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优酷《罗辑思维2013 优酷》往期推荐的书籍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如何?
如果把知乎的牛人聚集起来,也可以复制一档同类型的节目吗?
按时间排序
341 个回答
挺能启发人的,推荐的书也好看,他出的日课也很有味道
我先来回答如果把知乎的牛人聚集起来能不能复制同类型的节目?我个人认为肯定不能,首先我并非怀疑个牛人的本事。我觉得知乎大牛里面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众口难调,要想统一这么多人的观点去得出一个论点然后做一个节目,我相信也是很难的。所以了对于罗胖的节目的看法大家当然各不一样,略览各个知友的答案,有抨击罗胖是投机鼓吹互联网,有批评他专业性的,有质疑他会员制的……嘿嘿,不管你们如何不屑罗胖的玩法,反正罗胖会回一句“不喜欢,滚。”存在即合理 一个事物存在必有他的道理,别认为每一个会员都是傻逼,不管罗胖说的对与不对至少给我们看事物的一个角度,兼听则明。我不是罗粉不是会员,有时间视频会看,语音有时间会听,我不会放弃一个学习的机会。做个独立思考的人,认同他的观点就赞,不认同也要捍卫他说话的权利。总而言之,喜欢的就听,不喜欢也不要用不友善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
《罗辑思维》 推荐指数:★★★☆内容:窄而深,提供各种新观点,有一定含金量。表达:稍有做作总结:强烈推荐,新观念带来的碰撞可以让人忍受讲述的枯燥。更新:感觉逻辑思维微信号铜臭味渐浓宋鸿兵《鸿观》 / 吴晓波《吴晓波频道》 ★★★☆内容:经济,金融史领域, 专业,有料。表达: 枯燥总结:老腐朽时代结束,宋吴两人都是精英年轻财经作家,七八年前分别凭《货币战争》和《激荡三十年》被人们熟知,鸿观影响力较大(尤其2014年),得益于《货币战争》在网上讨论较多。对财经感兴趣的人建议看看,要顶住乏味。个人倾向吴晓波。 高晓松《晓说》《晓松奇谈》 ★★★★★内容:跨领域知识结构(历史|军事|社会|文化),广而厚 多而杂,真实客观(相对)表达:自然,有趣,讲真话。总结:
唯一一档能让普通人轻松的了解到真实、全画幅、有血有肉的历史和世界的脱口秀。
随着民智的持续开启,接近真相的历史和观点都会慢慢被大众接受。袁腾飞 ☆内容:历史。曾经课堂上火力全开尺度大,个人观点鲜明,主观色彩浓厚。表达:京味幽默,接地气总结:袁算是第一个在互联网上直批毛的名人。 以前的课堂视频全在墙外了。
现在回体制内了,节目不是导游就是评书,无趣了不少,初级历史学痴可以看看。右眼怎么一年了还没好----更新:这个系列好像还可以,正在抽着看TED ★★★★开放 前沿 可以了解到世界先进思想
趣味性不强国内效仿者有《一席》 整体较先进,但目前民智水平有限,暗含的腐朽的东西也不少, 照目前中国这速度,前景看好冬吴相对论吴伯凡:★★☆生活经济类,音频广播,适合开车听。舒缓,细致,在理郎咸平《财经郎眼》 ★★☆内容:财经类,尺度大,直言不讳,观点鲜明,通俗易懂到有些空洞。表达:畅快,有张力总结:应该是唯一一个敢在电视上天天骂当前ZF的人,单冲这点可点赞。王尼玛《暴走大事件》 / 唐唐 ★★内容:娱乐类, 吐槽,段子,资讯碎片。表达:高亢的嗓子 讲段子 抖包袱总结:90 00后最爱,《暴走》人气超高,段子一般,短片不错,有时水平和万万一档次。至于唐唐,竟也有500万人看,是四线高中生还是底层战斗屌你站出来都是图一乐呵,听久了会发现索然无味毫无长进浪费时间。王自健《今晚80后脱口秀》 / 黄西 《是真的吗》 ☆内容:同上表达:过时的幽默总结:乖乖仔们才会笑吧,笑完再看开讲啦老湿 ★☆内容:娱乐类,专业吐槽偏门烂电影。无价值。表达:高语速,词汇乱入,特有的幽默风格总结,具有先进性的搞笑,也是《万万没想到》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奇葩说》★★内容:一群表演欲强水平较低的年轻人分成两派搞辩论会表达:乱糟糟乱哄哄,90后可以忍叔不能忍总结:蔡康永的观点细腻 到位 感性 在理,让人印象深刻。矮大紧一贯的高水准,偶尔有些偏颇。马东通过刻意的努力成功改善了网友对他正统刻板的印象,表现还不错。 其他人忽略。其他:《头脑风暴》基本代表了当今社会主流精英阶层的水平,财经类。《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妇女之宝 《时尚江湖》环球大嫂、小资必备 + 高逼格鲁豫有约《开讲啦》学生党专用鸡汤(如同一席,偶尔也会有高质量演讲)《壹周立波秀》大妈择菜看 《老梁故事汇》 同上
