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青岛格林沃德德为什么隐私很重要观后感想英文

#每日一TED#一只拖延症患者的自我修养 | MOOC学院
#每日一TED#一只拖延症患者的自我修养
好吧,其实我是为了量子神兽来的。。。
题目 关于环保的四个“异端观点”链接 评论:四个观点是关于城市化、核能、转基因技术和人工气候改造。城市化最环保的一点城市使得人口炸弹延迟引爆,进入城市的人为了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就必须少生优生,当然带来的副作用是世界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的差异。关于核能和转基因技术的内容基本上是老生常谈。关于人工气候改造的例子是向平流层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延缓气候变暖、通过雾化海水增强海上云层的反射,以及通过不完全燃烧等等方式使得土壤更加肥沃等等。这个演讲的结语是 We are Gods, and we have to get good at it . 或许作者想强调的是人类拥有各种改变环境的技术,并且享受了如此之多的资源,那么就有义务遏制环境向糟糕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不过尽管人类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地球环境,但是始终只是这个星球的租户而已,那天任性过度说不定就被扫地出门了,所有的举动必须慎之又慎。
题目:单一故事的危险性链接发不上去。。。主题很简单,即不可以偏概全。讲者想要告诉听众如何更加真实地认识世界,不被单一的故事固化对于某一群体或是事件的印象。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用从新闻中听到的单一故事一遍遍加固着对于某一群体的负面印象。美国的警民矛盾在警察暴力执法致人死伤的新闻中陷入恶性循环,而美国部分警察的过度执法行为何尝又不是来自对于黑人犯罪率高的刻板印象呢?其实这个主题也和果壳一直以来传达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一致。记得很久之前在果壳翻到一个帖子,主题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其中一条评论印象很深,大意是如果从迷信一个权威转变为迷信另一个权威,那么人们为科普做出的努力将是徒劳的。所以记得始终保持怀疑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上一段好像有一点点跑题。。。一些重要的内容已经在演讲中涉及,其实可以进一步地展开,比如权力对于发言权的控制,以及这种控制如何进一步影响舆论;拥有发言权的主题如何承担应有的责任(想起了泡菜国电视剧匹诺曹)。
题目:我的北韩逃亡记链接就不上了 讲者是个脱北者。其实整个演讲槽点略多,讲者口音很重,整个演讲语气起伏不大,感觉不是在讲真实的经历而是在背诵演讲稿,演讲最后提到的在老挝受到一个陌生人帮助的经历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并且不符合逻辑(难以想象一个人会向在街上遇到的陌生人提供经济援助,而这个人需要为涉嫌非法入境的家人缴纳罚金)。不知道演讲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讲者提到了一些已经能在各种资料中看到的事件和细节,比如朝鲜在90年代中期发生的大规模饥荒,存在的公开处决,脱北者离开朝鲜逃亡韩国的几个路径,以及中国的尴尬立场。几年前看过《我们最幸福》(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同样从脱北者讲述的亲身经历中反映朝鲜的状况,劳改营、饥荒和风险极大的逃亡之路。这本书的题目大概取自讲者在一开始提到的那首歌的名字,想想其实无比讽刺。不知道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在多久之后更为全面地为外界的普通人所了解,或许墙壁已经在慢慢倒塌。
题目:文明社会为何走向崩溃链接:#摘抄#五点架构:1.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 气候变化;3. 与友邦的关系; 4. 与敌国的关系; 5. 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摘抄#为什么一个社会没能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已经意识到了,却没能解决?1. 利益冲突:决策冲突者的短期利益与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的冲突; 2.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有时候很难做出恰当的决定,特别是涉及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时(e.g.维京人的社会凝聚力、澳大利亚的大不列颠附属国地位)。现在人们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水资源、人口、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讲者的态度基本上是乐观的,他认为不稳定状态可以在几十年内解决。这个演讲是2003年的,到目前为止上述一些问题似乎有所改善,但是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利益冲突,这一点在我国也很明显,比如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冲突,政绩与城市的长远规划的冲突。如何平衡冲突,不仅是意识的问题,良好的制度设计必不可少。
题目:重建破碎家园 |TED#摘抄#传统的应对冲突后的方式,基本上基于三原则:1. 政治是事关重要的; 2. 短期维和; 3. 通过选举产生合法政府。冲突后真正应该首先关心的是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繁荣重建之后政治问题的解决会变得容易。两条补充方法:1.认识到三个主要角色的相互依赖性:安全委员会(维和是一项长期工作)、捐助者(长期捐助)、冲突后的政府(必须进行经济改革); 2. 专注于实现几个关键目标:就业(发展建筑业建设基础设施并且吸纳年轻男性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政府机构用于管理重建中的NGO组织的活动,集中提供服务)、廉洁的政府。讲者提出的方式的确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设想。反观本国历史,的确是通过经济改革成就了长期的稳定,而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正一步步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打卡第6天题目:我所看到的战争|TEDx链接:讲者是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她见证过波斯尼亚战争,也报道过无比血腥的卢旺达种族屠杀。其实就像讲者说的那样,记者是事件的见证者,这个演讲的意义并不在于向听众说明讲者作为记者的工作经历,而是让听众回望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骇人听闻的事实,尤其是历史课本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告诉过我们的事实。
