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哪里买十字绣哪里可以印刷杂志

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18:52:26
【看新闻就是上《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新闻大全》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看新闻就是上《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新闻大全》
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0
网站简介: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The Economist)1843年在伦敦创刊。以独立和全球化的视角着称。说它是杂志,其实它是以报纸的身份注册的。《经济学家》每周四晚上在世界六个地方同步印刷,4期/月,同时于当天晚些时候在网上更新最新一期的内容。经济学家是一本完全国际化期刊,其中80%的发行量来自英国之外。 经济学家的文章不仅涉及时势,商业,金融和经济,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和艺术。 目前,《经济学家》不仅在国内已经成为一家颇具权威性的经济专刊,而且在世界各国享有较高的声誉,是西方政界和金融界头面人物必读的刊物之概述。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Android客户端
1.扫描二维码下载
2.直接下载
iPhone客户端
1.扫描二维码下载
2.App Store免费下载
425个潮流领袖在这里分享了超过800,000张潮流图片,赶紧加入他们吧
1731年,当Edward Cave在伦敦第一次用&magazine&之名出版了印刷品的时候,很难想象到如今怎样定义这种叫&杂志&的东西?从《纽约客》老旧气息的淡定到《Raygun》采用dingbat字体的嘲讽,从立体塑封的《Volume》到《Wired》的iPad App下载,无不说明这种定义企图的局限性。如杂志观察者 Jeremy Lesilie所言,我们每每处在一种新技术带来的兴奋之时,任何的贸然判断都显得为时过早。在经济衰退时,最先倒掉的会是什么样的杂志?答案既不是消费类杂志,也不是明星八卦类杂志,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最先倒掉的是那些人们印象中财大气粗,钱多得没处花的杂志,是那些互联网、商业金融类杂志。最会烧钱的杂志也是最现实的杂志,当投资没有回报反而如黑洞般不断要求追加投入时,现金为王的思想还是盖过了出版伟大刊物的理想。2007年底,时代华纳集团决定将《Business2.0》停刊可以说是个预警信号,连最会烧钱的互联网企业杂志都停刊了,萧条蔓延到其他杂志的时间不远了。可很少有人能想到这场金融危机竟然可以让杂志业元气大伤。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杂志出版行业损失惨重。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2009年4月康泰纳仕决定停刊《Portfolio》杂志,这本杂志创刊时,不少传媒界人在谈论这本杂志未来时都信心满满,人们都认为假以时日,这本财大气粗的综合财经刊物将会与《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一样,成为美国商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本杂志。2007年杂志创刊第三期广告页码就飙到了121页,而2009年4月号的《Portfolio》总共只有106页,这本投资上亿美元打造的杂志航母竟然撑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宣布停刊。《Portfolio》的倒掉无疑给还想进军杂志业的投资人好好上了一课。从内容上分析,《Portfolio》从主编到记者大都出自《华尔街日报》、《财富》等知名刊物,为杂志撰稿的也包括《说谎者的扑克牌》的迈克尔&刘易斯等财经界金牌作家,而在发行上谁会怀疑作为《Vogue》、《New Yorker》、《Self》、《Wired》、《Vanity Fair》等杂志东家康泰纳仕集团的实力呢?从内容到营销到发行,如果连出版大鳄康泰纳仕都赔钱,那些手握现金心怀新闻理想的投资人自然也得好好掂量下自身的分量与渴望的决心。2009年的悲惨故事还没有结束。《Portfolio》尸骨未寒,5月赫夫纳的《花花公子》杂志也寻求脱手,9月纽约时装周前一周,《时代》杂志决定停刊随刊寄送的《Style & Design》季刊,一本拥有百万发行量的刊物就这样停刊。一个月后,更惊人的消息是康泰纳仕一口气倒闭了旗下四本刊物(美食类杂志《Gourmet》,育儿类杂志《Cookie》,两本新娘杂志《Elegant Bride》和《Modern Bride》),裁员180人。此次康泰纳仕关闭美食杂志《Gourmet》引发的震动最大,这本1941年就开始出版的杂志在1968年后走到了尽头。可以说,这本杂志见证了美国社会从二战后的物质相对贫乏到借贷也要享受生活的物质极大丰富的历程,并在又一次&由奢入简&的调整中阵亡。而在科技界享有盛名的杂志《连线》,广告经营收入下滑更是康泰纳仕集团排名第一位。10月底《商业周刊》从老东家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转到金融资讯巨头彭博手中。STEVEN HELLER光荣属于过去作为一百多本视觉图书的作者及编著者,Steven Heller在过去二十多年一直是设计界几乎所有重要杂志的编辑和专栏作家,同时在《纽约时报》担任艺术指导长达三十多年。此外,他还在美国AIGA、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担任要职。其主要著作有《从Merz到&Emigr&的超越: 20世纪先锋杂志设计》、《铁拳: 极权主义国家的品牌铸就》、《设计灾难: 伟大设计师、难以置信的失败及其教训》。下文Steven Heller描述的是杂志业的过去式&&一段充满抗争的进化史。我很幸运,最开始我是画漫画的。虽然我接受的教育和设计没多大关系,在17岁的时候我还是踉踉跄跄地踏入了杂志这行,对此的兴趣及爱好一直成为我多年来生活当中的一部分。18岁那年我去了《Screw》杂志担任第一任艺术指导&&这是由Al Goldstein创立的、以情色著称的地下杂志。我很享受在《Screw》的工作,年轻的时候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很不错的选择,在《Screw》我学会了怎样成为一个艺术指导, 有一期我还打算让达利设计整期杂志,结果他因为费用太低而拒绝了。那时正处在反文化运动的高潮期,包括英国的《Oz》、《the International Times》那些地下刊物,我还和《Oz》的人一起工作过。Herb Lubalin还做过我的导师,之后就认识了RalphGinzburg。Ginzburg和Lubalin那时正在美国进行独立杂志的种种尝试,后来Ginzburg在《纽约时报》上的讣告还是我写的。