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智能化的jawbone up3

您现在的位置:
Jawbone获得3亿美元融资 全部来自BlackRockYesky天极新闻 20:09
  【Yesky新闻频道消息】 今年年初,运动手环品牌Jawbone与BlackRock正在商议投资事宜,而且当时谷歌也有收购Jawbone的意向。据悉,日前Jawbone与American Express达成合作,在下代Up4手环中加入支付功能。近日,据报道称,Jawbone已经完成了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此轮融资全部来自BlackRock。
Jawbone获得3亿美元融资 全部来自BlackRock
  Jawbone CEO Rahman称其拥有市面上最先进的追踪技术,而Up3和Up4都将配备包括心率、水化水平、体表和环境温度的传感器,可与Jawbone的Smart Coach配合使用。
  4月20日起,Up3手环将开卖,价格为179美元。
  Rahma认为,与Apple Watch这种设备不同的是,手环功能更加集中,而未来他希望收集到的数据能够被智能化处理,进而更方便用户理解。比如与Nest的温度调节器结合,调节最舒适的温度。
  目前Jawbone有自己的网上商城,一系列动作后,它与苹果的关系也由原先的合作伙伴,转化成了竞争对手。
  至今Jawbone共获得4亿美元的融资。此前投资者名单很长,有Andreessen Horowitz、J.P. Morgan的Digital Growth Fund、Kleiner Perkins、Khosla Ventures和 Sequoia Capital。
  2011 年中期 Jawbone 的估值已经有 15 亿了,2013年9月有消息称它在进行一轮1亿美元的债务融资;2014 年完成新一轮2.5亿美元融资,估值提高至 33 亿美元。2015 年,先在 上借三星发布会环节大出风头,随后又上线了自己的智能硬件在线商城。
  Jawbone董事会成员包括VC Ben Horowitz、设计师Yves Béhar(设计了Jawbone的)以及Yahoo的CEO Marissa Mayer。
(作者:熊嫒责任编辑:熊嫒)
IT新闻微信公众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新鲜资讯
使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
大家都在看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今天的科技新闻
扫一扫 加关注当天的新鲜热辣资讯都在这里!
微软正式发布了数字故事分享应用Office Sway,Win10用户已…
刚从1号店离职的于刚以董事长身份重掌壹药网,原壹药网CEO陈华8月6日…
天猫召开服饰战略合作伙伴发布会,与全球160多个服饰品牌合作,将推潜客…
平安集团旗下万里通与平安付将合并成立一家新母体公司,而近日平安支付高层…
小天鹅A发布上半年财报,营收61.02亿元,净利4.31亿元。表示将进…
微软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送 Windows 10,数据显示全球每秒有1…
在Win10中,Bing搜索与系统深度结合,加之Cortana,Bin…
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公布了2015年第二季…
微软在今天宣布旗舰级生产力应用Office Mobile套件正式登陆W…
不久前微软Edge团队收到谷歌Chrome团队的祝贺蛋糕,不过这两大浏…
为吸引更多企业客户,微软现在为企业客户提供为期90天的Win10企业版…
此前有报道预测Windows 10 发布时网络会出现拥堵状况,但结果显…
不久前,微软Windows Phone企划管理部企业副总裁 Joe B…
一些国外网友称他们的盗版 Windows7/8系统已成功升级了 Win…
虽然 Windows 10 在发布后赢得了大多数媒体与公众的一致好评,…
每日IT极热
document.write("");在这个智能化理念大行其道的时代,数码产品是与我们最紧密的智能产品,比如电脑、手机、耳机甚至是音箱。这些数码产品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电脑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扩展了娱乐的范畴;手机让我们将工作、社交以及娱乐一手掌握;耳机既在噪音中传递自己的声音,又保护自己的隐私;音箱将电话会议双方的声音清晰、稳定地传递给对方……因此,如何能更好地使智能产品服务于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作为智能化数码产品中的领军品牌,Jawbone旗下的多款蓝牙耳机和便携式音箱,都拥有众多的用户。不过,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设置,以满足我们对Jawbone设备的个性化需求,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实践。为了更好的帮助用户,Jawbone打造了业界领先的MyTALK联机平台。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针对Jawbone设备的iTunes,把MyTALK上面的应用安装到电脑,连好Jawbone设备就能对其进行个性化设置。无论是ERA、ICON HD、Big JAMBOX还是JAMBOX,通过MyTALK,我们就能与Jawbone设备“心有灵犀”。
