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威债务应急处置预案的处置方案有吗?

9亿资管产品陷“川威危机”华西证券称有能力处理好
&&&&来源:&&&&
&&&&&&字号
原标题:9亿资管产品陷“川威危机”华西证券称有能力处理好
华西证券正遭遇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而这一危机或将影响华西证券的上市进程。
危机的制造者既非投行也非经纪业务,而是华西证券异军突起的资管业务条线――该部门涉嫌违规为关联方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川威集团”)及关联企业融资,而川威集团目前正濒临破产。
不过,在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华西证券表示,该公司有能力有信心管理好发行的各资产管理计划,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突然遭“川威危机”
近两年异军突起的华西证券资管业务,在今年7月7日突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川威危机”,至今还笼罩在危机阴影中。
7月7月,四川省大型钢企川威集团以及子公司成渝钒钛向法院提交“破产重组”申请,一时引发银行纷纷抽离贷款,“川威集团破产”的传言甚嚣尘上。这也让同出四川省的华西证券紧张不已,因为该公司多款资管产品亦与川威集团密切相关。
资料显示,华西证券现处存续期的资管计划产品中,至少有5款产品与川威集团及子公司相关。华西证券相关资管产品2014年半年报显示,包括红利来4号、红利来6号限额特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珈祥1号、珈祥2号和珈祥5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中铁信托公司相关信托计划产品,而这些信托产品资金的主要流向为已正式申请破产重组的川威集团及其子公司。
据媒体援引中铁信托和华西证券知情人士的估算,华西证券大约有9亿元资金通过中铁信托的资金池项目或单一信托计划流入川威集团及其相关企业。这意味着,如果川威集团真的破产,华西证券将被迫背负起这些债务。
近两年,尤其是2013年是华西证券资管业务突飞猛进的一段时期。该公司审计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华西证券集合产品总资产规模为28.4亿元,在业内排名32位,居中上游;集合产品数量为14只,位于行业33位。至去年年末,华西证券持续运作的定向资产管理产品共63只,期末受托金额为609.56亿元。其中主动投资管理的产品有4只,受托金额0.2亿元;被动管理产品59只,受托金额609.36亿元。
华西证券:有能力处理好
这家地处四川省内的证券公司,目前正集中精力向上市冲刺。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今年7月11日,华西证券已完成股改,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辅导该公司上市的为中信证券。
9月5日,华西证券回应证券时报记者称,该公司注意到了社会及各界针对该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有关情况的报道,华西证券有能力有信心管理好发行的各资产管理计划,并能积极妥善处理好投资相关事宜,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华西证券还表示,该公司有部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购买了中铁信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金池产品,根据合同约定及其相关规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金池产品具体资金投向及其管理,均由信托计划管理人负责,而非华西证券决定。相关投资符合监管规定以及集合计划合同约定。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针对“川威集团破产案”,川威集团所在地内江市已组成了以内江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斡旋下,川威集团债权人通过了一致行动方案,8月中旬川威集团撤回了破产重组申请,正式进入债务重组阶段。目前包括四川省政府都已参与协调此事,正计划出台一个涉及多方的帮扶方案。
“像华西证券资管这类产品,媒体没介入进去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只是处理起来可能需要点时间。”一位券商资管业务部负责人介绍说,但媒体一介入并放大报道后,投资者可能就会找上门要求提前赎回,反倒会引发出诸多问题。
(责编:吕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背债272亿的川威集团银行力挺 传中民投有意接盘 _ 东方财富网()
背债272亿的川威集团银行力挺 传中民投有意接盘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千亿计划”戛然而止。
  2013年年初,四川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川威集团同攀钢、、长虹、一起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5个千亿企业”中的一员。这个四川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有利好消息传出。
