱 驾驶员 詹姆斯·艾尔文(James Irwin)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 的时间总长为十八个半小时。两位 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
阿波罗 16号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 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 1972年 4月16日 17:54:00 UTC 登月: 1972年 4月21日 02:23:35 UTC 8°58'22.84"S-15°30'0.68"E 笛卡尔环形山 月表行走时间: 第1次:7小时 11分钟2秒 第2次:7小时 23分钟9秒 第3次:5小时 40分钟3秒 总共:20小时 14分钟14秒 月表停留时间: 71小时 2分钟13秒 阿波罗16号(Apollo 16)是阿波罗计划 中的第十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人类历史 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务。
阿波罗 17号 任务名称:阿波罗17号 登月舱:挑战者 成员人数:3 发射地点:佛罗里达 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1972年12月 7日05:33:00 UTC 登月:1972年12月 11日19:54:57 UTC;20.19080°N-30.77168°E;陶拉斯-利特罗山谷 月表行走时间:第1次:7小时 11分钟53秒;第2次:7小时 36分钟56秒;第3次:7小时 15分钟8秒;总共:22小时3分钟57秒 月表 停留时间:74小时59分钟40秒 阿波罗 17号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最后 一艘飞往月球的载人太空船。飞行时间为1972年 12月6日至1972年 12月19日,登陆地点 为陶拉斯·利特罗山脉,停留时间为74小时59分,为阿波罗计划 中停留月球表面时间最久的载人太空船。因为如此,采集的岩石 标本也是最多的,为152公斤重。 阿波罗 17号(Apollo 17)是美国国家 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 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 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 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夜间 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 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地方时的计算:①求经度差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②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抓住两个要点:确定180°经线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昼夜现象的产生:(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地转偏向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时计算技巧:已知某一点时刻,求另一点时刻时,可用数轴法。具体方法如下:把某一条纬线变形为一个数轴,0°为原点,东经度为正值,西经度为负值。把A(已知时间、地点)、B(未知时间、地点)落实在数轴上。无论A、B实际方向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若B在A东,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减。 &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地方时为12时。 (5)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右图中BN地方时是6∶00, AN地方时是18∶00。 (3)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发现相似题
与“日北京时间9时整,搭乘两名航天员的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781378678815362248158000986192根据航天921-2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3名航天员将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考点】.【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A错误;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离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与题意不符,B错误;C、以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球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与题意不符,C错误;D、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航天员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D正确.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82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所有神舟资料,包括航天员姓名,发射时间_百度知道
所有神舟资料,包括航天员姓名,发射时间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王亚平,翟志刚,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神舟十号 日17时38分02,聂海胜,刘伯明,无人神舟四号 日0时40分,景海鹏,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张晓光,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杨利伟,无人神舟五号 日09时00分:00,刘洋神舟一号 日凌晨6点,无人.666秒,景海鹏,验证较长时间太空驻留神舟七号 日21点10分04秒,聂海胜,首飞神舟六号 日上午9,无人神舟三号 日22时15分,无人飞船神舟二号 日1时0分3秒,费俊龙,刘旺,突破太空行走技术神舟八号 日5时58分10秒,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 日 18时37分24秒,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首次太空授课
其他类似问题
神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