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标语总共流失多少

中国证监会指定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  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  中国银监会指定披露信托信息报纸  中国保监会指定披露保险信息报纸  证券日报官方网站
国企改革配套文件发布 18条意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更新时间:
&&&&专家建议,国有企业通过证券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存量资产出售、增量资本引入,可避免非公开交易&&&&■本报记者 左永刚&&&&国企改革&1+N&系列配套改革文件正在加紧陆续发布,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8条意见,要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坚持出资人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监督。健全国有企业规划投资、改制重组、产权管理、财务评价、业绩考核、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规范国有资本运作、防止流失的制度。&&&&同时,《意见》要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立稽查办公室,负责分类处置和督办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需要企业整改的问题。此外,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任中审计、离任审计。&&&&&该文件是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的防范性改革文件。&财政部财科所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要求各级政府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作为重要内容。&&&&稍早前,国务院已经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与此次发布的《意见》同为国企改革配套文件。&&&&&在整个国企国资改革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需要坚持公开透明、符合程序的原则,而要做到公开透明、程序完整,需要通过证券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完成运作,利用公开市场可以避免非公开交易。&文宗瑜建议。&&&&文宗瑜表示,&国有资产交易有两种方式,一是整体上市需要通过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已经形成相对公平的定价机制,二是非上市公司主要是在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国有企业进行存量资产出售、增量资本引入都要通过证券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公平、公开交易,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意见》提出强化董事会规范运作和对经理层的监督。例如深入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依法规范董事会决策程序和董事长履职行为,落实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的法定责任。切实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落实董事会决议情况的监督。设置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董事会依法审议批准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重要审计报告,增强董事会运用内部审计规范运营、管控风险的能力。
新闻热搜词
万科A现在能供市场交换的流通股仅占20%-30%左右&官商合流使公权力私人化、资本化,这些机关的权力不再为了人民的公共利益而行使,而成为权贵阶层追求私人利益的工具。政府官员的权力成了少数人聚敛钱财的手段,政策和法律也只是他们实现利益更大化的一种工具。当政官员和不良商人和起手来,只能是想方设法掏空国有资产。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在大同小异异曲同工的国资流失案中,违法者侵占巨额国有资产的犯罪行为背后,都有像模像样的合法性外衣做掩护……
核心提示:这道理很明白,国家的眼睛一闭一睁,一个国资没了,国家的眼睛一闭不睁,所有国资就没了……
国企改制中大量国有资产如滔滔洪水一般流失而去,恶意蚕食国企的内部人摇身一变成为身家亿万的财富新贵,负责国资监管的政府部门及有关官员又当如何呢?在历史和现实中,我们看惯了太多“警察和小偷”的故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国办发〔2015〕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市场活力普遍增强、效率显著提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国有企业逐渐暴露出管理不规范、内部人控制严重、企业领导人员权力缺乏制约、腐败案件多有发生等问题,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中多头监督、重复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充分体现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时效性,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全覆盖,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坚持权责分明,协同联合。清晰界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增强监督工作合力,形成内外衔接、上下贯通的国有资产监督格局。  坚持放管结合,提高效率。正确处理好依法加强监督和增强企业活力的关系,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尊重和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完善制度,严肃问责。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监督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责任主体,严格追究责任。  二、着力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三)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企业集团应当建立涵盖各治理主体及审计、纪检监察、巡视、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工作体系,强化对子企业的纵向监督和各业务板块的专业监督。健全涉及财务、采购、营销、投资等方面的内部监督制度和内控机制,进一步发挥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作用,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的财务、法律审核把关。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联动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流程管控的刚性约束,确保内部监督及时、有效。  (四)强化董事会规范运作和对经理层的监督。深入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依法规范董事会决策程序和董事长履职行为,落实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的法定责任。切实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落实董事会决议情况的监督。设置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董事会依法审议批准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重要审计报告,增强董事会运用内部审计规范运营、管控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企业内设监事会建设。