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卡号密码泄露,这张卡购买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品安全吗

股票/基金&
银行卡被刷走83万客户起诉 银行称密码泄露系客户责任
作者:李铁柱
  本报讯(记者 李铁柱)人在香港飞往北京的航班上,随身携带的却被人在澳门刷走了83万元。持卡人王先生认为,作为发卡单位在安全措施上存在重大疏漏,起诉要求银行全额赔付,被告银行则认为王先生卡在澳门系用密码消费,相关信息丢失的责任在本人。近日,此案在朝阳法院一审开庭。
  人在飞机上 卡被刷走83万
  日下午,王先生乘坐航班从香港回北京。几个小时后,重新开机的王先生收到了银行发来的一连串短信交易提醒,称他的银行卡中83万余元被人刷卡消费。王先生随即查看随身物品,发现银行卡仍在他的身上。
  王先生从银行查询得知,他的某银行储蓄卡于当天16时54分和16时59分被人在澳门分两笔刷走83万余元。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王先生立即向警方报案并挂失。消费记录显示,消费单据上的签字明显与王先生卡背面的签名不符,不仅笔迹不同,连名字都不一样,王先生怀疑自己的银行卡被人克隆,有人持伪卡消费。
  目前,港澳警方仍在调查此案。王先生认为,本案银行卡由被告发行,被告有义务对储户资金安全保障,并有效识别伪卡,保障用卡安全,请求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给付原告83万余元及贷款利息等损失。
  是否属于伪卡盗刷成双方争论焦点
  根据消费记录,在王先生被成功刷取两笔款项之前,持卡人曾试图刷取一笔157万,但未成功。银行认为,澳门地区银联卡消费上限为100万元,一般“伪卡分子”非楚这则规定,所以第一次就不可能直接消费157万。因此,可推测刷卡人肯定知道王先生卡内余额以及密码,不排除系王先生熟悉的人盗卡消费,也不排除串通异地刷卡。
  但王先生的代理人认为,王先生于发现异常消费后,立即打电话将卡挂失,之后,这些卡短时间内还在港澳两地涉及不成功的三笔消费。因此,有理由相信,王先生卡不止被他人复制,且复制在两张卡上。此外,王先生银行卡背后有签名,如果用其卡消费营业员会辨认出签字区别,因此推断别人刷卡时没用王先生的原卡。
  银行称密码泄露系客户责任
  银行方面表示,若要持涉案银行卡进行交易,磁条接触和密码缺一不可。即便卡被复制了十张,没有密码也不会发生盗刷的情形。此外,刷卡才需识别签名,而本案所涉的借记卡都是凭密码消费,无需看签名。
  银行认为,相关责任条款中已载明:客户凡使用正确密码进行的一切交易均视为客户亲自办理,并由客户自己承担责任,客户应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凡因客户原因自己泄露密码而造成损失,由客户自行承担。根据上述规定,密码交易均应视同为王先生本人所为。
  王先生的代理人指出,银行的上述免责条款属“霸王条款”,银行在办卡时也没有进行特别提示。银行作为发卡人,应当保证其发行的银行卡具备先进的防伪技术,这是银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该案未当庭宣判,原被告双方表示愿意调解。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股票/基金&
银行卡被刷走83万客户起诉 银行称密码泄露系客户责任
作者:李铁柱
  本报讯(记者 李铁柱)人在香港飞往北京的航班上,随身携带的却被人在澳门刷走了83万元。持卡人王先生认为,作为发卡单位在安全措施上存在重大疏漏,起诉要求银行全额赔付,被告银行则认为王先生卡在澳门系用密码消费,相关信息丢失的责任在本人。近日,此案在朝阳法院一审开庭。
  人在飞机上 卡被刷走83万
  日下午,王先生乘坐航班从香港回北京。几个小时后,重新开机的王先生收到了银行发来的一连串短信交易提醒,称他的银行卡中83万余元被人刷卡消费。王先生随即查看随身物品,发现银行卡仍在他的身上。
  王先生从银行查询得知,他的某银行储蓄卡于当天16时54分和16时59分被人在澳门分两笔刷走83万余元。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王先生立即向警方报案并挂失。消费记录显示,消费单据上的签字明显与王先生卡背面的签名不符,不仅笔迹不同,连名字都不一样,王先生怀疑自己的银行卡被人克隆,有人持伪卡消费。
  目前,港澳警方仍在调查此案。王先生认为,本案银行卡由被告发行,被告有义务对储户资金安全保障,并有效识别伪卡,保障用卡安全,请求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给付原告83万余元及贷款利息等损失。
