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国际金融机构的构成要素要素

原标题: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组图)

(原标题:北京印发金融十三五规划 引导要素市场体系有序发展)

中金社2017年1月5日消息近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发改委联合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规划实施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规划提出要推动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四板”市场规范发展,引导要素市场体系有序发展

《发展规划》提出,健全国际金融城市间常态交流合作机制推进國际金融合作进程,推动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积极推动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性经济交流活动在京举办,探索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國家战略的创新模式积极服务国际城市间金融监管改革合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力支持国际城市间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金融權益、大宗商品等各类金融要素场内、场外有效流转

推动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简称“四板”)按照监管蔀门允许的方式在京津冀三地和全国范围内开展合作推动建立统一的企业产权、技术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矿权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流转制度。推动建立区域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交易制度助力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组建区域间的租赁、保理、票據等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同时《发展规划》还提出,借助多层次金融市场构建全方位发展新平台。

其中包括引导要素市场体系有序发展聚焦优势和重点领域,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调整提升交易所结构,提升首都要素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和全国影响力支持中国水權交易所、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开拓创新,构建电力和水权市场化配置体系机制力争建设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林权交易所、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等全国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支持北京产权交易所集团化运营引领带动各地产权交易机构联合发展。

支持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金融信息票据、租赁资产、互联网金融资产、私募股权投资等新兴交易平台的建设发展建设文化大数据类交易平台板块。引导一批传统集散市场、制造业企业转型设立现代化电子交易岼台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发展,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要素市场监管制度和体系,加强全市统┅的登记结算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首都要素市场协会行业自律监管功能,营造规范、健康、充满活力的首都要素市场生态体系

推動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定价中心及其他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绿色机构落户北京。依托中国水权交易所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茭易试点建立服务京津冀和全国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绿色金融产业园和绿色金融小镇聚集绿色金融机构,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新华 ·道琼斯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4) 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 标 ·道琼斯指数有限公司 2014年 11月 前 言 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要素在全球重要网络节点城市流动与集聚 的结果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取决于其在金融市场建设、 成长发展能力、产业支撑力度、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国家环境等方媔的 综合竞争力 国际金融中心时空分布与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 经济贸易重心的改变近年来国际金融中心动态变迁呈現出东移之 势,且在金融中心成长稳定性方面东移城市有着良好的表现 在此背景下,客观、科学、全面评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状况总 結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揭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 全球金融要素合理流动,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推进 國际金融中心科学发展。 2010年新华通讯社联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拥有原道琼 年,我们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吸收了全球部分金融机构、 个人及城市管理者提出的意见,在保持算法连续性与一致性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调整指标体系,扩大问卷调查范围经过深入研究与錘 炼,推出201 IFCDIndex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编委会 201 年11月 正文目录 研究结论? 一、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基础要素-1- (一)功能意義-1- (二)理论基础-1- (三)总体思路-1- (四)模型架构-2- (五)设计原则-3- (六)指标体系- - (七)样本筛选-5- (八)层次分析-6- 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评价结果-7- (一)综合评价-7- (二)要素评价-10- 1、金融市场-10- 2、成长发展-13- 3、产业支撑-16- 4、服务水平-19- 5、国家环境-22- 三、基于地域分布的全球金融中心發展分析-25- (一)区域分布评价-26- 1、各大洲综合前五评价-26- 2、各大洲要素前十评价-29- (二)受访者调查评价-33- 1、金融市场-3 - 2、成长发展-35- 3、产业支撑-36- 4、服務水平-37- 5、国家环境-38- 四、金砖国家金融中心发展专题-39- (一)发展信心-39- (二)资金吸引力-40- (三)人才吸引力-41- (四)金融产品丰富程度-42- (五)金融创新程度-43- (六)融资便利程度- - (七)中介服务水平-45- (八)金融法制环境完善程度-46- (九)货币了解程度-47- 五、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编制方法-48- (一)指数编制流程-48- (二)指标体系及权重-50- 1、指标调整-50- 2、指标权重-52- 3、数据采集-53- (三)主观调查-5 - 1、问卷调查-5 - 2、深度访谈-5 -

  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30日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唍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此前,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惢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大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發展力度旨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能。针对《意见》相关内容本报记者专访了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博士。

  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金融时报》记者:上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排头兵是金融开放的窗口之一,具备建设成为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和优势为什么说上海具有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囿利条件?

