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购买性支出国防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属性?

【图文】财政学 人大版 第四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财政学 人大版 第四章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财政学 人大版
大小:3.1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财政学第四章
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经常性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一、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 二、行政管理支出 三、国防支出 第一节行政
管理与国防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都 具有很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是 比较典型的纯公共物品。 第一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一、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一种经常性支出、购买性 支出? 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其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 满足纯公共需要 第一节 (1)属性: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实现政府基本职能的保证 (国家的基本职能:对内按一定阶级利益管理国 家,对外巩固国防)(2)对经济的影响 ? 非生产性活动 ? 满足公共需要,保证生产性活动顺利进行 ? 构成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二行政管理支出多少人养一个官员? “汉朝8000人养一个官员,唐朝3000人养一个官员, 清朝1000人养一个官员,现在30个人养一个公务 员。” 这些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 行政管理支出与财政总收支年份 1980 行政管理支出 (亿元) 67 财政支出 1228 财政收入 1159 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 支出的比例 5.4%1985131221 303200420046.5%8.9% 9.8%199103344873 3386649314971510.1%12.8% 12.3% 13.9%20054835339303164914.2%17.1% 15.6%20099164762996851812.0% 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三类科目:? 一般公共服务: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 部门等;? 公共安全:武装警察、公安、检察、司法等;? 外交:外交管理事物、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对外合作交 流等; 按费用要素区分? 人员经费:政府公务员的费用(工资、 福利费、离退休人员经费等)。行 政 管 理 支 出?公用经费:政府实现其职能直接所需的 经费支出(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 费和业务费等)。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世界各国的一般经验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项目年份行政管理费增速 财政支出增速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85 00 03 0713.3 16.7 4.3 15.8 19.6 17.2 22.9 35.6 15.7 18.1 19.133.0 -4.1 17.8 9.2 17.8 22.5 19.0 15.7 11.8 15.6 19.14.4 5.4 6.5 9.8 12.8 11.3 6.4 13.5 13.9 14.3 14.3 17.1表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行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张 00 0 90 97 07
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高收入国家平均为9.5%,其中较低的德国为6.9%;??上中等收入国家为12.3%,其中波兰为8.5%;下中等收入国家,为14.9%,其中罗马尼亚为 6.5%;低收入国家为18.1%,其中印度为7.2%。 2、行政支出增长速度超过财 政支出增长速度 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平 均每年17.7%,与财政支出 的平均增长率12.3%相比, 平均高出5.4个百分点。
“麻将桌上办公”要害不在麻将桌? 事实上,为什么在麻将桌上办公,还是该大厦订房部工作人员 解释得比较清楚:人民大厦标间挂牌价1680元,优惠价608 元,没有麻将桌;有麻将桌的是豪华套房,挂牌价2280元,优惠 价986元。 ? 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始终呈现出一种“膨胀―精 简―再膨胀―再精简”的循环状态? 人员经费问题 ? 公用经费问题C重点在于公车开支、招待费用 ? 《海南日报》曾做过很好的调查,他们根据该省公 路运输企业的财务报告得出的结果是:私人轿车每 万公里的运行成本是8215.4元,而公家轿车每万公里的运行成本是50361元,后者是前者的6.13倍,可见效率的差别。 ――引自《中国改革》2006年第4期 附:公车消费焦点数字? 400万辆 2000亿元C 截至21世纪初的数字,我国约有40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 人员在内耗用约2000亿元人民币。? 90%C 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单位公用经费的90%左右, 占到全部国家行政支出的38%。? 5―10倍C 公车每万里使用成本高出社会车辆5至10倍。? 1/3C 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 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 一年公款吃喝吞掉一个三峡工程 ? 从1986年到2009年,我国人均负担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涨到704元,增长34倍。? “明明一天可以开完的会非要开三天,明明本单位可以开的会,非要拉到大饭店、度假村,不少会议通知上还注明带上游泳裤。”谭利华委员描述了自己遭遇的“怪现象”。 日, 上海市卢湾区红十 字会”,餐饮消费 9859元 ? 中国最著名的贪官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有句名言:作为共和国长子,我们不垄断谁垄断! 陈同海平均每天挥霍4万人民币, 坐豪车泡情妇,每月的 “零花 钱”就高达120余万元,单笔受 贿金额达1.6亿元的陈同海,在 案发后也只是在被判所谓死刑后获得了缓期二年执行的免死金牌。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五五”时期行政管理费 其他 5.3% 4.0% 国防费 16.4% 经济建设费 59.9%社会文教费 14.4%“十一五”时期其他 17.7%行政管理费 19%国防费 7.6%经济建设费 29.1%社会文教费 14.4% 李克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 总结1、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变化和现状: ? 规模过大,增速过快,近两年有所下降 2、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1)经济增长水平高 (2)财政收支规模先降后升 (3)政府职能增加 (4)机构设置庞大,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费本身的使 用效率低(主要原因) 3、控制行政管理支出膨胀的措施: ? 完善政治程序,走法制化道路 三、国防支出(一)我国国防政策?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年份 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占财 国防支出占 比上年增长(%) (亿元) 政支出的比重(% ) GDP的比重(% )167.84 193.84 12.6 -12.9 15.0 15.8 4.60 4.26198500191.53290.31 636.72 1207.546.015.4 15.6 12.29.69.4 9.3 7.62.121.56 1.04 1.22200104 20051442.047.87 4.9619.418.4 11.7 15.3 12.57.67.7 7.7 7.7 7.31.321.42 1.40 1.38 1.36表 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
