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氏华天津权健集团官方网站团

翰墨流传自有神――常熟翁氏所藏书法高翔(刊于2007年《中国书法》)翁氏收藏之书法,始于翁心存(),中经“同”、“曾”、“孙”、“之”四辈,到“庆”字辈的翁万戈(又名翁兴庆),已是六代。其中大部分为翁同龢()任职北京时收购。1920年,翁万戈先生继承了这批珍品。1948年,为避免损失于战乱,翁万戈将之运至美国。这批收藏,不仅量大,而且质精,且传递六代,在中国近代收藏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今择其中七件介绍如下。灵飞经墨迹《灵飞经》是唐代小楷名作,全名《灵飞六甲经》,是道家经书之一。该帖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无名款。旧传为唐玉真公主奉敕所作,故清人吴骞()有跋曰:“好参朱风见元都(元都为玉真公主之赐号)”。而元代人袁桷()认为是钟绍京所书:“《灵飞六甲经》一卷,唐开元间书。当时名能书者,莫若李泰和、徐季海,然皆变习行体,独钟绍京守钟王旧法。余尝见爱州刺史碑、黄庭经,无毫发违越。至开元间,从贬所入朝,一时字画,皆出其手。此卷沉着遒正,知非经生辈可到,审定为绍京无疑” (见袁桷《清容居士集卷47o题跋》),袁说影响颇大,明清书家多从此,而当今学界则倾向于为唐经生所作。此帖之流传,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介绍甚祥,今简述之。董其昌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获得该帖(万历21年,董即看过此经,并在帖尾题有观款)。三年后,即万历三十八年(1610),董其昌将其连同《法华经》一起抵押给海宁陈瓛(字元瑞,号增城),16年后赎回。陈家私自扣留了其中43行。其后,董氏所藏部分不知所踪(或云部分曾藏于嘉兴郭姓手中),而陈家43行则辗转为翁心存于1839年所得(价500两白银)。此经现有正文5开,43行。经后附有有董其昌向陈增城索书信札(3页),及陈家、翁家等题跋若干。《灵飞经》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起收笔灵动轻盈,而转折和部分竖笔,万毫齐力,厚重异常!此帖即有写经书法常见之精练,又处处显现二王书风“明月入怀”之雅致。潘良桢先生曾在《中国书法江湖网站》指出:“(灵飞经可见)智永真书千文之法乳,永师书千文八百本分施各处之说不虚!”将此帖与《兰亭序》及《智永千字文》相较,用笔、结构相似处颇多。可见王书在唐代影响之深、之广。宋拓大观帖卷三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因为《淳化阁帖》(刻于992年)年久版裂,且标题及摹刻多有失误,故出内府所藏真迹,令龙大渊编次,蔡京书写标题及题记,于大观三年(1109)刻石而成十卷本之《大观帖》。因石置于太清楼,故又称《太清楼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王羲之书,九、十卷则为王献之书法。较之《淳化阁帖》,很多学者认为《大观帖》摹刻更为精良。而且编次的错误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见王靖宪《大观帖叙略》)。此帖摹刻后不久,金人于1127年攻破汴京,俘宋徽宗及其子北上,帖石不知所踪。其后数十年,方有拓本在宋、金边境之淮北榷场(为南北贸易之所,在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出现。由于上述历史原因,《大观帖》的拓片流传极少。宋拓本更是廖若星风。明、清书家有幸得之,珍若拱璧。数年前,文物出版社汇集国内各博物馆、图书馆所藏,出版一套《大观太清楼帖-宋拓真本》,仅得第二、四、五、六、七、八、十卷,而第一、三和九卷阙如。本期刊行的翁氏所藏《宋拓大观帖卷三》应该是海内外之孤本。其中共收录了从东晋到南朝的31帖。此帖是榷场本,即由榷场流入南方之拓本。它具有榷场本之典型特点:为了避金帝完颜亮()讳,“瘐亮书”中标题和首字之“亮”都被磨去 (见沈津编《翁方刚题跋手札集录》)。完颜亮于年在位,故此拓本当在此之后。宋拓修内司本淳化阁帖(十卷)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即《淳化阁帖》。自此帖问世以来,被翻刻无数。仅宋淳祐五年(1248)曹士冕之《法帖谱系》就记载了三十三种翻刻本。而今存世之宋翻宋拓本甚少,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懋勤殿本、上海博物馆潘祖純本和安思远本、上海图书馆藏泉州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美国弗利尔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藏潘允谅藏本、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王右军书》等数种(参见何碧琪之《&淳化阁帖&传世版本系统研究》和李润恒之《&淳化阁帖&传世宋本辨》)。其中,上博的潘祖纯本后有跋认为潘本即是刻于南宋淳熙十二年的《修内司本》(张彦生亦持此说,见《善本碑帖录》)。然而,潘本却不具备《修内司本》的重要特征:每卷末的楷书题款“淳熙十二年乙巳岁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恭奉圣旨摹勒上石”。对此,仲威和沈传风在《古墨新砚――&淳化阁帖&纵横谈》评论道:“究竟是明人潘祖纯误传,还是‘修内司本’本来就有篆书淳化、楷书淳熙两种尾题字样,后者楷书淳熙题字为碑贾拆移冒充‘阁帖’祖本,今已不得而知。”真正的《修内司本》藏于翁万戈先生处,每卷末的楷书题记清楚可见。