建立监事会主席由上级母公司依法提名、委派制度,提高专职监事比例,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大监事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力度,进一步落实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纠正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权,保障监事会依法行权履职,强化监事会及监事的监督责任。  (六)重视企业职工民主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产生程序,切实发挥其在参与公司决策和治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建立公开事项清单制度,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发挥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落实党组织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和纪检机构的监督责任,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机制,强化党组织对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决策部署及其执行过程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三、切实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八)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监督。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坚持出资人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监督。健全国有企业规划投资、改制重组、产权管理、财务评价、业绩考核、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规范国有资本运作、防止流失的制度。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对各业务领域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抽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立稽查办公室,负责分类处置和督办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需要企业整改的问题,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提出有关责任追究的意见建议。开展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向所出资企业依法委派总会计师试点工作,强化出资人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督。加强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重视在法人治理结构中运用出资人监督手段,强化对企业境外投资、运营和产权状况的监督,严格规范境外大额资金使用、集中采购和佣金管理,确保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可控、有效运营。  (九)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监督。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依法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外派监事会由政府派出,作为出资人监督的专门力量,围绕企业财务、重大决策、运营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事项和关键环节、董事会和经理层依法依规履职情况等重点,着力强化对企业的当期和事中监督。进一步完善履职报告制度,外派监事会要逐户向政府报告年度监督检查情况,对重大事项、重要情况、重大风险和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一事一报告”。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对监事会监督检查情况实行“一企一公开”,也可以按照类别和事项公开。切实保障监事会主席依法行权履职,落实外派监事会的纠正建议权、罢免或者调整建议权,监事会主席根据授权督促企业整改落实有关问题或者约谈企业领导人员。建立外派监事会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可问责的履职记录制度,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健全责任倒查机制。  (十)健全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完善国有企业审计制度,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公共审计、出资人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职责分工,实现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力度,坚持离任必审,完善任中审计,探索任期轮审,实现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经常性审计制度,对国有企业重大财务异常、重大资产损失及风险隐患、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等开展专项审计,对重大决策部署和投资项目、重要专项资金等开展跟踪审计。完善国有企业购买审计服务办法,扩大购买服务范围,推动审计监督职业化。  (十一)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和巡视的监督作用。督促国有企业落实“两个责任”,实行“一案双查”,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国有企业执行党的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审查国有企业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情况,严肃查处违反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和“四风”问题。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严肃查办发生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投资并购、物资采购、招标投标以及国际化经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围绕“四个着力”,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  (十二)建立高效顺畅的外部监督协同机制。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创新监督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查核问题,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完善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移送机制,健全监督主体依法提请有关机关配合调查案件的制度措施。  四、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十三)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重大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依规设立信息公开平台,对国有资本整体运营情况、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和监督检查情况等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企业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在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主动公开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  (十四)切实加强社会监督。重视各类媒体的监督,及时回应社会舆论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重大关切。