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幼儿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展

第二学期:强(★★★)中(★★)弱(★)注意作品颜色的主次整体效果,尝试各种配色方法。创造性地运用颜色的变化表示明暗关系。探索两种以上颜色的渐变规律,大胆尝试渐变接色。指标细化后,教师对其小步递进目标更加清晰了,更有利于教师评价幼儿的每一阶段的发展,指标体系也更具实用性与科学性了。成效:通过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我们教师更加能获得幼儿的发展评价结果。这评价结果不是用来给孩子“贴标签”的,而是让我们教师发现了孩子的现有水平,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制定提供了依据。我们教师可以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情况等提出不同的要求(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地喜悦;教师肯定幼儿,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帮助了教师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水平,真正的做到了因材施教。二、在主题背景下中班艺术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探究: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在表现出自信同时也有规则意识的萌芽,但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随着身心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时常通过手、口、动作、表情等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依据这些特点,我们教师经过三年认真观察、实践探究,得出了一些适合中班孩子的指导策略,促进中班孩子积极主动参与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颇有成效:1、现场感知策略:主要让幼儿通过感知现场的演出、教师的钢琴、多媒体动画等艺术作品的美感,获得各种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积极探索的过程。幼儿不仅通过艺术活动来认识和感受世界,也把艺术活动当作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工具。具体方法:l&&&&&&& 情境激趣法:充分以色彩、自然材料、图文并茂的标志及根据节日和主题美化的空间,为孩子创设有情境的丰富有趣的墙饰美境,创设融规则与环境中的游戏情境,激发孩子大胆感知身边熟悉的事物,激起孩子表达表现的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主题“红彤彤的年”活动中,师生一起以“红色”布置了“红红的祝福”展示墙,用收集的各种红色的新年饰品来布置,采用图案交错变化造型,整个红色色调统一、明快,感染力强,富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年的喜悦。又如,在走廊、活动室的顶上,师生通过悬挂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美化(有春节的灯笼、窗花;元宵节的各种自制灯、粽子、香袋等),让孩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参与节日环境的布置,促进了孩子积极的参与,大胆地体验身边的自然美和生成美。l&&&&&&& 欣赏体验法:精心选择孩子喜欢的适合孩子欣赏感受的作品内容,激发孩子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角度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把对美的理解用自己认为最贴切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的方法。第一、大师作品来欣赏,艺术体验长见识。根据各种艺术理论的提示,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我们感到选择一些大师的作品让幼儿欣赏,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喜好。例如:美术欣赏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向日葵》等作品;音乐欣赏中有《彼得和狼》、《狮王进行曲》、《小狗圆舞曲》等作品;文学欣赏中有《龟兔赛跑》、《丑小鸭》、《灰姑娘》等,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有深刻的寓意可以领略,又在色彩、线条或者形态等绘画语言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很适合中班孩子的欣赏。第二、生活题材多感受,真实体验乐趣多。现实生活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表现,让幼儿在活生生的环境中感受美、认识美,想方设法提高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例如在美术活动《蔬菜汤》前,我们先组织幼儿参观农贸市场,引导他们买菜、拣菜、洗菜、切菜等,幼儿的创作激情都很高,在创作各种特色蔬菜汤中都是按自己的菜单精心制作,四十个小朋友四十种蔬菜汤,还饶有兴致地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真所谓“见多识广”。成效:多次的研究实践活动和向同行公开的艺术活动中,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孩子艺术素养提升了,孩子对身边的熟悉的事物都有一种不断去感受,去发现美的欲望,特别是能够迁移到每日的“小舞台”游戏中。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音乐、绘画、文学活动中表现出无比的热情,还促进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激发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2、主动探究策略:“探究”一词的本质特点在于对现有知识理论的开放态度和创新的意识。