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停保单,但是到保单兑现毕竟还有好几十年。那如果这几十年里,保险公司破产了怎么办呢?

同样工作了几十年,退休金相差甚远,太不合理了。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5:46:19&)
( 13:45:45)
( 13:59:55)
( 13:33:20)
( 12:30:20)
( 12:14:03)
( 15:50:20)
( 15:30:05)
126字(7/0)
( 15:15:52)
162字(54/0)
( 14:49:55)
53字(22/0)
( 13:33:21)
32字(14/0)
( 13:23:35)
17字(37/2)
( 15:11:10)
( 12:56:24)
102字(39/0)
( 12:39:42)
( 11:25:54)
128字(68/0)
( 11:00:34)
87字(65/2)
( 14:49:30)
204字(59/0)
( 10:42:26)
37字(28/0)
( 10:41:15)
82字(18/0)
( 10:40:08)
33字(27/0)
( 10:31:14)
( 14:54:12)
( 10:27:27)
( 09:57:54)
13字(19/0)
( 09:52:28)
31字(13/0)
( 09:18:30)
70字(37/0)
( 09:13:02)
288字(28/0)
( 09:09:55)
35字(21/0)
( 08:43:10)
9字(101/0)
( 08:11:39)
17字(21/0)
( 06:27:59)
103字(26/0)
( 22:07:48)
17字(13/0)
( 22:02:04)
70字(36/0)
( 21:47:23)
396字(77/0)
( 21:28:09)
91字(59/0)
( 20:44:42)
117字(51/0)
( 20:31:55)
101字(94/2)
( 21:38:21)
24字(28/0)
( 20:22:14)
90字(54/0)
( 20:18:28)
100字(27/0)
( 19:48:48)
28字(29/0)
( 19:18:27)
134字(47/0)
( 18:48:15)
92字(53/0)
( 17:53:48)
53字(73/4)
( 15:12:50)
( 18:06:20)
63字(47/0)
( 17:24:26)
10字(46/0)
( 17:04:30)
118字(161/0)
( 17:00:32)
( 16:58:47)
31字(61/0)
( 16:56:13)
92字(138/0)
( 16:52:19)
76字(43/0)
( 16:39:55)
219字(48/0)
( 16:27:31)
16字(16/0)
( 16:23:37)
63字(49/0)
( 16:23:16)
144字(54/0)
( 16:00:32)
51字(10/0)
( 15:33:43)
135字(40/0)
( 15:30:37)
92字(38/2)
( 15:53:13)
58字(16/0)
( 15:14:19)
381字(21/0)
( 14:28:01)
94字(70/0)
( 13:59:53)
29字(54/0)
( 13:14:06)
77字(38/1)
( 16:01:10)
53字(32/0)
( 12:29:47)
18字(43/0)
( 11:36:38)
90字(42/0)
( 11:26:08)
73字(42/0)
( 10:48:09)
84字(46/0)
( 10:40:19)
81字(33/0)
( 10:37:34)
70字(103/0)
( 10:37:01)
44字(25/0)
( 10:27:28)
30字(18/0)
( 10:18:47)
( 10:30:03)
130字(66/0)
( 10:17:37)
221字(44/0)
( 10:01:40)
64字(50/0)
( 09:27:29)
164字(36/2)
( 12:51:05)
( 13:13:47)
( 09:20:57)
92字(64/0)
( 09:18:29)
24字(37/0)
( 09:00:10)
102字(74/0)
( 08:51:28)
28字(13/0)
( 08:51:13)
68字(30/2)
( 08:52:24)
108字(38/2)
( 08:53:04)
31字(19/0)
( 08:47:59)
( 08:46:14)
43字(38/2)
( 09:15:35)
156字(35/0)
( 08:45:52)
96字(36/0)
( 08:42:46)
65字(26/1)
( 08:48:47)
67字(17/0)
( 08:40:34)
64字(598/0)
( 08:25:33)
36字(25/0)
( 08:23:41)
103字(57/0)
( 08:23:10)
41字(12/2)
( 09:28:08)
37字(11/0)
( 07:42:53)
185字(3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研究与应用论文.pdf9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⑧ 天率大薯 I TY TI
ANJI NUNI VERS
中国近代第一矫大学 lN1895 FOUNDED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淞一-j:■n 旺R科葺油哪Ill 领 域:壬些三.堡 作者姓名:整塞垩 指导教师:亳!垒兰塑堡 企业导师:亳堡堡壹三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2005年6月 中文摘要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
容。他涉及人数众多,涉及领域广泛。社会养老保险是“关乎国运,惠及子孙”
的伟大事业。是保证改革开放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谐
社会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理论到制度、从历史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全面分析了养老保险问题,
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从养老保险理论入手,就养老保险
的定义、特征、原则进行深刻的阐述;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诸如人口老龄
化问题、基金管理、基金运营、现收现付支出模式,个人帐户空运转等问题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精算数学模型对养老保险的基金支付进
行测算。最后就河北省养老保险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就河北省养老保险从
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测算,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由于养老保险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和作者水平有限,文中肯定有许多不足之
处。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关键词:养老保险 老龄化 现收现付 精算 Abstract all andan Retirementis essentialofsocial important security part security
contentofthereformationofstate-owned
involvesin fieldsand enterprises.It many willensurethe
numerousandrelatestothebenefitofnationanddescendant.It people ofreformationand social toestablishharmonious
achievements protect stability
society. retirementfrom This a onthe of security papergivesgeneralanalysisproblems to th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石油会枯竭吗?为什么几十年前预测现在会枯竭,但是还有很多石油可采?
【南希亚的回答(669票)】:
谢 大神点赞哈,久仰久仰。
======================================================================================================
更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9年对压缩空气储能(CAES)的平准化电力成本的计算结果(实在没有中文的相关资料,只好贴外文资料了)。
怕已经看过一遍原文的找得烦我直接把更新的资料贴在了前面,没看过的可以先把这段跳过,这段内容在后面还会重复一遍。
反正压缩空气储能(CAES)的使用成本不是好几百块一度电哈,连十美分都不够。
别召唤后再把我拉黑哈,很不礼貌,我很不爽。
还有你个中国人请别跟我这个中国人在中文平台上故意说英文。外国人接待三代目的时候不是不知道三代目会说英语,但还是要保证三代目有个中文翻译。因为为三代目提供一个母语环境(先不管质量如何)代表着对三代目及三代目代表着的文化根源的尊重。
交流的前提,就是双方互相尊重。你不尊重我,你连句中国话都舍不得好好跟我说,我还有什么好跟你说的?
我始终认为英语对中国人来说不过是知识、工具;但中文却是中国人的根基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我认为中国人用不好英文不丢人,谁也不是什么知识都懂;中国人都不能对中国人好好说中国话才丢人。
我不爱用英文哈,并不代表我不会用英文。
况且你这英语用的也不咋地吧,查了半天,连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没搞清楚。
一度电储能的使用成本好几百块,吓死个人啊。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9年对压缩空气储能(CAES)的平准化电力成本的计算结果:
水力蓄能(PHS):$0.01016/kwh
压缩空气蓄能(CAES):$0.0339/kwh
风力发电,假定为35%的容量系数(容量系数为风电场运行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与全年小时数的比值,或风电场实际运行年上网电量与额定年上网电量的比值,35%容量系数即风机一年工作3000小时):$0.0261/kwh
燃煤发电:$0.0449/kwh
天然气发电:$0.0380/kwh
引用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储存系统储存一度电的使用成本是储能成本哈。
一度电发电成本是发电成本哈。
说白了就是一个是生产香蕉的成本,一个是储存香蕉的成本。
你可以理解成:生产香蕉五毛一斤,储存一斤香蕉一个月是四毛。
储能成本跟发电成本不要直接比较高低哈。储能成本只能和储能成本比,发电成本只能和发电成本比。
所以不要说什么压缩空气储能(CASE)成本比火电还低哈,没有这么比的。
补充内容到此为止。
===================================================
Warning:大量毁三观内容,慎入。
========================================
楼下说我引用的论文太烂,我用的是那个论文中的结论。那是人家的论文,我不好评价。
但最起码了:越烂的论文,他那个结论越可能来自大牛的论文。
毕业论文有错误,老师让过?哪怕抄,老师也不可能让她看出有毛病的论文过。你看人家的结论对不对就完了你扯人家论文质量干嘛?
但我还是将大部分名不见经传的论文换成了大牛的论文。
==========================================
关于资源的担心古已有之,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正确过。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毫无疑问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一个阶段,是最没有争议一段。
但是当时真正身处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自己是怎么描述那段历史的?
