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非法人需要向统计局财务报表提交财务报告吗?

价值投资 | 投资大家谈股票
现在的位置:>所有文章列表
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给儿子写过的一封信,我以为,是人生真感悟。
我儿: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回来的体验,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失去了世间上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天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忽然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那么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着时日和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地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以后,你要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股市持续下跌,重返2245一线,前些日子提前赎回货币基金获得的资金有了买入机会,这次主要选择加仓民
生银行和中天城投,根据2011年报分析,龙山瓶装酒销量增长近乎为零,大大低于预期,而且价格也没有跌到心理价位,暂且不动。尚荣医疗则因为重大事项停牌,不过网上已有消息传出,是在齐齐哈尔签订20亿元框架协议,如此,尚荣最近4个月获得的订单额已经高达近30亿,是亿收入的将近9倍,那末,尚荣能够成为10倍股吗?这涉及到到底该如何为尚荣估值,应该说,它不属于典型的医疗器械类股票,归于专业工程类公司更为合理,由于专业医疗工程上市公司仅此一家,只好拿貌似比较接近的东方园林来做比较,两者相比,都是擅长拿大单的企业,两者毛利率水平相似,净利润率则是东方园林稍高,市值尚荣则只有东方的四分之一,成长性方面,尚荣爆发力应明显强于东方园林。
下面简单估算一下尚荣2015年业绩,保守暂按目前手中的30亿订单计算,2015年应可全部完成结算,由于业务构成中医院整体项目比例大增,必然会拉低毛利率,进而影响净利率。2011年,尚荣净利润率不足1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即使考虑到募投项目达产贡献利润,净利润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假设2015年下降到12%,则2015年公司可获得净利润3.6亿元。东方园林目前估值市盈率30倍,市值130亿,按此计算,尚荣届时市值有望到达110亿,是目前市值的接近4倍。
4年4倍,而且确定性较好,也是相当不错的投资。对于2012年的业绩增长,估计在60%-100%之间。考虑到A股的炒作风格,只要不发生医院赖帐的恶劣事件,今明两年尚荣的股价就极有可能被炒作透支。
对尚荣来说,毛利率与应收款项最应该密切关注。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春天的脚步走的好快……
随着时间的流逝,低迷的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银行业未来的种种不利预期,银行股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其中的佼佼者招商、民生、兴业,应该说,现在已经是可以重仓介入的时候了。我会为她至少分配三分之一的仓位,目标民生。
中美银行盈利比拼
&&&文章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
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更强,并拥有税率优势,但中国银行业的成本优势显著,中美大型银行ROE打成平手。未来,在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接轨过程中,上市银行ROE将略降至14%-17%。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杜丽虹郭懿】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ROE)为17.1%,这样的高回报可以持续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未暴露的信用成本以及更严格的资本监管,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业的回报率?
比较中美银行业ROE的构成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拥有更强大的收入获取能力,长期中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尽管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更高,但营业税的免缴使其实际税率较中国内地银行低6个百分点;但更高的信用成本、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结果,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10年平均的有形资产回报率(剔除无形资产后的ROA)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5个基点,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中美银行业的ROA水平相当。
美国银行业频繁的并购使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净资产的增厚导致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下降到金融危机前的11倍,危机后进一步降低到9倍,即使是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混业以来的总资本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显著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杠杆率。但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中美大型银行一致。
剔除并购所带来的商誉溢价后,金融危机前10年,美国大型银行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均值在23%左右,行业平均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均值水平相当;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降至14.2%,大型银行的平均回报率降至15%-20%的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
所以,当前中国上市银行的回报率与美国大型银行的长期回报率相近。
未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接轨,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信用成本上升63%,才会使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低于2010年水平;而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0%,则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3.8%。
因此,从长期看,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但仍维持在15%左右。
盈利能力的较量
ROE:中美银行业打成平手
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为17.1%,剔除无形资产后,有形净资产的平均回报率为17.3%,高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与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相当。高ROE的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长期中,随着信用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ROE的水平能否维持?