“主动探究策略”是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为孩子创设“有所发展”的活动情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孩子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设计并操作材料,调查和观察、讨论等活动进行探索周围世界,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启发孩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具体方法:以《有趣的动物》主题下的美术活动“蜗牛和苹果”为例,加以介绍几个典型方法:l&&&&&&& 问题情境法:根据幼儿理解水平提供相应的情境,主要以投放的图片材料为依托,支持幼儿通过自己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中的内涵,进而理解故事中的内容,以幼儿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展开整个活动,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例如,如何让幼儿比较直观地看出图片上所要表达的是一只正在腐烂的苹果,而不是一只有毒的苹果或是其他,教师对图片进行多次修改,把苹果画大,更方便幼儿的观察,颜色调得更逼真,最后运用拟人画的手法,以苹果悲伤的表情暗示幼儿,引发出各种问题,支持孩子的探索。l&&&&&&& 分层启迪法:根据不同能力的孩子呈现各异的问题情境,以语言、手势、行为等暗示,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式。例如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季节的变化,最后投放了许多配对实物材料——各类种子与其对应的果实,针对不同层次幼儿进行引导匹配,其中有从故事中获得的苹果种子和苹果,幼儿很熟悉的材料;有从园内发现的广玉兰种子和果实,还有挑战性的材料:平时吃过的南瓜种子和果实,等等。通过相互学习、介绍各种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幼儿有了比较直观地感知与经验。l&&&&&&& 问题设疑法:教师或幼儿根据情境提出相应问题,相互回忆、再现一些知识,从而梳理、提升孩子的经验。通过回忆、讨论、判断、选择等途径,激起幼儿的探索,孩子在问题中进行探索寻找解决的答案的。例如通过几张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围绕图片的变化提出了各种有趣的问题“蜗牛为什么哭?”“蜗牛找医生来干什么?”“苹果苗苗哪里来的?”……孩子们把把从图片中发现的秘密通过考考同伴的方式提出,通过孩子之间问答的方式推进了故事的理解。幼儿在有趣,活泼的氛围中感受故事,打破传统的老师问,孩子答的方法,孩子在整个活动中是主体,教师则是孩子们活动的支持者,协助者,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成效:认知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幼儿的知识建构必须由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来完成。”我们教师在为孩子创设的艺术性活动环境、操作活动时都能够重视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等特点,为孩子主动探索、积累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以及促进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探求欲望,也提高了教师设计活动和创设环境的能力。例如我们中班的李燕教师在上海学前教育网上的“主题活动方案大赛”中获得了区角环境创设与指导的三等奖,她就十分注重运用各种独特指导方法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3、环境支持策略:是指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在活动环境关于物质材料的设计、观察与引导、介入的时机、活动后调整等方面,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积极主动发展的方法。中班我们着重研究了提供多样化材料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实施要点: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材料——观察分析——调整观察——积累经验。中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而每个孩子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不同孩子在其水平上得到发展。例如:“在秋天里”的主题中,在活动前教师利用自然物稻草、芦苇花让孩子在区域中,把它们粘添成小菜园的篱笆;活动中首先利用课件引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小菜园》课件中,孩子关注了蔬菜的动态,在学学做做中感知蔬菜的各种动态,同时,课件的运用,给孩子视觉上有了一定的影响,从课件中看到的蔬菜的动态,孩子们会联想到更多的动态,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过程中教师经过观察为能力差的孩子提供了用蔬菜刻成的各种形状不一的图形,印菜园里的蔬菜,而能力强的幼儿有自然物编好的小菜园、勾线笔、蜡笔、蔬菜印章等多种材料让孩子重新组合成一副画;请幼儿自己示范画动态,效果出人意料,瞧孩子在添画西红柿的动态中,把芭蕾舞的动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整个活动过程,每个孩子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在绘画蔬菜的时候,孩子们敢于或能画出不同蔬菜的动态,活动在高潮中结束。成效:投放多样化的材料,能够支持提高幼儿求异创造表现的能力。材料是指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材料的投放形式也是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它也是隐性课程的一分子。例如,我们中班教师已经意识到有计划地投入了大量的天然材料如皮包、阳伞、瓶罐等,利用天然材料的特性进行摸拟结构,做出了一些令人叫绝的作品,供孩子欣赏效果甚好,因为我们中四班孩子喜欢把废旧的生活包包涂色成佳作、中二、中三班孩子喜欢把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运用彩泥或水粉创造各种奇特造型、中五班孩子喜欢把一把把精致的透明小伞绘画出阳光的色彩等等,更加让人有一种美的熏陶,这些都为今后的求异创造表现打好了根基;这也是我们幼儿园各班的一道风景线。