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搬新房入新房四句吉语

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里是梅州新媒体平台—客家情,欢迎大家的订阅。来源:五华网 &版权归属原作者“亲娘爱子好比那水流长,盼着儿女做人响当当”,最朴实的言语,献给亲娘!&&& 公众号介绍:【客家情】专注分享梅州人的大小事,吃喝玩乐,客家人,客家事。在这里你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梅州的大小事,客家事,并可以发布广告,寻人,求职,征婚等信息。加入我们吧!!!客家情(Mz441427)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点击客家情免费订阅?每日19点-20点间推送梅州热点新闻 ,生活资讯,视频节目 ,吃喝玩乐等诸多优质内容,这Mz441427本公众号将每日为大家带来梅州热点新闻、生活资讯等一系列内容,欢迎您的关注谢谢!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z441427本公众号将每日为大家带来梅州热点新闻、生活资讯等一系列内容,欢迎您的关注谢谢!第三辑《客家风情》C04&花好月圆
花 好 月 圆
——客家婚俗
迎亲队在辟哩啪啦的鞭炮声中,高亮、热烈的唢呐声中出发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少年手擎竹竿梢系着红布的彩红开道,接着是两个唢呐手,一路鼓腮吹奏,四个壮实的汉子抬着花轿,后面跟着一班去挑嫁妆的穿戴鲜亮的后生和姑娘。
迎亲队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女家,女家的大门两边贴着对联,大门却紧关着,似乎拒人千里之外,使我大为纳闷。唢呐手上前对着大门紧吹一通,大门没有打开,这时两位唢呐手鼓足腮,唢呐激昂嘹亮,响遏行云,吹得人血上涌,大地颤抖,大门依然紧闭着。我很有点着急,四叔公却知道这是老规矩,他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个红包,从门缝里塞了进去,但大门依然不开。他又塞进一个红包,嘴里大声喊道:“添子添孙啊!”女家的大门这才找开,把迎亲队伍接进厅,客客气气递烟、倒茶、斟酒。
吃喝笑谈之间,唢呐声响起,绣房里传来悲悲切切的哭声。哭嫁开始了,哭嫁是女人一生中最辉煌,也是最悲壮的瞬间,村里人看哭嫁的兴趣不亚于看三角班的采茶戏。听起来新娘还挺会哭,嗓音清脆明亮,连哭带诉,有板有眼,哭了一会,有几个女人相跟着哭起来,大概是她的母亲、姐妹,后来陪哭的愈来愈多,犹如多声部的,动人心魄的女声联唱在山村荡漾。
新娘哭哭啼啼,迟迟不肯发亲,听老辈说哭得越伤心命越好,也意味着对父母有良心,对乡亲有感情,同时还能获得不少前来安慰的亲友们送的红包。啊!有这样多好处,何“哭”而不为?四叔公和我三番五次催促,唢呐再次吹响,新娘才止住哭,戴上红盖头,由她的长兄背着,陪娘拿贴着大红双喜字的米筛遮住脸,送上轿。鞭炮点响,唢呐响起,迎亲队上路了,一大群送嫁的亲戚相跟着送到村头。
迎亲队所过之处,热闹的唢呐声早引得男男女女,老老小小观看评点。男人们夸嫁妆好丰盛,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样样有;女人们夸新娘好手艺,那枕头套,鸳鸯被上的绣花活灵活现,那几十双妇布鞋双双精致,结实;老人们指着担上的果品炫耀地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摆上红枣、花生、豆子?那是应上一句早生贵子的吉利话。为什么要摆上一对大柑子呢?那是表示心甘情愿结公婆,另外客家话“甘”“官”同音,还有盼望后代长大为官的意思。啊!原来嫁妆有这么多讲究。
花轿抬到男家大门口,鞭炮大作,早候在院子里的亲友们围上来,一位举止庄重的礼生右手持刀,左手执雄鸡走向花轿前,拖腔拖调地赞道:“日起良辰大吉昌,新娘归门正相当,左脚进门生贵子,右脚进门掌钱粮……”
礼生赞毕,把一只大雄鸡斩杀,新郎红着脸把新娘背下轿,围观的小孩喝彩起来,接娘用贴有双喜大红字的米筛挡住新娘脸面扶进客厅,安置在大簸箕内的椅子上,据说这样一坐可以坐落性子,日后性情更温存。新娘坐了一会,唢呐响起,大簸箕搬开,神桌上香火点燃,红烛闪光,新郎新娘开始拜堂,主婚礼生有煞有介事高唱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新郎新娘虔诚地拜毕,送入洞房。
新郎新娘一进洞房,一场嘻闹开始了,那些活跃的后生,妹子将早以准备好的杉树枝叶纷纷向新郎、新娘厾去口中高喊到厾子厾孙,新郎一手抱住头,一手护住新娘子高嚷道:“现在讲计划生育,生一胎就够了,不要再厾!”惹得满堂哄然大笑,在笑闹中四婶子抱起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男孩往一个红漆铮亮的木桶内撒尿。小男孩睁着好奇的亮眸,一点尿也洒不出来,四婶子哄了好一阵,小鸡鸡才射出一道孤线,围观的亲友高声喝彩起来:“好、好,明年准生个胖崽。”四婶将男童抱到床上爬,新娘将口袋中的花生、豆子、糖子往床上撤去,孩子们嘻嘻哈哈地争抢起来,闹热达到高潮。直到宴席摆开,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一醉方休,才渐渐散去,婚礼才告一段落。
当夜幕降临,圆月升起时,闹新房开始了,禾坪上围成口字形的桌子置放着糖果,香烟,茶酒,参加闹新房的亲友围着桌而坐。被推选出来的石柱哥去请新郎新娘一起出来筛鸳鸯酒。石柱哥在洞房门口点响一挂鞭炮后,先唱了一首祝赞歌,新娘没有吭气,石柱哥放开歌喉,开始与新郎新娘对歌,你唱过来我唱过去,斗智谋,斗歌才,新娘也是个山歌好手,答唱如流。几番较量,难分胜负,新娘每答出一首,石柱哥就得喝下一碗酒,已经喝了七八碗,众人怕他酒力不胜,只好高歌祝赞,请新郎新娘出洞房。
新郎新娘拗不过大家的情面终于出来斟酒了。厅堂一片掌声,不知谁一声号令,酒桌移动关了入口,新郎新娘围在了坪中央,一个个节目出台了,什么《高墙摘花》、《扛豆子》、《丝线穿针》弄得新郎尴尬,新娘羞得满脸飞红,而众人愈加起哄,就这样喝呀、闹呀、笑呀,闹到半夜,兴尽方散。此时,月亮已爬上树梢,流水般的月光把庭院中几盆争相斗艳的秋菊照得愈加光彩四溢,花前月下送客的新郎新娘也显得更迷人,正应了客家人最喜欢用的吉语“花好月圆”。&&&&&&&&&&&&&&&&&&&&&&&&&&&&&&&&&&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客家婚姻与中原古风
