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手机思维,还是智能穿戴手机手表思维

三大案例:探究互联网思维的成功与失败
小米科技创始人互联网老兵雷军曾说过一句话,&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而眼下互联网思维正被延伸到各行各业,人人都在用互联网思维讲故事谈创新。就好像一群处在风口下的&猪&,随时准备起飞。创业者可能在用互联网思维包装自己,消费者也可能在为故事买单。而在实际案例中,互联网思维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伟大,亦或者也如炒菜做饭一般信手拈来。
智能电视的走红源于国家对三网融合制度的放宽,消费者能够在电视机里浏览网络或者像智能手机一样安装应用。传统意义上,智能电视仍属于家电厂商范畴,但在互联网思维冲击下,互联网公司开始大举进攻这一领域,第一只处在风口的&猪&登场!
不管你承认与否,互联网公司涉足电视产业已是常态。在业内看来,互联网公司涉足电视具备更多的不是硬件优势,而是内容、多屏和生态优势。
当下,互联网公司对智能电视更多的是在强调多屏概念,他们能够将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的使用时间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全天候的闭环生态系统。将用户锁定之后,互联网思维开始发挥作用。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智能电视其盈利时间点普遍后移。不同于传统家电厂商的前期硬件盈利,互联网厂商更希望通过后期的服务和内容获利。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厂商由客户角度出发,以反向思维模式延伸盈利时间点。
互联网思维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成功更多的在于内容和服务层面的创新,用户可以自由的通过电视屏幕获取更多资源,但同时互联网思维下的智能电视,用户也要接受一些&免费&广告和推荐内容。
互联网思维在智能电视领域的应用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并能完全代表真正的智能电视产业。三网融合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就认为,无论是内容还是服务模式,智能电视目前都处于探索阶段,还不是真正的智能电视产业模式。
互联网手机
互联网手机是互联网思维主导下的又一案例。在互联网手机模式中,初期有小米、360、盛大,后来又有金立、华为、中兴等陆续跟进。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智能手机还在不断演化中寻找最终的成功。
有人曾评价小米将其称之为硬件公司,但这种说法遭到雷军的否认,雷军始终坚称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小米创立之处,以抢购闻名时外界并没有看到小米的互联网基因,更多的是抢购、期货这些负面字眼。后来发现,小米逐渐建立了一个以小米手机为依托,借助MIUI、主题和各种互联网服务获取利润的生态平台。
这也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第二只处在风口的&猪&跃然登场。
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手机曾带动了一大批追随者,最早就包括360、盛大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期互联网手机风投正劲时,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炒作与过渡营销。360特供机时周鸿祎曾与雷军&舌战&数月,但最终360特供机销声匿迹,最后俩人的恩怨也被隐藏起来。
业界曾总结360特供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与其选定的合作伙伴有关,在360特供机的合作伙伴中像夏新、海尔等企业均属于三流之外的手机厂商,本身知名度有限产品也并不过关,虽然搭上互联网手机这一东风,但其产品本身并未成功打开市场,导致后继乏力最后黯然退场。
这也正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一处弊端,360的希望是借助互联网手机模式搭建平台,以凭硬件推开一扇移动互联网大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并不能改变传统手机厂商的供应链和产品问题,也只能说其是&徒有其表,不见精髓&。
不过,在很多互联网手机从业者看来,互联网手机市场仍有希望,不可能只有小米一家。当然,后入者必须要强过小米的地方。眼下,乘互联网思维东风的厂商大有人在,金立IUNI、天语Nibiru以及锤子科技等等。最终,处在风口的第二只&猪&能够飞多远,我们也只能从其不断延伸的飞行轨迹中慢慢寻找答案。
智能硬件可能是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最新领域,实际上它也包括电视和手机,但眼下大多数目光都围绕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领域,第三只处在风口的&猪&也初出江湖。
在谷歌和Facebook的大手笔收购下,可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居成为当下业界热议的焦点。谷歌与Facebook各自数十亿美元的收购案,令业内认为互联网公司正在想办法获取更多互联网与人沟通的渠道,谷歌与Facebook计划将这种渠道扩展至智能家居与可穿戴层面,通过新的硬件设备连接互联网与用户。