Day 7题目:达蒙·霍罗威茨讲“道德操作系统”|TEDx链接:在硅谷的演讲,关于技术应用与道德框架。介绍了三种观点:柏拉图认为道德像数学一样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应该是在当时当地做出的最好的判断,不能违背一些基本的原则;约翰· 穆勒认为道德应该是考虑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个人比较认同第二种。柏拉图的观点不具有可行性。而实用主义观点可能催生出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决定,我想棱镜门事件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
Day 8题目:关于塑料污染的严峻事实链接: 看下来的感觉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触目惊心。塑料污染已经扩展到了海上,百分之80到90的海洋废弃物是塑料,而11个垃圾环流已经遍布了五大洋。讲者提出了4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Refuse. 即除了后续处理之外,更应该考虑的是从根本上减少使用量。演讲中有一句话很显眼:绝大多数塑料瓶仅仅是被降级回收,被焚烧,或是运往中国。大概查了一下资料,自2000年至201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垃圾废品交易额从最初的7.4亿美元飙升到115.4亿美元,2011年占中国从美国进口贸易总额的11.1%,仅次于农作物、电脑和电子产品、化学品和运输设备()。较低的环境标准和处理成本使得中国自然地成为了垃圾输出地。一些小作坊在分拣处理时会造成污染,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监管者在某些环节的缺位。
Day 9题目:同情心的进化论链接:同情心和与之相关的黄金法则在进化过程中已经留存在人类的基因里。但是这是选择性的,在进化中形成的并没有形成普遍的爱,人于是导致人与人之间以及国际间存在零和博弈以及非零和博弈的区别。国与国之家的合作与冲突由此而来。讲者认为可行的方式是扩大人们的道德想象力。
Day 10主题:军事机器人和战争的未来链接: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战争中,在减少己方伤亡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社会、法律和伦理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军事机器人的运用使得个人能够更加容易地对抗政府,反恐形势将日益严峻。人们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感知变得迟钝,因为战场的画面由机器人拍摄和记录,机器的操纵者只需要在万里之外的控制室里进行操作,一切像在进行一个游戏。演讲的结语是Is it our machines, or is it us, that wired for war? 一系列问题的症结其实在于冲突处理方式的选择,使用武力攻击还是其他?
Day 11主题:为什么节食经常不起作用?链接:大脑通过各种信号将人的体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也是进化的结果之一。一个关于死亡风险的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死亡风险,无论是否肥胖,拥有好的生活习惯的肥胖者和体重正常者在这一数值上并没有太大差异。而节食这种方式并不值得信赖,节食五年之后,百分之四十的人可能比原来更重。讲者认为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节食这种行为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收益不高还面临着各种风险,投入的时间精力完全可以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
Day 12主题:抑郁的狗,强迫症的猫—对于人类,动物疯狂的背后指引着什么链接:#摘抄#基于接受我们和其他动物的相似之处,然后再用这些相似之处做一些假设,使得我们更了解其他动物的思维和经历。动物和人一样可能患上精神疾病。人需要恰到好处地“拟人化”它们,来理解它们的情绪。我想讲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动物与人类平等并且相互陪伴的关系,对待它们并不能单纯地从物种层面,它们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动物是需要用心陪伴和理解的,因此,在决定养宠物之前,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时间、精力以及足够的关心为它和自己的生活负责。
Day 13主题:对气候危机的新思考链接:这个演讲其实是要提高人们对于气候问题的紧迫感。气候变暖的速度可能比预想的更快。北极冰盖面积缩小导致格陵兰岛的建筑物遭受破坏,而讲者预计冰盖将在2013年夏季完全消失(演讲应该是2008年的)。虽然2014年的夏季北极圈的冰盖面积不减反增,但是这并不代表全球变暖趋势产生了变化。讲者是Albert Gore,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副总统,不得不承认,演讲确实特别有感染力。演讲的时间距今已过去7年,里面的内容没有太多让人觉得特别新颖的东西,倒是演讲内容呈现的方式很有意思,将冰盖消失的面积具象地用美国国土表示,比用图表直接得多也更有说服力。里面呈现的那段获奖的宣传片把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换算成大象的数量,大概是12亿头,如果12亿头大象砸到地上将是件多可怕的事。
Day 14主题:讲者研究了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发现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关于艾滋病的认知存在疑问,她列出了其中的四条:1. 25 Million Infected in Africa. 统计传播情况的方式存在问题,样本不具有代表性,不同年份的统计数据也不具有连续性。讲者对比埃及和博兹瓦纳不同年龄人群的死亡率,并且对比随机抽样数据后,发现UNAIDS的统计数据可能远高于实际状况。2. Decrease Poverty =Decrease AIDS. 研究出口量与艾滋病感染率的数据之后发现,经济发展和随之发生的人员流动可能导致流行强度的增加。因此讲者认为在艾滋的防治重点地区的设置可以基于对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3. Uganda's ABC compaign is a (unique) success story. 艾滋防治知识的推行不是乌干达感染率下降的唯一原因。出口量下降也与之相关。4. President's Emergency Fund for AIDS Relief: $15 Billion,focus on education. 艾滋病感染者 的数量不光与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相关,当一个地区的死亡率本来就很高,其他因素对于平均寿命的影响远高于艾滋病带来的影响时,人们将无暇采取措施预防艾滋。所以在其他领域投入资金可能会更显著地降低艾滋病感染率,比如防治疟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跨学科研究确实能带来一些很有趣的发现和结论。熟知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记得保持怀疑。
