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电影《黑金》分析石油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下如何理财税原理

[转载]美元的能量
美元的能量
巫溪庐径.. & 23:52
黄小平:美元的能量
前几年国内关于美元贬值论、发毛论甚嚣尘上,还有国人指责中国政府用一代中国民工的血汗换回了一推无用的纸钞—美元。其实中国政府心知肚明,美元不是纸钞,更不是无用的,他实实在在的已经取代黄金的世界货币,而走出国门的人民币绝大多数国家根本不承认。
美元的能量到底如何?看来是应该让国人了解真相的时候了。
一、美元历史简介
美元是用美国政府用美国国家信用(税收)做担保,通过向美联储发行国债,美联储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而发行美元,美联储是又各大美国私人银行出资组成的超级金融寡头,本质上属于私营性质,有相当的独立权限。而美联储主席总统任命。美联储需要在政府支出、货币发行、私人财产保值增值、经济增长、资源保护、就业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寻求平衡。独立的货币政策,是美联储成立100年以来的传统。美联储在保持美国经济增长、私人财产保值增值、经济增长以及民众就业中寻求平衡方面较好完成了使命,逐步得到了美国各界的高度认同。美国的发展模式也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效仿。
美国独创的货币政策,为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确立立下汗马功劳。开创了美国金融帝国这个世界王者的崭新形象,可以通过购买黄金发行美元,同样相反,抛售黄金回购美元,这样,美元便成为黄金的天敌,逐步取代了黄金的世界货币地位。因此,黄金沦落为美元的玩物,黄金的中长期运行态势便成为观察美国货币政策紧松的标志,1971年以来,黄金从35美元一盎司达到美元每盎司。可以预见,40年以来,美联储主要是买进黄金,释放美元。事实上,美元37年的下跌,一直把黄金当成主要对手盘来对赌的。美元另一个主要对手盘便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
关于世界货币——美元功能的认识
1.价值调节与价值发现功能。简单说就是,制造泡沫与消灭泡沫。
承担世界资源分配与调节、保护功能。
3.消灭打击敢于挑战自己的一切对手。
4.维护、制定世界市场规则,消灭与打击规则的破坏者。
为美国新产业布局提供资金的支持,保护国内资产的增殖与保值,绞杀国际国内投机泡沫。维持自己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价值观(核心功能)。
二、美元—应对世界风险最成功的货币资产。
1776美国建国以来,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文明建立(西方文明),东方文明衰落的时代,世界大国之间也在进行全球霸权的争夺。美国也经历着从立国到壮大、强盛的一系列的历史变迁。美国成功的历程也是一部美国成功规避风险的奋斗史,而美元成为应对世界风险最成功的货币资产。美元经历的国内国际的风险释放可以简单概括为7个阶段。
1.1861年-1865年
美国年南北战争,避免了自身的分裂,这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一次比较彻底的风险释放。为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1914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性危机得以暂时性缓解。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功规避了战争的严重破坏。因此美国高速发展的环境得到比较大的风险释放。一举奠定了美国世界领头羊的地位。
.1929年-1933年
华尔街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成功应对了超级经济大衰退,本次危机是一次市场缺陷、过度竞争、生产与消费失衡、资本贪婪、社会分配失衡诱发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模式的体制性、制度性风险。整个世界唯一科学应对危机的是美国。欧洲的应对是错误与混乱的,出现了德国、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与苏俄的共产主义的极权政府,英法的软弱与无能为力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亚洲的日本则走向了军国主义的极权深渊。
4.1939年-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危机一次比较成功的释放,独特的地理空间,世界战争拉动了美国的制造业,积累的战争红利为美国“新科技革命”产业布局提供了资金支持、人才储备,这是美国崛起与超强地位获得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机遇。
.1971年-1989年
美苏对抗,本次美国风险释放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基本采取“冷战”的非暴力方式,摧毁了前苏联,上世纪70年代成功的应对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的危机——“美元危机”。
9.11事件与网络泡沫危机,美国成功应对了来自世界反美极端势力以及互联网产业化问题的挑战,2011年击毙本.拉登与互联网产业化的成功运用。(主要是微软、谷歌、苹果、脸书几个代表性的企业),标志着美国危机处理非常成功。
7.2008——至今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美国房地产泡沫成功释放,美国经济现在已经完全走出低谷,开启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从道琼斯指数创历史新高可以得到证明)。美国成功把危机转嫁给了欧元与人民币,人民币资产吸收了本次世界泡沫的60%—80%左右,同时美国为未来应对全球化的生态、资源、环境、政治、文化、经济危机、局部地缘政治危机(来自中国的挑战)做战略准备。今后,中国面临的困难是全方位的,具体来说:
第一,破坏性的资源发展模式的转型,在世界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接近完成的历史过程中,如何处理环境、资源、人口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未来世界全球化的关键,中国的发展模式几乎偏离了这个轨道。
第二,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拉动、出口导向、权力失控、贫富差距与世界主流文化、主流社会的市场化、公民社会的价值观日渐远行。
第三,中国社会资源高度的泡沫化如何化解与释放的风险。中国的泡沫是全方位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自然的等全方位的。有的泡沫现在正在急剧的释放,破坏性惊人,如非典、流感瘟疫、自然灾害频发(水灾、旱灾、沙漠化等)、水污染、食品安全危机、大气污染、地震,这些灾难发生与发展模式必然有联系,人为因素非常大。国内垄断与利益集团的形成,民间资本的生存空间几乎窒息,经济发展的投机化、地产金融化、实体经济的空心化、社会管理的官僚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崩溃化等泡沫全面形成。
第四,高速发展了30多年的中国必须进行一次必要的风险释放,释放已经高度泡沫化了中国资产。
第五,政治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要求,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发展的周期律几乎都是社会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同步爆发,表现出经济危机倒逼政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破坏式的发展模式。如果本轮中国泡沫破裂不是以国家分裂与社会暴力的形态出现,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
三、美元下一个长运行周期的思考
日,应该是一个美元未来40年具备转折标志的日子,黄金跌破了1500美元每盎司的40年以来的牛熊分界线,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第二个巨幅的暴跌,如此具备杀伤黄金力量的超级杀手,除了美元,别无它者。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是美元走强的提前信号。这一天,除农产品以外,所有大宗商品都出现巨幅暴跌。
1.关于美元价值的分析
第一,美元-世界货币的王者之尊。
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确立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不是通过强权与暴力获得,因而具有较高的信誉度,作为世界货币的王者,美元必然要承担世界范围内资源调控与泡沫绞杀的重任。这个意义上说,今后世界范围内没有真正的货币战争,只有美联储这个超级影子世界中央银行通过美元这个超级货币进行于残酷的资产调控。对处于美元监控之下的各国政府而言,避免自己的资产泡沫出现,合理调控自己资产配置,保持均衡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避免进入美元攻击的黑名单至关重要。对于美元价值分析,必须把美元放在世界货币的王者地位来分析和解读。一切企图轻视、挑战美元货币王者的所有意图与行为都是不自量力的轻狂之举。要知道一个世界货币的产生,是历史的选择、社会的选择,文化的选择,是规律与必然性,不是主观意想与自以为是。
