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发微信l给中纪委待遇怎么样

中纪委员工开微信公号谈打虎:岐山书记就是厉害
晚上的中纪委办公楼(图片来自微信公号“学思浅语”)
&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转发了一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的文章。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直属单位。
  文章在详细介绍《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出版前后的细节时提及,“此书一经出版,短短4天就热销65万册。不仅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朝日新闻》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在微信朋友圈等民间舆论场上也引发热议。微信公众号‘学思浅语’说,这书看着来劲、读着鼓劲。”
  “微信公众号‘学思浅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闭幕后第三天的日刚上线,短短半个月间并未太多关注。而中央纪委旗下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在2月3日就“不经意间”提及并引述来自该公号评论,显示该公号身份的不一般。
  事实上,自上线第一天起,“学思浅语”公号所发出的文章就体现出了不一般的格局,譬如上线后第一篇文章《2015反腐大戏看“问责”》就论断:“十八大后,反腐大戏一幕幕精彩上映,好戏连台。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撼动朝野,威震八方。2015年的这一篇儿就这样徐徐拉开了大幕……六大信号也好,四个要求也罢,通篇看下来,两个字最为抢眼——‘问责’,今年的反腐大戏看什么,关键就看‘问责’”。
  上线后第二天,该公号便“自我揭秘”,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叫‘学思浅语’”:“‘学思浅语’,因着汉字的造字艺术,换了‘践悟’的偏旁,从‘学思践悟’演化而来,也是我对智慧、宽容的领导兼师长的小小致意”。而“学思践悟”是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头牌栏目。
  在随后的文章中,“学思浅语”和粉丝们陆续聊到《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畅销的背后、“跟着习大大学国学,修身反腐两不误”等话题。
  其中,“学思浅语”在1月20日和28日分别刊发的《告诉您中纪委工作人员的真实点滴》(之一、之二)两篇文章中,从工作、福利待遇、家庭、生活、亲人等角度,鲜活的呈现了中纪委工作人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譬如:
  “工作任务繁重艰苦。中央纪委机关的正常上班时间是周一—周五早8点到晚5点,中午可以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但实际上恐怕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无法按照这个时间上下班。负责信息报送、公文流转的人,常常早上6点多就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而晚上9、10点钟才离开单位的大有人在。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全年几乎没有节假日。
  十八大后,不但是一线人员紧张忙碌,就连食堂的大师傅们也忙碌了很多。以往的周六周日,在单位加班吃饭的人不过2、30人,而现在要占满半个食堂的座位。
  如果是在外办案、巡视,那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外,时间全部都是组织的,深夜加班开会研究线索、讨论案情、撰写报告,那再平常不过。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武松’是打不过大老虎的。”
  关于中纪委工作人员的待遇,“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尽管最近都在热炒公务员加薪的消息,但真的不要对此期望过高。一位入职15年的副处级干部,目前调整过工资后,可以全部拿到的工资大概在7、8000左右,没有年底高额奖金,更也没有灰色收入。对房子也不要期待太多,能买到经济适用房就是最好的待遇。”
  另外,中纪委工作人员约会、相亲、择偶方面都有些寻常人所不了解的“无奈”:“如果别人给你介绍了一个中纪委的年轻人,约好了相亲的时间,事到临头,他却因临时加班有任务不能赴约,还请给他多点谅解和机会。因为真的有这样的年轻人,曾经因为工作,耽误了多次的相亲时间。”
  文章还通过一些细节展示了被誉为“武松”的中纪委工作人员背后的所牵动着的普普通通的大家、小家:“每次中纪委开全会时,会抽调各部门的年轻骨干到会上服务,收发材料、联系代表、编写简报等等。作为最大的‘福利’,这些工作人员有机会在总书记讲话时到现场聆听,虽然座位往往是最后一排。有一次,新闻联播的镜头扫到了最后一排某“武松”的半个后脑勺。千里之外,某个‘武松的娘’在电视机前立马认出了这是‘俺儿子’的后脑勺。‘武松’说,为了让俺娘能看到这‘半个后脑勺’,也得好好工作。有个‘武松’周末加班的时候,父母打来电话。当妈的心疼儿子大晚上还在单位,让儿子早点回家。而当爹的一把抢过电话说:‘好好干,你们要多抓啊,累点儿就累点儿吧,岐山书记就是厉害。你见了跟他说,再不抓就不成样子啦。’”
  附文:《告诉您中纪委工作人员的真实点滴》(来自“学思浅语”公号[ID:
xsqy_nxx],有删节)
  过去,中纪委的“武松们”传统是只做不说,很少向外界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给外界的印象非常神秘。这几年,变化是渐渐发生的。比如说,前两年地图上还没有中纪委的标记,大门旁只有街道门牌号,没有单位牌子。而现在,随便在附近打开“嘀嘀打车”软件,马上就显示出“从中纪委上车”的坐标信息,百度地图及一些导航软件也都很清晰的标明了中央纪委的所在。
  过去的一年,中纪委的工作通过官网从神秘开始走向更加公开、透明,新年元旦上线的网站移动客户端更拉近了中纪委与公众的距离,更快捷更直接的把最新信息呈现在世人眼前。
  “武松”来了,希望通过对“武松们”真实工作、生活的点滴记述,得到更多的人的信任与理解,支持“武松们”更有力的打虎,与公众一起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不能输的攻坚战、持久战。
  今天就先来聊聊怎么能当“武松”吧。
  成为“武松”需要几步
  目前,进入中央纪委机关工作,凡进必考,流程大致是网上报名、资料审核、笔试、面试、政审、体检、公示、试用。每一年,中央纪委招考的职位信息都会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对外公布。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央纪委的招录人数为28人,较2014年减少20人。为何在当前的反腐力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中央纪委招录人数不升反降?