此帖曾陆续为明邵僧弥、清铁保、翁同龢等人所藏,后有贾似道、文从简等人的题跋或印章。翁方刚曾对本期刊出的这本《修内司本淳化阁帖》有详细描述(见沈津《翁方刚题跋手札集录》),今引用如下:“此十卷,是邵僧弥藏本,有无锡华云跋,长洲文从简跋,有贾似道长字印,王芝子庆印,纸墨亦出宋拓,无可疑者。然此本实与明肃藩所刻相同,唯第九卷出入较多,则以肃刻第九卷之别是一本耳。祥校此十卷,然后知《淳化阁》原本,黄长睿以为疏拙者,实亦非《大观》之重加订正者比矣。而此内间或有一二处,足与《大观》真本相资核证者,盖其所自出之本,即是肃刻所自之本,而此刻丰腴古厚,十倍胜之,则南宋刻工与明朝刻工悬绝可知也。且又因以见肃刻本之可信,然而肃刻虽远逊此,抑又尚有一二笔胜此者,善鉴者其可忽诸。”宋拓信行禅师碑薛稷(649-713),字嗣通,浦州汾阴人,贞观名相魏征之外孙,与虞世南(558-638)、欧阳询(557-641)和褚遂良(596-659)并称初唐四大家。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薛氏书法,流传颇少,除阁帖中寥寥数行之外,只有《信行禅师碑》了。该碑全称《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之碑》,记述隋代名僧信行禅师弘扬佛法之事迹,神龙二年(706)刻,立于长安。原石久佚。学界长久以来一直以为该碑只有宋拓孤本传世(见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等),曾为何绍基()收藏,现藏于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本期刊出的翁氏所藏《宋拓信行禅师碑》,为大陆首次披露,此本无疑对唐代书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薛稷书法受褚遂良的影响极大,所谓“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然而,与褚遂良相比,薛稷还是有其特点。宋赵孟坚云:“薛少保发越褚体,飘扬透彻,一尚不回,几致迂疏”。董逌认为:“至于用笔纤细,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总的来说,较之褚书,薛书益加刚硬古质,实笔更多。关于该碑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异体、通体的大量使用(见洪文雄的《唐人楷书的文化意涵》),如本期所刊之图中“考”字,即非正体。洪文雄曾将此碑用字和早此43年的欧阳通(?-691)之《道因法师碑》(刻于663年)相较,发现两者的书写规范呈强烈之对比。对此,洪认为:“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渐渐回归篆隶的字形和笔法,是王羲之行书笔法楷书化反省性的反映;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继承褚遂良书风,是对王羲之行书笔法楷书化顺承性的反应”。翁同龢是于咸丰癸丑年(1853)购得此帖,本与何绍基本存字相当。可惜后被李文田()和张之洞()借观,失去首页四十六字。石斋手书十二札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天启二年(1622)进土与并称明末四大书家。与其他三人相比,黄道周是以直声震天下的圣人大儒的形象而深入人心。据赖晓云考证(见《从黄道周书&孝经&论其书法艺术》),石斋书名大噪是崇祯十三年(1640)被投入刑部大狱之后,狱中,他书写《孝经》一百二十本以传圣人之道。其弟子洪思是这样描述其书写过程得:“十指困于拷掠,指节尚摇摇未续时便写之。至今血犹渗洒纸墨间”(见洪思《黄石斋先生文集序》)。黄道周书法的主要思想是“书以载道”。作为以“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的典型儒家学者,黄道周对书法的态度很微妙,他一方面说“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见傅红展选《黄道周书论选注》),但又因为书法是文人基础技艺,不得不深入其中。而儒学的不以外表妍美为要务的精神也成了他选择钟繇作为学习的范本之原因。翁万戈先生收藏的这件《石斋手书十二札》为我们了解黄道周这个大儒书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批信札写于崇祯十五年,收信人是其友人宝应乔拓田。当时黄道周刚获释不久,乞病返回家乡漳浦。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老友之间的通信,“绝无世谛寒暄”(宋荦跋语),尽是“悲天悯人之意”(汪琬跋语)。以本期刊出的一封信札为例,入目皆为“江南苦旱”、“苍生”、“边事”等忧国忧民之语。在这样的一件作品面前,我们只会肃然起敬,任何书法的形式分析都显得那么苍白!八大山人杂书册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出生于弋阳王族。八大本是明宗室,自幼就开始习书。明亡后,更是专注于书画之中。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研究较多,此处恕不赘言了。明末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白谦慎先生在其《傅山的世界》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这个令人振奋或战栗的时代,并非完全由伟大的成就及高尚的动机所造就,它还和普遍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携手并行。”