ROE是由总资产回报率与杠杆率的乘积决定的,总资产回报率又可以分解为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其中,收入因素包括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成本、业务管理成本和税率成本(图1)。
分解后的逐项比较显示,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更强,并拥有税率优势,但中国银行业的成本优势显著,结果中美大型银行在有形净资产回报率上打了个平手。
非利息收益贡献:美国银行业高25个百分点
对比各时期美国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一直在75%-82%之间波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净利息收益占比从75%下降到60%,同期非利息收益快速发展,占比提升到40%,较国内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高25个基点,而如花旗银行这类全能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更高,达到50%以上。更高的非利息收益贡献提升了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收入获取能力。
净利差、净息差比较:美国银行业胜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2.06%,1987年-1996年的10年间净利差均值进一步上升到3.14%,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利差均值略有下降至2.97%,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5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利差有所扩大,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已接近3.50%,较国内银行高100个基点。
利差扩大的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交易进一步增厚了息差收益。美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贷款仅占58.4%,证券投资占28.1%,较国内银行业证券投资的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而表外的证券化资产及衍生品交易贡献了更高的净息差收益。
研究显示,1970年以前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均值为3.34%,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3.58%,1987年-1996年净息差均值进一步扩大到4.03%,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息差均值略有缩小至3.62%,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1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证券化资产和衍生品交易出现损失,使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平均净息差缩小至3.53%,但仍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05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由于非利息收益的贡献度更高,息差收益的重要性降低,净息差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准,但仍明显高于国内银行。
信用成本率比较:美国银行业落败
不过,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的。利率市场化以后,存贷款的激烈竞争导致美国1987年的储贷危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业平均不良率达到4.4%;1997年-2006年下降到2.1%,较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均值(1.14%)高出近100个基点。其中,以欧美业务为主的大型银行不良率略低,在1%左右,而汇丰这类有较多新兴市场业务的国际银行,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不良率在2%-3%之间。
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的不良率大幅提高,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不良率达到6.3%(其中,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违约率达到9.7%,消费信贷的违约率则保持在3%-4%),结果,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率上升到2.9%,较当前国内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均值高出176个基点。
但大型银行在上述期间内的平均不良率仍维持在1%-2%之间,其中,花旗银行1997年-2010年的平均不良率为1.92%,美洲银行平均为1.25%,分别较国内上市银行均值高78个基点和11个基点。
剔除信用成本后,中美银行实际净利息收益相近
从净息差中剔除信用成本后,就得到银行的实际净利息收益: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信用成本的大幅上升,实际净利息收益(净息差-信用成本率)为负;但长期风险收益体系逐步恢复正常,1997年-2006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实际净利息收益为1.52%,略高于国内上市银行1.34%的实际净利息收益。
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实际净利息收益均值为0.63%,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剔除信用成本后的实际净利息收益均值仍达到1.47%和1.95%,高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
以上数据显示,利率市场化以后,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长期来看欧美大行的实际净利息收益与国内银行业当前水平相近。
表外业务的贡献
除息差业务外,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还有大量的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作为表外业务,上述资产大多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对资本金的要求也较低,从而放大了欧美大型银行的表外资产杠杆。
以花旗集团为例,2006年末,公司信用卡应收款的证券化规模已经达到了1124亿美元,其中,以证券化方式卖给投资者的达到931亿美元,集团内部保留的仅193亿美元;此外,花旗集团还持有名义金额达到28.55万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其中仅有2665.57亿美元的盯市价值(Mark-to-Market)计入资产负债表内,相当于名义金额的0.9%。
上述表外资产虽然占用资本金少,却贡献了丰厚的收益,包括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和多样化的投资收益,从而提高了银行的资产盈利能力。以花旗银行为例,金融危机前,公司净利息收益仅占总收益的40%-50%,手续费及托管费收益占30%,证券化及衍生收益占10%,自营及已实现投资收益占10%,保费占4%;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花旗集团的证券化及衍生品交易收益仍贡献了总收入的4%。
