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与htc微软系统手机合作做手机吗?

HTC 的崛起与衰落线大致是什么样子的?
按投票排序
楔子2014 年 2 月份,当 HTC 的董事长王雪红和 CEO 周永明带着两款塑料外壳的「渴望」再次来到巴塞罗那参展的时候,一定会回想起 2 年前,上千的记者和评论人蜂拥在 HTC 发布会展台前的光景。那时尽管 HTC 已经有两个季度的利润率下滑,不过在 MWC 记者聚光灯和舆论包围下,很容易将这种销售上的疲惫当做下一波浪潮的蓄力,然而这个浪潮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持续走低,再也没有翻腾起来的机会。像股票上下波荡,反复起伏的股价一样,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可以将其销售额、收入或者经营状况具化成一条坐标轴上的曲线。如果在 1997 年扎一个点,沿着 HTC 一路走来的里程拉到现在,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条在后半段坡度突然爬高,达到一个让人震惊的高度后便极速下滑的抛物线。这条用十七年的时光堆积起来的兴衰史所包含的故事,具体细节无法探知。不过,我们可以将终结此线的针头钉在当下 HTC 发布 M8 的前夕,回溯去挖一下这条抛物线上使其走向转折的三个点。第一部分:三个贵人上个世纪 90 年代,跨入「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得益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建立,其电子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为欧美国家代加工电子设备的厂商遍地开花。1997 年,以同样的路数,王雪红、周永明以及卓火土这个后来成称之为「铁三角的组合」共同创办了 HTC。像大多数竞争对手一样,HTC 在创办之初,老老实实的做着代工厂,不过为什么偏偏 HTC 能够在千篇一律的厂商中脱颖而出?第一个贵人HTC 成立之初,主要是代工制造搭载 Windows CE 系统的掌上电脑,但当时由于这个系统操作复杂,名气小众,并未能打开局面。 直到 2000 年与康柏(已并入惠普)合作生产的 iPAQ 横空出世——这款掌上电脑在 2000 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里功能最强之 PDA。此款掌上电脑的热销让 HTC 实现了扭亏为盈,加上后来与康柏的长期合作让 HTC 在掌上电子设备领域日臻成熟,在业内开始小有名气,成为众多 OEM 厂商中的翘楚。第二个贵人在与康柏的合作中,因为所生产的 iPAQ 所搭载的是微软的 Windows CE 系统,上文提到,这个系统并不是那么完善,而 HTC 在生产的过程中为微软反馈了大量 BUG,表现出了良好的软硬件优化能力,并为 Windows CE 的升级做出巨大贡献,从而引起到了微软的重视,与后来的合作打下基础。2002 年,微软将重心转移,联合 HTC 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搭载 Windows mobile 的 Pocket PC,此操作系统就是当下 WP 8 的前身。由于微软对这位小兄弟十分器重,HTC 所生产的机器总是能搭载最新的 Windows mobile 系统。借此东风,HTC 成为了 Windows 手机的顶级生产商,后来 HTC 还将总部建在微软的旁边——华盛顿州贝尔维尤 (Bellevue) 地区,而美国也在日后成为了 HTC 最大的市场。像微软垄断桌面操作系统一样,HTC 在 WM 平台的份额一度高达 80%,使得它的利润率空前高涨。第三个贵人在欧美,运营商是手机非常重要的渠道,但在 2002 年单单通过话费的业务已经让各大运营商的营收遇到了瓶颈。这时候,HTC 非常应势在推出了兼具通话和信息传输功能的 XDA,随之便于英国电信运营商 O2 和法国电信运营商 Orange 开展了合作。由于智能手机还包含无线上网、邮件、多媒体等服务,使得户月度平均话费提升了 300%,这让世界各地的运营商突然发现了新大陆。HTC——这家具有着谦卑与上进态度的东方企业,除了得到微软的肯定让世界看到了它的实力之外,在与运营商的深度合作中总是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它们提出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更愿意让 HTC 为其定制手机,到后来这样的合作伙伴超过了 50 家,HTC 也以极低的代价将版图扩张到全球。2005 年 5 月,宏达电欧洲分公司开幕。 2006 年 7 月,宏达电日本子公司开幕。 ……数年间,无论 HTC 背靠的是微软也好,谷歌也好,这些运营商都与这个忠厚老实的弟兄大口喝酒,大块分金银。在美国,最著名的 4 家电信运营商中,有 3 家销售第一名的手机,都来 HTC。同时,HTC 的热销还惠及了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德州仪器等元件制造商,他们也十分乐意将自有的资源倾斜给 HTC。这种互利的合作形成了一个闭环,成为 HTC 不断冲上更高山峰的基础。第二部分:自我革命与王者之路就算合作伙伴为其倾注再多的资源,HTC 也不过是一家 OEM 代工厂而已,吃着这个闭环里巨头所啃剩下的残渣,如果想在这个价值链获爬的更高,HTC 需要新的突破。自我革命在帮助运营商代工手机的过程中,HTC 逐渐有了雄厚的技术积累。2004 年以后,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代工厂的利润却渐渐被压榨的愈发走低,这种模式已经无法禁锢住 HTC 血液内欲求创新的渴望。然而,作为台湾最为发达的电子业,代工文化已经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转型的阻力比想像中大的多,加上前有明基折戟的教训,让 HTC 转型之路如履薄冰。最后董事会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认为自废其臂,如果能够大难不死,那么 HTC 就能够更上一层楼。2006 年,HTC 开始自我革命,走向了自主品牌的建设之路。在这期间,第一个问题就是曾经的合作伙伴突然间变成了竞争对手,他们纷纷转向别的代工厂,致使 HTC 股价一路狂跌,此期间 HTC 咬牙坚持,相继在 2007 年、2008 年推出了试水的 HTC Touch 和外型惊艳、名噪一时的 HTC Diamond。承袭了独一无二的创新及对于将精简概念融会于设计的愿望,淬炼出十年功力之结晶。HTC Diamond 上市之后反响热烈,HTC 股价开始回温,董事会曾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预判正在慢慢应验。HTC 在转型自主品牌之后,拥有了自由并且强健的躯体,同时也为第四位贵人的到来打开了房门,此后,HTC 迈着稳健的步伐与股价一起前进,一直到 2011 年市值超越了百年老厂诺基亚。第四个贵人如果没有第四位贵人,那么所谓「iPhone 最强对手」的称号,就凭着 WM 手机,HTC 想都别想。如果没有第四位贵人,HTC 的王雪红也休想超越代工厂富士康的郭台铭成为台湾首富。如果没有第四位贵人,跻身进手机市场第一梯队大放异彩,也是 HTC 的白日做梦。2012 年,当 HTC 看着三星的 Galaxy 系列席卷世界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曾经那段以安卓为枪,和谷歌一起征战天下的岁月。在建立了自主品牌之后,HTC 意识到了未来智能手机将进一步蚕食桌面操作系统,而 iPhone 问世以前,市面上所谓「智能」的手机无不功能简陋并且操作复杂。2005 年,谷歌收购安卓公司,继续研发这款基于 Linux 并且适用移动设备的开源操作系统。随后成立了 OHA(开放手持设备联盟),这一联盟将会支持 Google 可能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HTC 加入其中,并于 2008 年联合电信运营商 T-Mobile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机 T-Mobile G1——也就是后来 HTC 大名鼎鼎 G 系列的始祖。