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楼可以一党执政能存活多少年年

信誉楼:不惧电商传统百货玩出另类生存之道_联商网
信誉楼:不惧电商 传统百货玩出另类生存之道
把顾客当朋友、不搞促销、可无理由退货、不吃供应商回扣、不拖欠货款、员工收入不与营业额挂钩、节假日休息让同行多卖货、七千余名星级员工持股享受分红……创始于河北省黄骅市的信誉楼着实是一个“商业另类”,31年间把一家县城小卖场发展成拥有18家连锁店、年营业额64亿元的大型百货集团。
信誉楼颠覆了“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思维,它坚信“一心赚钱的路越走越窄,最大赢家是那些从一开始就切实为他人着想的人”,此谓“大商不奸”。
“敬天益人悦己”,70岁的创始人张洪瑞身后这幅字是他的信条,也是信誉楼的成功商道。
“无论什么、无论怎么”都能退
“顾客就是上帝”――广大商家长久奉行的“真理”在信誉楼1984年创办之初就被否定了。信誉楼创办人、老董事长张洪瑞认为,“买卖关系不是上帝与子民的关系。商家为了讨好上帝,可能不择手段。”
信誉楼售货员的称呼是“导购员”。称呼不同,站位与目标迥异。导购员把顾客当作最亲近的朋友,任务不是推销商品,而是帮顾客挑选最合适的商品;收入不与营业额挂钩,而是与公司评定的星级相关。
记者在信誉楼黄骅店遇到一件“怪事”:一名顾客家的太阳能上水总成漏水,导购员凭经验判断,可能是水龙头坏了,建议顾客不必换一整套上水总成,先买个新水龙头试试。第二天,顾客专门向导购员道谢,“就是水龙头的问题,谢谢你帮我省钱。”
信誉楼严把进货质量,所有商品合理加价,拒绝高利诱惑。有一次,泊头店主管问张洪瑞,“有人想供应茅台酒,价格比正常渠道低不少。因为不是正规渠道,如果经酒类专卖部门鉴定是真货,公司允许经营吗?”张洪瑞断口否决,“如果允许经营,业务员将把心思放在到处找便宜事上去。这批酒是真的,但不能保证以后非正规渠道的酒都是真的。”
信誉楼一年到头都不搞促销,对一些厂家促销的商品,信誉楼会给顾客“泼冷水”。信誉楼黄骅店一个品柜台有促销海报,在海报的下方用大字提醒“厂家促销,谨慎购买”。信誉楼曾有一名员工,喜欢搞创意、出奇招,打出“毛线跳楼价,挥泪大甩卖”。张洪瑞一把扯下来,“这样的能人信誉楼用不得。”他认为,促销使很多不想买的顾客经不起诱惑,买回去或许根本不需要,这是误导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
很多百姓喜欢在信誉楼购物,因为可以“无理由退货”。信誉楼认为,“大多数顾客购买商品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退,借机占便宜的人少之又少。”信誉楼在1986年在全国首创“售货信誉卡”,一直实行到现在。顾客凭卡就可以“无理由退货”,而且退货比买货更方便,同时有买货和退货的顾客,导购员要优先接待退货顾客。
记者在信誉楼亲自体验,“无论什么、无论怎么”都能退:裤子开线了,可以退,也可以缝补,还能得到一二百元补偿金;电视机买回去能退,一位顾客买了一块价值万元的,戴了一年照样给退;一位女士买了条白裤子,干洗时不慎染色,照样可退;鞋子买回去卡脚,收取一定折旧费后能退;化妆品打开包装能退;甜瓜苦了、山竹烂心、核桃空壳都能退,甚至一个苹果只要没吃都能退。2014年,信誉楼18家店的退换货接待处共受理25万人次退换货,造成750万元损失。
这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张洪瑞“不会做生意”。但信誉楼认为,因为质量问题退货说明没有把好进货关,鞋子不合脚说明导购员没有帮助顾客选到合适的商品。顾客是弱体,甜瓜苦了,退与不退都得扔,如果不退,顾客损失了钱,信誉楼损失了信誉。“无理由退货”目的是让每一位顾客满意,虽然表面看给信誉楼带来了经济损失,但根据信誉楼的统计,凡是退换货数额最多的分店,也是销售额最多的分店。退换货接待量最大的信誉楼黄骅店2014年纳税额是5600万元,而它只是一个县级市的一万平方米普通商厦。
信誉楼总裁罗茂莲说,讲信誉是有代价的,但这种代价所换来的顾客信任以及这份信任所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行不是竞争对手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信誉楼认为,“同行不疏伴”,同行不要竞争,要“竞合”,互相排挤只能两败俱伤。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商厦开到黄骅与信誉楼竞争,张洪瑞敞开让竞争对手抄商品价格,加价率都向同行公开。信誉楼还挂出条幅“祝贺同行开业,与商界同仁携手把黄骅建成周边县市商业中心”,还把人才储备、经营管理经验提供给同行。
如今,很多商场将柜台出租给供货厂商,同一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舍我其谁”的竞争关系。但在信誉楼会有另外一种感受:有一次记者在专柜闲逛,当转身走向相邻另一个品牌珠宝专柜时,这个专柜的导购员马上招呼那个导购员“接待好顾客”。
