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个移动广告平台的效果评价比较好的手机?投放广告一般的价位是?怎么评价广告的效果好不好?急求!!!

有米、哇棒、微云等移动广告平台的广告效果,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哇棒、有米、微云、帷千动媒、亿动智道、易传媒...这些做移动广告平台的服务商,有谁清楚或者谁体验过的没?
有米: 优友: 微云: 帷千动媒:
亿动智道:
按投票排序
单价:0.06 。优点:稳定 打款快 缺点:单价低广告数量少、点击率低等其实说到Admob应该算是移动广告平台祖师级的人物了,google背景,摊子也摆这么久了,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运营上都堪称一流,收入稳定,打款及时。虽然表面上看国内的广告数目不多,单价和广告点击率都较低,但不得不说,最后的实际收入,admob不多不少,非常稳定,就算有点穷,稀饭米粥还是必须有的。这也是admob在开发者朋友圈子里拥有较高口碑的原因,而且就单是谷歌的背景就让人觉得特靠谱!不过我的应用大多数用户都是国内的,而且admob在中国的广告很少,就一两个,所以我就不适合用admob的广告,那些应用用户不分国界的朋友们,推荐使用admob,国外的广告单价还是不错的。单价:CPC:0.21。优点:收入总体还可以;缺点:不稳定,尼玛扣量严重。相信现在嵌入聚合的大多数开发者的广告比例开得最大的两个平台中,除了聚赢就是多盟了,瞧瞧当初和多盟一批起来的其他广告平台,几乎都快不行了,但惟独多盟一直默默地卖萌,前段时间还隐隐有盟主的趋势,可惜好景不长,扣量真的太严重了。日收入几百到几块都有可能,太萌的她让我真的不懂,两毛多的单价确实诱人,但扣下来有一半都好,不知道是不是把不该属于他们的都扣走了,个人是十分厌恶平台扣量的,不要无耻地把损失都让我们开发者来承担。多盟的优点在于单价高,基础量较大, 广告主较多,名声也挺响,虽然收入起伏较大,还扣量,不过总体而言多盟的收入算是相对还可以的了。单价:0.14 。优点:如果月刊邮件做的不错也算的话;缺点:挣不了几个钱呀。这几个月,有米告别沉寂,动不动就发个邮件过来,时而煽情,时而官腔,老实话,他推荐的文章还可以,但表面功夫做足了,实际效果却是严重下滑了,我从最开始的几百块跌到现在的几十块钱,后来就逐渐不再用有米了,否则就没米了。其请求次数、展示次数和点击数跟实际的数据差距太大,大到让人头大。有米曾公开承认过自己对数据进行了过滤,说是为了保护广告主的利益,我在开发者中绝对算是最开明的那种了,我不反对,利益是彼此的,需要共同维护,但尼玛过滤也要有个度呀,为啥其他平台就没你们那么狠呢!?我曾经是很支持有米的,但也请有米支持好你的开发者的利益。单价:CPC:0.21 cpm1.2 --6元。优点:收入总体还可以,按照cpc+cpm的双重付费模式支付,业内唯一坚持提供品牌广告的平台,不扣量;缺点:由于按照cpm付费,所以,广告展示次数被限制。作为一家在业内比较相对低调的广告平台,一直默默无闻的做事,很少有看到他们的宣传,最大的一次宣传还是本次在北京GMCI上高调宣布与愤怒的小鸟的广告合作以及帷千乐园O2O2O专门为游戏开发商打造的合作平台,我刚开始在帷千的收入一个月也有2K的收入,但是后来随着用户的饱和,收入逐渐减少,目前基本上维持每个月600左右的收入,不过,他们家的数据与adview、芒果等整合平台的数据也是有差异,具体的原因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亲自验证一下,最近又听说他们新出了一个CPP的计费模式,单价挺高的,但是要求高,有准备尝试一下。单价:CPC:0.05 优点:积分墙,广告主多;缺点:点击率,收入越来越低提到万普有还真有点儿感伤,曾经的万普让许多开发者赚的盆满钵满,积分墙和推送结合的方式,加上自下载安装,让开发者真是狠狠的捞了一笔,但去年万普这种所谓破坏用户体验,威胁用户信息安全的方式被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那个财神爷一去不复返了,我在万普的收入下降了90%,而且万普的广告还受到APP市场的集体抵制。万普的经验也告诉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做应用,用户体验才是第一,注重长期发展才是王道,千万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自毁前程呀!年初到现在万普似乎也在寻求出路,包括跟各个商店的合作,寻求再次扩张,但似乎收效甚微,在android这个平台,像万普,点金这种要想联合几个商店搞垄断,只会遭到开发者们的唾弃,现在的万普,除了积分强模式还有点优势外,总体收入已经那个完全不行了。