2009 年,HTC 推出了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 G3(HTC Hero),不久后这个撅着小 J8 的安卓机和前段时间发布的 iPhone 3GS 狠狠的打了塞班系统和 WM 一巴掌,一些新潮的极客突然意识到,相对于那些应用程序少,操作复杂的「笨蛋」来说:——这 TM 才是智能手机……2010 年,HTC G7(HTC Desire) 上市,此时安卓也升级到了 2.2,搭配相对成熟的硬件,尽管价格居高不下,不过承载第三贵人运营商的快艇,G7 走向了世界各地,这一切给 HTC 带来的则是销售业绩爆炸性的增长。G10( Desire HD)、G11(Incredible S))、G12(Desire S)……让 HTC 体验到了市值翻倍的快感……忆往昔峥嵘,那时候追在苹果屁股后面跑的不是还在打瞌睡的三星,而是骑着安卓策马狂奔的 HTC。王者之路2007 年至 2012 年,苹果只发布了 5 部 iPhone。2008 年至 2012 年,连同为数不多的 WM 系统手机,HTC 一共发布了超过 50 部手机。因为没有 iPhone 那样的精品,所以 HTC 只能以数量取胜。不管承不承认这是否是「机海战术」,这样一个月出一部机器策略确实让 HTC 压中不少彩蛋。在机海的轰炸下,即使有部分型号失败也是 HTC 能够承受的损失。安卓系统刚刚起步的时候,得益与 iPhone 在人们心中建立的印象,用户对但凡拥有大屏、多点触控、左右拨动屏幕便能滑动菜单的手机颇具好感,是高档的象征。HTC 借此将所有的手机都定位在中高端的价位。配合以丰富的机型——总有一款是你的最爱,大批苹果没能征服的客户纷纷落网在 HTC 的手中。是否觉得这种情况有些似曾相识?和当年垄断 80%WM 手机一样,这时候的 HTC 因为起步早,迭代迅速,在早期同样垄断了安卓市场,这时候不是用户需要什么 HTC 出什么,而是 HTC 能够牵着用户的鼻子走,高端路线能够不遗余力的从用户身上榨取利润,这也是 HTC 不愿试水中低端市场的第一个原因。2010 年、2011 年,这是 HTC 在十七年历史上最为风光的两年,在美国市场出货量上虐过三星、躏过苹果;在 MWC 上傲世群雄,拿下了最高殊荣的「2011 年最佳手机公司」大奖。无论现在的 HTC 状况如何,这两年的 HTC 都被烙在世界手机历史书上闪烁着灼目的光芒。第三部分:成也 New One 败也 New One2011 年 4 月,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在报道 HTC 市值超越诺基亚的新闻,那时候,没有人将焦点注目在缩水的诺基亚,而是思考这个十六年来都一直被幸运之神眷顾宠儿,下一步会将它的铁蹄扫到哪里?然后谁也没想到的是,紧紧在几个月之后,HTC 的财报竟然出现了不那么愉快的信息。这一次,HTC 没能找到新的贵人。陨落一直到 2013 年,HTC 财报上的利润还在下滑,并且首次出现亏损。在过去两年,它的股价缩水了五分之四,曾经的辉煌虽然近在咫尺,回想起来却已经如梦幻一般飘渺。吴军在《浪潮之巅》在引言中所描述到:处于浪潮之尖的公司,即使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也能够被浪潮推向更高的巅峰。然而,作者没有写出的是:一旦这股浪潮发挥完了最后一点余力,如果这个弄潮儿没有转嫁另一波浪潮的能力,将会飞得越高,摔得越惨。HTC 的跌落速度在重力加速的影响下与它的高度成正比。2011 年以后,智能手机市场更加成熟,一大批新手的涌入让这个战场悄悄发生了变化,在外力的介入下,HTC 崛起时所埋下的隐患开始包裹不住……这两年发生了什么?只有利益是永远的朋友HTC 的一贯作风是提高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一招在以前行得通,因为有运营商的开路,HTC 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运营商不喜欢你了?2010 年底,中国的中兴公司生产出了一款品相不错,而且价格控制在千元人民币左右,这标志着大屏、多点触控、左右拨动屏幕便能滑动菜单的手机再也不是高富帅们的专属。与 HTC 一样,中兴也喜欢从运营商入手,因为这款价格低廉的手机开辟了低端市场,所以运营商开始像之前钟爱 HTC 一样宠爱着中兴这种能够生产极低价格手机的厂商,同样的,还有华为、酷派等一大堆类似的新兴势力嗷嗷待哺。因为那时候安卓机还有巨大的蓝海市场,而且它们相比,HTC 确实有不少优势,并未立刻失宠。不过这个时候运营商的本质已经露出,谁能给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就选择谁。如果这个 HTC 的优势进一步减少呢?后来的事实证明,作为 HTC 出货量最大的美国,也是 HTC 最快失守的战场。中端机的崛起2011 年底,小米发布了一款性能彪悍,同时价格不超过 2000 元的手机。接着仅仅在中国华为、中兴、联想、酷派以同样的路数开始出招。最开始,它们只是从黑莓手中客户,HTC 还没有察觉到危险。接着,它们抢走了塞班的客户,HTC 还在感叹,我大安卓威武。直到有一天,它们把目标对向了这个披着高档大衣的中档货,这一次,再没有人为 HTC 站出来了。高端市场的双雄2012 年,擅长讨好用户的库克推出了全新工艺的 iPhone 5。三星的设计师 Wang Ji-yeon 在环游世界之后从鹅卵石中得到灵感设计出了具有飞跃改变的 Galaxy S3,得益于此款手机,三星第一次在风头上盖过了苹果。对比价格没有差别太大的 HTC 的 One X,市场更喜欢上面两者。2012 年 6 月,HTC 关闭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研发办公室。2013 年 6 月,HTC 退出巴西市场。2013 年 7 月,HTC 退出韩国市场而大陆市场因为介入太晚已经无力回天。至此,才短短两年,HTC 全盘失守。最后一战:成也 New One,败也 New One2013 年 2 月,New one 这款凝聚着 HTC 十几年功力和三年研发心血的秘密武器亮相 MWC,除了斩落一大批重头奖外,还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好评。已经持续 6 个季度利润下滑的 HTC 本以为 New One 能像一匹黑马一样将自己重新拉回智能手机的巅峰,不料最后却被三星这个手机界的坏孩子同期上市的 S4 一拳打下了山崖,浇灭的 HTC 重回第一梯队的最后一丝妄想。一沙一世界,我们就从细节处一窥是那些因素拖累了机皇 New One 的救主之路。艺术品?商品?一家奇怪的公司生产了一个奇怪的手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没有一个这样配置机器之上搭载一款 400 万的摄像头——不管 HTC 的研发团队怎么解释此款摄像头用了什么「超像素」摄像头,用户不懂,用户只知道 400 万的摄像头所拍摄的图片放大之后会模糊。就像我唯一的知友
在下片时无论简介里如何标榜 A-CUP 的形状多么精妙,他宁愿去右键那些拥有 D-CUP 的女优——哪怕是做过手术隆起的。因为人们总喜欢「看起来还好」的那个去避免「也许」会出现的失望。用户是肤浅的。就算 S4 的 1300 万摄像头质量再怎么有水分,至少给了用户第一印象上的安全感。敢于在一款决定自己命运的手机上做这么大胆的一个尝试,HTC 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个。为什么不像素不能在高一点?对此负责 NewOne 成像的 Whitehorn 曾经解释:「如果要容纳更大的像素,就必须让感光元件更大,那么,你就得让整个相机模块变大」。在有技术短板的情况下,HTC 依然坚持采用新式成像技术,这种创新让人欣慰。不过 Whitehorn 还表示:“我们所做的必然存在风险。”看来这风险应验了,没有将创新用在刀刃之,是有代价的。所以 HTC 是一家奇怪的公司,这种奇怪还表现在为什么偏偏执着于金属机身?商品不是艺术品,在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前,HTC 有没有想过:喜欢新潮手机的女孩子会不会不喜欢厚重且容易滑手的机身?这样的工艺难度会不会拖累供应链?散热技术有瓶颈的情况下比热容较低的金属是否会更容易让用户烫手?