(老梁世界观热度较高,还没看)《锵锵三人行》老节目了,有时也会有很不错的观点,但整体让人昏昏欲睡。。。。。===========================================[马上榜单] “最佳伴饭视频奖”: 高晓松《晓说》《晓松奇谈》获奖点评-----------不以专业严谨见长,节目里也有不准确有争议的地方,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给人们重新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历史,刷新了多年来教科书的教()育(),并抛出了相对独立的观念供人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当知识储备足够广、足够细,缩放自如,深情客观,就容易开启“上帝视角”俯瞰某一段历史全貌。真实的人性驱动历史车轮浩荡前行,真实的历史令人浩叹感慨。除了跨领域制霸,幽默自然的谈吐也是《晓》得天独厚的优势,趣味性为吸引主流大众创造了条件,骚年们迟早会发现段子恶搞无营养,人 还特么是要提高的。----------------------------更新Russell peters
★★★纯搞笑,典型美式幽默例:---------关于评价字面上可能有些拔高和华丽,但本着不中庸不装不莫能两可的原则,还是得大赞。
罗胖与高晓松的区别是,罗胖对金钱和成功的欲望很强烈,已经超出了其道德的约束力,完全没有对真理的执着和追求,只是一味的迎合听众群,也避免与主流意识形态有冲突而引火烧身。搞得整个节目就像掺了屎的粥,刚开始觉得反正到处都是屎,有点儿粥总比全是屎强,吃着吃着,觉得还是放下吧,要不习惯了的话,连屎跟粥都分不清了。
我也喜欢罗辑思维
感觉有很多新的角度
始终没得到答复,大家感受一下。
逗逗大学本科生及其以下的年轻人,本质上和娱乐节目一个效果。内容没有深度,真想学点东西还是学好专业,多听听社会广泛认可的名人节目。
--------------------只是notes:---------------------------NO.107数字的坏话----1、引题:黄仁宇《万历15年》:前现代化和现代化区别就在于是否用数字进行管理。分析:前现代化社会:小共同体、传统权威,大多通过感情认同进行联结的;现代化社会:陌生人之间合作,即更加广阔范围的合作,理性、精细化、深度化,所以通过数字这一媒介进行管理。举例:a.股票购买之前了解公司的收支状况等;b.国家GDP,人口状况。结论:社会越发达,对数据运用越多。2、数据运用例子1:历史上最大规模民意调查具体:《文学文摘》开展关于1936年美国总统大选(罗斯福VS.兰登)的预测。发放1000万问卷(当时全美人口1.3亿人,有选举资格4000万人)。回收237万份问卷。预测结果——罗斯福:兰登=43%:57%实际结果——罗斯福:兰登=62%:38%知识补充:美国大选是“赢家通吃”原则,即如果在A州,某方比另方多一票,则该州票数全归赢家。实际上票数——罗斯福:兰登=523票:8票(这里我有个困惑,如果按照这个票数,为什么比例是62%:38%?-单纯各州票数总和之比?)错误分析:a.样本选择:来自三方面(汽车、俱乐部、电话),美国汽车(1000万辆)普及率已非常高,但俱乐部里多是富人,电话(电话30%普及率)也多为富人所有。这也意味——大多得到问卷的人是富人,而罗斯福政策是不利富人,自然反对。b.反馈失灵:正常情况下,人们更倾向表达自己不满,而非满意。类比:意见簿上大多是不满意意见。(不均等表达)其他:a.《文学文摘》预测失败,衰落下去,被《时代周刊》收购。b.盖洛普民意调查机构(美国最著名民意调查机构)渐渐崛起。盖洛普补充:a.盖洛普是数学博士,常年活跃于媒体界。b.理论:调查需要保持“样本均匀表达整体”即可。比如:把300颗黑豆和700颗红豆摇匀后,随意取出一把豆,黑豆:红豆都是3:7。同理,民意调查时,应充分考虑富人:穷人,白人:黑人...比例。例子2:盖洛普分析失败(杜威VS.杜鲁门)具体:盖洛普在总统大选中预测也有几次失败,最著名的是杜威和杜鲁门预测。原因解释:布拉德利效益——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反。