作者:张天周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婚嫁看成是人生的“终身大事”。《礼记》中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古人看来,婚姻有两大任务,即“事宗庙”和“继后世”。这是封建家族制度下的典型的婚姻观念,其实质就是扩大家族,延续香火,让家族兴旺发达,繁衍不息。
&&&&客家根在中原,而且很重视保存中原传统文化,所以他们的婚姻礼俗深受古时风尚习气的影响。其婚姻仍以传统的“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然而,由于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加之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不一样,因此,各地具体的婚姻习俗难免有些差异。但虽然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却是万变不离其宗。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客家的婚姻形式和婚姻礼俗。
&&&&在旧社会,客家人的婚姻观念以传统的“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婚姻的决定权在于父母及其家族,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同姓不婚”的原则。这是受周礼影响的结果。《北史》记云:“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世始绝同姓之娶。”过去,客家地区虽然存在多种婚姻形式,但都不能违背“同姓不婚”这一原则。客家传统的婚姻形式大体上有“大行嫁”、“二婚亲”、“转房婚”、“童婚”(童养媳)、“等郎妹”、“指腹婚”、一夫多妻等。
&&&&大行嫁。男孩女孩长大成人后,双方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行“六礼”程序,实现男娶女嫁。这种体面的嫁娶婚,客家人称之为“大行嫁”。在议定聘金、彩礼过程中,双方父母往往通过媒人“讨价还价”。有的地方还以女儿的年龄论定聘金。粤东平远,清时聘金以银两计算,大约一岁为六两,多则为十两,否则就办不成事。有人认为,这可能受南北朝以来出现“嫁娶必多取资”和“索重聘”之风的影响有关。其实,这种买卖婚姻形式,远在此前就已存在。《周礼》《礼记》中曾记载了从天子、诸侯到士庶结婚用聘金彩礼的规定。这些聘金、彩礼正是议定不同等级娶妇身价的具体标准。这种以男方用大量财物为代价,换取女方为妇的买卖婚,在汉代十分流行,无论皇帝还是庶民百姓,都程度不等地采用着,并且一直影响着后代。
&&&&二婚亲。女子结婚后与丈夫离婚或因丈夫早逝成为孀妇,若再行出嫁,俗称“二婚亲”。其议婚形式简单。离婚的妇女,由娘家的父兄为主持人,孀妇则由原夫家的父兄主持。在成亲过程中虽有媒妁、主婚人、聘金、婚书等,但远远不能与上面所说的大闺女“大行嫁”的情况相比。在出嫁时,她不得在娘家换新装上轿,家中亲人不送行,可托媒人亲邻送嫁。走时从侧门出(不得走正门),走到离娘家较远的地方,才可穿新装上轿。男家来迎亲的轿子,一般停在路旁的树下。因其在半路上轿,故人们又称之为“半路亲”。有的男家不派人来接,在太阳快下山时,由媒人领着,打着伞,徒步到男家。寡妇再嫁,应当说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了。秦始皇统治时期曾一度禁止寡妇再嫁。但到了汉朝,一反秦时有关这方面的种种禁律。当时,丈夫死后妻子改嫁的,可谓司空见惯,如,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陈平,他的妻子原先是富人张负的孙女,五次嫁人,五个丈夫先后全死了,到了第六次改嫁时便选中了陈平,陈平欣然应允。可见,当时人对寡妇再嫁并没有什么忌讳。
&&&&转房婚,又叫“收继婚”。即兄亡弟可娶其嫂,弟亡兄可娶弟媳。转房婚一般不举行仪式。近代以始,这种婚姻较以往文明多了,基本上要尊重女方的意愿,不得强迫,她可以转房,也可以守寡,还可以改嫁他人。据有关方面考证,“转房婚”或者“收继婚”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了,只是称谓不同罢了。
&&&&童养媳。在旧社会童婚之风颇盛行,由父母做主,在其子女童年时,甚至还在吃奶时,即给他(她)们订婚,或者随即将女儿嫁到男家。当时的人认为,这种婚姻形式,既“可以济婚礼之穷窭”,又可使将来“无嫁娶之难”。故不少人家抱养幼女为“童养媳”。收养时亦需聘金,一般为数不多。仪式较简单,有的随年龄而定。如属幼婴,在媒人陪同下,由母家族中老妇背至收养人的家里。有的则由男孩的母亲约媒人,携带若干礼物,到女方家把女孩背回来。年龄较大的幼女,有的步行,有的还可坐轿,到达收养家后,由收养父母迎接,率同到祖堂拜祖,一般不摆宴席。待他(她)们长到十七八岁后,才给其“圆房”。
&&&&童婚全由父母做主,夫妻双方尚年幼无知,无法作出自己的选择,其结婚后果大体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双方自小生活在一起,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圆房”后自然夫妻恩爱,小日子过得很甜蜜;二是虽然从小名分已定,但男女双方并无感情,特别是有的童养媳在男家遭受虐待,在“食着来打骂有,气难平来恨难休”的境况下,与丈夫各怀一心。于是,不是男的外出读书营生把童养媳抛弃,就是童养媳外逃以抗拒婚姻的延续。三是双方虽无感情,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维系着夫妻关系,机械地履行着传宗接代的义务。有关童婚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婚姻形式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之,起初在汉族中比较少见,而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颇为流行。到了后世,这种婚姻形式便被汉民族所吸收,并在汉民族中流行。
