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毕业论文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论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关于鄂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关于鄂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7:53: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关于鄂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
官方公共微信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大国。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我国旅游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一,我国住宿业、旅行社业、景区景点的发育程度都不很成熟,而目前国外的饭店业、旅行社业、景区景点已经走上了由单体向部门的融合又从部门融合发展到跨行业、跨地区的融合,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品牌化的跨国集团。第二,我国旅游业对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旅游者2/3的人已经实现网上旅游,而我国还没有非常完备的网上旅游全程服务的企业,即使有些企业有,规模也有限。第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如景区景点的道路、标识,旅游咨询服务的网络建设等有很多不足之处。第四,我国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有待加强。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属于资源的一种,是伴随现代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管理过程中被逐步深化认识。然而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旅游资源的管理问题,尤其是旅游资源质量管理、旅游资源环境管理、旅游资源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到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尽管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规划方面的探讨已经很多,但是涉及管理的内容不是太多。那么涉及到具体某个区域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管理的研究就更少了。对于重庆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有少量的论述,就如何结合重庆市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规划开发和实行有效的管理却几乎没有研究。为了能够为重庆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其有效管理,进一步发展本市的旅游经济提供参考,本文就尝试着对重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了粗浅研究。 本文共分为四部份,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份是重新诠释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论探讨和现实意义。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理论上全面深刻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并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阐释旅游资源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份是综合分析、评价重庆市旅游资源分布及其开发的现状。从重庆市旅游资源的基本
After 26-years’opening and reform of china, the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ie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China has become a main tour country around the world. Forecasted by the world tour organization, china would become the important tour destination in the world. Nevertheless, the Chinese tourist industries still has a great gap, comparing to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of our accommodations, travel agencies and scenic spots are not enough. Meanwhile, these abroad have developed from the single to the unit, then to conglomerate or Tran region, finally turned into the bloc, netlike and internationalized Tran country bloc. Secondly, the usages of the modern technology methods by Chinese tourist industries far lay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Nowadays, 2/3 touris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traveled through net, but there are a few enterprises in china with the perfect on-line tour whole course service. Even if some have, its dimension would still be limited. Thirdly, the environment for tourist industries’ development, such as roads and signs on scenic spots, net construction for tour information service etc, is inadequate and bad. Finally, china needs being enhanced on the training on qualified personnel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Tourism resources belong to one of resources, which is a new concept, with the modem tour activ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ies. And gets the in-deep realization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exploitation, administration on tourism resources. Anyhow, the phenomenon of damage and waste on tourism resources, low-level reexploitation is still very serious. How to administrate tourism resources .especially the quality administration, the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 has all changed into the focus, related to tourists industries, which is whether to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re are so many research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planning on tourism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not many on its administration. Moreover, less research on specific areas. Even almost no research on how to exploit reasonable and administrate effectively tourism resources in chongqing .in order to give reference for tourism economic of chongqing, this paper has a research fully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ongqing.In this paper, there are four parts following.Part one is devoted to examining the theory of annotated edi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realistic meaning from its intention and extension.Part two synthetically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angqing andthe status quo of its exploitation.Part three in-deep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in changqing and the problems of its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dissects the influence of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angqing and the tourist industry on the present economic of changqing.Part four based on the above in-deep analysis, the ideas of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the exploit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ongqing were put forward.