这时候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一方面好“奇”尚“古”,一方面却游戏古人。大仲马说:&历史是一颗钉子,是用来挂我的小说的钉子。&当时对经典之态度大抵如此。李零谈到复古艺术时云:“人们与其追问,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复原古代,倒不如追问,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我们的想象”(见,李零著《铄古铸今》)。有趣的是,晚明之人并不愿意控制自己的想象,于是,周星驰似的“解构”经典随处可见。反映到书法创作上,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本期刊行的八大山人杂书册。此件册页,16开,书于1702年。从作品之落款来看,应为八大山人临摹钟繇(151-230)、和虞世南等人的作品。虽然从用笔和结构上我们丝毫看不到钟、虞的影子,但是还是可以一相情愿的将之归为“意临”。然而,遍查钟、虞传世即著录之法帖,却无法找到相应作品。细检之,原来这两段文字出自唐代张怀瓘的《书断》(白谦慎《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序&论明末清初中的临书观念》)。张怀瓘活动于开元(713-714)间,远远晚于钟繇、虞世南。无疑,八大山人借古人之名,开了个大玩笑。置于其动机,《红楼梦》李纨的话或许可以解释一二:“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翁同龢日记翁万戈先生的另一件重要的藏品是《翁同龢日记》。这套日记共四十册,从咸丰八年(1858)直至光绪三十年(1904)病卒前数天。翁同龢为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诸多重要职位。他还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等。因此,他的日记不仅记录了他大半生的荣辱沉浮、喜怒哀乐,更为珍贵的是保留了清末政坛的大量原始资料。因此,和《越缦堂日记》(李慈铭)与《湘绮楼日记》(王闿运)一起被称为晚清三大日记。本期刊出的两页日记记于戊戌年(1898)农历四月二十七日(阳历6月15日)。这天是光绪皇帝宣布戊戌变法的第四天,翁同龢突然被宣布开缺回籍。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点是重视“妙手偶得”的天然之美甚过精雕细凿的刻意美。因此,大量的私人信札和便条被当做书法范本,并被大量的复制和学习,典型者如淳化阁帖。《翁同龢日记》就是这种类型的书法杰作,大朴不雕,所谓“无意于佳乃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日记跨度达48年,它为研究翁同龢书法风格变化的全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除了以上介绍的作品外,翁万戈先生的藏品中尚有不少书法珍品。如有元柯九思题跋,项元汴收藏过的《宋拓晋唐小楷》、《宋拓十七帖》、《董其昌小楷千字文》和《文徵明家书》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作者感谢翁万戈先生无私提供图片。本文写作和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白谦慎、许贻群和高金明等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一并感谢)2007年5月于哈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翰墨流传自有神――常熟翁氏所藏书法高翔(刊于2007年《中国书法》)翁氏收藏之书法,始于翁心存(1791-1索靖(239一303年),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今甘肃人)。张芝姐姐的孙子。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李涛书法高考班招生简章随着国学的日益兴盛,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与美术高考及其他专业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家庭,三国培训环境 教室
龙门书法研习班暑假报到安排:1、7月19号全天报到2、报到地址:青岛即墨湘江二路皇象,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三国吴书法家。字休明。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幼工书,师于杜度。善篆、隶、章草,时人谓之“书圣”。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主办:【青岛市城阳区青年书法家协会】承办:【古艺斋】
地点:【青岛市城阳区黑龙江路187号】? 1396《公羊传砖》
东汉元和二年(85年)刻
砖长约33.6cm 宽约12.5cm砖铭文字释文:元年春,王正月传张芝作《秋凉平善帖》
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秋凉平善廣閒。彌邁想思無違前。比得 傅青主的传奇与白谦慎的世界高翔(刊于南方周末) 傅青主在《七剑下天山》中一代剑客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卫瓘(220-291),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今山西夏县北)。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西晋时任司空、太保等职,惠帝1四美具