第二,1971年至今,美元自身去泡沫化过程。
1971年以后,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确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经过了一系列残酷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文化等综合因素的较量。
取代黄金的世界货币王者,其本质便是一场残酷的人类发展模式的路线之争。黄金在历史上世界货币的形成,便是人类历史上资源为王的发展模式与思维方式体现,是与人类早期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黄金作为落后生产力条件下的财富形式反映了人类之间缺乏合作、极度不胜任、甚至战争、敌对的非理性的财富观。因此,一部早期人类的黄金货币史其实质就是一部早期战争、掠夺、弱肉强食的混战史,因此黄金便获得“乱世黄金、乱世货币”称谓。首先站出来挑战美元霸权的便是前苏联,因为苏联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大国,避免资源价格被操纵,使资源成为美元的玩物,简单说就是争夺资源的定价权是美苏争霸的核心。最后资源缺乏的中国为自身利益站在了美国一方,最后促成了苏联的解体。
美元世界货币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人类智力与现代文化观念之上的发展模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始摆脱资源依赖的传统人类发展模式,走以人为核心的智力发展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美国发展模式以其强劲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尊重经济规律的科学财富观而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引领世界发展全新的政治管理理念、文化自由理念,逐步得到世界主流社会的认同。其尊重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在现代计量经济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经济学模型、货币发行、政治上相互协商机制,特别是在培育新兴产业与引领人类科学技术中找到了一条把货币与人类文明结合的崭新道路,开拓性的把国家货币政策与人类文明结合的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因此,在人类现代文明的治理结构确立过程中,美元也完成了自身去泡沫化的过程。美元与人类现代文明发展道路相结合的全新探索模式基本成功。
如果说,1971年之前,人类还处于黄金货币阶段(可以称之为自然货币阶段或者非理性货币阶段),(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还是附属于黄金)。
1971年之后,美元开始独立与黄金,走上一条独立的世界货币的艰难历程,美元开始尝试把国家货币政策与人类文明结合的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截至2013年,在美联储成立100周年的时刻,美元与人类科学技术的结合上应该非常的成功,美元与人类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标志着人类开始跨入美元货币阶段(人类理性的货币阶段或者社会货币阶段),现在这个历史阶段开始到来。
各种迹象已经表明,美元的世界货币王者即将归来。人类即将跨入一个真正的美元世界货币时代,一个全新的世界财富代表呼之欲出。未来美元中长期牛市格局基本形成。
2.未来美元价值的重估
在过去的40年中,美元世界货币在世界一片质疑声中,完成了自身长期的去泡沫化旅途。
第一,现今美元价值是美元怀疑论者、或者美元空头打压下的最低价格,基本体现了美元的经济价值,美元自身的购买力价值,是美元主要空头力量打压的市场价值的底部区域。一个干干净净的无泡沫的高含金量的货币资产。
第二,美元价值还应该包括世界货币的溢价成分。如果仅仅用购买力、含金量来衡量,只是美元经济价值的体现。例如,同样是一个国家的元首,大国元首与小国、美国元首与其他国家元首的身价是有重大区别的。
第三,美元价值还应该包括科学文化价值。美元货币它体现了美国文化中自由、平等、法治、创新、尊严的文明内涵。文明价值是美元世界货币形成与发展基础,是美元未来走强的核心竞争力。现今美元价值几乎还没有体现它的现代科学文化价值。
第四,美元价值当然还应该包括美元的政治价值,对基本公民人权的保护,政治运作的成熟,负责任的世界担当,而且承担世界责任的义务,降低了美元的购买力,增加了美元的发行量,美元贬值往往是世界动荡的时候,现在美元价格正是世界动荡中的美元的政治价值底部区域。基本没有体现美元的政治价值。
第五,美元价值还应该体现美元所包含的生活价值。美元生活价值可以通过经济模型来测算,通过数学模型来评估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比值关系。美元现在蕴含的生活价值与欧元、日元、英镑、澳元等主要货币相比严重低估,与人民币相比,美元的生活价值更是严重低估。
举一个例子,现在你持有100万美元,可以在美国获得绿卡,折合人民币620万人民币,就是一个在北京三环内买一个三居室100平米小区房而已,呼吸的还是有毒的空气、不干净的水,污染的食物,就是严重高估的供睡觉的窝。100万美元你可以在美国实现投资移民,在美国你可以放心大胆的生活了,有良好的环境,孩子上学、看病基本无忧了,还可以申请成为美国公民,有政治选举权,你的权利保障是全方位的。由此,你看人民币高估到何等地步!!!就是说,100万美元与620万人民币所包含的生活价值完全不可比拟。美元相对人民币而言严重低估。人民币高估的程度很恐怖。
根据我的研究:目前美元与人民币之比在1:20是合理区域。
3.美元运行轨迹的历史与现状
对于美元运行轨迹,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元指数的中长期走势。如图(美元月线走势)
从美元月线运行图看出:
1)86点是个强压力区域,估计突破后有一个回踩过程。时间还不明朗。
2)美元指数从最低的71点到2014年4月在71点-89点区域内已经横盘整理了74月(截止2014年4月),一个月线级别的大双底形态出现,而且出现底部蓄势与攻击形态,应该是78(神奇的数字)个月之内完成大突破。按照这个数字,美元在2014年12月之前完成的90点颈线位的历史突破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未来美元走强的因素是确定的。
首先,美联储不可能无限制进行货币宽松,停止货币宽松政策是确定的。
其次,美国经济开始确定的走出低谷,未来通货膨胀也会出现,加息的预期也是确定的。
再次,随着经济的回升,未来美联储会选择一个长期的加息通道。美元走强的预期明确。
第四,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走强,风险因素也在加大,一些获利资金会选择持有现金,现金美元会被国内资金长期看好。
第五,风险货币会选择持有几乎无风险的美元资产,特别是选择美元现金。近几年,中国的富豪与腐败黑金持续不断通过各种途径逃离中国,移民与投资美国是现在中国居民一个重要的选择,普通居民也想用美元进行中国风险的规避,但是苦于政府严格的外汇管制。
第六,持续不断的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问题的解决不会一帆风顺,欧洲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政治整合、发展不平衡、劳动生产率与竞争力在全球下降的一系列问题,长期走弱有基本面的原因。资金选择美元避险也是欧洲居民稳健选择。
第七,“页岩气革命”强化美元的全球主导货币地位。1974年,美国与中东国家达成“石油单一使用美元计价”的协议。石油美元计价成为美元霸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石油市场全球化创造了条件,尽管一些产油国深受其苦。
世界天然气市场区域性比较明显,主要有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市场,每个市场的定价机制各不相同。随着天然气日益重要的作用和日渐活跃的贸易,全球天然气市场趋同极有可能,特别是LNG(页岩气)市场。LNG(页岩气)将成为继石油之后又一个全球化的商品。由于天然气区域分割导致国际贸易计价货币并不统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天然气定价货币的争夺也会愈演愈烈。从目前来看,美元依然是最有可能的计价货币,美元的霸权地位将因为“页岩气革命”而更加稳固。
最后,大宗商品的高位运行,中国需求、印度需求等基本面因素弱化,大宗商品明显缺乏的吸引力,国际资金选择美元避险也是首选。
以上共识一旦共振,美元向上的攻击性运行是必然的。
4)美元指数的历史运行
美元自从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运行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年-1989年,美元惨烈暴跌,美元指数从最高的165点跌到80点以下,美元大规模的释放与流通就是为了与前苏联的生死较量,大宗商品大幅度上涨,经济上配合美国产业布局(为美国高新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充足的流动性),通货膨胀主要被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所吸收,通货膨胀率最高的主要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东亚四小龙,其中日本消化了其中的50%以上,因为日本的泡沫最严重。苏联在这场货币战争中经济完全崩溃,因为前苏联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通货膨胀,实体经济几乎崩溃。最后在1991年瓦解。