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形式肯定是将来大势所趋,但现在还是混战阶段,上面几家规模都不大,所以广告价值也就一般,坐等行业内率先拉到资金进行兼并收购的吧,或者能与admob,iad之类联手的企业。
真实的情况是,我估计每一个开发者和广告主都有不同的经历。开发者希望广告更加互动,那才会有效果;广告主希望应用具有足够大的流量或更精致的广告投放,那才有效果。而这些效果最后是由用户决定的,用户并不是天然厌倦广告的,所以如何处理好开发者、广告主和用户的关系对于移动广告平台很重要。可以负责任地说,效果是肯定有的,值得一试。P.S.不懂的童鞋可以问我,私信则可
效果有的看活动 看创意
太过于垂直的问题都有广告贴的嫌疑....不过不妨碍回答。那么答案是。从未来观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不光题主所说那几家,而是目前所有的广告平台,现状都是投放不够精准、广告交易不够高效。所以结果就是用户觉得铺天盖地的垃圾广告,因为推的广告不是他想要的;广告主觉得广告费白花了,因为投给了太多不是目标客户的用户;开发者觉得钱都被平台扣掉了,因为交易过程不透明高效。这就是现实。
这潭水很深的。1、大家都自夸XX最大、XX第一的广告平台,这些台词就忽悠客户了2、移动广告平台连接了上游的广告主和下游的媒体平台(App、高价值M端网站),广告主和媒体平台的量和质直接决定了广告平台的价值,但这些信息估计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目前Google 的admob和百度移动联盟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毕竟在PC端有很成熟的经验直接可以复制过去,其他的平台不好说3、其他平台:广告样式这家一出来,另外一家立刻上马,样式区别不大;媒体投放貌似合作以后都一样;4、其他巴拉巴拉,如开发者扣量之类的5、但总体上个人觉得移动广告还是目前移动方向比较成熟的商业化方式;目前比较粗暴,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好。
广告填充不足
好像很老的帖子了,不知道现在还有参考价值不热门排序 |
感谢李赵鑫先生的推荐!&br&&br&简单的答案是:用果合的 SDK,可以在 &a href=&/changelo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hange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下载。&br&&br&果合的 SDK 包含两个主要的功能:&ul&&li&广告聚合:包含了 10 几家常用的移动广告平台的接入,包括其它回答中提到的 Google AdMob 和 iAd。对于不同的应用,由于用户和应用本身类型的不同,同时聚合几家广告平台是必要的,也能显著的增加广告收入。&/li&&li&广告管理:这个功能是在果合原有的自主广告功能基础上的增强,适合中大型应用承接直接销售的广告,果合提供免费稳定的广告服务器和一系列必备的精准投放、数据报表功能。很多开发者也使用这个功能和友情应用进行交叉推广,效果不错。&/li&&/ul&这两个功能应该能够满足大部分应用内广告的需求。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欢迎联系 。&br&&br&PS - 我看了大家的回复,觉得很多朋友对应用内广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有担心。我的看法是开发者应该根据应用的设计来规划广告位,并非生硬的植入广告条。如果认为广告是应用的主要来源的话,广告位的规划应该是再产品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把广告和产品本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感谢李赵鑫先生的推荐!简单的答案是:用果合的 SDK,可以在
下载。果合的 SDK 包含两个主要的功能:广告聚合:包含了 10 几家常用的移动广告平台的接入,包括其它回答中提到的 Google AdMob 和 iAd。对于不同的应用,由于用户和应用…