张充和印章收藏高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讲的是聚会的“四美”----“良辰、海外珍藏扇面《永元器物薄 》龙门书法研习班以文化为根本,以传统为筑基,以展览为切入点,采取学院书法教学研究模式,通过高强度的集中学习实践,使学员在短期内掌握科学的书法学习方法,实现创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提升,为后续的参加国展,研究深造夯实基础。【授课时间及内容】:即日起报名,7月15日开课,8月14日课程结束
鲁大东 隶书、牛子 楷书、周建威 《石鼓文》、周鸿图 行楷、鲁大东 行书、王义军 《书谱》、牛子 《张猛龙》、王客 篆刻、黄芳 工笔与没骨花鸟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刘金龙教授简历l个人简介刘金龙,字耀辰,号伯兮,别号博汇轩主人,男,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获硕士徐强,1979年10月出生于山东日照,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书法创作方向研究生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天下第二行书
招助理一名。要求性别女性,年龄不限,做事细致严谨,擅长计算机操作及图片处理者优先,工作地杭州《始平公造像记》碑刻原石《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记》。此记署为孟达文、朱义章书。龙门书法研习班【五一专题】商晚期金文系列《宣示表》局部《贺捷表》局部钟繇(151年 --- 230年),字元常,豫《文赋》 单击图片放大作品赏析《陆柬之文赋》,该作品墨迹的章法和气韵,更多的是学习王羲之的。全书144行,1在线视频:卿三彬
1977年9月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
现为中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姜夔《续书谱》选文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墓田丙舍帖》历代视为钟书法帖。其用笔娴雅,字体风《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这些年来,研究者发现,这幅画中隐藏着一个关于陶瓷的重大秘密。韩熙载夜宴图主办单位:[“龍門”书法研习班]承办单位:青岛三棵树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媒体支持:书法江湖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姜夔《续书谱》选文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墓田丙舍帖》历代视为钟书法帖。其用笔娴雅,字体风《具区林屋图》,王蒙作 纸本设色,纵68.7厘米,横42.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文人登上画坛后卿三彬\n1977年9月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n现为中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在线视频:陆维钊(),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毕业。曾在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院、杭州大学任教。曾任政协浙江省三、四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精书法,擅山水、花卉、治印。虚以应物—王义军书法展(淄博站)主办:山东雅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齐鲁美术馆协办:锦泉斋、名人书画斋、仕儒《邓石如墓志铭》书于同治四年(1865)。纸本墨迹楷书。七开,每开纵30.6厘米,横30.3厘米,现藏故宫博1974年以来,在河北省平山县发掘出中山国重要遗址,遗址座落在平山县三汲公社东灵山和西灵山的南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以及中山王圆壶合称中山三器。王建之死于晋废帝太和六年(371,即简文帝咸安元年,是年十一月改元,王建之死于闰十月,在改元以前,故犹称太和六年),五十五岁,故其生年当在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在线视频:《宣示表》局部《贺捷表》局部钟繇(151年 --- 230年),字元常,豫主办单位:[“龍門”书法研习班]承办单位:青岛三棵树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媒体支持:书法江湖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