典故来源:布拉德利是黑人,准备竞选LA市长,民意调查时票数很高,但实际竞选却失败了。分析:人们为了体现平等思想,表面上对黑人表示支持,但骨子里仍不支持。补充说明:反布拉德利效益——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举例分析:奥巴马竞选时,最后支持率比民意调查时的支持率还高。分析:人们平时看不起黑人,但在关键时刻不愿意背负道德负担。例子1 & 例子2结论:人性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数据遇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3、数据迷惑性a. 特殊性→一般化举例:广告中利用某一客户的体验来代替整个产品的实际效果。用户A:“用了这个产品,我感觉自己年轻了12岁。”广告:“这个产品可以让你年轻12岁。”b.恶意造假举例:郭美美放言,我这里有17G的秘密。1950年麦卡锡放言,国务院中有205名共产党人。奇数更能给人真实感。c.假精确举例:标准体温37℃,即为98.6℉。看似精确的形式≠学术的严谨也常用于政治环境中,1999年安南在萨拉热窝抱起一个婴儿:“这是世界第60亿个公民。”(实际情况,全世界平均每秒诞生4人,死2人,几乎无法估算出第60亿个人。)分辨以上依靠:视野与知识。d.假对比举例: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宣称,年纽约市的学生考试分数提高,意味着教育水平提高。但是实际情况是卷子变容易。e.刻意歪曲举例:萨莉事件:连续生下两个婴儿,在出生不久之后都死亡。焦点:被梅铎律师指认可能涉及“刻意谋杀”,因为出现此类概率极小。反驳:(来自皇家统计学会)a.个体和总体不应混为一谈;(个体发生概率就是100%,如基因遗传)b.数学计算不科学性;(基因遗传大大提高连续死亡可能性)c.人口基数大。f.因果不分举例:亚利桑那州环境好,医疗水平高,但是肺结核的发病率却很高。反驳:肺结核病人来此地接受治疗,导致肺结核率高。结论:a.人是数字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b.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背景中有不同的含义。c.分辨依靠知识与视野。4、如何面对数据a.往前走才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b.利用大数据,不是单纯数量多,而是纬度丰富。举例:评估某地经济发展不单纯用经济总量,而是依靠各类指标(环境指数、物价指数、人民幸福度...)。-------更新----------------NO.59女人是一道题----一、为什么理想状态,男女配偶比例≈1:1(男生夭折、打猎死亡以及男同)BUT现实状态,很多人依旧单身1、进化心理学女性相比于男性付出代价更多(生理方面),所以考虑因素更多。常用的理由“没感觉”无非就是标准复杂化后的结果。延伸:男女对精神出轨不同态度:“我好喜欢那个男明星...” “...”“你看别的女孩子干嘛...”大家理解就好。2、焦虑症(焦虑对面是欲望)远古进化而来,焦虑较少男性大多在争夺中身亡,所以遗传下来的焦虑较多。解释:因一时冲动争夺“王的女人”的人最后下场都不好;不争夺的人活下来。延伸:女生的焦躁(性防范机制)大多在最后一刻。3、家庭环境父亲对儿子技巧传输少,有些甚至自身都没什么技巧;母亲对女儿潜移默化,化妆、打扮、提防...;二、换个角度看问题从以上三点看,似乎女生占据主动地位。但换个思路。女生样貌很重要,而男生有很多补偿机制(生活价值、情绪价值、外貌价值...)。所以,常常抱怨女生要求高的男生,是否应该先问问自己,自己补偿机制是否足够呢?三、如何PUA=Pick up an artist1、自身建设个人外在:干净大方;精英元素(袖扣之类小细节)。社交认证:“我想与你的那位朋友聊聊, 不知可以吗?”——简单提问,大大学问。2、情感同步共同经历:不同事情、不同场合。Connection with each other.延伸:感情中三大要素:价值、可得性、投入-Key。女生对沉没成本更在意,这也是为什么分手后走不出的大多都是女生。3、框架搭建更具稳定性:男性强势,女性受保护。