本类论文推荐
本类求购排行
作者:钟家雨&&年度:2005
作者:陈毓斌&&年度:2001
作者:李欣&&年度:2010
作者:段华勇&&年度:2010
作者:李菊香&&年度:2011
作者:姚明霞&&年度:2010
作者:戴瑞敏&&年度:2011
作者:金川萍&&年度:2011
作者:田涛&&年度:2009
作者:王向杰&&年度:2008基于游客需求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结论、展望及参考文献,旅游管理硕士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标签:
基于游客需求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结论、展望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经过前期的文献梳理,运用专家判断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游客体验需求的滨海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从而构建了基于游客需求的资源开发模型,同时用运用 SWOT 分析法将滨海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对象去研究,构建了基于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开发模型,笔者认为滨海旅游地的产品开发是个复杂的系统,而基于游客需求的资源分析是系统里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本文结尾运用管理学的项目管理方法理论对对这个开发项目集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两个模型来进一步探讨深圳滨海旅游开发思路,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本文从游客体验需求、旅游目的地两个角度建立的模型研究发现,建立了一个由体验属性、价值属性、消费属性和支持属性四个属性和可观赏性、神秘新奇度等 21 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滨海旅游资源游客体验价值评价体系。从相对较全面的角度去探讨游客体验价值。
  (2)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四大属性的重要性排名依次为:支持属性、价值属性、体验属性、消费属性。在硬件设施上游客需求最大,在消费需求上反而最不重要。
  (3)通过针对资源以及游客需求的研究分析,构建了相应的开发模型,并根据模型提出了深圳市滨海旅游发展一系列思路,包括产品深度开发策划、产品组合以及产品营销等。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之处
  本文仅仅从游客需求和资源属性分析出发,对深圳市的滨海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影响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并从价值属性和市场反面,对深圳市的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后来的研究多元化和深入化提供借鉴参考依据。但是由于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笔者的学识能力也有限,因此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学习完善:
  (1)基于游客需求的资源开发模型中,4 个价值属性仅通过专家判断确定,还是不够严谨; 同时专家人数较少,没有全面覆盖。权威性和有待验证。
  (2)游客体验评价因子的划分没有经过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划分,难免存在遗漏或不准确;(3)尝试性地用定量方法解决定性问题,势必在方法和理论上存在不严谨、不成熟的地方。
  (4)大胆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分析,由于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十分复杂,本人研究的层面还比较浅显,因此只是尝试性地将它的理论框架借鉴到旅游开发中,试图引进一个新的视角为以后的旅游研究搭建框架。
  6.2.2 研究展望
  纵观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日趋成熟,但是在研究覆盖面上还不够全面,滨海旅游由于其资源的独特性和所处地理位置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对它的研究不能一蹴而成,需要通过前期方方面面的部分研究才能逐渐推理出全部内涵。目前国内外关于海岛资源领地的政治抢夺,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块神圣的领域,由此引发了众多海岛开发及旅游的探讨,因此,无论是从资源本身独特性还是社会环境的政治,对于滨海旅游的研究势必会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同时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将会精彩纷呈。
  未来学术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深入研究:
  (1)研究方法较单一,定性研究还不够深入、严谨,期待以后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2)国内对于滨海旅游资源特性缺乏特定的分类标准,研究不成体系,期待后期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3)项目管理理论是一套通用的管理理论,它是一套指导我们在资源制约、时间有限的环境下一次性实现目标的方法,而旅游开发其实一个复杂庞大的项目集,以后旅游开发项目中可以引进项目管理的方法,指导我们的开发。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运用多学科方法交叉去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娟.广东省滨海旅游开发的监督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
  [2]程怡.滨海城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宁波市北仑区的个案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42.
  [3]高亚峰,路紫.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概况及发展对策[J].海洋信息,.
  [4]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
  [5]辛健.滨海型旅游度假区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
  [6]吕东.《青岛胶南市滨海乡村景观特色保护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
  [7]刘明.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
  [8]保继刚等.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J].经济地理,-3.
  [9]陈君.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
  [10]HallCM,LewAA.SustainableTourism:AGeographicalPerspective[M].England:Addison-Wesley Longman, ):122-124.
  [11]Pearce D G.Towards a geography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45-269.
  [12]Nordstrom K F.Beaches and Dunes of Developed Coasts[M].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0.
  [13]CarrN.A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Yong tourist behaviour in a UKcoastalresort[J].TourismManagement,-228.
  [14]WalmesleyDJ,JenkinsJ.Evaluationsofrecreationopportunities:TouristimpactsoftheNewSouthWalesNorthCoat[A].In:MercerD.NewViewpointsinAustralianOutdoorRecreationResearchandPlanning[M].Melbourne:HepperMarriotandAssociates,.
  [15]王明霞,邓婷.体验经济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
  [16]马静,体验经济视角下葡萄酒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
  [17]CsikszentmihalyiM,CsikszentmihalyiIS.OptialExperience:PsychologicalStudiesofFlowinConsciousnes[M].Cambriage:CambridgeUniverityPress,1988.
  [18]JaapLengkeek.LeisureExperienceandImagination.InternationalSociology,).
  [19]徐飞雄,谭伟明.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综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1]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2]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3]陶汉军.旅游学概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
  [24]申葆嘉.旅游学原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
  [25]王新勇.努力开发旅游新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J].旅游学刊,-3.
