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结构中能接受振则通声波治疗仪骗局b转化为政政的事a哦b股么cd角苦,第二锅

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无论从角色、方式还是其作用范围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保持币值稳定等经济目标的作用也不可与以前相提并论。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成为经济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的国内和国外需求急剧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面对这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及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应对,中央银行通过连续8次大的降息、取消贷款规模限制、合并和降低准备金等措施,试图刺激国内需求,抵消国际经济萧条的负面影响,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总体上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回升,银行普遍出现了“惜贷”的现象;进入最近的几年,随着外汇占款的急剧增加,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只能被动释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渠道已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使货币政策工具捉襟见肘;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革浪潮一波盖过一波,但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岂是一朝之功,它们在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仍然有待改善……如此种种,都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待改善和提高,如何疏通货币政策的渠道,使之发挥对经济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集中精力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通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分析,本文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目前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未来应该如何改进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具体而言,在“序言”中引出此问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并进行文献综述后,在第二部分就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备主要流派观点和货币政策作用机理进行详细阐述,以作为全文研究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三部分是“中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增广迪基—富勒检验(Augment Dickey-Fuller ADF)检验,恩格尔—格兰杰(Engle-GrangerEG)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后,建立M2和GDP的双变量回归模型得到两者的长期关系模型,并以此得到两者的误差调整模型(Error CorrectionMechanism ECM)。通过模型获知,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M2对GDP的影响更多地集中在短期,长期内,M2对GDP的影响有限;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内在的调整机制使之在偏离均衡后自动回复均衡。针对第三部分的分析结果,第四部分着重阐述M2对GDP影响有限的因素,共包括我国人民银行缺乏独立性、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滞后、外汇储备持续快速的增长抵消货币政策效应这六个方面。第五部分“探讨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途径和思路”,就第四部分所列示的问题提出改革对策,其中,关于新形势下外汇储备激增给货币供应增加过多的流动性这一问题进行了较详细完整的分析,是本文异于同类文章的一个特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F822.0;F123【目录】:
ABSTRACT8-10
1 序言10-13
1.1 问题的提出10-11
1.2 对本问题研究的简要文献综述11-12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12-13
2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基本理论13-23
2.1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各主要流派观点13-17
2.1.1 凯恩斯主义学派13-14
2.1.2 后凯恩斯主义学派14-15
2.1.3 货币主义学派15-16
2.1.4 理性预期学派16-17
2.1.5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17
2.2 货币政策的流程17-23
2.2.1 中央银行17-18
2.2.2 货币政策工具18-19
2.2.3 操作目标变量19
2.2.4 中介目标变量19-20
2.2.5 最终目标变量20-21
2.2.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1-23
3 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23-29
3.1 样本指标的选取23-25
3.2 单位根检验25
3.3 格兰杰检验25-26
3.4 协整检验26-27
3.5 误差调整检验27-28
3.6 结论28-29
4 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弱化的因素分析29-40
4.1 中国人民银行缺乏独立性29-32
4.2 利率市场化问题32-34
4.3 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34-36
4.4 国有企业改革的拖累36-37
4.5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滞后37-38
4.6 外汇储备持续快速的增长抵消了货币政策的效应38-40