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会不会损失过大?……New One 的设计师一定曾考虑到这些问题,不过最后还是跨出了这一步,这种工匠精神感动了评论人和极客们,却感动不了「傻傻分不清」的用户。营销当世界各地市中心的大银屏上放映着 S4 花哨的功能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注意到了——「咦,王力宏什么时候代言了一款火腿肠(htc)手机?还是牛丸做的(New One)」。相对与每年在广告上就花费上百亿美元的三星来说,HTC 放在营销上的资金简直就是毛毛雨。而后来忍痛斥巨资请来钢铁侠代言,拍了几个短片传达 Here to chagne 理念的短片,只不过这几个短片不是那么容易理解……HTC 的高层曾经不止一次表明对手过于强大而且足智多谋,在营销上吃了大亏。综上所述,HTC 在营销上是有不足的一面,但之所以将这个元素放在此章是因为它还不是 HTC 衰落的核心因素。而 HTC 再而三将败给三星的原因归咎于营销则是——不敢正视事实的表现。第四部分:一个时代的倒塌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已经以 New One 为切入点浅显得对 HTC 做了分析,这些毛病虽然拖累了 HTC 的销量,却好在如果即时问诊还有药可医。当我们想探究原因的时候,总是思考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过就像一个大楼的倒塌除了外力的影响之外,自身的根基与大楼的结构也是重要的一环。而 HTC 身上真正可怕的则是那些不被重视的腠理之疾,结合时代改变刮来的阵阵恶风,最后深入骨髓让它「司命之所属」。供应链New One 是一款全金属外壳的手机,其工艺难度比苹果的 iPhone 5 还要高,这一特点大大拖慢了外壳的生产时间,尤其是摄像头和后壳模块。最后导致了 HTC One 上市时间的拖延,正好与三星 S4 撞了个满怀。另外,如此高的加工难度与代工厂的水平形成了矛盾,New One 的工艺质量根本不能得到保证,就算已经毁掉了大量残次品,可是市面上依然存在缝隙处能够塞进纸片的 New One。对比三星能够在上游控制 CPU、闪存、内存、显示屏;中游涵盖了手机设计、品牌影响、组装制造;下游培养了一批彪悍的销售团队,将手机的零配件的 60% 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生产,借助垂直模式集约生产,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与生产进程。也不同于强势的苹果,能够随意操控下游厂商和自己研发手机最核心的芯片,HTC 所有的零配件都来自第三方厂商,双手空空,一无所有。这就意味着:将自己的命门全部放在了别人的手中。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2010 年 8 月份三星宣布 AMOLED 产能不足而给 HTC 断货,卖的火热的 G7 不得不将屏幕换成了索尼的 SLCD,这对 HTC 的影响不言而喻。从成立之初,HTC 就有着谦和、努力配合、为合作伙伴带来巨大价值的特点,这样「好好先生」的性格也确实喜得人心,帮助了它的初期成长。但成立自主品牌之后,这个特点却让 HTC 成为了供应链上的软蛋。这也是它迟迟不肯涉足中低端市场的另一个原因。在供货商面前,HTC 虽然机型众多,但是没有一款真正销量火爆到能将成本摊薄到极低的机器,让它们坐着就能发财,加上不够强势的性格,议价能力弱,HTC 根本无法控制成本。在运营商面,不敢对其各种各样的定制要求说 NO,并且还需要为不同的网络制造不同的差异化产品,同样提高了成本。所以 HTC 不造中低端机器的奥秘在于——它已经在制造了,只是它不告诉你(嘘)。渠道如果你恰好看到了 New One 的广告,恰好喜欢金属机身,当你准备好银两去购买价格相较国行版更为优惠的水货时,却突然发现没货。当你咬牙准备加钱购买国行版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这款 New One 竟然有着非一体化机身——能够掀开的后壳,还有挠心的缝隙和更厚的厚度。那么你会选择?从 WM 时代开始,HTC 就过分依赖运营商这个渠道,网上商城、零售并非 HTC 的强项。虽然 HTC 曾经欲建立直营的分销体系渠道,但又在资金上有些捉襟见肘。对于 HTC 而言,自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起多元化的渠道。核心技术2013 年 4 月,刚刚上市的 New One 因为侵犯诺基亚麦克风相关专利而在荷兰遭到禁售。2013 年 10 月,伦敦高等法院裁决 HTC 侵犯诺基亚芯片相关专利致使一大批机型在英国禁售。2014 年初,诺基亚与 HTC 在德国的专利之战连胜三局,HTC 除了部分产品遭到禁售之后,还要向诺基亚支付权利金以交换专利授权。……HTC 在十几年的野蛮生长中没有在核心技术上着力过多,所以当对手抄起「专利」这杆枪刺向它的时候,HTC 没有任何能够保护自己的武器。纵使你的产品再好,也博不过仅仅四两的法律,而自己命门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的 HTC……内乱想像一下,如果苹果突然发现自己的首席设计师 Jonathan Ive 是内奸,那么这会给苹果带来多大的影响。2013 年,HTC 的首席工业设计师简志霖——也就是 New One 的作者,这个 2001 年就进入 HTC,后来平步青云直至副总级别的核心人物竟然因为泄露商业机密罪被司法机构逮捕,这对 HTC 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个故事展开又是一个精彩的罗生门,在此暂且不表,但此事却反映 HTC 在人事层面的混乱与不团结。所以才会致使 HTC 在财报下滑的时候,首席营销官、前首席财务官、首席产品官、首席运营官等高层的相继离去。回想 HTC 因为没有足够人才储备而始终未能完善的营销渠道,可见「人」对于一家公司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些「首席官」们在自家城门失火的时候却转向的敌军的阵营,加速了老东家的瓦解。彼时蜜糖 此时砒霜有没有发现许多曾经让 HTC 茁壮成长的元素,后来却成了 HTC 前进的绊脚石。比如著名的「机海战术」,曾经网罗大众的策略却在后来让 HTC 深陷复杂产品线的泥沼。比如曾经帮助 HTC 直冲云霄的运营商,在后来却转投能为自己带来更大利润的合作商。比如迎来众多好评的 New One,却将 HTC 自己搞的伤痕累累。一路走来都顺风顺水的特质让 HTC 变成了一家喜欢吃老本的公司,碰上一个贵人就一路跟随它走到底,即使风向标发生了改变,它仍在那傻傻的等着有人来拯救。封喉之剑如果说小米是在诞生之初就为自己未来的十年规划好行程的机灵鬼,那么 HTC 则只能算是一个走一步算一步的老实人。在 2006 年转型成功之后,HTC 一心作业于手机行业,从没有动过从其它行业增加营收的念头,可以将这一个特点称之为「专注」,或许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无能为力」。而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缺陷确是将 HTC 封喉的最后一剑。专注硬件研发的 HTC 在云端服务、内容提供、移动游戏上从没有过布局。虽然曾经和 Beats 联姻,推过一段时间 Beats 手机,但是在在线音乐商店上面却没有任何建树。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硬件的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而厂商所能获取的利润也会进一步压缩,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入口,只能坐以待毙。反观 HTC 的对手们:三星一直在研发自己的系统,Bada 失败后重心转向了 Tizen,希望能从安卓中跳脱出来;而苹果一直都是软硬件一手包办,iTunes 和 App Store 让全世界的硬件商看着流口水;中国的新兴势力小米作为一家手机公司更是出格,已经开始思考着如何控制用户家里的冰箱电灯等家具这种问题……一个时代的倒塌前段时间,网上报道了索尼卖掉自家东京总部的新闻。再往前一段时间,第一台手机的发明者摩托被谷歌一脚踢给了联想。再往前一段时间,市值已经萎缩到拧不出水的诺基亚卖给了微软。这些昔日的霸主到底怎么了?仔细想一下,他们一直都没变。HTC 虽然通过好运在 2006 年成功转型,但基因里一直没有摆脱掉曾经的代工厂思维。只是时代变了,当战场中出现了在某个层面高一个维度的对手时,他们会硬生生重塑这个世界的玩法与规则,而看不懂这一切的选手只能被挤出局。这不但是 HTC 的倒塌,还是一个时代的倒塌。(全文完)