  [26]王婉飞.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0):1-2.
  [27]魏俊益.都江堰市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化探讨[J].社会科学家,.
  [28]陈荣.新产品开发: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之希望[J].旅游学刊,-2.
  [29]王发兴.区域旅游产品及其开发与环境评价[J].社会科学家,.
  [30]肖潜辉.我国旅游业的产品反思及其战略[J].旅游学刊,-2.
  [31]黄细嘉.略论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2]彭华.关于旅游地文化开发的探讨[J].旅游学刊,.
  [33]秦宇.对旅游产品优化问题的思考[J].旅游学刊,.
  [34]张纯,吕斌,孙莉.游客体验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宜昌市景区的问卷调查[J].旅游学刊,-2.
  [35]许雪花.基于游客体验需求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36]卢军霞.基于游客体验的古城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
  [37]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
  [38]刘婕.基于旅游体验的湖泊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39]苗小倩.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
  [40]石岭.区域旅游整合开发分析[D].重庆大学,.
  [41]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
  [42]胡金丽.缙云县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43]李巧玲.论我国滨海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 湛江师范学院报,-2.
  [44]罗小斌.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
  [45]刘明.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
  [46]韩卢敏.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模式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
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返回上级栏目:(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论文)重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专业,旅游,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论文)重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旅游局开会要做一份报告现求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旅游局开会要做一份报告现求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09-11-20 &匿名提问 发布
浅析我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一、自助旅游的概念(一)自助旅游的概念人们通常按旅游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机构来划分团队游客与散客。但随着旅游服务机构业态的发展以及旅游中介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人们自行安排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散客市场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出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一般散客,人们将这一群体的旅游行为称之为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充满挑战的旅游方式,在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首先是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其次是旅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求知、探险和满足个人特殊爱好等消遗性目的为主;第三是没有全程领队、导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游者自己打理一切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者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旅行经验。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游与散客旅游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既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从旅行的组织方式上看,两者都是自行设计旅游线路、自行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但自助旅游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订(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但从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动也应视为自助旅游。(二)自助旅游的类型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按交通方式、旅游目的、旅行距离、消费等级、旅游活动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侧重按交通方式和旅游目的来划分。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三)自助旅游的特点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1.两种类型的自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休闲型自助旅游者多以家庭为单位,或流向以海滨为代表的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或流向城市周边的景区(点),而对城市周边游来说,自驾车旅游是比较流行的交通方式;专业型自助旅游者则追求新开发甚至尚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尤以西部地区更受青睐。