Day 15主题:网络时代的信息壁垒前所未有地低,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和诉求。但是现行的民主政体从它产生之日起没有发生过实质性变化,多数人只能通过投票选出少数人代表自己进行决策。两者的冲突可能会导致两个结果:silence(人们不愿意参与决策),或者noise(对话的空间不存在时,民众可能走上街头表达诉求)。关于利用网络技术改进民主,讲者及其合作者们进行的尝试是开发了一个叫DemocracyOS的应用,将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后传达给用户,并且为用户提供投票的平台,使得用户的意见得以被收集和反馈。在向政党推介这一应用时他们失败了。于是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候选人承诺将按照DemocracyOS收集的用户意见进行提案和投票。获得的选票不能获得议席,但成功地推动了国会在DemocracyOS就议案收集意见。这样的尝试局限性很明显,能够通过网络发表意见的民众一般年龄层偏低,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在较为发达的地区,这样的群体不一定能够反映所有选民的意愿。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即使作出了能够反映民众意愿的决策,如何保证决策实施的有效性?这一点还需要相关的监督以及制度设计。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好的尝试,民众的意愿有了一个合理的表达渠道。
Day 16主题:公立教育建立之初是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最为"实用”的学科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现行的教育体系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进入大学,于是衡量好学生的标准只有学术能力(放在我国可以具体化为考试能力),其结果就是很多孩子的创造力被钝化了。讲者认为培养人才有三原则。第一,多样化。第二,好学生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第三,个性化。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称作是教育流水线的“产品”。改变的出路在何方?在社会阶层流动变得相对缓慢和困难的背景下,高考被视为改变命运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不一定是唯一、但是概率比较大的途径。如果不能从环境因素倒逼教育作出改变,那么最先开始改变的只能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的观念。
Day 17主题:2013年移民汇款的金额超过了全球发展援助基金的三倍。移民汇款能够显著地接受汇款的家庭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战乱和贫困国家。但是一般的汇款渠道收取的费用过高,在全球,这一比例平均为8%。为了预防洗钱,一些费率较低的汇款方式并不能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乡村能够接受国际汇款的地方只有邮局,而邮局可能只与一家汇款公司合作,由于缺乏竞争,费率居高不下。讲者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减低移民汇款的成本:1. Relax regulations for small remittances.2. Abolish exclusive partnership with post office.3. Creat a non-profit remittance platform.另一个阻碍汇款到达移民家人手里的因素是非法招工费。关于这一点,讲者没有提出解决方式。可能需要劳动力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共同配合,建立相关的规则和正常渠道。移民存款的规模达到了5000亿美元,讲者认为可以向移民出售债券,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也可以向移民筹款募集资金用于这一目的。
Day 18主题:内容是关于女性割礼的。传统观念和风俗确实是很难改变的东西。讲者是女性割礼的受害者,但她也是幸运的,知道自己受到的加害行为的实质和来源。落后的习俗的可怕之处在于处于这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以为这一切是正常的,并且习以为常,一代接着一代实施以爱为名的伤害。受害者在若干年之后会变成新的加害者,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受到了加害。仅仅为了消除一项落后习俗努力可能还不够,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经济状况。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人员和信息的流动,新的观念也将随之散播。
Day 19主题: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和感觉自己被见识的状态下所作出的决定是不同的,后者其实为了迎合别人和社会环境的期望。边沁设计了”全景监狱“结构,在中心设立一座无法看清内部的高塔,使得囚犯们觉得自己时刻被监视。米歇尔·福柯则认为这种结构可以用于任何控制人类行为的机构,这种结构是现代西方社会用于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关于监视不可避免地要提到《1984》,奥威尔描述的场景其实不是国家时刻监视着公民,而是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假定,即他们可能随时会受到监控。亚伯拉罕诸教也有类似的设定,有一个全知在监视着人们。私人空间使得创新、讨论和异见得以存在。认为”没有做坏事的人不介意被监控,只有坏人才害怕被监控“的观念其实隐含着两个训诫:首先,关注隐私的都是坏人,而这里的“做坏事”是指进行背离当权者意愿的行为;第二,只有对当权者毫无威胁时才能远离被监控的危险。一个社会的自由程度取决于它如何对待与当局政见不同的公民。无处不在的监控确实是一件可怕的事,只要有心对上网痕迹进行追踪和整理,每个人在网络上留下的只言片语以及浏览习惯都可以拼凑出这个人的政见、习惯、偏好、生活经历等等细节。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监控行为某种程度上对反恐行动具有支持作用。讲者的重点应该是反对无选择性的监控。但是问题恰恰就在于,监控的边界其实是掌握在监控者自己手里,对公众而言,如何才能保证监控机构的掌握者不滥用权力。
