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解决与"亚洲四小龙现状"国家在农业方面的贸易摩擦?

中国农业在贸易中的地位_百度知道
中国农业在贸易中的地位
非常急,请帮帮忙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不管怎么说我们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的份额占很大比重。农产品主要是低端消费品,消耗量大,但单位价值不高属于地附加值商品。但农业也存在他的特殊性,关系到人们的生存温饱问题。所以国家一直把农业的地位放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同时进行大量的粮食棉花等战时物资的储备。没有雄厚农业实力的国家是不会强大的。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虽说工业和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任然又相当雄厚的农业机械化耕作。每年生产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出口到非洲等一些农业贫乏国家,创造巨额利润。同时把农业的出口权当做一种政治手段,控制购买国的经济政治,使其成为美国的奴隶。可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下载积分:1719
内容提示: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3|
上传日期: 09:11: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官方公共微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促进发展是当今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些措施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生动体现,既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充分考虑了贸易伙伴国的利益。通过协商和谈判的途径来解决贸易摩擦和分歧,可以避免摩擦的升级,实现双赢。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情况表
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是2.0:1~3.7:1,而我国只有1.1:1。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及1/3,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中国仅占25%左右。
材料二 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某地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从“随心所欲”到“卡尺种菜”,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从“只问耕种”到“链条延伸”,提高农民产品附加值;从“屡遭壁垒”到“一路畅通”,大力引进国际新技术和新品种,举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该地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三&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鼓励、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地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是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
(4)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我党为什么要重视推进农村改革。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扩大海外投资和经营。在“走出去”方面,格力电器是比较早而且成效显著的代表性企业。格力电器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把自主创新打造成一把“金钥匙”,开启“中国创造”的大门,在全球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格力特色的道路:一是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战略。二是坚持“不急于求成,不盲目在国外大量打广告”的原则,通过领先科技和优质产品打动国外的消费者。三是坚持在发展中国家建厂,不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要展现社会责任。四是坚持全球布局,整合优势资源配置。材料二 “顶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认识深化的表现,能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也在增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材料三 自从去年9月日本野田内阁强行非法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中国政府增派海监、渔政、海警等执法船进入中国钓鱼岛领海,加强维权巡航执法活动。去年12月13日,国家海洋局组织海监船编队和海监飞机首次开展钓鱼岛领海内海空联合维权巡航执法行动,此举实现了中国执法公务飞机飞抵钓鱼岛上空宣示主权的历史性突破。2013年8月10日,中国海警2350、1126、2102、2146舰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据悉,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25天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执法。巡航期间,对发现的日方侵权船只严正申明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的主权立场,并对其进行驱离。据报道,此次巡航,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领海内停留时间超过一天,是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巡航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8日就中国海警编队在钓鱼岛海域维权执法答记者问时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是行使本国固有主权。(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格力电器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企业打造“中国创造”品牌的启示。(9分)(2)结合材料二,请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12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依法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措施的依据。(9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云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力度,具体情况见下表:
年我国财政用于民生支出(部分)情况表(单位:亿元)
医疗卫生支出
社会保障障和就业支出
注:2007年一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由39373.2亿元増至103740亿元。(数据《中国财政统计年鉴》)
材料二&&
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489件,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6069件,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民生问題。当前,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财政增加民生支出的意义。你认为我国还应采取哪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14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中行使的职权(或职能)及其作用?(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等四校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联考文综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国家统计局如期发布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情况。据统计其中61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涨幅超过2%的城市有3个。房价上涨的范围由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向二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扩散。这说明全国房价调控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
