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柴静 穹顶之下视频》资源,求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柴静《穹顶之下》引热议治霾呼声高涨 淘汰钢铁过剩产能迫在眉睫
相关简介:该文章未填写相关简介
  两会前夕,柴静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于周六首发,引发业内热议。103分钟的视频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视频通过科学家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回答了“雾霾从哪儿来”的问题: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
  柴静表示,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
  当最基本的健康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增长已经失去意义。相信每一位看完视频的人都感同身受,穹顶之下有一种喘不过气的绝望。只是,经济增长与环境真的是非此即彼吗?
  华创宏观的最新研报指出,中国的空气污染固然与快速工业化进程相关,但能源结构的不合理、能源品质的低标准才是真凶。
  要治理雾霾,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出路。
  借鉴:伦敦如何摘掉“雾都”帽子?
  如同《穹顶之下》中展示的,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
  19世纪开始,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歌剧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出来却发现,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
  在部分议会议员的极力推动和促使下,英国政府才委托休·毕佛爵士撰写了空气污染调查报告。政府之后起草的法案经议会批准,于1956年出台《清洁空气法》。 伦敦治雾霾真正见效,正是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之后。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穹顶之下》片中告诉我们,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污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
  现实:污染大省淘汰产能艰难推进
  伦敦治理雾霾的经验告诉世人,淘汰落后的工业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正是不二之选。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淘汰落后产能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然而,淘汰落后产能并非易事,在淘汰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风险,例如,产业和产品可能出现断档、地方经济增长可能失速,进而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企业和地方债务增加、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下降、就业岗位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
  特别是就业问题,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如果新的接续产业不能同步发展起来,必然会出现部分企业破产,部分企业的产量下降,部分企业的效益下降,部分创业者在这些产业领域中却步,由此导致短期就业岗位减少,下岗人员增加。这也是地方淘汰落后产能中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
  《穹顶之下》中重点提到了两个因为工业污染的大省,分别是钢铁大省河北和煤炭大省山西。我们也来看看目前这两个省淘汰落后产能的现状。
  2013年《经济半小时》曾连续报道河北地区邯郸武安和唐山等地的钢铁、水泥污染,使地方政府更加严厉执行环保政策,加上河北紧邻北京,每次出现雾霾天气,河北不免被指责为污染祸首。
  在这样的压力下,作为国内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已经提出“6643”工程,即到2017年,要完成6000万吨钢铁产能削减任务,分解到地方落实到企业,而且年内就要完成削减1500万吨钢铁的目标。
  去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15个行业首批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共涉及炼铁企业44家、炼钢企业30家,钢铁业共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4686.1万吨。在上述名单中,河北钢铁、新兴铸管、沙钢、马钢(合肥)钢铁等五家钢企的六条生产线均“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名单中,河北省的钢铁企业备受关注。在名单中的74家钢铁企业中,河北省共有20家,占比接近三成,且在淘汰的落后和过剩产能的44家炼铁企业中,河北省就有18家位列其中。巨大的环保压力之下,民营钢企被迫成了“买单者”,多家关门破产倒闭。
  河北在被钢铁带来的污染问题头疼,而煤炭开采和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困扰着中国中国煤炭生产最多省份——山西,山西省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和利用,已经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历史欠账很多。