步骤1:注册MyTALK
登录,点击“立即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及注册邮箱后,MyTALK会发送验证邮件到注册邮箱,我们确认验证邮件后,即可拥有自己的MyTALK账号。如下图所示:
步骤2:下载并更新Jawbone驱动
完成注册MyTALK个人账户后,登录MyTALK平台,就会自动转入Jawbone驱动下载的页面。如下图所示,首先页面提示“DOWNLOAD”, 点击“DOWNLOAD NOW”下载“Jawbone_Updater”程序文件;然后页面提示“INSTALL”,安装程序文件到电脑;最后页面提示“FINISHED”,我们将Jawbone设备通过USB连接线与电脑相连,即可完成安装。
步骤三:自定义Jawbone设备
当下面的页面出现后,我们便可开始自定义Jawbone的设备。通过 AudioAppsTM,能设置Jawbone设备的电池电量和来电者ID等个性化信息;通过DailAppsTM,则能自定义Jawbone上的通话按钮、设置收听邮件或对话以及发送文字短信;通过MobileAppsTM,可随时收听手机电池电量以及日历提醒。
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实例来看看如何使自己的Jawbone智能化。
一、设置服务语言
Jawbone默认服务语言为英语,身为外企精英的你,可以马上使用。同时,MyTALK还另外提供六种不同语言供用户选择,如果你不懂英文,有普通话或者广东话亲切提示手机电量剩余。而如果你想挑战其他语种,还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日语四种服务语言。
选择我们自己需要的服务语言,点击图标右下角的“选择”,然后再点击左上角绿色图标SYNC下载并安装。安装时,页面会弹出红色计时窗口,安装完成后则转换为绿色窗口,点击红色按钮完成。如下图所示,只需点击五下鼠标,即可完成普通话的安装。
二、设置语音播报功能
Jawbone智能化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语音播报来电者号码。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很快完成这一功能的设置。登陆MyTALK平台,在页面的左侧找到呼叫人ID设置,编辑常用联系人或导入Google通讯录;编辑完呼叫者ID,点击页面左侧的高级设置,把语音通知、呼叫者ID等功能打开,从而实现语音播报功能。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置重要信息的声音,比如性感的、沉稳的或是亲切的语音播报来电号码。
此外,通过MyTALK平台,我们可以快速访问最喜爱或最频繁拨打的号码,也可以用“摇一摇”、“敲一敲”这些自然动作控制耳机的开关机、配对及接听电话(如下如所示)……更多人性化的MyTALK功能,还是最好由自己亲自挖掘并体验。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6:29
众所周知,谷歌是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如今可能还要加上一个苹果。谷歌的崛起是依托互联网的创新,而苹果的庞大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模式转移。而微软是传统PC时代的霸主。当然,现在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毕竟谷歌也有自己的Android系统,而微软也开发了自己的Surface平板包括市场揣测的Surface手机等等。传统和移动端的打通基本已经是无缝连接了,因此三家的竞争也更加全面和相互渗透了。
我们看到谷歌其实一直是在针对着微软的一些特点在布局,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微软在企业级市场的优势非常明显,而谷歌也想渗透到这个市场。近日,我们看到,谷歌欲扩大西雅图分部规模,而西雅图恰恰是微软所在。谷歌目前已经在西雅图地区拥有约1000名员工,该公司准备将柯克兰的园区扩大一倍。新园区距离微软总部只有几公里的距离,员工总数超过600人,他们参与了Google+、谷歌地图和Chrome浏览器等产品的开发。
显然,谷歌如此近距离地接近微软,也是能够强势竞争,相互渗透吧?当然,如果这样简单地认为那么也过于平淡了。其实这种技术的渗透不会轻易进行,相反笔者倒是觉得两大巨头的近距离守望恰好可以互相借鉴,齐头发展。距离近了,相互之间的优势也更加明了,更主要的是彼此之间的学习才是关键,当领域都已经非常模糊和胶着的时候,谁更能掌握市场的需求才是王道。
众所周知,近日,谷歌宣布Chrome业务主管桑达尔·皮采(Sundar Pichai)将接替“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Andy
Rubin),主管Android业务。外界猜测谷歌会对旗下Chrome
OS和Android两大操作系统进行整合,与微软Windows争夺全球最大主流操作系统的宝座。对此,笔者观察,即使谷歌融合两大系统也难以对微软造成实质压力。
其一、Chrome
OS曾被认为是对抗微软视窗系统的一次最大尝试,但效果甚微,可以说基本没有对微软构成什么威胁。诚然Android非常成功,帮助谷歌也获得了非常大的移动市场份额,但是移动端和传统端的紧密衔接并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何谷歌当初要推Chrome
OS的原因之一吧?