沙孟海先生是现代著名书家,现代碑派书法代表人物,其实,在清末到民国书坛碑学背景下,熔冶碑与帖是当时的趋向和热shufajianghu999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书法江湖公众平台实时发布艺术动态、微展宣传等。弘扬文化传承,力求打造专业性学习平台。网站链接:/bbs/forum.php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hufajianghu999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书法江湖公众平台实时发布艺术动态、微展宣传等。弘扬文化传承,力求打造专业性学习平台。网站链接:/bbs/forum.php| 阅读:116
| 关键词:
石塘翁氏家族
来源:转载作者:阅读:3
  鄞县高桥镇石塘村的翁氏家族,以经商致富而崛起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翁景和,在上海南京路上开设大丰洋布店,是当时沪上专营英美洋布的最大原件批发字号,独家经销,财源滚滚,每年的利润达10万银两左右,人称&翁大丰&。发展到20世纪,这个绅商世家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文化的现代家族之风,涌现出一个科技人才群体,其层次、密度之高,举世罕见。他们中有中国现代地质学、地理学、地震学的创始人之一翁文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之父&、自然灾害预测大师翁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控烟之父&、医学家翁心植,曾任石油部总工程师、&中国输油第一人&翁心源,曾任美国总统顾问、著名钛金属专家翁心梓,其余的也都是教授、学者、医生、银行家、技术专家,真正称得上&科技之家&。
  使翁氏家族实行现代转型的关键人物是翁文灏。他的辉煌成就,使献身科学、科教救国的思想纳入了其他家庭成员人生价值的追求之中。
  翁文灏() 于1908年考取浙江省官费留学生,负笈西行比利时,入鲁汶大学攻读地质学。他认为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工业化,地质研究是基础性工作。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交通的建设、水土的保持与利用都离不开它。经过4年寒窗,他以最优等成绩毕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地质学博士。旋即束装东归,应北洋政府农商部之聘,到地质研究所任专职教授。他与丁文江、章鸿钊一起,培养国内首批地质人材,并带领学生开始了由中国人自己主持的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探工作。
  翁文灏是我国研究矿产分布和成矿规律的第一人。1919年,他出版了《中国矿产志略》。这是中国人所撰关于中国矿产的第一本巨著,分总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三编,内容丰富,记述精确;内有《中国地质约测图》,是中国学者编制的第一张着色的全国地质图。
  翁文灏也是我国第一位考察地震并发表专论的先驱。1921年初,他亲赴甘肃大地震灾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研究分析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的记载,写成《甘肃地震考》,揭示了自公元前八世纪以来甘肃地震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接着,他又发表了《中国地震分区简说》、《中国震中地域及其地质》等一批极具价值的论文,成功地总结了我国各条地震带及大致的频发次数,提出地震的构造成因说,为以后中国地震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2年,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比利时召开,翁文灏向大会提交《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的影响》,着重阐述大地震和活的大断裂之间的密切关系,获得与会学者一致肯定,推选他任国际地质学会副会长。翁文灏为中国人在世界科技界赢得了荣誉。后来他又在北京鹫峰建立我国第一个地震研究室,成绩斐然,很快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在我国自然地理学上,翁文灏也被公认为创始人之一。他在1925年发表的《中国山脉考》中运用现代科学观,批驳了所谓&两水之间必有山&、&天下山脉发源于一&及&沧海桑田&等长期流传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中国山脉的成因提出自己的科学分类,促进了中国地理学的进步。而他对于中国地理学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中国地图的研究与编制。1930年,他受《申报》委托,和曾世英一起承担《中华民国新地图》的编制任务。于是他深入研究了当时最权威的《大清一统舆图》,把研究所得写成《清初测绘地图考略》,对新版中国地图的绘制发挥了极有成效的指导功能。《中华民国新地图》于1933年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现代化地图集,根据实测资料,按等高线运用分层设色法绘制而成,达到了国际水平。翌年,他被无可争议地推选为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而且一当就是10年。