更令同行不解的是,信誉楼每天只营业到下午六点半,除周末外,所有节假日关门歇业。张洪瑞说,“信誉楼不会挤压同行的生存空间,更不追求把同行打垮,所以把晚上、节假日的黄金销售时间让给同行。”因此,信誉楼首家店开业6年,没有一分钱利润,张洪瑞却大呼“成功了”,因为赢得了信誉和口碑。
信誉楼与同城其他商厦和谐共生共赢,坚持节假日放假歇业,晚上六点半关门,一是让员工得到休息,二是把黄金销售时间让给同行。这样做不但没有影响信誉楼的销售业绩,反而是信誉楼开到哪座县城,哪里就形成繁华的商圈,围绕信誉楼会出现一批小店铺。所以,信誉楼不是鲶鱼,它带来的不是鲶鱼效应,而是繁荣了一地的商业,吸引周边顾客购物,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同行。
当前,很多大型商场、超市加剧垄断销售渠道,要么压低供应商产品价格,要么通过通道费、柜台费、节庆费、回扣、提成、拖欠货款等手段,压榨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把所有风险转嫁给供应商。对此商业“潜规则”,信誉楼认为,一味挤压供应商利润,供应商要么提高售价,要么降低质量,结果都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最终伤害商场利益。
为此,信誉楼多年来全部商品坚持自采自营方式,坚持合理的商品加价率,坚持少向供应商调换货,自己承担全部库存风险。同时,禁止拖欠货款、收受回扣、接受吃请,还把消费者意见反馈给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一名供应商说,“与信誉楼合作近30年,从没有收过入场费,从不拖欠货款。”每开一家新店,信誉楼都坚持自己征地、建楼,目的是让利给消费者和供应商。
2007年,信誉楼到枣强县开第八家分店,需要用地40亩。当地政府为表示引资诚意,决定按每亩6万元成本价出让。张洪瑞否决道,“6万元一亩价格太低,低地价不是政府吃亏,就是百姓吃亏。参照藁城市价格,按19.6万元/亩成交。”信誉楼到山东建分店,当地给予免税。张洪瑞也不要这个“好政策”,他说“纳税是义务,咱们遵守规则,不图另外得好处。”
不惧电商 实行错位竞争
31年来,信誉楼坚持在传统百货业耕耘,从未涉足其他行业,在房地产最暴利、最有机会的时候都不曾动心;信誉楼也从不上市,因为它不缺钱,银行排着队等着放贷。张洪瑞说,“我从不担心传统百货会受电商冲击,网购是纯买卖关系,信誉楼给顾客提供了最好的体验,在实体店逛商场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信誉楼有18家分店,除石家庄市区翟营店外,其他分店都建在县城,瞄准县城居民中的中低端消费。目前很多县城的商业百货还是空白点,县城居民网购的习惯不如大城市居民那样强烈,所以信誉楼受电商冲击很小。
此外,信誉楼新建分店全部实行自己买地、自己建房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一大笔租金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租金变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长期稳定经营。近年来,网购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网上商品因为省去店铺租金,其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很多。而在信誉楼,所有柜台都不存在租金问题,所有商品都实行自采自销。信誉楼要求采购员既要保证进货价格最低,还要保证进来的货适销对路。例如,统一品牌的一个季节有很多款式,采购员凭自己的眼光可能只选其中几款最好卖的,这样就降低了库存成本和风险。信誉楼的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就降低了商品售价,并实行固定的加价率,其售价与网上价格的区别不大。
信誉楼集团总裁罗茂莲认为,在电商经济很发达的今天,原有顾客群的网上购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严格来说电商是那个分吃蛋糕的人,但对于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信誉楼实体店来说,这种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绝大部分店面一直以来的营业额呈上升趋势,纳税额也是明显递增态势,所以说影响目前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信誉楼难以复制的优势即是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经营中崇尚商品第一,管理上崇尚员工第一,消费者在信誉楼享受到的服务是电商非面对面状态下所难以提供的。再者,信誉楼并不排斥电商,面对大势,信誉楼人积极适应并敏感应对,比如信誉楼沧州店就专门成立了网络部,也在试水网上商城,以B2C、O2O形式开展运营,不断适应市场新需求。可以说,信誉楼在电商、大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市场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顾客群体,实现了错位竞争。