  据中科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山西可持续发展总能力在全国排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排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排第29位,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不过,为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空气质量,山西已经在积极行动。
  新华社2月2日消息称,2014年山西省钢铁、水泥、焦炭等六大行业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600多万吨及电力57.4万千瓦。
  据了解,2014年国家下达山西省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为:钢铁420万吨、水泥110万吨、焦炭660万吨、电力57.4万千瓦、电石21万吨、铁合金8万吨。
  山西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六大行业中钢铁、电力、焦炭是山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其他3个行业是一些地方的重点行业。
  业内人士指出,这六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意味着企业主直接经济利益受损,GDP总量和政府财政收入都将受到较大影响。
  山西省统计局今年1月8日对外发布最新统计报告称,因煤炭产量增长潜力受制约、煤炭产能过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原因,山西煤炭产业增长空间受限,已经接近资源环境承载极限,煤炭快速扩张期已近尾声。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预计,2014年山西省煤炭产量仅增长1%,2015年煤炭产量将略有减少,产量增长呈现逐步回落态势,未来增长潜力已大大弱化。
  据悉,国家发改委网站1月初发布了《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出2017京津冀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要减少6300万吨。分析人士指出,京津冀削减消费量约占原消费量16.49%,有助于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压减过剩产能。
  发改委强调,工作方案要提出煤炭减量具体措施和相应的削减数量,主要包括:淘汰效率低、煤耗高、污染重的项目,重点是电力、钢铁、水泥、炼焦等行业落后产能项目;节能重点工程,余热余压利用、燃煤电厂升级改造;“煤改气”、“煤改电”项目;焦化、煤化工、工业窑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项目。
  未来:能源规划“控煤增气”
  在过去的2014年,中国超额完成主要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淘汰落后炼钢产能3110万吨、水泥8100万吨、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
  工信部表示,2015年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促进产业转移和重大布局优化。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近期指出,中国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1.1%,煤炭比重下降至64.2%。
  东方证券在本周一的报告中建议,治理中国大气污染主要应着力于整合低效的企业、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和促进能源行业内部竞争:
  报告指出,中国的PM2.5,大约2/3来自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其实煤炭和石油本身并不意味着污染,煤炭消耗量大,目前每年已经接近40亿吨,而且还劣质,缺乏清洁的同时又缺乏控制措施,如果能够将分散燃烧的煤炭改为集中燃烧,提高煤炭发电的比重,特别是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火电机组,燃煤排放至少减少2/3。如果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企业都能关停并转,产能转向治污能力和效率更加优先的大型企业,如果汽车排污装置和油品全部达到国四的标准,毫无疑问,治霾难度将大大降低。
  柴静日前在接受专访时也表示,“这次拉开时空,对过去的问题再回访,再思考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产业现状,看到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感觉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她说,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的来源,可以促进竞争,产生就业,拉动经济。国际治理污染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这两点都与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据悉,“十三五”能源规划编制去年6月启动,已形成基本思路。据中证报消息,该规划提出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七大战略任务,生产布局方面将加大油气开发力度,新增近海油气开发带,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未来可再生能源补贴将设总额限制。