  翁文灏在科学研究方面最有世界性影响的贡献,是他提出的&燕山运动&理论。1926年10月,翁文灏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次太平洋科学大会上宣读了《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立即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此文比较研究了中国东部特别是六盘山以东的华北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的时代,认为亚洲东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确实存在着造山运动,但这与欧洲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有明显的区别:&盖中国东部海西宁期之造山运动则实在中生代之中部,谓之海西宁已太迟,谓之喜马拉雅则尚太早,余尝创一新名,称之为燕山期之造山运动。&这一被翁文灏发现并命名的&燕山运动&,堪称20世纪中国和太平洋区域地质学的卓越成就,它使&环太平洋构造&这个全球概念,获得了完整而现实的内涵,充分说明中国地质构造学自始就是世界地质构造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地质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开创了东亚地区地质构造学研究的新时期。
翁文灏还相当重视地质学边缘学科的开拓,积极组建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1928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地质调查所与协和医院合作成立&新生代研究室&,专门研究古生物和古人类遗迹。被视为&达尔文的人类进化论发表以来,得到的最完整、最可靠的支持和证据&的周口店&北京人&头骨,就是在翁文灏组织领导下发掘出来的。这个无价之国宝,轰动全世界,甚至改写了人类史的教科书。
  在这样一位大科学家的影响和带动下,翁文灏的堂弟们也纷纷步入科技领域,其中成就最为卓著者,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石油物探之父、预测学一代宗师翁文波。
  翁文波() 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选择了地球物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1934年,他在地质调查所的鹫峰地震台潜心钻研,完成了题为《天然地震预报》的毕业论文。后来赴英在伦敦大学专攻地球物理勘探,以自己设计制造的&重力探矿仪&获得博士学位,随即回到战乱中的祖国。翁文灏时任经济部部长,正积极组织开发西北的玉门油田。翁文波便由重庆转赴玉门老君庙油矿,从此开始了野外石油物探、电测的艰苦生涯。
  翁文波把自己研制的重力仪和电测仪应用于石油勘探中,在玉门油田打出探矿测井并建立起测井系列,开创了我国运用地球物理探矿法进行石油勘探的先河。抗战胜利后,他在翁文灏组建的中国石油公司担任勘探室主任,普查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质状况。1948年,他在美国《油气杂志》上发表文章,批驳当时盛行的&中国贫油论&。他预言:&中国可能有三个含油气带,包括华北平原和江汉平原,向东延伸可进入松辽平原。&1950年,他撰写巨著《中国石油资源》,系统地总结了已知的油气田和有油气显示地带与煤炭变质关系。不久,他在全国会议上作《我国含油气藏区的初步估定》的报告,成为当时石油勘探的战略方针。同时编制出《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把塔里木、柴达木、江汉、华北、松辽等盆地列为重点勘查地。1958年冬,翁文波作为石油部勘探局总工程师,带队进驻松辽盆地。仅仅一年,黑龙江肇州境内的松基3井就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翁文波因此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损失惨重。周恩来总理向翁文波等专家明确指示:&希望你们能搞地震的预报,这是我交给你们的任务!&于是他在十年浩劫中,顶住巨大压力,一头扎入预测学的研究,渐渐有了理论突破。他把概率学上的&醉汉游走&理论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联系在一起,获得前所未有的发现:地震看似醉汉游走,其实异常清醒,伺机就把灾难带给人间。1984年,翁文波出版了《预测论基础》,这是他研究预测学的一座里程碑。除了&醉汉游走&,书中又提出&翁氏猜想&、&可公度性&、&浮动频率&等理论,成为预测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上述理论的取得,无不建立在他对数学、物理、天文学等领域的综合突破之上,绝非占卜或瞎猜。
  1988年,翁文波多次预测推论:1991年我国将出现严重的旱涝灾情。可惜人们未予重视,结果,1991年洪水泛滥,受灾人口两亿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个亿。同年11月,有位美国朋友请他预测地震,他的结论是:日,在美国旧金山大区域内将有6.8级的地震。翁文波于3月12日致信大洋彼岸,没等那位美国友人做出任何反应,洛杉矶和旧金山接连发生6级以上地震。但翁文波断定,这是前震而非主震。果然,6月28日,加州发生了40年来最大的7.4级地震,仅比翁文波预测的晚了9天。
  从1982年至1992年,翁文波共预测240多项自然灾害,其中准确和基本对应的有200多次,占预测总量的80%以上。《光明日报》、《瞭望》、《中华英才》以及国外的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尊称他为&当代预测宗师&。