其实一直想写篇HTC成长的文章,借着这个题目,写一下我的认知以及在台湾的时候,遇到的、听到的和学到的关于HTC的东西。从名字开始的创业如果问HTC的名字从何而来?其实就是卓火土先生的英文名,H(火) T(土) C(卓)的缩写。既然扯到了卓火土,那就从卓火土开始八一八吧。卓火土先生就是HTC的创始人,现在的CEO周永明就是卓火土一手提拔起来的,算是他的贵人了。而在HTC创立之前,周永明就作为小弟,跟着卓火土在迪吉多电脑干了。而之后,迪吉多电脑被康柏并购,再之后过了两年,随着卓火土先生自立门户,根据自己的拼音首字母起名的HTC开始了一段华丽的旅程。谁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周永明、王雪红会借由HTC成为了台湾股市的股王,获得了世界的瞩目。在台湾科技产业,有两类大佬,一类是从台大电机系、清大交大出来的正统高材生。从新竹科技园区中的公司老总有一半都是交大校友的说法,可以窥见这个圈子的重要性。而第二类,就是黑手出身,从底层一步步上来最后华丽逆袭的枭雄,周永明显然就是后者(另一位是郭台铭)。作为一个海洋大学毕业的缅甸华侨能够在台湾科技界立足,并进而在世界舞台上为HTC获得一席之地,彼得大帝(周永明的英文名是Peter Chou)的称号不胫而走。 成功因素:华山一条路造就鲤鱼跳龙门2012年台湾的《商业周刊》(原文链接:)对当时市值蒸发了8000亿的HTC所犯的错误总结了3条,分别是:1)组织快速膨胀2)外籍人才引进不当3)组织的螺丝松了但是细细来看,HTC落败的地方真的是上面说的三条吗?三星、苹果、联想这些企业,哪个没有人浮于事的问题呢?而要弄清楚HTC落败的关键问题,不妨先看一下HTC的发展历程,早年的HTC一共有4次很关键的选择。第一个关键选择:选择PDA而非笔记本电脑的代工。第二个关键选择:选择智能手机而非功能机的代工。第三个关键选择:从Windows CE到Google Android第四个关键选择:从放弃代工到创建品牌这四个关键因素环环相扣,是HTC能成为股王的关键路径选择。我个人认为,也是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这段要是展开逐一阐述,篇幅估计可以另成一篇,这里简单综述一下。也许在今天看来这4次选择可能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当我们回归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特殊时期来分析,有些点还是颇值得玩味的。在90年代末期,台湾代工厂的主流其实是笔记本电脑的代工,广达、仁宝、英业达、纬创的规模和营收的飞速发展,让PDA这个市场看起来不值一提。之前已经提到,本身卓火土、周永明先生也都是做电脑出生,所以赶着那波大潮创立一家笔记本电脑的代工企业,最后成为一家“富士康第二”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那样的话,HTC也就不会成为今日之HTC。而在选择了PDA代工的时候,谁也不会知道PDA之后的化身智能手机能像今天一样席卷全球。那个年代,距离苹果2007年发布第一款iphone还有好几年的时间,诺基亚是手机这个领域的皇冠明珠。因此,即使在手机这个领域,台湾的代工企业华宝依靠着功能机的丰厚利润也是低调地赚的盆满钵满。这里面有关HTC与Windows CE合作做智能手机的故事,正好从一位学长那边听到一个版本八卦一下。这个学长当时在微软的一个项目组供职,当年微软的操作系统Windows CE想放进PDA(当年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概念),在此之前都是Palm的市场,因此他打了电话,找了台湾的代工厂商的朋友们帮忙,这些台湾的大厂(有PC届的大佬、手机代工的大佬)听了之后,都不是很感兴趣也不积极,但又碍于与微软在Windows的合作和学长的私人关系,所以有个高层就推荐了当时的HTC来和他聊一聊。没想到HTC后来对此事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让微软颇为吃惊,还专门派了人到美国微软那边去蹲点,希望拿下这一单。在当时,HTC对智能手机的定义是什么,学长说HTC的思路也很简单:“智能手机 = 微软的Windows CE系统 + 通话系统的软件补丁”这个通话系统的软件补丁,还是HTC临时组的一个工程师项目组东拼西凑,艰苦奋斗了一段时间出来的产物。谁也没想到,这个在现在看来半调子的智能手机通过欧洲的一家电信运营商引爆了当时的本土市场。所以,你要是说,早期的HTC智能手机的核心能力上有什么?可能就是他们开发的通话系统的软件补丁吧。呵呵。PS:说完这个,学长看了一下我说,最后八卦说其实他当时也在大陆和一些手机生产厂商谈过,但是感觉那个时候的大陆生产厂商还很野路子,所以最后没有合作。。。。再说回来后面的两个选择,从Windows CE 到Google Android,再从代工转品牌,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毕竟当时Google振臂高呼的Android只是个新鲜出炉的小角色。而从代工到品牌,不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还是市场策略,都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尤其对于做惯了代工业务的台湾公司而言,要做品牌这件事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心思想是想说(有点偏激),在我看来,HTC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世界的一个巨大变化,并且在这个巨大变化中,HTC的每一个不同寻常的路径选择适应了这一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他们的成功能否复制?我觉得很难。他们的关键路径选择是否可以学习?我觉得也很难。因为在这个产业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只看到了HTC(2010年前)的成功,而舞台的镁光灯是不会投射到后面倒下的尝试了若干其他路径的企业的。而如今,从外部来讲,在整个智能手机领域,竞争趋同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技术变革情况下,过江龙HTC也就没有了可以施展华山险路,我只取一条的机会和舞台。而从内部讲,HTC在工艺层面、设计层面做的诸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尝试,例如400万像素,一体成型等选择,也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在之前的几个知乎答案中,都已有具体细讲,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在讲完我个人认为的他的成功路径之后,现在来谈谈HTC在2010年之后,急转直下的情况。失败原因:知识产权 & 忽略大陆市场之前看过很多分析HTC落败的原因,有说机海战术、有说创始人之间的个人风格问题,也有说营销品牌不利,或者组织管理等问题(包括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台湾《商业周刊》提到的三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问题确实是问题,但是是不是其他公司没有这些问题?我觉得未必。而且,这些问题中,势必有一个主导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一主导问题,其他随之而来的问题其实也能够迎刃而解。那么HTC的主导问题是什么?我觉得专利战是导致HTC失利的直接导火索。专利战以及专利衍生出来的技术储备,是HTC在达到巅峰之后落败的命门所在。