畅通社会公众的监督渠道,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有关来信、来访和举报,切实保障单位和个人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推动社会中介机构规范执业,发挥其第三方独立监督作用。  五、强化国有资产损失和监督工作责任追究  (十五)加大对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力度。明确企业作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流失的责任主体,健全并严格执行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制度。综合运用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禁入限制、纪律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依法查办违规经营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案件,严厉惩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对国有企业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突出、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严肃追究企业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企业纪检机构的监督责任。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制度,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警示教育。  (十六)严格监督工作责任追究。落实企业外部监督主体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流失的监督责任。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外派监事会、审计机关和纪检监察、巡视部门在监督工作中的问责机制,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视不同情形分别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完善监督工作中的自我监督机制,健全内控措施,严肃查处监督工作人员在问题线索清理、处置和案件查办过程中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的行为。  六、加强监督制度和能力建设  (十七)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法律制度。做好国有资产监督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按照法定程序修订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的规定,制定出台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条例,将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的职责、程序和有关要求法定化、规范化。  (十八)加强监督队伍建设。选派政治坚定、业务扎实、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充实监督力量。优化监督队伍知识结构,重视提升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加强对监督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健全与监督工作成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监督队伍履职保障。  本意见适用于全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金融、文化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日  (此件公开发布)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10-01-09 &匿名提问
&   :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造成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 流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7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 —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涵义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及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 ;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 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8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业摆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只笔、一张嘴“。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年到1990年间,厂长一个决策,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倒四六;而后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成了一堆费铁;后又投资1 亿元从美国引进纸箱生产线,因产品无市场,到目前为止设备仍无法启动。  (二)、在破产中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破产法》以来,全国共审结破产案件2000多件,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  (三)、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 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 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国家体改委与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 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国有资产流失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仅1992年全国与外商合资合作的8550家国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的675 亿元帐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45.2% 的升值率(有关部门计算的)计算,一年中就流失掉305 亿元。  (五)、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冷冻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两个万吨冷库,其利用率仅有13% ,每年折旧及贷款利息共400 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 万元。此外,企业资产流失与管理不善有直接联系,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帐外国有资产。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推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净值约147.6 亿元。  (六)、财政性蚕食,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这部分早在历年财政预算中支出的资金,财政不可能、也无法归还金融部门,实际上是财政侵食了金融资产;二是银行垫付款项认购国债。自1981年到1998年全国发行国库券累计511.3 亿元,银行认购167.4 亿元占32.7% ;三是财政应补企业亏损未补款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让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了。