其二、Chrome OS和Android的衔接容易吗?毕竟是截然不同的理念,融合需要很长的过程。而且,如今的Chrome
OS或许仅仅是Chrome浏览器。虽然未来的市场或许会存在着很多的变数,包括系统的作用更多地浓缩在后台,但即使如此,前后的衔接也非常重要,谷歌的优势是在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方面有Android的潜在利好,当然这也是相对移动端的衔接而言。微软在这方面是通过Windows
Phone来衔接,更主要的是微软Windows8已经打通了二者的通道,这一点在以后的发展中或许会逐渐显现成效。
其三、微软在企业市场的优势更强。尤其是在Windows8时代,微软不断地尝试改变,给企业用户带来更多的需求满足。Windows
8充分考虑到了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的兼容性。目前,在任何一个平台上的Windows 8都有着全部的功能。这也是当初微软不惜把原有的Windows
Phone舍弃的原因所在。在Windows 8下,用户具备了极高的移动性,其中的Windows to
Go功能可以让企业用户,在出现环境改变时,对工作的影响降到几乎为零。Windows To
Go可以让用户把Windows8存储在USB盘中,并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版Windows 8。在安全性上也有了很大提升。
唯一的短板是微软目前在移动端的影响力还远不如苹果和谷歌那么强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微软和诺基亚联手,在移动端不断发力,也借助三星、HTC等厂商的努力在移动市场上营造了一种WP8的氛围,但还远远不够。当然,谷歌的创新也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在移动端的成功会帮助谷歌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用户习惯的掌控。如果谷歌开始Chrome
OS和Android的融合,那么对整个操作系统的环境来说也是一次大的促进。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9:06
从谷歌到苹果都在琢磨推智能手表,而索尼和三星也是如此,一些厂商其实已经有产品上市了。那么智能表会成为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吗?笔者认为不会。尤其是对苹果而言,智能表不是苹果的下一个iPhone,也不会成为一个新摇钱树,如果苹果认为iWatch是一个新的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高利润领域的话,那么未来或许会很失望。
iWatch不会创造奇迹
为什么这么说?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苹果成功的几个阶段的代表产品是什么。撇开PC不说,毕竟Mac已经离我们有点遥远了。其实苹果真正进入时尚消费者市场还是应该从iPod开始,当初市场上MP3已经流行起来了,但是苹果以一种颠覆性的音质和外形设计,尤其是硬盘式的容量,彻底开辟了一个音频播放器的新时代,并渐渐地埋葬了索尼的Walkman以及后续的一些音频产品。只是后来MP3彻底地街机化之后,大量低端产品涌现,随着技术进步带来更多的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跟进,MP3渐渐沦落了。
随后苹果开始进入到智能手机市场,iPhone的横空出世彻底点燃了智能手机的火爆,包括后来的iPad也是如此。苹果不是最先尝鲜者,但是依托本身设计的独特性和可观瞻性更强,带来一种时尚的潮流萌动,从此后引领了潮流。不过现在有点江河日下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同质产品出现,并且性价比也不弱。苹果iPhone和iPad却难以制造出更让人惊艳的产品了。起码目前没有。
苹果希望在一个新的领域引领另一种潮流,智能电视市场曾被当作是苹果最大的下一个可能战场,但是iTV迟迟不能露面。如今iWatch渐渐浮出水面。或许iWatch的技术含量和产业链相对更容易一些,因此苹果推出的时间能够更提前。但是这个市场能否成为一个新的高利润区却并非如此。因为iWatch并非一种非缺不可的东西。仅仅是一个附属品罢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或许还不如谷歌眼镜。
iWatch能成摇钱树?