  是否属于伪卡盗刷成双方争论焦点
  根据消费记录,在王先生被成功刷取两笔款项之前,持卡人曾试图刷取一笔157万,但未成功。银行认为,澳门地区银联卡消费上限为100万元,一般“伪卡分子”非楚这则规定,所以第一次就不可能直接消费157万。因此,可推测刷卡人肯定知道王先生卡内余额以及密码,不排除系王先生熟悉的人盗卡消费,也不排除串通异地刷卡。
  但王先生的代理人认为,王先生于发现异常消费后,立即打电话将卡挂失,之后,这些卡短时间内还在港澳两地涉及不成功的三笔消费。因此,有理由相信,王先生卡不止被他人复制,且复制在两张卡上。此外,王先生银行卡背后有签名,如果用其卡消费营业员会辨认出签字区别,因此推断别人刷卡时没用王先生的原卡。
  银行称密码泄露系客户责任
  银行方面表示,若要持涉案银行卡进行交易,磁条接触和密码缺一不可。即便卡被复制了十张,没有密码也不会发生盗刷的情形。此外,刷卡才需识别签名,而本案所涉的借记卡都是凭密码消费,无需看签名。
  银行认为,相关责任条款中已载明:客户凡使用正确密码进行的一切交易均视为客户亲自办理,并由客户自己承担责任,客户应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凡因客户原因自己泄露密码而造成损失,由客户自行承担。根据上述规定,密码交易均应视同为王先生本人所为。
  王先生的代理人指出,银行的上述免责条款属“霸王条款”,银行在办卡时也没有进行特别提示。银行作为发卡人,应当保证其发行的银行卡具备先进的防伪技术,这是银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该案未当庭宣判,原被告双方表示愿意调解。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快捷支付有隐患 专家支招保银行卡安全
支招:客户如何预防卡内存款被盗如此看来,快捷支付功能给银行卡带来安全隐患无法避免。对此,客户有无办法可以防范呢?记者咨询了一些银行业内人士,请他们支招。支招一:大额资金银行卡不要随身带,相关信息避免让外人知道&我一般分两张银行卡存放资金,大额资金银行卡从不带在身上,也不让他人知道账户信息。&记者采访时,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电子银行部有关人士说。这样一来,即使手机丢失,损失的也只是小额账户的资金。他认为,客户没必要随身携带过多的银行卡,目前,很多银行的手机银行都可提供无卡预约取现服务,&何必带一张卡在身上,既麻烦又不安全,直接开通手机银行省事得多&。支招二:为自己的账户设置支付限额&建议客户为银行卡设置每日以及每笔取款限额,并设定必须通过取款密码和服务密码才能修改取款限额。&中信银行南宁分行有关人士说,比如可将日常的支付额度设置为500元,这样一来,即使被人盗走手机卡以及银行账户信息,只要银行账户的密码没有泄露,被盗取的金额也有限。支招三:绑定银行卡的手机丢失或者出现异常,一定要警觉如果客户发现自己的手机丢失,或者正在使用的手机无缘无故停机,一定要当心,最好先拨打相关通讯公司的客服热线,申请暂时关闭手机的相关功能;其次,客户还要拨打自己银行卡所在银行的客户热线,申请暂时关闭银行账户的支付功能。支招四:下载相关远程软件客户可在手机中下载有关安全软件,并可通过他人的手机实施远程操作。一旦手机被盗,客户可通过远程操作及时删除手机中留存的有关银行账户信息,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安全防范举措。支招五:选择更为安全的储存方式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如果客户在银行开的只有存折,并无银行卡,资金的安全性还比较可靠,因为不少第三方平台都无法通过银行存折来实现支付。&此外,持卡客户或许可将银行卡内资金用来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或者转入股票账户。这样的话,不法分子必须要获知相关密码,才能转出这笔钱,这也能有效保证资金安全。不过,投资有风险,大家需谨慎。探讨:便利与安全能否两相宜一直以来,大家都是用银行卡和密码作为取款凭证,近年来,银行纷纷为储户大开方便之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方式被广泛应用,储户不需要跑银行,点点鼠标、动动手指头便可购物、转账等等。金融界还在进一步敞开方便之门,第三方平台也推出了更为便捷的网上快捷支付方式,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不断出现。对于银行业内人士的建议,不少客户认为,这些做法说起来容易,但具体操作起来比较难。比如,即使没随身带银行卡,个人的银行卡信息也会通过多种渠道泄露,太难防范了,随身带的手机丢失与否也难预料。