这三项合计,财政蚕食金融性国有资产达1100亿元(《资本经营论》114 页)。  (七)、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  会计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帐,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帐外。自然资源未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土地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已形成严重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一)、从宏观方面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国有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可量度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指标体系,由企业的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等主要内容组成。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实行逐步考核的办法。三是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在认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责任状,并报同级计委、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四是建立一个严格、合理 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考核及奖惩方法体系。以所列国有资产经营目标的诸项主要内容为依据,到期由上述诸部门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这种考核是从企业的规模效益的角度评价企业的业绩,兑现奖惩,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2.建立和健全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可操作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每年检查一次。财政部门要搞好企业年度决算检查,要评出优劣,分清责任,对损失巨大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成败、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由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低下,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不民主导致企业由兴旺走向衰败的事例不少,因此,选拔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组建好的领导班子,往往是搞好企业的关键。  (二)、从微观方面讲,企业的财务部门是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对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其不断增值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应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制定出一套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主要有:  1.建立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财务指标包括国有资产流失率、 增值率、资产利润率及负债率等。指标的考核采取企业自查、重点抽查与年终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企业要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自查结果及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定。重点抽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根据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经营完成国有资产增值考核指标的,予以奖励;没有完成资产增值考核指标则予以处罚,并终止、甚至终身取消其经营国有资产的资格;对以弄虚作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者,必须坚决追究经营者的责任,除令其赔偿外,给予行政 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2.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产权管理的法律责任制度。当前,要加速制定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关法规,通过建立法规责任制度,明确企业的责任,规范企业的行为。其次,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再次,强化企业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职代会要把资产保值与增值列入重要的议事内容,并通过选举参加监事会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监督活动,逐步创造条件实行民主选举厂长,以便强化对其经营活动的民主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建立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记录、实行国有资产增加、减少的报批制度。如果企业内部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应对其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按其占有国有资产的数量收取占用费,同时,审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4.改革企业的分配制度。企业的利润分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方法、程度进行,要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对于股份制企业,不能以各种借口,对国家股不配股或少配股,不分利或少分利。  5.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6.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各主要环节及经营成果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资产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督力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  7.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看家理财的本领。会计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由于其业务素质不高,使国有资产在核算时发生损失,是万万不该的。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 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造成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 流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7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 —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涵义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及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 ;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 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8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业摆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只笔、一张嘴“。