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态化贵金属发展中的问题题

浅谈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浅谈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广元:全域生态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统筹城乡
猕猴桃产业群之一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园区(广元日报/记者 莫东鸣 摄)
  13日,“十一”长假之后的第一个周末,广元天气已经开始转凉,利州区龙潭乡的农家乐却依然火爆,该乡居民李兴的家也开着农家乐。
  见到李兴时,他刚收拾完碗筷,一边说起当天不菲的收入,一边兴奋不已地说自己已经和城里人一样了,“不仅是居民户口,社保医保都和城里人一样。”
  这源于龙潭乡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统筹城乡的一次创新。
  广元地处秦巴山区连片贫困核心带,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深谙“新型城镇化绝非盖高楼那么简单,城市化绝非仅是土地的城市化”这一道理。在农村广泛推进“产村一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镇)。
  截至去年底,我市城镇化率已达到36.42%,城镇化建设功不可没。
  因势利导 旅游集镇,沿江集镇,悄然兴起在广元大地
  剑门关镇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所在地,这里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走在剑门关镇的街上,除了一排排古香古色的房屋之外,各种与旅游有关的门面一家挨着一家,旅游景点的气息果然不一般。
  目前,我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达14个,位列四川省第二,全国第五。而正是这样一批旅游景点的所在构成了我市一批文化旅游乡(镇),有些乡(镇)甚至已经连片成群。
  文化旅游乡(镇),是我省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着全省“四化”建设加快步伐。据悉,我省旅游系统已启动了以广元沙州镇等为代表的31个崭新的文化旅游乡(镇)的规划建设。
  沿江沿河的乡(镇)又是广元乡(镇)的一大特色。由于这些乡(镇)土地肥沃,河谷土地相对集中,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一般都算得上周围的大乡(镇)。嘉陵江曾是水陆联运出川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有名的嘉陵江边城镇就有现朝天区大滩镇、广元市城区、昭化区昭化镇、昭化区红岩镇、剑阁县江口镇、昭化区虎跳镇。如今,这一带不少老人对拉纤还记忆犹新,无一例外有了水运的烙印。
  “到了昭化,不想爹妈。”便是当年水运发达之时,我市昭化区昭化镇真实的写照。
  由于地理因素,我市大小城镇均被贴上了统一的标签“山区”。但嘉陵江、白龙江、青竹江、东河这几大水系串起来的70多个乡(镇)大多有了适合自己的产业,产村一体发展,并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不少市民反映,对出租车司机拒载...
“上海话·上海情”2013沪语...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首次尝试开放鲜...
强冷空气将于今天下半夜影响上海...
今日图片:上海话·上海情
明天是重阳节,你还记得这个传统...
随着一个个高难度动作的完...
今天上午,全国36个城市...
||||||||||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报系成员:||||
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C)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做民调 赢大奖”转盘抽奖
科沃斯地宝、交通卡、面包机、数码礼包、象印保温瓶等百份奖品等你拿
去试试手气
您已投过票
“做民调 赢大奖”转盘抽奖
科沃斯地宝、交通卡、面包机、数码礼包、象印保温瓶等百份奖品等你拿
去试试手气
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没有账号?&&&&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_休闲阅读-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原作者:陈晓莉)摘 要: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多层面的工作实践和多维度的理论探索。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正是其中不可不为的工作。关键词:城乡统筹;文化生态;重庆?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为其支撑。思考、研究文化生态的现状和问题,有利于对症施治,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生态,推动城乡统筹试点更好更顺利地进行。??一、统筹城乡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生态??人不但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类不仅生活在一个自然空间,也生活在一个人文空间。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的制约,也离不开文化生态的影响。所谓文化生态,指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现实存在状态。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分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精神文化生态三个层面。良好的文化生态应当是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包容、和谐协调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机体,以确保社会平稳进步。一旦要素发展失调,文化生态失衡,则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对于三十年来的其它数次改革力度更大:并非单纯追求GDP增长,而是强调和谐平衡发展,不仅需要大刀阔斧发展经济,还需要改革观念、创新制度、完善秩序,需要建设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如联合国1986年制订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所言:“没有一项名副其实的发展项目能无视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有关人群的需要、追求和价值。”文化生态状况直接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乃至成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能不对现实的文化生态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现状及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旨在将城乡通盘谋划,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解决问题,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强调城市优先发展,致使制度设定厚城市薄农村、财政支出重城市轻农村、福利分配多市民少农民,以致今天无论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现实文化生态与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下面以重庆为例,加以佐证。?(一)物质文化生态――城乡发展失调明显?