  我们不能一说全覆盖,就先想要增加一堆编制,扩大一批职数,搞人海战术。必须转变方式、创新方法,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改革任务;在开展常规巡视的同时,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逐步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改革就是要改体制动机制》
  上面这段话出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栏目的最新文章中,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中央纪委在用人方面不会大幅度增加,只能基于每年退休人员的数量而产生新的增补岗位。“武松”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安排好“武松”的岗位,调动“武松”的能量,不给中编办添麻烦,还要完成打虎的任务。
  什么样的人能当“武松”
  国考公布的中央纪委有关职位信息每年不尽相同,每个岗位也会些差异,基本上来说,除了个别技术岗位,普遍要求有两年基层工作的最低年限,大部分都需要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专业包括哲学、中文、法学、行政管理、历史学、政治学、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等等。还会要求有两三年以上文字综合、财会或审计工作经历,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除此之外,公开从地方遴选的条件类似,需要了解的,请找度娘。
  天涯论坛上,曾有人总结了报考中纪委的条件:政治必过硬,学校要名牌。笔试得过关,面试须沉着,政审没问题,体检很健康。
  政治过硬那是必须的,学校要名牌不是绝对的,只要考得好,英雄莫问出身,但是一所名牌的母校,肯定是“加分”的。
  估摸自己符合这些条件,真心愿意当“武松”的,就可以报考试试啦,从笔试到体检,每一步都很重要,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什么样的人真的适合当“武松”
  上面说的是报考的条件,那么实际上还有很多没写在公告里的情况也需要知道,这些才是重点。
  天涯论坛总结报考条件那位仁兄,随后还有几句话:工作比较苦,房子买不起。多半在外地,女友全分手。看来真是同道中人,寥寥数语,道尽个中苦涩。
  常年出差是家常便饭。仔细看看国考公布的中纪委职位备注一栏,多显示为“常年出差”或“经常出差”。这可不是虚言。目前,纪检监察室数量占到中纪委全部27个机构的44%,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值。再加上巡视组,多半人马都是要常年出差在外的。“武松”打虎要上景阳冈,在家里猫着可打不着老虎。
  工作任务繁重艰苦。中央纪委机关的正常上班时间是周一—周五早8点到晚5点,中午可以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但实际上恐怕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无法按照这个时间上下班。负责信息报送、公文流转的人,常常早上6点多就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而晚上9、10点钟才离开单位的大有人在。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全年几乎没有节假日。
  十八大后,不但是一线人员紧张忙碌,就连食堂的大师傅们也忙碌了很多。以往的周六周日,在单位加班吃饭的人不过2、30人,而现在要占满半个食堂的座位。
  如果是在外办案、巡视,那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外,时间全部都是组织的,深夜加班开会研究线索、讨论案情、撰写报告,那再平常不过。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武松”是打不过大老虎的。