Day 20主题:GDP只是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单一指标,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的整体情况,比如公平正义、民众幸福感等等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基于三个方面:1. 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Nutririon & Basic Medical Care, Water & Sanitation, Shelter, Personal Safety.2. 人们是否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一点可以细化为教育、信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等几方面。3. 每个人是否都有机会追寻其目标。可以具体化为个人权利、选择权、无歧视、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教育等方面。讲者考察了GDP与社会进步指数的关系。收集132个国家的数据之后进行回归之后发现,在人均GDP 较低的情况下,人均GDP的升高伴随着显著的社会进步指数的升高,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增长对社会进步指数的影响逐渐变得不明显。较高的人均GDP并不意味着较高的社会进步指数,巴西和俄罗斯就是一组很好的对比。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想要改变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可能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衡量指标。
Day 21主题: 挪威电视台NRK播出过一个看起来很无聊的电视节目,用固定镜头拍摄一辆行驶中的火车,记录行驶的全程,时间长达7个小时。这个节目的在收视率和社交媒体上都获得了成功。2011年他们又用5天6夜的时间现场直播海达路德游轮之旅,这次直播比上次更有趣的是很多普通人参与了拍摄过程,在游轮经过的时候他们朝着镜头挥手。320万挪威人观看了这个节目。他们还拍摄过的一档奇葩节目记录了一件毛衣如何从剪羊毛到最终编织完成的全过程。“慢电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没有改变时间线,并不主动切换画面,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看到旅途中的景色。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拍摄时发生的事情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准备阶段摄制人员并不对“故事情节”作出计划。我想关键可能恰恰在于“慢电视”与快节奏生活的显著不同,它使得没有时间或者不能出门旅行的人通过电视参与了一次旅行。
Day 22主题:关于work-life balance,讲者谈了四点心得:1. 某些职业选择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选择它的人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职业。2. 规划自己的生活,不要让自己的生活被公司所掌控。3. 思考实现理想中的平衡的时限。4. 以平衡的方式来实现work-life balance. 关照到自己的精神、情感、健康等各种方面。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改变,只需要从一点小事做起,比如抽一点时间陪伴家人。我觉得要达到平衡,首先你得知道自己理想中的平衡状态是什么。一部分人会以工作为生活乐趣,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罢了。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达到平衡状态所需要的作出的改变自然差异巨大。其实可以每天在完成目标之后给自己一点点奖励,比如翻几页闲书,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得不同。对于一个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被工作占据的人而言,至少这是一个有效的使自己感到轻松的一种方式,我想这也符合讲者所说的“从小事做起”吧。
Day 23主题:世界上还有11亿人由于缺乏卫生设施只能在露天上厕所。非洲一些地区使用坑式厕所,一些工人不得不在缺乏防护设备的情况下直接到坑里清理,而在印度,一些低等种姓的人们在从事这项工作。讲者认为即使在落后地区安装抽水马桶也难以解决问题,由于缺乏管道和处理设备,排泄物还是可能直接计入天然水体,进而污染水源。于是问题在于卫生基础设施的改造,在前端安装洁净的“收集系统”,然后根据当地情况对“后台处理设施”进行设计,考虑收集再利用的问题。而政府应当为这部分投资埋单。讲者认为改善公共卫生设施,除了减少疾病和医疗费用之外,也是人们在道德、社会和环境上的义务。看完不得不感叹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不久之前去过一个小县城,在街上很少看见垃圾桶,路两边到处可以看到乱丢的垃圾,还目睹一个孩子直接在路边排泄。即使是在中国,改善公共卫生设施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但是又很急迫的任务。
Day 24主题:讲者是一位监狱管理者,他认为监狱应该是修正机构,而不是社会失败政策的垃圾桶,对监狱需要有创新的观点。针对如何让监狱更安全,讲者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改变狱警的培训方式,以及改变监狱的基础设施。预防暴力比使用暴力平息暴力更加有效。讲者还在自己供职的监狱中进行科研项目,犯人们得到了鼓舞,因为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在监狱中提供人道的环境,人们参与、贡献和学习,在预防惯犯方面,可能比任何生硬的思想品德课程都有效。
昨天加班赶报告一直忙到今天早上,打卡中断一天。 Day 25主题:讲者认为过去的三十年中,市场思维开始主导生活的每个方面,比如人际关系、教育、医疗、政治、法律和公民生活。为什么惧怕市场社会(market society)趋势?原因有两点:首先,当财富的意义超出购买力,市场思维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其次,市场思维会改变一些社会常规,比如有些学校会用金钱奖励激励学生读书,但实验证明这并不能导致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们会选择更薄的书 。讲者认为市场思维介入非物质领域会排挤更高层次的内在动力,市场可能会影响商品的特质。所以需要讨论的是,哪些领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而哪些不能。民主的意义不在于完全平等,而是在于不同背景的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汇,并且由此学会协商、容忍差异和关系公共意义。讲者反对的不是市场化,而是市场化的过度。总有些价值是是高于金钱的。当市场价值操控所有社会价值的时候,平等、社会良知和人类的美德也就受到了践踏。我想尤其需要保护其远离市场机制的是正义和机会平等。否则带来的后果也是可以预见的:社会阶层流动的停滞、不平等的进一步加剧,进而将带来动荡。