因为在广告平台实习的缘故,这周浏览了各家广告平台的网站,体验了各家广告平台的服务,以及跟一些开发者聊天,分享一下我的体验,欢迎大家指正和批评,一起共同成长~&br&&b&广告平台现在分为:移动广告平台和聚合的广告平台&/b&&br&
移动广告平台现在有很多家,鱼龙混杂,建议大家使用聚合的广告平台,有以下三点优势:&ul&&li&&b&减少开发成本
&/b&开发者做好应用后需要选择一家广告平台,在app中植入这家广告平台的SDK,这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如果这家平台宕机,开发者需要转战其他平台,又需要重新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植入,同时需要再次提交自己的app给app store或者应用市场进行审核,可能会失去一部分用户下载。当然如果开发者有能力的话,可以自己聚合两家或者更多家广告平台,当然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li&&li&&b&增加填充率和点击率
&/b&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广告主对于移动设备端广告的效果还处于观望的态度,所以各家广告平台的广告存量是有限的,app可能有时会请求不到广告,使用聚合的广告平台可以增加广告的填充率。同时由于广告平台的广告条在一段时间内是确定的几个,一次广告展示的时间是20~30s,用户在该时间段内没有点击广告在以后的再次展示中基本也就不会点击广告条,(通过一周在地铁中的观察,我看到用户在使用一个应用中重复的看到一个广告而没有点击,这或许就是许多应用有很高展示量,但却没有点击量的缘故吧),聚合的广告平台由于聚合的很多家的广告平台,用户看到的广告的类型会增加,以此增加点击率。同时开发者可以在后台看到自己每个应用的在不同广告平台的点击率,以此进行优化,选择自己应用所对应的点击率最高的广告平台,以增加收入。&/li&&li&&b&详细的统计数据
&/b&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中,开发者最担心的就是被广告平台扣量,在跟开发者聊天中,安沃(adwo)是最声名狼藉的一个。聚合的广告平台可以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第三方的数据监测,因为聚合广告平台跟开发者没有现金流的交易,所以聚合广告平台会给开发者展示最真实的数据。&/li&&/ul&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聚合广告平台主要有三家:&br&&b&果合、芒果、adview&/b&&ul&&li&
对于个人开发者,或者仅仅使用聚合功能的团队来说:从技术上,三家提供的是差不多的SDK。主流的移动广告平台,他们基本都聚合了,其中芒果聚合的平台多一些。服务上来说,果合和芒果提供的还不错,注册之后,会有人来加你QQ,跟进你的服务。adview的客服能力和热情还有待提高。&br&&/li&&li&
对于大的较为优质的应用,如果不想采用banner条的形式,那可以尝试跟果合联系,果合有另外两家所不具有的一些广告主资源,比如他们开拓性的为Weico和星巴克提供的深度合作。&/li&&/ul&对这个行业了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上观点可能存在疏漏或错误,欢迎大家指正批评。
因为在广告平台实习的缘故,这周浏览了各家广告平台的网站,体验了各家广告平台的服务,以及跟一些开发者聊天,分享一下我的体验,欢迎大家指正和批评,一起共同成长~广告平台现在分为:移动广告平台和聚合的广告平台 移动广告平台现在有很多家,鱼龙混杂,…
当然是admob啊。以前做安卓弄过果盒+微云,赚钱很少。后来做ios尝试过iAd,发现填充率几乎为0,然后就换了admob. 赚钱还可以,虽然远远比不上直接收费。&br&个人觉得弄果盒很麻烦,得申请一大堆帐号。&br&---------------------&br&admob填充率基本上100%。&br&---------------------&br&新上的应用可以上广告条的,无所谓,不必太介意。新应用不上也没关系,势头好的话再上也可以。&br&还有这么一种担心:新应用上了之后本来没有广告的,后来再加广告会被骂的。不过,别太当回事...通常你的第一个应用过两天就沉到底了, 加还是不加广告,一样没收入,根本不是问题...