重庆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直辖市,虽然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变,为城乡统筹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城乡物质文化生态失调、城乡统筹基础平衡性差的问题却明显存在。?1.生产方式工农反差强烈。伴随直辖十年来快速前进的步伐,重庆工业生产方式快速进步,现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为发展构筑了扎实的平台,而农业生产方式却进步缓慢,至今仍以家庭经营为主,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少,市场导向差,由此造成其效益迥异:2007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一二产业人均创增加值之比为1:8,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迟滞了重庆的健康发展。?2.生活方式城乡差异明显。在不同生产方式的影响下,2007年重庆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巨大的收入差距必然导致城乡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距,市民生活总体小康,而农民普遍只解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生活档次较低,生活质量较差。如此,市民不断提高的消费质量和消费需求不断激励生产进步、经济发展,而农民消费的低标准、低要求则使庞大的农村未能形成相应的消费市场,无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3.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差异明显。直辖十年来,重庆城区的道路、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贸和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且不说商贸和休闲娱乐等设施严重缺失,学校校舍危房多(中小学现存危房约77.9万平方米[1])、群众就医难(2006年重庆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仅40%)、通讯难(据笔者调查,开县白泉乡6个村1个居委会,只有4个村通程控电话,有3个村通移动通讯)、行路难(截至2007年底,重庆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仅为71.8%,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则为27.9%)都是现实,饮水也有安全隐患(全市现有水库2796座,目前病险水库1314座,涉及饮水不安全人口约1000万[2])。如此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影响农民生活,而且影响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二)制度文化生态――城乡保障失衡严重?一是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代,影响至今。虽然重庆从1994年起就以条件准入方式实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2003年开始以“重庆市居民户口”取代“农业、非农业户口”,并出台有条件的户口迁移政策,但一般农民难以迈进城市的门槛:除“年老投靠子女、年幼投靠父母、夫妻投靠”者外,入户主城,不仅要有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还必须购买人均建面30平方米以上商品房且有大专以上学历。就购房而言,2007年前10个月主城商品房成交均价为3028元,人均年收入3509元的农民只能望房兴叹;就人口素质而言,2006年末全市农业从业人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0.2%。由此,城乡社会主体不能相互自由流动,农民难以与市民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就业制度城乡割裂。尽管2003年重庆就提出了对农民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原则,但农民就业事实上仍被歧视:一是岗位限制:农民一般只能寻觅到那些技术含量低、市民少有问津的“苦累脏毒险”的职业和岗位;二是待遇歧视: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常常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三是权益歧视:在事故面前,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常常同工不同权、同命不同价。这些无疑削减了城乡居民待遇及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三是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一。直辖以来,重庆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但到目前为止,城乡差别甚大: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从2008年4月1日起,主城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三个经济区域的市民最低生活标准分别为3120元/年?人、2760元/年?人、2520元/年?人,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分别为1600元/年?人、1400元/年?人、1200元/年?人[3];失业保障方面,《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已于日起施行,农民因不存在绝对的失业而无法享受;养老保障方面,城镇职工、农民工和“农转非”人员年老后有退休金或基本养老保险,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虽已试点多年,但并无统一制度,更无财政投入,相当于农民自身储蓄养老;医保方面,虽然新农合已覆盖除渝中区外的39个区县,参合率76.88%[4],且日将上调新农合补偿标准,但相对于城镇人员其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难防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精神文化生态――城乡情况失调突出?虽然直辖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在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文明观念的培育、思维方式的引导上作了大量努力,但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问题的长期积淀,仍然导致精神文化生态失衡失调。主要表现在:(原作者:陈晓莉)?1.文化素质城乡居民高下明显。虽然重庆2007年底已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上升为8.4年,但是,由于教育经费向城镇倾斜,农村义务教育相对供给不足且质量不高,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市低2.2年[5],教学质量也远差于城市。受教育情况的差异直接带来文化素质的差异,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谋生和经济收入,影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2.文明素养城乡居民反差强烈。直辖以来,随着“塑重庆形象,做文明市民”、“千万市民文明行动”等活动的开展,重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农村的情况却不如人意,据重庆市文明办调查,社会各界对当前重庆农村文明风气认为一般的37%,认为世风日下的13%,两者之和为50%,这势必影响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制约农村、农业的进步发展。?3.思维方式城乡居民差别巨大。