Day 26主题:目前世界上的财富不平衡水平虽然处在上升趋势,但是还没有超过一战前的水平。从长远来看资本收益率r大于经济增长率g,这将导致财富的集中。r&g是人类历史上的普遍状况。两次世界大战之所以降低了财富的不平等,是因为战争时期资本回报率降低,而战争之后的重建时期增长率g大幅上升,且婴儿潮导致家庭财富有所分散。讲者预测未来由于经济增长的放缓,r和g之间的差距会增大。有一些措施能够在宏观上平衡这两个因素,比如用税收降低资本回报率,逐渐将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讲者提出的两个解决方法是很有意义的:各国在征收财产税方面进行合作、提高金融透明度(在某种程度上大几避税天堂)。当然只有保证后者,才能使得财产税的征收制度行之有效。我国的税收制度是否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改革呢?当然在目前的背景下征收财产税的尝试可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像讲者说的那样,历史能够给我们最为正确的方法。
Day 27主题:讲者认为禁毒战争并没有起到遏制毒品泛滥的作用,因此需要将毒品交易放到台面上,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监管。观点不敢苟同,其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个人认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作者在提到一些国家对毒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合法化之后,药物滥用、犯罪率下降,这个论据完全没有数据支持,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其次,讲者列举了一些现象,比如新西兰允许一些软性毒品销售,在玻利维亚和秘鲁古柯叶制品何以合法销售,试图说明合法化是存在并且可以被接受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第三,用烟草和酒类的合法化来类比毒品的合法化是不合理的。前两者都没有严重的致幻作用,成瘾的可能性也远远小于毒品;第四,认为使用毒品不会伤害他人无疑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带来的外部效应,一些毒品对健康的伤害毋庸置疑,吸毒者在产生幻觉之后完全可能伤害他人和自己,甚至一些人可能利用毒品控制他人(禁毒的情况下这些危害当然也存在,但是合法化可能使毒品的获得更为容易);第五,讲者的论点之一是禁毒战争所产生的大量花费完全可以用于改善医疗条件等更加有意义的领域,他显然没有考虑合法化可能带来的吸毒者人数的增加会在多大程度上增大医疗花费。我觉得这个演讲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严谨。他没有对合法化的范围作出解释,同样都属于drugs,大麻和海洛因的区别巨大,再延伸开去,剂量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没有对合法化之后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阐述。没有具体定义和措施,这个演讲就仅仅是在阐述一个有些吸引人眼球的观点而已。
Day 28主题:|TED这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演讲中第一个讲者没有以实体状态出现在现场的。其实这个TED没有遭到利益相关者的封杀本身也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棱镜计划”的问题并不在于情报系统获取了一些元数据,比如个人通话记录、旅行记录等,而是它的内容:美国企业被胁迫为NSA做些dirty work。企业试图起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审判从来不会被公开。这些企业不得不为NSA提供用户数据。演讲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公众利益并不总是等同于国家利益。其实作为监听理由的“国家利益”是否真的像它所被宣称的那样吗?还是仅仅是一个理由?由民众让渡一部分权利为基础建立的政府有没有权利代替民众作出决定获取隐私信息?斯诺登对于互联网隐私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他认为自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中,它应该是自由的,但是“棱镜计划”违背了他一直以来坚信的东西,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不平则鸣,尽管采取的方式也许有些极端,但不能否认这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Day 29主题:演讲是关于互联网时代一个普通的网民所需要担负的责任。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这不仅仅关乎网民在网上发布了什么,每一次点击也都是一次制造媒体的公共行为。点击量的累计决定了什么内容更容易被后来浏览网页的人看到,点击不喜欢的链接的结果会导致呈现出来的偏好的统计结果是扭曲的,最终将会将大众的关注焦点引向奇怪的方向。
Day 30三十天任务达成~求参观主题:目前其实没有一套完善的系统可以应对爆发的疫情。这套系统需要一些资源:一群可以立即出发到达疫区的流行病专家,他们可以准确并且迅速地收集和反馈病例的信息;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相应的动员机制;对于流行病的系统研究,包括医疗手段、器械等等方面。讲者认为人类可能没有能力应对下一次的疫情爆发。在埃博拉爆发的一年里,疫情和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西非三国,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原因有三:第一,医疗工作者的努力;第二,埃博拉病毒的奇葩特点,在具有传染性之前,宿主已经行动困难;第三,爆发的地点不是人员密集、流动频繁的发达地区。可以使疫情严重很多倍的病毒是存在的,1918年的流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途径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应对系统。首先,提高贫穷国家的医疗水平,在提高这些国家民众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系统;其次,建立后备医疗部队,与军队合作以保证拥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后勤补给;第三,进行情景模拟;最后,加强科研。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的花费远远小于疾病大规模流行带来的损失。我觉得对于提高贫穷国家医疗水平的意义还在于健康意识和关注点的改变。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能够减少疾病(埃博拉可能与当地人食用果蝠),而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降低能够使民众的关注点转向其他的一些方面,Day14 关于非洲艾滋病的演讲提到了这个观点。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整体,流行病很可能随着各种现代交通工具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所以一些国家不发达的经济和医疗系统所带来的隐患影响的不只属于该国,而有可能变成全人类的不幸。
哇塞太棒了,必须精华帖啊!