至于设置取款限额,很多客户都觉得,银行开通快捷支付功能,就是为了给广大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如果又要来回调整取款限额,岂不是比并没有开通快捷支付功能之前更麻烦。&我认为,既然这个问题已形成安全隐患,银行方面应该考虑,停止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捷支付功能的合作。&梁先生认为,这样一来,不法分子如想盗取别人银行卡内资金,就必须先盗取对方的银行账号和密码,&盗密码的难度总要比盗取手机卡大得多&。有人认为,便利首先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因此,不管是快捷支付还是网上银行,输入密码都是不可省略的。银行卡安全小贴士一、大额资金银行卡不要随身带,相关信息避免让外人知道。二、为自己的账户设置支付限额。三、绑定银行卡的手机丢失或者出现异常,可申请暂时关闭银行账户的支付功能。四、下载相关远程软件。五、选择更为安全的储存方式。
编辑:胡勇超&&作者:唐志强 李俭芹 &&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08302
ICP证 桂B2- 投诉:银行卡复制器网售最低8千&2分钟偷到卡号密码(图)--财经--人民网
银行卡复制器网售最低8千&2分钟偷到卡号密码(图)
&&&&来源:&&&&&
“卡复制器”全套
复制器部分
复制器中的芯片装入插卡口,用来偷卡号
微型摄像机安装在ATM机附近
偷到卡号和密码后,用这个机器来“写”一张新卡
  网上公开出售卡复制器 最低8000元一套“包教包会”
  扬子晚报记者暗访揭开“卡莫名被盗刷”内幕,专家建议用户最好开通刷卡短信提示,发现“不对头”立马到就近的网点刷卡取证
  谢尧 于英杰 陈春林
  这两年,各地频频爆出银行卡被“盗刷”事件。尤其是近一年来,银行卡明明就在自己身上,而卡内的钱却“奇迹”般地被盗刷,甚至是在外地被盗刷,这类新闻屡见不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一款“银行卡复制器套装”在网上公然出售,叫价多是元,这种“复制器”,就是银行卡被盗刷的最主要的“幕后黑手”!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一些在网上兜售银行卡复制器的卖家,揭开了“银行卡莫名被盗刷”的内幕――
  卖家藏在哪
  藏匿在论坛里,要价最低8000元
  因为“银行卡复制器”频频被媒体曝光,现在在网上搜索“银行卡复制器”,已经很难找到卖家的网页链接了;但是扬子晚报记者发现,换一个关键词,在网上搜索“银行卡解码器”,立刻就跳出许多以“某某科技”、“某某软件”为名的网站。
  但点开后,扬子晚报记者看到,这些网站也很“狡猾”,大多藏匿在地方论坛或某门户网站的BBS贴吧里。如一家藏在重庆热线论坛里的“××软件”这样告诉自己的顾客:“××网页若是打不开,请点击‘百度快照’,或到其他论坛找我们!本公司长期提供银行卡密码解码软件、微型摄像头……”
  打开这些网站,记者看到,网页上密密麻麻排列了多条关于银行卡复制机的信息。与此同时,网站还都会罗列近期各地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例,以证明自己所卖的产品是货真价实。
  扬子晚报记者通过网页上卖家留下的联系方式,与其中的10位卖家一一联络,都立即得到回复。而且,这10位卖家都宣称自己的产品产自台湾,技术上绝对可靠。
  为了留住记者这笔生意,甚至有卖家把“银行卡复制器套装”设备的价格从12000元降到8000元。有卖家告诉记者:“我这是最低价格了,再低就不能保证是台湾过来的产品了。”
  如何交易
  先寄出复制器让买家“验货”
  一个自称电子公司的老板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的店面在深圳。他说,“银行卡复制器”套装主要由采集器、复制器和微型摄像机组成,“一共是9500元,另外还赠送20张空白的银行卡,让你‘复制’的时候使用。”
  谈到如何交易,老板说:“我给你一个账号,你先付20%的款,我把银行卡复制器邮寄给你。然后你用空白银行卡复制器复制一张自己的银行卡,去自动取款机取钱试试。如果成功,说明我没有骗你,你把剩下的钱给我,我再把采集器、微型摄像机给你。”
  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有保证”,这位老板紧接着说:“东西肯定是好用的!我卖了这么多都没有出问题,到你这不可能就有问题了!”最后,该老板还语重心长地“奉劝”记者,不要嫌东西贵,质量好最重要,“你‘做’一次就赚回来了,还在乎这万把块钱吗?”