出处:腾讯网
责任编辑:张静, 联系电话:010-
&&&&&&相关新闻
行情大家谈
&&&&&&报价
价格(元/万吨)柴静《穹顶之下》资源,求_百度知道
柴静《穹顶之下》资源,求
网盘或邮箱都可以,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邮箱地址?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油气|雾霾|柴静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
  文/石油战略(微信号:zgsybwx)
  调查探寻真相,《穹顶之下》注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其中涉及的油气数据值得关注,有的确凿无误,有的出处不详,有的没有注明时间段。虽然瑕不掩瑜,但本着理性探讨交流,一些小伙伴尝试对其中的油气数据再作调查分析。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2月28日,柴静所作的雾霾调查演讲纪录片《穹顶之下》在首播,一天之内,在各类视频网站上的播放量突破1个亿。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说,这对唤起公众关注环境健康问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调查探寻真相,《穹顶之下》注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其中涉及的油气数据值得关注,有的确凿无误,有的出处不详,有的没有注明时间段。虽然瑕不掩瑜,但本着理性探讨交流,一些小伙伴尝试对其中的油气数据再作调查分析,供大家参考,为共同推动治理雾霾共同作建设性的探讨交流。我们相信,关注和交流也是一种前进的力量。
  数据较多,内容较长,烦请多些耐心。
  (一)实录:“穹顶之下”中的油气数据
  103分钟的《穹顶之下》,原文摘选部分油气数据――
  ●根据环境保护科学院的数据,中国最好油品比发达国家低2个等级。北京加的柴油,基本是最好的油品了,硫含量是欧盟国家的25倍。我们国家的油品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只要提高一个等级的话我们排放可以减少10%。
  ●我们看上去有好油,我们有国Ⅳ以及以上的油,但是这部分油只占3%的比例,这就是杭州的痛苦,杭州有钱,想买好油,但是2013年之前就是没有。
  ●现在世界平均的天然气占能源结构的比例大概24%,因为天然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而中国只有5%。中国并不是煤多、贫油、少气的国家,我们石油探明率是38%,天然气探明率占22%,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大量的天然气埋葬在中国大地之下,黑暗不知名的深处。在每年探明这些储量当中,比如说天然气探明9000亿立方米,我们只开采了1000亿立方米,有大量的资源我们知道它在哪儿,但却没有去开采。
  ●在中国,除了我们的油品标准低之外……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的。全球十大港口现在有七个在中国,远洋货轮带来的污染之大,在靠近海岸线400米的地方它排放的污染相当于50万辆大卡车,所以在深圳60%的二氧化硫是来自轮船的。中国二十多万艘这样的船,它用的都是最差的重油。
  (二)“穹顶之下”的数据校验
  片中的油气数据看上去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是细究起来,还有一些疏漏之处,值得考证校验。
  ●《穹顶之下》:中国最好油品比发达国家低2个等级。北京加的柴油,基本是最好的油品了,硫含量是欧盟国家的25倍。我们有国Ⅳ以及以上的油,但是这部分油只占3%的比例。
  如图所示,现阶段我国油品质量的确总体低于发达国家,不过并不存在量级的差别,并且未来目标上也将与发达国家看齐。
  日,北京市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正式推出。同年5月开始,、在北京开始置换提供京V标准成品油。京V汽柴油的硫含量相比京Ⅳ油品中的硫含量从50ppm降到了10ppm,主要指标符合同阶段欧V油品标准。
  至于国Ⅳ以及以上标准的成品油占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3%。
  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是26928万吨,如果按3%算,就是807.8万吨,实际上这只是国Ⅳ及以上标准的成品油销量的小小零头。仅以中石油2014年销售的中石油炼油厂国Ⅳ以上成品油就达4876万吨,超过全国成油品年销量的18%以上。而这还不包括中石化的国Ⅳ以上油品,中石化的高标号油品销量比中石油还要大。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1845号文),提出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原则,根据油品质量升级成本调查审核结果,在企业适当消化部分升级成本的基础上,确定车用汽、柴油质量标准升级的加价标准。
  从2015年开始,中石油供应的车用柴油全部升级为国Ⅳ标准。虽然供应的国Ⅳ柴油,但目前绝大地区仍在按国Ⅲ的价格销售,价格不到位,油品质量升级改造的成本仍由企业在承担。
  ●《穹顶之下》:“天然气探明9000亿立方米,开采了1000亿立方米。”
  从国土资源部网站可以查到的数据是,2012年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是9612.2亿立方米(注意是“新增”),同比增长33%,居历史最高水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50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是,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是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约1.9万亿立方米)。