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重庆农民比较传统、保守、狭隘、短视,缺乏公民主体意识和法制观念,与相对见多识广、开放活跃的市民比较,农民普遍存在的对土地的依赖心理、或多或少的“等、靠、要”情结、“小富即安”的求稳心态、淡薄的市场意识以及过分高置的宗族观念使其难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难以产生鹏程大志,难以成就恢弘大业。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城乡居民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和行动上的距离,加上长期二元结构对市民的呵护,城乡居民的心理阻隔挥之不去,市民中存在歧视、排斥进城农民的不良心态,无疑对“三农”发展又蒙上一层心理阴影。??三、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建设对策??(一)发展经济,整合资源,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态?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中面临的物质文化生态失衡,主要是长期的二元结构导致农业、农村、农民相对于工业、城市、市民而言过弱过贫,要改善文化生态使之趋于健康,必须加大“三农”发展力度,弥补历史欠账,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别。?第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生产方式上加强农业与工业的联系。统筹城乡发展不是不要农业,而是力求工业农业协调发展。振兴相对落后的农业使之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推动其向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生产标准化迈进,切实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切实引导农民增收,在生活方式上减少农民与市民的差距。无论是就全国而言还是就重庆而言,人多地少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资源总量不能改变,增加农民收入,除需发展现代农业,还需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转向城镇或外地,亦可就地就近转向非农产业。如此,农民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步走向健康走向科学。?第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生产生活条件上缩短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统筹城乡发展,在当前还应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环保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学校、文化站馆、医疗院所等文化卫生设施建设,完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满足农民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提高基础设施的公众共享程度,缩小农村与城市生产生活条件的距离。?(二)革故鼎新,平等权利,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文化生态?单纯的贫富分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富分化结构化与制度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就是要给生态系统内各社会主体提供公平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这显然非物质层面“单兵突击”所能解决,更需要破除城乡之间的各种排斥性体制,实施统一协调的制度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大致平等的竞争环境。?第一,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城乡隔离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改变现状必须消除城乡户籍壁垒。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实施城乡一元化管理,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以职业确定身份,最终实现以身份证取代属地管理,实现城乡居民自由流动,这样才能确保文化生态系统内各社会主体的开放性与公平性,才能促进文化生态在动态中保持协调平衡。?第二,改革就业制度,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化。要实现城乡人口在权利和机会上的真正平等,就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一是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根据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二是实施平等的权益保障。城乡居民应平等享受签订劳动合同、确保人身安全、参与民主政治等权利;三是保证平等的福利待遇。进城农民应与城市员工同工同时、同工同酬。?第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公平化。《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当前,我国城镇社保体系已基本建立,而农村的社保工作虽已起步却有待完善,还需逐步增加社保品种,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不断加大社会救济救助力度,逐步提高农民的社保水平,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这样才能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城乡居民的社会地位真正平等。?(三)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文化生态?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堆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6]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不能停留于物质基础的发展和政策制度的改良,必须有作为生态主体的人的观念、意识的快步跟进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第一,市民树立开放观念,积极接纳进城农民。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以争取更大进步,而开放不仅对外需要,内部也需要;不仅是政府的要务,也是公民的责任;不仅要喊在口中,更要扎根在观念中、落实在行动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市外、国外转移的毕竟不多,更多的是就地就近转移,这就需要当地市民的包容接纳。市民应主动清除对农民的歧视性、排斥性观念和做法,尊重农民,关爱农民,增强农民的归属感,否则进城农民便会陷入生活的孤岛困境,城乡统筹便会成为一句空话。?第二,农民增强现代意识,主动融入时代潮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还需要来自农民的努力,需要农民告别传统走向现代――增强拼闯意识,勇闯天下,敢于拼搏,做自尊自信的劳动者;增强市场意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增强文明意识,破除陋习,讲究公德,做受人尊敬的文明人;增强法治意识,有法必依,有权必维,做法治社会的守法公民;增强自主意识,勇于创业,锐意发展,做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第三,政府加大教育力度,切实提升民众素质。