  怎么盗刷
  2分钟偷到卡号密码,然后复制一张卡
  那么,买家买到“银行卡复制器”后,如何盗刷别人的银行卡呢?各个卖家都称包教包会。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来自上海的一个店家向记者透露了“银行卡复制器”的使用方法。他告诉记者,其实复制一张银行卡最多只需要2分钟就能搞定。
  把微型采集器套在插卡口,就能偷到卡号了
  该店家称,他出售的“银行卡复制器”套装也是来自台湾的产品,价格是8700元一套。“内地产的也有,7500元我就卖给你,但质量不保证!比如台湾产的采集器只有3.8厘米,内地产的基本都是6厘米的。你要知道,6厘米的目标当然比3.8厘米大的多!”
  随后,该卖家开始简单教授:“先把采集器拆开,装在预先配置好的卡口内侧。然后直接把卡口套在取款机的插卡口处。这样,所有的银行卡只要经过这个卡口,就会把卡内的信息记录在采集器里。银行卡的磁条存有三轨信息,其中第二轨存的是卡号。只要将这三轨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复制到空白的银行卡上,银行卡就被复制了。”
  “放在插卡口,不会影响别人插卡吗?”扬子晚报记者提问。“不会,我们的都是‘超薄隐形采集片’。”
  再装一个微型摄像机,就能偷到密码了
  只有卡号,没有密码也不行,卖家说:“在把ATM机原有的卡口换下后,还要装一个微型摄像机,这样配合着使用,采集器记录下银行卡号,摄像机拍下银行卡的密码,就能把卡号和密码都能拿到了!把采集到的信息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再用银行卡复制器,就能克隆一张银行卡了。简单吧,复制一张银行卡,2分钟就能搞定。信用卡、借记卡都能复制!”
  除了ATM机,小店里的刷卡机也能装
  卖家还告诉记者,除了ATM机外,一些饭店、小店的刷卡机被人装上了采集器,也能偷到刷卡人的卡号。
  当记者询问饭店里的POS机如何装采集器时,店主表示只有购买产品后才告诉方法。“反正POS机装上采集器很隐蔽,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最后,该卖家还“细致”地提醒记者:“最好不要去大城市‘做’,大城市的监控比较完善,不容易脱身!”