从苹果在日对HTC提起第一次专利诉讼开始,两家前前后后大战了7个回合,长达32个月专利战争,一路从美国打到了德国、英国,从专利侵权到禁售令。Apple更是招招见血,绝不手软。而在这个大背景下,其实是以Apple为代表的iOS系统与HTC、Samsung为代表的Android系统之争。从上图可以看到,2009年是Android系统的一个分水岭,Q1超过了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下半年超过了iOS的系统份额。而这中间,HTC作为Android系统的先头部队,用“堪当大任”来形容并不为过。HTC曾经一度是美国市场智能手机的Top1,来自美国市场的营收,是其全年营收的半壁江山还多。2010年HTC全年营收达到了90亿美金,其中美国市场就贡献了50亿美金。从上图可以看到,2009年是Android系统的一个分水岭,Q1超过了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下半年超过了iOS的系统份额。而这中间,HTC作为Android系统的先头部队,用“堪当大任”来形容并不为过。HTC曾经一度是美国市场智能手机的Top1,来自美国市场的营收,是其全年营收的半壁江山还多。2010年HTC全年营收达到了90亿美金,其中美国市场就贡献了50亿美金。在智能手机这个领域,有一个笑谈,那就是衡量一个手机厂商是否做的成功,就看Apple有没有和你打专利战。以下将Apple与HTC之间的专利战进行了一下梳理罗列。2010 年 3 月
Apple 于特拉华州及 ITC 起诉控告 HTC 的 Android 系统侵害其专利。判决结果(2011年12月):次年4月之后禁售HTC相关涉案产品。2010 年 5 月 HTC 于 ITC 起诉控告 Apple 产品侵害其专利。 判决结果(2012年2月,HTC败诉,苹果并未侵权)2010 年 6 月 Apple 于特拉华州再度控告 HTC 的 Android 系统侵害其4项专利。2011 年 7 月 8 日 Apple 于ITC 再度起诉控告 HTC 的 Android 系统侵害其专利。日 宏达电二告苹果侵侵犯3项专利。日 宏达电三告苹果侵犯4项专利。日 苹果四告宏达电滥用4G/LTE无线通信专利。日 宏达电与苹果达成专利和解这一系列的专利战打下来,HTC的损失惨重。一方面是面临着禁售的判决,这个的损失和对资本市场的预期是很直接的。想一下,运过去的手机直接卡人家海关那儿,就算你东西再好又有何用?或者给你拖个半年,对于手机这种更新换代如此这快的产品而言,这时间就直接等于库存啊。另一方面,前前后后32个月的专利大战,除了对抗Apple外,通过收购(S3、购买别的专利)、合纵连横其他玩家的方式让HTC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到2012年11月,被消耗的差不多的HTC已经不再是那个有潜力挑战苹果的威胁者,最终两家公司以和解结束了专利战。PS: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在经过了和苹果的专利战之后,HTC整个法务部在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诉讼的实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整体水平在亚洲范围内也是不输于其他家的,这是不可多得的实战出来的人才库。真心建议,各大要出海的大陆手机厂商,可以…哈哈 你懂得。专利战争让HTC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处处受挫,而于此同时没有在大陆市场的快速崛起中分得一碗汤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有的分析的文章说,HTC忽视大陆市场是一个战略性选择的问题。这里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他是有意忽视还是无意忽视?如果要谈HTC对大陆市场的态度,还是要从这家公司的发展沿革来看。从第一个欧洲的电信运营商客户开始,HTC一步步成长起来都是先后依托于欧洲、美国的市场。所以虽然这是一家从台湾起步的公司,但是他的主要市场其实都是在欧美,而且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其在欧洲、美国的市占率可是数一数二的,那个时候的HTC估计是不太会把后进者诸如联想、华为、中兴、小米放在眼里的。而从客户积累、供应链、合作关系来看,在早年其实和大陆的交集并不大(在大陆早年是以Dopod多普达的品牌进行运营)。因此,根据路径发展来看,如果说他是有意忽视大陆市场,其实也不一定准确。那么对于大陆市场的忽略就可以解释无意了吗?那又如何解释大陆市场的快速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呢,各家咨询机构的报道,难道HTC的高层都看不到吗?同为竞争对手三星、苹果争着进入大陆的这个市场,难道HTC看不到吗?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到,HTC对于大陆市场的态度是摇摆的,暧昧的。有一个细节就是,在今年HTC Desire 816在3月份率先在大陆市场进行首发,其他地区随后在4月陆续进行铺货。与之前,所有旗舰机型都是在欧美首发相比,这可以说是HTC开始重视大陆市场的一个积极信号。但其实,在此时这个时间节点上,HTC重不重视中国市场,对于已经崛起的中国市场里面的玩家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或者换句话说,HTC能够快速低成本地获得大陆用户芳心的这个时间窗口或许已经关上了。专利不无所谓、品牌良好、用户口碑传播以及缺乏一定重量级的本土玩家,其实是HTC在2010 ~ 2012年重点布局大陆市场的时间窗口。不过很遗憾的是,不知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HTC错过了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在欧洲市场、美国市场的鏖战中,也不占任何优势。不管是从资金、技术积累、经验还是渠道,与本土作战的Apple和有着集团优势和国家优势的三星相比,HTC都差了很多。HTC有什么优势?其实这个问题,往简单讲很显而易见,论系统生态的建设,HTC不如苹果,论核心零组件和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不如三星。有人说HTC没有技术积累、没有品牌意识、没有营销能力,其实这些HTC未必自己不清楚,只是这样一个1999年开始从2200万人的本岛市场出发,以代工起家,在童年时期就早早来到别人家的规范市场和国际巨头贴身肉搏的公司,你又怎能要求他不犯任何错误呢?相较于大多数的大陆本土公司,他连野蛮成长的时间和机会都很少。从这个意义来看,HTC与那些依靠勤劳加班拼命工作而获得这个世界一些些关注的众多台湾中小企业相比,并无什么不同。只是,HTC想要的,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HTC的营销有多差呢?我正好2013年参与过中国移动总部对HTC one 和三星S4的推广。HTC的营销费用大概是三星的一半。线下渠道覆盖数量也大概只有三星的六成。而且三星的资料详实到令人发指,HTC很多时候掌握的信息只有一个店名。。。三星营销团队整体的素质和热情,比HTC强了不止一点半点。。。跟我们一起加班熬夜做方案,移动的各种需求都能及时响应,让你不得不佩服。这当然是HTC输的原因,但我觉得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iPhone的营销费用也不高啊!HTC输在组合拳上。除了营销差,产品也差!HTC真机也就广告上看着好,拿到手质感很一般,国行双卡双待可以开后盖缝隙大我就懒得吐槽了。sense5.0不流畅的短板还是没太大改善。。。这是设计师的成功,而不是产品的成功。使用牛逼的400万像素摄像头消费者不卖帐?这不是主要原因。苹果的广告大多都只是彰显逼格,从不谈参数为啥大家还蜂拥去买?(有几个5s用户真的知道64位和32位处理器的区别?)正常来说,这种有逼格的不向小白大众讨好的创新一定会吸引一部分极客进而形成一个小小的现实扭曲场,多少对产品销售是有点用的(比如魅族坚持的16:10黄金屏幕,smartbar等)东西差就差,别找借口,何必一副坚持做自己不被认可的委屈样子……三星s4万年大塑料不假,可是人家能换电池支持sd卡还做得那么薄,UI虽然很丑但是商务范儿十足,坚持实体按键让你有安全感。而且三星真的很有良心,说5寸屏就是5寸,返回、菜单按键全部在面板上不占屏幕空间!绝对是不喜欢iPhone或者用腻了iPhone商务人士的首选。HTC one长成那样(无论外型还是UI)就不太像是给商务人士用的,营销宣传是主打酷炫、年轻人群,首先这群人的整体数量有多少你HTC调查过吗,然后还默默把价格定到4800跟iPhone差不多,考虑过他们的购买力吗?你的品牌支撑得了你这种高端定位吗?我简直无力吐槽了。。。至于HTC没有专利,没有产业链,受制于人,所以焦头烂额。。。是一部分原因,可不是重点。否则你怎么解释小米做那么好?人家一年销量可不比你少。总结一下:1、这款产品本身就不具备成为街机的潜质。缺点和优点一样多。同样道理,我也完全不看好今年即将发布的one22、营销实在是糟糕。是营销战略、定位、团队、渠道全方面的落后,想赶上来不是一朝一夕。