员工持股享受分红
信誉楼是一群趣味相投的人走到一起。新入职员工首先要求是“好人”。张洪瑞说,“入了信誉楼的门,就要信这个‘教’。员工能力有问题可以培养,但态度有问题决不允许。”
从导购员到柜组主任,从部门主管到高层领导,记者采访了信誉楼十几名员工。谈起工作,大家几乎异口同声:“收入不低、节假日能休息、人际关系简单、有上升空间。”
信誉楼唯一实行定量考核的是督察部,督查出的回扣数额越高,收入也越高。对其他绝大部分员工的考核定性而不定量,收入不与销售额挂钩,新店业绩平平,但是不影响员工的收入。关键看各级员工能否健康成长、体现人生价值。这些指标看似虚幻,信誉楼却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考评体系。
信誉楼追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员工既不能浪费自己,又不能勉强自己,要让员工在适合的岗位跑个痛快,做最出色的自己。收入高低不论官衔大小,在信誉楼做了七年玉石销售的白丽娜是五星级导购员,但薪酬与集团总裁一样多,而且拥有公司股权,享受分红。“管理工作不适合我,做导购员是我的强项。”她说。
信誉楼商厦、超市所有员工身份都属于公司,各岗位员工到一定级别都拥有一定股份,包括张洪瑞等创业者在内,所有股份不允许继承、转让、变现,也不允许个人控股。集团董事长穆建霞说,“公司20多亿元的资产,张洪瑞只占不到5%股份,其余股份分给7000多名优秀员工。普通的星级员工月收入4300元,还持有250个岗位股每年享受分红。”
张洪瑞表示,“我办公司是搭台让大家唱戏,让每个员工唱得大红大紫。我不会把公司传给子女,各级主管都是民主选举,能上能下,任何人不可能为所欲为,员工可以投诉。”信誉楼没有终极所有者,没有绝对控股人,它像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不断地请合适的人上车,请不合适的人下车,把车上员工拧成一股绳,目的是基业长青。
信誉楼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只有六个半小时,逢年过节都能放假休息;只要有诚实、合理的理由,允许员工迟到,不提倡提前到岗。信誉楼还鼓励员工每年带家人旅游,不能为了省钱,亏待自己和家人。每家分店每年拿出20万元救助金,不定苛刻标准,全额发放给困难员工,受助员工名单不得公示。不允许下级请上级吃饭,乔迁、晋升、生孩子、过生日、婚丧嫁娶严禁任何形式的送礼,由公司代表员工送上一份礼金表示心意。
自1984年创办至今,信誉楼从15名员工、280平方米的小卖场,发展成在冀、鲁拥有18家商厦、两万多员工的大型连锁商业集团。2014年,信誉楼销售额达64亿元,纳税3.25亿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民 张洪河 黄骅)
近期推荐课程: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新闻关注榜
联商网版权所有 &信誉楼:传统百货的另类生存之道
把顾客当朋友、不搞促销、可无理由退货、不吃供应商回扣、不拖欠货款、员工收入不与营业额挂钩、节假日休息让同行多卖货、七千余名星级员工持股享受分红……创始于河北省黄骅市的信誉楼着实是一个“商业另类”,31年间把一家县城小卖场发展成拥有18家连锁店、年营业额64亿元的大型百货集团。
信誉楼颠覆了“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思维,它坚信“一心赚钱的路越走越窄,最大赢家是那些从一开始就切实为他人着想的人”,此谓“大商不奸”。
“敬天益人悦己”,70岁的创始人张洪瑞身后这幅字是他的信条,也是信誉楼的成功商道。
“无论什么、无论怎么”都能退
“顾客就是上帝”——广大商家长久奉行的“真理”在信誉楼1984年创办之初就被否定了。信誉楼创办人、老董事长张洪瑞认为,“买卖关系不是上帝与子民的关系。商家为了讨好上帝,可能不择手段。”
信誉楼售货员的称呼是“导购员”。称呼不同,站位与目标迥异。导购员把顾客当作最亲近的朋友,任务不是推销商品,而是帮顾客挑选最合适的商品;收入不与营业额挂钩,而是与公司评定的星级相关。
记者在信誉楼黄骅店遇到一件“怪事”:一名顾客家的太阳能上水总成漏水,导购员凭经验判断,可能是水龙头坏了,建议顾客不必换一整套上水总成,先买个新水龙头试试。第二天,顾客专门向导购员道谢,“就是水龙头的问题,谢谢你帮我省钱。”
信誉楼严把进货质量,所有商品合理加价,拒绝高利诱惑。有一次,泊头店主管问张洪瑞,“有人想供应茅台酒,价格比正常渠道低不少。因为不是正规渠道,如果经酒类专卖部门鉴定是真货,公司允许经营吗?”张洪瑞断口否决,“如果允许经营,业务员将把心思放在到处找便宜事上去。这批酒是真的,但不能保证以后非正规渠道的酒都是真的。”