材料二: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推出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下称“新国八条”),要求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其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合理引导住房需求;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新国八条”是如何解决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12分)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制定“新国八条” 以解决房价上涨过快问题的政治生活依据?(14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政治题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并催生新业态。据统计,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占60%,欧美占29%,相比之下,中国原创的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材料二: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也都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文化建设,改革文化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积极开避孕药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中国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和大繁荣。我们还要善于把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使福的文化再展辉煌。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有人认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文化的经济功能,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运用有关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6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和公民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责。(8分)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央 中国直面贸易摩擦
  19:36:40 来源: 商务周刊   
对外设厂是在考察中国自身经济结构后的明智选择。事实上,这也是日本在日美汽车贸易战中取得的可贵经验。二战结束初期,日本汽车生产量只有3.2万台,是同期美国汽车生产量的0.4%.而到1980年,日本汽车生产量达到了704万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当时美国的汽车在日本市场只占1%的份额,而日本汽车在美国却夺取了近1/3的市场。1990年代初期,美日的汽车贸易赤字已上升到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的3/4,也就是美国总贸易赤字的一半。
为了规避贸易摩擦,从1982年开始,日本采取了直接投资的政策,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三菱、富士重工等日本汽车公司相继在美国进行投资生产。日,日美达成汽车贸易协议,日本同意3年时间增加50%对美国汽车零部件的采购——相当于90亿美元,并于1998年以前在美国增加50万辆新车的生产。这意味着增加美国数千人的就业,也直接导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的下降,大大改善了两国紧张的经贸关系。
作为世界的加工工厂,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外资企业的增长。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6631.63亿美元,同比增长40.4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比重57.43%."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尽最大可能利用国际贸易规则。"金伯生说。
世界贸易格局的调整,每个国家都要付出代价——访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海闻不要指望出口产品到了高端就没有贸易摩擦了,那时对象会变成发达国家,较量会更激烈□实习记者 曾娜
《商务周刊》:此次纺织品贸易争端,是否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越来越对现有世界贸易格局产生威胁,中国和世界都将为之改变?
海闻:不是威胁,我认为,应该说中国对其他国家产生"挑战".中国的出现和崛起肯定会对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影响,世界各国面临如何适应这一新局面的问题。当然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这是正常的。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一个很重要的制造品生产大国,这不仅是对发达国家同行,也是对发展中国家同行的挑战。对于这种挑战带来的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在对外经贸活动中要更好地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来行事,也要学会照顾别国利益;二是其他国家需要做的,他们应该接受中国发展的事实,学会适应中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同类行业必然形成一种挑战。面对挑战,他们要么提高其竞争力,要么选择放弃,转向其他的行业发展。欧美的纺织业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会面临这种选择和调整。世界贸易格局的调整,每个国家都要付出代价。
《商务周刊》:中国要想真正发展自身的贸易实力,以后和欧美还会有其他不可避免的贸易冲突,那么中国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守住哪些底线?
海闻:这里没有绝对的概念,主要视具体的利益状况而定。比如,中国在加入WTO谈判时,就确定了几个行业必须守住,如金融、通讯等。这主要出于对国家利益及行业利益的综合考虑,觉得这几个行业暂时不能完全开放,但有个时间表,慢慢开放。从这次人民币汇率争端来讲,人民币目前绝对不能升值,这是原则,也是底线。但并不是说永远都绝对不能动。很多的原则和底线都是相对的,都是一个时机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则是国家利益。要考虑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如果会引起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乱的绝对不能做。美国也是这样的,政策的实行与否也主要会考虑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美国现在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有政治的压力。但假如美国真的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引起了他们老百姓普遍反感的话,美国肯定也会撤回去的。因此,所谓绝对和不绝对,最主要的是国家综合利益平衡的问题。
《商务周刊》:国家综合利益如何平衡,中国能从原先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借鉴什么呢?
