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和平安银行股权登记日美国股权最多是真的吗

汇丰与平安合作各怀心机 暗战控股权
  汇丰集团在遍布欧洲、亚太区、美洲、中东及非洲的7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800多个办事处,客户逾1亿1千万名。截至日,集团总资产达12,77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之一。
  中国平安是一家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以2004年度保费收入计,集团旗下中国平安人寿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中国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三大产险公司。
  一次计划之内的股权收购,却足以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5月9日,汇丰集团宣布旗下的汇丰保险拟斥资8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6亿元),溢价收购中国平安(2318.HK)另外两家外资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及摩根士丹利毛里裘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共计9.91%股权。收购价格为每股13.2港元,相当于中国平安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日收市价格溢价9%.收购完成后,汇丰将拥有平安19.9%的股权,稳坐第一大股东交椅。
  当年同为中国平安香港上市的承销团成员和战略投资者的汇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早在承销之初,就已对日后股票转让及数量达成初步协议,并得到了平安的认可。此次收购完成后,高盛将不再持有中国平安的股份,摩根士丹利则保留占总股本约0.2%的1400万股权。交易最终完成仍须获得中国保监会以及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并且在6月24日战略投资者持股一年禁售期结束后才能交割。
  随着汇丰“铁定”成为平安第一大股东,随着汇丰在中国跑马圈地式的并购接近完成,多年来谋划“大金融”梦想的平安也许早晚会变成汇丰的一个棋子。可以印证两者关系愈发脆弱的事实是:汇丰此前宣布参股国内商业银行的脚步止于交通银行;而平安最近则把“大金融”梦想的赌注押在了收购广东发展银行。汇丰、平安,这两个多年来的亲密伙伴的合作之路由此出现了微妙的分岔。
  平安与汇丰的亲密接触始于2000年初。上世纪90年代,香港郑裕彤财团通过旗舰企业“新世界发展”大举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急需筹集庞大资金做后盾。于是汇丰集团为其量身定做了一个长达4年的融资计划,分别在1995年、1997年和1999年,通过私募、发行可转换债券和上市三种方式,使香港新世界集团成功融资超过14亿美元。
  新世界集团上市不久的1999年底,郑裕彤曾走访当时深陷资金匮乏、市场拓展渐缓窘境的平安。发生在新世界集团的这个精彩的资本故事,令平安高层兴奋不已,于是很快向汇丰投出橄榄枝。
  随后,汇丰对平安保险当时的偿付能力、代理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管理、公司架构等进行全面评估。在历时近两年的近距离接触后,汇丰提出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平安,并答应辅助平安处理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平安海外上市。
  此时的平安,已先后经过两次资本扩张,形成了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这种股权结构坚定了汇丰的投资信心。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的前身――深圳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平保)1988年创立时,注册资本只有人民币、港币各5000万元。当时的股权机构是:招商局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占总股本的51%,中国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占49%.第一次资本扩张始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大国际著名财团的入股。1993年12月,上述两大集团获准各购买深圳平保5.56%股权,使平安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随后,深圳平保在全国范围内以每股6元的价格进行私募,股东数量激增至70多家。
  到1997年初,平安开始又一轮股份制改造,由中国工商银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家共同发起,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保)。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通过增资扩股,股份分别增加到7.63%.是为平安第二次资本扩张。随着外资入股,在1995年10月设立平安证券后,中国平保的业务开始向信托、银行等其他金融领域拓展。
  2002年10月,汇丰集团旗下的汇丰保险以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9.8亿元)的代价购得中国平保10%的股权,被认为是平安历史上第三次资本扩张。随着汇丰的进入,以及中国工商银行、招商局等发起人的退出,此时中国平保的股权更加分散。除深圳市政府下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持有16%的股权外,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0%,汇丰保险以10%的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入股前,中国平保的每股净资产仅为3.20元左右,而汇丰以每股20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每股溢价高达6.35倍。当时双方在协议中约定,如果日后平安上市时,发行价低于汇丰的买入价,则要按照差价予以汇丰补偿。