约翰·罗素就认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成就最终会毁灭英国,因为英国的煤炭快用光了。
“稍微学过经济史的人,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工业革命带给英国人的,是一场灾难。”------约翰·罗素
英国政府后来还专门组建了一个政府部门(皇家煤炭运营委员会)专门管理煤炭的使用(1866年,英国煤炭恐慌)。
============================================
注意这个罗素是楼下以为的那个小罗素的爷爷老罗素即约翰·罗素,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没法交谈了啊,都说了是“身处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人”,哲学家罗素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都快结束了。
也怪我,刚开始的时候没注明到底是约翰·罗素还是伯特兰·罗素。
============================================
思考逻辑与野合菌何其相似。
后来呢?取代了煤炭,煤炭逐步滚蛋。
1972年,一群很厉害的科学家聚集到罗马一间小黑屋里,发表了著名的署名为“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主要内容就是你们这些人没多少年可混了,整个地球的资源已经要完蛋了。
思考逻辑与野合菌何其相似。
后来呢?这帮人现在都快死光了这个世界还是好好的,我们还在拼命往前赶。
========================================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资源稀缺,价格上涨,就会促使创新和替代品的产生。所以从的观点来看,自然资源是无限的,是永不枯竭的。从美国经济史来看,从1871年到1981年,资源和能源类产品和产值在GDP中的产值有大幅下降。如美国的资源类产品在1890年占到国家GDP产值的50%,但是到1900年这个比例下降为32%,1910年下降为23%。到1981年,美国的资源类产品包括粮食产值只占到整个GDP的6%,这就意味着资源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关于“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世界经济的增长不仅没有被罗马俱乐部“吓住”,反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6世纪世界GDP年均增长率仅为0.15%,而到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的19世纪20年代之前,世界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0.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下半叶,世界GDP年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3.96%。而在当下世界经济的低迷期,2012年全球GDP的增长率还保持在2.3% 。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是3%。
关于《增长的极限》更多批判,请移步:
==========================================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大会,全世界各国一起签了一份《21世纪议程》,这个所谓的议程写得也无非就是“人类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我们再不停止发展的步伐,就要大祸临头”
思考逻辑与野合菌何其相似。
我们发展了二十多年,这个世界依然是越来越好,所有的这些“醒世明言”都没有实现。
归根到底他们的逻辑错误就在于——某一个东西在当下确实很重要,但是,这跟它的缺乏足以摧毁人类社会是两回事。
要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另外两个问题:石油资源枯竭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人民依然安居乐业),以及我们有没有石油资源的完美替代品(这还真有)。
如果石油资源的缺乏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消亡,那他至少要满足这个条件:他不可替代或替代品不够用,或替代的过程太过冗长——还没来得及替代化石能源,人类就已经完蛋了。
你强调他有多重要,跟证明他的缺乏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消亡是两回事。
剧透下:历史上相当于石油资源濒临枯竭的事件不是没有,然而事实证明,石油资源濒临枯竭就是人类历史上放的一个屁。
===========================================
第一:不会枯竭,因为人类不傻,把最后一滴油弄出来用掉的成本太高。
第二:不用担心能源问题,因为资源的本质是知识的转化。
前几十年预测是基于前几十年的知识来预测,而在这几十年中,石油的开采方法得到极大改善,石油采收率大大提高(平均单位储量可开采出的石油量大大提高——这实际上相当于将石油资源的储量翻了好几倍),他基于几十年前的知识作出的预测怎么可能正确。
============================================================
下面讲一下知识是怎样影响资源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石油还会是资源吗?
对原始人来说,石油算资源吗?
首先,石油资源枯竭时会发生什么:
历史上石油供应大大减少(相当于石油资源濒临枯竭)的事件不是没发生过,而且该事件的发生比石油资源慢慢减少更具突发性,但即使如此也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中东上世纪对美国的石油禁运使得美国国内油价疯涨,结果日本丰田、美国福特开发出了油耗很低的汽车,之后美国的石油消耗大大减少。尽管当时中东对美国的石油禁运仍在持续,但当时美国国内的油价再没涨过。
================================================
注意:第一次石油危机确实对美国有影响。楼下不是说石油濒临枯竭(石油供应大大减少,引发石油价格飙升)时工业就完蛋了吗?那既然如此我们就来讨论下关于“完蛋”的话题,纠结于影响作甚?
=================================================
中东上世纪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的例子很能说明今后石油越用越少的时候我们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用知识开发出新的资源,使用更节省资源的东西,使这种资源的缺乏无法成为足以毁掉人类文明的威胁。
有反面才可以证明规律。
上面那句话忘了是哪本书说的了,我给你讲个跟美国同样遭遇了突然缺油,但事件结果却截然相反的例子:朝鲜。
美国与朝鲜的区别在哪里?一个能够调动掌握知识的人(哪怕他是外国人,价格信号呗),另一个呵呵。
即朝鲜相当于美国的对照(我可没说朝鲜是天国)。
所以知识才是重要的,石油算个鸟。
==============================================
有人说那1980年之后美国石油消耗不是越来越多吗(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是在1973年)?
所谓“杰文斯悖论”是指,十九世纪经济学家杰文斯在研究煤炭的使用效率时发现,在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方面,原本以为效率的提高能满足人们对煤的需求,然而结果是,效率越高,消耗的煤就越多,煤炭总量就会更快耗竭,人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所谓杰文斯悖论是指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使能源消耗增加,我之前的描述与1980年之后美国石油消耗增加并不矛盾,反而是因果关系: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短期内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但从中长期来看,他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
其次,我们有没有石油资源的替代品以及替代品来不来得及替代石油:
我只举一个例子,我可没说过能替代石油的只有风电,我也没说可循环能源只有风能。
风电发电成本比石油发电还低,接近火电,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储量异常丰厚(这一点在后面有详细说明:现在仅能估计距离地表10m以内高度及近海的可开发风能,而上海电气3.6MW级风机叶桨所在的100m平均高度究竟有多少风能可供开发现在都无法估计),但因为现在风电链还不如煤电链便宜,故至今还没开始大规模使用。
风力发电的成本为0.3540元/kwh;在不考虑环境价值的情况下,火力发电成本为0.2993元/kwh。
引用自:俞海淼 周海珠 裴晓梅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引入风力发电后,电力系统的供电成本发生了变化。风电投资、运行费用与系统备用容量补偿成本导致了系统供电成本的增加,当不考虑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引入风力发电会增加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成本,当考虑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风电替代煤电所产生的资源节约与环保效益则促进了系统供电成本的降低。
虽然计提了环境成本,但目前风力发电的初始投资相对较大,风电建设与电网发展不配套,风电送出和电力消纳依然存在阻力,导致实际的风电产出量低于设计值,风电的单位成本较高,与风电的节能减排效应抵消,产生了系统供电成本增加的结果,制约了风电的发展。
引用自:常帅帅,刘金平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电动车是未来主流,但他为什么不是现在的主流?因为现在石油还是太多,所以石油还不够贵,导致电动车的优势还不够突出。
只要有一天石油够贵了,煤也够贵了,我们马上就可以上风电:我们的风电技术储备足够,风机产能也足够用(其实是过剩),可供使用的风能储量也足够(海上风电项目、草原风电项目,欧盟让煤炭滚出欧盟的底气就来自他们大片的临海风电场)。
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 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
引用自:施鹏飞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HYDROCHINA)隶属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其前身为政府主管水利水电规划、开发、建设的机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局)
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1.8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2.3万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我国06年发电量2.83万亿千瓦时()的81%。风能利用空间非常巨大。引用自:
我国初步探明风电资源在陆上约为2.53亿千瓦,沿海估计为7.5亿千瓦,总计约为10亿千瓦,但这一风电资源仅计及10米低空范围的风能,如果扩展到50~60米以上高空,将至少再扩展一倍,亦即可期望有20~25亿千瓦的风力资源。如果能开发出其中2/3的份额,将提供15亿千瓦的电力。
引用自: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 理论物理研究所
W3600系列风力发电机组,是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针对中国风况自主设计的大容量风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当今全球风电机组最主流的技术方案。W3600变速变桨双馈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额定功率3.6MW,风轮直径116/122米,轮毂高度80/90/100米,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定制化的产品开发,以适应海上、陆上、低温、高原等不同工作环境,已累计获得订单近百台,目前机组在上海临港海边和上海东海大桥海上运行接近两年,平均可利用率在97%以上。
风能的价格相当可以接受啊,风能一上,化石能源的消耗就会应声减少。
然后石油就该滚蛋了,就像如今已经滚出美国即将滚出欧盟的煤炭一样(用煤的环境成本较高)。
颇为有趣的是当年英国举国上下为之忧心忡忡的煤炭,还没到不堪使用(煤炭的能源成本至今仍是最低的)的地步就已经开始滚蛋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所以,石油资源作为能源的缺乏即使是突然的缺乏也无法成为摧毁人类社会的力量;因为我们手里有大把可供实用的新能源技术(西藏、青海当前技术就可大量开发的地热能表示你们这群没良心的,一直说洒家多重要,一直都不来看看我),石油即使是突然缺乏其能源地位也可瞬间被取代掉。
他也说了即使是基于当前知识的预测,“现在全球的R/P ratio大概是50几年,就是说如果现在所有公司都不勘探了,只采已发现的,且全球需求量不变,全球的油大概还能用50年。”
况且他还表示在历史上,这个时间随着技术的进步是不断后延的,“技术进步和一个行业人的勘探生产努力让人类仍在爬这个钟型曲线的上坡,各家预测也都把peak oil推到了几十年以后。“
这你还担心个什么?
PS,我山西同煤集团因为同行卖煤价格太低现在都开始亏本生产了,要不是吃了几个电厂搞煤电联营的话现在真是不知道该怎么糊口了——煤矿家的煤不赔本都卖不出去,就这样了你们还担心能源问题啊摔!
百度“弃风”,类似上面的新闻一大把,要多少有多少。(弃风是指已经建好的风机非故障性停运。)弃风的全部原因,就是因为火电太便宜了。
我再举个例子:迪拜现在冲马桶用的都是蒸馏水,而这个水是他们用石油烧海水弄出来的。(都不烧煤啊混蛋!)