这是以前在微博上面发的吐槽图片整理旧电器整理出一堆淘汰的旧手机,基本都是多普达HTC的。自己看看觉得好悲哀,这里惋惜一下HTC曾经的设计团队。曾经。。。HTC的设计还是很有创意和亮点的。。。08年的时候拿个HTC或者多普达的手机出去各种高大上,功能软件秒同价位诺基亚几条街。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的开发部门在干啥
既然同学资料相当详实。补充一点点:台湾的互联网行业远远落后于大陆,智能手机产业的兴起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本是同一趋势图,因为种种原因,台湾在移动互联网之前的PC互联网时代就缺乏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商业环境。其弱势延伸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同大陆、韩国等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行业影响力、理念可以从传统的科技企业中到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中台湾高管的比例变化可见一斑。台湾有依然很NB的台积电、鸿海,但是依然只是NB的代工而已。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电商、游戏还是新媒体行业,台湾基本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如此的产业基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一个有竞争力智能手机品牌,注定只是一个空中楼阁。
我是一个肠粉,经历了他最辉煌的时候也看到了他的低谷,我用过三台机子第一台G10,第二台G18,第三台one,这是三台手机除了ONE都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one只要是我买的早,那时候的姨妈红给折腾的,不过去了售后直接给我换新机还是比较不错的,他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大陆市场没重视,当年我们国人都知道有一个牌子叫做多普达,在许多人心里都是神机,不比现在的肾系列差,但他的价格可比肾系列厉害多了,所以大部分人都还是可望不可及的,等到后来HTC自己挂牌进来的时候还是这样价格太高,又没名声,那时候的肠粉买HTC都是首先买港行,价格能便宜近千,等到现在他想进来的时候却被人冠上垃圾产品的名字(三桑的水军功劳不小)国内专柜少之又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身没专利储备和不生产硬件,当年的G7卖的多少火也是他正式崛起走向巅峰的时候,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前期的G7和后期的G7用的是两块屏幕,前面是A屏后面是slcd屏,因为三桑当时眼红了,不卖A屏给他了他只能找别家所以有了现在的SLCD,不生产硬件,除了生产成本高,而且还要担心硬件上游厂家断货,没有专利除了要付专利费还怕别人处处告他,最后付高额的专利费,可能还会被禁售。。。。。。不过最近HTC在国内市场名声好多了,去论坛看没有像以前那样全是骂HTC的了,反而追捧的人也多了(难道三桑在台湾因为水军这事被处罚怕了?)
说说个人感受。
只用过一部htc的手机,nexus one,至今还是备用机。因为这款手机,当时对htc树立了不错的印象,后来还向两个人推荐过htc的两款产品。
但截止目前,已经对htc的品牌彻底不感冒。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还是品牌经营出了问题。
说htc在转向android系统后成功过,不否认。但是成功的原因,我觉得仅仅在于他快了别人一步。g1,安卓鼻祖;nexus one,亲儿子里的一胎;在2010年到2011年的两年时间里,htc都在用机海战术向人们宣告“安卓就是我,我就是安卓”,因此在那个时段上,htc实际上扮演了安卓抗旗者的角色。而彼时三星还在摸索,国货也仅仅是小打小闹,安卓阵营能和htc一起抢抢曝光率的,也就是靠droid回光返照的摩托了。
这一阶段htc是赢了,但是靠的是对手不给力。可是对于自己的品牌建设,他到底做了什么?谁能讲清楚那个时候讲到htc,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旗舰款是什么?恐怕这个问题答案莫衷一是,买了不同机型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你也不会知道htc下款产品叫什么,虽然无非就是desire incredible wildfire后边加几个字母或者数字,但你没法确定几个单词所代表的系列有何不同,同系异代有何传承…中间曾出过一系列beats版的手机(代号忘了),以为要确立年轻、音乐的主打路线了,结果又始乱终弃了。
好了,直到三星出场了。先前s2已经做了个不错的铺垫,galaxy s系列作为主推的旗舰款,已经树立了高配高端大屏(相对iphone)的形象,结果2012年s3一出来,立刻把不买苹果的高端机需求客户给吸引了…而后note2又把超大屏这个市场给坐实了。这点就体现出品牌经营能力的不同,三星靠着s和note两个主打系列,牢牢抓住两个不同定位的市场,针对的需求清晰明了,你不用管我是s几note几,你就搞清你想用大屏的还是更大屏的就行了…当三星把品牌和市场定位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时候,htc的机海战术一下就颓了,于是就开始势微了。
后来2013年初的时候,htc估计也想明白了,开始打造自己的旗舰款,主推new one.那会其实真是个好时机。虽然三星已经做大了,智能手机市场也开始出现品牌集中的趋势,但是htc真正的竞争对手却不多。摩托不行了,sony lg也没搞出太大动静,国产手机品牌虽然开始发力了但是出了国门还是不给力,nexus4倒是把nexus系列品牌推广出去了,不过毕竟还是小众。我一度也认为这个时候的htc可以凭借余留的品牌影响力与三星展开安卓阵营的旗舰机之争…可惜…这款产品因为设计缺陷,出货等问题,又被拉在了后边。
差不多在此之后吧,可以宣告htc在竞争中彻底失败了…
其实回想起来,智能手机市场,单说高端机这块,同质化还是很严重的,经历高速发展期后,市场的高度整合是在所难免的。不及时去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去明确自己的定位,是很难有所发展的。只能说htc前期的成功,得益于在市场扩张时期走的比别人快了一步,最终输给定位明确大力营销的三星,不足为奇。
而在大陆这种发展中国家市场,htc没有过硬的渠道建设,也没有具竞争力的价格,必然挤压不了小米华为联想中兴这些品牌的市场。最终落了个两头不是…
当然htc还有其他问题,产业链阿品控阿前边很多人都说了,不再重复了,直说说我感触最深的。
其实对于htc的衰败还是挺唏嘘的,nexus one毕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这种印象也仅仅止步于n1了…因为我根本记不住其后边20余款机型到底有啥特点处于哪个时代啊,太混乱了!