信誉楼一年到头都不搞促销,对一些厂家促销的商品,信誉楼会给顾客“泼冷水”。信誉楼黄骅店一个化妆品柜台有促销海报,在海报的下方用大字提醒“厂家促销,谨慎购买”。信誉楼曾有一名员工,喜欢搞创意、出奇招,打出“毛线跳楼价,挥泪大甩卖”。张洪瑞一把扯下来,“这样的能人信誉楼用不得。”他认为,促销使很多不想买的顾客经不起诱惑,买回去或许根本不需要,这是误导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
很多百姓喜欢在信誉楼购物,因为可以“无理由退货”。信誉楼认为,“大多数顾客购买商品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退,借机占便宜的人少之又少。”信誉楼在1986年在全国首创“售货信誉卡”,一直实行到现在。顾客凭卡就可以“无理由退货”,而且退货比买货更方便,同时有买货和退货的顾客,导购员要优先接待退货顾客。
记者在信誉楼亲自体验,“无论什么、无论怎么”都能退:裤子开线了,可以退,也可以缝补,还能得到一二百元补偿金;电视机买回去能退,一位顾客买了一块价值万元的手表,戴了一年照样给退;一位女士买了条白裤子,干洗时不慎染色,照样可退;鞋子买回去卡脚,收取一定折旧费后能退;化妆品打开包装能退;甜瓜苦了、山竹烂心、核桃空壳都能退,甚至一个苹果只要没吃都能退。2014年,信誉楼18家店的退换货接待处共受理25万人次退换货,造成750万元损失。
这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张洪瑞“不会做生意”。但信誉楼认为,因为质量问题退货说明没有把好进货关,鞋子不合脚说明导购员没有帮助顾客选到合适的商品。顾客是弱体,甜瓜苦了,退与不退都得扔,如果不退,顾客损失了钱,信誉楼损失了信誉。“无理由退货”目的是让每一位顾客满意,虽然表面看给信誉楼带来了经济损失,但根据信誉楼的统计,凡是退换货数额最多的分店,也是销售额最多的分店。退换货接待量最大的信誉楼黄骅店2014年纳税额是5600万元,而它只是一个县级市的一万平方米普通商厦。
信誉楼总裁罗茂莲说,讲信誉是有代价的,但这种代价所换来的顾客信任以及这份信任所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行不是竞争对手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信誉楼认为,“同行不疏伴”,同行不要竞争,要“竞合”,互相排挤只能两败俱伤。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商厦开到黄骅与信誉楼竞争,张洪瑞敞开让竞争对手抄商品价格,加价率都向同行公开。信誉楼还挂出条幅“祝贺同行开业,与商界同仁携手把黄骅建成周边县市商业中心”,还把人才储备、经营管理经验提供给同行。
如今,很多商场将柜台出租给供货厂商,同一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舍我其谁”的竞争关系。但在信誉楼会有另外一种感受:有一次记者在珠宝专柜闲逛,当转身走向相邻另一个品牌珠宝专柜时,这个专柜的导购员马上招呼那个导购员“接待好顾客”。
更令同行不解的是,信誉楼每天只营业到下午六点半,除周末外,所有节假日关门歇业。张洪瑞说,“信誉楼不会挤压同行的生存空间,更不追求把同行打垮,所以把晚上、节假日的黄金销售时间让给同行。”因此,信誉楼首家店开业6年,没有一分钱利润,张洪瑞却大呼“成功了”,因为赢得了信誉和口碑。
信誉楼与同城其他商厦和谐共生共赢,坚持节假日放假歇业,晚上六点半关门,一是让员工得到休息,二是把黄金销售时间让给同行。这样做不但没有影响信誉楼的销售业绩,反而是信誉楼开到哪座县城,哪里就形成繁华的商圈,围绕信誉楼会出现一批小店铺。所以,信誉楼不是鲶鱼,它带来的不是鲶鱼效应,而是繁荣了一地的商业,吸引周边顾客购物,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同行。
当前,很多大型商场、超市加剧垄断销售渠道,要么压低供应商产品价格,要么通过通道费、柜台费、节庆费、回扣、提成、拖欠货款等手段,压榨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把所有风险转嫁给供应商。对此商业“潜规则”,信誉楼认为,一味挤压供应商利润,供应商要么提高售价,要么降低质量,结果都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最终伤害商场利益。
为此,信誉楼多年来全部商品坚持自采自营方式,坚持合理的商品加价率,坚持少向供应商调换货,自己承担全部库存风险。同时,禁止拖欠货款、收受回扣、接受吃请,还把消费者意见反馈给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一名供应商说,“与信誉楼合作近30年,从没有收过入场费,从不拖欠货款。”每开一家新店,信誉楼都坚持自己征地、建楼,目的是让利给消费者和供应商。