5 探讨提高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途径和思路40-48
5.1 增强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40-41
5.2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41-42
5.3 深化金融市场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42-43
5.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3-45
5.5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45-46
5.6 改革外汇制度,提高外汇利用效率46-48
参考文献51-54
详细摘要54-5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鹏;向家敏;;[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1期
何帆;陈平;;[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丁志杰;;[J];国际贸易;2006年09期
张斌;贺冰;;[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董奋义;;[J];经济经纬;2006年04期
方阳娥;张慕濒;;[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何树红;王善民;;[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2期
杨黎明;;[J];经济问题;2006年07期
李英;;[J];经营与管理;2006年08期
宋玉华;虞迪锋;;[J];会计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艳;李翔;;[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谢婷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刘丽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贾辉艳;;[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张建波;胡启萍;;[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王玉华;赵平;;[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马斌;;[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董小玉;;[J];才智;2009年12期
邱立军;王玉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张菊菊;张敏;;[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善利;;[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马运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段一群;戴稳胜;;[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飞翔;黎开颜;;[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李莉;薛冬辉;;[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胡杰;;[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李莉;薛冬辉;郑达鑫;;[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韩洁;;[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项卫星;刘晓鑫;;[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袁恩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黄武俊;[D];南开大学;2010年
曹珂;[D];南开大学;2010年
张海亮;[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宋淑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素琴;[D];武汉大学;2009年
胡继立;[D];吉林大学;2011年
张馨月;[D];吉林大学;2011年
刘冬雨;[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尹澄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万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莉;[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辉亮;[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马述亮;[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许河森;[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颜丽芳;[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陈剑军;[D];南昌大学;2010年
赵卿;[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永久;[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赵俊兰;[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温彬;[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姚铁明,武艳凤;[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10期
李荣融;[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23期
田晓霞,程秀生;[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10期
郭晔;[J];经济学动态;2000年07期
谈儒勇;[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黄群慧;[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林毅夫,李永军;[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海涛;赵锴;;[J];经济纵横;2007年07期
杜丽群;[J];经济经纬;2005年04期