  众所周知,并购财技的成功运用是汇丰集团全球扩张一大法宝,但“只收购可获得控制权的企业”,是汇丰在全世界遵行的基本原则。在美国,汇丰的数项并购均是全面收购。但由于中国对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机构的比例设置了政策上限,使其不得不暂时放弃上述原则。
  但对于平安控股权的在意和图谋,在2002年汇丰第一次入股时就显露无遗。当时双方在协议中约定,如:汇丰可以在平安公开发售股票时享有优先买入权以及价格优惠,并获得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作为回报,汇丰承诺在上市3年内不出售股份。
  对于汇丰的“打法”,平安不可能不清楚。但是在平安内部,“让股东数量尽量增多,以减少股东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是董事长马明哲在平安发展早期就已制定的策略。平安集团管理层崇尚“三权分立”的股权安排,在企业内部还有一个极具美感的说法:黄金分割股权安排。“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类型股东的优势资源,又可以保证平安管理层处于中心位置,随时根据形势调整策略。一旦环境允许,平安管理层更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第一大股东宝座”。这是平安管理层一直以来的如意算盘。不过,恰恰是平安管理层刻意追求的这种股权结构给汇丰的步步进逼提供了机会。
  汇丰首次入股后,2003年初,中国平保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一拖四”的控股结构,直接控股平安寿险(控股99%)、平安产险(控股99%)、平安信托(控股99.3%)和平安海外(控股100%);平安信托又控制平安银行(控股73%)和平安证券(控股75%),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2004年,借助汇丰控股这一香港大蓝筹的概念以及国际顶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平安成功高价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由于是整体上市,其所收集的产险、寿险、信托、投行、商业银行等数张金融牌照,均被齐齐端上国际资本市场。
  上市后,除汇丰外,平安前九大股东的股权均因之相应摊薄。具有深圳市政府背景的两家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和深业投资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因上市售股下降到10%以下。汇丰则在中国平安上市时,斥资12亿港元以招股价10.33元按比例认购,维持持股比例在9.99%,后被摊薄至9.91%,从而成为上市后第一大单一股东。
  不过此时,中国平安实质的第一大股东却是“平安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其控制下的两家企业――江南实业和新豪时,总计持有平安14.02%股份。中国平安的解释是,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同属员工持股机构,实际最终控股股东分别为平安保险工会、平安证券工会和平安信托工会,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持有江南实业和新豪时69.11%和98.15%的股权。实际控制权则在平安管理层。
  此次汇丰保险收购高盛集团及摩根士丹持有总共9.91%股权后,将获得19.9%股权,股权比例超过目前平安管理层掌控的14.02%股份,成为真正的第一大股东。“若中国政府允许,我们将继续增持。”汇丰控股高层人士表示。
  尽管汇丰高层人士一再强调,充分信任现任管理层,不会插手平安的日常管理;尽管平安管理层坚决否认汇丰具有控股权,“只有拥有超过50%股权才具有控股权”,但汇丰股份的一再扩张,毕竟意味着话语权的增加,这显然正成为平安管理层一个日渐扩大的隐患。
  2002年汇丰保险入股平安至今,双方看似和谐、成效显著的合作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从合作向竞争演化,从利益共同到利益分化,而这背后则是日渐彰显的控制和反控制的角力。这种变化在汇丰参股中国交通银行后尤为明显。
  最初汇丰入股平安后,承诺向平安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但不参与公司日常运作,只委派两人加入董事会。汇丰看中的是平安所拥有的庞大的高端客户资源,当时双方协议共享客户资料,这为汇丰迅速打开中国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对于平安,在合作之初,汇丰扮演的则是“不是顾问、胜似顾问”的角色,平安的管理层“处处学汇丰”、“时时讲汇丰”,以此榜样勾画平安的战略蓝图。
  虽然没有常驻顾问,平安却被允许向汇丰随时“讨教”。去年,中国平安在香港上市后,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曾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全世界的汇丰都是平安的顾问”。打一个电话到汇丰巴西公司,只要说“我是平安,想请教你们几件事”,对方基本上会有问必答。
  当然汇丰不是“活雷锋”。随着近两年汇丰控股对内地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银行、保险和基金行业布局的轮廓形成,汇丰和平安的合作关系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更多竞争的味道。
  在银行业,2001年12月,汇丰入股上海银行8%股权;2004年8月,入股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19.9%的股权。在保险业,除入股平安保险外,2003年,汇丰与上海华域资产管理和北京中科筑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合组北京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汇丰持有合资公司24.9%的股权。在基金管理业,2004年9月,汇丰与山西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汇丰占33%的股权。