要说htc还能否再度树立品牌形象,我觉得还有可能。我感觉目前的安卓智能机市场,还可以再承受一个巨头的出现,与三星竞争。但如何去做到这一点,需要htc先理清自己的产品思路再说。
作为htc死忠 除开部分细节不赞同外 总线没错。。。 想当年拿着手中kaiser多嚣张的指着n95说诺基亚会死 可惜湾人始终摆脱不了代工形象 不知专利及核心生产力的重要性 又再一次在谷歌微软阵营中站队不及时 两边得罪 最终导致没落。。。国内多普达与htc的举棋不定进一步消耗内地市场。。。 可惜我touchflo 也就是现在的htc sense 成了这副模样。。。 不是很赞同作者对wm的态度 在我心中 wm始终是最复杂且可玩性最高的系统 也不是很赞同作者对苹果的夸大处理 iphone只是一个程序运行机器 按个图标进按个坨坨出 对我来说 太弱智单调 苹果能火只是因为跟风狗太多 跟现在的三爽一样 然后就是苹果简单 国内用惯卸电池重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塞班用户当然觉得ios好上手。。。 在拜读文章后 大晚上默默地拿出s1 838 kaiser s900 touch pro touch pro2 hd2 mozart hd7 surround g1 g7 g17 以及shift 心中非常不是滋味 回想起第一次的刷机是在kaiser上 每一次进三色 回想起当年用神机hd2各种刷 第一次体验wp7 是在hd2 刷win95 玩扫雷 是在hd2 第一时间体验mango 高中到大学这几年 全都是htc的影子 妈的 没htc高考都能多考好几百呢。。。最后
你的本质还在麽
想当年我p4550的 tilt up 多牛逼
诺记旗舰n97都不敢盗用你的专利
侧滑推开只敢直接撑起屏幕
从touch pro 2 到现在多少年了?
还记得这个专利麽?总的来说不过是想从htc这家公司的这个起伏的过程来分析各个时间点所做的决策所导致最后的后果会怎样
用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 总比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强
也从而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分析下htc在现在这个状况 利用现有能力 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其实说这么多也有另一个意思 说白了就是想证明htc确实是个在努力的公司
因为好多人都说
htc是个代工发家 但最终也就是个代工厂
其实说htc不思进取确实冤枉htc了
套用现在棒粉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你造htc有多努力麽
从当年wm下 的马尼拉 到现在的sense界面从侧滑全键盘的838 到 kaiser 的可翻起 到shift的双系统这些东西真的是走在世界的前面!就是因为htc的侧滑专利技术 当年n97的侧滑只能固定角度看看现在的变形本 再看看shift
超前了多少年?vaio当年都还没这创意呢wp刚出来的时候
出了个surround
侧滑开是音响不说成功或是失败的设计 但这的确是创新啊!我很佩服htc 真的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one
在摄像头拼像素的今天 4100万都粗来 他htc有胆量拿一个十分之一都不到的东西出来现在小白这么多 谁知道
甚至会去了解超像素这个东西?这不光是htc里面有牛逼的人 从上到下 敢在旗舰上面塞这一奇葩玩意
真的很要魄力所以我说真的佩服!要说htc为什麽现在会走下坡路我的见解是这样的 对于三星
htc公司相比起来真的太小三星的广告能顶htc半年的销售额韩剧 欧美各种颁奖晚会 球星 歌星 代言再加上韩剧
看看现在移动营业厅 全被三星占领了htc怎麽可能玩的过再对比苹果 苹果从进入移动终端市场到现在
相比起当年通信界各种领军人物
比如moto 比如philips nokia
苹果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他特么就在收购小公司
重点在这里!
专利 举个例子 触屏手机生产了这么多年然后苹果做个手机 然后去申请个触屏的专利 多点触控什么的然后去禁止别人用这个 别人要用 要麽给钱 要麽等官司
作为商人 这无可厚非 可是作为一个宣称自己是图灵追随者一个科技产业的里程碑的公司来说 这样做未免太卑鄙这样做对手机 甚至整个it行业绝对起不到一丁点的推动作用 我很不喜欢这种负能量的东西好吧 我又随性的写了好多废话...不好意思...
感谢第一的回答 很系统 ,但里面很多观点不认同。 客户不是sb, 如果one的400万像素在不放大的情况下效果能比iPhone /s4更好,则会超出客户预期得到买单认同。实际情况是不放大下效果就那么回事,放大就是屁。低光下还不如光学防抖的机型。谁能告诉我它的实际表现哪里好了,不是噱头是什么? 所以客户不是sb。还有one的工业设计(不是指设计风格,one的风格和金属机身我非常喜欢),如果放在早两年觉得是精 美。但是你不看看你竞争对手也在进步吗,你那屏占比还敢再低点吗,边框还能再宽吗,完全不是当年旗舰应有的水平啊。4.7寸的屏幕,5.5寸的机身。试想一下one同样的机身下 换成5.2寸的屏幕,心动吗?这么大的机身电池还那么小。唉
所以客户不是sb。htc不知道我说的这些缺陷吗?知道,但是它不愿意把大招一次用完,就是不想在m7一代上面做到完美,留给后面升级空间(可见,它是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有多大)。HTC的没落源于G10之后就开始玩换壳的游戏,工业设计越来越差(可能过于强调机型的品牌可识别性,都长一个样)。直到one出现眼前一亮,可惜由于上面所说,不给力。补充:HTC衰落的重要推手还有一个就是三星雇佣的水军太猖狂。
一个媒体同行这么和我讲述她采访王雪红的历程:约了三次,对方都回答没时间第四次,姐们都为采访王雪红临时把采访别人的约定推迟了,王雪红又爽约了好不容易几个记者终于可以一起采访王雪红,王雪红就拿着HTC One不停的说她们公司有多么多么的创新,有这个创新,有那个创新,当这姐们提出了一个质疑的问题之后,王雪红就当作没听见一样,继续一个调调:HTC是多么的创新。。。创新。。。创新。。。事后,这姐们就上了HTC的媒体黑名单,采访邀约完全是石沉大海,再也有去无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只顾自说自话,只听夸赞又丝毫不面对现实的强势领导人领导下的公司,在面对严酷现状的时候,没多少人会相信它还能好转起来~当然,这姐们也是有节操的,没有写什么负面报道大骂HTC但,HTC,现在看来,不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执迷不悟的典型嘛?太多深陷亏损泥潭、被市场抛弃的公司把创新当作万能药,但只做产品上脱离实际市场的创新,而不去做市场定位、品牌形象等诸多领域的创新,终究还是会在泥潭里挣扎
不善于投机取巧去取悦消费者。客观讲,在当前的形势下,在能保持一贯的“高风亮节”的同时,的确得想想活路问题了过去有段时期的确htc可以引领潮流,引得争锋相仿。400W的ultra pixel镜头,要是放在2012年之前,都会引起大的轰动。但现在,尤其在中国,别的厂商已经成功把手机的焦点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而是更大面积的“比拼”(看谁更没节操)。好在新的CFO张嘉临大有扭转这一点的模样,今年开始在国内市场有所期待。关于feature的设计,工程师思维不是一点半点的浓厚。深有感触,有时候很多功能自己人都不清楚。“居然有这样的功能!”“原来这样做,就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有时候我们都感慨,明明一个如此强大的功能,却不为人知,太可惜。。。个人还是很钦佩狗肠的一些基因,比如以前的 quietly brilliant。但明显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浮躁”才是关键字,能善于制造浮躁,并利用浮躁去开疆拓土的,现在才能活得滋润。如何去平衡“浮躁”和“quietly brilliant”,是摆在htc面前的课题。多的也不想深说,职位局限也不会知道什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coding时做好自己部分的优化,能在TA前留尽量少和小的bug,就是自己对htc最好的支持,希望狗肠今年能调整过来,有所复苏。利益相关,狗肠 Engineer