据说,苹果组建了一个大约100人的团队从事智能手表的开发。除了看时间外,这款手表还有可能充当iPhone配件,用户可以不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就可接打电话或查看地图。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信息显示,苹果自2001年以来已经申请了至少79项包含“手腕”(wrist)这个词的专利,其中一项还配有柔性屏幕,并由动能装置供电。
分析师看好苹果在这个市场能赚的更高的利润是因为,传统手表的毛利率高达60%。如果苹果能立足,并且诱惑消费者从传统手表中转移过来,那么自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但是传统手表市场的人们佩戴手表的目的是什么?尊贵?实用?时间?还是身份象征?科技貌似不是直接的诱因。苹果凭什么能诱惑到消费者?有分析师甚至预言iWatch有可能在6个月内卖出5000万块,并且是毛利为50%,这样的自我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分析师这样的高瞻远瞩是不是也太超前了,盲目崇拜也是一种自大,甚至让人怀疑分析师是不是买了苹果的股票?苹果iPhone的成功让分析师都头脑发胀了。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表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智能手机相连,从而显示来电,或是预览电子邮件和短信。可见这是一个附庸,不是独立存在的,仅仅可以看成是一个略好玩的配件罢了。凭什么可以给苹果带来千万块的销量?或许,智能手表的创意很好,但是功能却非常匮乏。人们通过它可查看信息,但没法回复;需要与智能手机或其它移动设备通过蓝牙连接使用。不是独立的存在,附庸在别的产品上,又怎么可以走得更远?
目前涉足到智能表领域的一线厂商也不少。苹果和谷歌目前都在开发智能手表,坊间有传闻称,三星也极有可能在开发这种智能产品。索尼已经制造了售价130美元的SmartWatch,后者可以和安卓智能手机配合使用,拥有展示文本、邮件、社交媒体更新的功能,并且能够让用户知道来电者的身份。厂商扎堆,有枣没枣打三竿?智能穿戴式市场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9:18
市场早就传闻微软可能要推出自己的Surface手机了,早在Surface平板出现的时候,就开始传闻了。当时记得诺基亚表态称微软不会推出自己的Surface,不过到了如今诺基亚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也就是说微软极有可能会推出自己的Surface手机。诺基亚也开始为自己未来的前景担忧了。不过把自身崛起不利的罪责直接推脱到微软可能推出的Surface手机身上,显然还是对自己的Windows Phone8手机信心不足。
虽然Lumia系列手机出笼之后让诺基亚曾经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曙光,不过当Lumia系列手机不断推向市场时,诺基亚也发现目前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不仅仅是苹果iPhone系列,更大的对手还是来自三星Galaxy系列手机和终端产品的倾轧,貌似这才是致命的。此外就是新兴手机厂商的崛起,比如中国制造商的崛起对诺基亚在中低端市场的蚕食更加严重。
笔者观察即使微软推出自己的Surface手机也不应该是诺基亚为自身市场表现不利开脱的理由,毕竟即使微软推出了自己的Surface手机仅仅是投石问路,也是对目前构建在Windows Phone8系统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不满。当初微软之所以推出Surface平板也是对PC厂商构建在自己系统下的平板难以和苹果抗衡,甚至和Android平板的大面积开花无法竞争的一个被迫选择。
如果有一天微软推出了Surface手机也是如此的一种被迫。如果构建在Windows Phone8系统下的移动终端很优势,微软又如何会涉足到这个领域?此外,微软此前也有涉猎硬件市场的先例,从播放器到鼠标键盘,再到游戏机等等都是一种尝试。如今也推出自己的Surface平板。下一步会是智能手机终端也无可厚非。
诺基亚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称,“微软可能会减少对Windows Phone系统的投入,或者完全地放弃这一系统。”“微软单独就操作系统业务作出的决定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微软减少对操作系统的投入或者停止这一业务,我们的智能手机战略将会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
其实对此担忧大可不必,微软目前对移动产业链的发展是势在必得,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微软不可能开倒车。既然已经推出Windows8系统的最大改变就是来自移动端的融合,那么微软为何要关闭自己的Windows Phone系统?事实上笔者更看好微软对此系统的后续延伸和技术拓展。
诺基亚难以东山再起的很大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近日,高盛有分析师下调了诺基亚智能手机销售预期,并指出诺基亚正面临三星和苹果的激烈竞争。分析师认为,Lumia 720和Lumia 520的推出意味着诺基亚将销售低价Windows Phone手机,但这两款手机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异。诺基亚仍缺乏能挑战三星和苹果的旗舰级产品。虽然Lumia 920被寄予厚望,不过在抗衡的过程中还是处于劣势。