三、在主题背景下小班艺术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探究:我们深知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初步学习按指令行动;但他们的行为仍受情绪支配,不是很稳定,容易冲动,不能真正控制;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小班幼儿特别爱模仿,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小班时期也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及能唱简单歌曲,喜欢音乐表现。根据这些特征,我们通过研究提炼了一些有效的有趣的指导策略,激发孩子更加喜欢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1、童趣欣赏策略: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创设一个童趣化的欣赏情境,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音乐、舞蹈、绘画、游戏为媒,从游戏性、拟人化的角度,对幼儿进行美感熏陶,初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想象的一种指导方式。具体方法:l&&&&&&& 亲近生活法:走入周围熟悉的环境,亲近自然、亲身体验的方法;例如我们幼儿园是艺术幼儿园,到处有音乐、到处有舞姿、到处有歌声,教师们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些有利的资源,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美感。例如,在“有趣的声音”主题活动中,教师带着孩子来到哥哥姐姐练习的琴房,倾听姐姐哥哥们的琴声,感受身边优美的音乐。l&&&&&&& 音乐熏陶法:感受独特旋律,塑造音乐形象,走入美的意境;例如我园擅长钢琴的教师,将自己的钢琴声永伴孩子生活,当孩子们将活动室弄得乱哄哄时,教师随手弹起静静音乐,感染幼儿;当孩子们发生争吵时,教师马上弹起一首对比音乐,让孩子欣赏后,讨论一下,什么声音最好听?等等,让孩子时刻处于音乐的启蒙中,逐渐吸引孩子喜欢音乐。l&&&&&&& 故事再现法:以童话故事、生活故事、自编故事的熏陶,再通过孩子自我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表现的一种生活化的活动形式。例如我们发现小班孩子静不下来,活动室声音老是乱哄哄,我们的老师根据这问题,精心选择了一则童话故事“做客”,孩子们通过动画故事,了解了轻轻做事人人爱,,以后在评比“轻轻宝贝”活动中,孩子将对故事的理解,运用到生活中,都争着做“轻轻宝贝”。l&&&&&&& 联系现实法:采用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来创设情境,帮助孩子理解活动内容,激发兴趣,大胆表现的活动形式。例如孩子对“小鸡小鸭”产生兴趣,教师就和家长共同为孩子创设了更多能够接近“小鸡小鸭”的环境,在孩子现实生活中引导孩子认识小鸡小鸭,发现小鸡小鸭的秘密,有个小班的孩子突然对小鸡小鸭的声音特感兴趣,教师马上捕捉到这个亮点,引出了一曲“我喜欢的小小鸡和小小鸭”歌曲,将孩子生活中观察到情景,全都编到了歌曲中,大家唱得可开心了。成效:通过我们的不断研究,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美术、文学活动中,大胆运用了以上的一些特殊方法,丰富了孩子的体验,促进了孩子大胆地表达表现,在我园上届“艺术节”表演中,我们可爱的小班宝贝们穿着嫩黄嫩黄的超短裙,在舞台上精彩的演出,受到了领导、同行、家长的赞赏。2、共同尝试策略:师生共同围绕活动中的问题运用集体智慧来先尝试,找到解决的方法。具体方法:以主题《多才多艺的手》的背景下美术活动“草丛里的毛毛虫”活动为例,加以阐述:l&&&&&&& 游戏激趣法: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的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教师在开展这个美术活动时将“小鸡与毛毛虫捉迷藏”游戏贯穿这个活动,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尝试的欲望。如“鸡妈妈”说:“我们肚子饿了,一起到草地上去捉小虫子吃吧。”小小鸡说:“好!”鸡妈妈又说:“可是小虫子都藏到草丛里去了,它们在和我们捉迷藏呢?怎么办呢?”进入到尝试阶段,孩子们都主动的出谋划策,一致决定要把小虫捉出来。l&&&&&&& 接力探知法:教师师先示范了一节小虫子的身体,然后就把“接力棒”传给幼儿:“有谁想来试试!怎样把毛毛虫捉出来?”“接力棒”传到了一个一个孩子手中,有的是示范,有的是摸索,有的是模仿,有的是参与,每一个孩子和老师共同以自己方式探求知识。l&&&&&&& 提问诱导法:随着教师的童趣语言“怎么只拉出一点?”“毛毛虫怎么这么短?”“毛毛虫的身体怎么不见了?”等问题不断地进行着师生和生生的相互诱导,步步激起孩子主动探索的兴致。成效: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以上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一些有效方法,更加激励孩子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师根据孩子特点、已有的经验多提供、创设他们熟悉的音乐、故事、童趣的画面,孩子会表现出浓厚参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年幼孩子的兴趣,才能开展好各类小班的艺术活动。我们教师在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教学中,根据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通过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环境与材料,形象生动幅有童趣的语言和动作,诱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艺术活动中,主动学习,从而培养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听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心声“我家的宝贝会跳各种舞蹈,音乐一起,就是唱。”“我家的孩子以前很内向的,现在都上台表演了,真是感谢老师!”“我家的红红会讲故事了!”……孩子的进步,是老师和家人的快乐。3、情境激趣策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班孩子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所以我们教师在任何活动前后都会精心设计一些生活化、拟人化、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孩子参与探索的兴趣。