说到这里,你还担心石油问题吗?
对我的反驳也颇有意思,他认为石油的缺乏会导致风电成本的上升,风能也不够用。
我跟他的区别就在这里了:我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风机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风能的可开发利用资源会越来越多。
我举几个例子:
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风力发电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发电成本的下降;火电除发电成本之外还存在外部成本的问题,在前面我们讨论的发电成本不包括外部成本。
07年我国风电发电成本:
上表为风机发电和汽机发电的成本评估结果,风速数据来源于内蒙古某地区的记录,风电成本约为0.439元/千瓦时,可与传统汽轮机发电相竞争。评估结果和我们实际的风电成本数据相符。
引用自:刘佳明 张小丽 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
09年我国风电发电成本及不考虑外部成本时的火力发电成本:
风力发电的成本为0.3540元/kwh;在不考虑环境价值的情况下,火力发电成本为0.2993元/kwh。
引用自:俞海淼 周海珠 裴晓梅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相关研究人员2009年的计算,美国风力发电的平准化电力成本(可以认为是实际生产的总成本)已经低于燃煤发电,甚至低于天燃气发电:
水力蓄能(PHS):$0.01016/kwh
压缩空气蓄能(CAES):$0.0339/kwh
风力发电,假定为35%的容量系数(容量系数为风电场运行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与全年小时数的比值,或风电场实际运行年上网电量与额定年上网电量的比值,35%容量系数即风机一年工作3000小时):$0.0261/kwh
燃煤发电:$0.0449/kwh
天然气发电:$0.0380/kwh
引用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技术使风力发电的成本越来越低。
从国外资料看,风电在1981年为每度7美分,到1993年就降低到每度5美分[1]。美国能源署期看到2000年能达到4美分[2]。风电本钱很难迅速降低,主要是由现代水平轴旋桨式风力机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摆翼式立轴风力机是一种全新的风力机。最近开发成功的250瓦微型风力发电机显示出很高的技术经济指标,使风电本钱急降到2.4美分,比火电还低。在价格规律支配下,风能已有条件进行全面推广,从而替换火电成为新世纪的主要能源。
引用自:郑衍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去世,生前是我国自动化控制专家,于1977年发明摆翼式立轴风力机)
技术使风能的可开发利用资源越来越多。
我国初步探明风电资源在陆上约为2.53亿千瓦,沿海估计为7.5亿千瓦,总计约为10亿千瓦,但这一风电资源仅计及10米低空范围的风能,如果扩展到50~60米以上高空,将至少再扩展一倍,亦即可期望有20~25亿千瓦的风力资源。如果其中2/3的份额被开发,将可达到水电资源的4倍以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引用自: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 理论物理研究所
W3600系列风力发电机组,是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针对中国风况自主设计的大容量风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当今全球风电机组最主流的技术方案。W3600变速变桨双馈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额定功率3.6MW,风轮直径116/122米,轮毂高度80/90/100米(这个高度上的可开发风力资源到底有多少目前无从得知),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定制化的产品开发,以适应海上、陆上、低温、高原等不同工作环境,已累计获得订单近百台,目前机组在上海临港海边和上海东海大桥海上运行接近两年,平均可利用率在97%以上。
至于他所说的什么远距离电力输送啊,电能储存啊这些问题,都已经被技术解决了:直流输电与压缩空气储能。即将开始建设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中有5条特高压直流、4条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基于燃气轮机的储能技术,技术非常成熟,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12日从国家电网公司证实,由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牵头制定的电网投资方案已获高层批复,近期将对外公布,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5条特高压直流和3条500千伏输电通道,其中涉及国网的有4交4直和3条500KV。
世界上第一座投入商业运行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德国Huntorf电站,其机组的压缩机功率为60MW,释能输出功率为290MW,该电站运行至今,主要用于热备用和平滑负荷。另外,美国在1991年投运了Alabama州的McIntos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日本于2001年投运了砂川盯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瑞士正在开发联合循环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此外,俄、法、意、卢森堡、南非、以色列和韩国等也在积极开发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引用自: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压缩空气储能是另一种可以实现大容量和长时间电能存储的电力储能系统,是指将低谷、风电、太阳能等不易储藏的电力用于压缩空气,将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密封在储气设施中,在需要时释放压缩空气推动透平发电的储能方式。
目前,地下储气站采用报废矿井、沉降在海底的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和新建储气井等多种模式,其中最理想的是水封恒压储气站,能保持输出恒压气体。地上储气站采用高压的储气罐模式。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基于燃气轮机的储能技术,技术非常成熟,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容量大、工作时间长、经济性能好、充放电循环多等优点,具体如下:
(1)规模上仅次于抽水蓄能,适合建造大型电站。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以持续工作数小时乃至数天,工作时间长;
(2)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比较低,低于钠硫电池或液流电池,也低于抽水蓄能电站(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09年的计算得出的结论,在09年,压缩空气储能不如抽水储能成本低。但由于两篇论文发表的时间不同,这篇论文发表于四年之后的2013年,故不能简单地因两篇文章结论有差异而去判断其中一个一定出错了),具有很好的经济性。随着绝热材料的应用仅使用少量或不使用天然气或石油等燃料加热压缩空气,燃料成本占比逐步下降;
(3)场地限制少。虽然将压缩空气储存在合适的地下矿井或溶岩下的洞穴中是最经济的方式,但是现代压缩空气储存的解决方法是可以用地面储气罐取代溶洞;
(4)寿命长,通过维护可以达到40~50年,接近抽水蓄能的50年。并且其效率可以达到60%左右,接近抽水蓄能电站;
(5)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压缩空气储能使用的原料是空气,不会燃烧,没有爆炸的危险,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气体。万一发生储气罐漏气的事故,罐内压力会骤然降低,空气既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
美国Ohio州Norton从2001年起开始建一座2700MW的大型压缩空气储能商业电站,该电站由9台300MW机组组成。压缩空气存储于地下670m的地下岩盐层洞穴内,储气洞穴容积为9.57×106m3(据提供的信息说是这个电站的计划被停止了,但是我没找到其他地方找到相关佐证,不过应该是真的)。
日本于2001年投入运行的上砂川盯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位于北海道空知郡,输出功率为2MW,是日本开发400MW机组的工业试验用中间机组。它利用废弃的煤矿坑(约在地下450m处)作为储气洞穴,最大压力为8MPa。
瑞士ABB公司(现已并入阿尔斯通公司)正在开发联合循环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发电功率为422MW,空气压力为3.3MPa,系统充气时间为8h,储气洞穴为硬岩地质,采用水封方式。目前除德、美、日、瑞士外,俄、法、意、卢森堡、南非、以色列和韩国等也在积极开发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引用自: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
压缩空气蓄能与其他电能获取/存储方式的平准化电力成本的对比:
水力蓄能(PHS):$0.01016/kwh
压缩空气蓄能(CAES):$0.0339/kwh
风力发电,设定为35%的容量系数(容量系数为风电场运行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与全年小时数的比值,或风电场实际运行年上网电量与额定年上网电量的比值,35%容量系数即风机一年工作3000小时):$0.0261/kwh
燃煤发电:$0.0449/kwh
天然气发电:$0.0380/kwh
引用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所以你看,事实还是站在我这边。
==============================================================
另外我替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能源价格上升,那么我们的生活品质会不会因此而下降?
究其根本而言,只要世界上能产出足够的产品,人类的生活品质就会保持相对稳定。
而只要每年都能产出足够多的能源(生产能源本身也要消耗能源,为方便说明,生产能源所消耗的能源在本文不计入能源产量),我们人类就能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
我们能生产出足够多的新型能源吗?当然能,只不过现在能源的价格太低,生产新能源的驱动力不足。
能源价格上升带来的无非就是所有商品对所有人价格的上涨,请问所有商品对所有人都涨价这叫什么?
这叫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必然会带来短期内生活品质的下降,但就长期来看,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人类还是可以产出足够多的产品,只不过他们的平均售价升高了。
但是因为他们的平均价格升高了,相关从业人员手里的钱也会更多,实际购买力还是没区别。
货币不过是一种分配工具,只要有足够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就只剩下了一个怎么分的问题:即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可以通过时间慢慢消化掉:在能源相对价格较低的时候,慢慢提高传统能源的供应价格,借能源价格的上涨反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并慢慢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即:通过宏观调控,保持社会可以接受的通胀率,直至可循环能源取代化石能源。
==========================================================
有人说你这篇文这不是鼓动浪费么?
哈,我还真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不必单纯为了少用能源而停止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到1981年,美国的资源类产品包括粮食产值只占到整个GDP的6%,这就意味着资源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发展是一回事,浪费是一回事,少用是另外一回事儿。你开发出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并加以推广,我当然赞成(尽管根据杰文斯悖论,这样会使相应资源的消耗更快)。
比如说淘汰落后产能,我觉得这政策岂止是伟光正,简直就是伟光正(落后产能的外部成本太高,继续使用落后产能相对于采用新的高效生产技术就等于是浪费资源)。
我个人认为在政府控制下稳步抬高能源价格可比口头上宣传节能有用多了(我不过是没有宣传节能哈,但我可没鼓动浪费)。
==================================================================
还记得我前面讲的中东对美国石油禁运时期发生的事儿吗?