众所周知,那些独立地下杂志莫不以身试法,正是因为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改善法制环境。你要知道,言论自由在美国是必不可少的,但民众必须通过抗争才能拥有它! 这些&地下&出版物推动了法律,以至于美国对待新事物和自由观念更加开放。我们的经验教训是:放手去做! 有必要承担可能的后果,但是必须去做那些促进法律更加公平的事。独立杂志应该是与主流出版社或传媒集团没有关系的。有时它们也会有较大的发行量,但更多时候它们被归类到&小杂志&的范畴,即专注于某些小众市场 。对我来说,这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的《 Merz to Emigr& and Beyond: Avant-Garde Magazine Desig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一书里都有提及,涉及艺术、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杂志。包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杂志,最值得注意的是KurtSchwitters的《Merz》。当然还有1960年代的地下杂志,譬如《The East Village Other》。1990年代的《Emigr&》。如此之多,从传统杂志到电子杂志时代。 和年代相比,现在的杂志缺少了概念性的智慧。那个时候,编辑的意愿往往得以充分发挥,故事可以一连叙述很多页。现在,(商业让)这些不存在了。JEREMY LESLIE杂志业的达尔文进化论从朋克时代开始,设计师出身的Jeremy Leslie在过去几十年内一直身体力行地进行杂志设计实践。直到网络时代,他的博客MagCulture成为这个行业那些最具创造力独立杂志的窗口和信息平台。2007年,Jeremy Leslie和Andrew Losowsky、Mike Koedinger共同发起Colophon独立杂志双年展,并出版了《We Love Magazines》和《We Make Magazines》。通过Jeremy Leslie在《Creative Review》上杂志专栏对新技术的分析与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新旧媒体面对变革节点时的消亡与锐进。我开始就是学习平面设计的,我对杂志的兴趣是从对摇滚乐和字体编排的热爱而来。我做的第一本杂志是关于伦敦音乐圈的&粉丝&杂志,那是1970年代晚期的朋克时代。抛开专业色彩,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读得最多的是《纽约客》。它的设计是功能性的,所以不会因为我对设计和内容呈现的兴趣而分心。在缺乏网络的时代我已经完成了《Issues》(2000,Gingko Press)这本书,即便是随后我着手《magCulture》(2003,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这本书的时候开始用上了电子邮件,但还是很少有出版社会利用网络,所以我只能靠写信和电话。这两本书鼓励到杂志人纷纷给我寄一些作品,这时作为那些杂志的信息更新平台也就应运而生了。我每周收到15~20本杂志,如果工作很忙,那么这些杂志就会一直堆在那儿而无法晒到博客上,当然我不会把每一本杂志都放上去。尽管没有太多时间,但总有一些杂志会让你有推荐它的冲动。我每天会花半小时在网站上。每天大概有2000浏览量,每月超过30000人浏览。大多是来自杂志业的设计师、编辑、作者、出版人。也有其他平面设计师和学生。过去30天有232次来自中国的访问量。关于Colophon最难忘的经历发生在我们2007年第一次举办活动的时候,开始的当天我意识到所有期待终于成真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杂志人共同分享经验和知识,发现我们并不孤独,多么牛逼的日子!Colophon有几个不同的层面:首先,它是一个关于独立杂志的数据库。其次,它是一个活动,是由我和Mike Koedniger、 Andrew Losowsky共同发起的。我们选择和编辑可以反映这个行业状态的杂志阵容参加,当然电子杂志也是一部分。我们很快会在网络上公布Colophon 2011的信息。
最初发布到
推荐STYLEBOOK
属于的STYLEBOOK
tencent_yaya的其他STYLEBOOK
个喜欢的人还喜欢
&&没有下一张了
的其他STYLEBOOK
更多精彩STYLEBOOK传承百年印刷基因 融合创意大步跨越---深圳晚报
第E04版:企业风云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开眼
第A03 : 焦点
第A04 : 要事
第A05 : 广告
第A06 : 表示
第A07 : 深圳新闻
第A08 : 深圳·社会
第A09 : 深圳·社会
第A10 : 深圳·时政
第A11 : 深圳·城区
第A12 : 广告
第A13 : 深圳·活动
第A14 : 深圳·城区
第A15 : 法行深圳
第A16 : 深圳·迷你新闻
第A17 : 投资之旅
第A18 : 娱乐新闻
第A19 : 娱乐·指南
第A20 : 体育新闻
第A21 : 体育·杂拌
第A22 : 天下新闻
第A23 : 天下·国际
第A24 : 中国时局
第B01 : 深C杂志
第B02 : 深报道
第B03 : 深报道
第B04 : 深报道
第B05 : 价值观
第B06 : 非虚构
第B07 : 非虚构
第B08 : 文化空间
第B09 : 深圳湾
第B10 : 财富深圳
第B11 : 分类
第B12 : 数码
第B13 : 共端午童欢乐
第B14 : 商场
第B15 : 商场
第B16 : 家电
第B17 : 数码
第B18 : 家电
第B19 : 家居周刊
第B20 : 商场
第B21 : 广告
第B22 : 家居
第B23 : 地产周刊
第B24 : 地产新闻
第C01 : 临门一脚
第C02 : 临门一脚
第C03 : 临门一脚
第C04 : 临门一脚
第C05 : 临门一脚
第C06 : 临门一脚
第C07 : 临门一脚
第C08 : 临门一脚
第D01 : 孩子王
第D02 : 孩子王
第D03 : 孩子王
第D04 : 孩子王
第D05 : 孩子王
第D06 : 孩子王
第D07 : 孩子王
第D08 : 孩子王
第E01 : 平湖通讯
第E02 : 今日平湖
第E03 : 平湖正能量
第E04 : 企业风云
第E05 : 多彩社区
第E06 : 人物风华
第E07 : 平湖记忆
第E08 : 凤凰山下
传承百年印刷基因 融合创意大步跨越
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扎根平湖,辐射全球
沈荣 陈建平
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印刷的部分精品图书。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通讯员 陈建平 摄
中华商务1997年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印制的限量版《百花争艳庆回归》画册。
公司连续17年荣获印刷界“奥斯卡”。
立体书让记者大开眼界。