  扬子晚报记者 谢尧
  盗刷过程
  (据网上“复制器”销售人员所述)
  1 安装设备
  将三四厘米的采集器装在ATM机的插卡口处,同时在取款机附近安装一个微型摄像机。
  2 接收信息
  如有人用银行卡在取款机上交易,采集器会记录信息并传到电脑。
  3 解码信息
  将接收到的银行卡信息通过特殊软件解读出来。
  4 复制新卡
  将原银行卡的信息通过银行卡复制器“写”入空白卡,制造出一张全新的银行卡。
  5 提取现金
  在储户再次使用银行卡之前,尽快用复制卡在ATM机上提取现金。
  律师说法
  复制银行卡盗刷套现,这类案子江苏也有不少,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海志曾代理过相关案件。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其实买卖“银行卡复制器”的双方都涉嫌犯罪:买方是用“银行卡复制器”伪造他人的银行卡,进而盗刷套现,构成银行卡诈骗罪;卖方为他的盗刷套现犯罪提供了帮助和便利,属于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共犯。
  单纯的“银行卡复制器”买卖双方都犯法
  如果还能复制卡、门禁卡,在网上公开销售是允许的
  黄海志律师进一步解释说,通常来说,如果“银行卡复制器”是多功能的,除了复制银行卡,还能复制宾馆卡或一些单位的门禁卡,那网站公开销售,也是当前法律所允许的。
  但是,如果网站销售的“银行卡复制器”功能单一,那它的买卖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只有央行批准的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才有这个资质,而且销售对象也必须是正规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私下销售,更不得擅自制造银行卡。
  而从扬子晚报记者暗访的情况来看,一些网站不光销售功能单一的“银行卡复制器”,还顺带私自销售空白银行卡,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但根据目前法律规定,如果单单是销售(未造成信用卡诈骗),则只能给予行政处罚。
  可一旦购买人用“银行卡复制器”复制公众的银行卡,大肆盗刷套现,给公众造成大量损失,那法律责任也会加重。
  黄海志告诉记者,网站作为销售方,如果明知购买人用“银行卡复制器”犯罪,那卖家的行为就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犯罪工具,构成信用卡诈骗的共同犯罪,属于共犯。所以,销售“银行卡复制器”的网站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银行卡一旦“中弹”要立刻挂失
  商户与银行结算还有一段时间,尽量阻止资金划转
  那么,少数市民一旦躺着“中枪”,该怎么办?黄海志律师建议,一旦发生名下银行卡不明不白被盗刷的情况,第一步是赶紧向银行挂失或冻结账户,然后向警方报案。商户与银行之间的结算还有一段时间,通常能阻止账上资金的划转,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被盗刷后能否向银行追回自己的钱呢?
  人在本地、卡在外地被盗刷相对容易追回
  长期以来,由于银行卡被盗刷,很多市民与银行打起官司。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如果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了,能向银行要回钱吗?
  黄海志律师对此认为,市民能否向银行追回被盗刷的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看市民与银行双方是否存在过错。
  如果市民能证明人与卡均在本地,也没有将密码外泄,但钱在异地被盗刷,那银行要承担主要责任,市民能追回大部分的钱。如果市民曾把密码外泄,那银行承担的责任要小一些。如果在本地盗刷,是否密码外泄等在取证上则较为复杂。
  黄海志提醒市民,对自己的银行卡,一定要保管好账号和密码,尤其是密码,不要随意外泄。对银行来说,也要加强监管,保存好市民的银行卡电子签名,在划账时注意审核;对商户来说,则应仔细核对银行卡上的市民签名,否则,市民因此出现损失,商户也要承担责任。他还建议警方和网络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对私自销售“银行卡复制器”的网站及时打击。
  扬子晚报记者 于英杰
  银行提醒
  最好开通短信提示 如果收到“异地被刷”短信
  马上找就近网点刷卡取证
  面对这种“高科技”的盗刷,普通市民该怎么办呢?南京某银行卡业务部经理告诉记者,对付这种盗刷也不是没有办法――
  自助银行进门时 要“输密码”就有问题
  当你需要通过刷卡进入自助银行时,正常的情况下是刷卡后银行的门即自动打开,但如果此时要求你“输入密码”才能进门,就有问题了――这是犯罪分子已将银行卡复制器套在银行门口的刷卡器上,如果你按要求输入密码,复制器就会记录你的卡号及密码。