翁文灏是旧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翁文波是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他们的侄子翁心植,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被我国医学界公认为是继张孝骞之后、在内科界博与深兼备的最负盛名的医学专家,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因而获得了中国医务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翁心植 出生于1919年,在抗战的烽火中辗转南北,刻苦求学,最终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由美国纽约州医学院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从此走上了漫长而又不凡的内科学研究之路。
  1947年,翁心植刚刚踏入临床医学的大门,就因发现和诊断出国内首例&高雪病&而声名鹊起。我国著名的内科及热带病专家钟惠澜教授特别垂青,把他带在身边致力于解决当时我国严重的寄生虫病问题。翁心植潜心研究黑热病、肺吸虫、肝吸虫及血吸虫病的诊治,不负恩师期望,先是发明了简制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用抗原,接着又在肺吸虫病和血吸虫病的诊治研究上再创辉煌。上世纪50年代,疫情严重,甚至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翁心植经过反复试验,创建了用于诊断肺吸虫和血吸虫的简制抗原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使之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在疫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1956年,37岁的翁心植出任《中华内科杂志》副总编辑;翌年又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临床检验杂志》。不久,他随同钟惠澜调往中苏友谊医院,研究重心也转到心血管病方面,而其成果依然令人惊叹。他以太监为案例,长期、系统地研究了雄性激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现雄性激素缺乏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并为防治提供了依据。他还发现并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表现,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结核自家免疫反应是本病病因之一,深化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的认识。他自己也成了医治白塞病的回春妙手。
  进入70年代,翁心植的研究视野转向呼吸疾病,而且再创辉煌。他认为肺心病虽属心脏病,但究其根源绝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所致心脏受损。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组织成立了全国肺心病防治研究小组,并分6大区在各省市成立了相应组织,形成了相互交流协作的严密组织网络。他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呼吸重症监护室,率先应用肝素治疗肺心病,使肺性脑病的死亡率由68%降到30%。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也由35%降到15%以下,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诊断、治疗达到国际水平。他创办的全国性呼吸专业医师培训班,20多年中培养了800余名呼吸专业医师,许多人都已成为各医院的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当2003年SARS疫情突然袭击北京时,这支精良的队伍发挥了抗击SARS主力军的作用,为战胜这一人类新的传染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呼吸疾病与吸烟密切相关,翁心植在国内率先倡导控烟工作。1984年,他主持全国首次吸烟情况调查,参与者多达50余万人,调查结果长期被国内外刊物所引用,从而使我国的控烟工作与世界接轨。他曾任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专家顾问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烟草与健康合作中心主任,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WHO烟草或健康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
作者: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权健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