第一、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最高的年通货膨胀率是1974年11月的12.19%(9月为7.63%,12月迅速掉到5.02%),这还是在突然断油的情况下。
吓人吗?吓死个人啊。保持这个通胀率的话今天的100块到明年的今天就剩不到90块了(以实际购买力来看),今年还能买个十万块的车,到明年九万块的车都买不了了!
但如果今天的100块在十年时间里以每年相同的贬值率贬到80块的话是不是比上面好很多,尽管贬值的量更大?
100块十年后贬到80块的过程中平均年通货膨胀率还不足2%,而2.5%以下的通货膨胀率一般被称作“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率在2%以下时不能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要不是太快,他算个Q啊。
正因为石油是慢慢减少的,因此带来的通胀压力也是慢慢增大的;而作为替代品的新能源价格真心没比火电高多少,我们需要提高的物价水平也真心没多大。所以,石油作为一种能源,不必为其总量的减少担心。
================================
最后说一句:烧掉石油带来的是比石油本身价值更高的社会财富,这个社会财富最终得到的果实是使人类获得更多的知识。
故人类永远不必担心资源问题,因为人类的大脑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资源”的东西。
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我们发展的太慢:无知才是真正的威胁。
=======================================
那么知识就没有极限吗?
我不知道。
知识太庞大了,我一个过河卒子,何德何能断言知识有无极限。
如果石油和煤没了,现在各种石化产品比如用于建材、家电、仪器等的塑料或者煤化工产物的化妆品原料、医药等怎么替代?
我不知道。
但我不知道并不代表其就无法被替代。
引用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 Tesla Motors )董事长兼CEO艾伦·马斯克( Elon Musk )的一句话:石油这么珍贵的化工原料你们居然用来烧?
资料引用:《理性乐观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至此本题答完。
========================
我自己都不想看了,念起来磕磕绊绊真不够爽。
随手百度就能得到的数据和结论有必要专门列出来吗?
发问之前自己动手求证下,你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知识,就这样。
==================================================================
我再说一下为什么我这套“邪说”反而更有道理(我可没说我这一定是对的)。
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导致的人类所处环境的剧变,使之前人类由获取单一资源(土地)的生存模式所培养的思维模式不再可行。
从历史来看,在工业革命之前,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只能转化成一个东西:人口。
所谓风调雨顺、太平盛世,不过是人口在顺利增长。人口的增长会带来人与资源的极端矛盾:一旦遭遇气候危机,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也就成了所谓乱世。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历史大抵如此。
但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与资源之间长久以来一直不变的矛盾已经被彻底颠覆:
在工业革命之前,单个人的劳动价值在长久的历史中基本保持稳定,而过多的人局限于有限的耕地势必带来单个人劳动价值的降低,最终导致饥荒。即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势必会转化为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被称作。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长久以来以土地作为单一资源的生产模式,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的扩张转化成了极度膨胀的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反而在短期内形成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指数级增长,人与土地之间矛盾在这一历史时期不再重要。
人类与资源之间矛盾已被资源之间的不断的转化和相互替代彻底改变,以单一线性思维看待资源所得出的结论是必然错误的。
所以我这套“邪说”反而更有道理,即更接近正确。至于到底对不对,那你就看着办吧。
“万吨巨轮可以用电驱动么?全用核动力么?”
“我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可以。”
【PhilippeS的回答(412票)】:
的答案排前面那么多,我只能想到House of Cards里面说的一句话:
Public opinon don't have a law degree (law, finance, economics, engineering...whatever)
野合同学的论点不是每一点都完全正确,但至少是在用数据说话用行业事实说话来分析问题,南同学这篇里面以偏盖全,用popular economics的观点一棒子扫倒了全球那么多经济学家和实业家工程师,我这种二道贩子都看不过去了。。。
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是因为世界上多少优秀的政治家和学者,几十万上百万能源行业的工程师和实业工人天天在努力工作,保证加油站泵里有油,打开电灯房间被照亮,寒冷时候能够供暖,出行时候有完备的交通系统,还要保证减少碳排放避免全球性灾难。你看一本畅销经济科普读物,查点百度资料乱用一气,大笔一挥就把问题解决了?纸上谈兵也得有点限度。
既然你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屁,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我就在我本来答案下面给你讲点知识。
-------------------------------------------------------------------------------------------------------------------------------------------------
石油枯竭是个伪命题,正确的问题是peak oil
米国教授Hubbert在50年代提出的peak oil theory是所有关于石油枯竭的话题的起始,老人家通过历史数据和统计算法成功预测了美国本土石油在70-80年代产量冒顶,之后进入产量下滑。推到全球老人家预测大概2000年全球石油产出到达顶峰,之后走上痛苦的下坡曲线,2050年以后成为长尾巴。
这个理论的大批粉之后一直在继续宣扬和完善这个理论,过几年就会更新一次预测,实际情况是忽略一些年份小波动,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过去30年都在增长。当然不能说Hubbert错了,只能说技术进步和一个行业人的勘探生产努力让人类仍在爬这个钟型曲线的上坡,各家预测也都把peak oil推到了几十年以后。
为什么油好像越采越多?
引入几个概念先:
储量(reserve) / 资源量(resources) / OOIP (Original-Oil-In-Place):地里有多少油,这些都是地质模型计算出来,结合各国证券监管和行业惯例制定的分类(别问我地质模型怎么回事儿知乎那么多工程师大牛呢)。简单来讲,一个油田底下有的油不可能全采出来(同理不懂),100桶OOIP,有开采潜力的resource可能有40bbl,能计作reserve的可能只有20bbl,能计作美国SEC承认的1P Reserve可能只有10bbl。
产量(production):简单,bbl/d
R/P ratio:reserve to production ratio,小明家油田有储量100桶,去年生产了10桶,按去年产量他家R/P ratio = 10,也就是粗略计算还能采10年。
上游石油行业就是找油,采油,卖油,再找,再采。。。现在全球的R/P ratio大概是50几年,就是说如果现在所有公司都不勘探了,只采已发现的,且全球需求量不变,全球的油大概还能用50年。过去30年的情况就是每年都能找到比采出更多的油,通过技术进步(远洋开采,重油,页岩等等)把以前找不到采不出的地方翻出来,又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已知储量的提取效率,从OOIP里采出更多油。
所以没啥可担心的洗洗睡吧?
错,值得担心的问题是边际成本的激增。
石油产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把树上挂下来最低的果子都摘了,现在只能不断增加梯子的长度。中东为什么这么富,不单因为储量大,更重要的是极端易于开采,单位成本甚至低到每桶个位数美元。中东最大的巨无霸油田大多在60-70年代开始开采,到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中老年。传统油田衰竭是事实和大趋势,包括中东,包括英国北海,包括天朝。近些年全球石油巨头都在努力的发展深海、页岩、重油,甚至开始勘探极地,都是因为好挖的油在快速枯竭。新型油田边际成本$80-120/bbl,知道为什么国际油价在这个水平晃了这么多年了吧。
国际石油巨头们现有储量确实可观,但每年的产出里便宜的油越来越少,成本高的油越来越多,新型地质条件的勘探是非常昂贵的游戏,新型油田的开采建设是周期长投资巨大的差事,加上这些公司的股东多年习惯的高额股息,和油价波动影响新项目的投资决策,大石油巨头过去10年光维持产量就已经身心俱疲了,提高产量是越来越昂贵和越来越遥远的目标。
从全球维度来说,勘探努力+技术进步在和需求增长/老油田枯竭赛跑,peak oil确实还没来到,但真的是越来越近了。
石油是刚需阿刚需
说“我们用新能源就好了”和“石油没了找个别的油用不就得了”的同学们:全球原油需求大概2/3是运输,运输中大概2/3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天开车坐车上班。这不是刚需什么是?地球人民每天醒来上班,一年要用掉4个沙特的产量,除非人类一夜长翅膀会飞,短期到中期石油是必须的。
另一点是世界工业的布局和基础架构,从煤为主燃料到石油制品为主燃料,人类大概用了70-100年。世界上所有的炼油厂,输油管道,加油站,内燃发动机,汽车行业,一夜之间换一种基础资源是不现实的。即使明天小明发明了无污染永动燃料,推广到代替现有的工业系统也是一代人以上的工程。
天朝的石油需求增长是所有能源经济学家都爱谈的话题,本土产量有限且快速衰竭是促使三大油不断在海外大手笔收购的唯一动因,这是朝廷的国家战略选择。中海油 $15bn收购加拿大Nexen,够大手笔了吧,Nexen的产量如果全进口到中国(which won't happen),不到全年需求的0.5%。(战略选择不是唯一可选项,取决于对未来国际形势的估计,比如二战美国断了日本的油让战争机器直接熄火,但战后这么多年日本靠进口也没影响本国经济,不展开了头疼)。
深海勘探有多贵?最先进的深海平台一天租用费大概$800k,勘探一口井6个月起根据地质情况各异,知道的某个南美洲井延期了几个月,总花费 $200m+,干的,一分钱回报都没有。这种井每年全球会挖几百,虽然现在地层扫描技术先进如阿凡达,也基本是买彩票的干活。
野合同学那个新发现储量的图2000年左右那有个大柱子是Kashagan,哈萨克斯坦人民曾经欢欣鼓舞的发现,浅海巨型油田。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个巨大的总让我觉得自己输错单位的财务模型。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世界上现行最大的人类工程项目,世界石油巨头基本都有一股,哈国政府千不该万不该把operatorship给了意大利人(ENI),最早预计的2005开始产油,前几天说大概还需要再两年。。。现在的operator是Shell和Exxon,中石油也入了股的。
最近行业讨论最多的就是北美的页岩革命,很多评论家预测美国和加拿大会成为下一个中东,美国这帮傻呵呵的货在地理和自然资源上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啊。。。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如果到那一天美国不需要中东石油了,也就不需要中东驻军和那么多航空母舰编队了,中东的治安空白谁来填补?天朝印度日本这些现在占着美国军事力量的和平红利玩命进口中东油的货们,谁打算造几个航母编队维持一下国际秩序去?