实施要点:l&&&&&&& 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主动参与的兴趣:例如在“彩色树叶的舞蹈”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孩子的好奇心,结合他们的日常经验,提供了印章(能力较弱幼儿很喜欢的材料);颜料、小毛笔和小朋友捡回的落叶(敢于探索的幼儿喜欢的材料);小手蘸色(一般孩子喜欢的材料)等多种创作材料,并创设了音画结合的艺术性情境,让幼儿围绕看“秋叶飘飘”flash与用肢体语言表现来反复感受对树叶飘落飞舞的不同样子,再以孩子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印树叶、涂树叶,感受树叶飘落的美感,整个活动可以看出孩子都是在愉快地心情中开展的。l&&&&&&& 拟人化的画面支持了孩子大胆创作的乐趣:也是在“彩色树叶的舞蹈”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孩子提供了半成品的作画背景,背景画面上有各种深浅不一的褐色光秃秃的树,在观看FLASH基础上,让孩子联想到秋天树的变化,与画面联系起来,也意味着将音乐与美术相融合,提高孩子创作的激情;其次,着重引导孩子运用常见的树叶涂颜料再在背景图上印飘落的树叶,让孩子在表现中体验到小树叶娃娃离开树妈妈去游玩的情感。l&&&&&&& 音画结合的情境萌发了孩子审美感知能力:整个“彩色树叶的舞蹈”活动中,教师都为孩子营造了舒适的音画结合的艺术性情境,通过优美的抒情的音乐和动感的flash画面,促动孩子的眼球与思维,让孩子沉浸在创作的海洋中,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创想愿望——能力弱的孩子可以选择喜欢的印章模,随着音乐在纸上飞舞;引导能力一般的孩子边看flash画面,边大胆变化树叶飘落的方向;能力强的孩子自己探索如何将树叶的形状印到纸上,体验秋天落叶的美。每一个孩子都在活动中是那么的主动、快乐。成效:生活化、拟人化的材料与情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经验,而且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从中提高;更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互动交往。例如:在2006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班一个孩子意外地查出得了白血病,在孩子们的相互交流中产生了《关爱同伴》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了简单的彩色贺卡——尽管在语言的表达上非常雷同,但是画面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有的画上一束束鲜花,因为鲜花非常漂亮使人心情愉快,这样病很快就会好起来;有的画上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希望同伴多吃水果,因为水果营养丰富对身体有好处;有的画上了汽车,放假后乘上汽车到医院来看望同伴;而且我们的孩子和父母一起争先恐后地捐款援助这个家庭……生活化情境和艺术感染力让我们的孩子更可爱。【研 究 成 果】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幼儿层面——孩子体验获得与迁移经验的乐趣;教师层面——课题研究主体意识的增强、对新旧教学指导策略的创新等;幼儿园层面——研究经验的分享与推广、家园的相互促进及社会的效应等。一、幼儿层面我们力求通过探索和实施美术、音乐、文学三朵艺术之花及其相互间的沟通整合,形成一系列有效的、科学的、良好的教学指导策略,在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引领孩子进入一个自由、活泼的创造天地,使之获得健康愉悦的情感体验,大胆迁移艺术经验。①萌发小班孩子审美兴趣。例如:小班的“好听的声音”主题,根据我园的器乐特色,我们老师选择了孩子身边熟悉的器乐声,自主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由于平日里的熏陶,孩子已有分辨能力,教师再在区角里投放不同种类琴的卡片和琴声的录音,让孩子自主寻找匹配,迁移已有的琴声经验,感受其中的乐趣。②丰富中班孩子审美体验。又如:在开展中班 “我的身体”主题中,幼儿在了解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时,结合了自己的器乐活动经验,大胆表达出“嘴巴除了吃饭、说话、唱歌还能吹笛子”、“我们的小手会拉小提琴、会敲扬琴、会弹古筝”、“我的小脚会配合小手弹钢琴和打鼓”等,这些都是孩子平时学乐器所获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他们大胆来区分不同琴的演奏方法,将主题与艺术活动内容有机结合,主动体验了其中的乐趣。③培养大班孩子多种的艺术表达表现能力。再如: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幼儿从自己弹奏的乐器开始,通过查资料、画图、唱歌、跳舞、诗歌等不同形式来了解哪些是我们中国发明的乐器?叫民乐;哪些是外国人发明的?是西洋乐。从中体验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更加乐于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幼儿不仅通过艺术活动来认识和感受世界,而且,也把艺术活动当作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工具了。正是由于孩子们日积月累的艺术经验,让孩子在每一个展示平台上硕果累累——★ 美术方面成绩多多,如04年陈若玥等7位幼儿各获得“开元杯”区首届少年绘画创意大赛幼童组一、二等奖、郁单莹幼儿在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中获银奖;近几年在全国“星星河”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都荣获集体一等奖,人人参与,部分孩子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数获得优秀奖;05年钱心语小朋友获得上海市“真彩杯”绘画二等奖。★ 音乐、舞蹈、乐器也有可喜成绩,如姚怡辰小朋友获得“第八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才艺选拔活动”小学组二胡一等奖和2004年东方青少年艺术明星大赛幼儿A组二胡金奖、潘一宁小朋友获得“第八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国际冬令营上海才艺选拔活动”二胡金奖等。★ 其他方面也有收获,如沈冉宣小朋友获得上海市“小青蛙故事赛”优秀奖及松江区“小青蛙故事赛”特等奖、05年6月区幼儿早操大赛中也获得最高奖(新星奖)及园处女作儿童剧《动物本领大》多次参加区汇演;虽然真正获奖的孩子不多,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都敢于参与,注重参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孩子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这正是家长和教师所希望的。