第二阶段是1989年-2001年,美元指数从最低的78点涨到2001年最高的122点,美国采取了回收美元,释放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获利筹码,日本泡沫破裂,中国、印度获得重要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机遇。
第三阶段是年,美国利用9.11事件与刺破自身的网络泡沫,进一步释放美元的流动性,大宗商品与黄金再次迎来10年暴涨,本轮通货膨胀主要被石油大宗商品吸收,中国吸收了其中大部分通货膨胀(起码是60%的以上),还有部分泡沫被黄金以及大宗商品所吸收。本轮美元的攻击目标主要是自身的网络泡沫。
第四阶段是2008年-2013年5月至今,美元指数在71点之间89点区间波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诱使中国救市(4万亿
13万亿人民币的银行配套资金),大量释放人民币流动性(2013统计,中国M2在2012已经到达103万亿规模。占世界货币发行量的27%,超美国1.5倍,新增货币量占世界的59%)美国则推行了3轮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释放流动性,但是美元指数没有创历史新低,本轮通货膨胀主要被中国所吸收,中国吸收了其中的80%以上,还有部分泡沫被黄金等贵金属所吸收。中国的泡沫则主要被房地产所吸收。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币资产泡沫风险完全暴露在美元的攻击视野中,现在中国银行业、地方债务都捆绑在房地产这个资产链条中,而且这个链条与中国政治利益集团的关联度错综复杂。人民币资产体量庞大,影响力巨大,美元已经把他作为对手盘纳入了其未来攻击的主要目标。一场攸关中国人的幸福与命运的大决战即将上演。
4.中国的选择
维持现状或者坐等美元攻击,看来不是中国作为大国选项,可能主动反击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如主动大幅度调低经济发展速度,全面主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幅度调低人民币汇率,放开外汇管制,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为自己赢得先机,保农业,保持社会稳定,宣布地产永久使用权,停止政府权力扩张。制定未来中国持续稳定的货币形成机制(避免乱发钞票的掠夺式的私人财富掠夺政策,事实上,中国自从1952年人民币形成机制开始,货币发行量从1952年M2、103亿到2012年M2、103万亿,货币增长量刚好10000倍,)。
5.未来美元攻击路线图
美元指数最迟7年之内完成大箱体整理,实现大箱体的突破相态,时间窗口应该在2014年底实现90点以上攻击并与2015年站稳100点之上的美元强弱分界线。2018年突破120点之上,实现美元的主升浪,达到165点的历史新高(未来30年完成)。美元走强将对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1.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将巨幅暴跌,黄金将打回500-600美元的原点。石油回归20-40美元的区间。
人民币在美元突破100点将出现断链式的下跌,回归1:8的汇率区域。美元指数突破120点,人民币汇率1:20以上区域。美元指数达到165,人民币汇率1:60的可怕区域,中国进入全面的动荡阶段。
四、美元未来主要对手盘的研究
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运行轨迹几乎是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是同步的。美元对手盘的出现就是判断未来美元运行的主要参考指标。因此美元的激烈波动是世界政治经济激烈变化的晴雨表。
第一次激烈波动,美元指数从165点高位回落到80点以下,在1989年-1991年见到低点,前苏联瓦解,黄金、石油达到阶段性高点,日本经济见顶。前苏联与日本是本次美元运行的两个主要对手盘。
第二次激烈波动是1991年的78点最低点,向上攻击到2001年的122点,日本泡沫彻底破裂,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制造业开始起步,民营经济呈现出繁荣与兴旺。黄金以及大宗商品暴跌,可以判断黄金以及大宗商品是本次美元两个主要对手盘。在国际战略上,经济上继续打压日本,开始培育中国泡沫。
第三次激烈波动,2001年,美国国内网络泡沫破裂与911事件,2001年美元指数从120点高位回落,2008年达到最低的71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石油从147美元的历史新高回落,世界金融体系一场超级大地震,整个世界泡沫受到空前挤压,美国主要泡沫地产与金融市场泡沫破裂,非美资产更是一片惨烈。客观分析本次美元攻击未必针对特定对象国,主要是对自身泡沫与大宗商品泡沫的挤压,但是欧元体系的脆弱性与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的彻底暴露出来。中国泡沫开始形成,A股市场泡沫释放,大宗商品泡沫也得到很好的释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在应对世界泡沫破裂选择一个及其错误的方向,选择了用制造泡沫的方式应对泡沫,开动了印钞机,大幅度加大人民币的发行,这个选择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却选择了用基础建设、房地产拉动经济的错误方向,导致中国房地产价格暴涨,大量重复建设、过剩产能再次拉大,几个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飙升2-4倍,北京的3环沿线的普通住宅价格从多元人民币每平米飙升到2013年的5万人民币以上。地方政府则选择债务投资平台拉动基本建设,导致中国的房地产与地方债务的高度泡沫化。现在风险完全暴露在世界金融资本攻击的视线中。
如果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当初选择增加内需,把钞票投向扩大内需上,主要增加医疗保障、养老社会化、政府保障房、民众教育负担减免、环境保护、扩大消费、提高普通民众收入等内需领域、基本公共交通领域,今天的中国会是这么一个房价高企、小汽车拥堵、环境恶化、普通人群消费严重不足、两极分化的局面吗,会出现地产价格暴涨局面吗?但是政府选择一条全国卖地、拉动住宅价格、房地产金融化的高危的泡沫方式,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两级分化的可怕社会失衡现象完全形成。现在政府至今认为这个政策是正确的,死不认错的态度真是不到黄河不回头。
未来第四次美元激烈波动现在可以确定无疑是与人民币资产泡沫相关。人民币资产泡沫已经纳入美元未来的主要对手盘已经确定无疑。可以这么说,这是继苏联灭亡以后又一场改变人类发展轨迹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最悲壮的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一定波澜壮阔、跌宕起伏。13亿中国人的悲喜、幸福的转折点业将出现巨变,每一个中国人很难置身度外。当然胜负如何,我们自己去衡量。
理由如下:
第一,美国明确宣布其战略东移,随着美国本.拉登被击毙,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叙利亚问题的逐步解决,2012年5月,美国非常明确宣布未来亚太地区是美国未来战略重点。不言自明,中国就是其主要的战略对手。中美大国之间未来爆发暴力战争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为现代战争其残酷程度与破坏力度太大,不符合二者根本利益。未来美国利用金融手段攻击中国资产泡沫肯定是其唯一选择的手段,而且无往而不胜。并且从道义、舆论、资源与环境等世界可持续发展上具备正义性。
第二,攻击中国泡沫为国际资本赢得巨额暴利,符合资本的逐利性原则。同时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正好符合美元猎杀的标准,正好符合其对手盘的要求。
第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聚集了巨大的社会泡沫,而且经济泡沫与政治泡沫、文化泡沫交织,需要一场危机来化解。美元以人民币资产作为对手盘也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两种资产的较量事关人类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的选择。因为现在中国泡沫仅仅依靠自身因素不可能进行自我调整,如同中国的政治改革很难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来修补一样。
第四,环境保护与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中国发展模式的缺陷与社会经济转型不成功,中国现有体制的巨大漏洞,决定了中国难以进行有效的经济、政治、文化转型,在现有的中国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政治背景下,中国难以有效推进以市场化、自由化、民主化、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社会改革,近年来中国改革越来越显示出以政治维稳取代政治改革与社会改革的趋势,经济发展过程呈现出政府与少数富裕阶层联手掠夺大部分人群利益的“产业金融化(房地产与股市)、金融投机化(高利贷盛行)、盈利权力化”趋势,这种趋势甚至向基础性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社会慈善服务、宗教服务等行业蔓延,社会发展模式开始破坏人类的社会底线、道德底线,人类的生存与幸福等生存环境开始遭到破环,在以GDP为幌子的发展大旗下,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可持续性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发展模式必然遭到整个世界的抵制与围堵,未来中国的发展与生存空间越来越艰难。这是人民币作为美元的对手盘的最核心的理由。