  因为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探明储量不是都能开采出来的。可采储量才是衡量天然气开发潜力的关键数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戴金星等在《天然气工业》发表文章《2000年以来中国大气田勘探开发特征》,其中提出:一个国家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多少,是量度其天然气生产前景、行业兴衰的基础。
  实际上,到2013年底,我国天然气可采常规剩余储量是3.3万亿立方米,当年天然气产量是1171亿立方米,储采比是28。(这意味着,如果按2013年的年产量来看,现有天然气可采储量就能连续生产28年。实际上每年因为新的天然气勘探发现,还要新增一些可采天然气储量。)
  戴金星等认为,2013年美国、加拿大的天然气储采均为13左右,要保持目前年产量长期稳定难度大,要提高年产气量条件欠佳。中国储采比是28,说明具备保持目前年产量并可提高的条件。
  我国油气勘探总体进入低品位资源勘探阶段,沙漠、山地等复杂地表,深层、超深层、低渗、特低渗致密复杂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勘探成本随之上升。2010年-2013年探井平均井深增加了400米,探井成本上涨了15%以上。
  《BP世界能源统计(2014)》这样评价中国的天然气:中国在实现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目前为5.1%)这一既定政治目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13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增长10.8%(153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虽然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实现全球第二大增量(9.5%,99亿立方米),但仍有巨大的缺口需要通过增加进口予以解决。这一缺口主要是通过进口液化天然气(增长22.9%)和管道天然气(增长28.0%)来填补。
  此外,竭泽而渔并非是油气资源开发的良策。相对于其他资源,石化能源的开发,其更需要的是最大程度上可持续发展。探明储量是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而了解、掌握的地下矿产储量,每年各油企都会进行相应地质储量评估,以计划来年的钻井数、开采量、预算等指标。
  随着2014年油价暴跌,并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中国乃至世界开采量或将更加强控制,化石能源不可破坏性高速开发,需要可持续发展,尽量提高采收率。
  ●轮船用的是最差的重油,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的
  “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的”,这个结论有些匪夷所思。根据微信公众号“新兴产业观察者”的数据,轮船用的重柴油或者渣油占燃料油的比例接近一半(47%),而燃料油占总油量消耗量的比例是6.6%,也就是说,船舶运输占石油消耗的比例是3%。3%和一半差太多,而在《穹顶之下》的语境下,失控的是哪类用油的一半有待商榷。
  (三)“穹顶之下”认识能源与环境,不妨再看看这些油气数据
  要实现能源与环境要和谐发展,确实需要增加清洁油气的开发利用。这方面,中国的石油企业有责任和义务,看看他们做了些啥?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世界第一
  过去十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平均增速2.2%。2014 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速1.4%。
  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平均增速17.4%,在十大消费国中增速最快。201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8.9%。
  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平均增速1.7%,2014同比增长4.3%;年,俄罗斯天然气消费量平均增速 0.7%,2014同比减少3.2%。
  我国天然气利用结构变化趋势图:
  ●中石油十年来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10%
  2013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在世界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 6 位;2013年中石油,在世界石油公司中天然气产量排名第 7 位。
  十年来,中国石油连续8年年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由亿立方米快速增长至亿立方米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年均增幅近10%。
  ●天然气冬供缺口较大
  2014年我国冬季保供天然气总需求为882亿立方米,总供应量820亿立方米,缺口62亿立方米。中国石油2014年冬季保供,将向市场供气6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7亿立方米。
  ●天然气管道与LNG接收站建设促进天然气进口增长
  我国天然气进口通道继续完善,随着中俄东线供气协议的签署,我国已初步形成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格局。