二、教师层面:1、增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我们的教师通过课题组大活动、教科研分组活动、艺术工作室等多种科研培训形式,促进教师越来越重视课题与实践研究,明确它们是科教兴园、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也是我园艺术特色教育改革的基础;更是自我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有学习,必有反思,有反思,必有讨论(我们通过集体、小组、个别与专家等组织形式展开讨论),在办公室、会议室、课堂现场和网上多途径进行探讨,让各种艺术手段在艺术活动中创新运用,让艺术之风吹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的五官都经常沉浸在艺术气息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无形中体现出“好学好问、积极进取、善于表达表现”的探究意识。2、提升了教师教学指导的艺术感:通过“集体备课—轮流尝试—分组研讨—达成共识”几个紧密环节,我们的教师指导策略更加富有艺术化,体现在“创设艺术的教学情境”、“探讨艺术的提问方式”、“寻求艺术的回应策略”,以艺术化的教育唤醒幼儿艺术潜能,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3、丰富了教师的艺术化指导策略:围绕园内总课题《主题背景下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开展的各种研究实践活动,通过园所论坛,在网上分享,为“二研”、“三研”的教师提供研究基础和相互分享彼此经验,更加明确研究的重点,创新指导策略,中青年教师都能够大胆运用,能够找出其中的优弱点,加以改进再尝试。目前,我们提炼出了大中班四大指导策略、小班三大指导策略及若干指导方法(详见实践探索)。三、幼儿园层面:首先,我们的研究成果在这次市一级园复验中,得到专家的肯定:科研资料完整有序、研究过程清晰实在、阶段成果经验真实有效、教师参与面为100%及探究主动性强;从各班孩子的发展看——活泼可爱、善歌善舞、创作自信;为顺利通过复验奠定基础。其次,结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同步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好家长与社区资源,促进课题研究,给三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获得极大的教育效益:第一、发挥家委会参与探究的作用,定期听取家长意见,为我们的教学指导出谋划策,帮助构建孩子喜欢的艺术活动,提供社会信息和宣传,发挥了桥梁作用,丰富了幼儿艺术活动的开展手段。第二、保持家园密切沟通,我园为了帮助家长建立新的艺术教育观念,使家长的教育思想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每学期定期召开全园与班级家长会、讲座、班级的“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访、亲子活动、互助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我园的艺术活动开展情况和课题研究实施进程,激发家长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指导策略的挖掘;并利用家长的职业和特长,与家长共同设计、实施艺术活动方案,开展有主题的亲子式的艺术活动(表演活动、故事比赛、手工制作等),得到家长满意的笑容,间接营造了各个家庭活跃艺术化的氛围,如有的家长在开学时就兴奋地向老师报喜“我的孩子在春节里主动给爷爷奶奶表演歌曲、钢琴、笛子等”,“我的孩子敢于和同伴一起参加绘画创作比赛了”……的确,不少家庭逐渐喜欢上艺术表演,我们在上一届“艺术节”和街道汇演等大型活动上都出现了家庭小组唱,深受大家的欢迎。第三、社区是我们的教育支柱。岳阳街道、龙潭小区是离我园很近的社区资源,我园不仅给他们带来的是生机与欢笑,而且我们很好的抓住了岳阳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设、为贫困和重灾区人民献爱心、大型街道庆“六一”儿童节活动、03亲子双休日开放活动等各项演出机会,让我们的孩子展现各自的艺术才能,为身边的人们送上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多次受到局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赞赏与掌声,而且多次在电视、杂志上宣传。我们至始至终以“两纲”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主动性,密切家园社关系,促进三者共育。虽然我们现在做得不是最好,或许没有让大家都满意,但是我们坚信会做得更好,让大家认可,实现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三赢。【经 验 体 会】一、领导的示范引领是课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园领导班子是促进园内课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自觉担当课题实施的领导角色,明确指明课题研究的方向,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1、掌握新课程最新动向,及时与教师分享新信息:园长通过参与多次区园长会议、倾听各类教育理论讲座与每天阅读各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等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的脑海,领悟当前课改的新动向,抓住每次政治学习的机会,与教师共同分享爱的传递和艺术教育新信息;业务园长主要将业务园长、科研负责人等会议的精神传达教师,与教师一起探讨有关课题研究的策略,帮助教师在实践研究课上验证与提炼教学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孩子更加喜欢参与艺术活动。2、确定课题研究小组,群策群力制定出课题研究的框架和探究方向:在课题研究实施之前,课题组首先学习有关资料,分析园内现状,寻找薄弱点,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研讨出研究框架,再与教师相互沟通,调整研究方向。3、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亲自参与,给予教师实施课题的动力:不仅通过各种讲座给予适切的理论支持,而且亲自参与课堂观摩和教科研组研讨活动,清晰指引教师在自己的研究实践活动中预设指导策略,验证指导策略,提炼适合幼儿艺术活动的指导策略,树立教师研究的自信心。