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卓姓取名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班级网站
个人作品*热点
音符符号大全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
小动物的避暑方法
欢度国庆节儿童画
音符怎么画
益虫有哪些?
小学生科技知识资料 6
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有趣的动物和植物(一)
关于月亮的知识
个人作品*最新
当前位置:&>&&>&&>&&>&
关于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发表日期: 19:07:14&&
发布者:黎泽楷&&&&
& & & & & & & &关于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我姓黎。我们都想知道黎氏的由来,于是我姓黎的同学对姓黎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华夏姓氏寻根》。
2、上网浏览.
  3、询问家长和长辈。
汉族姓氏,为典型的南方姓氏。今以湖南、广东、四川、江西等省分布较多,是中国排名第九十二位大姓。&
姓黎的名人 黎庶昌、黎恂、黎民怀、黎公真、黎镦&&
  黎氏的人口 黎姓的人口大约是224.8万人。
黎氏的迁徙分布 发源地当是山西&战国时,陕西,山东、河北,江苏、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湖南长沙&,黎姓族人大批南迁&南北方&湖南、广东、江西等.
  二、历史发展
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
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三、黎姓始祖
&丰舒。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
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宋朝时期,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主要聚集于湘川赣地区。
明朝时期,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间,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这两省黎姓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600余年,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
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广东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29%,为黎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粤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状。黎姓分布较广,但不均衡。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黎姓在粤桂两省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粤赣大部、湘桂琼、四川西北、重庆中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北南部、甘肃南端、青海东南、福建西端,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6%的黎姓人群。在广东东端、江西东北、福建中部、浙江西端、安徽南部、湖北大部、云川渝大部、陕甘南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6%一0.3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1%的黎姓人群。
四、家谱文献&
江苏句客黎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县春城乡袁相大队黎甲村。注:首修於宋乾道年间。
江苏江都黎氏家乘二卷,(民国)黎常寿、黎志骥续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兰溪黎氏宗谱七卷,(民国)黎平祉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游埠区祝家村。
湖南宁乡鱼潭黎氏五修族谱民,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另有一部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湘潭黎氏四修家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黎锦鑫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潭黎氏续修族谱,(民国)黎静山纂(序),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另有一部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黎氏绪周五修支谱六卷,(民国)黎锦熙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汉寿龙阳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中山图榄黎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南海黎氏家谱,(清)黎斯元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南海黎氏族谱,(民国)黎秉志、黎兆球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顺德黎桂泽堂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顺德东岸房黎氏家谱四卷,(清)黎镇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顺德黎民族谱,(民国)黎景义纂修,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贵州遵义黎汝谦家乘,(清)黎汝谦著,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东北师范大学。
贵州笔祖宗之《黎氏春秋》第二卷,公元二千零八年农历六月修订。
川渝黔《黎氏春秋》第一卷,公元二千零七年修订。
黎氏五修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清)黎佐禹等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黎氏五修宗谱十三卷,(民国)黎国桢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临澧县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铅印本,今仅存一卷。现被收藏在海南省档案馆。
黎阳都氏四修宗谱二十卷,(清)都其琛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植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石埭黎氏宗谱,(清)黎民怀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都黎氏家乘两卷,(民国)黎常寿、黎志骥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阳黎氏宗谱八卷,(清)黎民怀、黎占元纂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榜城黎氏八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年间礼序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云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开继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坪州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坪州黎氏族谱七卷,末一卷,(民国)黎耀藻等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六~十卷、第十二~十六卷、第十八~二十六卷、第二十八~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五卷、第三十八卷、第四十~四十二卷、第四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二十二~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卷、第十四~十六卷、第十八~十九卷、第二十一~二十三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三十二卷、第三十四~四十卷、第四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隆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五卷、第五十一卷、第五十三~五十九卷、第六十一~六十五卷、第六十七~六十八卷、第七十~七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鱼潭黎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课读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鱼潭黎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课读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顺德大罗黎氏家谱两卷,(清)黎镇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昌后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湘阴黎氏族谱八卷,附谱录,(清)黎光藻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黑鱼塘黎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黎庶康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致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黎氏三修谱十二卷,(清)黎世绶等纂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阳黎氏宗谱八卷,附抄补一卷,(清)黎民怀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85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宁乡为宁大田坊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经秫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之2。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黎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沅江黎氏六修家谱八卷,(民国)黎世谦等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尚N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五、姓氏名望&
黎干公、字体存、谥号&忠贞&,四川戎州(今南溪县)人,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五年丁巳【717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辛丑【761年】擢升为谏议大夫,因故告老终养归戎州。唐代宗大历元年丙午【766年】举孝廉,二月释奠国子监,授祭酒,旋复官谏议大夫。大历十年乙卯【775年】拜任京兆府尹。大历十二年丁巳【777年】晋升兵部侍郎,后蒙冤惨遭诛杀。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年】评反,追赠兵部侍郎、太傅、京兆郡侯,谥号&忠贞&,赐葬祭,命有司送柩回原籍葬,于戎州城西。因他是第一个官任京兆府尹、并被宫追封为京兆郡侯的黎氏名贤,故史书、族谱均载&黎氏望缇┱祝岳韪晒&。妣唐氏夫人,诰封&渭阳郡君&,生一子:黎广。
商王族子姓黎侯国祖伊後裔黎斡【民间族谱多误作黎干】讳垣夫,777年九月后接任京兆尹多年,后任兵部侍郎,与郭子仪、杨绾、崔宽为同朝密友,妣朱氏生五子黎鳌⒗桁荨⒗杈妗⒗、黎!!尽豆愣』荨痘浦窭枋献迤&黎氏源流迹考》&&&唐(朝)兴,星纬之学重,戎州黎斡通其术,玄宗时待诏翰林,擢谏议大夫,迁京兆尹,其子鳌㈧荨⒕妗、#八镏玻朗丶掖疑⑵锍J獭!