中国市场曾经是诺基亚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不过在这个市场诺基亚早已如昨日黄花了。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stic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三星在华售出3006万部智能手机,首次登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榜首。而诺基亚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2011年的29.9%暴跌至2012年的3.7%,排名从第1位滑至第7位。这就是差距和没落的代价。
其实三星的成功值得诺基亚学习和借鉴。为何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之后,三星在Android市场的霸主地位还是无法令人撼动?甚至都有喧宾夺主的味道出现了。如果诺基亚能够做到足够好和足够强大的话,在Windows Phone市场也一样可以成为Android市场的三星,只是诺基亚显然没有这种决心和毅力。这恐怕也是当市场传闻微软可能要推出自己的Surface手机的时候,诺基亚有点毛了。对于诺基亚来说,重点还是努力做出更适合Windows Phone技术风格的移动终端,并且拿出自己的杀手级应用吸引消费者,这才是一步步复苏的关键所在。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7:41
三星存储芯片业务总裁全东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Windows 8不比之前的Windows Vista好,无法推动PC市场增长。“尽管Windows 8已经发布,但全球PC行业仍在稳步萎缩。”他说,“我认为Windows 8系统不比之前的Windows Vista平台好。”全东守认为“微软Windows Surface平板电脑的推出遭遇了需求不足。与此同时,英特尔和微软之前力推的超极本似乎也失败了,我认为这主要是由Windows平台的竞争力不足造成的。”
其实三星此番言论也有自己的私心,因为在PC市场三星的市场占有率很有限,而在平板和智能手机市场才是三星的重心,众所周知在这个市场三星是Android的霸主,因此三星分心不够,还是会在持续地支撑自己的Android大平台下的终端配置,而且三星也在和英特尔合作,推Tizen移动操作系统,这都是三星逃避Windows8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移动端。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Windows8的最大市场应该是企业市场,包括谷歌和苹果也都在布局自己的企业级市场,不过对于企业级市场而言,微软的优势是举足轻重的,这也是微软一贯的优势和多年习惯的传承。
  Windows8最大的优势是在完成PC构建基础上的移动端拓展,尤其是一体化协作的完整性,这恰恰是企业级市场的潜在需求。构筑整体系统的完整性和庞大的服务基础是Windows8的底蕴,在这方面苹果和谷歌都不具备,它们仅仅是在移动生态链有更多的优势,在打通结构一体的环节上,存在着劣势。
在企业端应用方面,其实Windows8已经有很多改变或者提升,只是企业用户还没有足够认识到微软Windows8的这些优势,一方面是微软的宣传不够,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本身对应用不足的一种担忧。
我们看到Windows8在企业应用方面有很多改变:Windows To Go可存储在USB盘中的完全管理自己的Windows 8,也就是说,使用该功能,IT部门将可以应对自带电脑趋势,并且企业可以允许临时员工访问企业环境,不会影响安全性。也就是说,只要拿一个U盘就可以自带一个Windows8应用环境,拿着U盘,可以在任何电脑上使用Windows8系统,自己正在办公的所有应用都可以存在U盘上,走到哪里就可以用到哪里,对于需要移动办公,回家办公,外出办公的人来说,只要随便找一台电脑,插上U盘,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办公室熟悉的界面,而且没有任何安全的隐患,新生成的数据可以存储在U盘上,也可以上传到云端。这就是一种非常方便的企业应用。
此外DirectAccess(直接访问)允许远程用户在无须发起单独的VPN连接的情况下,无缝接入企业网络内部的资源,并帮助IT管理员通过应用最新策略和软件更新,管理员也不需要一台一台电脑去升级、安装任何应用了。远程都可以解决。而BranchCache(分支缓存)、AppLocker等等应用都是针对企业级市场的一些新改变。
企业级市场的发展需求更多的是应用,Windows8支撑了庞大的后台系统,更多的还是能否开发出更适合企业的应用,这是制约企业升级到Windows8的关键所在。因为Windows8已经打通了PC和移动端的衔接,应用足够强悍的话,尤其是对于移动端的应用需求更大的用户,目前是升级Windows8的合适时机。比如,银行、保险、医疗、售票、调研等等企业,拿着移动终端(平板、智能终端等)可以在外采集数据,后台有Windows8的支持,一致地呈现,后台的支持,安全的保障,这都是Windows8给企业带来的便捷和改变。
当然,一种生态的改变需要一个习惯的转变,这个习惯的转变或许是短时间内企业是否升级Windows8的一个制约。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9:01