  目前,中石油已经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接四大气区和主要消费市场,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体系,已投运的油气管网占国内长输管道的80%左右,其中天然气管网里程超过4.7万公里,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惠及5亿人口,天然气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左右。
中国石油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体系
  目前,全国共有LNG接收站10座,年接收能力3670万吨LNG工厂113座,年产能1600万吨。2014年,受卡塔尔进口高价LNG增量和一季度高价现货进口的影响,我国LNG进口均价涨幅较大。进口LNG现货到岸均价为3.66元/立方米,同比增长5.6%。
  其中,管道气进口310亿立方米,占进口总量的52.5%;LNG进口2016万吨(约280亿立方米),占进口总量的47.5%。
  按照国家规划,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为2300亿方,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为3600亿方。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从现在的5.9%提高到10%。但根据《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推测,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可达3000亿立方米,远低于政府的3600亿立方米的规划目标。若没有新的鼓励措施和手段,2020年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将富余300亿-500亿立方米。
  ●油品升级中国油企已开始行动
  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会议明确了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即2015年底前,确保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中国油企在国家启动国四标准时,已经提前进行了国五标准的改造。
  根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数据,在2013年底,两家公司就已开始全面供应国Ⅳ汽油,北京,上海和江苏8地市及广东6地市,汽油质量标准已达到国五标准,中国石油2013年供应的高标号汽油比例达到99.67%。
  根据《2013年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2014年的报告尚未发布),国内成品油销售量11833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40%以上;全年中国石油国内生产天然气8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致密气产量占比28%。
  天然气在公司国内油气当量产量中的比重达38.6%;全年供气超110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6%;按期完成了大庆、兰州、锦州等石化企业14套汽油装置和14套柴油装置的改造工作,向市场供应的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Ⅳ标准,高标号汽油比例达到99.67%。
  根据《中国石油报》2月10日报道,仅在过去8年就投入500亿元以上用于油品质量升级。目前,中国石油在国Ⅳ车用汽油标准升级中已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欧洲国家从欧Ⅲ标准升级到欧Ⅳ标准,整整用了5年。而中国石油从国Ⅲ标准升级到国Ⅳ标准仅用了不到一年。
  根据中国石化的《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5月,中国石化提前一个月完成国III标准普通柴油的升级工作 2013年10月,提前3个月全面供应国IV标准车用汽油。
  根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过去十年,中国石化在炼油板块累计投入了近2000亿元,用10多年走完了西方国家二、三十年的油品升级路,今后每年还要投入300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北京,上海和江苏8地市及广东6地市,汽油质量标准已达到与欧五相当的国五标准,属世界最高质量标准。下一步,中国石化计划于2015年起供应符合国Ⅳ标准的车用柴油。
  根据中国海油《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旗下的惠州石化已完成国Ⅴ标准的升级改造,中海油的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一。
表:美欧日中达到对应或相当汽油标准的年份及所用时间(单位:年)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撰文指出,中国油品质量升级与发达国家油品质量升级进程相比,步伐相对较快。我国完成汽油无铅化进程要明显快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
  其中,美、欧、日实现汽油无铅化分别用了21年、27年和12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汽油实现无铅化仅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国家规划,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中国人民用上符合国际标准的油品已指日可待。
  ●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
中国石油2013年十大节能工程与十大减排工程