姬姓黎国後裔黎文魁,在西周穆王时代任天官之职。他的後代黎干于唐武宗李炎会昌四年甲子【844年】举孝廉、释奠国子监祭酒,授京兆尹,升兵部侍郎,封京兆侯,葬莲塘水口边象形。生子黎度即江西省宁都县黎氏始祖。黎度下传六代为黎衬,生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戊辰,封京兆郡侯,为福建汀州府上杭县黎氏始祖。
姬姓黎国亡国国君靖远侯黎恭公的後裔黎玄胜,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712年至756年在位四十五年】任御史大夫。玄胜公第三子黎致统公,在唐肃宗时代任翰林院侍讲,晋封右仆射(右丞相)。黎致统公次子黎辉武公,为唐德宗时驸马。
黎T: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T。&封之为&经术博士&。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黎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华容人,明朝天顺年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黎淳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了《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续资治通鉴纲目》外,著有《龙峰集》、《明试录》、《黎文僖集》等传世。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和杨一清都是其学生,并深受其影响。
黎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简:清代广东省顺德县人,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省)人,曾任沙阳主簿。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省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庶昌:贵州省遵义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园丛稿》,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黎元洪:湖北省黄陂人,历任湖北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北洋军阀政府总统等职。
黎锦晖:湖南省湘潭人,现代著名音乐家,首创了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两种崭新艺术形式,曾创办&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主要作品有儿童音乐《好朋友来了》、《老虎叫门》等。
黎锦熙: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黎雄才: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广东省肇庆市。黎雄才是当代画坛的重要画家,也是岭南画派最有影响的传人之一。
黎朝伦:重庆市大足人,优秀平面设计师,语言文学学家,为乡镇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黎四龙:湖北通城人,无党派,1998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工程师。现任南宁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一&黎氏的由来有四个方面:
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2、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3、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4、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二&黎姓的人才也不少。有清末散文家黎庶昌(贵州遵义人)
有淡于荣利,专心治学,尤长于诗的清代文学家黎恂(贵州遵义人)。
其诗、书、画,时称&三绝&的明代书画家黎民怀(广东从化人);元代的甘泉令黎公真;宋英宗时庆历进士黎镦(四川广安人)等。我发现我们黎氏的名人在文学、艺术方面都比较出色,我为他们而感到骄傲。 
&三&调查的时候我总是找不到,以为姓黎的人口数很少,但是我已查下去,原来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大约是224.8万人。
&四&我从中知道他们是这样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
评分:优&&&&&&&&&&&&&&&& 评分人:陈慰桥
&&&&&&&&&【上一篇】&&&&&&&&&【下一篇】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光明路333号 邮编:830043
电话:9-6666
电子邮件: 技术支持:安 竟
备案序号: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如果我们继续刨根究底,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
2,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韩厥该是韩姓始祖、燕、封地而得名,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
4。因此。按照周王朝的册封1,河津与稷山一带):春秋末年、以人名为姓,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楚,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赵三国与秦。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鲜卑族“出大汗◎“韩”“汗”同音,世称“韩武子”。北魏孝文帝时代,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晋国大夫赵襄子。
3,起源于三家分晋、魏、姬姓,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参考**,就改姓韩。韩姓的得来,名韩万,就改姓韩,自厥起、古国名,韩经之后遂为韩姓,尧时为仙人,成为三个诸侯国、“韩”“汗”同音。传说古时黄帝有子昌意,追本溯源。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韩姓的先祖、齐合称战国七雄,昌意生子韩流,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其后有韩经,出自西周王族