深圳晚报记者 沈荣 通讯员 陈建平 在平湖街道,有这样一家企业,他虽是港资企业,但却与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这两家享誉全球的出版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是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书刊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数码印刷于一体的大型印刷企业。公司位于平湖街道鹅公岭社区春湖工业区,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员工1500人,2013年完成销售收入逾10亿元人民币,堪称印刷行业的标杆。 当然,这家企业也出产了多部国家级印刷产品。比如,1997年,为香港特区政府印制限量版《百花争艳庆回归》画册,赠送给参加香港回归仪式的各国元首。在业界,该公司曾连续17年拿下被誉为“印刷界的奥斯卡”的美国印刷工业联会PIA-Benny Award奖项。如今,这家企业又借助新媒体手段快速腾飞。 实力雄厚 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成其后盾 商务印书馆已有117年历史,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享誉海内外。当这两家“国字号”印刷出版机构为广东公司做“嫁衣”时,实力可想而知。 1980年,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香港的印刷厂合并成立了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深圳中华商务在福田注册建厂,1995年,广东公司注册成立。“刚开始,公司选在了福田车公庙,规模不大,员工有100多人。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后来迁到平湖。”广东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到了平湖,公司既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又加强国内市场耕耘,年销售额基本上呈两位数增长,成绩喜人。 良好的业务带来的是硬件设备的革新和工艺技术的提升。1998年,公司引进国内第一条商业轮转八色机,开启国内商业印件快速交货之先端。到了2006年,两台Sunday2000高速轮转印刷机进入,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轮转印刷基地。工艺方面,1998年,广东公司率先采用CTP直接制版技术,是国内最早实现与海外出版界IT同步化的印刷企业,成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利器。另外,广东公司还不断引进海德堡、高宝、小森等先进印刷设备,既满足了业务需求也实现了产能升级。 频繁拿奖 连续31次囊括印刷界“奥斯卡” “我们的订单70%来自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走出去’战略是大势所趋。”广东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先后在美国、日本、欧洲等设立办事处,聘用当地人员开拓和承接业务,融入当地市场文化与竞争。同时,公司每年都会积极参加在世界各地举办的书展和印刷展会,如法兰克福书展、美国芝加哥书展、英国伦敦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德国德鲁巴(Drupa)印刷及纸业博览会等盛会。“这既是推销自己、广交宾朋的有效平台,也是掌握前沿技术、开阔眼界的学习良机。” 在国内,广东公司的影响力也相当大。如,从2007年开始连续4届获得由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奖项,并拿下广东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深圳市文化创意企业出口10强”等诸多奖项。在印刷界,美国印刷工业联会PIA-Benny Award奖项被誉为“印刷界的奥斯卡”,能够拿下一次已属不易,可广东公司已经连续17年,总计31次把这个荣誉收入囊中。 面对种种荣誉,广东公司方面异常低调,这种低调的作风也渗透到公益事业中。广东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中华商务希望基金成立,用于资助内地贫困地区办学,4年后,捐款建设的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龙母中心小学教学楼落成,此后,基金会还出资在山东资助十家“农家书屋”。每次公益行动,广东公司都积极参与。 精品频出 多次对接国家级大型图书呈现传统文化精华 “这是1997年时专门为香港回归量身打造的印刷纪念品,赠送给参加香港回归仪式的各国元首。”在广东公司的一间展示厅,相关负责人戴上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名为《百花争艳庆回归》的画册,扉页就是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的题词,再往下看,都是中国著名书画家的墨宝,件件精美绝伦。“这套画册成功应用了调频网技术在宣纸上印刷。”负责人介绍,当时共印制了500份,广东公司仅留有2份样书,是绝对的限量版。 其实,这并不是广东公司第一次承接高级别印刷任务。1996年,该公司就承担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系列》印制工作,全书共六十册,完整而系统地荟萃了故宫珍藏中的极品,这项跨世纪的文化工程前后达11年,直至2007年完成。1999年,承印国家级图书《敦煌》,该套丛书共26卷,是国内外第一套以专题形式全面介绍敦煌石窟的大型图文著作,图文印刷精美,再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2013年,广东公司又接下印制《新疆文库》的任务,这是该公司近年来承接的印制量最大、印制时间最长、印制工艺最复杂的印制工程,也是为新疆服务的重大文化工程。《新疆文库》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6种文字出版1000卷各民族文化经典力作,全书计划2020年完成。 拍案惊奇 拼创意 富有生命力的立体书 你听说过“立体书”吗?你知道这类书籍也能呈现3D效果吗?在广东公司的一处作品展览室,记者就见到了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书籍。 “这就是我们生产的立体书。”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公司相关负责人从书柜上拿起了一本厚厚的书籍,书本刚打开,让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一座富有历史感的城市从书中“蹦”出来,石板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和过往的行人都一并出现。