当然是admob啊。以前做安卓弄过果盒+微云,赚钱很少。后来做ios尝试过iAd,发现填充率几乎为0,然后就换了admob. 赚钱还可以,虽然远远比不上直接收费。个人觉得弄果盒很麻烦,得申请一大堆帐号。---------------------admob填充率基本…
IOS有2个App的排行榜网站:&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op/ipad/china/new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op/ipad/c&/span&&span class=&invisible&&hina/new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国内安卓的可以看友盟的报告:&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完整的可以多关注偶们的199it:&br&&a href=&/archives/category/mobile-inter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rchives/cate&/span&&span class=&invisible&&gory/mobile-interne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IOS有2个App的排行榜网站:国内安卓的可以看友盟的报告:完整的可以多关注偶们的199it:
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报告,一般由以下一些机构提供比较有参考意义&br&&ul&&li&App应用排行榜网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毕竟可以了解到哪些应用是用户所喜欢的;&/li&&/ul&&br&
如:Appdata、Apple App排行榜,Android安装市场Top排行榜等&br&&ul&&li&咨询机构,一般会从用户人群的角度去分析一些应该的优劣,同时,也包括对开发者的现状做一些比较完整调研;&/li&&/ul&&br&
如:尼尔森、DCCI、艾瑞、易观等公司&br&&ul&&li&国内投资机构&/li&&/ul&&br&
投资机构主要针对一些Appl应用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会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和预盼,像这种的应该多去看看,毕竟投资人比较喜欢的东西比较有价值一点。
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报告,一般由以下一些机构提供比较有参考意义App应用排行榜网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毕竟可以了解到哪些应用是用户所喜欢的; 如:Appdata、Apple App排行榜,Android安装市场Top排行榜等咨询机构,一般会从用户人群的角度去分析一些应…
我有关于“移动互联网七大盈利模式及案例专题分析报告”和“移动互联网七大盈利模式及案例专题分析报告”;不知道对你是否有用,如果需要的话私信我
我有关于“移动互联网七大盈利模式及案例专题分析报告”和“移动互联网七大盈利模式及案例专题分析报告”;不知道对你是否有用,如果需要的话私信我【广告家adpro移动端广告投放效果怎么样】有没有人用过广告家adpro投放移动端广告啊,觉得好不_百度知道
【广告家adpro移动端广告投放效果怎么样】有没有人用过广告家adpro投放移动端广告啊,觉得好不
【广告家adpro移端广告投放效】没用广告家adpro投放移端广告啊觉
提问者采纳
广告家adpro广告投放效挺我曾经用使用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的移动广告占比为何低于1%?|移动广告|广告主|杂志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中国的移动广告占比为何低于1%?
  曾航;赵延蕾
  实力传播中国区CEO郑香霖来到中国大陆已经是第17个年头,生于香港的他已经是中国大陆广告界的老人。他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广告业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广告公司来说是机遇,但也是挑战。
  郑香霖举例说道,由于用户注意力的分散,过去几年广告主打造一个新品牌需要的投入增长了好几倍,但效果却可能不如以前,而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趋势更是明显。
  广告成本上涨了多少?
  《21世纪》:这些年广告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郑香霖:首先客户的需求并没有变,依然还是投资回报的模式(return on investment,ROI)。我们现在帮客户做预算,不管是放在互联网上还是放在哪,客户就要看他们投入的钱,会拿到什么回报。随之而来的一个概念就是POE(pay on earn),广告主要依据广告达到的实际效果,比如参与度、转发率等等来支付相应的广告投入。
  从广告行业整体来说,消费者的忠诚度越来越低,对广告的认知度也多了,与前几年相比,要达到同样的传播效果,成本可能需要前几年的三四倍。
  不过也由于这样,广告公司的功能性远超以前,广告公司需要考虑媒体的组合,同样的预算,要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所以现在广告主要的投放平台越来越多偏向互动性较高的互联网平台。就我们公司的数据来看,2010年互联网广告占公司所有广告量的7%,2011年占11%,到了2012年已经占到20%,增长速度非常快。除了互动性强之外,互联网广告可以给到你数据,更容易看到广告的效果,可以随时调整、随时改善,传统媒体很难做到这一点。
  《21世纪》:今年的经济形势不是特别好,这对广告主的预算有没有影响?