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年到1990年间,厂长一个决策,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倒四六;而后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成了一堆费铁;后又投资1 亿元从美国引进纸箱生产线,因产品无市场,到目前为止设备仍无法启动。  (二)、在破产中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破产法》以来,全国共审结破产案件2000多件,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  (三)、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 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 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国家体改委与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 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国有资产流失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仅1992年全国与外商合资合作的8550家国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的675 亿元帐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45.2% 的升值率(有关部门计算的)计算,一年中就流失掉305 亿元。  (五)、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冷冻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两个万吨冷库,其利用率仅有13% ,每年折旧及贷款利息共400 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 万元。此外,企业资产流失与管理不善有直接联系,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帐外国有资产。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推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净值约147.6 亿元。  (六)、财政性蚕食,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这部分早在历年财政预算中支出的资金,财政不可能、也无法归还金融部门,实际上是财政侵食了金融资产;二是银行垫付款项认购国债。自1981年到1998年全国发行国库券累计511.3 亿元,银行认购167.4 亿元占32.7% ;三是财政应补企业亏损未补款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让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了。这三项合计,财政蚕食金融性国有资产达1100亿元(《资本经营论》114 页)。  (七)、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  会计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帐,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帐外。自然资源未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土地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已形成严重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一)、从宏观方面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国有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可量度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指标体系,由企业的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等主要内容组成。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实行逐步考核的办法。三是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在认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责任状,并报同级计委、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四是建立一个严格、合理 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考核及奖惩方法体系。以所列国有资产经营目标的诸项主要内容为依据,到期由上述诸部门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这种考核是从企业的规模效益的角度评价企业的业绩,兑现奖惩,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2.建立和健全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可操作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每年检查一次。财政部门要搞好企业年度决算检查,要评出优劣,分清责任,对损失巨大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成败、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由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低下,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不民主导致企业由兴旺走向衰败的事例不少,因此,选拔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组建好的领导班子,往往是搞好企业的关键。  (二)、从微观方面讲,企业的财务部门是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对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其不断增值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应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制定出一套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主要有:  1.建立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财务指标包括国有资产流失率、 增值率、资产利润率及负债率等。指标的考核采取企业自查、重点抽查与年终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企业要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自查结果及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定。重点抽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根据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经营完成国有资产增值考核指标的,予以奖励;没有完成资产增值考核指标则予以处罚,并终止、甚至终身取消其经营国有资产的资格;对以弄虚作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者,必须坚决追究经营者的责任,除令其赔偿外,给予行政 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2.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产权管理的法律责任制度。当前,要加速制定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关法规,通过建立法规责任制度,明确企业的责任,规范企业的行为。