崛起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和微软牵手,在wm时代狠捞了一笔。二是勾搭谷歌,敢于担下直面乔布斯之怒的风险,在安卓发展初期推出的几款机型把诺基亚黑莓打了个片甲不留。衰弱大概是从sensation那一代机器(双核)开始的。之前的单核时代htc几乎无人能敌,然而新旗舰sensation却只有平庸的外观和次顶级的配置。令人诧异的是,另外一款主打裸眼3D的evo 3D甚至配置要高过sensation。虽然evo3D在配置上可以和同期的gs2一战,但外观设计极其怪异,可以说是个小众产品。此时htc又在美国败给了Apple的专利攻势,导致大量机型被禁售,损失了很多预期利润。四核时代时,htc虽然与Apple达成和解,但还没等利用这一优势 其他厂商的新产品已经提前到来。随后htc推出的旗舰机型OneX外形出众,但Tegra3性能竞争力不大,质量又出现问题,销量也就岌岌可危。半年后推出的butterfly宣传失败,没能力挽狂澜。一年后的NewOne交由外部公司设计。相机宣传不到位,国行版本略坑爹,销量照样不尽如人意。总的来说,htc自家没有Apple三星之流的硬实力是导致衰败的主要原因。
手机党补充一点,HTC最直接的衰落是由于Google因为HTC自己深度定制sense引起的,当时google给出了一个警告,希望所有的合作厂商尤其是顶级厂商能够更好的推行安卓开发设计规范,但HTC对比置若罔闻,继续潜心研究和折腾sense。最后把google惹怒了,因此one x和butterfly拖了那么久是因为google很晚才给HTC最新的安卓,而不再和当年nexus one时拥有最新的合作版本开始研究了,因此三孙在galaxy nexus得势。
但又因为其他原因,三孙最终没有成为nexus亲儿子的后续合作商,此处就不赘述。但此时的HTC已经落后了连续两代旗舰,和其他厂商一样的从Google拿到稳定版本安卓,而不是优先开始和Google做适配的安卓,在系统上彻底失去了优势,同时在设计上压错宝,人心散了也就无力回天了。
PS:据路边社消息,王雪红是HTC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搞出了一系列的不靠谱决策和人事斗争,最终掏空了HTC
感觉HTC就是典型的台湾岛国心态,最求所谓的完美精致,但却一股小家子气和自以为是。看看最近的渴望8系,1.5G的内存,2600的电池,还没卖就被国内2g+3000ma+的甩了一步,省那么点你能少亏多少啊?有必要吗?
目前得票排名第一的知友罗列出非常丰富的内容,HTC的崛起真的是赶上了对的时势,且得到了贵人的提携,从WM时期的微软到安卓起初几年的谷歌,但是对HTC的衰落是因为没有遇上新的贵人这点很不认同。毕竟对人也好对事也好,贵人不可能扶着你一辈子。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经验之后,应该学会自立。下面说说自己对HTC的看法,仅供交流:风华正茂时,遇上安美人要说HTC现在如何衰落,但它依然称得上是手机领域少有的几家对产品设计和品味有追求的公司之一(注意:这里面没有三星),无论是从手机的外观上还是UI上看,HTC都不会比哪家公司差,别说现在的HTC ONE,这点相信以前用过WM手机的朋友就应该能有所体会,当年Diamond给人那种惊艳的视觉冲击,即便当时iPhone已经开始风靡全球了,但HTC依然在设计上可谓别具一格,且在产品型号命名上新意十足!UI 上HTC Sense也称得上实用与华丽兼得,照这么下去,那HTC迟早得火啊,于是谷歌便找上了风头正劲的HTC,联手推出全球第一部推向市场的安卓手机,所以,安卓和HTC,谁是谁的贵人,还说不准呢。机海战术,直上高峰在安卓逐渐形成气候时,手机市场掀起了一股以iPhone和Android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机取代以塞班和WM为代表的旧一代智能手机的风潮,HTC稳稳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将重心转移到安卓上,并连连推出佳作,09年到11年,应该是HTC最为舒心和得意的日子,市场占有率连连攀升,资本市场上公司市值也创下新高(那两三年也正是资本市场浮躁的时候),所以借雷某人的话说,站在风口上,HTC灰起来了!奸妃争宠,今夕不同往日安卓发展的前期,三星一直不温不火,但也不知哪里捡来的运气,盖世S2竟然火了,而且卖疯了,于是三星顺势从HTC手里把风头抢了过来,此时,HTC还浑浑噩噩的玩着之前高价低配的把戏。这个阶段不得不提的是市场上消费者的觉醒,在诺记时代,消费者几乎不关注CPU和RAM这些参数,只看外观和摄像头等浅显的指标,但安卓在普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得到了科普,懂得了很多智能手机硬件和系统的知识,所以HTC高价低配的玩法,引起了消费者的厌恶,而且HTC在国行的定价与水货的定价可谓天壤之别,行货水货做工和用料上的差异这些就不说了,这再度激起了消费者的愤怒情绪,而HTC呢,丝毫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依然说台上说着“我们只做高端机”,上市的却是价格上的高端机,所以,衰落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三星,也跟HTC前几年的做法很像,但三星通过在营销上砸钱,硬是把品牌给拉高端了,但我相信,三星接下来也同样会遇到HTC类似的考验,拭目以待吧。总结:HTC真不是在产品上败给了谁,而是输在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上,没清醒地看清自己,同时又缺乏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如今大势已去,想要挽回市场,并不是不可能,这既需要加强产品上的创新和提升,而对HTC来说,更重要的是清晰自己的定位,在市场和用户面前,做出足够的诚意。祝福HTC!
其实有段时间我想买HTC ONE,但是实在对他的营销和定价策略无力吐槽了。开始的时候觉得ONE确实不错,但是那时候价格和iPhone一个样,实在买不起。等到ONE价格降到3000左右可以接受的时候,左右一看无数的其他品牌手机配置和体验已经远超ONE了…… 一句话评论HTC:新款买不起,旧款不想买。
苹果手机的核心是外观、精湛的工艺和极简的体验三星手机的核心卖点是强悍的性能小米手机的核心卖点是性价比HTC卖的是什么?2011年以前,HTC卖的是最强的性能(第一款搭载1GHz CPU的手机)和最大的屏幕(第一款4寸屏手机等等)以及炫酷的外观(侧滑盖G1、下巴翘起的G3),所以那时的HTC引领潮流。2011年以后,HTC没有任何卖点了。
做手机行业的路过说一声,HTC ONE系列离谱的返修率让我们放弃了这个品牌。
智能手机这一块2012年,在于盖世3和note2的大获成功。(现在经常会听起盖世三和note2,而one和蝴蝶存在感略低)自家的htc one x和蝴蝶,虽然也不俗,但是相比较盖世三和note2而言。火疖子的后面,前面外观可以接受,不能sd卡,不能换电池。。相比较贴心的盖世三和note2而言。然后营销和定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恩 这是关键。导致一段时间后盖世三和note2依旧卖得很火。htc的高端就被三星给端了。低端,国产手机可怕的降价能力。你懂的。高中低端都比以往不济,而且都是面对强劲的对手,而且手上只有硬件这一环,不像苹果那样完全的控制。既然软件都差不多,那硬件怎么拼?供应链没能力,只能靠设计了。htc未来怎么样 也只能拭目以待。专注设计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关于衰落原因的一些个人看法:1,广告营销不够;2,股票持有者对HTC信心下降;3,内地市场低价安卓机泛滥;4,产品不够独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c微软系统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