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印花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表是按照现金流水账计算的吗?

2013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热点问题及个人所得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013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热点问题及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重​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5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是:&&&&&&&&&&&&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和填报说明&&&&目
录&&&&第一部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一、《纳税人基本信息登记表》&&&&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填报说明&&&&三、附表&&&&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填表说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六《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填表说明&&&&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填报说明&&&&(注:由于政策调整附表九不需填报,未列示)&&&&附表十《境外所得税抵扣计算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十一 《广告费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十二《工资薪金和工会经费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十三《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十四(1)《坏账损失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十四(2)《呆账准备计提明细表》填报说明&&&&附表十四(3)《保险准备金提转差纳税调整表》填报说明&&&&第二部分《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第三部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核定征收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核定征收企业)填报说明&&&&&&&&&&&&&&&&&&&&&&&&&&&&纳税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计算机代码
纳税人名称
所属经济类型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必选项)
单项选择:查帐征收;核定征收
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
(必选项)
单项选择:
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制度。
工资管理形式(必选项)
单项选择:非工效挂钩;工效挂钩。
纳税人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类型
单项选择:
1、没有优惠;2、高新技术企业;3、软件产业;4、集成电路产业;5、福利生产企业;6、劳动就业服务企业;7、其他优惠。
&&&&填报要求:纳税人年度申报企业所得税时须填报此表。&&&&填报说明:1、计算机代码:填写地税机关核发的征收管理码。&&&&2、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3、所属经济类型、所属行业:按照税务登记表中的有关内容填写。&&&&4、联系电话:填写纳税人单位办税人员联系电话(或手机号码)。&&&&5、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征收的企业,是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或财务会计核算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权限和方法,核定应税所得率(纯益率)或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6、工效挂钩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按照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财政局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纳税人,须经税务机关批准或审核备案的,方可选择2、3、4、5、6、7选项。 &&&&8、表中所列单项选择项:在符合的选项后划“√”。&&&&&&&&&&&&&&&&&&&&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税款所属期间:
纳税人识别号:
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
地税计算机代码
主管税务机关
纳税人名称
生产经营地址
销售(营业)收入(请填附表一)
投资收益(请填附表三)
投资转让净收入(请填附表三)
其他收入(请填附表一)
收入总额合计(1+2+3+4+5)
销售(营业)成本(请填附表二)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请填附表二)
投资转让成本(请填附表三)
其他扣除项目(请填附表二)
扣除项目合计(7+8+9+10+1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纳税调整前所得(6-12)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请填附表四)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请填附表五)
纳税调整后所得(13+14-15)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附表六)(17≤16)
减:免税所得(请填附表七)(18≤16-17)
加: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
减: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请填附表八)(20≤16-17-18+19)
减:加计扣除额(21≤16-17-18+19-20)
应纳税所得额(16-17-18+19-20-21)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22×23)
减:境内投资所得抵免税额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请填附表十)
减:境外所得抵免税额(请填附表十)
境内、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24-25+26-27)
减:减免所得税额(请填附表七)(29≤28)
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29)
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比例
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就地应预缴的所得税额(30×31)
减:本期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本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附:上年应缴未缴本年入库所得税额
纳税人声明: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填报的,是真实的、完整的。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纳税人公章:
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
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
经办人执业证件号码:
申报日期: 年月日
代理申报日期:年月日
受理日期:年月日
&&&&&&&&一、使用对象及报送时间&&&&使用对象: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报送时间要求:无论纳税人采取何种申报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都须于年度终了四个月内,将纸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情形,并进行清算的,应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二、表头项目&&&&“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并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号)的规定进行纳税申报。&&&&1、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2、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3、地税计算机代码:填写地税机关核发的征收管理码。&&&&4、联系电话:填写纳税人单位办税人员联系电话(或手机号码)。&&&&5、生产经营地址:填写办理税务登记的机构生产经营地地址。&&&&6、主管税务机关:填写纳税人就该申报事项的应税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三、表间结构及与附表的勾稽关系&&&&1.第1行=附表一(1)第1行或附表一(2)第1行或附表一(3)第3至7行合计。&&&&2.第2行=附表三第4列第17行。&&&&3.第3行=附表三第6列第17行。&&&&4.第5行=附表一(1)第16行或附表一(2)第16行或附表一(3)第10行和第11行合计。&&&&5.第7行=附表二(1)第1行或附表二(2)第1行。&&&&6.第9行=附表二(1)第29行或附表二(2)第39行。&&&&7.第10行=附表三第9列第17行。&&&&8.第11行=附表二(1)第17行或附表二(2)第26行或附表二(3)第14行。&&&&9.第14行=附表四第41行。&&&&10.第15行=附表五第21行。&&&&11.第16行=第13+14-15行。&&&&12.第17行=附表六第10列第6行,且第17行≤第16行。&&&&13.第18行与附表七第1行关系,分以下几种情况:当本表第16行≤0,则18行=0;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行≥附表七第1行,则,18行=附表七第1行;当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行<附表七第1行,则,18行=本表16-17行。第18行≤本表第16-17行。&&&&14.第20行与附表八第5列第1行关系,分以下几种情况:当本表第16行≤0,则20行=0,同时附表八第5列第1行=0;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18+19行≥附表八第5列第1行,则20行=附表八第5列第1行;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18+19行<附表八第5列第1行,则,20行=本表16-17-18+19行。第20行≤本表第16-17-18+19-20行。&&&&15.第21行≤第16-17-18+19-20行。&&&&16.第22行=第16-17-18+19-20-21行。&&&&17.第25行≤第24行。》&&&&18.第26行=附表十第7列“合计”行。&&&&19.第27行=附表十第12列或第8列+第11列的“合计”行,且≤第9列(当第8列≤第9列)或等于第9列(当第8列>第9列)。&&&&20.第29行与附表七第10行+62行关系,分以下几种情况:当本表28行>0,且28行≥附表七第10行+62行,则,29行=附表七第10行+62行;当本表28行>0,且28行<附表七第10行+62行,则,29行=28行。第29行≤28行。&&&&四、收入总额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所有应税收入项目。&&&&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1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3至7行合计。&&&&2.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3.第2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收入。债权性投资利息收入填报各项债权性投资应计的利息,包括国债利息收入;股息性收入填报股权性投资取得的股息、分红、联营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应计股息性质的收入。