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图)
日07:44  来源:
  “风车扇、牲口拉着石碾转、麦垛堆成山”,曾是我国农村麦收最常见的景象。然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机械麦客”正越来越普遍地取代延续了几千年的“人力麦客”。不仅如此,从粮食种植到粮食收割的每一道环节,手耕刀割的现象也都在被机械化操作所替代。  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土地耕作条件,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为我国夏粮“五连增”提供了保障。
  (一)  地处陕西关中的礼泉县过去十年九旱,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旱腰带”地区粮食单产仅有七八十斤。近年来,礼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新修乡村油路近400公里,新打配套机井420眼,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10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为提高。据了解,2007年礼泉县小麦亩产250.1公斤,比1978年翻了3番,玉米亩产430.5公斤,比1978年翻了4番。  同样的情形,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在成为一种常态。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业基础脆弱等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党中央始终把农业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加强农业基础投入成为党中央农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1.6万亿元。仅2007年,中央财政就投入42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115.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360万亩,全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公斤。  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许多有针对性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措施相继出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利灌溉、高产试验田、良种推广等面积不断扩大,使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广西水田面积有限,通过采取以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树冠盖膜等为主的技术手段,使农作物生长期避雨、避寒、避晒。现在,随着“三避”技术的推广,广西春季防寒育秧已占早稻播种面积的大部分,由此每年可增加水稻复种面积1000万亩,增加水稻产量200万吨,占目前全自治区水稻总产量的16.8%。  (二)  在贵州省毕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区,当地流传着一段“五子”顺口溜: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退耕还林还草种树“系带子”,坡地种牧草和绿肥“铺毯子”,山下建基本农田“收谷子”,发展多种经营“抓票子”。这正是当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带来的效果。  毕节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看作这些年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的一个缩影。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突出矛盾。多年来,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的现象和大量农田缺乏灌溉条件的现象,对粮食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加上干旱缺水、洪涝渍害、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原因,中低产田在耕地中占了相当比重。最近几年,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这种现象开始得到改变:  5年来,我国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000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亿公斤;  目前,有效灌溉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45%左右,灌溉面积生产的粮食已占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  全国434处大型灌区,规划面积3亿亩,现有效灌溉面积2.46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生产的粮食占全国1/4。  在新疆,全自治区已建成各类水库485座,渠道32万公里,年引用地表水约480亿立方米,全区灌溉面积扩大到现在的7100多万亩。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力度也逐渐加大。据交通部介绍,2001年以来组织实施的西部地区通县油路工程、全国县级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和乡村通达工程等专项计划,到2007年底,共修建农村公路304万公里,其中98.5%通到了乡镇,88.2%通到了村,农村公路中油路里程突破了100万公里。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极大地鼓舞了各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信心和决心,为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创造了条件。吉林省在最新编制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中就提出,要通过在该省中西部地区实施重大引水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生态保障等10大工程及29个重点项目,用5年时间,将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由目前的250亿公斤提高到300亿公斤以上。  (三)  5月25日,全国小麦大规模跨区机收在河南省启动,全省共投入10万多台联合收割机、400多万台农业机械参与麦收。至6月12日,河南省7890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机收面积达到7456.6万亩,机收率94.7%。  今年全国共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超过42万台,其中参加跨区机收有27万台,均比去年同期增加2万台,麦收进度也比往年加快,日收获最高达1700万亩,机收率超过80%。  5年来,中央财政逐渐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04年对农机购机补贴的额度为7000万元,到2007年农机补贴资金达到20亿元,2008年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投入,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由7大类24种增加到9大类33种。  财政补贴直接促进了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目前机械耕种已达到41%。在中央政策的带动下,各地农机补贴规模也不断扩大。湖南省2008年将购机补贴机具种类首次扩大到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3大类的生产机械。通过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湖南省今年新增机械作业面积1000万亩以上,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提高了5个百分点。  机械化耕作既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也减少了粮食损耗。手工收获小麦、水稻的自然损失率一般为10%左右,而联合收割机的损失率仅为3%左右。根据计算,2007年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8亿亩,按全国小麦亩均产量297公斤计,全年可减少小麦损失约58.2亿公斤。  有关部门指出,过去的5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但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较差、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还很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必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06/17 11:0706/17 10:1506/14 08:1806/10 16:3806/06 09:0306/06 00:0006/05 22:2406/05 17:09
用户名: 密码:&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和讯注册用户,请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_湖北日报_多媒体报
&第1版 要闻
第1版 : 要闻第10版 : 理论第11版 : 专版第12版 : 时事 体育第2版 : 全国两会特刊第3版 : 全国两会特刊第4版 : 全国两会特刊第5版 : 经济第6版 : 综合第7版 : 专版第8版 : 关注第9版 : 综合
?杨松在全省信访工作会议上强调采?省政府与国家民委将共建湖北民族?图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选?图文:第十三届央视青歌赛复赛揭?我省86个项目网上“相亲”成功?图文:代表参观奥运场馆?全国多家报纸提高零售价格?鄂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患者减负?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
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罗清泉&&&&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央对“三农”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三农”问题的阐述十分精辟。最近,中央又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一)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抓经济工作要有全局、战略眼光,必须在全球、全国大背景下思考湖北经济发展问题,在全省经济大局下思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当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就产值来讲,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显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加工用途不断拓展,农产品需求总量较快增加、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但受资源短缺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制约,扩大农产品供给的难度增加,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前粮油、生猪、奶制品涨价都反映了供求关系变化。去年3月以来,由粮食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使CPI持续攀高,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这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问题。同时要认识到,尽管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对二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因此,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特别是粮食的稳定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农业功能替代作用显著增强。近年来,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使农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由此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特别是随着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有些问题从表面上看与农业无关,但解决起来离不开农业。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农业,通过加强农业、开拓新的功能,推动经济社会中一些棘手问题的有效解决。三是农业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农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容人之量”,在环保方面对改变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说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尽管农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丝毫没有改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功能和支撑作用不会减弱。