其次,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再次,强化企业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职代会要把资产保值与增值列入重要的议事内容,并通过选举参加监事会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监督活动,逐步创造条件实行民主选举厂长,以便强化对其经营活动的民主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建立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记录、实行国有资产增加、减少的报批制度。如果企业内部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应对其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按其占有国有资产的数量收取占用费,同时,审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4.改革企业的分配制度。企业的利润分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方法、程度进行,要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对于股份制企业,不能以各种借口,对国家股不配股或少配股,不分利或少分利。  5.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6.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各主要环节及经营成果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资产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督力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  7.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看家理财的本领。会计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由于其业务素质不高,使国有资产在核算时发生损失,是万万不该的。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 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国情导语】  在&合法&的旗帜下,各级权力机构以各种名目&流失&掉多少国有资产?国家&钱袋&如果瘪下去,国家发展的后劲何在?1998年特大洪灾时的大堤&管涌&现象,似已提示&蚁穴&的危害之烈。   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一、贪污腐败造成的流失   权,在有些人的手里,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在有些人手里,却成为为个人聚敛私利的工具。一些掌握着人、财、物、产、供、销大权的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忘记了手中权力的社会责任,干起了权钱交易的勾当,成为吞嚼国资的硕鼠。   经济腐败。指经济领域中非法侵吞公共财物,或采取非公平竞争的手段占有超额利润以中饱私囊的行为。这种腐败现象在改革开放中,特别是在价格体制转轨过程中,表现得特别疯狂,如80年代中后期党政机关举办的各种官商勾结的公司和翻牌公司,利用两种价格的差额大搞&官倒&;90年代初,党政机关要员拆借银行的建设资金炒股和炒房地产,吹起&泡沫经济&;以及采取明暗手段使国有资产流失,等等,把国民经济秩序搅乱,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很不景气,固然,国有企业在某些经济政策(如价格、利税等)方面不如三资、合资以及独资企业得到的优惠多,但由于经营不善、管理失控致使资产流失极为严重。据报端披露,自80年代后期以来,国有资产以每天1亿元以上的速度流失,一年大约流失四五百亿元,至1996年底,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已达6000多亿元。但是,流到哪里去了,竟然摸不到方向!据日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会议公布的数字:国家资产总额72873亿元,负债总额51762亿元,负债率平均为71%。债是欠国家的,原因主要由于管理失控和内耗而致&效益&不好,亏损惨重。那么,钱作什么用了?谁受益了呢?似乎无法说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即这些流失或亏损的资产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流到了个人以至外国人的口袋里去了。有些企业以外资为名,把国有股份改为&外资股&然后变成&个人股&,使国有资产私有化。陈希同、王宝森集团便是把我们的资金提供给外国人,再以外国人&投资&的名义参加利润的分配,赚中国人的钱。当然,陈希同、王宝森之流也从外国人那里又捞回利润的一部分归个人或小集团挥霍,诸如此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五大决定对国有企业资产实行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就遇到数以千亿元的呆账、滞账。为了能使改革运转,国务院不得不宣布拨款1200亿用于一批被兼并破产的国有企业债务中冲销呆账、滞账!报载我国现在这种烂账大约2000亿美元,合16000多亿元人民币,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各类官倒、&翻牌公司&则使一部分党政干部或者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这种经济领域内的腐败行为使国家经济遭受的损失是毁灭性的,它使一大批国有企业濒临破产,使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职工的生活陷入困境。   二、税收黑洞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缴税纳税是每一个法人及公民基本的义务。但由于人们纳税意识淡薄,税制不健全,征管不力等原因,我国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抗税、避税、欠税等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其它   (一)弄虚作假:涓涓细流成大河   虚开票据,开假票据,不仅是大贪污、大侵占罪犯的惯用手段,也是贪图蝇头小利的人们&滋润&生活的惯用招数。虚开一张发票,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元,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腰包。这种活,不仅有职有权者会耍,普通职员甚至连民工、保姆都能耍得溜溜转。其普遍程度,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事业单位到国家机关甚至连公检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虚开一张票据数额也许并不太大,但因为干的人实在太多,而且显性毕竟少,大多数是隐性的,所以虚开票据,开假票据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到底有多少人,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弄清楚。   (二)不断上升的金融诈骗   近几年来,诈骗分子把罪恶的黑手越来越多地伸向金融单位,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呈上升势头。这不仅给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安定,已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6年1月至7月份,全国金融系统共发生金融诈骗案件365起。这些金融诈骗活动,给银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河南省为例,1996年上半年共发生金融票证诈骗案件25起,涉案金额3995万元,经公安机关全力侦查,共破案19起,追回了部分被骗钱款,但仍给受骗单位造成1670万元的经济损失。金融诈骗犯罪活动的发案次数和发案数额的大幅度上升,每年给国家造成了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损失。   (三)国有资源:&血流不止&   煤炭、石油、黄金等国家宝贵的资源,近年来遭到了疯狂的盗窃、哄抢、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风景区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目标模式可概括为&统一所有、分类管理、三方监督、分层运作&。   