第五,美元攻击人民币路线图
首先迫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现在这个进程还在进行,击溃中国最具备竞争优势的实体经济,现在民营经济基本被击溃,2008年沿海中小出口制造业几乎洗劫一空,这个进程现在已经接近尾声。
其次,逼迫人民币对外大幅升值,而人民币对内大幅度贬值,导致中国人力成本、土地等成本大幅度的上升,中国制造业对外优势丧失,中国制造未来必然陷入绝境,未来中国钢铁、水泥、家用电器、电子工业、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的成本优势不再,出口优势不再,地产基础建设拉动无法启动,一大批过剩产能淘汰,失业与中小型国企倒闭潮很快到来。
再次,利用美元的启动打击大宗商品,砍断资源类企业资金链条,中国最近已经出现太阳能资金链条、钢贸企业资金链条断链的发生,紧接着,铜贸易企业、航空航运、贵金属企业领域的资金链条危机也会接着发生。
未来资源类企业很快陷入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工人失业的状况,运输、航海、煤炭、化工、汽车制造等整个实体经济面临危机是必然的趋势。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局面必然发生逆转。
应该说,这是中国长期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结局,一个大国把自己的发展主要寄托在外需上,长期忽视内需的培养,选择拉动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化、掏空老百姓钱袋子,用两极分化、权力腐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抢劫普通民众财富一系列金融杠杆的方式,这些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方式在台湾、日本、韩国等高速发展过程中都很好的避免了,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再次上演,其中的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启动美元第一波攻击波(美元指数突破100点),世界非美资源暴跌,人民币升值预期破灭,中国房地产价格暴跌,紧接着,地方债务平台危机爆发,中国的外汇储备很快消耗殆尽。
启动美元第二次攻击波,美元指数攻击120点颈线位,人民币汇率崩盘,1:20是基本,如果伴随社会危机的爆发,1:30-50都是可以预期的。
最后,我们就坐等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枪声,世界非美资产将在美联储这个“世界影子中央银行”扣动扳机的时刻,启动惊天大跳水。而处于与大宗商品价格、自然资源价格关联度最密切的中国资产,将在这个枪声中迅速倒下,我们拭目以待。高傲的中国政府也将在经济规律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领,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泡沫终归有破裂的一天,长期的政治泡沫、社会泡沫必将是中国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只可惜,只是普通中国人来承受大萧条的代价,中国的权贵们早已准备好了留美的机票。中国代价可能是一代人的惨重损失。
1.美元指数中长期走势与贸易赤字呈负相关关系,在其他因素的配合下,未来美元指数将可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美元重回强势时代。原材料价格走低总的来说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而天然气国际贸易规模的增长对正处于萎靡时期的全球航运业来说或许是个利好消息。美元资产是未来最值得投资的资产组合,与人民币资产的高风险形成鲜明的无风险、暴利效应。未来(5-10年)预期收益5-10倍以上。
2.人民币资产,中国的实体经济泡沫(主要是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泡沫、政治与文化泡沫决定了未来人民币资产有巨幅暴跌的必然性,规避人民币风险与泡沫是未来个人投资与理财的核心。
3.巨额风险释放后中国资产是本轮美元暴利后又一个暴利组合。因为中国的市场优势、人口素质与强大的生育能力、吃苦耐劳、节俭持家、重视教育的民族基因是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中国资产风险释放越充分,中国未来前景越光明。
来源:共识网
原油与美元的“探戈”
文/牛播坤(华创证券宏观策略研究主管)
随着美国在2014年10月正式退出QE(量化宽松),全球金融周期发生变化,美元指数逐渐走强。然而,此次美元强周期并不同于以往。纵观以前的美元强周期,要么是美国经济更好,而其他经济体也不错,要么是全球遭遇重大危机,美元作为储备资产更受青睐。此次美元强周期则是在全球经济(除美国外)下行,而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的背景之下。全球经济下行使得市场风险上升,随着美国正式退出QE,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敞口被打开。
一.金融周期生变
重新审视原油真实供需
市场风险一旦显现,将推动资金从风险资产向无风险流动。此时,与经济下行密切相关的原油及大宗商品市场,将最先受到冲击而价格暴跌,原油定价回归实体经济本身。被高流动性掩盖并扭曲的高价原油市场将不复存在,全球原油市场真实供需关系也将被重新审视。
从需求端来看,美国经济虽然整体上复苏趋势明显,但能源自给自足战略初见成效,美国经济复苏并未带来原油进口需求增多。事实上,中国是继美之后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在世界原油总需求量中的占比已经升至11.2%。2014年中国GDP增速7.4%,降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相应地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增长疲态尽显,这对于大宗商品价格而言成为一个转折点。欧洲和日本是极度依赖原油进口的国家,但经济均陷衰退边缘,原油进口量并未明显增长,更不可能支撑全球原油需求新格局。
整体而言,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相一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原油需求并不强烈。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在需求端的增长弱于预期,并不意味原油需求的萎缩,全球原油需求总体上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从供给端来看,一方面,美国原油产量过去6年增长了80%,改变了全球原油市场供给格局。国际能源署预计明年美国将超过俄罗斯和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另一方面,原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对这一轮油价下跌采取了默许态度,并未实施减产措许态度。其中尤以沙特为典型,沙特对于减产的意愿极低,不排除它甚至希望通过油价维持低位来扼杀美国的页岩油产业。此外,一些极度依赖原油输出来解决本国财政的国家,反而受制于原油收入进一步扩大了产能,对原油价格形成了打压。
将本轮油价暴跌与历史上进行对比,有时“总是惊人地重复”。上一次油价暴跌是在1985年11月到1986年3月,原油价格由价格由每桶30美元暴跌到每桶10美元。1985/86原油价格暴跌与2014年原油价格暴跌有类似的背景。首先,原油市场都面临需求不足的外部环境,经济增长前景偏空,对原油需求的增长弱于预期;其次,欧佩克对原油价格暴跌都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5年7月沙特宣布不再发挥调节全球石油产量的作用,并在两个月后开始增加产量,与此同时,欧佩克决议将原油政策的核心从油价转移到市场份额。而这两轮油价暴跌不同之处在美元周期的差异上:1985年后,美元明显贬值逐渐步入弱周期,原油依然在低价位徘徊了很久,直到1990年才回到30美元一桶。而在2014年,美国宣布退出QE,正式步入强周期,助推原油价格暴跌。
二.原油价格深跌
全球通缩被叠加强化
油价暴跌,越是依赖原油输出的国家损失越大,俄罗斯、加拿大、委内瑞拉、伊朗、墨西哥是典型代表,而同样身为资源出口国的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受到抑制。那么油价暴跌对原油进口国的影响呢?类似“刀剑上的舞蹈”,未必全然皆是利好。
进一步地,原油价格走熊对原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要分而论之。