我们要始终从全局、战略的高度看待农业问题,保持清醒头脑,做好艰苦细致的工作,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二)要深化对湖北农业优势的认识。我省是农业大省,在新一轮产业梯次转移中农业的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一是有资源优势。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尤以水资源丰富最为突出。水资源丰富就可以带动淡水产品、水生蔬菜、水电和水旅游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二是有产品优势。淡水产品、双低油菜产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水稻、棉花、蔬菜名列前茅,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创造了基础条件。三是有科技优势。我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多,科研成果多,科技优势十分突出,可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品牌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科技潜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科技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四是有流通优势。我省处于中部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不仅市场广阔,而且农产品运输十分便捷,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运输半径相对较短,农产品进入外地市场的运输成本相对低廉。发挥我省农业优势,充分挖掘农业的潜力,围绕现代农业和农村市场,实现与农业的融合互动,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在坚持抓招商引资、抓工业的同时,不把农业当作包袱,特别是一些农业比重较大的县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首先要抓好农业经济发展,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三)要深化农业对农民保收增收作用的认识。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始终占重要地位。2007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多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一产业。可见,我省农民收入对农业依赖度较高,在现阶段农业仍是农民保收增收的基础。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农民非农收入,另一方面仍然要高度重视巩固农业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创新发展方式,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发展的根本靠改革创新。近几年全省上下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要求,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势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我省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是改革发展带来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还必须进一步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从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来看,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改革创新。&&&&(一)在农业增长方式上创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农业实现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途径。从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把农业开发与节约资源结合起来,追求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兼顾现在与未来,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推行清洁生产,减轻环境承载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大力推广秸秆气化、生物能源、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二是要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中央在鄂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省级大型科研单位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围绕湖北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加快重大和重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科技示范。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有效地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是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这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培训,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创新。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在较大范围内促进农业的分工分业。分工分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要跨县跨市促进分工分业,坚定不移地推进特色产业集中区的发展,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水平的大的农业板块基地。二是要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要善于总结,进一步深入推进。三是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要在稳定家庭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创新办法,推进规模经营发展。规模经营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发展农民土地入股、租赁、转让等流转时间较长的规模经营,也可以根据农村的现实需要和农业生产特点,由服务组织承包某一种服务,还可以发展季节性流转的规模经营,推动农业潜在资源开发。新形势下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不顾客观条件强制推行,不允许用行政手段包办代替。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增强农民群众依法流转承包地经营权的法律意识。二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强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宏观引导作用,用市场手段调节流转行为。三要完善配套政策。从主动适应、积极支持的角度,对现行政策和管理方式作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三)在社会化服务形式上创新。发展社会化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农村“三化”现象的现实需要。我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农村公益性技术服务得到了加强,服务经费不断增加,服务质量提高,涌现了一批好的典型。当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把立足点放在充分发挥现有服务组织的作用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省财政从今年起,按每个农业人口新增5元,达到15元的标准,对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乡镇进行补助,这在全国是很少有的,为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种形式推进社会化服务。近年来,许多地方大量涌现出由农户自办、联办的服务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等民办服务组织,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对这些服务组织要积极支持,保护它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管理,引导它们健康发展。  (四)在农村投入机制上创新。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所在,仅靠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新办法,多途径增加投入。一是要加大金融投入。要加强与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项目。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要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需要,积极培育新的信用模式、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二是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创业。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宽松环境等,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归创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三是要进一步组织动员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社会团体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在资金、人才、科技、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带动、村企联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等多种形式,结队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四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要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地区,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引导社会团体开展扶贫济困、社会捐赠活动,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五是要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对自己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村级道路、生产生活设施,进行投工投劳投资建设。&&&&三、集中力量办大事,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当前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快实施“双低”改造。抓好“双低”改造,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部署,从今年开始,突出抓好低产林改造和低丘岗地开发。有低丘岗地开发和低产林改造任务的县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切实抓出成效。&&&&(二)着力培植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加工升值的潜力巨大,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50亿元的加工园区、100亿元的县市。要选择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加工、油料加工等主要行业中有代表性的骨干企业,通过市场的办法,整合现有资源,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若干个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大龙头企业。今年在与中粮集团战略合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依托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优质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要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引进名牌,整合品牌等多种办法创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要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三)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要在大范围内规划,促进板块连接成片成带发展,建立专业大县、大市,进一步扩大规模。要从板块入手,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消费安全。