全球手机市场的头两把金交椅被三星和苹果霸占,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难有人望其项背。三星和苹果的角力还会继续。而第三到第五的位置,甚至再延后到第六、第七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或许几个主流的手机制造商都有上位的机会。其中中国手机制造商的力度不可小觑,华为、中兴、联想都有很强的市场上升势头。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中低端市场的优势很明显。而诺基亚、HTC、黑莓、LG、索尼等厂商也有很牢固的市场机会,虽然相比它们辉煌的时候,都已经风光不再,不过市场的口碑还有,尤其是诺基亚的Lumia系列、黑莓10的市场机会都不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已逐渐淡出全球手机市场的索尼手机喊出了杀入三甲的口号和希望。当初索爱的确在功能机市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音乐手机的出现,更华丽的外表,更纤细的厚度等等都有目共睹。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在智能机时代,市场的需求早已经转变,对应用的追逐以及手机本身的诱惑力都发生了新的改变。这也是为何iPhone5的推出并没有遮盖了Galaxy的光芒。品牌的塑造三星和苹果已经走到了其他厂商的前面,而靠价格野蛮生长的中国制造商对市场的冲击是立足中低端市场的根本。
索尼杀入三甲首先要过的就是中国制造商这道坎,索尼能否迈得过去?当开源的Android给手机制造商提供了更便利的系统之后,其他手机制造商力拼的除了硬件之外,更多的还是性能和应用。应用本身有各种APP和Store可以选择。而性能在双核之后是四核、5吋屏幕,甚至更大。技术的跨越优势早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超越任何一个已经在市场上积淀了力量的厂商都不是一件易事。当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第三的位置被这几家厂商谁来占据都有可能。
索尼靠什么跃居三甲?如果说当初苹果还可以依托一款单一的iPhone就包打天下的话,那么随着产品越来越频繁的推出和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包括苹果本身都在考虑是否推出iPhone
Mini版。而三星依托Galaxy系列的火爆,更加多元地布置产品线都已经告诉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很难再出现一款产品通吃天下的局面了。一招鲜吃遍天已经不复存在。因此索尼如果想走单一产品路线,很难。除非索尼能推出超越iPhone的产品,但是目前的局面和技术积累,索尼还不具备这种优势。而走机海战术的话,索尼和三星相距甚远,包括和中国手机制造商相比,都不具备突出优势。
索尼希望针对每一个市场改变智能机开发,这就意味着索尼可能将为发展中国家开发廉价智能机。索尼的下一步也是打机海战术牌。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前9个月,索尼移动设备部门营收9048亿日元,但运营亏损726亿日元。如果打出机海战术牌,索尼的最大竞争对手或许正是华为、中兴、联想这些“新军”。
其实对于索尼来说,全球智能手机第三的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现在大家的份额伯仲之间,即使站在第三的位置,利润率也远远低于三星和苹果。再加上在其他移动市场上的竞争劣势。很难从三星和苹果身上抢到更多的便宜。相反,大约5、6个厂商还在相互地倾轧。掠夺着彼此的市场份额。索尼期许的是能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不过这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很大,除了三星和苹果的孤独求败之外,中国本土厂商也在努力尝试高端市场的机会,尤其是他们和运营商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诺基亚的Lumia920,黑莓10等手机也是希望在高端市场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这些产品对索尼的竞争压力更胜一筹。如果索尼不能拼得过这些产品,那么即使靠机海战术获得份额的提升,也是饮鸩止渴,并不会对索尼移动的扭亏带来多大的帮助,试图盈利的期许也会下降。
王者的梦已随风流逝,2013年对于索尼来说也是艰苦耕耘的一年,能不能获得自己期许的成绩,或许最终用户对索尼产品的认可度将决定所有。值得欣慰的是,来自IDC的数据预测显示:2013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首次超过功能手机出货量。IDC预计2013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186亿部,占全球手机总出货量的50.1%。IDC称,这一预期考虑了智能手机价格下滑、销售范围扩大和消费者兴趣继续增加等因素。