  平安管理层慢慢意识到,在汇丰的合作及其支持下,自己逐步搭建起的金融控股公司框架已经到了必须摆脱“师傅”的时候了,否则在汇丰越来越成形的中国战略下,平安的空间将越来越狭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汇丰和平安在合作之初,双方曾提出合作开展信用卡业务的计划,但一直未能展开。而汇丰参股交行之后,二者旋即宣布将成立合资信用卡公司,这让被晾在一旁的平安颇感落寞,不得不另觅合作伙伴。
  更早些时候,2003年9月,中国平安借助旗下的平安信托,与汇丰银行联手收购福建亚洲商业银行,后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信托拥有73%股权,汇丰银行持有其余27%股份。但这样一个地方小银行显然不能满足平安做“大金融”的梦想。最近,有消息称中国平安欲收购正在计划重组的广东发展银行――后者是国内最早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银行,至今已有超过200万张的发卡量,并在近期率先实现信用卡业务盈利。中国平安显然是看中其信用卡业务以及全国性的银行牌照。
  记者从平安有关人士处获悉,此次收购可能会由平安银行的母公司平安信托出面,而持有平安银行27%股权的另一大股东汇丰的高层一再表态,收购广东发展银行与己无关,而且无意再收购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平安、汇丰的“同床异梦”在此已显露无遗。即使收购成功后,已经联手中国交通银行的汇丰,在广发行的合作中也不会直接介入。
  即将真正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的汇丰,尽管今天尚未获得这家企业的控制权,但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2006年年底之前,中国政府放宽外资机构对国内保险公司的持股比例至50%后,完全掌控中国平安,似乎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编辑:赵建
E-mail: service@
┊┊┊┊┊ ┊
Copyright &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经典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本网法律顾问:北京市高朋律师事务所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核心提示:深发展平安银行公布吸收合并方,“平深恋”尘埃落定,深发展A将更名为平安银行。虽然000001依然存在,而深发展A却已经成为历史
[][][][][][]
吸收合并方案
深发展因本次吸收合并就每一平安银行股份应支付给少数股东的对价为3.37元;少数股东有权在股票合并对价申报期内选择股票合并对价,即要求按照每股最终定价与深发展每股价格(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为定价基准日计算的深发展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即人民币15.45元/股)的比值将其持有的平安银行股份交换为自二级市场购入的深发展股票
公司及高管简介
深发展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于日正式宣告成立 理查德?杰克逊于2005年10月正式从花旗转投平安。2006年被任命为中国平安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2007年出任平安银行行长。2010年10月正式出任深发展行长。
国信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总裁 李泉
深发展这么多年就]好好发展,现在终于平安了,或许是好事…
科德投资证券执业投资顾问 苏海彦
深发展更名平安银行,有点依依不舍啊,毕竟是中国证券史上的一个标杆…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 董少鹏
深发展名号因兼并不能走到龙年了!本人建议保留“发展”名号,可叫“平安发展银行”…
资深媒体人 沙黾农
深发展改名平安银行,可别误以为又发行了一只大盘股哦…
珞珈投资高级分析师 吴军
平安收购深发展尘埃落定,更名为平安银行复牌,存在补涨的要求,作为权重股对大盘是刺激…
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 李驰
让未来人们知道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的金融航母与中国的财富航母同一天启航…
【深发展娶平安,为深发展名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深发展拟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即平安银行将注销法人资格,深发展作为合并完成后的存续公司将依法继承平安银行的所有资产、负债、证照、许可、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这正是:深发展娶平安,为深发展名平安。祝其平安!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呲牙 是不是我得把平安银行卡上的钱转到发展银行,然后注销平安卡,然后把发展卡更名为平安卡?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过去,光大不行,只想和你深发展。现在,深发展也不行了,都回家包商(伤)吧!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陷在在泥沼中这么多年,深发展还是没有走出来,曾经多么风光无限,如今寄人篱下还要隐姓埋名。深圳银行业如今还有多少发展榜样,除了若干年前的创业累积的招商银行,好像也没有什么留下的遗产了。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零售业务借力平深整合】平深整合的协同效应已初步显现,这在深发展的零售业务领域尤其明显。随着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推进,在零售业务极具竞争优势的深发展,综合竞争实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今年三季度以来,各家银行显著体会到了来自存款的压力。