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1)人员生活费 (2)训练维持费 (3)装备费 我国国防费的保障范围:(1)现役部队(2)预备役部队 (3)民兵 (4)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动员 (5)部分退役军官供养(6)军人子女教育(7)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53.3国防费(亿美元)00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578.8 428.9 311.4 453.9 306.5图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4.5 4 3.5 3(%)4.032.5 2 1.5 1 0.5 0 美国2.452.71 1.93 1.07 1.35 0.89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图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在现实中,要找到合理的国防支出规模存在以下 困难: 1.国防总需求难以界定(“免费搭车” ,偏好隐瞒) 2.国防总效益难以确定3.国防的负担难以合理确定 以上分析表明,国防支出的合理数量界限,难以 由一般模式来确定的。实际上,如何安排国防支 出,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程序决定的。 我国国防支出? 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国防支 出无论是在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上都是 较低的。2006年中国国防费用仅相当于美国的5.77%,英 国的41.03%,法国的75.65%,日本的63.97%。 第二节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一、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 经常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以创造物质财富为标准(1)将教育、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 畴,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的生产 做作出直接的贡献。――非生产性(消费) 第二节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一、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2)从长远看,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不 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它们对物质 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生产性(资本) (3)应全面考虑当前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需要。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应保证这类支出比例不 断提高,甚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份 85 00 03 增长速度 24.9 18.3 20.3 11.6 14.8 13.7 22.8 18.39 13.2 14.2 18.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0.0 12.7 15.8 20.0 21.5 17.2 17.8 18.0 18.3 18.1 18.0表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二、教育支出(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结构和效率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国外经济学界对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 ?准公共产品:布坎南等认为,大多数类型的教育在技术 上可以实现排他,且具有“拥挤的公共产品”特性。纯公共产品:巴罗在一篇讨论美国地方学校财政效率的 论文中,认为教育是纯公共产品。 主要是一种私人产品:阿特金森等人从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效用出发,将教育视为“公共供应的私人产品”; 巴尔等人则认为教育不可能在消费上具有完全的不可分 性,教育主要是一种私人产品。 教育公共性的体现? 教育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具体表现:1.教育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来源。2.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 3.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4.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5.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全。 尽管教育也有一定的负外溢性,如提高犯罪技能等。但 总体说来,教育的正外溢性大大高于负外溢性,这是近现 代国家大体上都必须大力介入教育,直接为教育提供大量 经费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教育是一种外部性特征很强的混合物品。 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或接近纯公共物品 的混合物品,政府应无差别地向所有家庭均等的免费提供; 高等教育是典型的混合物品,应主要由受益人个人承担,政府财政通过各种方式予以支持;职业教育是接近私人物品的混合物品,主要或大部分 成本应由企业或受益人承担,政府可以适当给予支持和鼓励。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原因:(1)教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构成? ? ? ?一般预算(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用于教育的税费 国有企业办学教育支出 校办产业、勤工助学、社会服务收入用于 教育的支出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比重项目年份 2.3 20.2 15.1 2.6 12.0 16.3 2.8 23.8 13.7 2.9 20.6 14.1 2.8 10.9 14.0 2.8 16.6 14.1全国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占GDP的比重 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上 年增长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表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比重(%) (二)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和效率?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将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提高到占GDP的4%的目标。 ? 据统计,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120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66%,比上年的3.59%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 日,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 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 GDP比重达到4%。? 教育经费规模仍然偏低。 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 ? 目前已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 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 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年份合计 (亿元) 9.1 0.0 2.6国家财政 性教育经 费 75.16 66.58 65.92 63.71 62.03 61.66预算内教 育经费 54.76 54.19 55.68 56.83 55.63 55.61社会团体和 公民个人办 学 1.08 2.23 2.76 3.15 4.17 4.80社会捐资和 集资办学 8.67 2.96 2.44 2.32 1.68 1.30学费和 杂费 10.72 15.45 16.08 16.84 18.06 18.59其他01 044.37 12.78 12.81 13.98 14.06 13.65表 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 我国教育经费结构? 我国在重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初等教育,特 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的困境。据有关国际组 织的调查研究说明,初等教育的投资比中等教育投资更有 效率,更加公平,而中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则优于高等教 育。 ? 根据《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世界各类型国家三级 教育的人均教育经费之比的共同特征是逐渐升高,但极差 则随着经济的发达程度呈反向关系,即经济越发达,极差 越小。