美国:美国是原油消费大国,油价大幅下行减少了美国家庭的用油开支,增加了其资金剩余,这会促进家庭扩张消费。由于美国消费占其GDP大概70%的比重,因此油价走跌整体上会利好美国经济。但油价维持低位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风险因素。这是因为通缩预期一旦形成也会反过来抑制美国消费。
我们可以从美国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角度来更清晰地阐述。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私人部门储蓄净额一直在稳步上升,在2012年末达到一万六七亿美元的峰值后逐渐降低。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私人部门储蓄净额,开始重新增加。这说明因油价下跌省下的钱并未全部用于消费,而是有一部分被家庭用于储蓄。此外,原油暴跌不仅在消费端,而且也在工业端,而且也为工业端带来了通缩风险。自去年8月以后美国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行,这说明工业端面临的通缩风险也比较严重,可能会抑制企业的生产投资热度。
中国:中国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原油进口大国。2014年进口原油3.1亿吨,对原油的依存度达到59.6%,较2013年同期升2.6%。去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日均719万桶的创记录高位,与美国原油进口规模的差距也已缩小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原油价格大幅走低利好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低成本原油降低了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原油相关行业消费需求。目前中国CPI同比从2010年的4%下降到目前的1.4%,PPI同比更是连续35个月下滑,低价原油给中国带来了进一步的通缩压力。
欧洲:油价暴跌可以提振欧洲经济,但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在于,一方面,欧元区经济目前深陷经济衰退边缘,无法较好地利用油价下跌来扩大生产和消费;另一方面,油价大跌会加剧欧洲本已十分严重的通缩,而通缩预期又会进一步抑制生产及消费。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12月CPI环比仅为-0.1%,面临严峻的通缩压力,而工业产出环比则仅为0.2%,经济复苏也遥遥无期。
日本:日本是个极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原油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极大地改善日本出口。随着油价的持续大幅走低,全球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走低的通缩环境,我们判断日本出口难以持续改善。此外,随着欧洲QE的推出,日元作为避险货币必然会阶段性地走强,这也不利于日本出口。
三.通缩风险集聚
货币政策分化或减弱
油价暴跌整体利好原油进口国经济,但给全球带来了输入型通缩风险。
目前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单引擎,欧日则处于衰退边缘。输入型通缩与内生型通缩叠加,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也给复苏较为脆弱的美国带来了叠加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油价大跌引发的对通胀目标的担忧,可能会促使美联储推迟加息。
美元驱动有两个因素:流动性驱动和经济基本面驱动。在欧版QE尘埃落地之前,流动性驱动为主要因素;然而随着欧洲QE达成一致,经济基本面将成为美元指数的更重要驱动因子。无论是4季度GDP增长率还是制造业PMI指数均低于预期,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并未如并未如市场之前市场之前预期的那样一帆风顺。美联储必须考虑到实体经济的步伐,并以此调整货币政策的节奏。欧元区自1月22日推出总额1.08万亿欧元的欧版QE,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落地;日本则宣布保持QE规模不变,实际上仍处于极度宽松状态。而自欧版QE以来,全球各大央行[微博]掀起竞相贬值的浪潮,英国央行也正在考虑放弃2015年加息,中国央行则在2月4日宣布降准,2月28日再次降息。
如果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美国推迟加息,那么全球货币政策将趋于收敛。届时,我们将有望看到全球各大央行联手抗击通缩风险的“美妙景象”。(完)
打破平衡的全球油气行业发展十大趋势
来自桔灯勘探
2014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油气市场供需格局逆转,国际油价大幅下挫,世界油气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在景气下行周期中,油气行业将呈现“四低”的特点:低价格、低回报、低投资和低成本。未来国际油气竞合格局将从资源主导向技术与市场主导转变,亚洲作为重要买家在世界油气市场的影响将显著提升。
天然气市场由区域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变。油气行业投资回报率下降,石油公司进入战略调整期,重组整合可能增加。为了更好地把脉全球油气行业发展形势,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研究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全球油气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世界石油供需寻求新平衡,国际油价难回历史高位
1.2020年前全球石油供需将保持宽松态势
未来5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危机后的复苏期,增长速度达不到繁荣期水平,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石油需求难有大幅反弹。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球石油需求年均增速为1.1%,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9900万桶/日;全球石油供应能力年均增速为1.4%,2020年供应量将达到10500万桶/日,供应能力高于需求600万桶/日。供应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利比亚原油产量恢复,伊拉克原油产量快速增长,美国放开原油出口后国内产量仍将较快增长。持续低油价将严重打击页岩油、油砂等高成本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但对石油产量的影响可能存在2~3年的滞后期。总体上看,世界石油供需达到新的平衡尚需时日,在此之前,供需宽松态势难以改变。
2.2020年前国际油价相对低位运行,总体趋势呈前低后高
供需基本面宽松、美元进入升值通道将对国际油价形成直接压制。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际油价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十三五”期间国际油价将处于相对低位,总体水平难以回到100美元/桶以上,运行区间在40~90美元/桶。前期低位盘整,后期随着低油价影响高成本项目投资,供应增速回落,加之低油价刺激需求,供需宽松态势将有所逆转,国际油价企稳回升,2020年将达到90美元/桶左右。
3.未来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价差将继续缩小
受北美非常规油气革命的影响,全球轻质原油供应增长迅猛,但炼厂的装置结构不匹配造成轻质原油过剩,轻质原油价格承受较大下行压力。同时,重质原油需求仍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供应增长缓慢,市场供需相对偏紧,支撑重质原油的价格。总体上看,未来数年,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的价差将呈继续缩小趋势,甚至可能出现重质原油价格高于轻质原油价格的现象。
4.亚洲市场将成为产油国竞争的焦点
亚洲石油需求仍将较快增长,中国作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球需求格局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在世界供应总体宽松、美国对外依存度下降以及原油出口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产油国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亚洲,从而加速世界石油贸易重心东移。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传统产油国之间、非欧佩克国家与欧佩克国家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全球天然气发展遇到阶段性瓶颈,但仍有发展前景
1.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低于预期