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美国银行业高300个基点
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显著优于国内银行。1997年-2006年美国银行业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净利息收益+非利息收益)/总资产〕的均值达到5.49%,比国内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即使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在1997年-2010年期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仍高达5.26%,花旗银行更是达到5.75%,而介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汇丰银行也达到3.83%,均显著高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收入贡献功不可没。
经营成本较量:中国银行业有优势
在收入获取能力方面,美国银行业占优,但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国银行业具有显著优势。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信用成本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00个基点,从而抵消了约60%的收入优势,而经营成本上的劣势则抵消了剩余40%的优势。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一度达到65%以上,此后呈下降趋势,但目前的成本收入比仍在60%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25个百分点;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凭借规模优势成本收入比略低,但仍在50%以上,显著高于国内银行业。
实际税率:美国银行业低6个百分点
在税率方面,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在1986年之前一直保持在25%左右,此后,上升到35%的水平,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抵补了部分应纳税额,但2010年仍维持在30%以上,平均较国内银行的所得税率高出10个百分点。
但美国银行业不缴纳营业税,而中国银行业要缴纳相当于营业收入5%的营业税,结果,美国银行业1997年-2006年的实际税率为11.1%(金融危机后2010年仅为5.4%),较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17.3%的实际税率低6个百分点。
ROA的较量:中美银行平手
综上,美国银行业更高的非利息收益和表外收益能力使其在收入获取上具有显著优势,1997年-2006年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平均为5.49%,较国内上市银行高300个基点;即使考虑金融危机的冲击,1997年-2010年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也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200个基点以上;此外,美国银行业在实际税率上享有6个百分点的税率优势。
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成本费用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总资产收益率为0.98%,有形资产的ROA达到1.01%,较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均值(0.97%)略高4个基点,中美银行在ROA上打成平手。
杠杆率的较量
核心资本的杠杆率:大型银行杠杆率相当
银行是靠高杠杆盈利的企业,所以,杠杆率的较量左右着银行的盈利能力。
对比中美银行核心资本杠杆率(风险资产/核心资本),尽管金融危机中欧美金融机构的高杠杆饱受质疑,但其商业银行自身的杠杆率并不高。自上世纪60年代到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核心资本杠杆率一直维持在8-10倍,国际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更高一些,在11-12倍,略高于当前国内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10.7倍)。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业掀起一波去杠杆化浪潮,但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只微降了0.5倍,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相近。
总资本的杠杆率:美国银行业低于国内
衡量杠杆率的另一个指标是总资本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它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
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上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杠杆率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相当,在16-17倍,但此后逐年下降,到1997年-2006年已降至11倍,金融危机后进一步降至9倍,即使是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在金融危机前的总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水平,显著低于国内银行业18倍的均值。
为什么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逐年降低、并显著低于国内银行业?主要是因为并购行为降低了总杠杆率和估值溢价。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多轮并购浪潮,并购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商誉溢价,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无形资产平均占到总资产的2.52%(1997年-2010年均值),占到净资产的25.99%,大型银行占比更高。
以美洲银行为例,2006年收购美国第二大信用卡公司MBNA,增加了203.9亿美元的商誉,2009年低谷中折价收购美林证券,仍增加了51亿美元的商誉,目前美洲银行的商誉额已累积达到739亿美元,占到总资产的32%。
与之相对,国内上市银行,除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和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在境外并购的推动下商誉占比提高,商誉与净资产之比分别达到7.16%和3.33%外,其他上市银行的商誉占比均不到2%。
如果说“中国银行业的净资产=生息资产-负债”的话,那么,“美国银行业的净资产=生息资产+商誉(估值溢价)-负债”。显然,美国银行业的净资产中已经包含了并购过程中的估值溢价,并购越多,净资产中所包含的商誉溢价就越多(虽然并购形成的商誉也会逐年摊销,但其摊销速度远远赶不上并购扩张的速度,从而导致净资产的增厚),而净资产的增厚又导致了杠杆率的下降和净资产回报率的摊薄。
进一步,由于净资产中已经包含了部分估值溢价,所以,随着并购次数的增多,外部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逐步转化为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溢价,外部市场的估值溢价相应降低,结果,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净率也随之摊薄。