&&&&等郎妹,是一种比童婚遭遇更惨的畸形婚姻。有的夫妇还没有生男孩或正在怀孕,一心想生个男孩,于是就先找一个“等郎妹”;而有的父母因生活贫困,便把自己的女孩卖给甚至送给这样的人家。这女孩进了人家的门,不管她的年龄多大,一要等郎出世,二要等郎长大。若人家生的是女孩,她还得等下去,甚至在她成年之时,其郎还未出世或刚刚出世。有的等郎妹,总是等不到人家生养男孩,人家就用过继或收养男孩的方式,找个男子与她成婚。还有一种情况,即双方父母为儿女“订婚”时,女子已十六七岁以上了,而男孩尚三五岁,其在妻子的名分下,实际上履行保姆的职责。待到男孩长大成人时,女子青春早已消逝了。在客家地区流传的等郎妹山歌中,既道出了等郎妹的万般亲酸,又尖锐地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青春的罪恶。其在歌词中说到:“十八妹子三岁郎,夜夜抱郎来上床,睡到半夜思想起,不知是儿还是郎。”“十八妹子三岁郎,半夜想起痛心肠,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开叶又黄。”她越想越气,所以,在接下来的一首歌词中后两句说道:“惹得老妹心火起,一脚踢你见阎王。”按说这里的“三岁郎”同样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她哪里知道这道理,所以只顾往三岁郎身上撒气,恨不得一脚把他踢死。
&&&&指腹婚,有人称之为“胎婚”。在异姓“同年”、同事或朋友之间,倘若遇到彼此的妻子都怀了孕,双方往往为未出生的胎儿约定婚姻,若一方生男、一方生女,就让他(她)们做夫妻。还有另一种情况,一方已有幼男、幼女,见同年、朋友之妻身上有喜,便约定婚姻。出生后,女方长到一定年龄,便嫁到男方。婚礼酌情而定。这种婚姻形式,早在汉代就存在了。《后汉书·贾复传》中就讲到,贾复在镇压河北农民起义时,被义军击伤,伤势很重。刘秀闻讯后大吃一惊,说道:“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取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汉以后,迄至南北朝,指腹婚一直流行,甚至到了近代尚未绝迹。
&&&&一夫多妻。客家人,特别是农民,原则上是一夫一妻,但也有一夫二妻的情况。其“宗代不断”,与其多妻多子很有关系。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客家地区一直存在一夫多妻这种婚姻形式。当然,能娶几个老婆的人,大都是有钱人家,并非贫苦百姓所能承受得了的。他们中有的人因贫困,以至到老仍打光棍。有首客家山歌愤愤不平地说到:“天唔(不)平来地唔平,紧想紧真紧苦情,几多有钱讨俩个,几多钱打单身。”一夫多妻,也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一种婚姻形式,在此无需多言。
&&&&客家婚姻形式,除了上述所言之外,还有纳妾、招赘及交换婚等,在此不一一论述。下面说说婚姻礼俗问题。
&&&&客家婚姻礼俗深受古时风尚习气影响。男方娶大闺女为妻,整个过程分为议婚、定婚、报日子和完婚几个程序。这是我国自周代以后实行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的简化。
&&&&议婚,即商议婚事,亦称“说亲”。世人很看重“明媒正娶”的婚姻,而“明媒”是“正娶”的先决条件,因此,从议婚开始,媒人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别说男女双方互不相识要通过媒人牵线才能搭上关系,就算是男女双方的父母先有亲戚,早已相识,也必须请人做媒。在一般情况下,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媒人须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境、男子年龄、相貌等方面的情况,如女方父母同意,则先到男方“看人家”(女子本人不去),俗称“看婿郎”。女方父母同意后,再由男方家长到女子家察看,俗称“看亲”。经同意,女方家长将女儿的出生年、月、日、时辰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俗称“年庚八字”。男方家长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排合,也叫“排八字”。若彼此相克,便把女方庚帖退还女方家长,婚事作罢,如果相合(相生),婚姻就算初步定下来了。
&&&&定婚,也叫定亲。议婚合适后,双方便商定聘金及礼品的数量,具体多少,由媒人在男女双方家长之间调和讲定,然后用书面形式把有关内容写在婚约上,由双方家长及媒人签字画押,各执一份。男方还得预交一部分聘金,作为定金。至此,定婚便告完成。
&&&&报日子,即男方向女方报告结婚的日子。男家选定结婚的日期后,便遣人携带礼品,告诉女方家,俗称“报日子。”一般情况下,男方预定两个吉日,由女方家择定一个。预报婚时,聘金要全部交清。定好结婚的日期后,男家便写好请帖,适时分送亲友,准备宴客。客家人办婚宴时,主人先给亲朋及近邻发请帖,人家才来贺礼,这叫先请后礼,不请不礼;而庆贺大生日,则与此相反,作为亲戚朋友得先送礼,才会受到主家的邀请,这叫先礼后请,不礼不请。
&&&&完婚,女家称女子为“行嫁”,男方称女子为“入门”。在结婚吉日的前一天,男方备花轿一乘,雇请吹手乐工数人,备齐议婚商定好的鱼肉等物品,由媒人引导男方族内妇女到女家迎亲,在女方家住宿一晚(有些地方新娘当晚上轿,第二天一早就到男家了)。第二天早饭后,新娘换新装,系红裙,披红,头戴花冠,冠前红丝垂落掩面,脚上穿红鞋。到时由族内一位有身份的长辈牵着上花轿,并说上四句吉言,然后锁上轿门。闺女出门上轿时,父母回避。女方送嫁人除伴娘外,还有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媒人和鼓乐、吉彩仪仗队为前导,新娘乘坐花轿“行嫁”,妆奁在后随行,女家的送嫁人也跟随而行。花轿到男家时,由族中的“好命婆”,开轿门、说四句吉语,牵新娘出轿门,跨过“火堆”,进入男家大门(正门)。这时男方的父母回避,到拜堂时才相见。拜堂仪式在正厅举行,夫妻先拜天地,再拜祖宗,然后夫妻对拜,接着才拜父母、伯叔。然后夫妻同入洞房,由族内长者主持交拜礼。
&&&&这天中午,男家热情宴请亲戚朋友和女方送嫁者,新郎出来向客人尽情敬酒。晚上,亲友和族内兄弟,来洞房饮酒、逗乐打闹,俗称“闹洞房”,直到深夜才乘兴而散。