一页翻过,这座城市就缩成一张纸的厚度,另一座风格相近的古城再次出现在眼前,令人叹为观止。 “简单来说,立体书需要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用立体图纸替代文字,既有生命力,也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阅读兴趣。这些立体书基本都有几十到上千的手工配件,制作相当繁琐。”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完成制作了《香港弹起》、《中国弹起》等表现城市、国家变迁的立体书,也有以动漫为主题的立体书。“如果是‘私人定制’,那价值就会更高了。” 跨媒体 让书里的动物走出来 众所周知,恐龙早已灭绝,只能出现在书本或电影中,如果恐龙从书本里走出来,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神奇? “别眨眼睛,恐龙就要出来了。”在广东公司跨媒体展厅,公司资讯科技部副经理张启谟先生右手拿着Ipad,点击打开一个软件,左手翻开一本科普类书籍,找到介绍恐龙那一页,然后用Ipad对准书籍拍摄。此刻,一只恐龙竟然从书本里走出来,不时发出几声吼叫,之后便低头吃草,把书本或Ipad移开,恐龙瞬间就消失。紧接着,张副经理又用同样的方法拍摄某楼盘的平面图,呈现出来的是立体化的结构图,让人惊叹。 “这就是我们正在推广的跨媒体运行系统。”张副经理介绍,在人们的印象中,印刷行业只是传统的平面印刷,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印刷行业也讲究融合。“现在的跨媒体运用都是定制的,也就是要将书籍和电子终端通过软件进行连接,配对完成之后才能运用。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只要条件允许,每本书籍都有通过跨媒体平台从而获得另一种生命的可能,颠覆人们对传统印刷业的固有看法。”电子杂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电子杂志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电子杂志,又称、互动杂志。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电子杂志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方式。电子杂志延展性强,未来可移植到PDA、MOBILE、、PSP及 TV(数字电视、)平板电脑等多种个人进行阅读。但由于Flash技术将全部文字和图片打包在swf格式文件内,所以搜索引擎目前不能收录电子杂志的内容。
电子杂志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热潮中。“亡牛的祭奠”(Cult of the Dead Cow)声称于1984年发行了第一部电子杂志,并且持续了20多年之久。但是,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存在激烈争议。费力克(Phrack)于1985年发行了自己的电子杂志,不同于“亡牛的祭奠”的单篇文章杂志,费力克的电子杂志每期都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文章,更近似于我们的纸质杂志的模式。网络合作小说杂志--《Dargonzine》于1984年在BITNET的学术上制作了自己的,仍在发行。
“电子杂志&通常指的是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它的内容在早期顺理成章地与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相关。它的出版发行手段既得益于技术,同时也不免受到当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局限。以由美国休斯顿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89年的电子杂志《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评论》(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缩写为PACS Review)为例,其办刊宗旨是对图书馆所有的可以为公众所利用的电子资源,包括联机书目、CD-R0M数据库等进行详细而及时的介绍。其出版于1990年1月的第一期使用的是ASCII格式,通过“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LIST”(PACS-L)发行。由于当时的无法处理较大的文本文件,稍有长度的文章都不得不被分割成多个小文件向订阅者发出。电子杂志通常以如下两种方式发行。一种是由版杂志发行商自行发行。这种发行商通常是较大的或发展较快的发行商。它们直接通过Internet发行其杂志的电子版,不需要任何中介。发行商对电子杂志从内容到版面都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另一种发行方式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或称代理商发行。更多的发行商选择这种省心省力的发行方式。提供这种服务的商将许多来自不同发行商的整合到统一的界面和检索系统中。它们往往在电子版面的设计,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上有着很大的主动性和优势。用户通常也直接向代理商申请订阅并获得电子杂志的使用权。怎样为电子杂志定价一直是出版商和用户同时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发行方式的巨大变化,电子杂志不但没有一个象版一样成熟而且相对标准化的定价体系,而且因为其与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密切联系,电子杂志的定价还不免受到许多不断变化的外来因素的制约。出版商在探索市场、发展电子杂志用户的同时,又担心电子杂志对印刷版发行量的影响。因此,大多数出版商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将杂志的电子版与印刷版捆绑在一起发行。用户,尤其是图书馆用户必须首先订购印刷版,然后才能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电子版的使用权。对于图书馆和个人订户而言,这种收费方式往往令人难以接受。电子杂志与印刷版的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必须致力于对订户的杂志使用权或可获得权(accessibility)的保障。怎样在Internet上为合法的订户提供有保障的杂志使用权/可获得权,同时又将不合法的网上访问者挡在外面,是一个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在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时,必须权衡利弊,两者兼顾。