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重gdp轻根本

政绩考核还得轻“GDP”重“民生”
责任编辑:[dmw007]
我是大民网,关注百姓事!
商务合作:&&&&&QQ:&&&&&E-mail: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质量,持续的高增长下面,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必要性。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的实践正切“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必须把经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要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官员政绩考评弱化GDP指标&专家建议引入多重指标
&&&&来源:&&&&
&&&&&&字号
GDP指标弱化官员政绩如何考评
专家建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指标
以GDP为核心的政府官员考核,正在悄然变调。
12月6日,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不能简单把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唯一标准。
此后一周的时间中,各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纷纷在其官方网站的显著位置转发了《通知》内容,向系统内部传达《通知》精神,“对此一些市委组织部门已经开始具体改革方案的研讨。”有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通知》中弱化GDP考核的内容,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带来地方领导干部考核的诸多变化。
政府负债将是重要考核指标
《通知》指出,不能仅仅把GDP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GDP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以GDP衡量各省份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以GDP评定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这一“四不”规定,都明确将重点指向了弱化GDP考核。
弱化GDP考核背后,是中央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盘大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过去30多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此相对,GDP成了考核干部政绩最重要的指标,然而实际中一些地方领导一味追求GDP增长,大举借债搞“政绩工程”,忽视对环境、医疗、教育、民生的投入,积累了诸多问题,现在到了必须抑制“GDP冲动”的时候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亦表示,2012年中国实际GDP已超过整个欧元区,占到世界经济的14%,未来10年世界经济将维持在低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如此体量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当抓住这一时机,尽快从过去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向均衡目标发展。
基于内外部因素的考虑,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似乎已成定局。安邦咨询合伙人、高级研究员贺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部署2014年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淡化增长、突出改革,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确定了调整产业结构、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而弱化领导干部GDP考核与淡化增长、规范地方融资等改革措施正是相互支持、一脉相承的。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弱化干部GDP考核,并非要弃经济增长于不顾,而是要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挤掉利用地方融资盲目投资的水分,从对增长“量”的考核变为对增长“质”的考核。《通知》中强调,要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
在此之前,没有“约束性指标”的GDP考核造成各地方盲目追求经济的无效扩张,贺军表示,地方政府为提高GDP增长、增加税收,往往倾向于扩大投资,这一模式已经形成惯性,尽管市场普遍预期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继续放缓,但地方投资不但不会下降,可能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根据安邦统计,2012年底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已达到约12.1万亿元,预计2013年地方债规模将继续扩大,可升至约25万亿元的水平。
对于地方政府严峻的债务问题,《通知》中特别强调,将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以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以投资促GDP增长的思路将被加以“约束性指标”,唯GDP的考核现状将被终结。
竹立家指出,干部考核指标如同一“指挥棒”,指挥着官员的为政方式,如果单纯指向GDP,官员就会以提升GDP作为执政目标,如果转而指向一个比较综合的指标,势必将全面改革官员的执政思路。
在贺军看来,弱化干部GDP指标考核作为规则很容易制定,但真正实施到位并不容易。这取决于包括干部考核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金融体制等多项改革,地方政府需要在投资之外,找到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具体包括推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鼓励消费、放开市场、寻求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专家:借鉴西方,引入多重指标
弱化干部GDP 指标考核后,将加入哪些新标准?
《通知》指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任职考察、换届考察以及其他考核考察,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具体而言,竹立家指出,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指标都可能被引入官员绩效考核之中。
据了解,各地方组织部门近期接到中组部《通知》后,已开始着手研究改革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这一过程中,在遵照中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其他省份先行先试经验以及西方相对成熟的官员考核晋升思路或将提供参考。
事实上以GDP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逐步淡化。如日前湖南省下发的对县市区的考核指标中,占比最大的指标为“经济结构指数”(12%),其次是“居民收入水平”(7%)和“社会安全指数”(7%),“人均GDP”指标权重仅为5%,与“环境质量指数”并列第四。
与湖南省不同,新疆特克斯县和昭苏县在近期干部考核中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考核,力争通过旅游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收入。梅新育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各省份改革干部考核体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如具有生态资源的地区可围绕旅游产业对干部进行考核,东部沿海地区应注重环境保护等指标,而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近期还应保障GDP指标的考核权重。
对此,《通知》中指出,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辩证地看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前任基础与现任业绩、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一言以蔽之,“不光是要抛弃唯GDP论,还要全面提升官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总体水平与科学规范性。”竹立家说。
如何全面提升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竹立家指出,西方官员考核晋升机制有很大的参考意义。西方官员晋升主要依照资历与考核成绩这两项刚性标准,公开透明。考核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其细化为具体指标,然后按照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这一过程中强调的不是GDP等宏观指标而是具体的岗位职责,每一位官员若能守土有责,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机构职能自然能够得以实现,政府的宏观目标也将完成。
竹立家指出,目前学术界以及各地方政府对于绩效评估的研究尚不充足,要想真正实现现代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集中力量制定全国统一的模板,由中央出台具有普遍性的绩效考核模板,将GDP、环境、社保、教育等多重因素纳入考核体系。考核模板出台以后,各个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权重分上加以区分。竹立家认为,执行好政绩考核“新规”,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
(责编:乔雪峰、聂丛笑)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考核干部要重民意轻GDP
考核干部要重民意轻GDP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王丹雪
&&& 中央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规定,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6个环节,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加大。(11月3日人民网)
&&& 以GDP论英雄的干部考核模式是社会进程的阶段性产物,这种评价方式曾对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起过关键性作用,其功绩国人无意也无法抹杀。
&&&&时至今日,社会在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及全球经济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以GDP论英雄的干部考核模式也开始暴露出诸多社会弊端。且不说在GDP指挥棒下的GDP注水,也不说地方干部为堆砌GDP而大干快上,仅是GDP挂帅引发的一些现实问题就已经开始影响社会和民生。
&&&&比较明显的如全民关注的土地和住房问题。十余年的房地产业发展史,基本就是地方政府的卖地史,其背后的原始驱动就是GDP。北京2009年前三季度的土地出让金占全市同期财政收入的1/3强,为历史最高。近年来,便捷的卖地收入已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一边是事关民生的住房,一边是事关政绩的GDP,地方政府作何选择我们不必妄加揣测,但地价逆势飞扬,保障性住房推进缓慢,已经让民意触摸到GDP 的坚硬外壳。
&&&&还有环境污染和资源问题。发展第二产业,引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是国情所需,就业、税收也确实受益其中。但是伴随着GDP数字的提升,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现状看,民族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招商引资没错,但是诸多“两高一资”产业的出现,直接动因无外乎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太多殃及子孙的“跃进式”经济模式,太多罔顾民意的地方行为,都被GDP的漂亮曲线所掩盖。
&还有干部为谁服务的问题。干部评价决定权来源过于单一且集中在上级领导手里,让地方领导干部陷入“只惟上,不惟实”的怪圈之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民意如何,因为无关于干部升迁,根本不予理会。
&&&&“民为重,君为轻”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只有百姓满意,社会才能稳定。从孙中山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到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思想,无不体现民本思维。对于干部而言,科学发展不仅是执政思维的科学化,更需要执政理念的民本化,而不能忤逆民意唯GDP之马首是瞻!
&&&&可以预期,《意见》的实施,有望给领导干部的执政思维和执政模式带来根本影响,使领导干部不再聚焦GDP数字,由点及面地关注多元民生需求,俯下身子倾听民意指向。
相关新闻 & & &
Copyright & 山西民意网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gdp占世界比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