海闻:在听取各个利益集团的意见之后,由政府进行分析判断。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有人认为不该升,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该升,中国也确实有部分利益集团需要升,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来判断升的利弊。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美国的行为,如果美国真的急了,说如果不升值就断绝贸易,这就需要衡量升值和与美国不进行贸易哪个损失更大。
中国的发展模式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相似,都是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只不过中国的规模更大。四小龙都是小经济体,再怎么出口也不会对美国造成很大威胁。而日本崛起过程中,确实对美国、欧洲带来压力和挑战,所以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大一些。面对美国的压力,日本的态度是顶得过就顶,顶不过就放。有些经验值得学,比如适当的妥协和开放;有些做法却不能学,比如日元的升值就不能仿效。
我们可以从日本、韩国借鉴的经验教训是:在贸易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协调地开放,不要等到矛盾积累多了,形成冲突,才在别人在强迫下开放。中国有一些理念需要变。重商主义的影响还很大,认为出口是好事,进口不是好事,这是不可取的。
《商务周刊》:WTO的主要原则是自由贸易,矛盾双方一向对此理解不同,自由贸易的原则在当年美日以及现在的美中摩擦中表现一样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海闻:自由贸易的原则大家都是赞成的,所以在摩擦中都指责对方没有实行自由贸易,这其中还有个均衡贸易的问题。日本早年对美国贸易顺差巨大,美国就说日本人不开放,政府干预。为此设定了一个VER(自愿出口限制)来限制从日本进口汽车。同时,美国通过联合其他发达国家的办法来压日元升值。现在中美之间的摩擦也是因为贸易的不平衡,美国同样指责中国政府操纵货币,要求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中国也认为美国实行保护主义,既对中国的产品实行不公平的反倾销,也对本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实行限制。
当年面对美国的压力,日元升了值,结果是日本经济出现了将近10年的滞胀,尽管日元升值并不是所有的原因,但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样,如果中国目前人民币要升值的话,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出口能力,并影响到宏观经济以及就业,对中国经济很不利,其负面影响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大。同时也会对美国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又反过来也会对中国不利。因此,我们必须顶住压力,保持汇率的稳定。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确实应该看到,我们离自由贸易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比美国的保护程度还是要高一些,我们现在还有开放的余地。假如到了真的完全开放的地步,美国再找借口逼也没用。
《商务周刊》:1990年代时日本扩大内需,房地产高速增长,导致了经济泡沫。中国是否应该扩大内需,减少目前的对外依存度?
海闻:日本是在日元升值后,出口不景气了才着手扩大内需。而中国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并不需要刻意扩大内需。再说,内需不是想扩大就扩大的,也需要有相应的购买力。当社会消费到了一定程度后,需求自然就可以上去。但一国在比较穷的时候,国内购买力比较低,需要努力生产和出口去赚外国人的钱。中国现在不是简单地减少进出口,减少对外依存度的问题,我们不应去限制进出口,而是应去掉一些原来刺激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措施,应该将这些措施取消后让其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此外,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也并不可怕,尤其现在中国的贸易主要为加工贸易,承担外国企业的外包项目,在进口原料再加工出口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赚取的是劳务费,表面看似乎进口依存度大,实际上创造的附加值并不大。
《商务周刊》:国际市场上很多国家指责中国产品价格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提高到一个美国人能接受、又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水平?如果中国的产品高端一些,贸易摩擦会小吗?
海闻:如果是正常的企业行为,那当然要提价,为什么不提?我们现在是有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如相互间不计成本的竞争、各级政府鼓励出口、以出口多少作为考核政绩的指标,政府还制定了出口的增长指标,要求整个外贸系统努力扩大出口,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残余。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自然会根据市场行情和成本来定价,也会根据市场状况来决定投资和生产。
目前,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应该急于求成,有些行业到了一定阶段自然就发展了。而贸易摩擦并不是只有出口低端才存在,到了高端,有可能摩擦更大。等出口飞机了,就不会有摩擦了吗?目前只有美国和欧盟出口飞机,他们之间的摩擦一点也不小。因此,不要指望出口产品到了高端就没有摩擦了。低端产品的贸易摩擦对象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而高端产品的贸易摩擦对象会变成发达国家,较量会更激烈。
《商务周刊》:1990年代日元的升值,导致了日本长时期的经济衰退,许多经济学家都说现在中国很像日本当年的困境,那么中国现在应如何选择呢?