4、好学好研,领先试行新理念,为教师作示范:幼儿园领导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给予各类培训机会。课题研究组成员更是主动参加科研负责人班、研究生学习班、专业艺术教育培训班(有音乐、美术、文学、新教材等),通过这些培训、自学平台,及时领悟新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与教师相互沟通,解答教师的疑惑,支持教师坚持课题探究。5、深入课堂,了解各组课题实施状况,加强各组探究经验的交流:责任到人,不仅课题研究组成员对每一次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必参与,而且分人蹲点参与各组的教科研活动,及时了解课题实施的情况,将优质活动方案与指导经验,在集体性的课题组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借鉴,提炼经典策略。6、因人施导,鼓励和推动教师实施课题:观察教师,了解教师,支持教师,是课题组的责任。例如通过园、区课题案例、经验评比活动来帮助部分不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建立课题研究主体意识;深入教师身边给予即将放弃探究的教师资料支持,帮助她们一起分析实践中的困惑与亮点;网络互动激起一些对于撰写感到恐惧的教师积累经验的乐趣,等等,全力支持和配合,推动课题的实施。二、班组文化的建设是课题顺利实施的保证:1、各组重视“互动式”的生活文化,保证课题顺利实施。“快乐生活,快乐工作”——是我们的生活文化态度,园领导鼓励大家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娱乐化、娱乐学习化。班组互动学习是经验分享的有效途径。每月一次的科研活动,大家聚集一起,以案例、理论学习资料等分析各组在指导策略使用与提炼上的成与败,借鉴它组的经验,进行吸纳创新、充实拓展自己小组的经验。“爱在各组间弥漫,满意在园内外延伸”——是我们的生活文化精神。也就是园领导不断激励年长教师关爱年轻教师,带头搞科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扶持她们在课题中成长;勉励年轻教师尊重年长教师,好学好问,热心帮助年长教师走进现代探究中。在大家的“双爱”中,推进了课题的研究,提炼出适合孩子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活动乐趣,赢得家长与幼儿的欢迎。2、教研组重视“一课三研”的探讨文化,保证课题顺利实施。“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积极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发现近几年各组坚持以“一课三研”活动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整体发展。以中班教研组来说,她们在研的过程中注重这样一个三步曲,即“一研”预设方案,实践反思问题;“二研”实践跟进,探讨完善方案;“三研”对应教学细节,提炼成功经验。在这个“三步曲”的过程中,有两种进行式:一个针对同一活动内容(主要指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由不同教师进行实践研究,伙伴合作,实现跟进。在此进行式中推动教师整体的发展,提高集体合作的氛围,全体教师的反思及对集体活动的设计能力。另一个针对同一活动内容(主要指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由同一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探究反思,实现跟进。在此进行式中真正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对新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受益匪浅。“一课三研,连环跟进”有效的调动了每位老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突出了研讨与提炼策略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合作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也有效地推动了教师个体的成长;同时较好地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促使我们体验到了积累经验的快乐,有效的推进了本课题研究进程。3、行政组重视“引进与选送”的支持文化,保证课题顺利实施。我园领导十分重视师资建设,主要采用“引进与选送”的培训方式,为各层次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机会。引进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专业教师、区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全园教师交流经验,分享认知;民主推选骨干、好学的教师参加上海李慰宜学习班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回来与大家分享心得;抓住“一级园带教二级园”的契机,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与姐妹园结为友好帮队,加强教师之间的策略研究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幼儿园师资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了课题顺利实施。三、园内外资源的整合是课题深度发展的基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提出: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随着学习和贯彻《上海学前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必须协同教育,才能共创一种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社区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社区提高教育能力。(一)家园创新合作,支持孩子大胆体验艺术、感受艺术。1、温馨的亲子互助组活动,挖掘幼儿身边的美。《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其提高教育能力。”的确,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园尝试的各班双休日亲子互助组活动,正是连接幼儿园与家长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家家的联系,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丰富孩子艺术活动的内容。