个人想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4、良性关系四、总结人是自由的,自由支配自己身体。享受上帝赐给你的一切。恋爱是一场赛跑。女生站在看台观望,看哪一个男生更符合自己的规则,然后选出来。最后的赢家不过是最心领神会女生规则的人罢了。-------NO.13剩女照亮未来----------一、婚姻两种说法1、财产。盐→腌肉→剩余物质→传给后人→绑定→婚姻2、文明。武器的出现使得暴力强弱的重要性下降。二、纠结摆脱婚姻束缚的恐惧VS.看不上。三、推荐 & 总结1、“打败我们的是恐惧本身。”我们害怕的是,对婚姻/不能进入婚姻的恐惧本身。2、多样性(大猩猩与黑猩猩的区别)→情感丰富/智力发展“人类”剩女可以选择不要婚姻与家庭,但需要多样性与男人(个人觉得是恋爱背后各种复杂感情的亲身体验)。——宅女与剩女的区别------------05.08-------------------------NO.62女神是怎样炼成的------一、两个女生的直觉(靠谱的)1、不倒追男生类比:全能型政府容易产生逆反百姓。2、性保守理由:人们找原因时,倾向于追本溯源(一夜情之类一开始就埋下坏的种子)。延伸:逆向合理化(人们倾向于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二、类比战术中国:强调造势,增加对方的确定性。西方:主动出击,增加自己的确定性。三、方法Key word:造“势”1、攻占潜意识延伸:潜意识:真正的主人,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被控制却意识不到。催(眠)hypnosis:让意识放松,让位潜意识(绕过批判区)。男生意识区域窄(不拘小节);女生意识区域广。行为:a 弱连接:营造阳光、熟悉、亲切的氛围,放松意识的警惕;同步(synchronization):言行;延伸:呼吸、节奏、笑声同步。b 强连接:种心锚(anchor),strong connections with each other.c 隐秘连接:男人是下半身的动物。真相就是真相,也许会让人不舒服,但管用。d 魅力建设孟子:“忍着如射,正义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四、女性魅力&互联网思维1、对比传统工业:大规模生产、传播、销售~男性主动追求:成本在建立联系上。互联网思维:打造自身,减少建立联系的成本~女性自身建设:成本在自身建设上,联系更牢固。2、本质减少联系成本,增加吸引力。3、关键词(女性魅力&互联网思维)禀赋:发挥自己所长,表达优秀部分。死磕:工匠精神。自恋:只接受气场相符的人。有趣:古灵精怪,拥抱不确定。4、目标魅力、分享、爱联系。-----NO.31你的女神你不懂--------一、分层升级理论陌生人-朋友-普通朋友-好朋友-男女朋友key:交流感受,而非大道理;关注对方,而非只顾自己。二、女性思维1、关注当下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关注状态+感受延伸:男性思维:向上延伸,推理结果;女性思维:感受+状态,主观感受。案例:大妈们各自聊各自的话题,都可以扯上1h。直接给出解决方法,减弱彼此联系,无法继续聊;一来一回才能加多联系。三、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传统:危机公关,大说道理,理性主义、男性主义;互联网:往“旁”边站(去中心化),巧妙化解。四、重点增加对别人感受的关注,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减少联系所需的成本。-----?NO.25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一、哪一代存活于世的,对发展感到无能的。注意:这一代不是90后,90后已经发生分化,内部已经断裂成不同的代,吃货、游戏一族...这一代难以有怀旧情怀,发展太快。这一代人倍感痛苦,几代人所经历的痛苦骤降这一代人。二、怕什么不公平;努力不够;社会大转型。(人类历史上三次大转型:人猿、农业→工业、工业→后工业)三、时代特征1、快分化三类人(犬、青蛙、鱼)2、不确定性一部分人注定被时代淘汰。四、原因“人类历史如何走到今日?”