民众是否广泛参与以及参与的质量事关城乡统筹的成败,因此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文化生态需要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力求参与者有尽可能高的综合素质,而这离不开政府的教育引导。一是强化基础教育,提高民众尤其是占民众大多数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和受教育质量,奠定其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民众尤其是面临转移的农民的业务技能,增强其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三是进行思想引导,激发人们尤其是处于困顿窘境的农民穷则思变的自觉性、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变外源推动为内源推动,增强其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参考文献:??[1]彭智勇.2006年重庆市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及2007年对策?[A].重庆蓝皮书?[C].重庆出版社,.??[2]重庆病险水库五年将全部销号?[N].重庆青年报,.??[3]我市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失业保险金、计生奖励扶助标准?[N].重庆日报,.??[4]刘大权.2007年重庆市社会保障形势与2008年预测?[A].重庆蓝皮书?[C].重庆出版社,.??[5]2012年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化?[N].重庆日报,.??[6]?[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责任编辑:金华宝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休闲阅读好评休闲阅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 解决土地问题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率由%上升到%。目前,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造成的“城市病”,表明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土地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任务。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 “十二五”时期重要建设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率由%上升到%。目前,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造成的“城市病”,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各地不断出现的过度拆村并镇、农民“被上楼”等现象,表明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土地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第一,城镇化建设被GDP主导,畸形发展。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城市发展未设定边界,以“摊大饼”方式盲目扩张,使土地非农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圈占土地、以地生财,浪费土地资源;过于向城市倾斜、缺乏对农村城镇建设长期战略,偏离城乡统筹发展轨道。
第二,法制建设滞后,违法建设突出。我国实行世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但实践中法制建设滞后,有法不依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有效法律约束。地方城镇政府一度成为土地违法主体。
第三,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主要坐落在农业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区域,造成大量高产粮区农用土地丧失。照此发展,我国优质耕地分布与未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在空间上将高度重合,保护耕地形势相当严峻。
第四,城乡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事件时有发生。由于中国征地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在撤并村庄等过程中,经常出现滥用征地权剥夺农民利益现象,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及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土地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乡绿地不断被侵占。在GDP主导下,城市化建设侵占保护区和湿地等生态建设用地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任务。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如下:
第一,转变城市化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改变GDP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摊大饼”式城市扩张模式、重城市轻乡村城镇发展战略,真正落实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加快城镇化发展同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耕地资源紧密结合,重视乡村城镇建设,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第二,加快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增强执法力度。加快《土地管理法》修订及有关配套法规制订和修订,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有效保障依法行政;完善国土规划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体系,将规划管理体制法制化;强化城市在开发、土地征用和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专项立法;加强对土地市场立法管理。
第三,实施更严格耕地保护措施,阻止对优质耕地进一步侵占,建立更为具体和完善的耕地保护机制。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自然环境保护立法,健全和完善农地保护机制;层层落实耕地保护政府责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占用耕地要实行先补后占。
第四,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政策方向,防止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现象蔓延。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
第五,防治并举,促进城镇土地生态良性化。加强包括科学规划布局各类用地和整治环境等在内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协调配置居民点、农田、林地、草场、水系等用地,逐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土地生态空间格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切实保护和合理配置各类重要生态用地。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城乡科学发展年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