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 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国家类型 世界平均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中国(全部教育经费) 1996年 2001年 2004年 初级:中级:高级 1: 2.7: 3.0 1:2.7:12.8 1 : 1.2 : 2.9 1 : 1.5 : 2.2 1 : 2.6 : 21.6 1 : 2.0 : 17.1 1 : 1.6 : 10.0表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的对比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 义务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仍然有15%的地区尚未“普九”,还 有0? 9%的儿童没有上学,11? 4%的少年没有读初中。已经&普九&的地区,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回升反弹,成为突出问题。? 义务教育并不义务 完善我国教育投资的对策?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优化三级教育投资结构,明确义务教育的优先地 位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 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办 学的新格局 三、科学技术支出C 科学技术支出,是指一般预算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 专项支出,包括属于科学技术支出科目下的支出和其 他功能性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具体包括: C 国家通过一般预算拨付给科研机构、科研管理机构和 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的运行费; C 通过一般预算开支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 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等; C 用于科研部门购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工程的费 用,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办公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建 设费用。 ? 基础科学研究一般具有研究成果交易性差、外溢性明显等 特征。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难以从市场中获取支 持自己研究工作的经济资源。 ? 应用科学研究往往直接导致新产品、新工艺的发明,在专 利制度下,从事这类研究的人员可以将其研究成果拿到市 场上进行交易,并从中获取收入。? 基于以上不同的特点,基础科学研究一般由政府 来承办,所需经费主要由财政承担,而应用科学 研究则主要由私人承办,所需经费由私人承担。 ?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进步愈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据统计,现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面超过了劳 动力增加和资金增加,成为第一生产力。 ? 各国用于科学研究方面的政府支出日益增长。 ? 从绝对规模来看,从年,我国科技支出的平均增 速为15.6%。 ? 从相对规模看,我国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缺乏稳定的增 长机制,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2年的5.06%降 到2008年的3.4%。而从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发达 国家一般维持在2%以上,且呈上升趋势。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1、科学技术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国家为奋斗目 标 ?我国科技总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之间仍然 存在较大差距 (二)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和财政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成为投资的主体。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科技投入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个人,政府投资 只能起激励和引导作用。 ? 税收激励 开业初期免税期、减免税、加速折旧等 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给予的特殊的减免税待遇等 ?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 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原来的政府采购政策点基本上都是在防止腐败,政府采购 体系公开招标,西方国家基本上都是把政府采购作为激励 创新很重要的政策之一,尤其是提出开创性的政策,包括 订购、首购自主创新产品很多。 科学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项目年份 656.4 .820022003 985.5 .01966.3 0.3 276.82450.0科学经费筹集额(亿元):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 金融机构贷款9.1 776.2 839.33.5 201.91287.6259.31539.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亿元): 1042.5 基础研究 52.273.887.7117.2131.2应用研究试验发展 R&D经费占GDP的比重(%)175.9813.3 0.95246.7967.2 1.07311.4.13400.5.23433.5.34表 科技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00 15003.5 3 2.5 2 1.5 美国 日本 德国 R&D 英国 占GDP% 俄罗斯 中国10.5 0图 2000年部分国家R&D投入比较(亿美元)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33.5 22.6 20.918.5172.1意大利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印度1.1中国图 年间部分国家科技人员人均R&D比较(美元) 四、卫生支出(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提供情况及国际比较(三)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 医疗公平任重道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看病难”、“看病贵”再次成为广大 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各地患 者涌入大城市就医的现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温家宝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 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明确了公立医 院改革的任务。但如何厘清各方利益关系,均衡公共医疗 资源分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 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 财政投入不足问题依然 存在 ? 抗菌药使用率是英美的2到3倍 过度医疗状况如何改变 ? 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怎样破解 医疗卫生各种供给方式利弊分析(1)市场提供医疗服务利弊分析C 人们的健康权得不到保证 C 医疗服务的完全市场提供会导致低效率 C 外部性 C 供给不足与效率受损 医疗卫生各种供给方式利弊分析(2)政府提供医疗服务利弊分析C 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C 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医疗卫生各种供给方式利弊分析(3)混合提供医疗服务利弊分析C 通过补贴,保证人们的健康权 C 政府的监管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双 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公共卫生补贴可以矫正 病种的负外部性C 有利于缓解财政压力 (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1、理由 (1)医疗服务是一种准公共物品,预防医疗服务存 在外部效应 (2)减少和减轻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商业保险的缺陷 2、范围 (1)公共卫生服务(公共物品) (2)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健康权保障) 表我国公共支出与世界水平的静态比较(1992年)按人口统计学 划分地区 市场经济国家 欧洲前 社会主义国家 拉丁美洲国家 中东伊斯兰国家 亚洲其他国家 印度 中国占世界 卫生支出 人口(%) (10亿美元)占世界总 支出(%)卫生支出占 GDP(%)人均卫生 支出(美元)15 7 8 101 483 49 47 3987 3 3 29.2 3.6 4.0 4.11 860 142 105 771316 224218 1321 14.56.0 3.56121 11 医疗现象我国挂号拥挤,病床紧张的现象普遍: 这样的忙碌可能造成服务质 量的下降。