  一切显得猝不及防。7月3日下午,在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公司干部大会上,川威集团被宣布实施“司法重整”。被给予厚望的钢铁企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截至2013年底,川威集团的累计债务已达到272亿元。而受其数百亿债务牵连的,包括、国家开发等几家主要融资银行,其中在“钒资源综合利用”一个项目的银行贷款即高达32.7亿元。此外,近2年其通过信托融资也从未间断,包括中铁、国民等三家信托公司融资总额亦超过11亿元。
  “川威集团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分公司,和许多银行的借贷关系还未厘清,最快在周末或者下周给出答复”。一位内江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时,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协调,各家银行也正在一道研究通过保持授信额度不变,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调整产品结构,处置非核心资产等方式,帮助川威集团降低融资成本和负债规模。
  折戟钒资源综合利用,多家银行受牵连
  根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相关数据:2011年至2013年,川威集团资产规模由182亿元增至362亿元,增幅98.3%;与此同时,负债规模由103亿元上升至272亿元,增幅高达164%。
  在272亿元负债中,仅川威集团重点开发的“钒资源利用”一个项目负债就达100多亿元。在7月3日的成渝钒钛干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川威集团面临的困境,其中最先被提及的就是:“成渝钒钛修建新区时贷款100多亿元,债务重,导致该公司财务费用高,加上都是短期贷款,引起资金紧张。”
  理财周报记者联系到川威集团和被牵连的当地几家银行,以及当地政府宣传部门,三方均未对此100多亿元贷款做出说明。
  实际上,从内江市政府网站与当地媒体的报道中已经可以看出个中端倪。
  内江市政府、川威集团都对“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据了解,钒资源项目建设集中在威远县连界工业园,该工业园目前以“川威集团为龙头,以钒钛资源精深加工为核心”。曾有媒体报道称,“如果说,连界工业园区支撑了威远县工业经济的半边天,那么,可以说钒钛资源主导了该园区的产业发展。”
  2012年到2013年,钒资源利用项目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项目于2013年6月全面达产,将新增销售收入250亿元、利税16亿元、就业岗位5000个。
  然而,川威集团并没有在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上走出行业困境。数据显示,2011年,川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2012年为155亿元,2013年飙升至254亿元。相比之下,利润总额却并不乐观。2011年,川威集团实现利润总额5.54亿元,2012年为7.20亿元,2013年骤降为3.65亿元。利润降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债务问题凸显出来。
  公开资料显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占地5000余亩,而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最终还是未能逃过负债阴影。
  “是一个敏感行业,现在行业整体不景气,银行又有大笔贷款在里面,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银行就会着急抽贷,一抽贷钢厂就运行不下去。”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
  据了解,川威集团的主要融资银行为中国银行四川分行与成都分行。记者调查发现,这两家银行与川威集团和“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1年3月,民生银行就与川威集团为“加强进一步沟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行了洽谈,并表示:“与川威更广泛和深层次的合作,并将大力支持川威发展,实现双方相互协作,共同成长。”
  川威集团和中国银行四川分行的关系同样密切。它是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自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后签定合作协议的第一家企业,同时是十大战略伙伴之一。2011年6月,川威集团“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得银团贷款总额为32.7亿元,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作为牵头行,提供18亿元贷款支持,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也参与其中。
  据记者了解,两年后,中国银行四川分行再次与川威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与川威集团关系密切的银行还有国家开发银行。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在内江市的授信总额为150亿元,旨在促进内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2013年7月,国开行四川省分行与川威集团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开行将在未来5年内向川威集团意向融资50亿元,主要投向新型城镇化、市政设施、民生工程、文化旅游、园区设施、交通能源、重大产业及中小企业等领域。