2007年,信誉楼到枣强县开第八家分店,需要用地40亩。当地政府为表示引资诚意,决定按每亩6万元成本价出让。张洪瑞否决道,“6万元一亩价格太低,低地价不是政府吃亏,就是百姓吃亏。参照藁城市价格,按19.6万元/亩成交。”信誉楼到山东建分店,当地给予免税。张洪瑞也不要这个“好政策”,他说“纳税是义务,咱们遵守规则,不图另外得好处。”
不惧电商 实行错位竞争
31年来,信誉楼坚持在传统百货业耕耘,从未涉足其他行业,在房地产最暴利、最有机会的时候都不曾动心;信誉楼也从不上市,因为它不缺钱,银行排着队等着放贷。张洪瑞说,“我从不担心传统百货会受电商冲击,网购是纯买卖关系,信誉楼给顾客提供了最好的体验,在实体店逛商场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信誉楼有18家分店,除石家庄市区翟营店外,其他分店都建在县城,瞄准县城居民中的中低端消费。目前很多县城的商业百货还是空白点,县城居民网购的习惯不如大城市居民那样强烈,所以信誉楼受电商冲击很小。
此外,信誉楼新建分店全部实行自己买地、自己建房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一大笔租金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租金变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长期稳定经营。近年来,网购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网上商品因为省去店铺租金,其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很多。而在信誉楼,所有柜台都不存在租金问题,所有商品都实行自采自销。信誉楼要求采购员既要保证进货价格最低,还要保证进来的货适销对路。例如,统一品牌的服装一个季节有很多款式,采购员凭自己的眼光可能只选其中几款最好卖的,这样就降低了库存成本和风险。信誉楼的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就降低了商品售价,并实行固定的加价率,其售价与网上价格的区别不大。
信誉楼集团总裁罗茂莲认为,在电商经济很发达的今天,原有顾客群的网上购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严格来说电商是那个分吃蛋糕的人,但对于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信誉楼实体店来说,这种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绝大部分店面一直以来的营业额呈上升趋势,纳税额也是明显递增态势,所以说影响目前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信誉楼难以复制的优势即是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经营中崇尚商品第一,管理上崇尚员工第一,消费者在信誉楼享受到的服务是电商非面对面状态下所难以提供的。再者,信誉楼并不排斥电商,面对大势,信誉楼人积极适应并敏感应对,比如信誉楼沧州店就专门成立了网络部,也在试水网上商城,以B2C、O2O形式开展运营,不断适应市场新需求。可以说,信誉楼在电商、大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市场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顾客群体,实现了错位竞争。
员工持股享受分红
信誉楼是一群趣味相投的人走到一起。新入职员工首先要求是“好人”。张洪瑞说,“入了信誉楼的门,就要信这个‘教’。员工能力有问题可以培养,但态度有问题决不允许。”
从导购员到柜组主任,从部门主管到高层领导,记者采访了信誉楼十几名员工。谈起工作,大家几乎异口同声:“收入不低、节假日能休息、人际关系简单、有上升空间。”
信誉楼唯一实行定量考核的是督察部,督查出的回扣数额越高,收入也越高。对其他绝大部分员工的考核定性而不定量,收入不与销售额挂钩,新店业绩平平,但是不影响员工的收入。关键看各级员工能否健康成长、体现人生价值。这些指标看似虚幻,信誉楼却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考评体系。
信誉楼追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员工既不能浪费自己,又不能勉强自己,要让员工在适合的岗位跑个痛快,做最出色的自己。收入高低不论官衔大小,在信誉楼做了七年玉石销售的白丽娜是五星级导购员,但薪酬与集团总裁一样多,而且拥有公司股权,享受分红。“管理工作不适合我,做导购员是我的强项。”她说。
信誉楼商厦、超市所有员工身份都属于公司,各岗位员工到一定级别都拥有一定股份,包括张洪瑞等创业者在内,所有股份不允许继承、转让、变现,也不允许个人控股。集团董事长穆建霞说,“公司20多亿元的资产,张洪瑞只占不到5%股份,其余股份分给7000多名优秀员工。普通的星级员工月收入4300元,还持有250个岗位股每年享受分红。”