  作为生产企业,2013年,中国石油全年投入15.71亿元专项资金实施65项重点节能工程。节能量118万吨标准煤、节水量2440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6.05%和9.4%;2013年,中国石化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相当于节约182万吨标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8万吨;中国海油2013年节能29.9万吨标准煤。
  (此文来源中国石油报新媒体中心)
  (本文作者介绍:来自中国石油业内人士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能源频道官方微信“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能见派,关注高端与前沿,描绘美好能源未来。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来自中国石油业内人士的观察和思考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穹顶之下》爆红:揭秘柴静的“朋友圈”
笔者认为,《穹顶之下》的每一部分都在体现“互联网思维”——这个被说滥了的陈词和某些人的谋财之道——穹顶之下,还有个“柴女”让我们过了“一把瘾”,重新用“互联网思维”来解读一次媒体。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调查:》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
2月28日中午,《穹顶之下》上线腾讯视频、优酷网、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穹顶之下》是一部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由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柴静自费拍摄,聚焦雾霾及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主要针对什么是雾霾、它的形成及解决出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记录和剖析。
3月2日,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动选择与媒体见面,座谈会上,陈吉宁对近日引起关注的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表示赞赏,称其行为值得敬佩。陈吉宁说,
柴静的纪录片也恰恰反映了新媒体时代,政府、社会和媒体之间如何互动的问题,应共同把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来面对&我们今天恐怕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环境的挑战。
这两天,钛媒体也被柴静《穹顶之下》刷屏了,DUANG~
柴静《穹顶之下》可能会、应该会改写的新闻学
有人说这是史诗级移民广告:《穹顶之下》,窒息的痛苦
相关。因果?笨蛋!满纸荒唐言柴静
《穹顶之下》的传播细节
一位油田子弟的&穹顶之下&:以将死之心,活在当下
而笔者认为,《穹顶之下》的每一部分都在体现&&&&这个被说滥了的陈词和某些人的谋财之道&&穹顶之下,还有个&柴女&让我们过了&一把瘾&,重新用&互联网思维&来解读一次媒体。新媒体在这一刻闪耀苍穹。
一、渠道发行,视频网站全网覆盖
据统计,截至2月28日20点30分,纪录片在各网络平台已累计播放超过3500万次。3月1日凌晨,《穹顶之下》发布12个小时后,其点击量已经突破了600万次,评论超过1.2万条,并以每小时新播50万次的播放量迅速增长,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截至3月2日上午9点30分,《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即将突破2亿万次,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柴静雾霾调查#的阅读数达3亿。
此次《穹顶之下》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纪录片模式,采用新媒体全网覆盖,而不是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本次发行中只是起到了对该事件的行为的公益性、正当性进行背书,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进一步推动放大事件的影响,此种手法与我们过去所熟悉的模式完全不同,不要忘记柴静的背景,她本身就出身于央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巨头。本次渠道发行的模式既是《穹顶之下》项目的创新,更是柴静及其团队对其曾经辉煌的传统模式的自我否定,相信未来的示范效应将无可比拟。
本次《穹顶之下》的发行既是柴静及其团队的胜利,也是各大视频网站的狂欢。在视频网站受制于高额版权、带宽、盈利模式等困境之时,《穹顶之下》无疑给各大视频网站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当春晚被摇一摇、抢红包所宣兵夺主时,《穹顶之下》是否又一次吹响了视频网站,尤其是移动互联、视频新境界的号角,值得期待。传统渠道如果不追随潮流,只怕就如海鸣威的那部名著《战地钟声》中写道: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s tolls .
二、内容制作,堪称一场互联网思维下的环保公益行动
在内容制作上更可以看到其互联网的属性与基因。既有其创始的《看见》团队,如:主编范铭、制片人李伦、编导郝俊英以及摄像团队等。按名单分析,其主要负责拍摄、文案,是幕后主力。
更重要的是老罗,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许岑、东东枪、欧阳念念都是锤子的员工。有人说&演讲的场位是罗永浩指导的&,然后许岑、欧阳念念都是负责 keynote 制作,看样子整个TED式的互联网风格的发布会都是由罗永浩团队决定。