  另据内江日报的消息,国开行为川威集团有关项目提供贷款3.15亿元,并支持钒钛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从内江市政府网站了解到,去年10月,川威集团与9家知名企业签署了金额达到305亿元的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为9家签约单位之一。
  “前两年,银监会就把钢铁行业列为风险敞口最大的高危行业之一。今年,钢铁行业成为重灾区,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下滑,企业经营困难。钢铁行业贷款早就不是什么优质资产,相反的这一部分是不良的高发区。”一名银行内部人士透露。
  不过,此次受债务重压的川威集团也得到了银监会的支持。在成渝钒钛干部大会上,特别强调经银监会批准:所有银行贷款按基准挂账计息,不容许收贷。已收贷的应该继续支持川威发展。
  就在这次大会上,中行和民生两家川威集团的主要融资银行宣布了在近期各追加约10亿元支持生产。有消息称,中行已审批通过5.8亿元。
  两年内信托融资至少11亿
  银行之余,信托公司亦被扯入川威集团债务棋局。
  据统计,中铁、国民、中泰三家信托公司各有一只集合产品正在输血川威集团子公司,金额共计11.38亿元。
  2013年7月,国民信托成立“乐兴4号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5亿元,为贵州川威巨力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威巨力”)发放贷款,用于六盘水市凤凰山城市综合体BT项目建设。
  时隔一年,川威巨力再次为同一项目融资。
  今年6月,中泰信托发行“川威巨力应收账款投资及回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受让川威巨力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纪公司”)的应收账款。预计募资5亿元,信托资金用于向上述项目支付工程款和装修款。
  中泰实行分期募集,每期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目前已成立3期共计2.88亿元。
  资料显示,该项目是六盘水市政府与川威集团签署开发协议,约定项目建成后由六盘水市政府平台新世纪公司货币回购。
  川威巨力是川威集团为开发该项目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川威集团持股51%,为其控股股东。另外,德远公司持股30%、汇宇公司持股19%。
  记者拿到的一份该项目今年3月报表显示,公司在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共将投入25.14亿元,已完成投入17.69亿元,目前现金余额2.01亿元,资金缺口5.44个亿元。中泰信托产品所募资金恰好补充现有资金缺口。
  上述产品的推介材料中描述,两只信托产品都以川威巨力的净现金流为第一还款来源。其净现金流即为新世纪公司对项目的回购款。
  一位接近产品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在川威集团经营状况不佳,负债累累的情况下,还有信托公司接这个项目,与项目有政府背书不无关系。
  “市政府已将川威巨力BT项目的回购款纳入了财政预算。融资方债务重整几乎不会影响到政府合作项目。”上述人士表示。
  另外,中泰信托产品还有新世纪公司持有的出让性质的商业用地做抵押担保,抵押物评估价值为12.76亿元,抵押率50.17%。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信托在风控上有新世纪公司提供的同一名称土地抵押。具体抵押物同样为新世纪公司持有的出让性质商业用地,但该抵押物估值为10.76亿元,抵押率是46%。
  “乐兴4号”产品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回应:“实际上该产品主要是与六盘水政府商谈,最后还款也由政府完成,项目本身与川威集团债务关系不大。截至目前,产品在运行和兑付上尚未发现风险。政府方面对川威巨力的在建项目进度也未有异议。”
  对于川威巨力股东方的债务重组,该产品经理表示,目前已经组织调查小组去川威集团进行情况调查,下周会对投资人出具调查结果。
  而中铁信托正好撞在枪口上。
  在内江市政府披露的信息中,川威集团重整主要由于成渝钒钛拓张过快,还贷压力剧增,引起资金紧张。成渝钒钛过百亿贷款中,还包括部分信托资金。
  中铁信托去年2月发行集合信托计划,向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5亿元信托贷款,用于成渝钒钛新区修建。
  上述人士分析:“债务重整对信托产品影响大小,要看信托计划的风控措施。如果抵押物充足,信托保全退出就不是问题。”
  风控措施上,中铁项目有土地抵押和集团担保两项。成渝钒钛将内江市市中区城西工业园区甜都大道C1、C2地块抵押给中铁信托。根据搜房网土地评估系统评估,两地块目前评估总价合计5.08亿元,依此数字,抵押率约69%。
  从目前中铁信托披露的管理报告来看,到今年1季度,成渝钒钛每个季度应付信托报酬尚正常支付。
  除此之外,在川威集团“千亿计划”合作方中,中铁信托也占一席。
  在2013年10月的“千亿计划”签约仪式上,川威集团表示,未来5年内,将与国家开发银行、中铁信托进行各类金融产品创新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合作,金额将达200亿元。
  中民投接盘?