回溯历史:古代:血缘关系,形成小共同体;工业社会:亚血缘关系,协作方式发生变化;互联网时代:分工模糊化,组织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各种外包,组织向外发展;人人不是硬盘,而是U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自由插拔、随时协作(整个人面向社会)。key:分工交换-亚当斯密《国富论》。马克思-公有制(注意≠国有制),没有组织,人类实现自由。《共产党宣言》“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五、关键词“体验”工业时代:强调功能;各种家电本质上都是人类器官的替代或延伸,越发展到后期,边际效益≈0;更低价格产生更高价值。后工业时代:大脑的体验;价格贵本身可以成为一种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互联网产生价值。后工业时代就像是溶解液。旧有的一切必须以消灭自身作为适应新时代的代价。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悖论,所以如同恐龙必须灭亡一样,这是历史趋势。机会到处都有,不再和原来一样,只有到山顶的人,才可以获得机会。你可以创造一份属于你自己的产品与价值。六、关键词“外面”互联网时代是狼牙棒,不是金字塔;你可以冒出自己的刺。(个人想法:以这样的方式冒出注定只属于一部分人。)一部分人冒出的时候,必定有一部分人撤回去,以真诚的爱拯救那些被淘汰的领域。七、总结互联网时代,重点不在于你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是在于“有人爱你,你就能成”。(个人想法:个人/产品/吸引点建设必须做到极致,这对各方面要求极高。不然别人凭什么爱你啊?爱你,才愿意让你一直存活下去。作为90后即将就业的我,一方面,应对就业市场,稳扎稳打,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探索自我特色,若有幸,希望有自己产品-平衡价值舒适度,希望对这个世界有一点点帮助。)PS:罗所说的“打造自身产品”还是很受用的,比如“帮助老年人写回忆录”。对我来说,需要在就业市场实践、摸爬滚打之后才知道自己的possibility在哪里吧。-----05.09NO.47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一、中国教育两个问题1、不公平2、毁灭一代人创造性和求学热情培养的人和毁掉的人,净利润难以判断。二、原因1、应试教育吗?反问,素质教育在中国可行吗?不可行。原因a 素质教育需要人全面发展→不现实,即使最优秀的人也难以真正全面发展b 科目设置问题→即使素质教育,语数外仍然最重要2、教育目的a 提升能力b 赢得社会竞争问题在于:能力没有办法考察,人类社会简化的机制必须寻找一种方法可以用于区分人。久而久之,第二个功能就反噬了第一个功能。3、根本原因教育竞争过于激烈,不再是提升人的工具。4、如何解决此题无解。特定格局与前提之下的无解。理由,反证法 a 缓解竞争方法之一——扩招结果:永无止境竞争下去。当前教育形成一种过度供给,每个阶层的人都不反对,整个社会盲目发展下去。b 缓解竞争方法之二——分流参照:德国-双轨教育制(职业教育、文科教育)。现实: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好制度未必适合中国当下。中国特殊性-计划生育,个人理想附在唯一孩子上,应试似乎是唯一道路。注意:社会发展是复杂演进的过程,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展示给你底牌。谦卑承认,现在格局下此题无解,需要慢慢改进。(个人想法:个人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接受不确定性,过好当下。只要积极、坚持、激情,哪里都是机会。未来职业已是跳方格,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看个人能力。)三、关于高考1、复习反复出现一定没有兴趣。生物起码能力,安全的刺激自动忽略,否则神经系统过载。2、奖惩内奖:内在成就感和满足感。(少)外奖:外在的奖励。(多)→学习变成手段而不是目的;“伟哥用多,自己就不行了。”→简单行为可以依靠奖励,复杂行为不可以依靠奖励。