而且还有大批微博、公知调查记者圈中的大佬加入,如史航、土摩托、丁文山、汪韬、袁凌、黄章晋、杨潇等人充当外脑。
整个拍摄,文案、制作、外脑都与互联网思维紧密相连,可以看出这既是一次环保的公益行动,也是一次互联网思维在传媒领域的跨界逆袭。就像一把&老罗的锤子&般,虽然内容上并不是绝对的创新,但在细节和流程上绝对是互联网思维的一流水准,恍惚间更有一种苹果发布会,乔布斯归来的感觉。
三、现场特效,乔帮主附体
根据在录制现场的南方周末记者汪韬的叙述,这是一场&秘密&的演讲:
&日晚上11点,白色丝质衬衫,浅色牛仔裤,平底皮鞋。柴静以一个母亲普通的装扮,完美地完成了演讲。无数台摄像机,黑色大屏幕,全程无人发微博、朋友圈,我坐在小剧场的地上,和数百人,静静地、秘密地观看了这场演讲。&
柴静的《穹顶之下》带有浓重的乔布斯风格,它正是采用了TED演讲形式(乔布斯第一次展示他的Macintosh 电脑就是在TED舞台上)。大屏幕代替了传统读报时代主持人手边的小屏幕,现场观众不再是节目的陪衬,而成为真正的&场景&中的人。这种形式,让演讲以更加有冲击力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演播现场的观众,还是屏幕之外的观众,都能收获真实感。
据说,现场指导更是由&胖版乔帮主&老罗亲自操刀。柴静及其团队完美的将乔布斯对细节的追求应用于现场的点滴,无论是舞台的灯光效果,柴静的走位,镜头的调动,keynote的展示,甚至每一个视频,每一个图片,每一个数据都让我们恍惚间感到乔帮主附体。在中国的舞台上除了&雷布斯&&罗帮主&之外,又来了一位女版&柴布斯&。
四、幕后策划,众筹项目分包创意
本次项目的策划,也充分体现了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先看看柴静的朋友圈。
罗永浩:锤子科技创始人
李伦:原《看见》的制片人
汪韬:《南方周末》绿版记者,探究中国大气的第一记者。
袁凌:著名调查记者,曾发表过数十万字小说、诗歌,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
史航:编剧、策划,影评人。
东东枪:文字/创意工作者,网络红人
丁文山:湖南卫视频道声音形象代言人,和柴静相熟于湖南卫视时代。
郝俊英:《看见》&三剑客&之一,著名编导。
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的专栏记者
其策划既有原《看见》团队的范铭和郝俊英出身央视的铁磁闺蜜、新闻&三剑客&,也有资深制片人李伦,更有平面媒体、《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等横跨电视、平面、网络等多个行业,柴静这种项目模式正是互联网艺术众筹下面的模式。
既通过不同的群体,用共同的追求,用同一项目将其整合,群策群力,从创意、策划到制作、修改、发布都按照互联网发散而后聚合,去中心化而又引爆热点的模式进行,这也将成为国内影视传媒众筹项目的一个成功案例,相信背后的故事还需要我们细细品评。
五、最大亮点,大数据落地动人心
《穹顶之下》最大的亮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将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运用到了极致,大数据真正的落地,在整个过程中多次使用表格、图形、地图,用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的图形化,知识的表象化,科学的拟人化,动情、动理,在每一个分秒钟透出了大数据的力量。
整个过程中大数据的运用无处不在。其开场就通过数据来演绎故事,用数据再现当年的情景,用数据来阐述情怀,过程中更是引用权威报告证明结论,用死亡数据引起重视,用数据的相关性、悬念性来揭示问题的严重,用数据来证明行为的范畴,用数据来表述大众的误区。
从数据的来源上也体现了其多样性,既有权威专家的背书,也有权威报告的结论,更有视频展示的精准。
六、发布时间,互联网打虎节奏
本次发布正如去年很多互联网营销事件一样,比如&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Duang等都是在周五发声,形成星火效应,造成受众的期待,吊足胃口,而在周末真正发布,形成事件,就连中纪委也充分利用这一互联网特性,尤爱在周末和节假日发布打虎信息,让民众充分参与,但又给其较长的冷静与思考期,这一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布模式被柴静及其团队娴熟运用,而且在最近热点欠缺期,在环保部长刚刚履任,两桶油即将合并的消息盛传,在两会召开之前,在春节长假人们思想相对松懈之时推出这样一个全民话题、公益主题,真是千钧一发,扣动扳机,《让子弹飞》!而绝不是《一步之遥》,真真的《智取威虎山》!
七、未来走向,自媒体春天来了吗?
柴静脱离了央视的平台,用一种互联网的自媒体方式华丽转身,重新复出使我们看到了自媒体的力量,自媒体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机构化、平台化,也不同于原有的互联网大V发生,笔者认为,如今的自媒体应该是团队+众筹+创业+媒体+&& =全媒体。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的时间,甚至让柴静及团队,甚至将一个完整的纪录片截成了八个小的主题,至于朋友圈中刷屏的各种视频版本更是五花八门,互联网时代不再需要长篇累牍,更需要的是亮点、热点中的一鸣惊人与画龙点睛。柴静并未放弃传统媒体,而是充分的利用传统媒体的绝对权威,将新媒体的爆点与传统媒体的强悍相结合,引爆了广大国人的&痛点&。自媒体的春天来了吗?笔者认为每个自媒体人能够学习柴静及其团队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在现有的社会及体制下同样能够找到春天般的感觉。冬天已过,春天不远。
(来源:钛媒体)
人力资源部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ppt741KB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静 穹顶之下 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