例如二月份,中三班和小二班围绕“喜洋洋”主题亲子互助组活动,通过制作“贺卡”和各种靓丽的挂件,看出一对一对的亲子作品将班级的环境焕然一新,表达了“幼儿园是我家”的喜庆感。又如三月份,大一班、大二班、中一班、小二班和小四班的若干亲子互助组围绕着“妈妈的节日”开展各种“爱与美”的活动,有的以美妙的“父子、父女”歌声庆祝妈妈的节日、有的以“家庭废旧材料礼物创意”作为“爱的传递”、也有的以优美的“亲子舞蹈”一展妈妈的风采……在不同的艺术性亲子活动中用深情的话语、感人的动作、温柔的眼神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再如四月份,大四班、中二班、中四班和中三班的围绕“春游”主题开展的亲子互助组,孩子在游玩中,有的父母运用画笔或相机记录下孩子的开心一笑、有的爸爸即兴唱起孩子与同伴同乐的歌曲、也有的爷爷拉上一段二胡为孩子助兴……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温馨的亲情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更加激发孩子体验美、表达表现美的兴趣。亲子互助组的资源使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家长及其他小伙伴一起感受艺术的快乐,增进了父母亲与孩子间的感情,有利于家园同步艺术教育,同时促进了家园艺术性主题式交流与学习,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也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心灵距离,缩短了家园的理解距离,温馨的亲子互助组独特资源,丰富了孩子对美的向往的情感。2、神秘的特长家长参与团,配合幼儿体验美。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样,家长也有这样的责任,我们教师在与家长相互沟通时,发现家长们有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经验和技能(有的擅长歌唱、有的擅长讲故事、有的擅长舞蹈、有的擅长绘画……),具有不同的经历、个人优势和特长,这也是幼儿园可利用的一个很好的资源。家长可以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我们产生了家长自愿组织的“神秘家长参与团”, 只要孩子需要,家长们就会抽空前来参加孩子的活动。例如,大一班受到社会上“舞林大会”的感染,自主开展了“森林舞林大会”,孩子自发组成各个有趣的动物小组“黄莺组”、“波斯猫组”、“斑马组”、“猴王组”等,展开比赛,家长了解了这件事,不仅帮助孩子一起制作演出服,而且擅长舞蹈的家长,也自发组成了“孔雀组”,要和孩子一起比赛,增添“舞林大会”热闹气氛,这神秘的演出组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惊喜,更加激励孩子主动积极参与到表现艺术、感受艺术活动中。(二)和专业艺术教师的互动,激起孩子体验艺术、表现艺术的欲望。我园的艺术,人人知晓,孩子们走进幼儿园,就会被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悦耳的琴声、亮眼的作品所感染,他们也会被这艺术环境熏陶,尤其当孩子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专业艺术教师们面对面接触、与他们“玩中探、乐中学”,都会自主的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乐器,在他们幼嫩的双手下,弹奏出一曲一曲愉悦的“叮咚旋律”。例如,小提琴的跳跳“音符大桥”游戏,孩子们在玩跳桥游戏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Do、Re、Mi……;又如,扬琴的“小牛和小鸟”游戏,以“小牛”低沉的声音和小鸟清脆的声音,辨别出音高与音低;再如,二胡的“名曲欣赏”活动,都是专业艺术教师的现场演奏和童趣般的讲解,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喜欢乐器,每一次的艺术自选活动,我们的孩子都会笑着拿着自己喜欢的乐器跑到乐器房,和这些教师及有共同爱好的同伴一起探知艺术、一起体验艺术。(三)搭建社区展示平台,满足孩子表达表现艺术美的需求。我园艺术项目活动中包括了社区艺术互动交流会,这是为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表现及愉悦艺术情感而建构,更是为幼儿、家长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也是充分拓展社区辐射资源,每年我园都会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岳阳街道文艺展示活动:例如,2007年岳阳街道“庆三八”活动,真诚地邀请了我园幼儿参加,我们和大班舞蹈组商量,舞蹈组教师又和孩子、家长商量,选择了“舞林大会”上的优秀舞蹈作品“亲子孔雀舞”,参加他们的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类似这样的社区活动很多,我们的孩子外出演出机会也在增多,像这样的展示平台,是社区对我园的信任,是社区对孩子的关爱,是社区对艺术的重视。它既满足了幼儿表现艺术的需求,又发展了幼儿交往、合作、表达、表现等多种能力与责任心、意志力、坚持性等多种非智力品质,为幼儿适应未来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 续 研 究】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园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就越来越大,因为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必须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为实现幼儿园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是以解决幼儿园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但是对于幼儿园有效开发园本课程的成果并不多见,特别是对幼儿艺术课程的深入研究甚微,即使现在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园本课程开发,也发现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1、园本课程的指导思想背离了园本课程开发的初衷,没有充分满足孩子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发展需求,甚至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发展需求;2、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偏离了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园本课程是很难真正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的;3、园本课程开发中,创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力度不够,从而不能真正形成幼儿园的特色;4、园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协调和互补力度不够,出现了随意和无序状态。