3、恶果a 忽略情商进化论分析,情商教育更加重要;除了特定科研领域,智商已不再那么重要。人类身体需要和几百年的基因做斗争,情商大转移。原始时期到现在,人趋向于悲观,但是合作的时代需要乐观。b 遏制创造力创造力需要给环境,让其充分发挥。需要袖手旁观、看顾式的教育。四、互联网1、影响一:唯一金字塔消失到处都是个人竞争战场。2、影响二:实践学习的发展现在学校学科体系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作坊式、学员式、师傅带徒弟比学科建设好。工业世界机器体系会坍塌,“互相娱乐、互相服务”的行业将会发展,重视不追求结果的欢乐。五、总结真正学习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知识、灵感、创造力,面向过程,然后让人格魅力得到最好的呈现。
罗辑思维逻辑上为0,那傻逼说的话他自己都不相信,连段子手都算不上,这人比较让人恶心。
看了这个问题,看了几个热门的答案,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看到我的回答,不过真的忍不住要回答一下。首先对于每一期《罗辑思维》节目我都听过, 很多都不是听过一遍两遍。然后我并不是罗辑思维的会员,只是喜欢听他的节目,有时候心情好了,会听下他每天早上在微信公众号发的语音。我认为《罗辑思维》这档节目很有价值。1.这档节目有知识,当然罗胖讲的内容,我也并不是说都认同,比如像讲的反垄断那一期、其中对胡雪岩的讲述等。不够有一点要明白,罗胖讲的书,给你把知识搬过来,然后给了他的解释。2.这档节目有角度,节目讲的很多道理的角度,用罗胖自己的话说是“歪理邪说”,很多观点都与世俗观点有很大差距,但是给你看一个问题的一个别样的角度,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会对你的价值观塑造有很大的帮助。3.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确实很容易被误导,但是了解的够多,你才能识别哪些是误导。4.罗振宇这个人确实很牛逼(个人认为),在优酷上看过他在粉丝交流会,以及参加别的节目的视频。5.不像那些专业的文章,专业的节目,罗辑思维其实是通过讲书,讲的是罗胖的思考、价值观、为人处世。当然《罗辑思维》这档节目我到现在发现的问题,是罗胖会总结因素,然后把你引导他的结论上,按照他的因素推到过去,确实没有问题,不过问题就是在他总结的因素就错了。听了很多,自己想明白了这一点。对于 上面 李申老师讲的,有几点不同观点。我也觉得小米跟《罗辑思维》也有很多像的地方,不过小米也好,《罗辑思维》也好,不管成就大小,但是他们有现在的成就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中国有足够多的人足够多的网民、互联网的低成本的甚至是免费的连接、还有有价值的内容本身。有了价值的内容自然会带来一批粉丝。 刚发现距离这个问题已经很久很久了,不知道大家对《罗辑思维》这节目有没有更新的认识。
看到好多通过第一的就表示不看了人,你们的独立思考有待提高啊。答主说经济学漏洞多,那你换个角度想想啊。罗的观点就是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思考方向,不被主流承认的经济学体系难道就是错的吗。
布道人生一大乐事
说圈人呢,咱们就挑一个圈内玩得溜人来举例子。我毫不犹豫抓来罗辑思维的罗胖子,前阵子有人调侃“罗辑思维”其实是变相的互联网成功学,你看,跟“努力就会成功”相对应的就是“在互联网死磕就会被市场承认价值”。目前罗胖子实实在在也是变成了粉墨登场的货郎,变着法子兜售自己担子里的货。 上到天文下到海里古今中外人文历史互联网无处不死磕,看似是一个说书先生在刨掘人类有种有料有趣的思维精华娱乐大家,其实呢就是用故事做个局卖货。而且他还有本事给你造成一种错觉——买他东西的都是有种有趣有逼格懂情趣的人,不买似乎有点low逼。当你犹豫的时候,罗胖的影子就会悬浮在你脑门哂笑——骚年就算不想买这东西也可以用来装逼嘛。  罗辑思维开播至今也有2个多年头了,相信他们是先有一个大概的思路,然后才一集一集逐渐才形成这么个层层嵌套的局,罗胖子曾经说过——我们一起来搞一个互联网实验吧,看客无形都成了小白鼠。总得来看罗辑思维发展的大致过程是:先找到一个切入点——有趣的阅读,接着讲故事引流,而后组社群发罗利搞搞线下交流增加粘度,有了粘度反过来借着说故事烘托氛围像哄小孩嘘嘘似的勾出人们潜藏的需求,接着就是出货变现。