加上4G网络的推出,IDC预计到2017年的时候,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亿部,将占全球手机总出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IDC预计中国将在9个月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厂商出 售给零售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012亿部,对应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2.8%,大约是美国的两倍。美国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15%。这对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是一个机会。此外在其他的新兴市场的增长势头也很快,而这些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足够好的性价比,价格或许更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索尼调整不同市场的智能机价格或许也是一种应对策略。当然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还是市场说了算。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9:14
可以说本届MWC并没有出现什么惊艳的产品,不过有一则消息却有点甚嚣尘上了,那就是三星和谷歌之间的微妙变化。业界解读三星和谷歌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三星正在图谋去Android化。其实关于这种言论在当初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不过谷歌显然更看中Android的开源性,并没有给予摩托罗拉移动什么优惠和先发优势,因此摩托罗拉移动也是每况愈下,现在的境况还不如未合并之前。
那么为何业界现在对三星去谷歌化这么热衷呢?原因是三星现在除了和谷歌Android合作之外,也在不断地合纵连横。据悉,三星和英特尔联合开发的Tizen(泰泽)系统马上成型了。被业绩给予了一定的希望。有可能三星Tizen手机操作系统会成为苹果之后第二家成功“软硬一体化”的厂商,这样就会对Android的依赖程度将大大降低。
Tizen系统是英特尔和三星合作开发的一款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同时结合了Maemo、Moblin和MeeGo系统特性。虽然目前Tizen还很难提与苹果、安卓竞争,但已经有运营商表示将于今年开始销售Tizen手机。目前Tizen协会的成员包括,英特尔、三星、Docomo、Orange、松下、SK电信、Sprint、沃达丰等。
《华尔街日报》称,虽然谷歌与三星在对抗苹果的过程中并肩作战,但随着三星实力的不断壮大,谷歌的危机感也逐渐浮现。为了防止三星在Android阵营中掌握过大的话语权,冲击自身的移动广告业务,谷歌开始为Android阵营拉拢新生力量,并通过一系列相关举措牵制三星。
当然三星也不会“坐以待毙”,也在不断地找着自己的下家,最主要的一个举措就是研发属于自己的手机系统,做第二个Apple。如今,三星已经成为Android阵营抗衡苹果的主力。在智能手机市场,三星的表现强势,据IDC统计,2012年三星出货超过2.15亿部智能手机,占据39.6%的市场份额。而苹果的出货量是1.36亿,市场占比25.1%。
此外,在平板市场,三星的发展也远远高于除苹果iPad之外的其他厂商。苹果iPad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再。各大厂商发布的安卓平板已经开始逐步蚕食苹果的份额,亚马逊、三星都是其中的主力。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在2012年第四季度,三星的平板电脑出货量占据了安卓阵营的27.9%,超越亚马逊成为最大的安卓平板生产商。
虽然三星不是能够第一个推出概念性产品的厂商,比如不是第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商,不是第一个平板电脑制造商,貌似没有什么第一次可以炫耀。但是三星现在却做到了全球第一移动厂商的位置。三星的优势是什么?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是三星在闪存、DRAM、LTE屏幕和OLED等关键零部件市场成为顶级供应商之一,业内企业几乎都要采购这些零部件。即使是当三星的市场份额下滑时,它依然是赢家。二是三星很少犯错。索尼推出过Rolly,松下收购环球后试图进军电影行业。微软2002年就准备炒热平板电脑,2003年还试图开发类似于iWatch的SPOT手表。三星也开发过有趣的产品,但从来都不会愚蠢地押注。
其实对于业界对三星和谷歌之间合作的质疑,三星单飞的未来都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毕竟Android已经非常成熟,但是Tizen才刚刚起步,不确定因素太多,三星的聪明就是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此外,三星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尤其是在Android系统中占据了如此大的份额,一方面是因为三星资深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青睐,Galaxy系统带给市场一抹春风。另一方面也是谷歌带来的一种潜在优势。毕竟,谷歌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信息检索系统。它的全球数据中心可以催生更多功能,例如购物和广告。要削弱谷歌的影响,就必须与之正面对抗,光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三星一直以来都是伟大的跟随者,与多数高端产品相比,它拥有最丰富的功能和最优秀的设计。但它没有创造全新的产品。因此外界对三星的过多猜想也仅仅是猜想,相信三星和谷歌之间的合作还会继续,单飞的可能性并不大。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9:51
