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灰色收入是什么意思思啊?

递延收益_百度百科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
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但是,按照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二)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的政府补助金额。  企业在当期损
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  三、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等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三)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五、递延收益是负债类科目,科目编号2401。
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根据《关于企业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金额,如例1,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如例2,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某粮食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和有关主管部门每6个月下达的轮换计划出售陈粮,同时购入新粮,为弥补该企业发生的轮换费用,财政部门按照轮换计划中规定的轮换量支付该企业0.06元/斤的轮换补贴。该企业根据下达的轮换计划需要在20X8年10月至20X9年3月轮换储备粮2亿斤(每月转换储备粮量相同),款项于20X9年3月收到。
(1)20X8年10月份应根据轮换量2亿斤和规定的补贴额0.06元/斤,确认1200万元
借:其他应收款12,000,000.00
贷:递延收益 12,000,000.00
(2)20X8年10月将补偿10月份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 2,000,000.00
贷:——政府补贴2,000,000.00
(3)以后每月份的分录同(2),同时20X9年3月份收到政府补助金,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贷:12,000,000.00
企业取得的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收益的分摊的起点时“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递延收益分摊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报废、转让等),尚未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例2:20X9年1月1日某企业收到政府450万元财政拨款用于购买科研设备1台。企业于1月29日购入该无需安装的设备并交付使用,480万元,其中用自有资金30万元支付。该设备使用寿命10年,直线法,无。8年后的2月1日出售该设备,收到价款120万元。
(1)20X9年1月收到财政拨款
借:银行存款 4,500,000.00
贷:递延收益 4,500,000.00
(2)20X9年1月29日购入该设备
借:4,800,000.00
贷:银行存款 4,800,000.00
(3)自20X9年2月每个计提折旧,分摊递延收益
借:40,0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00
借:递延收益 37,500.00
贷:营业外收入——37,500.00
(4)8年后的2月1日出售该设备,同时该递延收益余额
借:920,000.00
累计折旧 3,880,000.00
贷:4,800,000.00
借:银行存款 1,200,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920,000.00
280,000.00
借:递延收益 90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 900,000.00
根据中国企业和《》的有关规定可以得知,递延收益和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概念和核算科目不同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即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包括尚待确认的劳务收入和等,它在以后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或收益,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递延收益”科目进行核算;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它在以后商品发送或劳务提供时一般一次确认为收入,不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都带有预收性质,但前者需要递延,后者不需要递延,因此,二者分别通过不同的进行核算。
属于流动负债性质的科目
“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二者都属于流动负债性质的科目,但是“递延收益”是属于内部负债性质的科目,应按照其内容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而“预收账款”是属于外部负债性质的科目,因此应按照债权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这些内容也可以从早期的中得到反映。
属于过渡性科目
从的有关内容可以看出,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一般都是在将来向对方发送商品或提供劳务时,转为收入并予以确认,因此都属于过渡性科目。但是预收账款是在发送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一次转为收入,而递延收益是在对外提供劳务时,分期转为收入或收益,即递延收益一般需要在未来期限内合理地进行分摊。
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方法相同
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二者都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方予以列示。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收益”科目的,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方的“”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方的“”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以便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例:假定日,A公司将一条程控生产线按26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B公司,该生产线日的账面原值为240万元,
递延收益漫画
全新设备未提折旧,同时又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将该生产线租回,账务处理如下:
(1)日,结转出售的成本,
贷:固定资产 240
(2)日,向B公司出售程控生产线,
借:银行存款 26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40
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20
(3)以后每月按的折旧进度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5712
贷:--折旧费 5712
所得税处理
相关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字[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如例1,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如例2,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将递延收益科目余额正确地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有人认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有关信息,应将递延收益的科目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因为递延收益的会计科目代码为2401,在其后为长期借款,科目代码为2501,这说明递延收益不属于长期负债。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认真分析递延收益的核算内容。由例2我们知道,递延收益的核算的期限比较长的,需要在以后的期限摊销的,特别是因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而确认的递延收益时,因而应区分对待,将递延收益中1年内到期的部分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中,其他部分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中。同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政府补助的披露中,应列示尚需递延的金额。[2]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月份
.中华会计网校. [引用日期]递延收入是什么意思 既然是收入为什么会在负债科目上? 我要通俗解释的_百度知道
递延收入是什么意思 既然是收入为什么会在负债科目上? 我要通俗解释的
提问者采纳
递延收入是指未来一定会变成收入的预收款项。象移动的预存话费,一次性收到的3年的房租收入都是典型的递延收入。这样的收入你不能都确认到当期,要分多期确认。这样对当期来说,未确认的递延部分就相当于负债似的,你拿到钱了还没提供服务。好象新会计准则该科目改叫递延收益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会计用得是权责发生制。也就是说出售商品、提供劳务了才能确定收入。递延收入是指先收到了钱,但还没有相应的劳务,根据权责发生制就不能确定收入,所以你拿了别人的钱但本质上海不属于你的,只是先放在你口袋里,其实这个科目跟预收账款很像的
与预收账款科目一样,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正文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
15:16:04东奥会计在线字体:
  【导读】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企业在当期损益递延税款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三)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五、递延收益是负债类科目,科目编号2401。
责任编辑:初丹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会计生涯导航
网课招生方案
类别班次价格/购买
名师编写权威专业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解答详细质量可靠
一书在手轻松过关
&&官方微信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京公网安备:号&& && &&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