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动态,贵校是否有所关注,研究,借鉴先进经验

 最新稿件审核结果:
8月24日初审通过名单:孙洪伟 万军 夏晗 李毓 刘彦 李传伟 姜玉珍 姜玉珍 闻新 王俊芳 孔庆新,更多详情请见“投稿查询”。
您当前的位置: &&
 装备访谈
以先进办学理念为引领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专访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周慧琼校长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 16:23:48
  [导读]一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作为坚实基础,还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动力源泉,更离不开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作为引领和支撑。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确立了“人人有才、人人育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并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目标,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访谈,可以使广大读者有所借鉴。
  本刊记者: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作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创建于1997年,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能否请您谈谈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理念?
  周慧琼校长:景泰小学创建于1997年,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了,我们把这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年),工作的侧重点是校舍建设、夯实基础。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学校操场、体育馆等主体建筑建设,学生人数从400多人发展到1 200多人,成为有一至六年级24个教学班的完全小学。
  第二阶段(学年),是“确立理念、全面实践”的阶段。我们确立了“人人有才、人人育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理念的确立基于三个层面的思考:(1)我们相信人人都具有可发展的潜能。(2)我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是教育者,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3)育人是一个自育与他育相结合的过程,在教育的全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都可以成才。根据办学理念,我们把“创有特色的品牌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标,以创等级学校为切入口,通过“以读书提高素质,以运动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系统地实践办学理念,使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目标。
  第三阶段(学年),是“完善深化、促进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要达到三个目标:(1)办学条件现代化。营造了充满书香的校园,建成了绿色生态校园,配备了高标准专用场室,实现了设施设备现代化,还建起了交互性强的校本应用资源网络,如操作简便的覆盖学校各层面的校园网、“阳光景小”博客系统、基于Moodle网络的学习平台等,实现了资源共享。(2)队伍建设专业化。具体抓手为“一个目标”――建设一支主动进取、团结协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两大策略”――一是团队建设打基础,鼓励冒尖促提升,整体发展为目标;二是立足校本,研训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努力,教师都成长起来,涌现了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3)育人模式具体化,我们认为,办学理念是育人模式的根本核心,环境建设是育人模式的物质载体,各项活动是育人模式的实践阵地,学生发展是育人模式的成果体现。并为此而努力奋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多项特色活动,如“一月一习惯,一周一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其中景泰小学家校阅读奖励计划,体现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课改理念的个性化课程,还有陶艺、羽毛球特色课程等,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几年时间,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东省首批红领巾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第四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车辆模型和航海模型)学校、广州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广州市首批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广州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基地、广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单位、广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先进学校,等等。
  第四阶段(2010学年起),2010年7月,根据白云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景泰小学与柯子岭小学合并,开始了“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实践。为此,学校确立了“突出整合、保持优势、寻求新发展”的办学思路,以整合优势资源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两校区“同计划,同内容,同要求,同进程”四同原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两校区之间的年级布局调整方案不断完善,正在顺利推进中,教育教学工作也正处于“不同的校区,相同的校园;不同的分工,共同的愿景”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刊记者:据了解,贵校是第一批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学校,此项工作开展5年多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师生的信息素养等方面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请您举例说明。
  周慧琼校长:我校自2006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学校以来,坚持“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创新应用、示范带动、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本着以实验带动应用、在应用中开展科研的原则,借助“教育e时代”的应用资源,积极开展应用实验工作。
  为了让教师了解“教育e时代”应用资源,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应用培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常使用“教育e时代”教学资源网中的数字图书馆、教学课件等资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我们还发挥本校教师的特长,自行开发了基于Moodle的学科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平台,我们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教师培训、教师发展性评价、网络教研、学科网络教学等,成果多次获得省、市、区的奖励。
  在教学管理方面,利用“教育e时代”应用资源,借助白云区教育管理平台,规范了学校的公文、档案、学籍、成绩管理。教师在校内外均可进入校园网完成文件收发。学生的学籍管理等工作是在广州市教育综合管理平台上进行的,可以随时查阅学生的学籍信息。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已基本实现网上传送。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和博客技术,我们开展了“基于博客系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实践研究,以班级博客为切入点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师生在自行开发的“阳光景小”教育博客系统中,开设了学习记事、阅读习作、教育叙事、教育研究、校园生活、家校互联、亲子交流等专栏。全校37个班级都组建了班级博客管理团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富有班级特色的博客平台。学校还通过评选“博客之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涌现了一大批博客积极分子。教师、学生、家长在教育博客系统中进行沟通交流,构建了无障碍的家校互联桥梁,丰富了学校、家庭的互动联系方式,增强了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交流,实现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间的多向互动交流。
  本刊记者:近些年来,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我们想知道,贵校教师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丰富的设备资源,并不断开发新教学资源的?