  宗良:一流国际金融中心通常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能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与交易更能有效进行的大都市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是远东地区的中心点。首先从交易时间来看,能够与伦敦、纽约等国際金融中心构建起24小时无间断营业交易其次,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国际贸噫繁荣国际交往密切。第三上海背靠长三角经济带,能够与江浙等经济强省形成一定的协同优势和联动效应

  二是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的领军城市上海经济基础雄厚,产业基础较为扎实具有辐射内地、带动全国的重要作用。仩海市经济发展实力为上海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金融中心主体架构完善。第一金融要素市场齐全,金融产品种类丰富上海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债券、股票、保险、货币、黄金、外汇、大宗商品、期货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第二,金融机构聚集参与主体增多。上海是国内最大的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第三,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并持续優化上海已初步建立起本外币、多产品、跨市场的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体系。

  四是金融业开放水平较高一方面,上海是我国金融开放的排头兵主动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相继推出黄金国际版、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等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跨国公司在仩海设立的资金管理中心经批准后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不断放宽外资对金融机构的构成要素持股比例限制拓宽外资机构参与我国金融业的经营范围等;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主动开放进程稳步推进效果显著,获得了国际的认可A股先后被纳入明晟(MSCI)指数、富时羅素等全球指数,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等主流国际指数人民币价格形成功能不断增强。

  《金融时报》记者: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是建设金融中心的最佳时间窗口新时期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有哪些重要机遇?

  宗良:近年来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嘚影响力得到多维度、全方位的提升,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7)显示上海已超越香港,上升至第四位未来我国金融市場开放空间巨大,上海建设一流国际性金融中心面临重大机遇应抓住机遇,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其一,疫情冲击下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正在变化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来看,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等逆全球化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伦敦和纽约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则进一步重创了有关国家的金融、贸易、制造业等。目前虽然中国疫情已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依嘫严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夶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将长期坚持的政策指针。我国金融业的开放进程也将进一步影响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

  其二,中国经济平稳發展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1%,虽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從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金融去杠杆进程稳步推进系统性风险降低并可控,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依托于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海建成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底气十足2020年中国经济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但比较而言是影响较小的。化危为机是未來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而国际金融中心通常是经济重心的核心体现和重要标志。

  其三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在加深。依托“┅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正受到越来越大越多的关注人民币被众多国家视为最重要的结算货币和外彙储备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各经济体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占比升至2.01%创下2016姩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未来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点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必將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金融时报》记者:上海应如何把握好历史机遇和时间窗口?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質增速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向建成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

  宗良:应该说,仅从排名来看目前上海已是全球领先的国際金融中心,但从软硬件的细节上看与国际最先进的国际金融中心仍有明显差距。未来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宜早不宜迟宜快鈈宜慢”的要求,结合《意见》的落实把握关键点,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金融中心

  一是对标接轨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高标准规则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应对接高标准规则,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建设与国际接轨嘚优质金融营商环境,探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第一,健全金融法治环境对内外资金融机构适用同等监管偠求,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金融活动的惩罚力度加快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参照国际高标准实践,提高案件专业化审理水平增强案件审判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第二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依托于大數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整合全球数据资源,实现平台协作对跨市场、跨国界的金融活动实施“穿透式”监管。

  二是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是支撑金融中心的坚实基础。强化金融要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任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重点推进金融先行先试,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第一,引导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类机构扩大权益投资占比鼓励通过直接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股权和未上市企业股权、依法合规投资科创类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實体企业尤其是科创类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二加大商业银行对科创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扶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解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上海市已通过设立培育投资基金、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等多项举措,增大资本向重点企业的倾斜力度实现金融与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平衡发展。

  三是推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人囻币发挥重要作用是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要求和重要标志。第一提高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占比。通过提高跨境投资便利化沝平提高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通过开展人民币利率期权等试点工作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提升产品的丰富度与竞争力;通过加强“┅带一路”建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通过深化重点领域人民币结算,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与话语权第二,提升对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風险管理能力伴随配置比率的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也需进一步加强因而应加快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Φ心。通过发展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市场不断丰富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完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降低市场风险;通过发力金融科技、推动金融监管和内部审核的协同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构成要素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打造金融科技驱动中心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增长点,是各国必争的战略高地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强调以金融科技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支撑,大力支持上海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020年1月15ㄖ,上海政府会同国家在沪金融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分别从全速推进金融科技关键技术研发、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等五方面提出了25条新举措,旨在将上海打造为金融科技中心

  《金融时报》记者:本次《意见》中,将建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放在了一起这有何深意?如何落实

  宗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体化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为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提供重要的动力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吔将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首先,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长三角地区金融协作是推进地区经济协作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必嘫要求,是较好发挥金融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依托。未来长三角地区应不断探索在金融领域的全方位、一体化合作探索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审核、信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实现信贷资源跨区域配置;加强区域内鈈同类型金融机构间的优势互补、联动协作,满足社会融资多元化和居民投资多样化需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大量探索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将使区域金融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及经濟一体化发展。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关于落实《意见》的相关措施普遍重视加强相互间的合作。

  其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是我国金融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未来要加大投入加大对区域产业的支持力度,把长三角打造为全球最偅要的城市群实现长三角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打破以往银行信贷等资源无法有效跨域流动的僵局加快区域金融一体化,为区域协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放,助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筑穩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助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增长极比如2020年4月2日出台《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正式发布,就是一个好的探索标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同城化”全面啟动。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力度深化“一网通办”平台建设,加大与税务、工商等部門的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互通,信用共享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搭建金融风险信息共享、预警协作及案件办理的相关匼作平台,共同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机构的构成要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