金额无需还原计算,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4列第17行。&&&&4.第3行“投资转让净收入”:填报各项投资资产转让、出售、处置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金额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6列第17行。&&&&5.第4行“补贴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金额等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2行。&&&&6.第5行“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收入以外的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其他收入。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16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6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10和第11行合计数。&&&&7.第6行“收入总额合计”:金额等于本表第1至5行合计数。&&&&五、扣除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当期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1.第7行“销售(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以及与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2.第8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应缴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3.第9行“期间费用”:填报纳税人本期发生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29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39行。&&&&4.第10行“投资转让成本”:填报转让投资资产(包括短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按税收规定计算投资成本调整。金额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9列第17行。&&&&5.第11行“其它扣除项目”:填报与第5行“其他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支出(包括“营业外支出”中按照税收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资产评估减值等),以及其他扣除项目。但不包括公益救济性捐赠、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及赞助支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7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26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第14行。&&&&6.第12行“扣除项目合计”:金额等于本表第7至11行合计数。&&&&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第1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金额等于本表第6-12行。&&&&2.第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金额大于税收规定标准,应进行纳税调整增加所得的金额。纳税人如有未在收入总额中反映的收入项目或者不应在扣除项目中反映的支出项目,以及超出税收规定的扣除标准的支出金额,房地产业务本期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等,也在本行填列。金额等于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第3列“纳税调增金额”第41行。&&&&3.第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根据税收规定可在税前扣除,但纳税人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项目金额,以及在以前年度进行了纳税调整增加,根据税收规定从以前年度结转过来在本期扣除的项目金额。纳税人如有根据规定免税的收入在收入总额中反映的以及应在扣除项目中反映而没有反映的支出项目,以及房地产业务本期已转销售收入的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等,也在本行填列。金额等于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第21行。&&&&4.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如为负数,就是纳税人当年可申报向以后年度结转的亏损额;如为正数,应继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5.第17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附表六《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第6行第10列,但不得超过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6.第18行“免税所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应单独核算的免予征税的所得额在弥补亏损后剩余的部分。金额根据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第1行“免税所得”,分以下几种情况填列:当本表第16行≤0,则18行=0;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行≥附表七第1行,则,18行=附表七第1行;当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行<附表七第1行,则,18行=本表16-17行。第18行≤本表第16-17行。&&&&7.第19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金额为本表第2行的数额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扣减“免税所得”后的余额所对应的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所得税款。&&&&应补税投资收益小于短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中应补税的投资收益合计数的,应按被投资方企业适用税率从高到低,还原计算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的所得税额,其金额不得超过附表三的“应补税的投资收益已纳企业所得税”的合计数。&&&&8.第20行“允许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政策规定,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第20行≤本表第16-17-18+19行。金额根据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第5列“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的合计数,分以下几种情况填列:当本表第16行≤0,则20行=0,同时附表八第5列第1行=0;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18+19行≥附表八第5列第1行,则20行=附表八第5列第1行;当本表16行>0,且本表16-17-18+19行<附表八第5列第1行,则,20行=本表16-17-18+19行。&&&&9.第21行“加计扣除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允许加计扣除的费用额。但不得使第21行的余额为负数。第21行≤第16-17-18+19-20行。&&&&10.第22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6-17-18+19-20-21行。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6行或者依上述顺序计算结果如为负数,本行金额应填0。&&&&七、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1.第23行“适用税率”: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收规定确定的适用税率。但依据现行政策适用15%税率的地区,填报15%。&&&&2.第24行“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2×23行。&&&&3.第25行“境内投资所得抵免税额”:填报纳税人弥补亏损后的应补税投资收益余额所对应的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第19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但不得超过第24行“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4.第26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第27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填报纳税人境外所得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财税字[号)计算的“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实行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取得的境外所得,不得参加汇总纳税,应单独申报,就地计算抵免或补缴企业所得税。第26行等于附表十《境外所得税抵扣计算明细表》第7列合计数。第27行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境外已缴纳所得税款按分国不分项抵扣,且附表十第8列合计数≤第9列合计数,第27行则等于附表十第8列合计数+第11列合计数,但不得超过附表十第9列合计数;如附表十第8列合计数>第9列合计数,则第27行等于附表十第9列合计数;当境外已缴纳所得税款按定率抵扣,则第27行等于附表十第12列合计数。&&&&5.第28行“境内、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4-25+26-27行。&&&&6.第29行“减免所得税额”:填列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其中,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应按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抵免。第29行≤28行。金额根据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第10行+62行合计数,分以下几种情况填列:当本表28行>0,且28行≥附表七第10行+62行,则,29行=附表七第10行+62行;当本表28行>0,且28行<附表七第10行+62行,则,29行=28行。&&&&7.第30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为本表第28-29行。&&&&8.第31行“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比例”:填报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按照税收规定应在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比例。&&&&9.第32行“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就地应预缴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0×31行。&&&&10.第33行“本期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已在季(月)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11.第34行“本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为本表第30-33行。实行汇总纳税就地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金额为本表第32-33行。&&&&12.第35行“上年应缴未缴本年入库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上一年度第四季度或第12月份预缴税款额及汇算清缴的税款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