因此,只有从总资产和净资产中剔除商誉等无形资产后的有形资产才是真实可比的:美国上市银行混业以来有形资产杠杆率((总资产-无形资产)/(净资产-无形资产))的均值为14倍(金融危机后降至12倍),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水平,但国际大型银行的有形资产杠杆率在18-20倍水平,与国内上市银行相当。所以,中美大型银行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的放大倍数一致。
中美银行业ROE比较分析
ROE的较量:正常回报15%-20%
美国银行业更强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能力,贡献了更高的金融服务收入;而6个百分点的实际税率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其盈利能力;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费用成本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A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的ROA均值。
杠杆率方面,无论是核心资本杠杆率还是有形资产杠杆率,国际大型银行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均值都十分接近,中小银行杠杆率略低。
综合几方面因素,在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ROE(17.3%)相当,但国际大型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较高,达到23%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6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部分银行一度出现负回报,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8.19%,不到国内上市银行均值的一半。但考虑到去杠杆化背景下,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资产杠杆率仅为12倍,只是国内上市银行有形资产杠杆率的2/3,如果采用相同的杠杆率水平,危机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为12%。
长期中(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4.17%,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分别为16.15
%和19.60%;而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汇丰银行,ROE(剔除商誉后)均值维持在21%以上,高于国内上市银行。
综上,长期而言国际银行业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水平。
收入能力的差异
中美银行业收入能力的差异主要源自分业监管以及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不同。
1997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从事实上打破了美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限制,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正式打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金融危机后,沃尔克法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从事对冲基金等高风险业务,至此,美国银行业完成了从分业到混业再到有限混业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也提高到5.5%。
与之相对,国内银行业仍实施分业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当前,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5%,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为2.5%。未来,随着中间业务的增长,我们预期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将提升到30%的水平,相应地,收入与总资产之比提高到3%-4%。
以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被视为银行业的“杀手”,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替代、脱媒化的趋势,似乎都预示着银行业的衰落。但从实际发展看,脱媒并不可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的角色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从资金的提供者转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利息收益转向非利息收益,转型过程中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不会下降,而且,资本市场越发达,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就越宽广。
如今,美国金融服务行业(含地产投资业务)的GDP贡献为21.5%;资本市场的规模达到16.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14%,美国共同基金市场规模达到11.9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0.95%,证券化市场规模达到11.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衍生品市场规模达到600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0倍。
与之相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GDP贡献为12%,资本市场的规模为30.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6.13%。理财市场上,基金总规模2.5万亿元,信托资产总规模为6000亿元,即使加上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也不到5万亿元,仅相当于GDP的12.6%。而证券化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欠发达的资本市场一直被视为中国银行业垄断性高收益的来源,但其实,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提高整个金融服务业的价值空间,银行的平台作用也将得到更大发挥。
成本控制的差异
首先,存贷比限制、利率市场化趋势、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周期都影响着信用成本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大多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一些国家的净息差缩小,另一些国家的信用成本率大幅上升,剔除信用成本后的实际净息差都缩小了20%-30%。但长期看,净息差与信用成本将逐步达到一种新的均衡状态,实际净利息收益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除了利率市场化趋势外,存贷比的限制也影响着息差收益。与中国银行业不同,欧美银行大多不受存贷比限制,除了银行存款,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市场整体的净息差相对稳定在3%-4%的水平,但信用成本的波动较大。