大部分出版商往往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允许网上来访者浏览其杂志电子版的部分内容,样板文章、目次报道或者对于杂志的介绍等。而对于完全的内容,如文章的全文,则需要订户提供有效的身份认证。身份认证的两种常见的方式是:向订户分发口令(称Sever-based passwording)或者利用Internet的网址和域名限制访问者(称IP filtering)。前一种方式是将主动权交给订户,订户无论在,只要能够上网,都可以通过提交口令浏览杂志。这种方式对于个人订户比较方便,也便于管理。后一种方式是将订户的使用权根据网络E或域名的分配而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比如的某个网址,某个图书馆的所有网址或者某个系的所有网址,甚至整个学校的所有网址。这种方式对于多用户的情况更加适用。电子版面的编辑方法是电子杂志区别于印刷版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电子杂志与关联最大,受其影响最深之处。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版面本身,而涉及到内容的多种表现方式,链接的选择和建立以及向读者提供的各种等等方面,成为杂志的灵魂。80年代末,电子杂志(如PACS Review)通常以ASCII格式排版,并通过发行。几年之后,电子杂志则以众多不同的电子格式排版,并通过WWW发行。对于读者而言,电子杂志的质量和发行方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而对于编辑和发行商而言,日新月异的工具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排版上的可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且还有许多印刷版不可能想象的可塑性和巨大潜力。电子杂志在版面编辑上令人瞩目的特色是由如下几个因素所决定的。
(1)电子文档数据库
电子杂志的核心是一个电子文档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电子文档携带着各种标识,使得文档可以被很方便地从数据库中检中并提取出来,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再生',显示。相形之下,印刷版的核心则是一个个“千篇一律,,的复本,一旦印刷完毕,成册,很难改变其既定的面貌。从存储方式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印刷版杂志被保存在,在个人的书橱或图书馆的书架上,承受着因岁月流逝和反复使用所造成的损伤。而电子杂志的数据库分布在有限的一个或者几个地方,通过网络供订户使用。不同的读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杂志编辑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文档进行不断的修改和更新。的日常更新和维护以及电子文档的处理是电子杂志发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电子排版格式的多种选择
如上所述,电子杂志与印刷版杂志的一个不同在于它可以有不只一种显示方式。电子杂志在版面上的尝岗匾常期望迁就人们阅读印刷杂志的习惯。PDF格式、PostScript格式、早期使用的ASCII格式,用于显示、下载和打印数学符号的TeX和DVI格式以及扫描生成的图像如GIF或JEPG格式等都试图以与印刷版完全一致或者相似的形式来显示和打印文章。文章中包含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符号、特殊的字符和图像的杂志更是倾向于利用这些格式。其中Adobe Acrobat的PDF格式曾经,风靡一时。它的一个优点在于,读者不仅可以像浏览印刷版杂志一样一页一页地“翻阅”电子杂志,而且可以打印出与印刷版版面完全一样的文章,以便装订成与印刷版完全一样的一册杂志来。在1997年,PDF是出版商及有关电子出版项目将传统印刷版向电子版转换的首选格式。然而,PDF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PDF格式文件通常较大,下载耗时较长。其次,与印刷版相同的页面元法在计算机的一屏中完整地显示,读者必须上下翻屏,或者选择较小的比例显示,无论哪种选择都不尽如人意。另外,PDF格式最明显的缺陷还在于,它不提供超文本链接,以供读者在文章间自由地“',(navigating)。因此,与下面将要提到的支持超文本链接的HTML格式相比,PDF格式还远远不能体现出电子杂志的真正的风格。PDF格式的实际用途通常是作为读者打印他希望以纸张为介质来保存的那些文章的一种工具。
(3)超文本链接的应用
电子杂志的编辑风格与我们熟悉的印刷版的风格迥然不同。传统的印刷版杂志采用线性的表现方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按页码排序L一目了然。而电子杂志的最佳表现方式是非线性的。这种非线性的表现方式由超文本链接来实现。电子版面通常由一个个简短而紧凑的小“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的内容一般可以用一到两屏显示,符合人们浏览、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模块之间以超文本链接作为联系,允许向前、向后或者跳跃式的转换。从文件类型来说,这种超文本链接不仅仅局限于文本之间的链接,还可以链接其它类型的相关资料,如图像、声像、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对象。从内容上来说,超文本链接可以被应用到对文章所涉及到的其它相关资源的链接,如对传统的索引/摘要数据库的链接,由文章脚注到相关的链接,以及对一篇文章发表后,其它引用了该文的文章的(Foreword Referencing)等等。超文本链接的各种应用,使得电子杂志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地超出了一篇文章和一本杂志的局限。而不同的杂志对于超文本链接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应用,也使得每一种电子杂志都拥有其独特的风格。这是传统的印刷版杂志所无法比拟的。基于这些原因,更多的电子杂志直接选择可以同时支持文本、图像和其它链接的。其中还有一些出版商和电子版项目通过同时提供支持链接的HTML文件和方便的图像文件如PDF文件,而谋求鱼与熊掌兼而得之。从技术上说,电子杂志的长期维护是其区别于印刷版的一个重要方向。印刷版一经.发行即无法进行任何修改,发行商也就失去了对杂志的控制权。而电子杂志所采取的网上发行方式、数据库的设计特点以及文件格式的选择却允许它在发行后还可以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进。这种更新的巧妙应用使电子杂志可以具有许多印刷版无法实现的新特征。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回溯索引”(Foreword