&&&&自结婚之日起至第三天,称之为“三朝”,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俗称“转门”。此日,娘家备办酒席,招待女儿女婿,还有在其嫁女儿时来帮过忙的亲友等。饭后,新郎新娘即可告辞回家。结婚满一个月时,男方还要办满月酒,主要酬谢结婚时曾来帮过忙的亲友族邻。同时要派新郎到岳父家请岳父岳母、岳伯叔等长辈。岳父母来时给女儿带些适用的小礼品。宴罢即可回家。至此,婚嫁礼仪即告结束。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客家婚姻习俗与古代中原礼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由于历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各个地区也不尽相同。新中国诞生后,客家婚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童婚、指腹婚、等郎妹、一夫多妻、纳妾等落后的不合理的婚姻习俗,一律被革除。男女自由恋爱、结婚,取代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同姓也可以结婚。至于男方到女方落户、寡妇改嫁或转房等,也由自己当家做主,不再被人冷眼。现在结婚,虽然也要讲婚姻礼仪,但不像过去那样繁琐复杂。有的双方当事人到婚姻登记所一登记,就算结婚了。总之,新旧对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摘自:《寻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传统婚姻礼俗 -易游天地旅行网
您的位置:& > && > && > &
传统婚姻礼俗
时间: 09:39:12&&来源:&&阅读
我国古代婚姻礼仪,有"六礼"之规。六礼即:纳采(求婚)、问名(问女姓氏)、纳吉(定婚)、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八六礼定下了婚姻基本程序,虽然后来有所改变,但仍为历代遵行。
清末民初,厦门仍有豪绅大贾之家,婚嫁照搬旧制程序,俗称"吃六礼"或"大嫁娶"。民间人家,一般都没咬文嚼字地行六礼,但从实际活动看,大礼内容都已包含其中。
我国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就算成年人,要举行加冠及加等之成年礼,称为"冠等之礼"。男女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煤的之言"。家有儿女年及冠等,提亲的人就上门来了。旧时有专司撮合婚事的媒人,专替求亲人家上门撮合,厦门的情况也是如此。传统的所谓"明煤正娶"的"媒",当然也有至亲的人临时担任的,但往往指的就是这种专业煤八,厦门人称之为"煤太婆"的,多为中老年妇女。
厦门传统的婚姻习俗,大致可分为"提字仔"(提亲条)、"吃定"(定下婚事)、"送回头"(确定婚期)、"送走"(送聘金聘礼)、"迎娶"、"做客"几个阶段,礼节繁琐,花费额大。富裕人家乐此不疲,历来为有识之士所讥贬。贫穷人家量力而为,虽简陋行事。反被称赞"犹为近古"(鹭江志)。
"提字仔"。厦门俗称提亲为"提字仔",男方托媒上女方家门提条。女方父母若无意结亲,煤人只得怏怏离去。如女方父母有意,即向煤人要来写有男方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职业等情况的红纸条――"字仔",让煤八三天以后再来,这门婚事算有了希望。女方将这张"字仔"供在正厅长案桌上祖先牌位前,拜告此事,同时对男方进行了解。调查了解,重在男方的家境,即所谓门户",至于当事人本身的情况尚居次要地位。如果女方对男方门户满意,红"字仔"供在祖龛三日,家中没有发生打破碗碟、争吵、有人生病等显示祖先震怒的不祥之事,则将女方的"字仔"和男方的"字仔"合送男家,表示同意。否则就此了事。旧时厦门儿女的终生大事就是这样,不但要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还要由冥冥之中的灵魂来支配。
在提亲议婚的过程中,"煤太婆"往往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鼓动议婚双方振成亲事,好从中捞取"煤人钱"。为此,甚至去干出伤天害理、祸害青年的事。厦门俗语中有"三八五日,过后没长短脚话"这么一句话.后来的人往往把它当作议事时劝人有话当面说清,过后不要翻悔来理解,却不知这里面藏着一个典故,意思完全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很多年、很多年前的故事。一个一脚"跛脚"(病脚)的男子托媒人撮合婚事,另一个一眼"瞎瞑"(瞎眼)的女子也托这个煤人撮合婚事。这两人的条件在当时都是很难谈上人家的,媒太婆却又舍不得到手的生意。煤太婆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把他们两个撮合起来。她在两家之间来回奔波,鼓唇弄舌,把双方的相貌吹得美貌无比,两家都心动了,但也都怀有疑心,几乎同时要求要"对相对看",即当面看的意思。这个可难住媒太婆了。媒太婆见自己贯用的欺骗手段不能一下奏效,又狡猾地进行策划。她教男方去看女方时骑着马去,将好脚对着女方的家门,"跛脚"掩在马身的另一侧,女方就看不到了。她又教女方出来看男方时,只在门边露出有眼的那半边,瞎眼的那半边脸掩在门后,不让男方看到。两人依计行事,果然不出煤太婆所料,双方都满意自己看到的各人的半边身子,也都以为另半边身子一定和看到的这一半边身一样。"对相对看"的结果是两家满意地"吃定",确定了婚事。狡猾的煤太婆策划了这个阴谋鬼计,生怕婚后真相大白,人家找她算账,马上为自己日后摆脱责任留下一条退路。她很认真地对男女双方说:"我们三人五目,都亲自看过了,过后不要再有长短脚话。"双方都欢喜自己骗过了对方,正在兴头上,都把这句话领会为媒太婆提醒他们,亲眼认定以后,不能再说长论短,都没注意去分辨此话里有三个人怎么只有五只眼和脚有长短之说。待到两人一"过房"(合婚),煤太婆拿到了钱,马上溜之大吉。婚后,男女双方找到煤太婆,要跟她算老账。媒太婆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老早就告诉你们:‘三人五目,过后无长短脚话。"三人五目’,就是我二目,新郎二目,新娘一目;‘长短脚’就是新郎‘跤脚’。当时你们都不说不满意,现在凭什么道理来责问我?"夫妻俩无话可说,只好作罢。足见"三人五目,过后无长短脚话"完全是句公开骗人上当的大实话。