-------------------------------------------------------------------------------------------------------------------------------------------------
下面开始以我有限的知识反驳一下南同学的诸多荒唐论点论据,时间有限不会每一点都列出来,只把最刺眼的几个列出来。很多东西只要大家google下或者在wiki都可以找到。
"罗素认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成就最终会毁灭英国"
连Bertrand Russell都黑,下面是罗素对工业革命的评价,来自&Education and a Good Life&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it is now possible, owing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byproducts, to create a world where everybody shall have a reasonable chance of happiness."
"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它的副产品,在历史上(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合理的机会获得幸福的世界"
烦请引一下另一句的原出处。
“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基于几十年前的知识作出的预测怎么可能正确“
Club of Rome发布于1972年的&Limits of Growth&可以说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开山祖师,它的主旨不是说世界资源“马上就要完蛋了”,而是用科学模型推算,根据已知的人口增长率和地球自然资源限度,指导人类尽快思考自身行为和发展模式,形成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避免人口资源压力造成的大规模工业化滑坡和国家解体。原书预言的“维持现状”情景世界出现资源危机的时间是21世纪中叶到后半叶。很不幸他们不是扯淡,年的多篇研究证实过去30年世界发展的工业产量,粮食产量和污染都和原本预测高度吻合,人类确实在沿着不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前进。
这本书影响了一代政治家和国际社会,联合国的诸多可持续发展政策匀来源于此。当时罗马俱乐部的成员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科学家,已逝者安息。现在这个俱乐部的一些有名气的成员罗列如下:
阿尔戈尔,安南,大卫洛克菲勒,克林顿,比尔盖茨,吉米卡特,索罗斯,布莱尔,基辛格等等。
中东对美国石油禁运
正确的说法是70年代能源危机。首先这和全球石油枯竭根本是两个概念,只是部分中东国家对美国禁运,世界石油供应在全球层面上离”枯竭“还差得远。
即使这样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导致了1973-75的美国经济萧条期,全美GDP萎缩3.2%,高通胀高失业率的萧条给美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打击,国债利息达到两位数,失业率在历史上只低于08年的金融危机。同时美国经济衰退造成世界性的经济波动,如英国GDP衰减3.9%。
“之后美国的石油消耗大大减少”
80年代石油危机中美国最低的石油消耗是一天1.5亿桶,1995年是1.8,2005年是2.1,金融危机后现在稳定在1.9左右。
石油危机对人类社会世界格局没影响?那美国大队长过去50年在中东的军事布局,两场伊拉克战争,世界最大的航母编队,和与自己民主精神差距那么大的邪恶沙特结盟,都是玩呢?
如果你认为朝鲜是幸福的理想社会,我没什么可辩驳的。
笑死了我了。。。石油不能用来发电,石油经提炼和石油化工后生产出塑料、沥青、汽油、柴油、航空燃油、润滑油等等产品,燃油发电只是电力系统里比例极小的一种调峰技术。
石油和煤一贵马上转风能/新能源
关于新能源现有技术为何暂时难堪大用我在另两处答过
简单来说你把全国插满风电机也不能解决一小部分电力需求。风能太阳能是间歇性资源,不是随用随有你知道么?
煤滚出英国/欧洲,国内煤价便宜所以没有能源问题
英国今天一天煤电提供了全国35%的供电需求,德国关停了核电站能顶上来的不是新能源而是褐煤发电。煤是欧洲现在单位成本最低的电力来源,能占到全欧发电1/3强,算上东欧这个比例更高。
欧洲的煤电确实在退出历史舞台,预计在2023年会基本关停,但注意这是欧盟领先于世界的排放监管标准硬性规定下线的,从经济角度来说不是一个合理的决策,但固执的欧洲人希望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政策中占一席之地,通过今天的努力保证后代的环境。
你知道为什么国内煤价便宜么?因为世界煤价便宜。为什么世界煤价便宜?因为美国发电中煤的比例近年锐减,多余产能分摊到世界市场所致。为什么美国用的煤少了?页岩气革命,页岩中产出的天然气价格更低,碳排放也更低,美国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和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行业因为页岩革命将享有未来十几二十年对欧洲和亚洲的成本优势。
运输啊,储存啊这些问题,都已经被技术解决了:直流输电与压缩空气储能
空气储能是科幻么?工业规模的电力储存是世界性课题,现有和目前在发展的技术没有可能在工业级规模上经济地储存电力的可能。别把一个两个实验性技术和全球庞大的产业现状划等号。
你以为电网建特高压全国联网是打个响指的事儿?乐高积木么?
无知才是真正的威胁
Right back at you
工作繁重打字不易,谢谢点赞的大家,希望对你们有一点帮助。能源是一个复杂而伟大的行业,实业者们一路加油,我们多多努力为你们融资,让灯一直亮着吧。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incere ignorance and conscientious stupidity.
——Martin Luther King, Jr.
【知乎用户的回答(283票)】:
因为主流观点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下无需担忧能源(以及我的回答或许有误),所以我被喷很多= =。所以事先说明:此楼代表悲观主义,通过数据估算和推理说明石油为啥会枯竭。作为悲观主义我否认乐观主义”彻底无需担心能源问题,自有出路“的观点。
我都说了是邪教,我只信数据没考虑人文因素,大家不要相信我!
后面给出主要问题的答复,从此弃楼不做更多补充,到此为止。
石油会枯竭么?
肯定会。。。而且遗憾的告诉你。。真的快了。。而且说不定有生之年就能等到那一天
当然有生之年油还是会有的,不过说不定我老了就用不起了
此为后来补充内容: 楼下有很多人指出石油不会真正的枯竭,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也知道。因为本人不从事石油行业,很多观点是根据数据进行的主观推测和预测,仅供参考。
个人认为,恐怕化石燃料在没用完之前,价格的飙升就已经抑制了现代工业的发展。或许石油行业可以把更少的石油卖出更贵的价格,但那时的,当越来越少的人可以支付得起化石燃料的时候,昂贵的能源开支与匮乏的自然资源必将成为人类工业史上的噩梦。燃料价格上涨会导致整体上工业成本的提高,而工业成本的提高也会导致燃料成本的提高,这是非常可怕的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我不认为新能源在哪一天来临之前可以平稳的过渡人们对化石燃料的的需求,相反,高昂的燃料费用反而会阻碍新能源的发展。
顺便更正一下说法:当石油变得再也无法支付的一天,就是当今我们眼中”石油“枯竭的一天。
是骗局么?
绝对不是。用屁股想也知道,石油是史前生物残骸演变的。史前生物就那么多,而且大多数都直接腐烂进入了碳循环,所以石油。
嗯,不信的你就当我是个骗局
为什么几十年前预测现在会枯竭,但是还有很多石油可采?
以十几年前的勘探和开采技术 现在是已经枯竭了。。现在勘探采油技术提高许多,所以又能多支持几年。当然,可采的油没剩很多了,人住的地方基本都采光了,现在几家石油公司已经逐渐开始在高纬度采油和海上采油了。换句话说,石油公司都在各种挣扎来获取最后的利益。例如石油巨头壳牌就已经在阿拉斯加开发新的油田了。
这是目前的客观状况,产油量已经达到峰值
当今情况?
对 IEA的预测质疑的请拿出实际证据来。你听老师说,看报纸上说的,以及自己想的不算。
下面是2007年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预测(经典图):
深蓝是2007正在运行的油井的产油预测深蓝是2007正在运行的油井的产油预测
淡蓝是勘探发现还未开采的油田的产油预测
红色是当时未发现油田的产油预测
黑色是精加工可以额外获得的石油
橘黄是非油田开采的油料,例如通过煤炭制造的汽油
绿色是液化天然气,包括美国在欢乐的页岩气
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图总体上还是蛮准的(可参考IEA近6年的报告)。可以明显的看出,两种蓝色+红色现在已经达到了峰值。从今往后需求一边上坡,产量一边下坡,你说石油还够用不?会不会枯竭?(而且红色区域是这里最不靠谱的估计,能不能发现那么多新的油田很值得怀疑)
再补一个找到的近期(2011)的预测汇总,趋势还是相对较为乐观的,不过也都显示出未来下跌的趋势
什么推动了石油的枯竭?
补充说明,除了石油快枯竭了,一些矿产也快要枯竭了,常见的比如铜铅,不常见的比如Re,Os。这些矿场枯竭的直接后果就是未来矿产质量降低,从而需要更多的能源来冶炼。这直接提高了能源的需求。比如铜矿,现有高质量的铜矿已经完全枯竭了,只能通过回收或者通过使用更多能源的代价从低质量的矿石中获取(纯度越低能源成本越高)。有趣的是(好吧其实很可悲),有些低质量的铜矿的含铜量甚至不及以往矿渣的含铜量,所以旧的矿渣又被拿来再冶炼以节约成本。这些额外的能源需求或多或少都是通过化石燃料获得的。
补个图说明下价格走势(别和我说通胀,这增幅明显高于通胀率)
人类对石油的需求?