张洪瑞表示,“我办公司是搭台让大家唱戏,让每个员工唱得大红大紫。我不会把公司传给子女,各级主管都是民主选举,能上能下,任何人不可能为所欲为,员工可以投诉。”信誉楼没有终极所有者,没有绝对控股人,它像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不断地请合适的人上车,请不合适的人下车,把车上员工拧成一股绳,目的是基业长青。
信誉楼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只有六个半,逢年过节都能放假休息;只要有诚实、合理的理由,允许员工迟到,不提倡提前到岗。信誉楼还鼓励员工每年带家人旅游,不能为了省钱,亏待自己和家人。每家分店每年拿出20万元救助金,不定苛刻标准,全额发放给困难员工,受助员工名单不得公示。不允许下级请上级吃饭,乔迁、晋升、生孩子、过生日、婚丧嫁娶严禁任何形式的送礼,由公司代表员工送上一份礼金表示心意。
自1984年创办至今,信誉楼从15名员工、280平方米的小卖场,发展成在冀、鲁拥有18家商厦、两万多员工的大型连锁商业集团。2014年,信誉楼销售额达64亿元,纳税3.25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信誉楼:传统百货的另类生存之道 - 红商网
&&您所在的位置: >>
信誉楼:传统百货的另类生存之道
  把顾客当朋友、不搞促销、可无理由退货、不吃供应商回扣、不拖欠货款、员工收入不与营业额挂钩、节假日休息让同行多卖货、七千余名星级员工持股享受分红&&创始于省黄骅市的信誉楼着实是一个&商业另类&,31年间把一家县城小发展成拥有18家店、年营业额64亿元的大型集团。
  信誉楼颠覆了&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思维,它坚信&一心赚钱的路越走越窄,最大赢家是那些从一开始就切实为他人着想的人&,此谓&大商不奸&。
  &敬天益人悦己&,70岁的创始人张洪瑞身后这幅字是他的信条,也是信誉楼的成功商道。
  &无论什么、无论怎么&都能退
  &顾客就是上帝&&&广大商家长久奉行的&真理&在信誉楼1984年创办之初就被否定了。信誉楼创办人、老董事长张洪瑞认为,&买卖关系不是上帝与子民的关系。商家为了讨好上帝,可能不择手段。&
  信誉楼售货员的称呼是&导购员&。称呼不同,站位与目标迥异。导购员把顾客当作最亲近的朋友,任务不是推销商品,而是帮顾客挑选最合适的商品;收入不与营业额挂钩,而是与公司评定的星级相关。
  记者在信誉楼黄骅店遇到一件&怪事&:一名顾客家的太阳能上水总成漏水,导购员凭经验判断,可能是水龙头坏了,建议顾客不必换一整套上水总成,先买个新水龙头试试。第二天,顾客专门向导购员道谢,&就是水龙头的问题,谢谢你帮我省钱。&
  信誉楼严把进货质量,所有商品合理加价,拒绝高利诱惑。有一次,泊头店主管问张洪瑞,&有人想供应茅台酒,价格比正常渠道低不少。因为不是正规渠道,如果经酒类专卖部门鉴定是真货,公司允许经营吗?&张洪瑞断口否决,&如果允许经营,业务员将把心思放在到处找便宜事上去。这批酒是真的,但不能保证以后非正规渠道的酒都是真的。&
  信誉楼一年到头都不搞促销,对一些厂家促销的商品,信誉楼会给顾客&泼冷水&。信誉楼黄骅店一个化妆品柜台有促销海报,在海报的下方用大字提醒&厂家促销,谨慎购买&。信誉楼曾有一名员工,喜欢搞创意、出奇招,打出&毛线跳楼价,挥泪大甩卖&。张洪瑞一把扯下来,&这样的能人信誉楼用不得。&他认为,促销使很多不想买的顾客经不起诱惑,买回去或许根本不需要,这是误导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
  很多百姓喜欢在信誉楼购物,因为可以&无理由退货&。信誉楼认为,&大多数顾客购买商品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退,借机占便宜的人少之又少。&信誉楼在1986年在全国首创&售货信誉卡&,一直实行到现在。顾客凭卡就可以&无理由退货&,而且退货比买货更方便,同时有买货和退货的顾客,导购员要优先接待退货顾客。
  记者在信誉楼亲自体验,&无论什么、无论怎么&都能退:裤子开线了,可以退,也可以缝补,还能得到一二百元补偿金;电视机买回去能退,一位顾客买了一块价值万元的手表,戴了一年照样给退;一位女士买了条白裤子,干洗时不慎染色,照样可退;鞋子买回去卡脚,收取一定折旧费后能退;化妆品打开包装能退;甜瓜苦了、山竹烂心、核桃空壳都能退,甚至一个苹果只要没吃都能退。2014年,信誉楼18家店的退换货接待处共受理25万人次退换货,造成750万元损失。
  这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张洪瑞&不会做生意&。但信誉楼认为,因为质量问题退货说明没有把好进货关,鞋子不合脚说明导购员没有帮助顾客选到合适的商品。顾客是弱体,甜瓜苦了,退与不退都得扔,如果不退,顾客损失了钱,信誉楼损失了信誉。&无理由退货&目的是让每一位顾客满意,虽然表面看给信誉楼带来了经济损失,但根据信誉楼的统计,凡是退换货数额最多的分店,也是销售额最多的分店。退换货接待量最大的信誉楼黄骅店2014年纳税额是5600万元,而它只是一个县级市的一万平方米普通商厦。