  周慧琼校长: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力求做到“物尽其用”。首先是培训先行,在设备进校前就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让教师能提前掌握使用先进设备的技能,做到设备进场后,人人都能使用。其次是不断丰富资源库,使软件能与硬件相匹配。最后是发挥我校信息技术教师的特长,结合学校实际需要,自行开发了8个校本应用资源平台:
  ①学校管理平台―文件传送和学籍、成绩管理系统;②Moodle网络学习平台―教师校本培训、学科网络教研、学生在线学习平台;③视频点播系统―学校教育教学、师生活动录像资料点播系统;④网络相册―学校教育教学、师生活动相片共享;⑤档案应用上交文件系统―校内各项资料上传、接收的系统;⑥教育博客系统―学校、家庭、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⑦教师教学资源库―教学设计、课件、素材库;⑧教师发展性评价系统―基于科研课题开发的教师评价系统。
  这8个资源平台基本覆盖了教育教学的全方位,使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
  本刊记者:贵校拥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许多教师是广州市教研活动的精英,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提供给大家?
  周慧琼校长: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我认为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策略,我前面也讲到过两大策略,如策略一:团队建设打基础,鼓励冒尖促提升,整体发展为目标。立校初期是打基础的关键期,我们立足团队打造,提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观念,坚持大团队与小团队建设相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竞赛等以团队为单位组织开展,如“优秀级组” “优秀科组”申报活动,“最佳搭档评比活动,教育教学竞赛以年龄分组,外出参观学习以学科组为单位,工会组织的活动也以年级组为单位等,力求纵横交叉,强化团队意识。基础建设有成效后,我们又提出新的教师培训理念,“让主动进取的教师首先发展起来,带动整个队伍的发展”。理念源自对“名校要有名师作为支撑,没有名师的学校,不能成为真正的名校”的认识,做法是团队建设与打造名师相结合,着力于教师个体的提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涌现出多名市、区级的学科带头人,年轻教师不断走向成熟,教师队伍呈现出努力拼搏、敢于创新的发展势头。策略二:立足校本,研训结合,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具体做法是:(1)校本自培,突出针对性,有意识规划培训内容,达到便捷高效的目的。(2)培训先行,增强信心;科研引领,促进发展等。其实,师资队伍建设方法很多,在相应阶段采取了适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刊记者:都说学校的发展与勤政团结、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领导集体息息相关,贵校取得今天的成就,作为校长的您功不可没,请您谈谈工作感悟。
  周慧琼校长:我不认同“一个好校长就是一间好学校”的说法,这夸大了校长个人的能力。我认为,校长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一支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和谐、专业的教师队伍,再加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这才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本刊记者 金彩霞 张鹏
本网版权声明:
①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E-mail: 本网委托吕武茂律师为法律顾问,处理本网站法律事宜。联系电话:010-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首创游泳综合馆2层电话:010- 传真:010-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国外成功经验借鉴的视角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借鉴国外先进理念
拓展和加强我国的职教价值观教育——“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比较研究和实验”课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记者李术蕊):为全面推进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认真总结经验并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拓展新形势下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培训交流部围绕“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比较研究和实验”课题研究,于日至7日,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召开了题为“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教育”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大学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教授参加了研讨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常务副会长刘来泉、秘书长余祖光,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杜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周枫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杜越副秘书长从职业教育在中国地位的重要性、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等角度,对这一研究项目表示了热情的支持,对课题的研究实验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山西大学辛志勇教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童山东教授、北大教育...&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已有0人评价)
下载:1次格式:pdf页数:136贡献者:Masterchief707上传时间: 18:21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7页
0人评价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贵校友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