现在医生每天要接诊 70― 80名病人,没有太多精力询 问病人太多情况。而病房里的护 士也是根据床位安排的,一旦加 床过多,很多情况下无法悉心照 顾到病人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缺陷表现:? 政府投入不足,公益性淡化; ? 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自费就医; ? 城乡、区域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卫生医疗服务水平 的差距大;? 医疗和医药费用上涨,居民负担加重。 进一步改革的思路:C (1)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医疗保障制度与保险体 系 C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基本模式 C (3)建立“三重”保障制度(基本保障、社保与商业 保险) C (4)同时进行卫生医疗和药品公共定价、药品购销制 度和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C (5)建立统一、精简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证改 革和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 卫生部数说2012年医改:2013年目标全面提速保障水平提高群众受益更多 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243亿元用于完善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新农合覆盖率保持在 95%以上,人均筹资290元。1-3季度,20种重大 疾病实际报销比达到66%,全年受益患者预计至 少达到80万人。 ? 2013年,新农合全国人均筹资要达到340元左右,其中各 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实际报销比力争比2012年的50%左右提高5个百分点。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标准从27.2元提高到 30元,力争将地广人稀边远地区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40 元,分配比例原则上村卫生室不低于40%。以省为单位全 面推开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在已 开展大病保险试点的地区,要优先将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 病保险范围,先由新农合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补偿, 对补偿后个人负担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补偿标准的部分,再 由大病保险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 深化改革不停大胆创新不止 ――基本药物制度不断扩展。2012年,基本药物 制度覆盖全国74.6%村卫生室,全部政府办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现网上采购。基本药物 实现全企业、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抽检合 格率98.7%。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 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 销售额都应达到40%-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 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三级医院 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30%。 ?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全国97.4%的县(市、区)基层机构实行全员聘 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全国已有600多个县的 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7个 公立医院试点城市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等体 制机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3 年,试点要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试点县 达到全国县总数50%以上,为2015年底在90%的 县级公立医院和全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取消 以药补医机制奠定基础。 ? ――调整医疗服务结构,提高整体效能。2013年, 卫生部将继续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与 公立医院形成功能互补,力争每年非公立医疗机 构床位数占比增加2-3个百分点,实现2015年占 20%以上的目标。 第三节 社会保险支出一、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和重要社会意义? 经常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 社会保险支出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 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 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 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 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 ?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 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 ①主体:社会(国家)? ②依据:以法律作为强制的手段? ③方式:无偿支付? ④对象:全体社会成员 养老保险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失业有所助最基本 最核心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5社区服务 1601年 ? 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 the Poor Law ,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的前身。 ? 使民间和教会从事的济贫活动首次上升为 法律并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1883年 ?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颁布《疾病保 险法》 ? 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 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948年 ? 英国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 之后,西欧、北欧等一些国家也纷纷宣 布建立了福利国家。1966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 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本公约缔 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 括社会保险。” 政府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C 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市场调节难以消除收入分配 的不公平)C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 的作用 C 私人保险市场存在局限性:C 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C 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C 难以抵御系统性风险 C 无法进行有目的的再分配 私人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认为成本大于可能 获得的收益,不愿 投保风险小者投 保 人风险大者认为成本小于收 益,愿意投保商 业 保 险 公 司出于盈利目 的,只能提 供对每个人 都风险较小 的项目保险公司信息不充分,难以确定个人风险大小,因此只 能按等额收取保费。 