以下是钢铁的产量预测
以下是塑料的产量预测,代表石油化工的一个部分以下是塑料的产量预测,代表石油化工的一个部分
撇开电力不谈,这两大产业主要消耗化石燃料。反正钢铁是可怕的线性增长没有平缓的趋势,代表了整体工业和infrastructure的相对增长趋势。直观估算(不考虑人的因素),想用已经处于峰值边缘的石油来满足未来工业的发展是肯定不够的。撇开电力不谈,这两大产业主要消耗化石燃料。反正钢铁是可怕的线性增长没有平缓的趋势,代表了整体工业和infrastructure的相对增长趋势。直观估算(不考虑人的因素),想用已经处于峰值边缘的石油来满足未来工业的发展是肯定不够的。
题外话,为啥有人会觉得这是骗局?
吵不过只看过报纸和网页新闻的人,我一个破学生能和主流舆论比个屁啊
我来举几个例子:
1. 为啥有人怀疑全球变暖是骗局?1. 不希望面和接受对这个灾难性的事实。2. 干预全球变暖直接影响了某些人的利益(炭排放税收影响到的哪些公司)。3. 错误的舆论推动。
2. 为啥很多人质疑转基因的安全性? 1. 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缺乏知识导致缺乏理智。2. 转基因产品直接影响了某些人的利益(控制全球种子的几家公司)。3. 非理性的舆论推动。
3. 为啥吃粗粮可以治疗糖尿病?1. 画猫成虎,好处被无限放大。2. 粗粮的好处可以和利益挂钩(为啥这种信息一阵又一阵的流行?期货知道不?粮食可以是期货)3. 弱智的舆论传播。
所以,你觉得石油枯竭这是骗局,那是因为:1. 观察的样本过小,没有宏观的分析。2. 各大利益集团努力控制能源的稳定性(安全性?英文反正就是security)。3. 过少的舆论重视
如果大家节约能源可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瞬间进步20年,当前能源公司的盈利肯定会受到影响(貌似反驳我最多的都是能源行业的。。。好可怕)
简单的总结:
tmd石油快用完了脑残的各国势力还在解决那点领土问题,作死。内陆造个核电站就被整个社会槽成世这样真的没问题?比油好些,但是煤也快不够烧了,有种断你电别歪歪。北极都化的能开船了,还特么说全球变暖是逗你玩的,无语。
一群逗比。。。世界快点毁灭吧,不然看着真好笑。
本来只是答着玩的= =说的有点过了见谅。。。你听说过
顺便帮楼上来定义一下“每年都有很大的新发现的储量”。。。柱状图是新储量,曲线是产量。其实从2007年开始产量以及下滑了。而“很大”的“新发现”真是大得很啊。。。
那条黄线有些过时了,请就看深蓝部分,我相信趋势还是明显的
呵呵 就算以现在的趋势有可再生能源 下坡路还是会在美好的明天
Source:IEA
补充说明一下关于 的反驳(为啥关注才能发评论= =):
个人十分赞成新能源在未来会替代石油,以上也没有提到任何新能源的内容。对于涨价导致需求减少我是非常赞同的。个人认为使用新能源本质上是必须的,不过你的这个想法有些过于乐观,原因主要有几点,简单的说就是电能不能涵盖一切需求:
1. 隐含能源embodied energy,和单位发电的价格是挂钩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及各种其他可再生能源)所依靠的各种原材料都需要能源。因为化石燃料在目前成本低廉,所以这些设备的成本相对较低。而电能在重工业上并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冶金需求更大的是热能,运输需要的是动能。古人(科比)打个铁用的是煤炭,而现在造万吨巨轮用的铁也是靠煤炭。未来没有了化石能源,用风电来冶铝姑且靠谱,冶铁的话那需求估计远跟不上。除了冶金,水泥制造啊,运输安装的机械啊,都是需要能源成本的。失去了化石能源,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飞涨,到时候,单位发电价格肯定就不是六毛钱那么简单了。
2. 地区限制。化石燃料因为运输方便点了就能用,所以被人类广泛运用。而相比之下,风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对地理位置的要求相比石油都非常高,而长距离输电成本也高。具体可参考我的回答。
你举得弃风的例子非常棒,可是其中也指出风电作为第三大电力来源只占了2.6%。仅仅是电力来源,也才2.6%。而前面提到,化石燃料不仅仅是用在电能上的,还用在交通工具的动能,以及工业和民用的热能。我们有足够的空间把这2.6%的风电能拓展到十位数,并且同时提供足够动能和热能么?我看够呛啊。
3. 关于蒸馏水冲马桶:钱多的话黄金马桶都不是问题。不是所有人都在乎能源危机的,很多人在乎的只是眼前的利益,以后怎么样才不管呢。
再补个图:2011美国的能源使用和需求的比重,电能只占40%(中国工业发达,估计更少)
可见石油为何为工业的血液可见石油为何为工业的血液
想用可再生电能快速代替这个庞大的工业产业,可能么?而想逐渐替换,时间够么?
坑太深了= =这难道是300人委员的阴谋?
最后一次补充一下反驳 然后弃楼了,顺便回答一下各种反驳的问题然后弃楼了:
首先对于会不会耗尽,当然有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看法啦。。。虽然作为悲观主义立场我要坚持反驳乐观主义的看法,可能我举得例子不够完善以偏概全,但是我得承认把知识作为前进的动力是彻底正确的。但是说资源是姿势(知识)的转化真的没问题么= =
进一步说,给的论据非常主观。用在作文上肯定可以(好吧。。其实用在这也可以),但是过于主观,而主要证据就是历史上有人错了。历史什么的参考可以,不能作为科学论证的证据啊。
首先纠正一些小的错误,例如美国用煤虽然09以后跌一些,但是离滚蛋还早,在上图在2011年占20%,近年用量平稳(这数据来源实在是。。。):
顺带看下中国的煤,以及关于煤的生产。。。呵呵呵呵。。这样真的没问题么 顺带看下中国的煤,以及关于煤的生产。。。呵呵呵呵。。这样真的没问题么 求解释看到的
再顺便看下英国的,虽然产量降低,用量进10年一直平稳。。。怎么个滚蛋法了= =中国煤多不代表全世界煤都多撒= =
都弃风了干嘛要限电呢。能源不足和支配混乱已经在这方面明显体现了出来。
懒得打字了
关于风能成本增长问题
先从最简单的出发,燃料涨价,风电也会涨价(是不是该新开一个楼= =):
来源: (Life cycle energy and greenhouse emissions analysis of wind turbines and the effect of size on energy yield)
”Past studies have shown embodied energy values ranging from 3948 GJ for a 500 kW system to 70,152 GJ for a 4.5 MW system “(500千瓦的系统4000GJ的能量来生产,4.5mW的系统需要70000GJ能源生产)
以上为建造风电机组为主要成本,而相对的能源成本为500千瓦的系统4000GJ,简单算了下大约一年可以回收(我很震惊,不过呵呵呵)。如上表可知,风电机组的主要材料为水泥,钢铁,铜,铝,以及少量塑料。头两大原材料都是靠化石燃料生产的(有人提到电炉炼钢,污染小没话说,效率高我只能呵呵了)。铜未来涨价无限可能。(目前最新发现的优质铜矿 在阿拉斯加被当地居民反对而无限延迟,未来如果开发可能会导致国际铜价下跌一阵。)
希望你不要反对能源涨价会导致水泥和钢的涨价,不然我会会非常困扰的。而原材料涨价(按你的六毛钱数据,能源开支起码翻倍)直接导致风电成本上涨。
所以你认为风机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就光凭空认为没有用啊= =水泥,钢材和铜可以用什么代替?虽然技术可以进步,可是再某些方面是很难再超越的。这里还不得不说稀土元素。中国目前是不愁的,可是储量毕竟是有限的,中国这方面管理又不到位造成大量的稀土元素浪费,而稀土元素是制造永磁体和电热设备不可缺少的原料。所以未来用电炉冶金的材料成本也会提高,同时风机的电机成本也会提高。
你所谓的知识变资源,当前短期的技术快速进步和市场竞争可能暂时减少风机的成本,可是未来当风机普及之后,技术成本将被最大的压缩。
说了这么多估计也没人看= =好无聊啊我
关于Peak Oil的延后
码字好累懒得说了。
提到Hubbert在50年代提出的peak oil theory用 的类比(可能不准确),采油就像挤海绵里的水。正常情况下挤出来的水肯定是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而现阶段有限的储量和峰值推后的最可怕后果就是,这块海绵越来越难挤可是人们偏要挤的比以前更多。。。。”技术进步和一个行业人的勘探生产努力让人类仍在爬这个钟型曲线的上坡“这就是我最担心的,因为这并不代表我们拥有更多的能源。当然这是主观理解,大致如下图:
看你举证那么多也不容易= =不忍心不回复一下。。虽然不能动摇你的对风能拯救世界的强力信心。
我完全不否认风电对未来能源的重要性,而且因为增长较快我也有考虑在风能领域进行投资,但是我来客观评价一下你举证的例子以及你的误读:
你的论点1:风电成本低,而火电更低,所以人们不用风电。以后火电涨了风电还是那么低,大家就改用风电了。
你的漏洞:当火电涨价的时候,工业制造成本升高直接会导致风电的成本的增高(你别告诉我工业生产可以全面用电= =可也是可以不过那就不是现在的用电量增长速度那么简单了)你如果想当然认为当火电1块钱一度的时候风电还6毛钱一度,那我也没法和你争了。
举得石油的例子非常客观。。你不理解也只能拉倒。
你的举例:
《》“风电的单位成本较高,与风电的节能减排效应抵消,产生了系统供电成本增加的结果,制约了风电的发展。”
文章是不错的,不过你通过加黑歪了人家的的结论是非常糟糕的,人家整篇文章做出的计算导出的真正结论是“引入风力发电后,电力系统的供电成本发生了变化。风电投资、运行费用与系统备用容量补偿成本导致了系统供电成本的增加,当不考虑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引入风力发电会增加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成本,当考虑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风电替代煤电所产生的资源节约与环保效益则促进了系统供电成本的降低。”你这样歪真的没问题么?而且这个例子看似和你的论点有关,其实毫无关联。
论点二:只要有一天石油够贵了,煤也够贵了,我们马上就可以上风电
漏洞:谁告诉你风电马上就能换的,不考虑建造周期。风力发电不但有季节的选择性还有昼夜交替的选择性,而交流供电是不具备大规模存储性的。
你引用的文章:《》
是非常好的文章,有用的信息很大可以慢慢读,但是你引述的只是背景介绍里的一个类比= =文章根本不是在说这个
“相当于我国06年发电量2.83万亿千瓦时的81%。”
这是假设在把所有能建发电站的地方都建上发电站的情况下,这是连50%都不可能实现的(虽然集权说不定可以)= =而且你知道去年用电量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两倍了么= =你还觉得煤太多了么(中国矿业管理混乱导致开采速度快,煤老板都急着把煤换成钱,但是这并不代表储量变多了。。作为下层劳动力是要承担风险的)
论点三:火电外部成本高。。。
明显错误:谁告诉你风电没有外部成本了。。原材料用量比火电高那么多寿命才20年。。外部成本不低,只是运行中产生的外部成本小而已
虽然不怪你,不过这么烂的文章怎么写出来还拿来发表= =随便找3篇文章加一下也不说明逻辑,而且本身也毫无理论基础。。会计谈工程么= =
而你加粗的:人家只提到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降低, 我也提到了。。“当前短期的技术快速进步和市场竞争可能暂时减少风机的成本”。。。可是原料成本才是大头,特别在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建设维护成本在未来几乎可以无视= =
论点4:成本越来越低
漏洞:。。。。同一
文章:《》
不说你的例子= =250W的机连明勇照明都不够能用来当论据?