  信誉楼总裁罗茂莲说,讲信誉是有代价的,但这种代价所换来的顾客信任以及这份信任所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行不是竞争对手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信誉楼认为,&同行不疏伴&,同行不要竞争,要&竞合&,互相排挤只能两败俱伤。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商厦开到黄骅与信誉楼竞争,张洪瑞敞开让竞争对手抄商品价格,加价率都向同行公开。信誉楼还挂出条幅&祝贺同行开业,与商界同仁携手把黄骅建成周边县市商业中心&,还把人才储备、经营管理经验提供给同行。
  如今,很多商场将柜台出租给供货厂商,同一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舍我其谁&的竞争关系。但在信誉楼会有另外一种感受:有一次记者在珠宝专柜闲逛,当转身走向相邻另一个品牌珠宝专柜时,这个专柜的导购员马上招呼那个导购员&接待好顾客&。
  更令同行不解的是,信誉楼每天只营业到下午六点半,除周末外,所有节假日关门歇业。张洪瑞说,&信誉楼不会挤压同行的生存空间,更不追求把同行打垮,所以把晚上、节假日的黄金销售时间让给同行。&因此,信誉楼首家店开业6年,没有一分钱利润,张洪瑞却大呼&成功了&,因为赢得了信誉和口碑。
  信誉楼与同城其他商厦和谐共生共赢,坚持节假日放假歇业,晚上六点半关门,一是让员工得到休息,二是把黄金销售时间让给同行。这样做不但没有影响信誉楼的销售业绩,反而是信誉楼开到哪座县城,哪里就形成繁华的商圈,围绕信誉楼会出现一批小店铺。所以,信誉楼不是鲶鱼,它带来的不是鲶鱼效应,而是繁荣了一地的商业,吸引周边顾客购物,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同行。
  当前,很多大型商场、加剧垄断销售渠道,要么压低供应商产品价格,要么通过通道费、柜台费、节庆费、回扣、提成、拖欠货款等手段,压榨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把所有风险转嫁给供应商。对此商业&潜规则&,信誉楼认为,一味挤压供应商利润,供应商要么提高售价,要么降低质量,结果都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最终伤害商场利益。
  为此,信誉楼多年来全部商品坚持自采自营方式,坚持合理的商品加价率,坚持少向供应商调换货,自己承担全部库存风险。同时,禁止拖欠货款、收受回扣、接受吃请,还把消费者意见反馈给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一名供应商说,&与信誉楼合作近30年,从没有收过入场费,从不拖欠货款。&每开一家新店,信誉楼都坚持自己征地、建楼,目的是让利给消费者和供应商。
  2007年,信誉楼到枣强县开第八家分店,需要用地40亩。当地政府为表示引资诚意,决定按每亩6万元成本价出让。张洪瑞否决道,&6万元一亩价格太低,低地价不是政府吃亏,就是百姓吃亏。参照藁城市价格,按19.6万元/亩成交。&信誉楼到建分店,当地给予免税。张洪瑞也不要这个&好政策&,他说&纳税是义务,咱们遵守规则,不图另外得好处。&
  不惧电商 实行错位竞争
  31年来,信誉楼坚持在传统百货业耕耘,从未涉足其他行业,在房地产最暴利、最有机会的时候都不曾动心;信誉楼也从不上市,因为它不缺钱,银行排着队等着放贷。张洪瑞说,&我从不担心传统百货会受电商冲击,网购是纯买卖关系,信誉楼给顾客提供了最好的体验,在实体店逛商场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信誉楼有18家分店,除石家庄市区翟营店外,其他分店都建在县城,瞄准县城居民中的中低端消费。目前很多县城的商业百货还是空白点,县城居民网购的习惯不如大城市居民那样强烈,所以信誉楼受电商冲击很小。
  此外,信誉楼新建分店全部实行自己买地、自己建房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一大笔租金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租金变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长期稳定经营。近年来,网购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网上商品因为省去店铺租金,其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很多。而在信誉楼,所有柜台都不存在租金问题,所有商品都实行自采自销。信誉楼要求采购员既要保证进货价格最低,还要保证进来的货适销对路。例如,统一品牌的服装一个季节有很多款式,采购员凭自己的眼光可能只选其中几款最好卖的,这样就降低了库存成本和风险。信誉楼的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就降低了商品售价,并实行固定的加价率,其售价与网上价格的区别不大。