二、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与西方国家的社会 保险的对照 (一)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1978年以后 1966年---1957 (一)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 传统体制 :集体所有制单位(资金来源于集体经营 的提留,以公积金和公益金等形式存在,对象是集体 的成员 );国有制单位 (统收统支 ,社会保障制度 是同就业制度联系 ,现收现付制 )。?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铁饭碗” 被打破;下岗、失业和离退休人员增多;人口老龄化; 收入差距拉大;公费医疗的浪费与低效 ) (二)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始创社会保障制度的是德国的俾斯麦政府,该政府通过了 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保险法。 ? 社会保障税也称“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在税率方面,一般实 行比例税率,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个别国家雇主和雇员使用不同的税率。 西方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共同特点:? 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 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社会保险税,差额政府弥补? 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全社会化的,统一实施 ? 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模式 ? 现收现付制: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 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代际间收入转移, 上一代的养老靠下一代的缴费筹资) ? 基金制 完全基金制: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 建立养老储备金。(自我养老) 部分基金制:当期缴费收入部分用于当期养老金开支,部 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金。(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 结合) 养老保险:改革开放前:以企业为单位的“企业保险”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内容: ?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 保险费用筹集:企业、个人缴费负担,财政弥补养老计 划赤字。注:企业缴费: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本人缴费:个人工资的8% 运行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1%? 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 承养老金待遇: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退休后按月领基本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个人缴费不满15年:无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中的存储额 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养老金管理:县、市级统筹―省统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存 储,支出专款专用,结余购买国债和存入专户 医疗保险国有企业:“公费医疗”、“劳保医疗” 1998.12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覆盖范围: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保险费筹集:单位工资总额6%左右,个人2%(各地有差异)运行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结合,个人缴费计入个人帐 户,单位缴费部分(30%左右)划入个人帐户,部分用于 建立统筹基金。 个人帐户支付下列医疗费用: 一、门诊、急诊的医疗费用; 二、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三、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四、按照报销比例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个人帐户不 足支付部分由本人自付。 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按比例): ? 起付标准标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 ? 最高支付限额(封顶金额):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失业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企业、事业单位 ? 失业保险费筹集:单位缴工资总额2%,个人缴本人工资1%; 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金发放:? 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的水平发放。? 缴费不足一年,不能领失业保险金 ? 缴费1-5年,领最长12个月 ? 缴费5-10年,领最长18个月? 缴费10年以上,领最长24个月? 农民合同工连续工作满1年且单位已缴费,合同期满未续 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依工龄一次支付生活补助。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工伤保险: ? 《工伤保险条例》施行 ? 境内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缴费,个人不缴费 ? 按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确定缴费率(多数地区1%) ?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 生育保险:? 执行? 企业按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缴费(不超过 1% ),个 人不缴费 ? 逾期不缴费,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点滞纳金 ? 实行社会统筹? 产假期生育津贴、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 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由职工个人 负担。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 基金制运作模式 ? 积极推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改革? 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 立法通过并实施社会保险法 (二)面临新的挑战?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扩大内需,要求社会保险体系尽快弥补制度上的缺失、覆 盖上的遗漏和衔接上的缝隙? 城市化进度加快,加快消除城乡社会保险的二元结构?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 (三)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责和投入? 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 由中央财政拨款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 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付的不足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口老龄化 步骤:由地区统筹逐步过渡为全国统筹;先城市后农村; 逐步推行。 方式: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国家的基本保险制度;企业、集体和个人的补充保险制度。 ?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改现收现付制为基金积累制,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 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 开征社会保险税99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费可由劳动 保障部门或税务部门征收。但税费有别,企业、单位拖欠 或拒绝不能强制执行。 ? 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五保户”供养、合作医疗 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国国防支出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