海闻: 虽然中国和日本当年一样面对美国要求货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现在与日本仍有不同。第一,中国还有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空间,因为我们的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我们的资本项目还基本没有开放。目前,人民币确有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大量的贸易顺差、外商投资中的净流入资本、大量的投机货币(2004年达1000亿左右)。在中国的美元市场上,供给在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不断增加。如果在自由兑换的体系下,升值压力可反映真实的市场状况,但目前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这意味着外汇市场上另一半(需求)是被控制着的,卖美元是自由的而买美元受严格限制。这种情况下,美元当然跌,而人民币就自然有升值的压力,但这种扭曲的市场上的美元价格并不反映美元的真实汇率。如果说当年日本面临的升值压力确实反映了其市场状况的话,我们现在的升值压力则是在市场没有开放的情况下的压力,并不真正代表市场汇率,人民币是否高估还不一定。其二,日本当年是顶不住美国的压力,而我们现在是顶得住的。1980年代冷战阶段,日本仍然极端依赖美国市场,因此一旦美国真的不答应,日本将损失很大,但中国现在政治经济各种关系要比日本当时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强大。第三,日本当时并不知道升值后出现的严重后果,但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日本人当年的教训。
人民币一旦升值所带来的金融不稳定性以及对经济的损害,都是目前无法控制和估量的,因此我还坚持人民币不能升值的观点。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事也必须做。我认为至少有两件事可做:一、采取措施增加从美国进口,减少中美贸易顺差,以减少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借口。这种人为的进口增加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损失,但这种损失和花费是可控制和估量的。花个几百亿去买东西,哪怕买得确实亏本,也比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小得多。再退一步,实在不行就征税吧,只会影响我们部分产品的竞争力,只意味着贸易中的一部分价格上涨,不会影响其他产品;但一旦人民币升值,则所有的出口产品价格都将上涨,损失就更大。两害相比取其轻。二、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改革。人民币自由兑换成外币,即人们可以自由买卖美元,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早晚要做。一般来说,一国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时都会贬值,我们可以用实行自由兑换时的贬值压力来冲抵现在的升值压力,从而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因此,现在是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
·最新评论·
最新人气投票TOP 5
侧栏广告02中国和亚洲四小龙国家之间贸易有何互补性_百度知道
中国和亚洲四小龙国家之间贸易有何互补性
提问者采纳
 提及经济转型,就不得不提亚洲四小龙。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先后三次承接以美国、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成功使其自身产业结构递次向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从而步入或接近了发达经济的行列。其经济增长的速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但是,位于东亚的这几个小小半岛或岛屿,为什么在这个时期能够像希腊神话般迅速崛起?  “东亚奇迹”没有共同模式  众所周知,亚洲四小龙的地域面积都不大,人口稠密,经济底子较薄弱,自然资源也不丰富,科技也不十分发达。它们的经济腾飞在过程和手段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做法和经验。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但是,这并不能说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相同的。在政府干预经济上,香港开始是采取“自由经济”政策,而新加坡则早就非常重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干预。台湾和韩国虽然在政治体制、国家机器设置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重点等方面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另外,即便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新加坡的出口导向,主要倚重于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技术创新,香港则主要得益于金融发展与自由贸易,而台湾和韩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起了关键性作用,台湾通过引进外国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获得技术,韩国则着重购买成套技术设备,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改造、创新。  所以研究亚洲四小龙,人们最常用的是“香港模式”、“台湾模式”、“韩国模式”和“新加坡模式”,而没有“四小龙模式”这种笼统的提法。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匮乏、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城市型岛国。1965年刚刚建国时,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整个国民经济水平非常低。但在短短几十年里,经历多次经济转型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差不多每十年新加坡就要进行一次经济转型。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的经济密集型产业,8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一直到21世纪初发展为知识密集型产业。  新加坡转型成功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政府主导和引进利用外资。  政府干预经济是件非常微妙的事,如果干预恰到好处,则能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干预不到位或过头,则极有可能成为引起经济动荡的根源。