  郑香霖:有,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客户广告投放额的增长率同比是有下降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它下降的原因:首先,尽管现在广告投放的市场变多了,但是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一二线城市的媒体市场变得很贵,所以很多客户转移去了广告投放成本较低的二三四线城市,整体计算下来,广告投放额并不会有太多的增加;其次,由于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很多客户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也有所放缓,广告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自然也会随之放缓;第三,媒体刊登价贵了,广告主会考虑比较便宜的新兴媒体,比如这两年增长速度特别快的视频广告,同理,整体计算下来,广告投放额的增长也不会太多。
  《21世纪》:现在广告投放的媒介平台集中度越来越低,用户注意力被严重分散,这对广告业来说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郑香霖:我不这么认为,广告业的跨媒体整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用户注意力被分散已经是一个现实了,对广告主来说,现在消费者考虑购买一款产品的时长与过去相比更长了,这就需要广告主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投入去说服他们。互动是一个很有效的说服方式,而仅依靠传统媒体很难做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因此需要进行整合,我这两年观察到的大多数杰出的广告案例,几乎毫无例外都会进行跨媒体整合。
  《21世纪》:现在要通过广告打出一个新品牌的成本与五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郑香霖:以我的行业体验来说,首先,传统媒体的广告刊登价每年增长率约为15%,五年之后,仅这个成本就会增加一倍。第二,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广告主需要考虑在不同的平台上投放广告,从这块来说,成本至少会增加50%-80%。随着消费者对广告认知度的增加,对广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七年前,我们的客户蒙牛要做广告,用一个超女就搞定了,但是现在这么多“声音”,广告投放的成本肯定要增加。当然随着本土、国际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广告投入也会相应增加,这一块的成本我估计会增长30%到50%。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估计现在你要通过广告打响一个新品牌,与五年前相比,至少会增加1~2倍的成本。这个数据应该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据调查,现在的电视广告每增加一个收视点的成本就差不多是五年前的2~3倍。
  移动广告占比为什么低于1%?
  《21世纪》: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谈移动广告和移动营销,你觉得广告主对此的重视程度怎么样?
  郑香霖:这要看你怎么定义重视,当然现在几乎所有广告主都在谈移动营销的影响力,因为移动终端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自有平台了,如果对智能手机的定义是有摄像头且可以上网的手机,那现在中国智能手机的持有量已经超过两亿五千万了。此外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视频、搜索、网购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移动终端上。
  但现在营销主在移动广告上的花费占所有广告投放费用的比率依然低于1%,五年来这个数据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发展得很慢。而在国外,这个数据几乎已经接近一个双位数字。
  《21世纪》:你觉得原因在哪里呢?
  郑香霖:根本的原因在于移动广告的投资回报率(ROI)还不够高,或者说,广告主很难了解到移动广告的投资回报率。在国外会有市场测试,只用移动平台推广一个活动,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但现在在国内,连基本的调查数据都很少,因为要把中国移动、联通的用户数据拿来作分析的话,很困难。
  《21世纪》:对运营商来说,拿出用户数据产生的收入是很少的,但却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这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果在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影响会很大,对他们来说性价比不高。
  郑香霖:我同意你的说法,在国外,国有的移动运营商数量并不多,而且他们的防火墙、加密技术、安全技术都非常先进,所以保密性做得非常好。
  另外,接着你刚才的问题,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移动广告在技术和成本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中国,移动广告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这体现在手机上网的网速很慢,手机、ipad等终端可能不支持flash显示等问题上。第二,移动上网的成本相比欧美国家来说比较高,用户随时需要考虑手机流量的问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接受度还比较低,垃圾广告和垃圾短信的泛滥导致大家对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广告普遍比较反感。在欧美,移动广告采用的是许可营销的模式,要获得相关的许可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广告,他们会尊重用户的意愿,看用户愿不愿意接受这个广告。
  广告公司会采用许多方法促使用户接受这个广告,比如假如你接受看这个广告,企业会捐钱给慈善机构;再比如如果你接受了这个广告,你就可以成为第一批购买这个新产品的用户,这就会对用户产生吸引力。可能中国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做得并不是非常好,用户接受了你的广告之后,得到的效果并不如人意,也就降低了他对移动广告的接受程度。
  《21世纪》:日本是亚洲最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但我们跟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的移动广告负责人交流,发现他们的行业天花板也非常明显,移动广告在日本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主流广告主的认可,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用户接受度低,很多广告主担心投放移动广告会影响品牌形象。你觉得未来这个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吗?