  身背数百亿债务的川威集团,“千亿计划”的梦想或许并没有破灭:一边有银监会力挺,防止在债务压身时银行抽贷,一边又有中行、民生追加输血支持生产;而更为重要的,是中民投的身影适时出现。
  此前有消息称,中民投在非金融板块将设立三只产业基金,其基金规模应不低于3000亿元,钢铁、光伏、船舶三个板块各1000亿元。在钢铁板块,中民投选择四家民营钢铁公司作为其进行兼并重组和行业整合的平台。这四家公司分别为:、德龙钢铁集团、建龙集团和四川川威集团。中民投设想通过这些平台对过剩钢铁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在全国掌控1亿吨左右的钢铁产能。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日,在川威集团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行政中心主任熊鹰提及了中民投的消息:“中民投相中川威,提供资金支持,集团公司将成为中民投兼并重组钢铁行业的平台之一。”
  熊鹰的话算是川威集团对中民投有意进入川威消息的正面回应,但目前中民投在川威集团投资的进展情况还远不明朗。从熊鹰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川威集团领导层对中民投并不排斥的态度。据了解,川威集团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川威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和胜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川威集团目前的资金需求和管理层对中民投的态度无疑会影响中民投接盘川威集团的可能性。
  据了解,川威集团的前两位股东分别是四川省鑫宏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和四川省鼎晟物贸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5.17%和21.9%,合计占比47.07%。其它52.93%的股权掌握在包括王劲、杨先露、石银军、李和胜等12名自然人手里,其中王劲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15.72%的股份,为第三大股东。此外,王劲还持有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钒钛磁铁矿业有限公司30.6%的股份,杨先露、石银军、李和胜等为其一致行动人。
  川威集团的司法重整,对于中民投来说可能是一个契机。不过上述内江市委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最终川威集团是走破产还是会有其它什么解决办法,要看内江中院最后的审查结果。”
  2014年3月初,停产。有消息称,德龙钢铁第一时间前往海鑫钢铁调研,中民投有可能参与其中,但终因海鑫钢铁债务问题而搁浅。不同的是,川威集团被业内认为是中民投钢铁行业的并购平台之一,而中民投唯一一家信托股东中泰信托,此前曾活跃于川威集团的融资链条中。
(责任编辑:DF127)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8|回复: 1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救不救川威,成为2014年四川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重要一步棋。 作为四川冶金业鼻祖和中国“500强”企业,四川川威集团在从钢铁转型钒钛的过程中,因行业下滑遭遇困境。十余家银行从2014年初开始陆续抽贷20多亿元,2万多人的大企业停摆,上下游产业10万人饭碗堪忧。“川威崩盘”的传言,一时间让四川实体经济风声鹤唳。 面对这次大危机,政府到底出不出手?问题摆上了四川省政府常务会和省长魏宏的桌面。 “企业转型遇到困难,政府不能坐视不理,简单地放任市场去调整不行,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魏宏强调,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十分鲜明。随后四川省果断出手,省政府牵头,政企银多方努力,推动川威实行债务重组,恢复生产,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正是这一步关键棋,及时稳住了四川实体经济阵脚,坊间流传的四川经济金融生态“雪崩”言论也不攻而破。 在危机处置过程中,四川积极主动作为,直面转型中的深层次矛盾,在全国率先推出稳增长16条措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成为贯穿全年的经济发展主线。&&川威危机 不转型“等死”,转型却“找死”。在当下的中国经济中,许多企业正面临川威一样的两难选择。& &作为中国500强企业,川威集团的产品凭借良好的口碑和质量,长期畅销四川乃至国内市场,售价比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略高。尽管如此,川威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隐患,从2008年开始,依托四川丰富的钒钛资源,谋求转型。 2009年,川威先后投资110多亿元,新建了钒钛新材料和钒资源综合资源利用项目,迈出从“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型的关键一步。 但令所有管理层没有想到的是,潜在的危机却瞬间降临。 就在新项目投产不久,2014年3月,平安银行在收回川威9000多万元贷款之后,拒绝再放贷,随后光大、建行等银行纷纷效仿。2014年上半年,川威总计被抽贷23亿元之巨,曾经的四川钢铁巨人甚至沦落到无钱购买原材料的地步,不得不大幅停产,工人轮休,川威危机全面爆发。 逆境倒逼 川威危机折射出当下四川乃至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遭遇的转型困境。在结束了长达12年两位数高增长之后,2014年的四川,转型阵痛来得格外强烈。&&数据的下滑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出口拉动力持续走弱;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粗放形态下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消失。从四川省来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需求已释放完毕,资源型产业占比偏重的经济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新兴战略产业仍处于培育期,经济正处在“旧力已退、新力未生”之际。 16条措施以民生和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突出了中小微企业扶持、投资力度和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如专门扶持小微企业的就达3条,从税收到租金全面覆盖。