Referencing),就是一种在杂志发行、文章发表后对引用该文章的文章所做的索引。这些新的应用在为电子杂志增色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
谁应该长期维护过刊,承担并履行为读者提供的责任呢?是图书馆还是发行商?从技术支持和方便的角度考虑,出版商或者代理商顺理成章地应该也能够承担起过刊的长期维护和提供的责任。然而,必须考虑到的是,一旦出版商或代理商因各种原因而停业或者兼并,它曾经出版的电子杂志还能否继续在线以供读者阅览呢?从图书馆的角度而言,它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功能是为读者(包括网上)提供杂志的。但是,电子杂志的长期保存要比印刷版的保存更加复杂。它不但涉及到介质的自然消耗和损耗,还涉及到技术上经常性的更新和淘汰。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言,电子杂志所利用的技术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被淘汰出局。图书馆如果选择自行保存电子杂志的过刊的话,就必须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不断地予以关注和投入,方可保证电子杂志过刊的长期可用。否则的话,无法连接、HTML文档中链接过时或失效等等恼人的问题势必影响电子杂志的可检索性和可阅读性,也势必影响到电子杂志的声誉。因此,电子杂志过刊的保存、维护和向读者提供长期的问题是图书馆在订阅电子杂志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子杂志的长期维护和提供需要出版商和图书馆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与电子杂志发行和长期保存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当杂志在很大的范围内发行时,怎样有效地节省网络通讯资源。是常见的选择。
镜像,就是在几个不同的地理位置设立镜像服务器,提供一种杂志的几个拷贝,供不同地理位置的读者使用。这样,读者可以使用本地的拷贝,少付或者不付网络通讯费用。首先,使用镜像的一个前提是,电子杂志不因时间或技术上的需要而更新,这恰恰与电子杂志的可更新性相矛盾。其次,电子杂志对于链接的应用也是维护镜像服务器的一个难点。电子杂志往往不但含有目次报道与文章全文之类的杂志内部的链接,还含有许多与杂志外部的链接,比如与其它电子杂志、索引/书目服务机构的数据库等等的链接。因此,电子杂志的维护实际上会牵涉到除了杂志本身以外的很多方面。另外,不同的镜像地点所使用的平台及其它的兼容,不同地理位置的等也会给镜像带来问题。美国的TULIP电子杂志项目在开始实施时的一个设计思想就是在发行时向美国国内的九个图书馆分别提供拷贝,以便各个图书馆在本地向读者提供服务。这种方法在项目实施初期使用ASCII文件格式而不考虑杂志更新时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后来,开始考虑使用以SGML为标准的HTML文件格式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总之,通过向分散在各个地理位置的镜像提供并实时地维护、更新多个拷贝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电子杂志正处于其试验、发展和变化的阶段。各种尝试和设想。虽然我们无法预言十年后电子杂志的面貌,却可以就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作一番展望。电子杂志与网络技术,尤其是WWW技术的联系将越来越不可分割,对于不断更新的WWW技术的应 用是出版商和代理商的必然选择。
电子杂志将利用成熟、开放的通用标准,使杂志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为更多的浏览及打印工具所兼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址分配的标准化等问题将得到解决,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电子杂志的发行方式将应运而生,诸如镜像发行方式所受到的技术制约也将越来越小。
的大大提高使得电子杂志的可获得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网络通讯费用的不断下降也将为电子杂志的扩大发行等带来新的机会。
电子杂志的内部特征将日益丰富。更多、更便利的输出格式将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更多、更富于创造性的版面设计将层出不穷。
各种链接的创造性应用将异彩纷呈。一方面使得读者在杂志内部的“航行&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也使得电子杂志的内涵大大地超过了一本杂志的本身,而成为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一个几乎可以无限延伸的集合体。读者可以通过一本杂志或一篇文章所包含的链接“走向',相关的文章、杂志、著作、书目/、WWW站点以及作者的。
电子杂志将认同并采用标准的通用查询界面(如),使得读者查询更加方便和透明。电子杂志的过刊维护和保存问题将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由多方协作解决。过刊的维护和保存将不可能由发行商或者代理商独自承担。图书馆将在电子杂志的发行和过刊维护等方面更多地发挥其作为信息资源的保存者和提供者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电子杂志发行方面的积极参与还将使得它在电子杂志的的标准化上获得发言权,打破出版商在价格的制定等方面的独断,并使出版商与读者用户的关系得到良性发展。首先,电子杂志是机读杂志,它可以借助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和海量存储,极大地提高信息量;
其次,在计算机特有的查询功能的帮助下,它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寻所需内容成为可能;
再者,电子杂志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是声、图、像并茂,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图片,还可以听到各种音效,看到活动的。
总之,可以使人们受到多种感官的感受。加上电子杂志中极其方便的电子索引、随机注释,更使得电子杂志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电子杂志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大约于1993年在深圳由海天电子图书公司首次开发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杂志在各种系统(如电视系统)和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以往的发行、传播形式,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它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1.媒介事件——部分电子杂志“遇冷”