他们在旅游目的地及出游时间的选择上都具有避热倾向,或是避开观光型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或是避开其高峰旅游期、反季节游览热点景观,领略不一般的风景,总之,人头攒动的场面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这个特点客观上对缓解供求矛盾起到一定作用2.自助旅游者的参与度高,属于深度旅游。由于需要自己安排一切自助旅游者们通常在出行前做充分的准备:收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当地风土人情等相关信息,设计线路,选定交通工具、查询航班及车次情况,根据预算条件查找相应的住宿设施,进行票务预订,对于自驾车、自行车旅游者来说,必要的装备及路况信息的准备更是必不可少。这种准备工作使旅游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而不仅仅是旅游景区(点)的情况。在旅游过程中,自助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都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能更真实地接触当地居民,感受当地的自然、历史、风土人国民营科技与经情及社会习俗,其参与度更高。同时他们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就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对目的地进行深度了解。而参加常规旅游团似乎总是与当地人隔得很远,旅游者基本上都是在专门接待旅游者的定点饭店、定点餐厅、定点商店之间活动,就连像民族歌舞、婚俗这样的“民俗风情“展示也往往带有很强的表演性,甚至演化成变相收费的项目,极易使旅游者与东道居民互生成见,有悖旅游增进交流与理解的宗旨。3.与团体旅游相比,自助旅游的出行规模小,同行者志趣相投,更易达成一致;同等规格标准下,比参团旅游花费更高,并体现出特殊的消费心理:一方面陶醉于精打细算、讨价还价,尤其是住宿、当地交通等基本要素,但对一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却显现出不俗的购买力,对“特色”更是格外偏好,比如特色旅游项目、独特的工艺品、地方美食等等。二、我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一)自助旅游市场增长迅猛据调查,北京94%的家庭不愿受旅行团的约束,准备自助旅游,在上海约有70%的白领在回答“下次你将选择哪种出游方式”这一问题时,都希望“自助旅游”,当然“准备或希望自助旅游”不能表明目前自助旅游占多大市场分额,但说明了自助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另外从各个“旅游黄金周”的盘点评述中,也可以发现自助旅游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尤其是非典之后,根据携程旅行网的网上调查显示:非典之后约有74.3%的被访者选择个性化更强、随意性更大的自助旅游,远高于选择组团出游比例。(二)短程旅行占多数在自助旅游市场中,家庭休闲游占了相当的份额,而且多为去往周边地区的短程旅游,双休日和公休假日是自驾车短途旅行的出游高峰。据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749个家庭所做的调查显示:过去半年曾经进行自助旅游的被访者表示,最近的一次旅游大多是到所在城市的周边进行短途旅游。从最近一次旅游的目的地看,在曾旅游的84名北京被访者中,到辽宁(大连等)旅游的占12%,到河北(北戴河、秦皇岛、石家庄等)旅游的占27%,到天津的占10%,到山西(五台山、大同、平遥等)的占7%,到山东(曲阜、济南、泰山等)的占8%;在曾旅游的81名上海被访者中,到江苏(苏州、无锡、南京、镇江等)旅游的占22%,到浙江(杭州、宁波、绍兴、千岛湖等)的占47%,到江西和安徽(庐山、九华山、黄山)的占9%;在曾旅游的69名广州被访者中,在广东省内旅游的占49%,到广西(桂林、南宁)旅游的占10%,到湖南的占6%,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占4%。(三)自驾车旅游增幅最快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自驾车出游成为有车族首选的出游方式。此外,租车旅游业成为自驾车出游的另外一种方式,以北京为例,有驾照无车者超过100万人,全市有80多家汽车租赁公司,租赁车辆约有3万多辆,双休日出租情况很好,每逢旅游黄金周更是火爆空前。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和自助旅游的蓬勃发展,自驾车出游已成为黄金周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黄金周前,北京所有租车公司的车辆已被提前预订一空;海口节日期间租车价格虽上调20%,但仍供不应求;深圳9%的居民自驾车出游,比今年春节黄金周又有增长。(四)背包旅游悄然升温这种方式的流行,是因为它价格便宜、自由度大、新颖、刺激,与参加常规团队旅行相比,更能接触到真正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彻底摆脱城市商业气息,有些旅游项目还能从中测试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目前,青少年和青年是自助旅游尤其是长途旅行的主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自立精神、丰富人生体验是他们在旅行中追求的目标”,由于他们经常背着大包做徒步旅行,因此在国外被称为backpacker(背包旅游者)或hiker(徒步旅游者)。另外还有一个潜力较大的市场,即年轻的白领,经济负担小,消费观念超前,他们更愿意选择背包旅行这种更自然更环保的方式去亲近自然。(五)旅游保险有所突破近年来,旅游保险不断创新,各保险公司以旅游救助保险、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旅客景点意外伤害险、住宿游客人身保险等四种保险为主,并在各险种下还设计了不同的保险合同以适应旅游者的不同要求,如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推出了航空平安卡(适于常乘飞机的旅行者)、旅行平安卡(适于短期外出者)、路路畅通(一年交通意外险)、一路平安(针对驾车族的一年综合意外险),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关爱相随卡“是一年期境内外意外伤害及紧急救援保险,美国友邦保险则有友邦旅行意外伤害、友邦境外旅行意外伤害等险种,保险期限也更为灵活,使自助旅游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使自助旅游者出游更加放心、顺畅,无后顾之忧。三、我国自助旅游存在的问题自助旅游有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由与自主”,是许多游客的向往,但在中国真正能够成行的确实不多,主要集中于在经济或体力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中青年人群。