马云最近在亚布力演讲的题目是《电商摧毁传统既得利益者》,其中有几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所以至于伤害了既得利益者,因为我们希望培养未来真正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所以在这儿我呼吁,我不是来忽悠,我呼吁大家认真的思考,高度的重视这段革命,参与到互联网这个大潮之中,其实呼吁大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我不缺你们这点生意。”
对于互联网的未来,包括电商的未来马云看得很清楚,那就是一场新的革命,革掉既得利益者的命。这是不是也是苏宁要推云商的一种迫切需求?既然既得利益者的路已经不好走了,要被革命了。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自我救赎。只是不知道救赎的结果会不会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转移?
从某些方面来说,马云率领的阿里也是既得利益者。比如支付宝。率先进入到第三方支付领域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电商之中的诚信问题,这也是支付宝给电商的最大贡献之一。如今马云对支付宝开始微调,动点小手术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支付宝分成了四个事业群,各司其职的背后是对固有模式的一种稳固和悄然变通。调整之后,支付宝变身成为一个概念更大的“金融业务”。而担任支付宝CEO的彭蕾也不再担任CEO的职务,而是在继续担任集团CPO(Chief
People Officer)的同时全面分管新分成业务。
支付宝原有业务拆分出来的三个部分为共享平台事业、国内事业以及国际业务,加上原有的阿里金融业务。原支付宝涉及的线下、跨境业务规划到国际事业部里,而技术、客服、资金结算、安全、财务等业务规划在共享平台事业部里。商户、B2C、无线、航旅及农村则划入国内事业部。
马云对分拆给出的解释是:希望给更多年轻阿里领导者创新发展的机会,同时希望他们通过各自的小事业部的努力,把商业生态系统变得更加透明。业界的解读是:支付宝架构的调整,意味着阿里集团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力。
互联网金融领域在今后或许会更加引入关注。因为人们对于网购,对于互联网经济已经走过了培育期,现在可以说进入到相对成熟期,大量的采购和消费都开始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一个小小的“光棍节”就可以带来上百亿的消费额,这么庞大的需求背后是一种新型的虚拟金融产业链的形成。支付宝的改变就是更加理顺这种关联性,进而带来更多的服务机会和营收预期。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支付宝发布了年度账单,账单显示2012年无线支付发展迅猛,总金额比去年增长546%,使用无线支付的人数同比增长223%。有超过430万人去年使用无线支付花掉的钱,已经超过使用PC支付的金额。同时,年初发布的CNNIC报告同样显示,手机网购、手机支付增长迅猛。相比2011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的比例增长6.6%,用户量是上年底的2.36倍,手机端电商类应用整体概率大幅上涨。这也预示着2013年手机购物、支付或将迎来爆发机会。
支付宝本身的江湖地位也奠定了其在这个领域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如今支付宝已经推出了支付宝钱包电子券平台。据悉,客户端的电子券将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各类电子化会员卡及券市场都可以接入。支付宝的优势在于支付,结合优惠券管理功能之后,客户端有望进一步成为进入线下市场的入口。这一点很关键。毕竟,移动支付不仅是未来电子支付的主流方式,而且也将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可以作为平台整合入其他的功能应用服务,带来巨大的流量,并且极易变现,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商机无限。
不过市场一直在传言阿里将开银行,虽然支付宝多次强调不会开银行,会专注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领域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如何推进并获得机会,对于阿里和支付宝来说,可能政策的机会更重要一些。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小刀马 @ 08:34
访问量: 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awbone up2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