  待遇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尽管最近都在热炒公务员加薪的消息,但真的不要对此期望过高。一位入职15年的副处级干部,目前调整过工资后,可以全部拿到的工资大概在7、8000左右,没有年底高额奖金,更也没有灰色收入。对房子也不要期待太多,能买到经济适用房就是最好的待遇。
  网上有人说:真要去中纪委,如果家底够殷实,就无任何心理负担。这倒真是句实在话。不过也不是说非得像*思聪那样才能当“武松”,只要对物质生活别有太高的期盼,家庭又无过重的经济负担,中等偏下或者下等偏上的生活,还是可以有的。“武松”的俸禄真不高。
  另一半很重要。做“武松”的另一半其实挺不容易,对方挣的不多,还起早贪黑,选择了纪检干部,就意味着也选择了为打虎反腐无私奉献。品尝过因加班、出差过多,不能陪伴对方而分手、失恋滋味的中纪委年轻人,可不算少,只是这样的辛酸只能放在心里,不足为外人道。过来人说,找个“三观”一致的另一半,利人利己利反腐。
  不少热心的红娘在为中纪委的年轻人牵线搭桥时,都会仔细掂量对方的工作、家庭以及性格、爱好。如果对方收入比较高,家中老人将来能帮着带小孩,本人又稳重大方,不贪慕虚荣,那才是上佳之选。如果有这样的好姑娘、好小伙儿,欢迎大家多介绍。还要事先说一点,如果别人给你介绍了一个中纪委的年轻人,约好了相亲的时间,事到临头,他却因临时加班有任务不能赴约,还请给他多点谅解和机会。因为真的有这样的年轻人,曾经因为工作,耽误了多次的相亲时间。“武松”需要坚强的后盾,需要多一些理解与宽容。
  那么,最后问题来了,看了这么多,你还能坚持认为自己适合“武松”这个光荣的职业吗?
  虽然有这么多的辛苦和无奈,但“武松们”也有很多快乐和幸福。
  “武松”选择的坚守
  大部分年轻人在走出校门找工作时,选择的是一份职业,而不会直接想到“事业”。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现有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800多人,约占机关全体的45.8%。大多数的“武松”也都曾面临过职业的选择。很多人会从工作前景、兴趣程度、工作压力、工作地点、经济收入等不同方面去考量。
  报考中纪委,稳定的国家公务员待遇固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很多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看重的是机遇与平台。在基层有过工作经验,通过遴选渠道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对平台的提升更加渴望,对工作前景更加充满期待。
  有个“武松”,多年前考中纪委时,同时收到了两个地市级检察院的录用通知。在当时,检察院的待遇比中纪委好得多,但他还是选择了到中纪委。他认为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尝试一下,锻炼一下自己,平台越高,视野也就越广阔。还有个“武松”刚到中纪委时,月工资不过千把块钱,有家北京的国企要他,月薪6000+,但他还是留下了,因为他觉得这种工作机会不是钱能够换来的。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六成的人在求职时并不是首要看重薪酬,七成人会考虑职业发展和潜在的成长空间等因素。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平台,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此外,还有学者分析数据认为,人在做有挑战性的工作时,会调动自己最大的能量,从而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十八大后,党中央重拳出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打“老虎”怎么打,纠“四风”怎么纠,“三转”怎么转,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怎么改,腐败蔓延的势头怎么遏制住,这些问题不但是让媒体和公众关注、关心的热点,也是每一个“武松”面临的挑战。表面上看,工作忙了,加班加点多了,实质上是形势更严峻了,挑战难度更大了。老虎越是难打,越是激发斗志,不然,“武松”又怎么能成为“武松”呢?