一、统一所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即无论国有资产行业与地区分布、存在形态,都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托国务院拥有国有资产所有权,具体由国务院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这种产权关系,为打破国有资产&条块分割&的格局从而促进国有资产按市场经济规律统一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可能,有利于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的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   维护国有资产统一所有是由国家所有权的性质决定的。国家所有权的原始所有权属全体人民。全体人民通过全权委托代理将全民财产委托给国家,成为国有资产,并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所有权。因此,国家所有权具有以下三个质的规定性:1、完全重合性。在法律上,国有资产最终归全民所有,但构成全体人民的个别成员却不能对其声明拥有所有权,每个成员对全部国有资产拥有完全重合的权利。2、完全不可分性。同于国家所有权具有完全重合性,因此国有产权具有完全的& 外部不经济&,即任何个别成员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个人决定都将影响或损害全体成员的利益,国家所有权在其全体成员之间是完全不可分割的。3、惟一性。国有产权的完全重合性和不可分性决定了国家所有权主体是惟一的,即使可以进行全权委托代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及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国家所有权的代表契约是强制的、完全的,而且剩余索取权与监督权是合二为一的。   二、分类管理。鉴于我国国有资产数量巨大,类别各异,分布广泛,因此,有必要将全部国有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实行分类监督。普遍认为,国有资产可划分为三大类:1、经营性国有资产。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3、资源性国有资产。考虑到部分行业和系统的特殊性,还可单独划出两类国有资产:1、特殊行业资产。是指国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军事工业企业、烟草专卖企业等。属于国家特殊行业的国有资产,大致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中派生出的一种。2、军队、公安、武警系统的资产。其中既有非经营性资产(这是主要的),又有经营性质、类似军事工业企业的资产(这是从属的)。对各类国有资产可在国资委的统一监督下分别委托有关部门代理监督:   1、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给有关控股公司、投资经营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经营。   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可委托给财政部门监管。   3、资源性国有资产,可委托给有关地质、矿产、土地、海洋等资源主管部门监管。   4、特殊行业资产,可委托给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监管。   5、军队、公安、武警系统的国有资产,可委托给总后勤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监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门的精简,竞争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将逐步由行业主管部门转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专门机构实施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   三、三方监督。1、人大立法监督。侧重于对国务院(政府)履行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的监督,是依法治产的首要环节,其依据主要是保障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的《国有资产法》。每年的人大会上国有资产管理专职机构必须专门作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情况的报告,接受人大的监督。2、行政司法监督。侧重于对国有资产政策执行、行政诉讼、产权纠纷和流失等的司法监督,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所有者代表)的日常监督、法院检察院司法的重点监督以及国有资产监事会的全过程监督三个方面。3、社会中介监督。侧重于对国有资产营运层次的监督。主要包括:会计、审计事务所的查验监督,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及产权纠纷、律师事务所的评界调处监督、工会(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监事会的民主监督等方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收盘快评:把握好持仓结构  今日上证综指以1456.40点收盘,上涨11.44点,成交量万元;深成指以2898.46点收盘,上涨8.39点,成交量万元   位居沪市涨幅榜前列的是纵横国际、莱钢股份、昆明机床等;列居深市涨幅榜前列的是琼海参德、轻骑海药、丽珠集团等。   位居沪市跌幅榜前列的是生态农业、上海港机、特精股份等;列居深市跌幅榜前列的是锦州六陆、ST海洋、国投原宜等。   今日两市早间低开后,上午宽幅震荡,成交量明显放大,午后大盘再度企稳,并再次延续昨日的反弹趋势,收盘时两市均已红盘报收,盘中来看,涨幅前列仍为近期超跌的一些中低价股。   经过昨日的报复性反弹后,今日股指出现宽幅震荡,表明短期多空双方的力量已发生严重扭转,自元旦后持续下挫一直处于主动方的空头经昨日的大盘反弹后,受到了严重撞击,目前市场多方已在逐步把空方的力量削弱,并已程现出了主动攻击的上升局势。自前政策底被破后本已砍仓出局的投资者目前纷纷怕再次踏空,进而赶紧入场,而造成今日成交量的急剧放大,另一方面众多股票经过“腰斩”后的挤泡沫,其低廉的价格也的确已显现出诱人的介入机会。我们从盘中看到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前期作为市场的主要杀跌力量的预亏预警个股板块目前对市场的杀伤力已在逐步减弱,表明经过持续的下跌后,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已有一定释放。这对大盘近期能否形成阶段性底部甚至中期低部有着重要意义。   因近日市场盛传管理层可能会在短期内出台包括调整国有股减持方案,降息及一系列财税优惠等利好政策,投资者对此有着较好的预期,且股指在1341点上方明显受到较强的技术支撑,因而引发了这次反弹。但管理层能否真正出台(何时出台)系列政策来维护股市仍难定夺,且前政策底被有效破掉后,这次的上行必将受到一定反压,因而短期股指持续大幅拉升的可能性不大,若量能放得过急或拉升过快都容易导致短线获利盘的回吐。因此股指仍需震荡整理来构筑阶段性底部,投资者目前最重要是调整好持仓结构,对近日盲目上涨,基本面无改善的一些个股坚决不追涨,而对一些业绩优良、价格超跌的个股在整理中或回调中可开始逐步低吸。   在本机构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咨询文章纯属本机构及分析师个人观点,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有关专家:将减持转为利好 关键在于政府让利  关于国有股减持方案已有许多,总的感觉是技术性太强,在基本利益格局没有定下来以前,谈技术意义不大。缺乏宏观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魄力,这是中国重用技术专家的必然后果。他们只能在特定的系统内部考虑问题,一旦宏观系统面临巨变,往往手足无措,如果他们“有措”,就更麻烦,八成是“有错”-----方向搞反了,一切皆错。   目前经济形势非常关键:世界性经济衰退将持续,金融动荡加剧,美国经济泡沫和美   圆贬值的压力,通过日圆贬值的渠道向亚洲转移。中国一方面具有启动国内需求的长期巨大潜力,一方面,通货紧缩可能从短期趋势转变为中期趋势,将增长潜力压抑而难以发挥。因此,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从发行国债向减税转移),积极的货币政策,包括积极的股市政策,尽力克服通货紧缩趋势,避免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是当前宏观经济非常紧急的任务。