Day 31 主题:讲者设计了一个很好玩的幼儿园,屋顶被做成一个环形的巨大的平台,装好护栏,可以用来日常活动和作为大型活动的看台,大概的样子和之前新闻报道过的“屋顶操场”很像。教室也是开放的,就在巨大的环形下面。讲者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孩子是需要噪音的,他们在有噪音的环境里面比处于安静的环境里面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其实已经适应了嘈杂的丛林环境。所以在菜市场专注地看书可能并不需要非凡的意志力。其实讲者通过这个建筑想要传达的是“放养”孩子的理念,让他们呆在户外,进行一些他们觉得很有趣的探索和运动。其实只需要很简单的道具,孩子就能自己创造一个世界。讲者统计了一个小男孩在这个幼儿园一天的运动轨迹,发现距离长达6km,只要把孩子们放到屋顶上,他们就自己开始玩耍。孩童时期需要面对一些小小的危险,偶尔受一点小伤也无所谓,这样才能够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对比下这群日本小朋友的幼儿园生活,不由觉得自己充满了口算珠算和汉语拼音的幼儿园生涯真是无趣。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安静听话的孩子一般更能得到老师的偏爱。所以可能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幼儿园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观念: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
Day 32主题:效率低下的会议耗费参会者的宝贵时间。但是有很多人因为MAS(Mindless Accept Syndrome)不好意思拒绝看起来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会议。讲者的建议是在收到此类会议邀请时不要急着答应或者拒绝,直接去找会议的组织者了解一下会议的目的、收到邀请的原因,告诉他们你愿意学习如何帮他们达成会议的目标。以尊重的态度这样做,人们会在组织会议时更加用心。我想这是关于现代社会的生存智慧。不能把时间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一个人拥有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但是如何拒绝同时又不伤人是一门艺术。讲者的观点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对于节约所有人的时间也许有一定帮助。
Day 33主题:讲者创作的漫画系列里食堂大妈成了一个超级英雄,灵感来自一直在他上过的中学里工作的食堂大妈。之后他建立了School Lunch Hero Day。漫画以及这个主题日带来的双向的效应,食堂工作人员们重新意识到了他们工作的价值,并且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比如监督食堂的秩序、在假期开着改装过的校车为不在学校就吃不上饭的孩子提供食物),而孩子们以各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对于食堂工作人员们的努力表达了他们的尊敬和感谢。讲者更想表达的是,职业并没有高下之分,对于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们不要吝啬我们的感谢。
Day 34主题:讲者是一位马赛人。这个民族是个典型的父系社会,大多数女孩很早就会订婚,并且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妻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接受割礼、结婚,然后日复一日过着劳作、养育孩子、为家庭付出一切却不能拥有财产的生活。讲者很小就梦想成为教师,她在13岁的时候用接受割礼作为条件换取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在获得大学的Offer之后,她又与社区中的长者达成协议,长者们支持她前往美国上大学,而她需要在以后为社区作出贡献。后来她在家乡建立了一所女子学校,为女孩们提供学校教育,并且帮助免遭割礼的残害。社会的进步就是依靠这些不甘向社会痼疾妥协的勇敢者们一步步经过艰难努力缓慢推进着。讲者的解决方式与Day18那位讲者有所不同。教育是一种间接,但是更加有效的方式。随着认识世界的大门被打开,这些女孩的人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Day 35主题:讲者曾经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第一段婚姻中她遭受了来自前任丈夫Conor的频繁殴打和死亡威胁。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这无关学历、收入水平等等因素。讲者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几个阶段:1. To seduce and charm the victim. Conor让她觉得自己才是感情中强势的一方,并且通过透露其不为人知的秘密获取了信任:Connor在幼年时期受到继父的虐待,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阴影。2. To isolate the victim.
讲者在Conor的要求下辞掉了工作,与他一起离开纽约搬到了一个小镇,远离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3.
To introduce the threat of violence and see how she reacts.
4. To kill her. 这是绝大多数家庭暴力受害者不离开的原因。讲者曾经被子弹上了膛的手枪指着脑袋。除此之外,她表示自己一开始留下来的原因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虐待,她爱着Connor,并且认为自己是唯一可以帮助他走出心魔的人(我觉得讲者可能是被同情心和使命感所迷惑了)。讲者最后通过向所有人求助逃离了这段婚姻,包括警察、家人、邻居和陌生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讲者是个幸运的人。现在有了幸福的生活。从演讲内容中不难发现家暴的一些先兆并不是无迹可寻,施暴者有过受虐的经历,并且一度影响了学业,所以表示自己尤为珍惜自己的常春藤联校教育经历和在华尔街拥有的工作,之后却轻易地放弃了工作要求讲者与他一起搬到小镇上去,这显然是矛盾的。而讲者当时在纽约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我想真正尊重伴侣的人不会作出如此要求。家庭暴力在那个国家都不是新鲜事。国内新闻中已经出现过很多被家庭暴力虐待致死,以及受虐方不堪忍受反抗施虐者最后以对方的死亡和自己牢狱生涯结束这段悲剧的案例。家庭暴力本身较为隐蔽,受害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敢或是不愿大范围地向身边的人求救。而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一些被求助者并不愿意介入别人的“家事”,于是一些本来能够避免的悲剧发生了。不过今年已经有相关的法规出台,事情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过我觉得任何法律救济都是事后的,经济赔偿和刑事处罚都不能弥补受害者遭受的创伤。所以在开始一段intimate, interdepandent, long-term relationship 之前经过长期观察和慎重考虑才是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方式。
Day 36主题:性别暴力不只是女性需要面对的问题,男性也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付出努力。在当前的语境下,”性别暴力”这个词很容易让男性把自己的责任排除出去。讲者认为男性需要打破沉默,在充斥着性别歧视的对话中提出异见,才能营造出一个反对性别暴力的文化氛围。