  除了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每一个“武松”的背后,还牵动着许多个普普通通的大家、小家。中国老百姓的期望,就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怀,来了,咱就得好好干,得成为合格的“武松”。
  每次中纪委开全会时,会抽调各部门的年轻骨干到会上服务,收发材料、联系代表、编写简报等等。作为最大的“福利”,这些工作人员有机会在总书记讲话时到现场聆听,虽然座位往往是最后一排。有一次,新闻联播的镜头扫到了最后一排某“武松”的半个后脑勺。千里之外,某个“武松的娘”在电视机前立马认出了这是“俺儿子”的后脑勺。“武松”说,为了让俺娘能看到这“半个后脑勺”,也得好好工作。
  有个“武松”周末加班的时候,父母打来电话。当妈的心疼儿子大晚上还在单位,让儿子早点回家。而当爹的一把抢过电话说:“好好干,你们要多抓啊,累点儿就累点儿吧,岐山书记就是厉害。你见了跟他说,再不抓就不成样子啦。”
  外出到某省巡视的“武松”,收到了当地一位小学生的来信,孩子在信中夹寄了几十元钱,信里说来巡视的爷爷、叔叔辛苦了,寄上我攒的零用钱,请你们晚上加班的时候喝点好茶。巡视组最终找到了这个孩子,把钱退了回去。但这封信比“好茶”更提神,更温暖,更能触动“武松”内心那最柔软的地方。
  入职几年后,人会经历,会变化。当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之后,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职业锚”。这个所谓的“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是价值观,也是事业心。
  “武松”说,每天早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责任。“武松”说,当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摆在面前的时候,不想因为自己没有尽力,而让日后后悔,如果要为这份责任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有生之年。“武松”说,在办公桌上一本本堆积起来的,不只是案卷的厚度和定性量纪的尺度,还叠加了我们信仰的高度,延展了我们人生的宽度。
  大浪淘沙,熔炉炼金,渐渐的,选择坚守的“武松”就把“打虎”这个职业变成了一份孜孜追求的事业。为“打虎”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不是“武松”们年终总结中那行固定的内容,早就变成了“武松”日日夜夜的工作内容,成为他们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武松们“要求很明确:忠诚、干净、担当。不能打虎、不会打虎的,尸位素餐者、碌碌无为者得让位,该调整的调整,该撤换的撤换。跟“老虎”狼狈为奸的,跑风漏气者、以案谋私者,更要被问责。
  “武松”在自己的事业追求上,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这就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坚守。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l如何领取微信流量_百度知道
l如何领取微信流量
提问者采纳
信的特权功能只有广东联通微信沃卡用户能用。然后再查微信流量就方便了,那发短信WXWO到10010就可以开通微信特权。你要是已经有广东联通号码了。要获得微信流量特权,得办理广东联通微信沃卡或者开通微信沃功能才行,开通后会同时获得特权和10元包300MB微信国内定向流量包,并且使用的套餐是后付费66元及以上的3G基本语音套餐或iPhone套餐,然后点击“流量特权”就可以查询到定向流量使用情况,点击左下角“微信特权”菜单,通过“广东联通”微信公共账号界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民日报微信:王岐山执掌中纪委近700天,变化太大【2】--河南分网--人民网
人民日报微信:王岐山执掌中纪委近700天,变化太大【2】
人民日报微信
&&&&来源:&&&&&
  露面玄机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王岐山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履新近700天以来,虽然反腐成绩单耀眼,但王岐山异常低调。本届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见诸报端的公开露面,王岐山最少。
  据统计,自履新至2014年8月底,王岐山共公开亮相99次(不包括出访),其中参会讲话43次,出席活动33次,外事活动15次,考察调研8次。
  履新伊始,王岐山在公开参加的第一次活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日召开的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开门见山提出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此后,王未食言:左手抓党风廉政,右手抓反腐败,将中央纪委的两项传统职能发挥到了极致。
  爱文好学、乐于荐书的王岐山刚上任时看了一部与纪检工作相关的电影《忠诚与背叛》,内容是关于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委前身),此后,他在多个场合推荐这部电影。
  履新的前三个半月,王岐山频频露面,是其公开现身最多的几个月份。期间日,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落马,成为其任内落马的第一位省部级官员,也为之后的反腐行动拉开帷幕。
  从公开报道可以发现,2013年3月“两会”结束后,王岐山在4月似乎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仅在月底时参加一次外事活动。实际上,这个月他在中南海约谈了一些派驻机构的纪检干部。去年4月22日至26日的五天时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位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
  约谈,是中央纪委工作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像这种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式的汇报,许多派驻纪检干部坦承此前未有。
  王岐山履新前半年,中央纪委公布的落马官员并不多。日至2013年5月底,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仅披露了7名官员,包括1名省部级官员李春城。从2013年6月起,落马官员数量直线上升。
  6月至8月三个月内,反腐渐入佳境――23名官员被查,含6名省部级官员,包括备受关注的“四川帮”重要成员郭永祥,以及“石油帮”两名高管王永春、李华林。
  这似乎成为一种规律。梳理王岐山的报道可以发现,他公开露面次数偏少的月份,落马的高级官员数量较多。最典型的是,2014年6月至8月三个月,中央纪委网站公布了165名官员被查的信息,含17名省部级高官,期间王仅公开露面6次。
关注人民网河南分网微信平台
安卓版新闻客户端二维码
(责编:戚艺芳、尚明桢)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各频道导航微信的图片怎样发送至qql里面_百度知道
微信的图片怎样发送至qql里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微信的图片是不能直接发送到QQ里面的,要发送到QQ上可以先把图片保存到手机,然后再发送到QQ上,希订激斥刻俪灸筹熏船抹望能帮到你,有用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发微信红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