这个故事里的夫妻俩是否般配,我们且不去讨论,故事中的媒太婆却是旧时代害人不浅的煤人的缩影。这故事也告诉我们,厦门议婚很早就有"对看对相"的相亲风俗。
"提字仔"的议婚风俗,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礼。两家通过"提字仔",彼此认定门户相当之后,即通过煤人进一步谈论聘金、聘礼的具体数目,婚事的各项程序、日期和要求。条件谈不成,婚事就吹了;条件议定后,就按婚俗的各项程序筹办婚事。
"吃定"即定下婚事之意,后来称为"订婚",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纳吉"礼。男家差煤人带着装有礼帖和订婚帖的帖盒前往女家,送去金手环或戒指一对,以及部分聘金和礼饼、香、烛、鞭炮、猪肉等,作为订婚礼物。女家以订婚帖回复男家,同时回赠金表链等饰物,并退回部分礼饼,由煤人送往男家。女家给煤人的"煤人礼"钱银也一并放在帖盒内。男家收回帖盒,视盒内"媒人礼"的钱数,再给媒人双倍的"谋人礼"。以后每次有劳煤人,都要给谢礼。订婚的当日,男女两家都要办订婚桌,宴请自己的亲戚,庆贺儿女订婚。女家将男家送来的礼饼(盒装的马蹄酥,多者达数百盒)分送亲友,宣告女儿出嫁在即,男家也分喜饼。收到喜饼的人家,要送上结婚礼物致贺。穷人家订婚,免去一切应酬,只请亲戚送去金戒指一只或珍珠片插做订婚礼,称为"吃暗订"。厦门的"吃订",相当于六礼的"纳吉"。
现在婚礼一般都不再经过"订婚"这个环节,合并到"送定"这个步骤,节省了应酬花费、也有送女方一只金戒指或一条金项链作为信物的,这颇有旧时代"吃暗订"的订婚意味了。
"吃定"时,女方须将新妇及主婚人的生辰月日填写在男方送来的帖书中。男方此举称为"请八字",帖中男方及主婚人的生辰月日已先行书在帖上。男方收回帖书后,即持之向专司择吉日的择日师选取进定、迎娶等的吉日。以后各项婚仪就按这些日期进行。"吃定"以后,双方婚姻关系已确定,每逢年节之际,男家多有礼品致送女家。
"送走"即送聘礼、聘金,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纳征"礼。"送定"前日,男家常做戏谢神,所谓"前棚加扎,后拥大戏"。即日男方请媒人送聘金、聘礼。媒人随身带着的帖盒内装有聘金礼书、聘礼礼书,上面详细开列了聘金的数目、聘礼请单,帖盒还装有男方填写好的致女方的婚帖,另有空白婚帖持女方填写后回送男方。聘金、聘利都放在叫做"槛"的扁平木盒中,每槛都围着红布,由两人扛着,鞭炮送行,鼓乐开道,排成长队游街,再送往女家。
聘金多是成封或封的银元,也用槛装。
聘礼种类繁多。
扎饼,俗称"大饼着花"。"大饼"即特制的碗口大的马蹄酥,两个一包,动辄数百数千包。"着花"即中空的油炸糯米球,外面用糖浆粘上"米香"(爆米花),类似今日的"麻著"。还有"四色饼",即各种小馅饼,包装成封,视"大饼"的多少,按一定比例搭送。
礼糖,俗称"大糖小巧"。"大糖",由糖压制成块状,中空;"小巧",顾名思义,是较小的糖块,多为乐形或菱形,实心。"大糖小巧"上面都压出龙凤、亲率图案,或"两姓合婚"、"百年偕老"等吉祥语。"小巧"名下还有花生糖、米香糖,寓早生贵子等佳意。"大精"、"小巧"数量也是数百数千包。"大精"、"小巧",一般按一比一的比例搭送。
女方吃男方多少礼饼礼糖,往往成为议婚时双方争执的重点。数量、制作店家、搭配比例,都是计较的内容。经常是,好不容易谈成了聘金的数目,却马上又在糖饼问题上发生分歧,甚至双方出言不逊,不欢而散,婚事告吹。
何以女方要向男方索要数量如此巨大的糖饼,以至使婚事告吹?原来,索来的糖饼,女方向亲戚、邻里、朋友广为散发,向他们报告女儿结婚的喜讯,而接到喜糖喜饼的亲友在新妇结婚出嫁时,都要各礼品或礼金致贺,厦俗称为"添妆"。女方送喜糖喜饼,送的越多,收到的"添妆"礼物和红包就越多;亲友收到女方送的喜糖喜饼越多,质量越好,回贺的礼就要越大,女方的收获也益丰,面子也大。女方收到的"添收"的钱物都是自家的收入,和聘金一样,意味着女儿的身价,难怪都力争多要。巨量的礼糖礼饼对男方是一个大负担,真要都装"桩"送去,起码都要几十上百榕,所以一般都象征性地在"送定"时送十数"桩",其余的由女方上糕饼店自行领取。后来也有折成钱额付给女方的。
礼饼礼糖,女方大部分收下,退回小部分。男方也散发礼饼礼糖给亲友,常再加香蕉搭进,寓招子之意。男方在"送定"前已给亲戚喜物,为红糯米汤圆一桶(用红色饭桶装)或糯米掺四大团和礼糖若干。
礼糖礼饼的种类、式样后来多有变化,但送礼饼礼糖和"添妆";至今仍是婚事必不可少的礼俗:
全猪全羊或猪腿。女方收下猪羊肉,猪脚不能收,要退还给男方,这是循俗行事。俗语说;"肉给人吃,骨不给人啃。"不退猪脚,对男家不敬。
面线。寓白头偕老之意。
冰糖、冬瓜糖、桔饼、柿棵(柿饼)、生花(糖花生)等蜜料、茶料(饮茶的条配),女方也退回部分。这些都是招待客人的甜点佳品。甜应俗语"吃甜甜,生后生",桔饼寓吉意,生花寓早生贵子。女方陪嫁也都有这些。
瓮酒、活鸡活鸭。女方留下酒,鸡鸭要退回。
龙风大红烛、礼炮、礼香。都是婚事必需品,龙凤大红烛供女子出嫁前举行"上头"(冠礼)仪式用。
四时水果。香蕉、凤梨(菠萝)、柑桔等,香蕉寓招子,凤梨寓"旺来",柑桔寓吉意。
饰物。手环、戒指、项链、珍珠片头、金银河、珠宝等。
盘头衫仔。女子结婚时穿的新衣裳、绣花鞋,多为四季外装,一般四套、八套,也有十二套或更多的。
"选定"行列沿途吹吹打打,燃放鞭炮,招摇过市,吸引路人围观,以为荣耀。至女家,女家放炮迎接"送定"队伍,并设宴招待媒人等。女方将收下的聘金聘礼置正厅神祖前,燃香奉告。
女方收下大部分聘礼,将部分聘礼作为回礼,让"进定"人等带回;同时回赠女婿结婚礼服一套,袍套鞋袜,以及文房四宝和其他礼品,如男家大小的衣冠鞋袜等,仍具礼书,鼓乐礼进。
如若男女两家远居两地,则把聘礼折成现金,与聘金一起送去。"送定"时女方收下了男方的婚书,同时填写女方婚书,交付煤人送男家。古时没有结婚登记这回事,男女双方的婚书即起结婚证书的作用。
"送定"当日,男女双方都宴请亲友。
"选定"预示着婚期将近,具体的迎娶日期由男家确定后通知女方,这个程序叫"送回头"。
"送回头"。厦门的"日头"原指"太阳",这是本地话,在这里指"日期"。"送回头"即男方将迎娶的日期通知女方,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请期"礼。从字面上看,似乎古代是男方向女方请示婚期,其实不是这样。古代礼书上是这样解释"请期"的:"婿之父使使纳征讫,乃下卜婚月得吉日,又使使吉日,是期由男家来。今以男家执谦,故造使者请女家,若云期由女氏,故云请期。女氏知阳倡阴随,当由男家出,故土人辞之,使者即是主人辞,遂告主人期日也。"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言"请"是男方尊重女方的谦让表示,女方还之以礼,婚期还是男方定的。中国是闻名全世界的礼仪之邦,确实是名不虚传,从"请期"用