黄燕;胡海鸥;;[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李蕴祺;[J];中国金融;2000年02期
王晨辉;[J];江苏商论;2005年06期
刘威;[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肖静;;[J];资源再生;2009年12期
马晓河;;[J];江海学刊;2007年02期
苏国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俞雪茹;;[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超林;;[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周放生;;[A];2005'北京年会文集[C];2005年
黄速建;余菁;;[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李念斋;;[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袁恩桢;;[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周叔莲;;[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刘淑琴;王运立;;[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金碚;;[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冷兆松;;[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黄速建;黄群慧;王钦;肖红军;;[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清溪 闻涛;[N];证券时报;2006年
胡进之;[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詹文君;[N];上海金融报;2008年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张崎;[N];中国冶金报;2003年
本报记者 
安平印;[N];中国信息报;2007年
董月鲜 ;[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本报记者   黄宪奇;[N];中国证券报;2006年
张旭东;[N];中国信息报;2006年
徳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N];华夏时报;2010年
本报两会报道组
张歆;[N];证券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庆杰;[D];复旦大学;2003年
胡新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孙志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肖崎;[D];厦门大学;2007年
陆文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卢佳;[D];浙江大学;2009年
张西征;[D];南开大学;2010年
肖曼君;[D];湖南大学;2006年
贺庆春;[D];暨南大学;2007年
伍戈;[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娅;[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吕健;[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刘春华;[D];武汉大学;2005年
黄诺楠;[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杨军;[D];河北大学;2006年
赵幼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张一中;[D];厦门大学;2009年
孙仕强;[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李和锋;[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唐鹏程;[D];四川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原载:《文汇读书周报》日
阅读数[2095]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晚唐绝句大家――杜牧――谈杜牧绝句“清新俊逸”的风格
从唐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文学史上将这七、八十年称之为晚唐,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俗称“小李杜”。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生于803年,死于853年,二十六岁中进士,先在江西、淮南等节度使手下为幕僚,十年后内迁为京官,又受人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后又一度内调,官终中书舍人。 杜
牧原有恩济苍生的大志,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复盛唐洽世,他希望国家能安定统一,他反对藩镇拥兵作乱,反对吐番、回纥入侵,反对统治阶级的苟且偷安,为此他读
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他的《阿房宫赋》用赋体形式对秦亡的历史教训做了深刻总结,并提醒人们要牢牢吸
取这一前车之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显然是对当时摇摇欲坠的唐王朝提出当头棒喝。同时杜牧尤喜论
兵,有《战论》、《守论》等篇,并为《孙子》作注。但是,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又给他带来深沉的苦闷,他晚年离别长安赴池州任刺史时曾说“欲把一麾江海去,乐
游原上望昭陵”,深刻地揭示了他将要到遥远的地方去任职之前登上乐游原,凭吊唐太宗陵墓时,向往贞观之治而又无法实现时的苦闷心情。又因为他出身于世家大
族,久经宦海浮沉,所以也有借酒浇愁放浪形骇,纵情声色的一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是说自己一事无成,只在歌妓生活的青楼之中留下一个
薄情负心的名声,这话虽为自我解嘲,但也不难看出这正是他放纵沉沦的写照。 杜牧既有政治才干,又懂兵法,只是因为晚唐主昏政乱,致使他徒具“相才”(《唐诗谈丛》)而未能大用,只能把满怀抱负和一腔愁绪倾注于文学作品之中。他在文学创作中是个多面手,“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唯韩、柳、小杜三家。”(《北江诗话》卷二)他与韩愈、柳宗元一样,既善赋诗,又工为文。不仅如此,杜牧还精于绘画书法,曾临摩过顾恺之的维摩像,米芾称赞其画“精彩照人”;其《张好好诗》行书真迹流传至今,后人认为“深得六朝人气韵”(《渔洋诗话》引董其昌语)。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绝句不但占有相当数量,而且艺术成就最高,也最为后人所欣赏。清人吴乔说:“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余不能。”(《围炉诗话》)杜