  信誉楼集团总裁罗茂莲认为,在电商经济很发达的今天,原有顾客群的网上购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严格来说电商是那个分吃蛋糕的人,但对于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信誉楼实体店来说,这种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绝大部分店面一直以来的营业额呈上升趋势,纳税额也是明显递增态势,所以说影响目前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信誉楼难以复制的优势即是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经营中崇尚商品第一,管理上崇尚员工第一,消费者在信誉楼享受到的服务是电商非面对面状态下所难以提供的。再者,信誉楼并不排斥电商,面对大势,信誉楼人积极适应并敏感应对,比如信誉楼沧州店就专门成立了网络部,也在试水网上商城,以B2C、O2O形式开展运营,不断适应市场新需求。可以说,信誉楼在电商、大城市大型商业的市场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顾客群体,实现了错位竞争。
  员工持股享受分红
  信誉楼是一群趣味相投的人走到一起。新入职员工首先要求是&好人&。张洪瑞说,&入了信誉楼的门,就要信这个&教&。员工能力有问题可以培养,但态度有问题决不允许。&
  从导购员到柜组主任,从部门主管到高层领导,记者采访了信誉楼十几名员工。谈起工作,大家几乎异口同声:&收入不低、节假日能休息、人际关系简单、有上升空间。&
  信誉楼唯一实行定量考核的是督察部,督查出的回扣数额越高,收入也越高。对其他绝大部分员工的考核定性而不定量,收入不与销售额挂钩,新店业绩平平,但是不影响员工的收入。关键看各级员工能否健康成长、体现人生价值。这些指标看似虚幻,信誉楼却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考评体系。
  信誉楼追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员工既不能浪费自己,又不能勉强自己,要让员工在适合的岗位跑个痛快,做最出色的自己。收入高低不论官衔大小,在信誉楼做了七年玉石销售的白丽娜是五星级导购员,但薪酬与集团总裁一样多,而且拥有公司股权,享受分红。&管理工作不适合我,做导购员是我的强项。&她说。
  信誉楼商厦、超市所有员工身份都属于公司,各岗位员工到一定级别都拥有一定股份,包括张洪瑞等创业者在内,所有股份不允许继承、转让、变现,也不允许个人控股。集团董事长穆建霞说,&公司20多亿元的资产,张洪瑞只占不到5%股份,其余股份分给7000多名优秀员工。普通的星级员工月收入4300元,还持有250个岗位股每年享受分红。&
  张洪瑞表示,&我办公司是搭台让大家唱戏,让每个员工唱得大红大紫。我不会把公司传给子女,各级主管都是民主选举,能上能下,任何人不可能为所欲为,员工可以投诉。&信誉楼没有终极所有者,没有绝对控股人,它像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不断地请合适的人上车,请不合适的人下车,把车上员工拧成一股绳,目的是基业长青。
  信誉楼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只有六个半小时,逢年过节都能放假休息;只要有诚实、合理的理由,允许员工迟到,不提倡提前到岗。信誉楼还鼓励员工每年带家人旅游,不能为了省钱,亏待自己和家人。每家分店每年拿出20万元救助金,不定苛刻标准,全额发放给困难员工,受助员工名单不得公示。不允许下级请上级吃饭,乔迁、晋升、生孩子、过生日、婚丧嫁娶严禁任何形式的送礼,由公司代表员工送上一份礼金表示心意。
  自1984年创办至今,信誉楼从15名员工、280平方米的小卖场,发展成在冀、鲁拥有18家商厦、两万多员工的大型连锁商业集团。2014年,信誉楼销售额达64亿元,纳税3.25亿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民 张洪河 黄骅)搜索更多:
手机扫描上面二维码,随时在微信上关注红商网。我们的微信号:redshcom 或red-sh
红商社区热点
红商社区推荐
推荐商机信息
热门商机信息
 -  -  -  -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移植可存活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