Day 37主题: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主角是孤儿,而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是孤儿的人不管之后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愿意提起这个事实。孤儿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同情。讲者把自己经历过的领养过程称为“fast-tracking adoption”。他的生母在未婚的情况下怀孕之后“被国家驱逐出她的家庭”,被送进母婴看护所,并且在“人生中最为脆弱的时候”签下了领养协议。讲者倾向与把这个过程描述为一个交易:在一个close shop中签订协议(这个协议也是个实用的解决方案),政府是农民,生母是大地,孩子是农产品,而养父母是消费者。讲者11岁的时候被养父母弃养,回到了收容所,在叛逆期因为把几桶油漆顺着收容所的墙壁倒下去而受到了长期的禁闭和监视。讲者认为一个国家如何对待自己国家的孤儿能够衡量这个国家的民主程度。讲者一直在陈述自己的经历,没有明确地对英国的收养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我觉得这是一个缺陷。一个人的经历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是情绪化的表达并不能反映事实的全貌,基于较大样本量的数据统计结果会更有说服力。我想问题可能不在于收养制度的出发点甚至其制度设计,收容未婚状态下被生下的孩子,为他们找到收养家庭,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孩子被遗弃和死亡的概率,并且给这些孩子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问题可能在于收养家庭的筛选条件,以及孤儿院实际运作中存在的一些违规现象。
Day 38主题:大银行的高管们掏空银行的水平远比抢银行的劫匪高明。高管们,尤其是CEO利用会计方法进行欺诈有一定的套路:1. Grow like crazy . 2. By making (buying) crapping loans
at a premium yield.
3. While employing extreme leverage. 4. Providing only trivial loss reserves.
以上的操作带来的后果是银行的账面利润史无前例地高,CEO可以依据薪酬机制获得高薪,但是危机总有爆发的一天。研究发现1984年储贷危机中的每个案例中都有上述手法的痕迹。讲者认为次贷危机中存在着两种大面积的欺诈行为:估价欺诈(appraisal fraud)和欺骗性贷款(liar's loans)。估价欺诈是指评估师夸大抵押房产的价值,而这种夸大行为是在银行的胁迫之下发生的,2000年就有评估师要求联邦政府制止这种行为。欺骗性贷款指银行在放贷之前根本不合适贷款人的收入状况,这样的行为早在1990年就被发现过。讲者认为以上现象都有明显的信号,从行业自身和监管机构的角度其实都能及早阻止危机的发生。但实际上,银行的纵容和胁迫使得欺诈行为愈演愈烈,监管机构可以行使职权的范围有限(银行放弃了联邦存款保险他们就束手无策),而可以取缔欺诈借款的美联储拒绝采取金融监管措施。在责任追究上,次贷危机后监管机构几乎没有提起相关的刑事诉讼,而储贷危机后OTS提起了3万起刑事诉讼。对于改变这种状况,讲者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案:1. 消除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 2. 改变银行高管的薪酬计算方式;3. 改变deregulation,desupervision, de facto decriminalization。这是目前听过的信息量比较大的一个TED。关于次贷危机,之前的报道或是教科书比较倾向于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动或者次级贷款如何被打包成衍生品推向二级市场等角度来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而讲者的重点是在谴责监管层的不作为、高管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一些银行的违规行为。我觉得金融监管(尤其是美联储的监管)缺失一定难辞其咎。反观我国的金融监管,这次股灾其实是很生动的例子,监管层介入市场的程度很深,行动似乎也相对有效,但这些行为是否已经跨过了监管的边界了呢?真正应该为这次事件负责的主体是否已经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我很好奇关于这次事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会有怎样的评述。#吐槽# 优酷上翻译这个演讲的字幕组从头到尾恶意卖萌,比如honest appraisers 被翻译成有"节操的估价师",that's insane被翻译成“这太没底线了”。。。可是这是一个严肃的演讲
Day 39主题:俄克拉荷马城曾经是一个肥胖问题严重的城市,讲者作为市长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进行一些尝试,比如在教堂、企业等层面营造健康生活的氛围,逐渐改变城市规划格局,比如建造中心花园、新建用于举办体育赛事的场馆、建设人行道,使得民众能够经常参与运动。到2012年,整个城市瘦身了100万磅。城市规划还是要以人为中心。广场舞扰民其实反映了另一个事实:居民没有合适的地点进行必须的体育锻炼,我们的城市还是被太多的高楼和马路包围。另外从演讲中也可以看到,好的城市规划是一脉相承的,俄克拉荷马城三任市长都在继续执行并且不断完善MAPS计划,而不是为了政绩而推翻已有的合理规划。
Day 40主题: 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增大,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的财富逐渐超过后50%的人拥有的财富。讲者担心的是在社会不平等扩大的同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进一步引起现有政治制度的瓦解,因为法国大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对此,讲者认为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以扩大消费,反过来增加就业,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循环的健康发展。企业从产生的开始就是以营利为目的,要求大多数企业自发制定最低薪酬标准可能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觉得整个过程需要公权力介入。当然,在制度颁布之后,如何保证有效执行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收入差距扩大这个问题放在我国可能还需要一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财产税。
Day 41主题:关于农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讲者给出了一些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的数据:农业用地占据了地表的40%,农业生产的用水量占全球用水量的70%,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30%(这个数据超过了所有的电力设施和工业生产的排放量)。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得地表水系遭受了破坏,科罗拉多河已经不再入海,咸海濒临消失。而化肥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环境中的氮和磷大幅增加。但是不能回避的矛盾在于,世界人口的增加必然要求农业能够产出更多的食物,于是问题变成了如何在不破坏地球的前提下喂饱全世界。讲者认为困境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需要作出的改变包括种植新型作物、滴灌系统、废水循环利用、更好的饮食形态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全世界的努力。看完觉得世界观又得到了刷新。一直以为农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远远比不上工业。其实粗放的方式以及漠视环境破坏的现实才是最可怕的。
Day 42主题:五个方法:1. Believe in overnight success.