"请"字可见其一斑。厦门虽然直称"送口头",但是在"送回头"时也是男方再三谦请婚期,女方也再婉言拒请,最后在送客辞别时才由男方把婚期告诉女方。直至今日仍是如此,不失古礼淳风。
"送口头"仍请媒人领衔出面,略备礼饼。男方"送定"时往往留下新妇婚期必穿的礼服一套,在"请回头"时再送去。婚期则书于红帖。在"送回头"时,男方往往同时通知迎娶前裁衣、"上头"、上轿、下轿的吉日吉时,这些时日都是在"吃定"、"请八字"后请择日师择定的。
婚期既定,各项婚前准备就加紧进行。
男女双方都发出红帖遍告亲友。有的再发礼饼礼糖,以示隆重。自"吃定"以来,收到喜糖喜饼的亲友都准备结婚礼品.前往致贺或"添妆"。婚家派送喜糖喜饼也颇有考虑,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宜厚送,反之薄送。收糖饼者也视厚薄回贺厚礼或薄礼。不能无视亲疏,广为分送,否则会被视为"狮子大开嘴"――贪婪。过去回贺的结婚礼品,厚三金首饰,薄至香份数盒(给女家)、炮仔一串(小鞭炮,给男家)。香料用于梳妆,炮仔寓意新郎"门门都响"。礼不论厚薄,都是一片情意。一般多贺男家以现金,贺女家以衣物。亲戚须进大红喜幛、红烛巨炮及酒等。男方舅家往往贺以大幅喜幛,供挂中堂。
吉日裁衣,男女两家同时进行。过去结婚外装多请外工裁缝制作。在家裁制的内衫,必定有男女"上头"行冠并之礼时穿的白布衫――"上头衫仔裤"。裁衣执剪要请"好命人"――夫妻子女齐全的妇女,所用白布也非同一般,必须是边上织入象征喜庆的红线的"红边仔布"或"山东绸",以示吉利。时至今日,为出嫁的女儿做几套贴身内衣裤,仍有一番忙碌的乐趣。裁衣日,女家还制作新妇结婚系的"肚裙",也以白布为之。这件"肚裙"在头胎婴儿出生后裁作儿衣,具有预兆早生贵子的意思,也是必不可少的。
合帐。男家在裁衣当日,须制床帐一顶,也是"好命人"执剪,在当日缝制好,称为"台帐"。过去的"古早眠床"多是雕花大床,四角有往,上面有顶,朝外的里档有镜。镜上有屉柜,床帐从床顶罩下,放下前片即成一个闭合空间,十分安静舒适。
安床。男家择吉日安床。安床即摆放新床。古时迷信,在新房摆新床时忌与桌椅橱柜相对,还要考虑新夫妇的生辰八字、神明祖位、门窗等因素,颇为慎重,因此多有谙熟个中忌讳的亲戚参议其间。安床妥后,即以豆腐、肉、酒祭床母,祈其安适,多加保庇。安床多在迎娶的前一天下午或傍晚,属相与新人相克的人不能看。当晚,新郎要与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同睡新床,俗语说的"翻铺生干埔",称男孩睡在床上左右翻身,是新人将生男孩的佳儿。
送嫁妆。迎娶前一日或数日,女家将新妇随嫁的物品――嫁妆先行送往男家。贫家嫁女"轿一顶,亲戚数人至大家迎之。嫁女者亦用布索杉裙准备洗换,犹为近古"。(《鹭江志》)富家嫁妆的丰盛与否,多与男方"送定"所送聘礼多少有关。嫁妆一般是钱、衣服、布料、金器、古瓶酒、礼快、礼糖、蜜料、茶点、日常用品,皆用"桩"装。还一定有子孙桶。也有用厅堂摆设作陪嫁的。富豪巨贾之家行"大嫁娶"的,则是从生到老的各项用品,不论巨细,皆陪嫁之。
陪嫁攀比之风在过去非常之盛。收人家的聘金聘礼多,嫁妆也不能少,少则以后女儿的日子就难过。议婚时既讲究门户,女儿出门时也得撑住门面。于是竟出现了所谓"千金嫁女时常有,万金教子此地无"的局面,为有识之士所讥:"厦门婚嫁重门户,不甚选婿。妆吉先期鼓乐迎送至男家,珠翠衣饰无论已外,如四字精、福讲、绒花、彩增动盈数十售。谓不如是则见销于人。在富者欲所欲为,中户嫁一女费用过半矣,甚有卖产嫁女者,何其昌也。"(《厦门志》)
为了张门面,女家往往借来家中女眷、亲戚的金首饰、珠宝,权作嫁妆,送往男家,待婚后第三日,小舅子"探房"时才悄悄取回来。因此,常为嫁妆中的金器失落而引起两家的争吵。
女家担心女儿嫁过去日子不好过,往往在箱底下放一定数量的压箱银钱,使衣箱沉甸甸的。倘若在箱轻了,也会招来男家的轻视。
中等以上人家嫁女,嫁妆中常有成套的精美漆具,如彩绘九龙的茶料盒"九龙盘",装蜜饯的蜜料罐,装茶料的糖罐,内有冬瓜糖、桔饼、红枣、龙眼于肉等茶点蜜料,让女儿搁在房中使用。招待公婆舅姑的茶具也一应俱全,有"龙眼干盎",供婚后三日出厅奉"龙眼干茶"用;有"鸡蛋盎",供公婆生日奉"鸡蛋茶"用。嫁妆中还有"红春簪",是三日出厅献赠男家女眷的。这些细致的考虑,都是为女儿着想,不让她饿着,不让她失礼无贵气。
"子孙桶",顾名思义是与子孙有关的。这是特制的红漆桶,供分娩时使用,是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过去"子孙桶"拿过新房时要念"四句"(吉利话)."子孙桶提高高,生子生孙中状元"等,足见子孙桶在婚嫁中特别突出的繁衍后嗣的象征意义了。
送嫁妆由女方派人押送,不用煤人,煤人只算男家的代表。男家也同样礼待女方客人。
婚期前夜或当日清晨,男女双方要举行"上头"成年礼。新妇在"上头"之前,请"好命人"用结实的纱线绞去脸上的汗毛,并且把眉毛绞得细细的,叫做"开面"。绞掉了脸上生长了十数年的毫毛,出阁前的新妇愈显得容光焕发,光****人,出落得更美丽了。
"上头"即将新人童孩发式梳成成 人发式,系古代所称"冠弃之礼"的遗风,原来是在男20岁,女15岁时就要举行的成年礼仪,后来都变成在结婚之前。厦门人认为结婚了的人才算成年人,未结婚的还是孩子。未婚者,不管多老,过年都还有人给红包。这也许是成年礼改在结婚前夕举行的缘故吧!
"上头"都在正厅祖先神位前举行。"上头"男女都要穿上称为"上头衫仔裤"的白布衫。神位前置一大"加箩"――扁平的竹制大晒盘,上覆红毡,毡上放一竹椅(有的男子成年礼放米斗),备好嵌有红丝线的梳子,请来"好命人"就可以开始"上头"的礼仪。先供十二碗菜在祖先神位前,焚香,点上龙风大红烛,拜告祖灵。然后,接受冠多的男女均要坐在竹椅上,脚放在矮竹凳上,由"好命人"拿起梳子从后面梳头。抗好后,男用红丝线束发,戴上礼帽;女用发簪插在发髻上,这就算完成了成年礼。举行冠等礼的时候,"好命人"给新人梳发要念吉祥语。给男子念:"上头带冠已成 人,出门坐大位,食人头杯酒,说人头句话。"
后三句都是指从此受人敬重的意思;给女子念:"头毛梳起起,坐金交椅","高椅坐,低椅润脚,吃饭配猪脚。"意即将来好命。行冠等礼时,男女坐的方向不同。男子朝内坐,女子朝外坐,因为男子成年将掌家,而女子成年要外嫁、方向截然不同。成年要庆贺,所以礼毕撤下家什,马上摆上酒席,或由为父者向年轻人敬酒祝贺。
冠弃之礼自清末就已不时兴了,唯好古者孤芳独赏。现在则已完全绝迹。