牧的五七言古风和七律多叙事述怀之作,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如《感怀》长诗,谴责朝廷对藩镇的姑息政策,同情人民所受的苦难,自抒报国胸怀,有深刻的
思想意义。但是,杜牧的七言绝句最为人所称道,他的绝句反映面较广,有表现人民疾苦的如《题村舍》;有抒写怀才不遇的如《赠渔父》;有讽刺帝王淫奢生活的
如《宫人V》;有向往自由和爱情的如《秋夕》等。 杜
牧的绝句,无论是借景写情,还是吊古抒怀,其风格都可用“清新俊逸”来概括。写景和咏史这两类绝句,诗人都写得十分出色,工巧精致,风格俊爽,文笔流转,
词彩清新,蕴藉有味;在语言运用上尤见工力,清新流畅,自然凝练,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这些诗表现了他才气的俊逸,思致的活泼。当然,诗人也有消极颓废
之作,反映他郁闷失意,流连酒色的生活情调。
一、抒情写景诗。
他不但能写出眼前的优美景色,往往还能即景生情、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诗人的写景绝句,大都画面鲜活,情意浓深。有如技术高超的摄影能手,以鲜明的形象表现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
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丰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
行》这首诗写山行所见之景。首句说:“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见出山路的高远。“寒山”暗点秋光,为下文枫叶红作铺垫。“石径”是人工铺治的栈道,为
下文的“人家”伏笔。次句说:“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生处正是山之深处,几户人家便生活在那云遮雾掩的僻静地方。这对一个在官场中不甚得意的人来说,自
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诗以“斜径”、“人家”作为淡淡出现的背景,使得整个画面错落有致,远近配合,浓淡相间。然而更为迷人的还在后面。第二句的“生”字特别传神,仿佛让人看到白云在冉冉升起浮动。有的本子又作“深”字,把动词换成形容词,顿使全诗黯然失色,因为“深”字只不过写出了白云的浓密幽深,却难以描绘出白云的动态,更不能唤起人们的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日枫林,红叶覆山,又恰在晚霞辉映之下,更增一层红润的光泽,所以赛过二月鲜艳的“红花”,引得诗人停车驻足把玩。诗人所写的秋景与春色具有同样的魅力,把经霜枫叶与二月春花巧妙地连在一起,唤起了人们对春光的丰富联想。这首诗写秋景不仅没有衰飒之气,而且是一片红火热烈景象,这也正体现着杜牧诗风的“俊朗”、清快流转。“坐”是因为的意思,因爱枫林晚景而停车。一说“坐”为坐赏,“晚”指观赏之久而至晚暮。这首诗虽然只是即景写景,没有什么更深的寄托,但它写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是对秋光的一种赞美,通过赞美深秋红叶,表现了诗人高洁兀傲,不同凡俗的情怀。 再如《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画面上有“菱”和“浮萍”编织成的“绿锦”,又有鸳鸯身披的“红衣”,色彩是多么绚烂;菱叶“透”浮萍,夏莺“弄”蔷薇,鸳鸯“浴”红衣,动作是多么鲜明;“尽日无人”,环境又是多么清幽。诗人赞赏夏日生趣图的形象油然而生。
杜牧的写景绝句中更多的是寓有感慨,蕴藉有思致,耐人寻味。
如著名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
诗以清新秀丽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树茂花美,娇莺长啼,水村山城,酒旗斜矗、庙宇楼台、烟雨凄蒙,这都是典型的江南春色。而在莺啼之前冠
以“千里”更写出春色无边的气势。明人杨慎认为“千里”不合情理,妄改为“十里”,实在是不懂艺术真实的荒唐之论,而在寺前冠以“四百八十”,字样,更突
出了江南寺庙之多。这种描写还有一种暗示作用,南朝的寺庙虽然留下来了,但是南朝政权不是早已化为乌有了么,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正是它太崇奉佛,
建的寺庙太多了的缘故吧。细玩结尾一句,从“多少”二字还是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慨的,意思是当年建造寺院者是何等显赫,而今又在何处?诗人面对江南的春光,
自然会有今昔盛衰之感。诗人另有《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对那些巧取豪夺者为了“买福卖罪”而大兴寺院奉佛表示愤慨,对武宗朝禁佛毁寺之举表示赞赏,对
南朝梁武帝“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的愚昧表示谴责。把诗与文联系起来看,诗人感慨兴亡的微意便不难体味了。所以这首绝句表面写景,但暗喻咏史,
借暗写南朝诸政权因为崇佛而纷纷灭亡的事,来暗喻唐王朝当今崇尚佛老的弊政,使这首诗情画意的绝句更富有弦外之音。 如果说这首写景绝句命意十分隐蔽,那么《泊秦淮》这首写景绝句的命意就十分明显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只有第一句是着意写景,寒水和岸沙被烟雾和月光笼罩着,这不但是秦淮河景色的真实写照,而且还透露出作者的惆怅心情,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虽也是眼前之景,但作者将它放在诗中,显然为了抒发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怀,听到这些歌女仍在麻木不仁地吟唱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不禁感慨
万分,他的矛头显然是指向那些醉生梦死,贪欢买唱不顾国家命运的当权者,借景抒情的倾向十分明显的。
再如《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诗
写黄州秋天傍晚所见之景。一二两句描绘黄昏落日时分的特有景象:在溪桥上所见落日只有“两竿”高,将要贴近地面了。人们习惯说“日上三竿”,这里却移用来
形容落日,化为“两竿落日”,出语脱俗惊人。再看在轻烟似的雾气中溪岸的柳树,模糊隐约,成为“柳影”。人说“一缕轻烟”,诗人偏说“半缕轻烟”,越发形
容那水雾的轻袅若浮,若断若续。这两句对偶极工,用语极巧。就在这迷茫朦胧的秋天傍晚,蓦地吹来一阵西风,那在水中早已感受到了秋寒威胁的绿荷只得以背相
对了。诗人赋予绿荷以人的感情,所写既有姿态,又有爱憎。“相倚恨”状荷叶之茂密,用互相倚偎来抵抗秋天带来的寒意,表现出它们对秋风的憎恨。而当西风肆
虐,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绿荷时,它们便“回首背西风”,这是风翻绿荷之状,又表现了绿荷不畏强暴的姿态。写的是绿荷,我们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形象。诗人曾自