新加坡政府干预经济的成功可归功于三点:第一,它采取的干预和调控方式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比如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时候,它一般会出台一系列税收、补贴政策,而不会以指令性规定直接干预。第二,对于国民相对公平的法律体制是新加坡经济模式的核心之一,也是政府的重要工作重心。政府非常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每个公民都有一个获取公平待遇的机会,在新加坡,凡满18周岁的公民只要踏入社会,政府就会提供一套舒适的公家住房。第三,新加坡政府的廉洁高效世界公认。据2009年透明国际调查结果,新加坡政府在廉洁程度上排世界第三。  外资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据了解,目前,有来自欧美日等地7000多家跨国企业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60%的投资者在新加坡设立了其区域总部。政府最新统计表明,在新加坡的GDP中,有42%由跨国公司创造。  引进外资,新加坡有自己一套做法。它有一个经济发展局,负责向全球推销新加坡,招商引资。还在美欧等世界各地常设招商引资机构,派驻“精英”,像间谍一样长年累月搜索思考各类信息,走访著名企业高层主管,说服投资者到新加坡投资。同时,它也非常注重修内功,引进外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基本条件。它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引资政策,并且在不同时期灵活调整政策,从而帮助本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新加坡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韩国模式  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升级,用了2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工业化历程,一跃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韩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经验可概括为三点。首先,大力推行企业集团化和品牌价值战略。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政府采取各种财政、信贷、贸易等优惠措施,扶持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减少了资本的分散性和不节约性,提高了资本集中度。新产品开发的技术优势加上成功的外观设计,使得韩国不少产品成为世界著名品牌。韩国也已从一个典型的廉价产品制造商转变为一个高端产品创造者。  其次,优先发展“战略产业”。年,韩国的产业政策倾向于重工业。确定了钢铁、纤维、汽车等十大战略产业,保证了产业结构从轻纺工业向重工业的顺利过渡;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韩国提出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进入21世纪,又把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韩国的重点发展产业,并出台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网络韩国21世纪”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半导体、液晶显示器、移动通信终端机已成为韩国的主力出口商品。韩国还计划在今后5年集中投资开发第四代移动通信、信息保护系统等核心技术,促使信息技术产业继续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动力。  纵观韩国产业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政府在特定阶段采取的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产业政策。  再次,技术创新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以技术进步为重点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推动了韩国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的提升。韩国技术创新经历了由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历程。经过多年发展,韩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韩国政府通过采取制定鼓励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支持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等创新要素的创新活动,并且由政府出面,资助、协调、解决创新主体力所不能及的难题。  台湾模式  台湾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在1952年至1960年之间,由殖民经济形态转为进口替代工业发展阶段,初步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第二次转型在1961年至1985年,重点是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形成外向型经济体系。第三次转型是从1986年以来,着力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建立更加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提出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主导的转型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  台湾经济转型的成功靠的是技术。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园、引进硅谷人才、风险投资及其优惠政策被称为台湾经济转型的“五驾马车”。这“五驾马车”拧成一股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经济转型。  成立于1973年的工研院,扮演的角色从技术引进、人才培育、信息提供、衍生公司、育成中心、技术服务与技术移转等过程,对于台湾中小企业的产业发展历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等风云人物都出自工研院,人称“台湾总经理制造机”。  1976年开始筹建的台湾新竹科技园于1980年正式成立,是台湾最著名的科技园之一,也是孕育台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促使台湾从一个低成本的制造中心成功转变成为全球创新经济的高附加值的制造中心。  