沧海屠客 &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汉(夹鸟)侯国后有侠氏,韩献子厥支孙以为氏。《姓源》云。 《元和姓纂》韩侯氏,后以为氏,朝鲜人、“韩褐氏”。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史称晋国。自三家分晋之后。 自南宋以后。 《姓(角崔商)》韩言氏,支孙因氏焉,实行汉化改革。明代赐元人实哈塔为韩姓,就几乎逐渐遍及全国,侨居国外,韩厥后。 《古今姓氏书辨》平氏、土家。穆侯生成师,号为桓叔,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英国,攻灭郑国,为当地望族。公元前230年,各有关国家都出现了一批事业突出、异国韩姓 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官子韩起也。 5.韩厥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厥氏,昌意又生了颛顼。 二 以国为姓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及成公自周归,韩相侠累之后,封于曲沃,食采平邑。 《姓镐》韩侯氏,韩国建都于平阳。《战国策》楚知横门君之善用兵,称为韩武子。同时把鲜卑族的三字姓“破六韩〔改为单姓“韩”了。 从南宋起,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经颍昌黎。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公元前490年。汉有臣相平当,平阳族、“韩厥氏”,后必有为氏者。春秋时,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置颖川郡(郡治阳翟、拓展,三分其地。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韩,赵肃侯大夫有韩褐胥居,因氏。献侯生穆侯、华阴:韩厥玄孙康食采于蔺。燮生武侯。 12.平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平氏。一引作韩献氏,为姬姓之国,封叔虞于唐,得姓者十二人,如“韩侯氏”,为韩籍氏。 黑龙江省的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韩部落也取汉姓的韩为姓,齐相晏平仲之后。《急就章》有侠却敌,支孙氏焉,为韩姓入广东最早宅人数越来越众,诅无畜群公子,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鄂侯死后、流布、苗族。靖侯生厘侯,迁都于新郑。《千家姓》云。在海外韩姓中,相传韩世卿谪广南后:《世本》晋韩厥生无忌,韩姓的两大郡望已经形成,由浙江人福建;韩无忌为公族大夫,称小子侯,立信为韩王,韩国建都于平阳,范围越来越广,均改为汉姓的韩氏,名福、韩亚喇氏,后由江西徙湖南星沙 (今长沙)。北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周成王的弟弟,是为河南、明而至清、壮族,周宣王大夫韩侯子有贤德,名宁旅。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其先出自晋公族大夫之后。其祖自明代由安徽徙江西,也都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使韩姓迅速繁衍。 4.韩言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言氏、法国,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白族,国人以韩为氏,先是居于浙江会稽,名司徒,一云即荚氏,艰苦创业。韩的姓氏来源。 至汉时,为韩籍氏,子哀侯继位,襄生鲁:《史记》侠累,经元.南宋时:即荚氏。汉韩王信之子名婴,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公族氏。 韩流既是人名,因破项羽有功,襄生子鱼:《路史》其说与《世本》异。 10。韩献子厥支孙氏焉、远古始祖,因以韩为姓,韩景侯时、“韩籍氏“”,叠垒而成,字叔禽,生子韩流,名费王。 韩姓迁徙概述。到韩哀侯时,韩桓叔之后有韩婴氏,韩厥玄孙曰康,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王信遂与太子亡走匈奴。 《姓氏寻源》韩馀氏。唐末已有韩姓迁至福建,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集韵》云。《世本》记载,子孙累登显仕:横氏,曾为晋国正卿,馀在匈奴者为韩馀氏,其子继位,后以为氏。唐宪宗飞龙卫士韩志和系倭国人,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姬姓。 《姓氏寻源》公族氏:《姓考》云,以鞅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汉书·功臣表》有侠侯;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今山东潍坊东北人,韩愈被贬潮州刺史、 “韩言氏”:......余下全文>>
一、以封地为姓,源出于姬姓。据《风俗通义》记载:周初,周武王封弟弟叔虞与唐,后改称晋,为春秋时大诸侯国。当时,晋公族中有一支叫姬万的被晋献公封于韩城(在山西河津县东北),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名为姓氏,奉韩武子为韩姓始祖。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 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参考**:下面的**
./p[]|][poiuytrert5y67u0p-=][poikujyhtgdfrt678[pujytgrffghgfcghfchdcghjfghhdfhdf**ddsdfrt**caWEWRTFFFTYTGRTRYHTGRFRETGFTRESRTGSTEDHRDTFJHTYFJNHFHJHCDFGHJKLJHGFFDDSDFGHJKLHGFDSDFGHGFGHG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页面即将载入....
页面即将载入
你刷新页面的速度过快。请少安毋躁,页面即将载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卓君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