国内的电子杂志在经历一番烧钱过后,随着2007年几大主要提供商出现资金链的断裂,电子杂志的生存环境突然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2.目前国内电子杂志运营分析
造成两大电子杂志供应商“硬伤”的直接原因当然是缺乏资金,但缺乏风险投资却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曾经的投资人对电子杂志发展的隐忧。造成其困境的重要原因就是投资与收益的不平衡。
首先来分析其投资情况,电子杂志看似不需刊号还可以省下纸张及印刷成本,但实际上其投资成本还是非常高的,这其中核心问题就是缺乏内容供应商。由此导致电子杂志平台经常需要自身参与到内容的写作编辑过程中去,使得公司成为写作、编辑、网上出版发行的综合体。另外,电子杂志供应商还为印刷媒体制作网络电子版,而很大一部分是免费制作的,再加上通常要为许多的印刷媒体制作,合计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最后还有办公场所等等硬件设施的投入。
其次来分析其收益情况,按照的电子杂志运营情况,其收益无非来自两大来源:固定订户的订阅费以及收入。
依靠网络订户所支付的订阅费基本上是一条死路。在习惯免费的网络用户心目当中,让他们花钱去在网上订阅电子杂志几乎无法实现,即便是发行平台一再声称他们的注册用户是白领层次也罢,因为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用户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搜到免费的内容。在网络资源泛滥的时代下,用户也犯不着花钱购买。即便是现在国内人气最旺,相对而言水准最高且有大批忠实读者群的徐静蕾的《》,也没有向用户收费而是全部免费下载。可见,收费阅读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无法实现。
这就使得供应商只能通过收益来获取主要利润,那么能不能获得足够的广告额就成了问题,而广告客户是以网站用户的消费能力与文化水平程度为主要参考依据的。根据市场咨询2007年10月发布的一份数据,中国互联网用户中:25-40岁的用户占到了整体用户的45%;大学专科及以上用户比例的用户占整体用户的69%;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整体用户的33%。⑺相比起(CNNIC)在2004年发布的有关中国互联网用户收入的调查,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比例已经从21.9%上升到33%,同时文化水平程度也有增长。即使有此用户基础,但一些点击率高电子杂志仍以画报为主,甚至很多还经常打色情,这类电子杂志的读者显然不是许多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所需要的受众群体,而没有这些大的广告客户,仅是那些小打小闹的网络广告,实在是很难为这些电子杂志供应商实现盈利。而且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成熟的、有市场洞察力的大客户已经把投放广告置于做公关活动之后了。
与此同时,两大主要上网人群(即在校学生与企业白领)在网络访问关注点上的不同,也使得电子杂志的用户定位以及企业广告投放的针对性方面出现新的难题。根据艾瑞咨询2007年11月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与企业白领的网络访问习惯呈现截然相反的特征。在校学生集中度最高的前20类服务与企业白领集中度最低的20类服务中,共有12类服务重合。相反,在校学生集中度最低的20类服务与企业白领集中度最高的20类服务中,也有11类服务重合。” “在校学生集中度最高的20个服务类别主要为两大类——教育类和娱乐类。”“企业白领集中度最高的20个服务类别中,金融资讯、、生活服务等类别占据了主要地位。”⑻电子杂志的主要阅读对象与参与对象是在校学生,但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同时他们所关注的与企业投放的广告的产品之间出现了矛盾;而企业若要在电子杂志中投放广告,他们希望获得的人群在电子杂志中又不是绝对的主角。这一矛盾需要广告客户更加准确的投放,如果收效不明显而取消投放,那么电子杂志便再次陷入缺乏资金的困境。1.作为印刷杂志网络版的电子杂志
当电子杂志刚刚开始流行之时,许多出版商就开始为他们自身的生存前景担忧了。“人们认为在网上可以免费得到的专业化网络杂志会把读者与广告从传统杂志哪儿吸走。”⑴但实际并不完全是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杂志出版商们更多时候认为互联网是一种补充。
不过,这种补充更多时候是印刷杂志旗下的一个在线的对应物,杂志的印刷版与网络版以多重方式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些杂志的网络版通常比正在发行的印刷版滞后一段时间,因为要保证印刷版的销量。同时,许多印刷杂志,“比如《》,让读者去它们的网站获得更多的信息与更长版本的报道。”⑵杂志出版商旗下的网站也被用来从事电子商务,从而获得一定的利润。这些动力使得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印刷杂志相对应的网络电子版杂志有了很好的依托。
2.只在网络上发行的电子杂志
这种电子杂志由小公司、组织、团体或者是在网络上有共同观点、处在同一网络社群当中的人创办,很多时候这种电子杂志仅仅是为了满足其所在网络社群中的成员的乐趣,这展现了网络化时代的多元性与互动性。
没有刊号的限制也没有纸张和印刷成本的投入,这些因素当初着实让投资人对电子杂志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但良好的互动性与稳定的用户才是电子杂志强大的内推动力。以国内电子杂志的领跑者,曾在2005年举办的首届荣获2005年“最具发展潜力创新传媒”奖的POCO为例,当年取得初步辉煌并能够两次获得IDG共计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与其前期运营成功有直接关系。2004年POCO推出了博客网络社区服务来为其电子杂志运营初步的用户基础。
之所以能吸引到风险投资以及的青睐,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所办的电子杂志内容水准有多高,而且很显然电子杂志的内容比不上成熟的印刷杂志,也不在于作为一种新媒体它在多媒体方面的表现力上,而是因为POCO的电子杂志背后依托的是稳定的、活跃的网络用户以及网络社区。阿里巴巴总裁也在近一段时间以来频频谈到网站的运营重点就是发挥用户的最大潜力,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网站才能够取得稳步的发展。