除了重视本土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之外,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回来创业是台湾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新竹科技园规定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这一政策对激发科技人员尤其是台湾在海外的学子来园区创业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  在台湾的经济转型中,创投基金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早期台湾没有引导基金,很多产业无法发展;台湾相关部门拿出92亿元台币,撬动240亿元台币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去。  另外,台湾地区的创业投资业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起步,并于90年代蓬勃发展,得益于当局出台了税收激励政策。按照1983年出台的《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则》及相关税收政策,经核准设立的创业投资公司,除创业投资公司本身免征资本利得税之外,对投资创业投资公司满两年的股东,按所投资金额的20%抵免其个人或法人的所得税。所以这项优惠政策也被看成是推动台湾经济转型的“五驾马车”之一。  香港模式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在1970年以来,从玩具和成衣纺织加工贸易发家,促进整个经济的繁荣。香港地小人多,但巅峰时期外贸经济做得风生水起,外向经济积累的财富数额惊人,成就一批资本大鳄如李嘉诚、霍英东的崛起。1983年起,港英政府启动联系汇率制度,并为高度自由的市场体系提供相对清廉的政府服务,引发国际资本纷纷入港,成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期,香港加工制造业开始应内地改革开放的东风向内地迁移,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一时间造就了南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很多地方一直在模仿香港模式,但是多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没有办法克隆香港高度开放的自由市场、完善金融机制、最小政府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法制、廉政、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杰出表现。香港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经过百年发展和完善,才形成了现在的自由开放型模式。  香港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进出口的商品货物不设关税;对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形成不加干预;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既不出台扶持政策也不对企业生产决策施加任何干涉,企业拥有完全自主权。  香港的自由贸易主义吸引和积聚了大量来自东西方商人的资金和人才。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形成了以本产品出口为支柱的工贸一体化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香港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的机构及媒体很多,除官方公布的及各种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外,还可以通过半官方机构、世界各地驻港机构、工商团体、银行、商业服务机构、公共网络等获得。这些信息量大而且全面客观的信息机构,保证了香港个人和企业能够及时、准确、迅速而又低廉地获得市场信息。  香港与其它四小龙成员最大的区别就是奉行政府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香港公有经济微不足道,香港当局历来避免对自由经济的过多介入,但鉴于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需要,在整体经济运转方面逐渐增强了指导性功能。一方面,通过增设有关的官方部门和兴办一批半官方机构,不断扩大非官方工商团体和私人企业之间的联系,协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力度,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各种服务和提出一些计划性建议间接地扶助和影响产业发展。  崛起与儒家文化无关  上世纪70年代欧美经济不景气,而亚洲四小龙却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东亚奇迹”。于是一些推崇儒家文化的人开始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追根溯源,并得出了儒家文化成就四小龙崛起的结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内地和越南朝鲜没有同期崛起?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都在近代有过一定程度的被殖民历史,它们的儒家文化还是我们理解的儒家文化吗?它们的文化中欧美文化渗透了多少?  先说香港文化,香港的繁荣得益于殖民地统治下自由贸易港的地位,以及从制度到文化的全面英美化。香港文化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综合体,有本土的华南文化,更有菲律宾文化、英美文化、日本文化、台湾及韩国文化,所以与其说香港文化是儒家文化,不如说是各种中西文化的嫁接和融合。  再说台湾文化。台湾的文化也非单一儒家文化,其原住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南洋文化的基础不容忽视。历史上台湾又受荷兰殖民文化、日本殖民文化和美国占领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西方的管理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韩国文化与儒家文化根源很深,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日殖民统治和美国占领后,韩国文化已经走向多元化。韩国西江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副教授李旭渊总结称,拌饭是韩国文化的象征。韩国文化就是拌饭的文化,就是把很多东西掺合在一起形成的文化。  至于说英语、全盘接受英国法律的新加坡,就更难说是儒家文化一统天下了。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是多种文化的拼凑和融合,不能说与儒家文化完全无关,但也没有得到科学论证的必然联系。儒家文化成就四小龙之说难逃牵强附会之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亚洲四小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年的亚洲四小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