冠等之后的新人,皆入房中歇息,不能再出房间,要等到花轿来到才能出来。至此,亲迎前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待佳期的来临。厦门的迎娶多在天未明之前。
花轿来了,迎娶开始了。迎娶即古代六礼的"亲迎"礼。厦门的迎娶,有"单顶轿"和"双顶轿"之分。新郎来迎的称"上门娶"。迎娶人等皆乘轿,依轿乘顶数又有"十六娶"、"二十四娶"等称呼。
新郎穿上了结婚礼服,长衫马褂,头戴礼帽;新娘则是蟒袍玉带,凤冠霞披,一身明朝宫中女子打扮。内衣则是"上头衫仔",再系上肚裙。肚裙内装有特制的小铅钱、五谷、猪心、乌糖等吉祥物。
新郎拜祖先,别父母,由煤人陪同,带领迎亲队伍前往女家迎娶。迎娶队伍前导为"字姓灯"(书有男家郡号、姓氏),后有鼓乐、煤人、陪同人等、叔爷(新郎弟辈)、新郎、新娘花轿。沿途放炮。
女家在迎娶队伍到来之前关闭大门,让媒人来敲门。媒人敲门时,女家问说"何事?"谋人答:"要娶新娘!"这时,女家将门稍稍开启一缝,谋人依礼递进一个红包给开门的人,门又关上了。煤人重新叫门,如此三次,女家才开大门迎客。这就叫做"打门娶新娘"、故意延长出门的时间,是世俗认为新娘拖延出门的时间越长,对女家越有好处,能留住更多的财气。也有说这样才显得男家有诚意。新郎进门入厅,拜见丈人、丈母娘,女家小舅子辈即为新郎拜上剥壳的熟鸡蛋煮糖水的"鸡蛋菜",以及"龙眼干苍"、"四果茶"、"茶心茶",新郎依例只喝汤水。新娘一身盛装,头脸罩上"乌巾"(紫帕),与新郎拜过祖先,叩别父母后,由父
母(或兄弟、好向人)牵上轿。新娘上轿时要哭几声,俗称"哭好命"。新娘轿一出门,女家立即紧闭大门,俗称如此财气才不会被拔去,然后放炮礼送、门外的迎亲鼓乐自始至终尽情欢奏,鞭炮越放越热闹。
迎得新娘的迎娶队,这时除了增添了新娘的花轿之外,又增加了陪送新娘的轿乘,乘有小男(新娘兄弟辈)、送嫁婶。大户人家常常还有随嫁切、梳头嫂、母仔(老年保姆)陪同新娘前往男家。这些人里,随嫁润是女家自小买来伺候新娘的丫环.随新娘出嫁到男家,不再回来,仍为新娘的贴身丫环,终身受新娘支配。命运好的,日后由新娘给找个婆家嫁出去;命运坏的,常被老爷占为偏房。送嫁婶(雇来的)谙熟礼节,圆通豁达,专为新娘开道应酬。梳头嫂(雇来的)随时整理新娘发髻服饰。"母怀"是女家多年老保姆,负责照料新娘起居。送嫁后,舅子、送嫁婶、梳头娘,一般当日即返。唯有母仔有时还留下照料新娘几日才回去。
有的梳头娘送嫁后,天天上男家为新娘梳妆,直到新娘满月。
新娘花轿离开大家不远,新娘就从轿中扔下一把扇,此扇俗称"放心扇",让家里父母放心,不要牵挂。
迎回新娘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十分热闹。偶或遇到另一家迎娶队伍,就犯上了"喜冲喜"的禁忌,是不好的事。这时陪送的煤人、送嫁姆就有了施展本事的好机会。她们略施小技,就化解了不祥。说来也简单,就是将两个新娘头上的插花互换一朵,俗称"换花",这样就消除了一切可能的不祥。新娘花轿若是遇上了官轿,花轿径行,而官轿反而要避让,不得阻挡。
花轿到达男家,先停在门口,等待出轿入门的吉时到来。男家小姑(新郎姐妹辈)捧着茶盘和盛着柑桔的桔盘,站在轿旁。新郎则立于轿门前。轿前还燃着一盆炭火。吉时一到。新郎抬脚猛踢轿门三下,轿门才开。这时,小姑捧上甜茶,再捧上桔盘,让新娘触摸柑桔。新郎牵新娘时;新娘稍起身又复坐下,再牵再坐,反复三次才出轿。这时,原来挂在花轿后的米筛,由男家人举在新娘头上。新娘出轿,踏在瓦片上,才由新郎牵着,跨过炭火,进入大门内。在整个入门的仪式过程中,鞭炮震天动地,硝烟弥漫,红色的鞭炮纸屑把地面都铺满了。
踢轿门,摸柑,三牵出轿,踏瓦,这米筛,过炭火,是新娘出轿入门戏剧般的场面,但是做起来,每个人都很认真,完全没有嘻闹的意味。原来,这都是娶亲的老规矩。踢轿门,猛烈的撞击使新娘吓一跳,俗称这才能镇住新娘,驱除新娘的威风,以后才会顺从听话,做乖媳妇。三牵出轿,有助于增添女方的贵气,让新郎体会一下新娘的骄(娇)气。摸柑桔则是象征从此夫妇生活圆满吉祥、这米筛,踏瓦片,一俗称这样可以驱魔避邪。米筛上大多画有八卦或阴阳太极图案,儿繁盛之意,又说是依古俗行事。古代有娶亲要瞒天瞒地之说,称如此才能避开天地间的灾难。厦门至今迎娶新娘,仍在凌晨天明之前进行,可能与此说法有极大关系。过炭火,炭与厦门话"繁殖"谐音,象征生育,后嗣兴旺。在更早的时候。迎娶队伍还带有一支长长的带枝叶的青竹,上挂猪肉一片。据说万一碰上了专爱抢亲的白虎神,让它吃猪肉就没事。竹子多节,又象征新妇贞节;青枝绿叶,象征新婚生活朝气蓬勃。此俗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这些习俗带有浓郁的乡间色彩,显然是来自闽南乡村。随着城市文明的发育,渐渐一个个地消失了,较晚的迎娶中已没有这么齐全。到了民国时期,只有"踢轿门"才见得到了。据说当时有一个花轿老板娶儿媳妇,该老板可谓深知"踢轿门"的个中奥妙。他平时看别人踢轿门,都嫌人家不懂,不够劲,轮到自己儿子迎娶,使刻意教导一番。儿子心领神会,新娘乘花轿来到自家门前时,便端起黑皮鞋猛踢。"叮当!"一声,竟把轿门踢得掉了下来,观众大哗。有人庆幸道;"幸亏是自家的,不然不知要怎么赔!"
新妇入门后,与新郎在正厅拜天地后往入新房。新妇要第三天才能出房。厦门人说的"新妇娶来,藏在房仔内",很形象地道出了这个细节。新娘入新房,若踏门槛而过,意味着她想压服新郎。这种斗法一般不为家法所容。
在新房里,点着龙凤大红烛,俗称左烛主男寿,古烛主女寿,那盏先灭那个先亡。新郎新娘端坐在高椅上,还有矮凳搁脚,所谓"高椅坐,低椅搁脚",象征婚后生活舒适安逸。"送嫁婶"随人新房,为新娘打点一切。
新郎新娘在新房里先吃"‘合婚圆",自己夹着吃一粒,再各夹一粒给对方吃,还要吃庆贺婚事的"酒婚桌’,民间又讹为谐音的"水婚桌"。新郎新娘端坐在圆桌的两侧,由"好命人"掌具。厦门的酒婚桌要上十二道菜,六荤六素,由"好命人"拿筷子―一夹起,递到新郎新娘嘴边,作喂食状。每夹一样菜,就要念"四句"吉语。这些吉句充满祝福,押韵顺口,妙趣迭出,长期在民间流传,想必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而成的。最流行最著名的"四句"有"吃鸡能起家,吃鱿鱼生子好育饲,吃鹿肉全寿福禄,吃猪肚子婿大进步,吃肉丸万事圆,吃鱼颔下快做老爸,吃鱼尾又快做干家(婆婆)(以上是吃六道荤菜的吉句);吃福圆生子生
孙中状元,吃红枣年年好,吃冬瓜大发花,吃甜豆夫妻吃到老老老,吃甜桔好尾结(以上是吃六道素菜时的吉句)"。新郎新娘一般是象征性地张张口,并不真的吃这十二道菜。若真的要吃的话,恐怕也吃不下口,因为这些妙趣横生的吉语还不把尚在少年的新人逗得喷饭!