存款能力与贷款能力的脱钩催生了专业化金融机构,尽管这些专业化机构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纷纷投靠综合性金融机构,但专业分工形成的效率优势仍然打破了大型银行的垄断优势,市场化竞争下银行业的实际净息差收益在长期中处于均衡状态,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更高的息差收益必然伴随着更高的信用成本。
最后,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银行业的信用成本处于历史高位,与之相对,当前中国银行业的信用成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信用成本的差异抵消了美国银行业60%的收入优势。
其次,人力成本的差异。低成本优势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但低成本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制造行业,在高度依赖于人力资本的金融服务业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1万美元,金融高管人员的薪酬更是高达千万美元,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在60%以上;与之相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万元人民币,高管人员的薪酬在百万元人民币级,相应成本收入比仅为35%。
人力成本上的差距抵消了40%的收入优势。
再次,税法差异。在税法方面,中国的税制一向注重流转环节,所得税负较轻,而美国银行业则采用重所得税、轻流转税的税收结构。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较中国银行业高10个百分点,但不缴纳营业税,而中国银行业要缴纳5%的营业税。由于所得税是以利润总额为税基的,而营业税是以收入总额为税基的,税基的扩大使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税负更高:美国银行业的实际税率较中国银行业低6个百分点。
杠杆率差异
巴塞尔协议中对证券化资产和表外资产要求的资本拨备较少,从而提高了欧美银行业的表外杠杆率,但在表内杠杆率方面美国银行业并不占优势。金融危机前,美国大型银行核心资本杠杆率为11-12倍,略高于国内上市银行;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核心资本杠杆率降至6-8倍,与国内上市银行相当。
同时,并购浪潮也影响了总资本杠杆率。美国银行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轮并购浪潮,并购将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从而使得美国银行业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降低至9倍,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增厚摊薄了净资产回报率和市净率。
与之相对,中国上市银行中,仅有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进行过规模化并购,行业整体回报率和估值的摊薄效应不明显,总资本杠杆率达到18倍,是当前美国银行业平均杠杆率的2倍,相应地,净资产回报率也高于美国银行业。
但并购浪潮并没有影响有形净资产的回报,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的水平,与中国银行业相当。
中国银行业在国际接轨过程中的收益模拟
非利息收入的上升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0%上升到40%,非利息收入的上升推动了美国银行业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的大幅提高,从上世纪70年代的3%上升到5.5%,升幅达到250个基点,显示了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入能力的贡献。
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非利息收益占比为15%,我们预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脱媒压力的增大,中国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加速提升,5年后将达到30%的水平,从而使收入/总资产从当前的2.75%上升到3.3%水平。
业务成本的上升
收入的增长和规模效应推动了近几年中国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降低,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高度依赖于人力资本的金融服务业,其成本收入比在长期中仍将呈上升趋势,我们预期5年后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
信用成本的上升
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率仅为1.1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未来随着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释放,及零售贷款的风险暴露,我们预期信用成本率将呈上升趋势,长期中达到2%-3%的水平。
中国银行业的ROE变动趋势
假设中国银行业未来5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从当前的15%上升到30%,净息差维持当前2.48%的水平不变,税率结构也不变,但信用成本率上升,同时成本收入比从当前的35%上升到40%,那么,在信用成本的上升幅度小于63%的情况下,非利息收入上升的正面贡献将抵消业务成本和信用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ROE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如果信用成本上升幅度超过63%,ROE将呈下降趋势。
模拟测算显示,如果上市银行平均不良率上升到2.0%,则ROA将下降2个基点,ROE(剔除商誉)轻微降至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5%,则ROA将下降10个基点,ROE(剔除商誉)降至15.4%;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则ROA将下降18个基点,ROE(剔除商誉)降至13.8%。
我们预期上市银行长期中不良率维持在2%-3%之间,由此计算,中国上市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的均值水平,即,信用成本的上升将抵消非利息收入上升的贡献,但长期中,ROE仍将维持在15%左右。
杜丽虹为中航证券特约顾问、贝塔策略工作室合伙人,郭懿为中航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
从民生目前的估值来看,即使未来成长性不如预期,现在买入也已立于不败之地。多数人到了目前阶段还不敢坚决看好银行的主要原因只是因为银行盘子大,不符合炒作需要。呵呵,说白了,大家并不真的相信巴菲特,可现在的民生已经处于起飞前的阶段了。
银行不是白酒,但更不是钢铁,不是水泥,不是航运股。银行是特殊的将长期受益于中国经济长周期的持续增长的板块,是特殊的强周期板块。目前持有银行,即使估值不涨,也基本可以获得每年20%的收益。还能找到这样的标的吗?呵呵,感谢中国股市。
看看民生从1664点上来的股价表现吧,都说人家是垃圾,但她是不是稳稳战胜了上证综指包括沪深300呢?而且在这期间,民生的估值又下降了50%,而她的长期价值根本没有受到丝毫伤害,大盘如果从点,民生的股价又会到哪里呢?很多喜欢弱周期的投资者不喜欢银行股,但他们真的对银行股深入研究过吗?对银行股的理解真的比专注的老股民先生还要深入吗?