论点5:越来越多风能可能被开发
漏洞:能被开发的都不可能全部开发,考虑潜在的有意义?
论点6:运输存储
。。。。汽车运输可以用电我不吐槽。万吨巨轮用电可以么?全改核动力?你压缩空气用来发电?搞笑么?
关于说我瞎扯淡的
求随便拿点正儿八经的证据撒,门户网站和报纸上看到了我不想听= =
的答案,质量太高,相当可观,让人动摇,了真心想点100个赞。
【马大大明的回答(24票)】:
石油从量上看是有限的,但不会用光(枯竭)。哈哈哈说的好奇怪吧?
赞同 的数据。这个也是引发次贷危机前石油价格高企的一个原因之一。具体请搜索中航油前总裁陈久霖的过山车业绩的心路历程。
简单的逻辑是: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足够高时候,就会有它的替代品来弥补市场。
不知道考虑过没有,为什么当今世界用石油作为主要能源资料呢?因为它成本相对低啊!假如说石油某一天成了500美元/桶。大家都会屁颠屁颠用其他替代品。比如生物酒精啊、核能啊(我只是举例子,等价格上去了需求到了也会推动替代品的技术发展的)。谁还愿意用高额的最后阶段的开采成本开采石油啊?所以用不光的。
楼歪下,也不用担心生物酒精什么的要以饥饿为代价。没有它也要饿死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优胜劣汰。不全球计划生育,总有人要饿死的。
引用个例子,关于资源价格和替代品的影响。
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和斯坦福大学的生态学家保罗·R·埃利希有一个赌局,关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会不会上涨。埃利希精心挑选了五种金属:铬、铜、镍、锡、钨。然而在1990年剔除通货膨胀后,价格竟然下降了。
埃利希所选的五种金属无疑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但也同任何其它资源一样由价格调节。当这五种金属越来越短缺时,其价格必定上升。但为什么现实中这五种金属越来越少,而价格反而下降,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秘密就在于价格上升刺激供给的作用。
经济学家罗塞尔·罗伯茨曾写过《看不见的心——一部经济学罗曼史》,这是一部以小说形式介绍经济学的书。这本书的主人公爱德华学校的经济学教师山姆·戈登在第一天给学生上经济学课时,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世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五千三百一十亿桶,每天石油消耗为一百六十五万桶,我们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将用完这些石油?他要求学生一分钟做出回答。许多学生开始用计算器计算。最后山姆·戈登告诉他们,答案是永远用不完。因为当石油越来越少,价格上升过高时,人们就不会用石油,而用其替代品做燃料了。只要石油价格上升到足够高,一定会有替代品出现,剩下的石油由于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石油自然不会用完。
【陈矿的回答(15票)】:
以上各位都解释的差不多了,不过我还想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石油作为一种商品是不会枯竭的。因为当以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时候,价格占主导因素。那么一旦石油稀缺到一定程度,供不应求价格应声而涨,当价格高得离谱之时,人们自然转向其他能源了。相比于转向其他能源所需的设备升级更换等投资,我相信即使再过五十年石油仍然是极具吸引力的。而且以各大石油公司现在的储量来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无油可用的。
对于我国来说,石油唯一枯竭的可能是,无法从产油国进口!这样的情况将会是在石油极度稀缺或即将极度稀缺,故而已经成为战备资源之时。唱衰石油是有道理的,替代能源的发展是有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同时,如果你作为石油公司的高管,试问如果你手头发现了一个超大储量的油田,短期内我想你未必会宣布这个消息。这实际上是一个多寡头垄断的博弈模型,新增储量的消息会给大众一个我们还有很多油的假想,势必会压低油价,我想这是OPEC不想看到的结果。那么——瞒着不报或者少报一些是极好的选择。(个人推测,无实证)
而且,我个人十分赞成唱衰石油,这样宣传造成的表面稀缺将促使油价上涨,这对于石油从业人员来说是喜讯啊!那些做新能源的人这样造势也仅仅是为了推广新能源。真相,往往不是你看到的样子。
【yiyi的回答(7票)】:
工程狗来答
不会枯竭,只会贵到用不起
那些没探过的地区超过你的想象 只要价格够高,老的油田现在都生机勃勃,储量绝对源源不断,
在高油价的支撑
sagd frac 深海等新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大资源的利用率 ,美国都要2020成为最大产油国,中东潜力很多没释放
以后如果能直接cook source rock 储量翻个20倍没问题,听着好比杀鸡取卵
人类一天原油需要几百万年积累
当然常规sweet oil 会越来越少
更多低质量 高风险的资源被利用
只是担心国内空气质量,炼化要跟上啊
【liSherry的回答(10票)】:
应该不会枯竭 我记得以前在读者上看到过一篇文章 讲的是一个理论叫开心果理论
“经济学原理”的选修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据统计,现在地球上还有千加仑的石油,而我们现在每年用掉150000千加仑的石油,那么我们多长时间会用完呢?”
答案是:永远也不会用完!
“为什么呢?”大家不解地问。
老师笑了笑:“如果我有一个大仓库,里面装着很多很多的开心果,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到我的仓库里吃免费开心果,而且还可以带朋友一起来吃。只是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把吃完的果壳都留在仓库里。那什么时候这个仓库里的开心果会被吃得一颗不剩呢?”有位同学立即站起来,回答道:“永远也不会。”老师说:“答对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奥秘。在开始时,大家一定呼朋唤友经常一起光顾。于是,仓库里的开心果越来越少,果壳却越来越多。随着果壳的增加,大家发现开心果越来越难找了。
这时候,大家开始权衡:是来这儿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寻找半天吃几颗免费的开心果呢,还是自己花钱去买呢?答案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去买而不再继续寻找,致使那些难以寻找的开心果被永远存留下来。
当得到一种商品或资源的成本超过另一种时,人类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更经济和节约的方式来达到目标。石油也是如此,当人们开采石油的难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另一些能源必然会被选择并取代石油。这就是经济规律。(读者)
我觉得就是因为一直唱衰石油能源 所以人们肯定会积极地寻找新的代替能源 当寻找或制造代提新能源的耗费小于寻找石油能源时 也就不回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潜在的仅剩的一点石油能源 所以石油能源应该不会那么快枯竭
【知乎用户的回答(4票)】:
贴一个我原来在水木上发的帖子的一部分。
人类的进步速度总是远大于人类消耗的增长速度,过去几百年里这个结论不断的被证明。
什么全世界石油撑不了几年?这些人脑子都是静止的,就和支持计划生育的人一样,把人看作分母而不是创造生产力的分子。
一。很多能源的新勘探的可开发储量甚至比消耗速率更高。以石油为例,1980年探明储量是639bb,而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450bb。这还不计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本来不能开发的石油能被开发出来。而即使现在全球石油消耗每年也才32bb。数据链接见最后。
二。新能源会不断被开发出来。包括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
去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就是最好的例子,随着开采技术的大幅提高,预计到2035年美国的天然气消耗将站到本国天然气消耗的一半,现在是百分之十几。
别忘了,页岩气储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只是品味低于美国和开采难度高于美国,可是谁说以后技术进步不能开采出来呢?