综合上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中的不足,再结合我园的艺术特色,我们深刻反思,认真设想将要研究的新课题“幼儿艺术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下面是我们深思熟虑后,制定的新课题研究方案,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研究目标:开发幼儿艺术化课程的目标、方案、实施与评价,构成一套体现“文以立品、艺以载德、美以启智”理念的,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幼儿艺术化课程,从而帮助幼儿学会学习,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更加凸现幼儿园艺术特色。第二、研究内容:1、提炼“幼儿艺术化课程”的课程目标(理论思辨研究):l&&&&&&& 总目标:文以立品、艺以载德、美以启智;l&&&&&&& 一般目标:即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具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人翁意识、具有艺术课程实施的能力和课程改革的热情、主动、勇创的态度;l&&&&&&& 具体目标:即幼儿个性发展目标,通过“幼儿艺术化”课程实施,促进幼儿不断获得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全方位均衡发展,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成为“健康活跃、文明乐群、好学探究、善于表达、审美创新”的儿童。(大、中、小班具体目标分解详见附页)2、拓展“幼儿艺术化课程”的课程结构与设置(理论思辨研究):l&&&&&&& 课程结构:在新课程精神引领下,大胆在“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大板块中创新“艺术生活游戏化,一日生活艺术化”的课程活动方式。l&&&&&&& 课程设置: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合理设置研究;3、创新“幼儿艺术化课程”实施的内容、途径、方法和原则(行动研究):l&&&&&&& 实施内容:①探究艺术项目活动的生活游戏化,包括班级艺术活动、自选艺术活动、休闲艺术游戏、小喇叭、主题艺术交流、艺术节展示、社区联谊活动等;②探究一日生活艺术化,主要在共同性课程(生活、游戏、学习、运动)中挖掘艺术化内容与方法。l&&&&&&& 实施途经:根据园本课程构建的框架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设想通过高低结构艺术活动、艺术游戏、园内的艺术环境、家园合作、参与社区活动等五大实施途径来开展课程内容。l&&&&&&& 实施方法:①预设适合小班的指导方法:童趣情境法、生活演艺法、拟人童语法等;②预设适合中班的指导方法:多元激趣法、观察启迪法、多彩展示法等;③预设适合大班的指导方法:多元欣赏法、互动探究法、愉悦交流法等。l&&&&&&& 实施原则:满足孩子实际发展需求的原则、考虑孩子已有经验的原则、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的原则、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学习与创新的原则。4、完善“幼儿艺术化课程”的课程评价(理论与行动研究):l&&&&&&& 对幼儿的愉悦评价(包括树立孩子正确的自评与互评的评价观、重视日常孩子的艺术能力发展评价、关注家-园-社对孩子的整体评价);l&&&&&&& 对教师的发展评价(对教师开发与实施园本课程教育目标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成效的评价、对教师自我反思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等);l&&&&&&& 对课程的适切评价(包括对课程规划的论证、对课程设置的专项评审、对课程实施质量保证机制的审核等)第三、该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赋予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力的精神,明确课程改革新动向——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教师,本课题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激励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呢?我们将通过多层次的园本创新培训,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园本课程开发主体意识,拓展开发与运用幼儿艺术教育资源的能力。第四、该课题特色创新之处:① 在新课程精神引领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注重艺术活动与主题活动、幼儿一日活动的融合,让孩子愉悦参与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游戏化”的各项活动中,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② 在幼儿园艺术资源开发利用中,与时俱进,创新艺术环境,营造艺术学习氛围,统筹安排艺术化园本课程活动方式,大力开发利用社区、家庭文化资源。我们假设通过这个新课题的探究,能够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的办园目标,完善艺术教育与日常活动相结合的活动方案,通过具体课程实施与评价,形成具有本园艺术特色的课程,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品位。&
在主题背景下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与实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