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深发展更名】关于平安保险收购深发展后,今天说要更名为平安银行了,很多人想不通。我觉得没什么,这如同小孩子可以随父亲姓,也可以随母亲姓,何况现在深发展是入赘的女婿,人家赔上女儿且丈人把你全部至少大部分股权买来了,随丈人姓委屈你了?我觉得姓名不重要对发展来说,平安更好!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资本大战啊。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保险业资本终于出手,买入银行业了?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欧美普涨,平安收购深发展尘埃落定,更名为平安银行今天复牌,存在补涨的要求,作为权重股对大盘是刺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有望保持稳定,祝大家新年快乐!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平深恋”大事记
日  中国平安公告将最多认购深发展5.85亿股,并受让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交易耗资不超过221.27亿元。
日  深发展拟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股票的议案仍获得93.5%以上的赞成票通过。这使备受关注的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方案顺利闯过第一关。
日  中国平安的战略投资深发展H股增发事宜获得其股东大会通过,标志着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一步。
日  深发展董事会审通过《关于聘任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先生为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的议案》。
日  深发展与中国平安之间股权收购协议附录一“截止日”改为日。
日  中国平安宣布推迟入股深发展相关协议的最后终止日期,将股权收购的最后终止日由原先的日变更为日。
日  深发展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发行37,958万股股份。
日  因拟筹划与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两行整合的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深发展停牌。
日  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同时公告,深发展董事会审议通过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方案并同意两行签署吸收合并协议。
“平深恋”当事双方收购要点解析
要点一:增发价
每股认购价格为根据适用法律规定的公式计算确定的深发展董事会批准本次股份认购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深发展股份的股票交易均价,即每股18.26元人民币。
要点二:认购数量
认购部分:认购深发展不少于3.70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的股份;受让部分:平安与NEWBRIDGE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受让其持有的深发展520,414,439股股份
要点三:平安资金来源
总交易耗资不超过221.73亿元,受让深发展股份NEWBRIDGE有权按照协议的约定选择要求中国平安:(1)全部以现金人民币11,449,117,658元支付;或者(2)全部以本公司新发行的299,088,758股H股支付。
要点四:平安控股比例
中国平安保证其拥有权益的深发展股份不超过深发展当时已发行股份的30%。完成本次收购后,中国平安将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
“平深恋”将有利于平安实现战略目标
瑞银证券:平安收购银行有战略意义 收购现有银行的三大好处
不受限制地获得银行客户基础:任何潜在收购都可能令平安不受限地进入银行客户数据库,获得交叉销售其保 险产品的机会
1) 筛选出具体的客户群(如那些银行账户余额在5万以上的客户,这些人可能更愿意购买保险产品)
;2)针对这些客户需求量身定做产品(如对于那些希望去私立医院看病的客户,推出住院医疗保险);3) 通过电话或邮件来推广保险产品
在选择银行服务时,保险客户更有可能选择平安银行
在银行网络扩大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平安将能够将更多的银行服务售予保险客户。平安的个人保险客户约为3650万,企业保险客户约为50万。我们预计平安银行的七家支行覆盖了这些客户的不到25%。我们认为平安很难将其银行服务推广至其银行网络之外的客户。这种情况下,银行服务的交叉销售主要限于向保险客户发行信用卡
平安银行的规模效益将得到提升
平安相对较小的银行业务将与较大上市银行合并,我们预计成本收入比将改善
深发展银行经营范围一览 平安银行经营范围一览 北京市 深圳市 深圳市 南京市 上海市 上海市 天津市 广州市 泉州市 重庆市 杭州市 福州市 宁波市 大连市 厦门市 珠海市 济南市 佛山市 青岛市 &海口市 成都市 &温州市 昆明市 &
平安银行发展历程平安银行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福建亚洲银行2004年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2006年通过收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27%的股权中国平安集团完全控制平安银行2006年平安集团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2007年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2009年2月深圳平安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2009年6月市场平安传购深圳发展银行2010年9月中国平安将其持有平安银行股份注入深发展日吸收合并方案正式公布
平安能否担当大任?