互联网思维似乎在新的智能硬件层面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智能硬件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下一个掘金点,他们希望将内容渠道扩展到新的领域,并且现在就为这块领域添砖加瓦。
百度近日宣布了一项庞大的硬件计划,与佳能、海尔等厂商联合发布云打印机、智能健康手环、车联网解决方案Carnet等20多款智能设备。从电视棒、路由器到运动手环和车联网解决方案,百度在智能硬件领域率先搭建起一个平台,分析人士认为百度想要做智能硬件领域的&谷歌&。
智能硬件的突然火热或将是下一个十年的硬件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硬件设备被贴上&智能&标签。同时,智能硬件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再一次延续。
正如上文所述,谷歌与Facebook正在计划通过硬件设备获取更多的内容渠道,而百度显然也在做这样的计划。据称,百度硬件平台大多数产品售价并不高,且功能实用性很强。这也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先从培养用户开始,以近乎于平民售价的产品占领市场,赢利点自然也向后推迟落到服务和内容层面。
有待观察的是,互联网思维下的智能硬件并不是一个拥有统一标准的成熟领域,大量的传统企业和创业公司涌入这个行业,推出无数款带有智能硬件标签的产品,但总体来看产品数量虽多但缺乏统一标准,质量和功能也良莠不齐,消费者很难对其产生统一的认知感。
客观的讲,互联网思维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评价它失败或成功,每一家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思维上所有采用的办法都不尽相同。小米成功了,并不代表所有的互联网手机都会成功。互联网思维在不同的模式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仍需要去引导其成为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态模式,而不是厂商一是作秀的大话空谈。
相关报道:
新闻热线:010-
责任编辑:王新宇
名企动态: |
标志着Windows迈出个性化计算的第一步……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家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BAT大格局了如指掌。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饭局去雕爷,喜欢罗永浩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如果你高度符合上述描述,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段子楼)
还可以输入150字
标题已超出10个字
您发布过于频繁,请2分钟后重新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哦!可以选择
赶紧当第一个评论者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24小时段子 TOP 10
…对得起你的房费么
悟空和女神一样…是不用大小便的…
我把你当朋友,你居然想操我!
射了再硬起来不是能更持久吗?
其实山就是屎
我对你这么好,你居然把我当朋友!
首先你要先硬起来
说明天庭体制差嘛,计划经济下铁饭碗、吃大锅饭,个个出工不出力。这些人下界之后,下海自己当老大,自主创业私营经济,体制活、效率高、激励机制到位,一个个焕发青春,实现人生价值。
人家不是凡人拉什么屎,据说神仙六根清净,没鼻屎没眼屎没耳屎,没屎时间: 08: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互联网那点儿事
():详解可穿戴的分叉路口:手机思维、还是穿戴思维?产品
2015年伊始,CES展、MWC展、Apple watch发布,接连三把火使得智能可穿戴进入舆论中心。各方论坛各种解读层出不穷,有人热血澎湃万物智能时代开启,有人依然忧心忡忡画饼毕竟不能充饥……是大时代开启还是依然迷雾重重?&看趋势,要抓源头,芯片是智能终端创新的源头风向标,我们发现芯片厂商确实在积极布局物联网、可穿戴、车联网等新兴领域,见表1。于是乎,后智能手机时代,可穿戴即将取代智能手机的讨论被提上了日程。真的到了后智能手机时代了吗?大趋势确定,但时间上言之尚早,当下依然骨感。芯片产品相对消费级产品一般至少有6-12个月的时间提前量,从资源投入角度看,个人认为布局试水多过真正实质性资源投入,智能手机仍是主战场。)可以说,这一次Apple watch不是之前业内期待的可穿戴产业救世主。)人机交互技术在人机交互领域,iPhone普及引领了触摸交互方式,但在可穿戴如此小的规格下采用触控显然是违背人性的交互方式,语音、姿势(手势)、图像识别等解放双手的交互方式更加适合可穿戴产品。新兴交互方式,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准确度待提高,而机器智能学习、云端大数据的兴起,将是智能识别技术应用的福音。在新兴的交互方式中,语音交互具备在可穿戴产品规模推广的条件,也符合可穿戴设备的解放双手的使用场景。姿势(手势)识别,类似智能手机,也可借助传感器在可穿戴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专门用于捕捉人体姿势的穿戴式产品也将有较为广阔的市场情景。图像识别、眼球识别等由于技术、成本、体验等限制,规模商用还需等待。
次|编辑:ZB
本文链接:
继续查看有关: |
若无特别注明,文章皆为事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也可以分享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穿戴手机手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