  郑香霖:我认为很难。
  尽管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时长很长,不过广告的接受度比别的媒体都低,这个是最大的问题。以电视来说,观众明白之所以他们有免费的电视节目观看,是因为广告商的资金支持,而且电视是一个大众媒体,所有人看的东西都一样,所以他们对电视广告的容忍度比较高。但移动终端是一个很个人的平台,用户自己承担使用移动终端的费用,所以他们很难接受强制推送的移动广告。这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也是移动广告很难突破的困境。
  但这个问题也不是无法解决,以女性杂志为例,现在大多数纸媒都做得很辛苦,但你可以看到现在的女性杂志还是很厚。事实上,这些杂志的定价都不会很贵,而且很多女性并不一定会购买这些杂志,很多都是在美容、理发的时候看,但为什么广告商对这类杂志依然青睐有加?在女性杂志上,新的化妆品技术、新的服装、新的包包,这些都是广告,但受众会主动去看这些广告,因为对她们来说这既是广告同时也是内容。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最近想要买一台电视机,你就会主动去官网、电商平台上搜索一些广告来看,而且在这段时间,你在任何平台看到电视机的广告,你都会比较有兴趣,那么此时广告对你来说,就是内容。所以我认为对广告生存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精准地、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想要看的东西,这对移动广告来说尤为重要。现有的做法就是精准用户定位投放广告(AOD:audience on demand),我们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搜索行为或上网行为,把某一类特定的消费者找出来。
  《21世纪》:广告即内容,这个就很像很多媒体上的软文,但对媒体来说软文的收入并不高,而且软文对媒体的品牌影响很大,所以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议。
  郑香霖:台湾、欧洲也有一样的软文,但是他们会说得很清楚,这是软文。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会去看。比如台湾销量最高的杂志《商业周刊》,它上面有一些软文,但他们的软文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他们的照片不是外面可以看到的;第二点,他里面写的东西特别精彩,一般都是杂志知名的记者或编辑主笔。要做到这样的境界――广告跟媒体内容一样精彩。
  与此类似的还有植入营销,在国内大家都骂得很厉害,但是产品植入在国外大片里面是一定会有的,因为这是成本的一个部分。《007》里面都有一些产品植入,不过他们做得很好看,产品又好看。中国的广告营销在这个方面是有欠缺的,但是我觉得会做得越来越好。
  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方向
  《21世纪》:社交广告的上涨趋势很快,你觉得中国未来社交广告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郑香霖:理论上讲,你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越长、社交网络的影响力越高,广告就会越多。但为什么facebook股价不高,因为社交网络通过广告赚钱的模式还很不明晰。因此虽然大家对社交网络上的广告寄予厚望,但关键还在于社交网络要厘清如何通过广告来盈利。
  《21世纪》:我认为如果是基于用户的社交关系面做精准的需求挖掘,通过有限的展示次数精准地展示产品,盈利前景还是很好的。
  郑香霖:很有可能,但只是一个期许,可能只代表一个比较稳妥的趋势。毕竟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还存在不少障碍。
  腾讯、、、淘宝、优酷,用户这么多,每一家都拥有一个大数据,但这些大数据如何挖掘,用什么工具、软件可以增加洞察,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很难处理的,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团队。
  《21世纪》:你觉得未来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郑香霖:我觉得移动广告未来的方向,首先是互动;第二是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根据用户所在的地点,提供有用的讯息;第三是形式上的创新,与电视广告相比,用户通过移动上网的时长更长,对电视广告来说,30秒可能就会很贵,但移动广告暂时还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可以用稍微长一点的广告形式,而不是直接使用现有的电视广告片,文字、链接、互动都要重新设计。当然怎么做移动互联网广告最有效,我们都还在摸索。
  《21世纪》:你觉得电子杂志将来会形成很大的广告市场吗?
  郑香霖:不一定,电子杂志可以拿到广告,不过有个问题,现在往往这些电子杂志同时有实体在,而大部分电子杂志还是免费的。对他们来说,广告往往是一个套装广告,纸媒和电子杂志一起卖而已。此外,很多客户投入给特定媒体的广告预算只有一个,如果电子杂志的广告收入多了,那么纸媒的广告收入可能就会减少,所以有可能对出版商来说,还是一盘账,整体收入上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21世纪》:《周末画报》的APP电子版去年的收入达到3千万,而且电子杂志iweekly的广告预算跟纸媒是分开的,我认为只有形成市场,广告主才有可能重视,假如现在有一百个iweekly,那广告主就会很重视了。
  郑香霖:我还是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对广告主来说就一个预算,而且抓预算的都是同一群人。那iweekly几乎是中国电子杂志中做得最好的,所以他们比较有能力去要求独立的广告。你说要有一百个很大影响的电子杂志,我相信有一天会做到,但很难,而且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还不一定,至少不是现在。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我评价比较好的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