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走开的英文!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急缺4个骗子狗代理走开


急需4个,找个老板收留,做什么都行







你这明显就是招 骗子呢,谁给你线上4万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问各位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会让一个“门外汉”来给你开车吗?

当然不会,除非有神经病,或者想自杀!

最近保险业接连发生的几件拒绝“门外汉”进入的新鲜事,让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监管层产生了敬意,也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新的希望。

第一件事是,某财险公司大股东指派的拟任总经理,某保险经纪公司河南分公司拟任总经理,因为是“门外汉”被监管部门否决;

第二件事是,另一家财险公司的某拟入股东,也因为“门外汉”行为被银保监会否决;

第三件事是,18家保险公司加入“中国保险IQA联盟”,推出衡量保险从业人员服务品质的IQA认证标准。

先是高管,后是股东,接着是代理人,保险业开始让“门外汉”走开!这不禁让人们产生了一些联想:下一步,监管层也会对“门外汉”卖保险开始说“不”吗?

一、“门外汉”当险企高管?不!

就是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缺乏经验,其近义词是“生手”。

招人,一般都不会招“生手”。道理很简单,隔行如隔山。

可是,已经在某财险总公司代行总经理职务一年有余的宋某,还是因位“不符合《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第11条规定”,被银保监会不予核准总经理职务。

6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不予许可宋某任职资格的批复。这是银保监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否决险企高管任职资格。

翻阅“第11条规定”,其中有“保险公司总经理应从事金融工作8年以上或者经济工作10年以上”的内容。而从宋某的简历来看,其具有多年电力系统公司任职经验,但却缺少保险公司工作经验,可称为名副其实的保险“门外汉”。

无独有偶,就在银保监会否决宋某的总经理任职资格前几天,河南也发生了一起“门外汉”被拒绝当险企总经理的案例。

据河南保监局发布的公告,对某保险经纪公司河南分公司拟任总经理符某的任职资格不予核准。主要原因是符某从事金融工作未满3年,从事经济工作未满5年,不符合《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接连发生两起高管任职资格被否的案例,这在保险业实属罕见。此前险企高管被否的事情不是没有,2014和2015年,原保监会就分别否决过两家险企的高管任职资格,但理由是其他款项,而非“门外汉”。

企业如同一艘航船,它的掌舵人绝对不能是个“门外汉”。这应该是个显而易见的常识。

但是,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企业的掌舵人是“门外汉”。这样的企业会走得远吗?当然不会,翻船是迟早的事,无论它有多么强大的背景和资源。

好在,我们所身处的保险业,开始对“门外汉”掌舵人坚决地说起了“不”!

二、“门外汉”当险企股东?不!

前几年,各路资本觊觎保险牌照热情高涨,“门外汉”来势汹汹。最高峰时,有超过200家企业排队等待保险牌照的审批,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

并非谁都能通过保险这一独木桥,申请牌照的路较为漫长。因此,部分资本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跻身保险业。对于来势汹汹的各路资本,有分析人士指出,有不少企业另有图谋,希望通过保险渠道获取保费,来反哺主业。一些保险公司的关联交易就体现了股东的这一用意。

不过,保险牌照似乎只是看上去美,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如愿淘得一桶金。对于较为专业的保险业务而言,绝大多数社会资本均属于“门外汉”,他们如何遵循保险业经营规律?对保险这潭水究竟是深是浅,他们看得清吗?

去年2月,某上市公司就因为“门外汉”抢筹保险,而闹了一个“乌龙”笑话。其发布公告称,将参与发起设立一家人寿保险公司。

然而,在这家准备筹建的人寿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中,不仅有住房反向抵押型养老保险这种创新型业务,而且有保险业当时并未推出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其申请的公司业务范围里,还有食品安全责任险这种只有财险公司才能做的业务。

“只能说策划发起成立的人是‘门外汉’。但是,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对拟参股的行业不了解,披露乌龙信息,有损上市公司形象。”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教授、全国保险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郝演苏评论说。

引人注意的是,随着监管的趋严,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进入保险业也并不容易。近期,某联人寿的新股东变更就遭到了银保监会的“不予许可”。