2013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1%,估计2014年同比仅增长0.85%,远远低于过去10年2%以上的年均增幅。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在温室气体减排、改善环境方面一直为各方重视,被视为21世纪的桥梁能源。但近年来全球天然气发展不及预期,特别是需求不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能源整体需求不振,导致天然气需求增速下滑,尤其是欧洲天然气需求持续低迷,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天然气需求也明显减速;二是天然气价格相对高昂,特别是欧洲区域的气价和亚太进口的LNG价格随着油价走高而高企,削弱了天然气与煤炭相比的竞争优势。另外,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并大规模推广,也给天然气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2.未来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速有望小幅反弹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未来能源整体需求有望好转。考虑到社会对环保诉求日益高涨,能源、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化转型已迫在眉睫,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仍然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天然气价格走低将增强天然气的竞争力,刺激需求。预计未来5年,世界天然气需求增速可反弹至2%,2020年需求量达到3.96万亿立方米。
3.未来全球LNG市场供需宽松
据统计,从2015年开始,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莫桑比克等国的一批LNG项目将陆续投产。2015年将有6~7个项目投产,新增液化能力约4000万吨/年,2016年新增液化能力1.2亿吨/年,2018年新增液化能力1.6亿吨/年。随着产能的大幅增加,全球LNG市场将逐渐宽松,甚至供过于求。
4.亚洲天然气价格有望回落,欧洲气价以稳为主,北美气价稳中有升
在全球LNG供需宽松的形势下,亚洲LNG现货交易价格将长期处于相对低位。受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亚洲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长期合同价格将下降,有望降至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欧洲天然气需求持续不振,供应相对充足,加之价格相对合理,预计欧洲气价走势以稳为主,保持在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受美国LNG出口、伴生气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预计北美天然气价格将稳中有升。
5.世界天然气价格联动性将增强
中俄天然气东线供应启动,西线供应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亚洲和欧洲两大市场将通过中俄和中亚管道建立联系。美国的LNG出口到亚洲后,与HH(亨利中心)价格挂钩的定价机制将引入亚洲,对主要与油价挂钩的亚洲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形成挑战。亚洲天然气新定价机制的探索和创新,将促进全球三大天然气市场价格的联动。
油气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仍将延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能放缓
1.油气重拾竞争力
本轮国际油价暴跌既有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疲软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力量博弈的因素,也有产油国希望通过低油价打压非常规和新能源发展的意图,目的是捍卫其长远利益,支持油气在能源中的统治地位。按照可比价格,2014年底布伦特油价降至64元人民币/百万英热单位,欧洲天然气价格为43元/百万英热单位,风能价格为118元/百万英热单位,太阳能价格为50元/百万英热单位。随着油气价格下降,油气竞争力增强,高成本且技术成熟度不高的可再生能源将直接受到冲击。
2.油气仍将是世界能源供应主力,但供应稳定性面临一定威胁
2013年全球石油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32.4%,天然气占23.8%,两者合计达到56.2%。截至2013年底,全球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2382亿吨和185.7万亿立方米,储采比分别为53.3年和55.1年。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全球已探明油气资源储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不断增加。总体上看,未来较长时间内油气仍是全球能源供应的主力军,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仍将保持在50%以上。尽管如此,由于未来几年全球油气供需总体宽松,价格处于低位,虽然总体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但将刺激油气需求进一步增长,加大供应压力。同时给传统油气资源国带来严重挑战,特别是部分依赖高油价的国家,低油价带来的收入下降将影响国家发展以及政局和社会稳定,从而影响其油气生产和出口。加之美国能源独立导致其对中东等重点地区的关注度下降,热点地区冲突和摩擦将会增加,威胁到世界石油的稳定供应。
3.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下降
2014年,估计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8.9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33%,其中煤炭消费增长基本停滞,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约为29.6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未来受中国、印度、美国、德国等国煤炭消费下降的影响,煤炭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增速将低于全球能源消费增速。
4.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将放缓
油气价格回落并低位运行,将使可再生能源更加缺乏市场竞争力。根据IEA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年度平均投资将超过2300亿美元,但低于亿美元的投资额,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将放缓和持稳。水电虽然被认为是最为清洁的能源之一,但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关注水电站工程的环境影响,远期来看增长前景并不乐观。风电将迎来快速增长期,除中国和美国的大力推动之外,加拿大、巴西以及南非的风电市场也将较快增长。太阳能发电市场格局逐渐趋于稳定,中国光伏市场扩张速度或将放缓,但依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终端市场;欧洲光伏市场会比较稳定,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
5.电动汽车的发展仍依赖于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
目前看,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电源技术无法满足商业化发展的性能与成本要求;二是大规模配套基础设施需要系统筹划和巨额投资;三是电动汽车的节能环保效益需统筹考虑。例如中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电动汽车所用的能源实质上主要来自煤炭,尽管电动机的转换效率在90%以上,但煤炭平均发电效率在40%以下,而且电能传输、储存过程的损耗率也要高于石油。
亚洲油气基准价格有望逐步形成
1.油气的亚洲溢价问题突出
新世纪以来,亚洲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2013年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40%,创历史新高。由于历史原因,亚洲对国际油气价格的形成和制定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没有形成亚洲油气价格基准以充分反映本地区的供需基本面。定价权的缺失导致了亚洲溢价,尤其是亚洲进口的LNG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亚洲消费者长期承担着不合理的进口能源负担。因此,亚洲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代表亚洲市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交易市场。
2.中国原油期货交易即将上市