对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工程等投资拉动,四川也在简化审批、财政倾斜和用地保障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对企业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从事探测技术研发生产的小微企业绵阳彬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文兵说:“我们一直苦于资金短缺,无法租下500平方米的厂房,租金补贴政策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围绕惠民生、调结构、促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在四川陆续出台: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增企业和注册资本超过50%;99个省级部门8400多项全力网上公示;92项围绕投资和生产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调整或下放;企业松绑减负节约成本超过21亿元…… “如果不是提早谋划、主动作为,四川2014年经济增速可能很难达到8.5%的水平。”魏宏表示,“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保证了就业的稳定增长,同时,为四川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找准了平衡点,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主动作为 2014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5万亿元,但经济下行似乎还没有结束,今年1月份CPI、PPI依然延续了下降势头。面对2015年更加紧迫的转型升级压力、错综复杂的环境,站在“3万亿”门槛上的四川何去何从? 在这一点上,川威危机的处置正是一个典型案例。政府到底应不应该救这样一个企业,曾在四川经济界引发过争议。有观点认为,川威所处的钢铁行业正是我国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领域,应放手让市场完成“优胜劣汰”。 但魏宏并不这么看:“四川钢产量需求每年4500万吨左右,自己只能生产3600万吨。中国钢铁产能的过剩,是低端产品的过剩,而高端钢材仍然依赖进口。川威的困境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政府出手,挽救的不仅是川威一家企业,而是要让更多处在转型阵痛中的企业看到希望。” 不仅是川威,达钢、川化、绵阳波鸿、广汉士达碳素……一个个在转型路上遇到困难的企业成为2014年四川应对下行压力的突破口,处置危机的经验汇集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措施。 面对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四川先后组织1.5万多家企业“全国行”、“出国门”,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6万亿元,实现12.7%的增长。 为培育经济新增长极,四川积极争取到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并在今年初吸引投资553亿元,实现“开门红”;绵阳科技城争取到了享受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兴起全民创业高潮;推动泸州港、蓉欧快铁建设,构建“向西开放”枢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为寻找转型方向、增强发展后劲,四川立足自身优势,确定了页岩气、航空燃机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五大先导型服务业,选定一批重点项目予以扶持;投入500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引导传统企业升级换代。 为加大民生保障,四川各级财政投入1552亿元,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其中投入824亿元,完成了向社会承诺的19项重大民生实事。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在中央下达的任务基础上主动加码,完成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超51.8万户,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实施了“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成为稳增长和惠民生的重要推动力。 不仅如此,四川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14年启动完成165项改革事项,仅省级政府层面核准事项就砍掉50%。不惜降低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的代价,关闭、淘汰126处小煤矿和505户企业,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堡垒”被突破,四川不仅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也出现积极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突破1.2万亿元,服务业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增速也首次超越GDP增长,资源型和高耗能产业比重开始下降……&&“2014年四川经济运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位上稳定了增长,确定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结构调整有了可喜的变化。”魏宏表示,“我们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应对2015年经济发展更大的挑战。”
内江向前冲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 四川麻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微信号:callme_hr
扫码加一览职业生涯导师微信好友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3680)
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务处置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