2. Believe someone else has the answer for you.
3. Decide to settle when growth is guaranteed.
4. Believe the fault is someone else's. 5. Believe that the only things that matter are the dreams themselves. 其实也没有太特别的东西。最后一点很认同,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为了某一个不一定能实现的瞬间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大概太可惜了。看到第四点想到了“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大概需要时时拿来警醒自己。
Day 43主题:讲者认为美国的监狱文化需要得到改变,尤其是对于少年犯来说。目前的监狱并没有对提升这些青少年的个人技能有什么帮助,也没有使他们得到改造。讲者认为需要对狱警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白如何和青少年打交道,如何与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交往。其次也需要一些教育项目。类似的问题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都需要探讨。监狱不能只是惩罚犯罪者的地方,剥夺自由的确是他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但是监狱的建立从也是一种防止再犯从而维护社会安定的方式。把少年犯置于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缺乏教育导致的与社会脱节可能使他们在出狱后由于生存问题继续犯罪,于是教育必不可少。
Day 44主题:There are more scary things inside, than outside.
讲者在公众场合说出了一直在被自己隐藏的事实,这是一个勇敢的人。讲者之所以终于鼓起勇气揭示真实的自己,是因为她发现隐藏对于自我认同、职业发展、社交以及整个社会对于LGBT人群的态度都存在负面影响。沉默其实放任了对LGBT群体的歧视。研究发现,生活在反同性恋社区的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的预期寿命比生活在接纳同性恋社区的相同群体的预期寿命短12年。自我认同是获得强大内心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生活在自我怀疑和厌恶中必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性取向和人类的美好品质并没有什么联系,除了这一点点不同以外,LGBT和大多数人其实是一样的。从视频下面的评论来看,至少在我国,歧视还是广泛存在的。
Day 45主题:并不是所有黑客都在进行破坏活动,讲者列举的一些黑客帮助网站甚至银行找到他们的系统漏洞从而加强防范,而不是利用他们掌握的技术进行网络攻击和犯罪。对于这些痴迷于技术的人来说,大概找到漏洞获得的成就感远远大于非法获得大量金钱所能带来的满足感。黑客们也能够帮助处于网络封锁下的人们找到了获得外部信息的通路,比如在2011年的埃及。讲者认为黑客这个群体对公民自由、创新产生了推动作用,人们需要用正确的观念看待他们。It's not information that wants to be free. It's us. 黑客掌握的技术并不带有倾向性,关键在于他们使用这些技术做什么。大多数人用它加强网络安全,维护民众的网络自由,也有小部分人使用技术产生危害。行为本身才是带有价值判断色彩的。
Day 46主题:当美国的国家债务到达国会规定的上限时,两党之间的争论和博弈再次展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财政收支基本上处于赤字状态,对于如何减少赤字,两党之间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美国的财政支出中有55%用于社会保障,20%用于国防,19%自由支配,6%用于支付利息。主要的争议点主要在国防支出,共和党人绝大多数支持增加国防开支。涉及税收两党存在明显分歧,民主党支持对高收入者增加个人所得税、增加对投资收益征收的所得税,而共和党人倾向于反对。讲者认为两党的争论导致的拖延会使外界怀疑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基石的稳定性,从而美国国债需要给出更高的利率才能弥补风险。财政悬崖是一个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尽快地达成妥协能够带来好处。这个演讲其实看得不是特别明白。讲者的中心主旨应该是敦促民主共和两党在提高美国债务上限这一点上尽快达成一致。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这必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ay 47主题:脑脊液通过脑血管的外壁流动,从脑细胞的间隙带走大脑产生的废物。脑脊液清理的废物包括了淀粉样β蛋白,这种蛋白的累积是阿兹海默症形成的关键步骤。所以睡个好觉的意义在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发现昨天的笔记少写了一句话:上述清理过程只在睡眠期间发生。 Day 48主题: 讲者出生在一个以色列右翼家庭,早年参军,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服役。在服役期间看到的现实使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相信只有冲突地区的人们才能反映自己生活的真实状态,而不是通过记者、电影制作人这样的局外人。于是他建立的机构开始资助这些地区的人们用隐形摄像机记录暴力、威胁等等不公义。当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不公义行为的时候,在法律、道德都已经沦陷的地区,录像的曝光带来的舆论压力的作用我想是有限的。但是,冲突地区的普通民众在面对不公义行为,又必须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用镜头记录事实不失为一种反抗的方式。这样的努力至少让世界看到各种阴暗面广泛地存在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沃德格伦中央空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