3.网络社区重要性的历史根源
如此依赖网络用户与网络社区是有重要的理论以及历史根源的。用户概念的重要性较早时候就有了重视,“家庭成员不再坐在一起看电视。孩子们开心地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固定和移动平台之间同时做几件事。”⑶在这种传播环境下,“他们不再是观众、听众或读者,他们是用户。”⑷而对社区(公共集散地)发展的历史剖析则更有背景意义。以大量出现在17、18世纪的戏院或者歌剧院内的西方观众(而不是读者)为研究主线,当时参与戏剧的传统由特权阶级和平民共享。的戏院里,观众显得随性的表达自我,他们甚至把剧场当作是自家的地方,时常胡闹骚扰戏子频频打断演出。18世纪中叶开始有所变化,以为例,去剧院看戏在各个阶级盛行起来。这个时期的平民观众表达的仍是集体意见,他们坚持不懈的成为主动的观众,维护其批评和引导演出的权力。而观众,特别是劳动阶级观众的主宰地位,或者说其活跃性越发膨胀,到了19世纪中期,上层阶级开始担忧。因为“这种集体的力量,可以很容易被更大的政治和经济的不良居心所利用,从而威胁社会秩序”⑸出于各种原因,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包括娱乐业主在内的一些改革家们都在试图去根除那些曾经堂而皇之过于活跃嚣张的观众的粗野行为,随后是情节剧、综艺表演一直到早期的电影院,各行业都演变为文雅体面的娱乐场所。他们的措施包括建造明显的舞台拱廊,将观众的座位固定,以及演出开始后关闭观众席上方的灯光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以往活跃异常的观众逐渐交出了他们曾积极主动的,变成了消极被动的观众。的出现是一个过渡,它使得观众与表演者之间更加缺乏以往的互动反馈,观众变得更加被动,不过这个阶段,观众仍然是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出现的。而进入广播电视阶段之后,从公众到私人的使得观众不光失去了早期话语的主动权,更脱离的群体社区而局限在家庭当中了。“社会公众的人,从公民和社区成员变化为消费者、家庭成员或个人。不再是命运分享的社区聚会,而是各怀私利的家庭或个体的非人化的集合。公共空间被私人化了。”⑹网络出现的早期加速了这一私人化的进程。
以上对观众由主动向被动的演变,由社区向私人渐进过程的历史层面的剖析,实际上就是要揭示从社区——家庭——私人这一发展过程,伴随这个过程的就是受众话语主动权的丧失。但是,网络环境发展到今日,已经把私人在网络上结成了新的社区,这一网络虚拟社区似乎把受众又拉回到了最早的阶段,那个过分活跃、充满主动话语权气息的阶段。而这正是现如今网络社区,一直到依托网络社区存在的电子杂志的动力,这一动力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积累。在这样一种虚拟社区的环境下,团体动力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卢因的“团体动力说”就正是其理论根源。这也就更加深入的解决了之前有关电子杂志依托存在于网络社区中稳定活跃的用户才是其根本保障的命题。1.发挥多媒体表现形式的优势
充分发挥多媒体电子杂志丰富的表现形式的优势,选择适合的表现内容,比如可以将新上映的院线影片、新发行的影视作品、大型舞台表演等,用多媒体电子杂志的形式进行宣传,可以作为首映式、、新闻发布会等宣传工具,也可作为宣传品进行广泛传播。
盈利点:利用文化产品的规模营销模式,用多媒体电子杂志强化视觉冲击力。目标客户群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子杂志与它的客户群进行互动,起到规模营销的效应。而对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发挥多媒体电子杂志的优势。
2.推广政府/企业多媒体数字档案工程
用多媒体电子杂志承载政府政务/企业文化。多媒体电子杂志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形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正因为如此,使多媒体电子杂志的推广平台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基于多媒体电子杂志本身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杂志的优势,将政府政务和企业文化从纸质文档变成多媒体电子档案,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专业程度,同时提高政府的政务宣传力度,增强与普通百姓的沟通。
盈利点:对于政府而言,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子杂志进行政府形象宣传,推广途径是政府综合服务大厅的触摸平台,或者制作成,赠送给,从而使政府和百姓有效的沟通,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对于企业而言,用多媒体电子杂志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企业文化和产品,从而提升企业文化内涵的专业程度。企业可以在展会、客户来访参观、赠送客户资料时运用多媒体电子杂志,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多媒体的形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3.嫁接目前国内发展最好的时尚平面媒体
多媒体电子杂志其根本的属性是杂志,我们可以为时尚平面媒体做多媒体电子版本。比如“”。对于那些知名,他们的平面几乎近于完美,要想再发展就要做电子版的,而我们有专业的技术,可以和他们合作,借助平面媒体的目标客户群,发展多媒体电子杂志的固有用户。
盈利点:可以和平面媒体合作,我们专门为他们制作电子版本。对于平面媒体而言,可以更好的完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于我们而言,可以借助平面媒体的客户资源,扩大多媒体电子杂志的。
4.数字产品落地化
为企业制作多媒体数字产品资料。例如房地产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做产品说明书,一般多为平面纸质宣传品。如果将这些纸质的资料做成多媒体电子杂志,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介绍,达到纸质宣传品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企业可以将多媒体电子杂志光盘赠送给客户,纸质结合多媒体电子数字产品,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广产品,宣传企业文化。
盈利点:企业要选择更好的方式推广产品,这是必然。而我们可以提供一种更加适合企业推广产品的表现形式。这样双方都可以达到双赢。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伦敦哪里买衣服便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