为建立反映中国乃至亚太石油供需基本面的原油基准价格,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工作已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国际原油市场大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原油期货在世界舞台上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令人期待。建立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我国以及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向国际原油市场传递正确的价格信号。但是,中国原油期货需要吸引更多元的国际投资者参与,提高交易活跃度,才能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
3.亚洲有望创建天然气交易中心
创新定价方式,建立区域交易平台(交易中心),最终形成地区价格指数、体现地区基本面的价格基准,是亚洲天然气消费者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亚洲地区供应渠道更趋多元:中俄东线正式签署供气协议;中俄西线签订供气框架协议;美国、澳大利亚LNG出口,LNG供应量大幅增加;东非莫桑比克、坦桑尼亚LNG项目也瞄准亚洲市场。随着多气源供应格局的初步形成,亚洲市场已经初步具备建立基准价格的条件。近两年,亚洲主要消费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2012年7月,中国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展天然气现货交易业务;2013年12月,中国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甬商所)推出LNG电子交易平台;2013年9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将发布亚洲从中东和其他地区进口LNG短期合约的基准价格,并以此为基础在商品交易所推出天然气期货;2014年9月,Pavilion公司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合作,计划建立LNG地区价格基准。这些有益的尝试将为亚洲天然气消费者争夺话语权和定价权奠定必要的基础。
国际大石油公司进入战略调整期,国际油气合作主导因素将从资源转向技术与市场
1.“控规模、保效益、压投资、削成本”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战略主线
在低价格、低回报的不景气周期内,国际大石油公司将更加关注盈利能力和效益,从而进入一个降低投资强度、加强成本控制的阶段。一是削减成本尤其是运营费用。2014年下半年,道达尔表示,希望到2017年公司的运营费用削减额度每年达到20亿美元。二是坚决执行投资控制。2014年初,国际大石油公司公布的年投资预算大多低于年的水平,包括油砂、深水和北极在内的一些重大项目被暂停、重审或者推迟。2014年三季度以来,BP表示未来几年投资将维持在预算的低端,雪佛龙、壳牌、道达尔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表示2015年可能进一步削减支出、推迟一些业务。可能出现调整的领域包括勘探、下游、巨型项目、北美非常规、LNG等。三是加强重大项目管理。重大项目开发进度迟缓、超预算是国际大石油公司产量增长目标难以实现、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国际大石油公司将为此作出努力。四是兼并重组活动可能增加,目的是整合业务、控制成本、提升效益。20世纪末的低油价催生了一系列大规模并购活动,未来几年不排除油气行业出现大重组、大整合。
2.国际油气竞合格局将从资源主导向技术与市场主导转变
在低油价下,技术创新将在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常规资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开发重点不断向深海、非常规领域转移,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技术优势在未来竞争与合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世界油气供需格局处于宽松态势,油气市场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资源主导将变为市场主导。拥有市场的石油公司,例如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将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资源国油气政策将更加开放,国际油气合作空间加大
1.资源国将通过私有化释放行业活力
油气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对资源国的影响立竿见影。如何加大对外开放,放松控制,有效吸引外资将是未来资源国对外政策的主基调。墨西哥通过新的能源改革法案,允许私人及境外资本进入墨西哥能源产业。哈萨克斯坦将在未来5年内努力推进私有化进程,逐步减少政府在企业中所持的股份。俄罗斯继续推进国有能源公司的私有化进程,计划通过直接出售股权和股权置换的方式出售俄国家石油公司19%的股份。尼日利亚将对国家石油公司进行重组,最多将30%的资产卖给私人投资者。
2.资源国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合同条款、扩大对外招标等方式吸引投资
哈萨克斯坦通过修改投资环境相关法案,扩大投资优惠,计划在2015年颁发50~100个矿产勘探许可证,这是该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招标活动;伊朗积极调整合同模式,拟在2015年初颁布新的回购合同,新合同在投资期限、费用计算方式、成本回收等关键条款上都有相应改善;俄罗斯小幅放开大陆架开采权,释放上游合作信号,政府决定对联邦级战略气田开发权进行拍卖。总体上看,低油价下资源国将加大对外合作优惠力度,这将给具备市场优势的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油气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3.逐步放松出口政策,争夺市场份额
在低油价下,资源国出口收入严重下滑,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为了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增加收入,资源国一方面将加大出口,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出口收入。例如,俄罗斯全面放开LNG出口政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诺瓦泰克这4家企业拥有LNG对外出口权,力求将在全球LNG市场中的份额从目前的4%提高到2035年的10%~13%。另一方面,资源国政府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可能对外资石油企业征收更高的税率,进而加大企业经营负担和风险。
乌克兰问题将长期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及能源贸易格局,中美谋求建立竞合新关系
1.美欧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激烈对抗影响深远
“乌克兰事件”成为2014年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出现自冷战以来最严重的对峙,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地缘政治和能源市场格局。欧盟为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努力寻求进口多元化,加快与中亚、中东的能源合作步伐。俄罗斯在西方战略围堵下加快油气东移南下,特别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将进入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此外,低油价和西方的制裁将长期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使之长期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俄罗斯对全球政治和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下降。
2.欧佩克的市场影响力下降,美国影响力相应提升
非常规能源革命产生的影响正从行业扩大到石油地缘政治格局领域。随着非欧佩克国家产量份额的快速上升,欧佩克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面临巨大挑战。技术进步使得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成本快速下降,低油价对页岩油、油砂等相对高成本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挤出效应将低于预期。而欧佩克内部各国对油价承受能力差异巨大,若低油价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不排除欧佩克内部分裂的可能性。得益于非常规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的油气产量增长一枝独秀,油气进口量大幅减少,甚至将出口原油和LNG,美国的战略调整空间加大,美国对世界油气市场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3.中美两国在世界油气等领域需要更多磨合