平安集团对自身的定位早就明确为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块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一位平安内部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平安已经瞄准汇丰、花旗去做了”。从平安对银行业务的整合来看,做大做强银行业务的“野心”早就表露无遗了。 2003年,平安通过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共同收购福建亚洲银行,获得福建亚洲银行73%的股权。此后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在2006年通过收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27%的股权,中国平安集团完全控制平安银行。2006年7月,平安集团49亿元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2007年6月,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今年2月,深圳平安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后,对深发展EPS、BVPS和估值的敏感性分析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假设注入PB倍数 1.00 1.38 1.61 1.84 平安银行股东权益(2010年,亿元) 153.2 153.2 153.2 153.2 注入价格(亿元) 153.2 211.4 246.7 281.9 注入后深发展股东权益(2010年,亿元) 486.9 486.9 486.9 486.9 深发展停牌前20日均价(元) 17.65 17.65 17.65 17.65 向深发展注入平安银行时需增发的股本(亿股) 8.7 12.0 14.0 16.0 深发展09年末总股本(亿股) 31.1 31.1 31.1 31.1 假设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股本(亿股) 3.8 3.8 3.8 3.8 完成定向增发和资产注入后深发展总股本(亿股) 43.5 46.8 48.8 50.8 注入平安银行后平安集团持有深发展股份总数(亿股) 19.13 22.43 24.43 26.42 &&&&&中国平安持有深发展股权比例变化 &&&&目前持股比例 21.44%21.44%21.44%21.44%定向增发后持股比例 29.99%29.99%29.99%29.99%资产注入后持股比例 43.95%47.90%50.03%51.99%&&&&&2010年预测(以前20日均价计算估值) &&&&原预测EPS 1.88 &&&原预测BVPS 9.57 &&&全面摊薄EPS 1.84 1.71 1.64 1.58 全面摊薄BVPS 11.19 10.40 9.97 9.58 &&&&&原预测下的PE 9.36 &&&原预测下的PB 1.84 &&&全面摊薄预测下的PE 9.60 10.32 10.77 11.21 全面摊薄预测下的PB 1.58 1.70 1.77 1.84
中国平安、深发展主要财务指标
深发展基本信息
所属地区:
总股本(亿):
每股收益(元):
上市时间:
流通A股(亿):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现金流(元):
每股公积金(元):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增长率(%):
每股未分配利润:
主营收入增长率(%):
深发展财务数据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发展银行,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于日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日正式宣告成立。
日,深发展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截至1997年,深发展可流通股份 10.72亿股,成为中国股市第一大股。日,一心想将银行做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宣布收购深发展…[]
王健1987年被任命为深圳发展银行的第一任法人代表兼第一副总,主持全面工作。1989年12月,王健受命筹备深圳证券交易所,并成为首任法人代表和第一任负责人…[]
深发展新任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讲述了深发展从首吃螃蟹到联姻重生的历程,包括平深恋的最新进展,深发展的历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讲述人: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 王健
谁是中国第一家真正的意义的股票?至今很多人在争论这个问题。应该说,深发展才是真正的第一家…[]
日,我国第一家由国家、企业和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发展成立之后,在全国首次以自由认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深发展发行原始股时自愿购买的人很少,政府就要求党员带头支援国家建设。[][]
1989年,深发展派息分红,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狂潮由此引爆。1989年年初,深发展派息分红,1989年年中,深发展又推出年中分红。深发展成为股民追逐的对象,深圳第一轮“股风热浪”就这么开始了。[][]
日,深发展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从此,深发展以其独特的地位,成为深圳证券市场的龙头,虽然深安达在交易所最先挂牌上市,但深交所还是把0001号预先留给了深发展。[][]
深圳“股疯”引起了高层担忧。日开始的半年内,“深圳限制涨跌停板10%”等多个利空政策出台。半年以来一直上涨的深圳股市从12月8日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为期9个月的长跌。最后,撬起股市的支点选中了深发展。[][]
“深市看发展,沪市看长虹”,1996年,深发展更是成了沪深争霸中深圳市场的一个“精神领袖”。面对沪市主力资金发动的以“追赶深圳涨幅”为名的超级行情,深市则以深发展为重要筹码主动出击。[][]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汹涌而来,企业债台高筑波及银行信贷安全,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直线上升,企业倒闭潮使银行呆账和坏账比率徒增。深发展也难以独善其身。直到7年后,遇到美国新桥,深发展才重获生机。[][]
然而,在现有13家股份制银行中,深发展在盈利能力、资本的竞争力仍然相对薄弱,资产规模成为其持续性发展的一大掣肘。新桥的退出,带来了机会。日,一心想将银行做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宣布收购深发展。[][]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欢迎您, !|
||||||||||||||||||||||||||
平保升3% 斥最多148亿注资平安银行
字体:&&&&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中国平安保险(02318)公布,拟斥不超过148亿元(人民币?下同)认购不超过约13.23亿股平安银行新A股。平保现升3.2%,报59.25港元,平安银行A股涨停板。
  每股认购价11.17元,即不低于平安银行董事会批准股份认购事项的决议案公告之日前连续20个交易日平安银行股份于深交所的交易均价的90%,且不低于截至日的平安银行每股净资产。
  认购股份不超过平安银行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13.9%。平保现持有平安银行约52.38%股权,完成后,将持有平安银行经扩大已发行股本不超过59%。
  平保指,平安银行拟将所得金额用作补充其核心资本及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资本监管要求。
中金在线推出"微行情"服务啦!关注中金在线微信,您可以随时随地发送股票名称、简拼或代码,1秒便可查到最新行情;发送"黄金"、"白银"、"利率"查询贵金属报价和基准利率。快试试吧!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中金在线"(cnfol-com)关注中金在线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银行一账通登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