一切改革开放措施,规范市场措施,结构调整措施,包括股市政策,都必须服从克服通货紧缩这个大局。   与宏观经济非常不合拍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整顿,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压力,上市公司10年系统风险的集中释放,企业面临的大结构调整,创业板的推出,银行和企业急于上市融资,都促使股票指数下跌。而40—50%的跌辐,必将严重打击中国3000万户股民的消费预期,影响汽车和住宅的购买,搞得不好,对2002的经济增长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中国股市必须制止崩盘,摆脱熊市阴影,   重归牛市轨道。这不是“制造牛市”,而是发挥中国现实存在的牛市潜力问题。能否把濒于崩溃的股市转变为大牛市,是对中国“精英层”的严重考验---看你是不是真正的精英。   中国股票市场基本上没有重大利好可以推出。除非象某些“海龟”所期望的,彻底崩盘到1000点以下,引入外资。这样中国股市还会涨,但是数千亿的财富被外国基金所吞噬,中国的经济照样萎缩,我们要这样的股市做什么?难道中国的股民为国家做了贡献以后,还要给外国人做贡献吗?   要想股市反转,只有一个办法:把国有股减持从特大利空,转变为特大利好。   关键是政府让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今天的成就,起源于政府让利:给农民承包土地,补消费者欠帐,给老干部落实政策,恢复高考制度,知识青年回城等等。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向是加强中央财力和权力,这也是必要的,但是许多应该补偿的东西没有得到补偿。目前形势要求我们: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应该再次采取“让利政策”。   我的建议是:把国有股的一半拿出来,分期无偿(或者非常低的价格)配售给股民。这样,可以保证在减持过程中,股民不受损失。假设一个股民持有1000股股票,那么他可以得到150股的无偿配售,股票价格会下跌15%(市盈率自然降低),但是由于股票数量增加了,股票总额没有损失。如果低价配售,股民会有比较小的损失。如果有这样的政策出台,中国股市马上反转成为牛市,不成问题。   有人说: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股民高价购买流通股时,已经多付出2---3倍的钱。正是由于2/3的股票不能流通,才减少了股票的供应,使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高达40倍的市盈率。现在返还一部分股票是完全应该的。说“让利”并不准确,应该说是“返还”。   另一半可以正式划归社会保障基金
收盘快评:把握好持仓结构  今日上证综指以1456.40点收盘,上涨11.44点,成交量万元;深成指以2898.46点收盘,上涨8.39点,成交量万元   位居沪市涨幅榜前列的是纵横国际、莱钢股份、昆明机床等;列居深市涨幅榜前列的是琼海参德、轻骑海药、丽珠集团等。   位居沪市跌幅榜前列的是生态农业、上海港机、特精股份等;列居深市跌幅榜前列的是锦州六陆、ST海洋、国投原宜等。   今日两市早间低开后,上午宽幅震荡,成交量明显放大,午后大盘再度企稳,并再次延续昨日的反弹趋势,收盘时两市均已红盘报收,盘中来看,涨幅前列仍为近期超跌的一些中低价股。   经过昨日的报复性反弹后,今日股指出现宽幅震荡,表明短期多空双方的力量已发生严重扭转,自元旦后持续下挫一直处于主动方的空头经昨日的大盘反弹后,受到了严重撞击,目前市场多方已在逐步把空方的力量削弱,并已程现出了主动攻击的上升局势。自前政策底被破后本已砍仓出局的投资者目前纷纷怕再次踏空,进而赶紧入场,而造成今日成交量的急剧放大,另一方面众多股票经过“腰斩”后的挤泡沫,其低廉的价格也的确已显现出诱人的介入机会。我们从盘中看到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前期作为市场的主要杀跌力量的预亏预警个股板块目前对市场的杀伤力已在逐步减弱,表明经过持续的下跌后,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已有一定释放。这对大盘近期能否形成阶段性底部甚至中期低部有着重要意义。   因近日市场盛传管理层可能会在短期内出台包括调整国有股减持方案,降息及一系列财税优惠等利好政策,投资者对此有着较好的预期,且股指在1341点上方明显受到较强的技术支撑,因而引发了这次反弹。但管理层能否真正出台(何时出台)系列政策来维护股市仍难定夺,且前政策底被有效破掉后,这次的上行必将受到一定反压,因而短期股指持续大幅拉升的可能性不大,若量能放得过急或拉升过快都容易导致短线获利盘的回吐。因此股指仍需震荡整理来构筑阶段性底部,投资者目前最重要是调整好持仓结构,对近日盲目上涨,基本面无改善的一些个股坚决不追涨,而对一些业绩优良、价格超跌的个股在整理中或回调中可开始逐步低吸。   在本机构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咨询文章纯属本机构及分析师个人观点,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有关专家:将减持转为利好 关键在于政府让利  关于国有股减持方案已有许多,总的感觉是技术性太强,在基本利益格局没有定下来以前,谈技术意义不大。缺乏宏观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魄力,这是中国重用技术专家的必然后果。他们只能在特定的系统内部考虑问题,一旦宏观系统面临巨变,往往手足无措,如果他们“有措”,就更麻烦,八成是“有错”-----方向搞反了,一切皆错。   目前经济形势非常关键:世界性经济衰退将持续,金融动荡加剧,美国经济泡沫和美   圆贬值的压力,通过日圆贬值的渠道向亚洲转移。中国一方面具有启动国内需求的长期巨大潜力,一方面,通货紧缩可能从短期趋势转变为中期趋势,将增长潜力压抑而难以发挥。因此,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从发行国债向减税转移),积极的货币政策,包括积极的股市政策,尽力克服通货紧缩趋势,避免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是当前宏观经济非常紧急的任务。一切改革开放措施,规范市场措施,结构调整措施,包括股市政策,都必须服从克服通货紧缩这个大局。   与宏观经济非常不合拍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整顿,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压力,上市公司10年系统风险的集中释放,企业面临的大结构调整,创业板的推出,银行和企业急于上市融资,都促使股票指数下跌。而40—50%的跌辐,必将严重打击中国3000万户股民的消费预期,影响汽车和住宅的购买,搞得不好,对2002的经济增长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中国股市必须制止崩盘,摆脱熊市阴影,   重归牛市轨道。这不是“制造牛市”,而是发挥中国现实存在的牛市潜力问题。能否把濒于崩溃的股市转变为大牛市,是对中国“精英层”的严重考验---看你是不是真正的精英。   中国股票市场基本上没有重大利好可以推出。除非象某些“海龟”所期望的,彻底崩盘到1000点以下,引入外资。这样中国股市还会涨,但是数千亿的财富被外国基金所吞噬,中国的经济照样萎缩,我们要这样的股市做什么?难道中国的股民为国家做了贡献以后,还要给外国人做贡献吗?   要想股市反转,只有一个办法:把国有股减持从特大利空,转变为特大利好。   关键是政府让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今天的成就,起源于政府让利:给农民承包土地,补消费者欠帐,给老干部落实政策,恢复高考制度,知识青年回城等等。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向是加强中央财力和权力,这也是必要的,但是许多应该补偿的东西没有得到补偿。目前形势要求我们: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应该再次采取“让利政策”。   我的建议是:把国有股的一半拿出来,分期无偿(或者非常低的价格)配售给股民。这样,可以保证在减持过程中,股民不受损失。假设一个股民持有1000股股票,那么他可以得到150股的无偿配售,股票价格会下跌15%(市盈率自然降低),但是由于股票数量增加了,股票总额没有损失。如果低价配售,股民会有比较小的损失。如果有这样的政策出台,中国股市马上反转成为牛市,不成问题。   有人说: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股民高价购买流通股时,已经多付出2---3倍的钱。正是由于2/3的股票不能流通,才减少了股票的供应,使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高达40倍的市盈率。现在返还一部分股票是完全应该的。说“让利”并不准确,应该说是“返还”。   另一半可以正式划归社会保障基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资产流失 界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