  所以,你要谨记一点:进入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根本就不需要输入银行卡密码。如遇要求输入密码方可进入时,应及时报警。
  在办银行卡时 最好开通短信提示
  如果银行卡万一被盗刷怎么办?这位人士表示,持卡人在办卡时,最好是开通刷卡短信提示:到刷卡超过100元时,用户即会收到短信。此外,持卡人在输入密码时,可以用手遮挡住按键的手指,防止密码被偷窥;同时,如果你在一些小商户、小饭店刷卡了,或是在其他对刷卡安全有顾虑的地方刷卡,也可以在交易完成后迅速修改交易密码,就可以防盗刷了。因为,犯罪分子虽然可以复制你的卡,但不知道你的交易密码,也没法盗刷。
  设置消费限额 一旦出事减少损失
  持卡人最好设置限额,设置银行卡每日限制次数和对每次交易限制数额,将尽可能地使损失减至最小,勿将大量资金存为活期存款。
  刷卡消费时不要让银行卡离开视线范围,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各类交易后的金融单据应妥善保管或者彻底销毁。
  短信提醒有异动 可就近刷卡作证据
  如果银行短信提示卡在外地被人盗刷,为证明自己不在外地,持卡人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应立即到附近银行取一点钱,或是到附近能刷卡的地方刷一笔,这样就可证实银行卡在持卡人自己手上。之后无论是报警、打官司都有了证据,银行也就无法推卸责任。
  扬子晚报记者 陈春林
  银行客服热线要记住
  中国银行95566
  建设银行95533
  邮储银行 95580
  光大银行95595
  深圳发展银行95501
  广发银行95508
  上海银行962888
   95526
  江苏银行 96098
   96400
  中国银联 95516
& &&相关新闻:
[][][][][]
(责任编辑:曹华、贺霞)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股票/基金&
银行卡在手里密码也没泄露 咋被刷走1万多元
  商报记者 向青
  重庆商报讯
  在手里,密码也没泄露,卡里的钱却无故被刷掉了1万余元。这两天,市民王先生既郁闷又气愤,他猜测:有人复制了他的卡盗刷。
  客服提醒当诈骗电话
  “我那张卡是芯片卡,里面有近15000元,是专门拿来还和的。”王先生回忆,25日晚8点左右,他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网络消费A平台客服,详细地说出了王先生的姓名及银行卡末尾4位数字,并称他有两笔各1000元的消费,提醒若不是本人操作,就输入身份证信息核实。
  “我一听就觉得是诈骗电话。”王先生说,他偶尔网购都是选择货到付款,且对方所说的网络消费平台他并没有注册,因此没有理会对方。
  1个多小时后,王先生又接到了来自广东的电话。“对方说她是另一网购B平台的客服,表示我有一笔400元的消费,若不是本人操作,也要输身份证信息核实。”王先生说,接连两次接到类似电话,他也感到很诧异,但仍觉得是诈骗电话,还表示会报警。“没想到对方听到我的话后让我赶紧报警。”对方的回答让王先生更疑惑了,他赶紧联系银行客服挂失了银行卡并报了警。
  消费21笔刷走1万多元
  当晚查询手机银行,王先生发现自己卡里的钱真的少了,“竟被刷了11203元”。王先生出示的消费记录显示,他的银行卡当天有21笔交易,多数为网络支付,其中有9笔为“异地POS消费”,最高一笔消费为5600元。王先生这才意识到,之前自己接到的两个电话是相关支付平台的提醒电话。
  当天白天,王先生在上班,晚上呆在家里,银行卡就在他的包里,密码也没泄露,卡里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王先生回忆,一周前,他在ATM机上往这张银行卡里存钱,这是他最近一次使用该卡。“难道是我存钱时卡被偷拍,然后被复制了?”
  王先生赶紧联系了银行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可能是他在手机上安装了不安全的软件所致,至于如何解决,工作人员称将在一周后回复。
  提交凭证或挽回部分损失
  昨日,记者联系上网购A平台客服,对方称,只要有银行卡的信息和密码,不需要实卡也能盗刷。该客服表示,针对银行卡被盗刷,目前没有相应的赔付机制,王先生只能在当地派出所报警,若警方需要,他们会配合提供中间交易账号的信息。
  网购B平台的客服说,若要挽回损失,王先生需提交报案记录、刷卡记录等信息,经核实确认系该平台支付或账户金额被盗后,他们将交由公司处理并进行全额补偿。目前王先生已提交相关信息及凭证。
  银行相关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ATM机上取钱之前,要观察密码键盘、插卡处、出钞口是否有异物,周围是否有隐蔽摄像头;公共场所消费或ATM机取钱输密码时,注意用手遮挡;交易打出的票据要妥善保管或彻底销毁。
(责任编辑:HN666)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卡号泄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