在中国自助旅游发展迅速,但其市场分额只有5% ,究其原因在于旅行和社会公共设施很少有针对自助旅游的服务支持,一切靠游客自理,相当繁琐,游客必须分出部分精力去应付购票、订房、交通、游览等事项;行程的变化往往因为没有支持而缺乏塌实感,也由于旅游过程中没有导游的陪同与指导而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当游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因身处异地,孤立无援而难以投诉与索赔;发生突发事件之时,游客只能靠自己独立应付,安全性比团队游相对较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只能以零售形式购买所需旅游条件,出游费用较高,自驾车旅游和随团出游相比较,除了基本的旅游费用如住宿,餐饮,景点门票等外,另外特别要开销的是过路费,汽油费,停车费和洗车费等,这两者相加,所花费用要比参团高出不少;缺乏实用的自助旅游信息,针对自驾车旅游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此外,旅游人数激增,旅游保险业务滞后。调查显示:80%选择自助旅游的基本处于“无保”状态。人们对自助旅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政府和行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以及自助旅游者的安全和权益保障乏力,缺乏价格折扣,旅游中支付、取款、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服务不够方便等原因都将影响自助旅游的发展。 四、发展我国自助旅游的一些相关措施(一)完善道路标牌信息系统在重要交通干道上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将极大方便自助旅游游客可以使旅游者可以“按图索骥”“望牌定向”。在此基础上,各旅游景区内及各种旅游设施也应当建立相应的道路标牌引导系统,使游客能方便地到达他们想要到达的任何旅游点或旅游服务设施。(二)建立自助旅游网上信息中心目前,旅游信息的传播渠道较多,如旅游报刊、电视中的旅游栏目或旅游频道等。对促进自助旅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非典之后,网络将成为人们获取有关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目前的旅游信息网站离自助旅游者的期望尚有差距,在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深化和拓展。应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权威性高的自助旅游网站,栏目针对性强。除景点的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广、酒店、票务预定以及一些游记外,应及时准确的提供综合的旅游交通图、路况、气象等信息和互动性的在线咨询,这些对自己设计新线路的旅游者来说非常有必要。(三)建设自驾车旅游配套设施自驾车出游成为有车族首选的出游方式并且在迅猛增长,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自驾车旅游的发展,比如汽车旅馆的建设、交通和路况信息的及时发布、加油站的合理布局、汽车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都亟待解决,否则将限制自驾车旅游的发展。(四)建设完善的旅游救援系统旅游援助起源于50年代末期的欧洲,目前服务范围已扩大到全球,其服务内容也由当初的为游客提供拖车服务等简单项目,扩大到现在的提供医疗援助、旅游及个人行政援助、咨询等广泛、全面的援助服务。由于旅游援助的业务范围广泛,加上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服务,在国外旅游援助的服务相当普及,除了短期出游的旅客,还有大量的出差,外派等用户使用这一服务。80年代中期,旅游救助传到中国,当时仅是为海外来宾提供相应的服务。1991年2月,国旅总社成立“中国国旅旅行救援中心”,并陆续与法国安盛援助公司、美国的援助卡国际有限公司、丹麦的SOS援助公司、香港远东国际援助公司以及日本JGA全球援助股份有限公司保持着长期的联系。目前国内的旅游援助系统尚不健全,亟待完善推广。参考文献[1] 陈二厚,谢登科.春节黄金周发出三大经济信号〔N〕·新华每日电讯,第003版[2] 罗明义.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3] 陈俊鸿.论风景名胜区的自助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1995(6).[4] 何江海,邸明慧.靠什么发展自助旅游.中国假日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经历了从无意识到自觉主动的过程,从单纯的资源导向型的产品开发阶段发展到了区域导向型的系统规划阶段,延伸整合其他各类产业和社会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系统提升。 但同时,我国目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发非常不平衡,很多地方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简单地把“旅游目的地”等同于一个区域概念,缺乏产业整合提升的力度,或者认为单纯一项或若干项高等级旅游资源就能形成旅游目的地,或者根本没有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满足于“留过路客”、“赚门票钱”,这些问题都较大地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解读,试图提炼出旅游目的地的构建模式,并提出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方法,以给各地的旅游开发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旅游目的地? 一般意义上来讲,旅游目的地即供旅游者前往开展旅游活动的吸引物和相关旅游设施服务集中地。但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与内涵认识各不相同。本文则侧重从旅游产业发展阶段上来思考旅游目的地,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游憩和游憩接待的系统,包含了一种系统结构与系统工程的理念思路,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和发展方向。 基于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我们认为: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挖掘各类旅游资源,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完善的、广阔的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整体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互动,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塑造区域形象,提升区域品质,打造区域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我国要达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全面培育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这个旅游目的地在国际上的总体形象。因而,旅游目的地的打造问题就成为我们旅游业亟须抓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旅游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