美国通过能源独立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增加了全球战略选择空间和灵活性,放大“能源武器”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其掌控地缘政治局势的能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油气进口国,得益于供需宽松形势下市场地位的重要性提升,将力求掌握能源合作主导权,更多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主张自身合理利益。中美两个大国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合作,才能保证各自的根本利益。
能源政策更加强调低碳和清洁
1.低碳发展仍是未来能源行业的主题
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能源政策更加强调低碳和清洁。美国再推低碳新政,2014年奥巴马政府正式颁布了减排新规,提出到2020年全美燃煤电站实现减排20%。欧盟发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以1990年为基准年,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中美两国2014年11月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加强清洁能源和环保领域合作。联合声明提出,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目标。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
2.欧美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出现分化
尽管欧盟在2014年初提出“到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至少提高到27%”的发展目标,但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削减了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补贴,这将对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美国则坚持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一直致力于发展清洁替代能源,对清洁能源领域实施减税措施。此外,奥巴马政府通过扩大开放公共土地,加速部署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3.加快天然气发展是实现能源清洁发展的现实选择
天然气作为清洁且成本可控的化石能源,是主要能源消费国的现实选择。各国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引进。近年来,中国、欧洲多个国家都发现了可观的页岩资源储量,尽管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困难,但多数国家仍选择加大页岩气开发力度,推进能源结构的清洁化。
中国油气市场进入转折期,供需宽松常态化
1.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放缓,成品油供需宽松成为常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呈现五个新特点:一是经济对石油消费拉动减弱,石油需求将保持2%~3%的低速增长。二是成品油消费将由过去的“三高”(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转变为“三低”(低增长、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常态”。预计“十三五”期间成品油消费增速将保持在3%~4%,相比年6.3%的平均增速有较大幅度下滑。三是成品油消费增速继续分化,“汽高、柴低、航煤多”的特点将日趋明显。汽车保有量将保持较快增长,汽油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柴油需求走出低谷后延续微弱增长态势,“十三五”末期前后达到需求峰值。四是成品油出口(尤其是柴油出口)将逐渐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根据国内炼油能力建设情况,未来国内成品油供应量将继续快速增加,供需宽松程度将进一步加深。预计2020年国内成品油供需富余量将由2014年的1466万吨扩大到4000万吨。五是以天然气和电能为代表的替代交通运输能源将加速发展。2012年交通部门的各类替代燃料消费量相当于约2700万吨成品油,预计2020年替代量将增至8000万吨,其中以天然气和电能为主,燃料甲醇、燃料乙醇和煤制油的发展则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2.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下降,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快于预期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价格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可能会低于预期。多数用气行业对气价极为敏感,部分行业的价格承受能力已逼近极限,甚至出现了“气改煤”的反常现象,特别是发电和化工部门最具代表性。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可达到3000亿立方米,年年均增长8.6%,不仅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政府3600亿立方米的规划目标。随着进口管道气、LNG接收站和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正在发生逆转。按基准情景预计,若没有新的鼓励措施和手段,2020年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将富余300亿~500亿立方米。政府需要调整政策以推动天然气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油气行业基本实现市场化,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升级
1.中国油气市场改革迎来最佳机遇期
国内外油气市场供需宽松,价格下行,中国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恰逢其时。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以来,政府部门大力推动油气市场改革,企业层面也对市场化改革给予了积极的配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预计“十三五”期间油气行业有望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权将下放给企业,价格水平由市场决定,油气交易中心加速推出。中国油气市场将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世界市场紧密联动。
国家将逐步放开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权。原油进口权放开后,地方炼厂有望突破原料瓶颈,实力规模将明显增强,在资源整体过剩的大环境下,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销售环节经营压力显著增大。此外,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油气行业,市场竞争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在环境压力的倒逼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结构调整压力和油品升级成本。
2.“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我国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提供发展机遇
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重大战略,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建立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等,为中国企业扩大投资和贸易提供更加有利的合作环境,为业务拓展、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空间,有助于在亚洲地区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梯次转移的发展新格局,并为中国石油企业树立“大资源、大市场、大合作”的发展新理念,打造油气合作升级版奠定基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通货膨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