银行确实不能像白酒那样承担30倍的市盈率,但更不能长期给予5倍的PE,给予银行股10-20倍PE,长期来看才是正确的估值。
5月16日,州委副书记、州长叶红专,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欧阳旭,副州长龙靖波,州副厅级干部、州财政局局长何益群,以及州直相关部门和吉首市政府负责人来到酒鬼酒公司现场办公,调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叶红专强调,要抢抓机遇,苦练内功,提升文化酒的影响力,为加快进入全国白酒一线行列夯实基础。
  今年以来,酒鬼酒公司推进大营销、大管理、大质量、大品牌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公司销售收入、净利润、税收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一季度完成含税销售收入6.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增长467%;上缴税金1.6亿元,增长92%。叶红专对酒鬼酒公司过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企业在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班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公司的进一步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下步工作,叶红专强调,要把握新机遇,增强超常发展的信心。近年来,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消费行业特别是白酒行业持续快速增长,行业景气度不断攀升,高端白酒持续大幅提价,二三线白酒企业快速复苏。当前酒鬼酒正处于二次腾飞、重新崛起的关键时期,要把握新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自信自觉,站在更高的起点,瞄准更高的目标,因势利导,自加压力,乘势而上,把酒鬼酒进一步做大做强。
  叶红专强调,要强化企业管理,提升文化酒的影响力。要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品牌建设,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坚持品质至上,始终把巩固提升产品质量摆在第一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工艺配方水平,进一步提升酒鬼酒的品质和口感。要创新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拓展营销市场,进一步研究市场、细分市场,完善营销策略,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要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客户消费心理,有针对性地搞好品牌策划,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文化酒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把酒鬼酒打造成湘酒第一品牌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叶红专强调,要夯实基础,跻身全国白酒一线行列。公司要强化战略规划的实施,近期目标是进入二线方阵,今年确保销售收入20亿元、力争25亿元,2013年达到30亿元,2014年达到4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50亿元;远期目标是跻身一线方阵,销售目标瞄准100亿元。要落实战略发展规划,就必须脚踏实地狠抓当前,苦练内功,夯实基础。要争取超产销超缴税,加快湘泉城、酒鬼主题公园、生产基地扩建等项目建设。州直相关部门和吉首市要全力支持,强化州市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土地规划控制和征拆安置工作,统筹推进周边环境协调整治,帮助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
创业板一直饱受争议,高价发行,过度包装,无核心竞争力,诚然,确实创业板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市场长期走势是试金石,是石头,还是璞玉,长期趋势将会证明。尤其,创业板退市制度的退出,老高相信,好的终将脱颖而出,差的将日落西山。
下面是创立以来或上市后排行榜前十名。
这里面,上市超过1年以上,最好2年(去包装),仍然涨幅前十的,无疑将是今后大牛股的重点候选对象。老高把其划分到为“创业板牛股股票池”。上市1年以上,最近创出历史新高的有舒泰神、汤臣倍健、探路者、乐视网。这些也无疑是博友、群友重点关注的对象。希望大家长期关注,重点研究,找到属于创业板的tenbagger。
下面,是创立以来倒数TOP 10,他们中必将有的公司将退出创业板舞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局财务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