清洁能源就不必说了,风核太阳能潮汐能。
三。 有人会说,什么化石能源毕竟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消耗光的。好吧,如果有消耗光的那天,那人类一定已经掌握别的能源了。
为什么现在没有发展出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因为现在化石能源大大地够用,如果以后化石能源枯竭,随着油价上升,对新能源的资金激励就越来越大,新能源一定会被开发出来的。
怎么样,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成了能源乐观主义者了?
世界石油储量变化:
世界石油消耗:
世界总和生育率排行:
【Danny的回答(3票)】:
(1)理论上石油会枯竭,加减法么。
(2)枯竭之前,石油的开采成本逐渐上升,直至高于收益,被其他更合算的能源替代,逐渐减少乃至停止开采。从这个角度说,不会枯竭。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出现老是喊着马上要枯竭却直到现在还在开采不外乎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开采技术的进步。随着石油开采技术进步,例如水平井,生物技术的应用,油田采收率提高,以前采不了的油现在也能采了,技术手段也让不少老油田重焕新春。
二是国际油价上涨。石油开采行业高投入高风险,油价的波动影响石油开采,以前油价低的时候,有些开采成本高的油田就被放弃了,等到油价上涨,开采方觉得有利可图,就会启用早期那些成本高的油田。
刚才看了几位知友的回答,觉得仅从能源角度看待石油是不全面的。石油是非常优秀的物质能源,不仅仅是像电一样作为能源来做功,还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石化产品了。现在正在发展的新能源发电以及核电技术确实能够减少化石能源作为能源的消耗,或许有一天能够完全替代,但作为化工原料,我认为尚且没有好的替代方案,将石油和煤单纯作为能源烧掉,真是非常可惜。
【情情的回答(2票)】: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之所以感觉越采越多是采油速度和可采储量变大了。世界总体储量是一定的,肯定有采完的一天啊。这怎么会是骗局,只是不愿意相信吧。
其实采完的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
因为油藏有一个可采储量的概念,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能采出的那部分油气储量,所以说不会实际的采完,只是有一部分因为技术和经济因素限制而采不出来。
我好认真的说。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巧了。最近新开了一门“石油经济学”,然后看到了这个问题……
排在一二名的答案各种引用、拉扯政治、堆积数据、偶尔还灌一句鸡汤,最后把增长理论和电力行业拉进来搅在一起。这里电力大学的经济学渣渣表示看着真心累……
首先赞一下的答案,然后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答:不会枯竭。注意,这个“不会枯竭”不是由石油本身决定的,而是人为决定的。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石油储采比”,即“R/P ratio”。
R/P ratio=探明储量R/年产量Q;
这个年产量是由国家每一年根据投入产出表预估的,比如说GDP要保八,我们需要在这一年生产多少石油啊,然后这些石油生产任务分配到每个油田,这个油田大概今年要产多少呀~(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好处……)
探明储量可以简单理解为油田的总储油量,也就是油田的最大产出,答案最后我会具体说明的;
然后你就知道了,R/P ratio其实就是估计一个油田按照现在的年产量最多能采多少年。
国际惯例,当某一个油田的R/P ratio值小于某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就不能再采了。准确地说是不能再用原来的年产量去开采了。于是,我们要调整年产量,把年产量调小,然后保证R/P ratio值大于这个临界值。
国际经验,这个临界值取10,也就是10年。
R/P ratio<10时,油矿遭到破坏;
R/P ratio 低于或接近于10时,油田处于“超负荷”状态。
按照这种方式,对一个油田不断缩小年产量Q,总有一天,产量Q的价值不足以弥补开采和销售的边际成本,自然就不会开采了。所以,油田不会枯竭。
对了,说到石油枯竭,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King·Hubbert的“石油峰值理论”。
Hubbert是个美国地质学家,1949 年他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Energy from fossil fuels”的文章,提出了矿物资源的“钟型bell-shaped曲线”(就是类似于正太分布的那个线)。然后,然后…没有人鸟他。
他真正被人鸟到,是因为人们发现,这货拟合的曲线很符合当时美国的实际情况诶。于是1962年这货又拟合了逻辑斯谛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常著名的哈伯特模型。
哈伯特模型的结论是:美国不断增长的石油产量会在 1966 年(或 1971 年)达到峰值,然后伴随着储量的缩小,产量会迅速下跌。
后人对他的模型进行改进,什么单循环、多循环和泊松回旋啊。具体参见冯连勇、赵林的(国内研究这一块儿较出名的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冯连勇教授和翁文波)
什么?你问我它有什么用?这模型其实就是用来预测油田的产量、累积产量和可采储量。对于非专业人士的咱们来说,知道它存在就够了。
——————————————————————————
好啦,问题答完了。下面是很有趣的科普知识:首先说一下“探明储量”,全称是“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经济的意思就是说你采它是不需要大耗成本的。可采就是现有的技术可以开采。为什么要这么分?下面上一个资源储量的分类框架,你就明白了。
非常规石油资源:就是通过常规开采手段不能得到经济产量的石油资源。主要包括:重油、油砂、油页岩。我天朝最多的是油!砂!和油!页!岩!
全球4大油田
加瓦尔油田,石油储量750-830亿桶,高峰产油为2005年,石油产量为500万桶/日,目前产量每年以8%的速度下降;
科威特的大布尔甘油田,石油储量660-720亿桶,高峰产油为2005年,石油产量为170万桶/日,目前产量每年以14%的速度下降;位于科威特东南部,探明储量99.1亿吨,年产7000万吨左右。原油特点与加瓦尔油田相似,多由米纳艾哈迈迪油港外运。
博利瓦尔油田,位于委内瑞拉东部,奥里诺科平原上。多为重质油,探明储量52亿吨,年产达100万桶。
萨法尼亚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的东北部海域,探明储量33.2亿吨。原油部分通过输油管运往利比亚的黎波里、西顿,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港装船。一部分输往腊斯塔努拉外运。
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十个国家(注意:储量多不一定产量多)
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然后是分布然后是分布
之后再补充吧
【李林的回答(1票)】:
石油应该是不会枯竭的。
我觉得商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石油资源少了,需求量高,那么原油价格就会上涨,但是资源是有限的,总有被挖空的一天,但是当原油少到一定程度(比如:100万桶)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价格已经不是我们能承受的了(实在太TM少了,卖的B贵),没人买了 就没有石油公司去开采,那么那油就一直在地底下。到了那个时候肯定会有商人或者是政府,科研机构以经济利益等等为目的研发新能源(比如现在的页岩气),目前新能源的研发是不划算的,原因是还有很多石油,但是要到石油枯竭的时候就会很划算了。
第一次答题,逻辑不是很好。见谅。
【杨英杰的回答(1票)】:
有一种说法叫做当开采石油的成本大于它的利润的时候,人类就会开始选择其他的新能源了。所以不会枯竭,只会停止开采。
【毛太驴的回答(1票)】:
我记得有个在花生库吃花生的故事,花生越吃越少,花生壳越来越多,到了一定时候你就不找你了,但是花生一定还有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人类不会在自我灭绝之前把资源用完的
【聿几的回答(1票)】:
首先回答问题吧
作为一种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都会枯竭。
拿所谓的逻辑思维和经济学理论讨论这个问题是不合适的。
排名第一的
的答案拿煤炭枯竭论来类比石油枯竭论同样不合适的。
煤炭和石油最重要的一点区别是,煤炭只是近乎单纯的能源载体,石油除了是一种能源资料,更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工业生产原料。
你现在所拿的手机,所敲的键盘,所穿的衣服,都离不开石油和石油提取物。
相对于能源提供者的角色,我更觉得作为化学原料的角色更加的不可替代。
因此,即便人类找到了这些化石碳氢能源的替代品(肯定会是核能,不会是什么风能、太阳能)
石油还是会一直被消耗,被开采,终有枯竭之日。
另一方面,技术在进步,对煤炭和石油这类的资源的利用只会越来越多,就像现在的煤制气,煤制油等等,工业革命以后的这么多年,煤炭的需求并没有因为石油的开采利用而减少。当前煤炭的低价格只不过是短期的市场行为。
最后,补充点行业内容:国内的这些油田,除了长庆因为破坏性开采导致的增产,其他油田产量要么一直在递减,要么一直在艰难的维持稳产,有些老区块为了完成产量指标都不计经济成本的上措施。大家可以想想多产一吨油是有多难。与此同时的却是国内持续增长的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费。
石油枯竭问题肯定是不会出现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没必要悲观,但是也不能读了本书就盲目的乐观。
(去睡觉,給赞继续更)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石油资源未来肯定是会枯竭的,因为石油的总储量是不变的。但是未来50年内不需要担心石油枯竭,因为每年都有很大的新发现的储量。至于100年后怎么样,那就不是我们担心的事情了,到那一天,新能源说不定早已经取代了石油。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新能源很大程度已经能够媲美石油了。。。。。
只要还有太阳存在。人类理论上是不会灭绝的。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保险停保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