诉“吊庆参请,亦多废阙”,“俯仰进趋,随意所在,希时徇势,不能逐人”,“自顾自念,守道不病,独处思省,亦不自悔”(《上李中丞书》),诗人不肯趋炎附势的自白也就是背对西风的绿荷的最好注脚。这类写景抒情寓慨融为一炉的绝句含而不露,意境绵邈,有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杜牧的这些七绝清新,别致,不落俗套,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句,绚丽多彩,但又十分流畅,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没有故意雕饰的痕迹。更重要的是他的七绝,总是以生动而含蓄的形象,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取胜的。这些特色也体现在杜牧那些“咏怀古迹”的“史论诗”中。 二、咏史诗。 他
的咏史诗,一般都有较强的思想内容,和他的《阿房宫赋》一样是为了让人们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因而都能抓住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加以生发,有的还能结合议
论,点明主旨,具有较强的史论色彩。他的咏史绝句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他往往撷取史实的一两个典型情景,评论其得失,表示今昔之慨。诗人的爱憎有时
直接道出,有时则通过形象自然地流露出来,总之,他能根据不同的人和事采用不同的写法,绝不雷同。
如著名的《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一首讽刺唐玄宗奢侈腐化的咏史诗。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就
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这首咏史讽刺诗抓住了这一典型事例,又描绘了这样一个典型画面,人们远远望去,只见骊山
顶上花团锦簇般的宫殿一道道大门突然依次地打开了,人们那里知晓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只有贵妃在山顶上望着山下一匹卷起红尘的飞马破颜一笑,因为她知道,这
是她喜欢吃的鲜荔枝送来了。这首诗以小见大,通过送鲜荔枝这一小事,深
刻地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不恤民情,只图一己享乐的腐败政治与靡烂生活,这正是导致安史之乱的内在原因。在艺术手法上,此诗又极为含蓄,它并未加任何评
论,也没对转运者疲于道路,死尸枕藉的悲惨场面做任何描写,他单单拈出“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一特写镜头来,让人们在滚滚尘烟和破颜一笑这含蓄的对比中,生
发广泛而深刻地联想。该诗不着一字议论,就把他穷奢极侈滥用民力的昏庸荒淫揭露无余,这“妃子笑”的后面含有多少人民的血与泪!又如《汴河怀古》,诗人途
经汴河,想起曾经在此动用几万艘以锦为缆的大船游幸扬州,以及更早的西汉大造宫室的梁孝王,他们当年不可一时,如今岂不是烟消云散了吗? 见微知著,杜牧通过一件小事却反映了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一滴水映现出大千世界,融写景、怀古、论政为一炉,给读者以极深刻的印象。
诗人也借咏史以寄托他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题魏文贞》曰:“蟪蛄宁与雪霜期?贤哲难教俗士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唐太宗采纳魏征的意见减轻赋税,达到“天下大治”,因而感叹说:“此征劝我行仁义”,“惜不令封德彝见之”(《新唐书.魏征传》)。杜牧就此事写诗,以生在夏天的蟪蛄(蝉类)哪知冬天的霜雪为喻,说明贤哲不被俗士所知,可惜当时反对魏征的封德彝死得太早,不曾见到贞观年间的太平景象。诗人赞美贞观之治,显然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在咏史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诗人敢于发前人所未发,独具慧眼,表现了独到的胆识。
如《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兵败垓下而悲壮自刎,历来赢得人们的同情,可是杜牧却翻出新意,认为胜败为兵家常事,能在失败中崛起才称得上英雄好汉。
就艺术性而言,这类咏史诗虽有新意,富于启迪,毕竟过于直露,缺少余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赤壁》诗,其戏剧性的形象十分感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从沙滩上偶尔捡到折戟,磨洗一番,认出原来是经过六百余年风浪冲击剥蚀的赤壁大战的遗物。一二两句平平淡淡,似无深意,第三句却从反面设想,周瑜破曹是靠东风烧曹军而取胜的,假定没有东风之便,周瑜打了败仗将会有什么结局?真是问得出奇教人意外。第四句答得意味深长,出现在曹操住的铜雀台上的将是大乔和小乔,启人遐想――二
乔不是普通美女,一个是孙策夫人,一个是主帅妻子,她们的命运与孙吴的存亡息息相关,胜则安享富贵,败则沦为奴婢。那二乔将被掳掠到铜雀台上供曹操享乐
了。这首诗精彩之处不在前两句,恰在三四句的议论,不仅是论史,而且表现诗人自负不平之气。周瑜在赤壁打败曹操,是借东风之势用火攻。三四句强调了东风的
作用,自然对巧用天时的周瑜有肯定之意。但这肯定是用假设一种相反的情况来表现的,意蕴就不是单一的肯定了。其中还含有“赤壁的腮利是适逢天缘,周瑜的才
能不过如此而已”的意思。诗人反面落笔,含蓄有致,通过富于戏剧色彩的想象,把赤壁大战关系吴国命运的重要性表现了出来。如果不是作此衬托,而是正面叙述
描绘,真不知还有什么诗的味道。杜牧好议政论兵,颇有抱负,但却无从施展,也流露出一些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之气。这首《赤壁》堪称咏史诗的杰作。 杜
牧的咏史诗有这样几个特色。第一,借古讽今,有现实针对性。如《过华清宫》批判的是唐玄宗的荒淫,实际上是为晚唐帝王的荒乐无度立鉴戒。第二,在艺术表现
上,能跳出呆板的陈述史实和抽象议论的陈套,选择史实的某一片断,寓讽意于形象描写之中。如《过华清宫》通过飞送荔枝的场面描写来表现主题,短小生动,隽
永有味。第三,由于作者具有史识,常在咏史诗中表现一些迥异常人的议论,启人深思。如《赤壁》寓议论于形象之中,寓议论于意境之中。因此,这样的议论毫无
抽象和空洞之弊端。试看“铜雀春深锁二乔”句,细细品味一番,不是能让人清楚地想见其中的色彩、季节、环境和人物的情绪,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吗?
杜牧在绝句的创作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杨慎认为唐人绝句为“唐人之所偏长独至,而后人力追莫嗣者也。擅场则王江宁(王昌龄),骖乘则李彰明(李白),偏美则刘中山(刘禹锡),遗响则杜樊川(杜牧)。”(《唐音癸R》卷十引)他把杜牧与王昌龄、李白、刘禹锡并列,称之为晚唐绝句大家,赞他为绝句的创作做出了贡献,这样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阅读数[3936]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声波清灰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