夜幕降临,新人上床圆帐之时,仍有需要注意的禁忌。新郎衣要搭在新娘衣之上,新郎的鞋要放在床下不易被人踏到的地方,否则将兆男被女压。新娘必穿"上头衫仔"的白色彩裙。过去还有"听房"的习俗,好事者在新房窗下偷听房中动静。这种"听房",据说听了千百年,只听得新娘的这股动静:上半夜新娘对新郎说"老鼠在偷吃你的谷",下半夜新娘对新郎说"老鼠在偷吃我们的谷"。这就是俗语"上半瞑吃你的谷,下半瞑吃我们的谷"的由来。称呼上的变化。意味着新人已互相认同。
婚后第三日,新妇才第一次走出新房,上厅拜神、拜祖、拜公婆和亲戚长辈,俗称"出厅"。新妇要把龙眼干、红枣泡的甜茶敬捧给家人,尊长以礼物放在茶盘上谢贺,称为"压茶盘",多为饰物和红包。新妇还以红簪花遍赠家中女眷。
女家也在第三日派小舅子前来探望,带着槛装的香蕉、冬瓜糖等蜜料,还有甜包、香粉等礼物,女婿须出门迎接。小舅子上堂拜见各位亲家,称长辈,说"给亲家请安"等。诸长辈则给红包,称给舅于"糖仔钱"。
"出厅"当日中午,男家设"新娘桌"宴请小舅子、全家女眷。新娘居中,姑嫂左右招待。席间,小舅子面前还放着一只碗,人们将席上的鸡、鱼大菜中的鸡头、鱼头先行夹在这只碗里,请舅子回家时带回去,表示新娘家有吃的,还表示婿家的敬意。
小舅子回家时,婿家回之以成槛的大乌糖丸和小舅于带来的部分甜包。
婚后的第三天晚上,夫家宴请宾客。席后,客在厅中,新娘泡甜茶,遍敬宾客,客人要以红包压茶盘。捧茶时,客人要说吉利话向新娘表示祝贺,最常见、最一般的是"吃甜甜,让你明年生后生","吃红枣,让你年年好",这是比较稳重的客人或长辈常用的。有的客人戏派有加,专用世俗"四句"逗新娘,左一句右一句,说不完的顺口溜,使气氛一下活跃热闹起来,形成"闹房"场面。常见较文雅的"四句"略举一二:"人客坐满厅,听着巨仔声(茶杯相碰);新娘在准备,有食不免惊","来食新娘一杯茶,给你两年生三个;一个手里抱,二个土脚爬","甜菜甜甜,年尾双生","新娘娶到靥,家财年年富;今年娶媳妇,明年起大
厝","新娘真古意,闹久新郎会生气;大家量早走,给伊两人去输赢"。这些逗新娘的"四句",现在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婚后第四日,小舅子偕"母仔"来访新妇回家探望父母,称为"做客",即古代"归宁"之俗。公婆都要给舅子红包,称给舅子"结衫子带"。
"做客",由新郎陪新妇回家。新妇回家"做客",夫家要备槛礼,有碰饼、四色饼、著花、水果等。男家还备有给女家父母、长辈、晚辈的红包,装在帖盒带去。一般女家父母按红包内钱额加倍回礼,并另赠亲家衣物,对方长辈原封退回,晚辈可照收。"做客"时,女家合家欢宴。
新妇"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必须是天黑,好应俗语说的"暗冥模,生干埔"。为了造成"暗冥模"的全黑环境,新妇回家之前,舅家不但不点灯,也不能烧灶火。娘家给女儿带回婆家的礼物真不少。"阿妈烧",是一只涂满身糖的光鸡,给女婿的奶奶暖身;"干家烧",是一只涂满乌糖的猪腿,给婆婆暖身。此俗现在还有,大多用猪脚、面线致敬。
"无路鸡",是一对或两对的"鸡化仔"(未成年鸡),带回新房,放入新床下,看是公的先跑出来还是母的先跑出来,以卜生男生女。70年代起,城市禁养鸡鸭,此俗不行。
"带尾蔗",是连根头带尾梢的甘蔗。街上卖的多是削去尾梢的,要特地吩咐卖蔗人从田里选取上好、无虫蛀的甘蔗连尾送来,故称"带尾蔗",寓意夫妇生活"有头有尾",百年偕老。七八十年代,夜晚的街上还时常可以看到新婚夫妇骑的自行车上绑着"带尾蔗",蔗尾拖在地上,宛然旧俗。
"米糕",是甜的糯米饭,要一白一红两大盘,或半红半白一盘,象征甜蜜难分。夫家收到后,多搓成"米糕条",赠送亲友。
包子、着花、四色饼、面桃。
果子,香蕉、柑桔、龙眼等时令水果。
"房内吃",各种甜、酸食品,供新妇放在自己新房享用。
"鞋甘仔",即装针线的小竹筐,其中还有剪刀等女红工具,意即将手艺传男家。
大家收到槛装的果饼、米糕,多将其中一部分赠给亲戚。"做客"是新妇应娘家邀请而返家,有时新郎并没有同往,而是下午再去接新妇。后来的"做客"都一定是双去双返。厦俗新婚满月后,新妇才能"做客"留宿。而后凡要回娘家"做客",皆要娘家派人去请,经夫婿同意后才能成行。
正因为"做客"只邀请新妇,所以过去还要请女婿,时间定在婚后的第十二日。和"做客"一样,还是要礼尚往来,而且更不能含糊,唯不必等到天黑才回家。
婚后的第十二日,有能力的人家又广请宾客,凡婚礼有贺礼者都清。男方在席间答谢各方的爱护。席毕,新妇捧甜茶,受"四句"祝福。闹厅,如第三日。
传统的厦门婚姻礼俗,可谓"先兵后礼"。从"提字仔"起,双方看门风、谈聘金聘礼,买卖婚姻的劲头十足。"生意"谈成后,"请期"、"亲迎"、"三朝"、"做客"、"请女婿",才讲起礼来,但是仍十分注意讲究金钱上的对等。传统的婚姻礼俗,当事的男女双方没有丝毫的自主权利,不知葬送了多少青年人的美满青春。古老的一辈人介绍自己的婚姻时常常说:"你们现在是先恋爱后结婚,我们过去是先结婚后恋爱,好坏都是一世人。"
厦门旧时代封建文人编撰的地方志书里,记述婚姻礼俗,都特别强调"婚嫁之礼,贫富悬殊"。(《鸳江志》)婚俗名下,寥寥数行的记述里,充满了对富者奢侈的抨击与讥讽,对贫者的怜悯,足见传统婚姻礼俗丑陋的一面。
当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封建礼教罗网终于被冲决时,厦门婚姻礼俗才揭开了新的篇章。
推荐旅游景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婚吉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