7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一则不予许可某联人寿变更股东的批复。

从监管函来看,银保监会指出某联人寿此次股权变更有两大问题:一是该新进股东未按要求提供2017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二是该新进股东声明3.144亿元股权转让款为自有资金,来源于其股东在2014年8月份对公司的13亿元增资款。根据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增资款分多笔转入验资户,账户余额最高为7.43亿元,未在某一时点实际达到增资额13亿元,并且公司无法提供“增资款全额到位,不存在资金循环使用注资”的承诺说明,存在利用同一笔资金循环出资的可能。

说到底,主要原因是某联人寿拟引进的新股东不信守承诺,而且是对银保监会的承诺。保险业其实就是经营信用的,诚信是险企的生命。一个连对监管层都不讲信用的企业,能经营好保险企业吗?当然不能!

可见,这家新进股东企业,对保险业也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门外汉”。对这样的“门外汉”当险企股东,监管层当然要说“不”!

实际上,去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清退多家违规持有险企股权的股东。2月13日,一封来自原保监会的《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称,某海财险两家股东在增资申请中隐瞒关联关系、提供虚假材料,决定撤销相关批复,并限定3个月内引入合规股东。

三、“门外汉”卖保险?不!

2017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保险行业代理人(其中主要是寿险代理人)约为8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0.58%。

年,我国寿险公司平均增员率约为80% ,但脱落率也很惊人,大概是60%。业内笑谈,保险代理人的三部曲是“自杀、杀熟、脱落”,这个过程可能在几个月内就完成了。

很多保险公司早已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症结是什么?是代理人的专业素质整体低下,专业水准不高。换句话说,“门外汉”卖保险的太多。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多次表示,不要低价值的销售队伍扩张。

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最近在出席某大型活动时说,销售保险,让保险走进千家万户,需要去和客户沟通。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在“求人”,我不这么简单地看。我认为要看你是用什么方式、用什么初心去沟通。如果是以专业的能力、友善的态度去做保险,以“文化情怀”去做保险,那就是“救人”,而不是求人。

太平人寿总经理张可也在同一个活动上说,代理人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保险公司要非常重视代理人专业能力的养成。比如有些代理人在销售上是精英,但理赔方面可能是“门外汉”,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未来代理人不仅要成为销售专家,还要成为懂定价、核保核赔、保全的全能顾问;不仅仅是保险行家,还要能做专业的家庭理财规划师;同时在新时代,还要懂科技,懂生态圈,提升认知与格局,更好地融入客户“衣食住行”的每个环节。

然而,保险代理人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低学历、低技能。近两年,随着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提升代理人专业水平成为行业共识。据本刊(《保险文化》)近年来开展的六次针对保险代理人的调查情况,对于我国保险业当前无门槛式的人海战术,参与调查的代理人中有很多人表示:“应提高入行门槛,杜绝低学历、低效率!”

或许是呼应这种普遍的呼声,就在上周,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中国太平、友邦中国等18家保险公司加入一个名叫“中国保险IQA”的联盟,这个联盟喊出的口号是:“买保险,找IQA!”

这个联盟是由LIMRA(国际寿险行销及调研协会)主导发起的。IQA是一套简单易行的、衡量保险从业人员服务品质的标准。具体来说,就是从业者的业绩指标同时达到“连续两年最少签发30张长期寿险保单,13个月续保率不低于90%”,才能获得IQA认证,即以“从业时间、服务客户数和满意度”为引擎,形成“长久、专业、服务”的综合评价标准,是衡量保险企业、从业者专业化程度、服务品质的国际标准。

在某种程度上说,IQA能够成为优秀保险代理人的标签。

实际上,在美国早就有类似的保险代理人认证组织,它就是1951年创立的美国国际保险代理人协会,英语叫GAMA。这个组织讲究高效、专业、素质,用最专业的技巧、严格地挑选合格的寿险顾问及经理,然后给他们提供足够的专业训练、管理训练等等。它有一个宣言:努力鼓励同业以我们的专业精神全面实行“金科玉律”,使我们的专业地位得以提高,赢取当代社会的敬仰和尊重。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成为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保险代理人作为最庞大的保险从业人群,其专业水平决定着行业当前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自己在行业中的生存状态。IQA或许会成为中国的GAMA,从此对“门外汉”卖保险坚决说“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神请走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