的确是像他说的一样带着大家一起玩个互联网实验。不过跳出来讲作为设局的人,其实呢是他在玩你。没有挖苦罗辑思维观众的意思,你想想咱们过的日子谁不是在别人组的各色各样的局里玩呢?  下面回归来说说“需求”这个点,做买卖的前提就是大家都有各色各样的需求。窃以为,每个人都是无数种需求切面复合而成的个体。当面临特定条件时,你就会展示不同的需求切面,譬如饭点了想吃,饥渴了想姑娘,大姨妈来了要姨妈贴。继续深挖(大家集中精神睁大眼睛),人的需求主要归集为两类触发点,一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常自行触发,这些就是诸如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还有一些就是在制造条件营造氛围引出的需求点。后面一类最具操作性和挑战性。这个点就涉及圈到人之后,讲故事也好搞搞激荡人心的活动也罢只要营造出特定的条件,就能诱出人们对应的需求切面,譬如,罗胖子先给你讲一个很精彩的故事,把你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好了,最后接着继续拉大落差给你说,承载这个故事的书绝版了,好在在我们的助产下中信出版社把它给复活了(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时候看客老爷们早就巴不得买一捆回家浇浇被撩拨起心窝那股子熊熊大火——买买买!!!为什么有些人急吼吼到处圈人,而不老老实实呆着要到处觍着脸去卖弄炫耀自己多牛逼去招蜂引蝶去吸粉?因为只要把你拐来,还用怕没招让你出油么?如果你嫌我这话难听,我就换个好听的说法——虔诚地去布教,是理想和信念把大家感召到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圈子里来,以上帝之名带领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额,上面都是戏谈了,大伙儿都是明白人,路摆在那,正着走还是邪着走,随您的心,不随我。  说完上面的一个点,接下来咱重点说说社群一些可能的玩法,捡新鲜的讲。诸如罗辑思维以及各色互联网自媒体圈子,不新鲜的玩法有收会员费,制造气氛卖货,付费阅读,众筹,low一点的用来做推广变现。对于罗胖子之流有这么大的圈子, 我来说一个极有可能的一个玩法 ,先确定一个项目,接着广撒英雄帖,召集各界牛人组队开干,采取多栖模式,借助网络协作,以超强的执行力和最大可能寻找拼合最强的阵容,这个就像创业公司的温床用来孵化一些不一样的公司,之所以不一样就是他有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汇集必要的资源同时背后有一个圈子作为后台。加入的人可以选择多栖,也就是U盘生存策略,自由拔插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不过做这个事劳心费力,每一个项目都像是一场痛苦欲绝的重新生产,非理想主义断然不会这么玩。那么就还有一种爽利的玩法,就是说故事整氛围哄诱需求,塑造价值,售卖暴利单品,目前罗辑思维也是这么玩的,在他的年货铺子,文案撩人的跳蛋已经上架,足见其逼格也没高到哪去,这里倒不是说他卖跳蛋没格调,而是他利用人们对被粉饰文化天然的放松警惕来售卖,他这种售卖是以怎么获取更多钞票为发心而不是供你所必需。一边教别人要有文化要有格调,一边自己做着按罗缉来说不着调的事儿。最吓人的就是他推荐的书都被用来给他做背书,躲在光明伟岸后行苟且之事(言重了)。  小结:一般的商业逻辑是要么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要么做牛逼的产品吸引买家,有了圈子的粘度之后,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是培育抑或是哄诱出圈内人的需求,这种引诱性的存在给了圈主极大的可操作空间。
当时一个同学每周都看罗胖子和高晓松的脱口秀,感觉罗胖比较顺眼,就开始追了,然后一直在听,一年多了。作为一个搞工科的人,罗胖涉及到的主题我平时是很少能接触到的,可能也没有动机去接触。不过听着听着,可能就会有“哦,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东西”“还能这么想”的感觉,如果有兴趣,就仔细查查,如果一般,听完也就完了。所以,不管他讲的这些概念对不对,反正基本不会对生活产生大的坏的影响,活了这么多年,他讲的东西靠不靠谱心里会有数。概括的说,罗胖的作用一是杀时间,而是提供一些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百度关键词。