要抓好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围绕基地办龙头企业,办好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板块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力度,特别是开挖小型水库溢洪道问题要抓紧解决;组织好国家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重点中型泵站改造也要列入计划,加大建管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确保汛期受益;积极开展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对现有的小水库、小塘堰、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提高旱涝保收水平;抓好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二要加快饮水安全、沼气、公路、血防等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下决心抓好村庄整治。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完成村庄整治工作,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一要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抓村庄整治,要做到规划先行。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地、生态优先、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要注意立足农村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尊重农村的具体实际和特点,突出乡村特色和可持续发展。二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等,都必须广泛征求和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以满足农民实际需求为前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凡是能用的和经改造后能用的都不要盲目拆除,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能增加农民负担。三要注重方法创新,增加投入。采取政府支持、部门帮扶、社会捐助、农民投资投劳等办法,广辟资金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有关部门要加紧制定村庄整治的标准。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组织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参与村庄公共设施运营维护和管理,使村庄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保持良好的整治效果。&&&&四、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把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继续组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到农村基层帮助工作,逐步扩大驻点范围。省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要派驻到每个县(市、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主要抓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推动农村工作上新台阶。继续动员和组织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各行各业、社会各界支持“三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结合全省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按照“两推一选”的办法,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任职锻炼,也可以从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招聘村干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培养,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工作,开展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试点工作。逐步健全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关心爱护离职村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工作。要减少考核、达标活动,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为乡村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亮点,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经过2~3年努力,使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走老路,必须大胆创新。重点是要结合低丘岗地、低产林改造,结合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结合国土整治,创新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农业基地。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财务制度,严格实行“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把村级经济发展与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村级财务支出及土地征用等重大事项的公开透明。重视对村级债务的清理和化解,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债务。要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环境。  (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讲求实效,推动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发展措施的落实。要坚持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要坚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摘自罗清泉同志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您的位置: &
增加农民收入要从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摘 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优质期刊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陕西申论热点: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来源:  8:01:00 【】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彰显。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抓紧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当前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必须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财政增收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针对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力争在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动物疫病防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同时,国家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研究,研究推广一批适合农村、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实用技术,提高建设的科技含量。  (二)要切实摸清基础设施的底数。各地以县(市)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摸清农村的通路、水、电、广播、电视、电信,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现状,利用调查结果,建立准确翔实、便于查找分析的基础数据库,以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要切实制定好建设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和规划先行的原则,把规划编制作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安排补助资金的前提和重要依据来抓。一是要坚持科学布局。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产业空间布局、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情况,加快划分区域内生态保护区、工业开发区、农业发展区,科学编制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二是要加强各项规划之间的配套协调。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建设效果。三是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性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在确定中长期建设目标的同时,明确近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性和项目安排的系统性。四是要改革规划管理体制。把基础设施的规划纳入规划部门统一管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向农村延伸。同时,要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  (四)要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区,也是我国蕴含着新一轮发展潜力的地区。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五)要切实抓好有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对未通路的行政村进行逐个认真分析,排出解决的时间表,经过几年的努力,切实解决农村通村道路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民饮用水安全。按照分类指导的要求,采取农村自建饮水工程和城市水厂管网延伸等办法,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三是抓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因地制宜地采取焚烧、填埋等方式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普遍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 的长效保洁机制。四是抓好农村卫生改厕。积极开展生态公厕普及计划,重点是消灭农村露天粪坑。五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按照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看,沼气技术是一项可在全国农村推广应用的低成本污水处理方式,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普及沼气技术的资金补助。六是抓好人畜、人禽居住的分离。七是抓好农村河道治理。加快推进村内河沟和池塘清理,加强河沟池塘保洁处理,提高河道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八是抓好绿化造林工作。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园绿化,提高村庄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发展经济林果、庭院经济与村庄绿化结合起来。九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超市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十是加快促进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1&&&
文章责编:柳絮随风&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6:55:00)?&&( 16:53:12)?&&( 10:37:51)?&&( 17:01:37)?&&( 13:27:16)?&&( 9:14:40)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长期从事公务员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室主任,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曾参加05年申论考试的阅卷工作
公务员考试资深数学培训专家。率先提出数字推理"五大题型";首创数学运算"七大模块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室主任。资深公务员考试录用培训专家,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主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施农业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