说个题外话。寒假偶然机会认识了逻辑思维实验室的一票人马,大多数都比较年轻,共同点是都是才华出众。认识的这一小段时间能感觉到罗胖给他们的坏境和谐轻松又愉快。昨天其中一个人发了这样的一条微信“最近非常享受和优秀团队共事的畅快感,就像一盏盏明灯在指引,感恩。”罗胖到现在做出的成绩我觉得是和他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之前也有认识过在某引擎做的实习生,虽然不可否认做媒体的环境和年龄段都决定了比较轻松的工作氛围,但是整个的感受是,罗胖门的员工相比其他的员工多了一份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仅为观察结论非亲身体验,勿喷。
什么叫思维?思维能有对错吗?除了数学定理,历史事实是确定的,其他什么是肯定对的?达尔文进化论,黑洞说都不过是假说猜想,从他嘴上说的结论不论是他自己的idea还是书上看来的idea都是主观的,你能说他对错?他就提供了一个思维视角,不管你同不同意,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这世界上的事能用对错?你以为是做数学题呢。排在前面的答案一看就知道是工科狗,一天到晚给别人灌输自己认为对的想法,跟中二病无异。简单的说,除了他说的一些历史事实是可以判断对错的,其他的主观想法根本无法用对错衡量,听听就好了么,不一定要照他的行为价值观去做。这个就是他节目的价值。难道你还真的会相信他那套互联网思维?
知乎上很多“高人”都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黑锤子黑出一片天,说罗辑思维立场混乱,骂高晓松不懂历史,说小米太low。不年薪50万都不敢谈工作;不留个学好像显得自己没文化;不约个炮都不好意说自己是成功人士........知乎怎么了?再这样下去我可要去帝吧了啊
罗辑思维是序,不是全书。如果你看这个节目期望学懂什么就大错特错了,每一期节目只是介绍一个话题,引起你的兴趣。嫌节目错误百出,内容粗浅的人不知道你们的期望值是什么。
这种节目不太好!
高晓松是在讲故事,而罗辑思维是在试图教授道理。
讲故事只是陈列,让观众自己去判断,甚至不涉及是非对错。但如果要说教,则必须要在足够且严谨的论证下进行!
罗振宇所有的观点都进行过严谨的论证么?观众是很容易被引导的,他以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论教,拿出的只是每次读几本书就下的定论,非常容易造成误导!
每期几百万的点击量,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他这种轻率的态度做节目,是很不负责的!
所以说,如果要做这种节目,就应该像百家讲坛那样,让权威的专家讲述经过严格论证的内容,否则还不如不做!
一档开启民智的节目。不喜欢是因为你不是他的Target audience。不看书不思考的人千千万,能让他们有一个思考的契机是很好的,听这个总比听一些更低俗的娱乐好。罗胖是媒体人、商人,其次才是知识分子。他懂得怎样在市场和内容上权衡,不排除很多有价值又过于艰深的干货的被舍弃了。我想Buzzfeed,wezeit的listicle成功也很类似,卖的就是眼球,噱头。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而又有着渴望知识的幻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听过半期就再也没听过,一是因为内容以前看过详细的书,二是因为过于主观且包袱抖太过。但不妨碍我认为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好的节目。
这是面壁计划的一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 优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